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85/c3/62/85c36238-f255-64f1-523c-31c7438726f0/mza_11105130961421975587.jpg/600x600bb.jpg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Botree
181 episodes
10 hours ago

在生活作息、飲食、人生際遇、點滴觀察中,體會著東方醫學、中醫奧妙與有趣的部分。
實用而溫柔地,創造更好的人生品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Alternative Health
Leisure,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is the property of Botree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在生活作息、飲食、人生際遇、點滴觀察中,體會著東方醫學、中醫奧妙與有趣的部分。
實用而溫柔地,創造更好的人生品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Alternative Health
Leisure,
Health & Fitness
Episodes (20/181)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二季Ep2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第二季Ep2《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下) 】

在先前的單集中,我們聊到《黃帝內經》透由人體小自然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道理,教我們如何避免往後容易發生的疾病。
今天,我們再聊聊秋、冬兩個季節,應該留意、預防的。

秋天,秋收,秋天是收割、收藏的季節,就像人生中的中年一般,要開始準備退休了。
退休,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了,而是不再向青壯年般四處奔波打拼、好多念頭想法、勞神傷形,要收斂起先前向外宣散的神氣、精力。一樣早起但是也要早點休息,生活與情緒安定寧靜。這些都是秋季與中年的養生之道。
如果違逆了秋氣應該收斂養護之道,到了冬天天氣寒涼時,就會因為養護閉藏的力量不足,很容易有腹瀉的症狀。
人體的脾陽虛、腎陽虛,明顯地、容易造成的症狀,都是腹瀉,也就是大家聽說的中醫講的中焦虛寒、或下焦虛寒的問題。
秋收之道,其實是養護精氣,就像人到了中年,即便是身體健康、外型年輕,也慢慢地不再適合像青壯年般衝鋒陷陣、體力充沛,適合盡情去挑戰、歷練了。收斂起鋒芒,隨份隨力,自在從容,如此才有好品質的中老年生活。
不然,過度消耗體力、心神,隨著年齡生理的退化,終究容易傷到正陽之氣,到了老年就容易體虛、有病痛。


最後,我們來談冬季。
冬藏,冬季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如果在溫帶地區,是會水面結冰、而作物休耕。
所以,人也應盡量不擾動陽氣,要“早臥晚起”,早點睡而不要太早起床,充分休息。
並且“去寒就溫”,也就是避免寒冷著涼,保持溫暖;還有,要注意“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意思是不要讓皮膚毛細孔不當張開出汗,使得陽氣大量喪失。
在台灣副熱帶氣候的我們比較難體會,因為冬季也不會太寒冷,
天氣寒冷的時候或地區,保暖是相當重要的,我們不會靠一直運動產熱來避寒過冬對嗎?心肺的負擔會過重,能量也會耗損掉。
中醫學講的運動流汗可以“排寒”,是讓身體的氣機通暢,進而透由毛孔排出人體“多餘的、滯留的”寒邪,而不是天氣環境本身的寒冷。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不要傷寒了。

冬季,如果保暖、閉藏、休息不足,就會傷害到先天之本腎氣、腎陽,虛弱了。
到了春天,應供給春天要煥發生長的能量就不足,而產生手腳四肢無力、冰涼的症狀。腎,又是主骨髓的,所以更容易呈現在四肢方面的痿弱無力上,陽氣不足,所以四肢末梢冰冷。

我們用兩集單集來說明《黃帝內經》裡面的預防醫學智慧。體質與疾病,許多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防微杜漸”、“順應自然”,是古中醫教導我們的方法。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秋三月,...... 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day ago
6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二季Ep1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預知疾病?!神奇的中醫預言(上)】

在先前的單集中,我們曾經聊過【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初步介紹了《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

《四氣調神大論》,是《黃帝內經》裡介紹中醫 “上醫治未病” 觀念,也就是現代人說的 “預防醫學”的主要篇章。
裡面,除了談一年四氣,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應該怎麼生活作息與睡眠,和好的心態對應之外。

還有一部分,是告訴我們:很多的疾病或症狀,都是先前留下的、累積造成的。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部分。
(此外,建議大家在聽這個單集前,可以先溫習收聽先前的單集【春天的三個月,應該怎麼保健呢?】)

《內經》裡聊到,春夏秋冬各自對應著自然萬物生長收藏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如果在春天違逆了應有的作息方法,夏天就容易感冒、或出現一些身體虛寒的症狀
在夏季違逆了,秋季就容易有些寒熱症狀;
在秋天違逆了,冬天就容易有腹瀉現象;
在冬季違逆了,就會導致來年的春季有四肢無力冰冷的問題。

哇~《黃帝內經》是怎麼知道這些以後會發生的疾病的?是卜卦、算命、預言嗎?其實,這是古中醫學很有智慧的觀察,也是人體小自然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說明。
這個單集,我們先聊聊春、夏兩個季節。

在春天,萬物生氣蓬勃、草木萌芽時節,也就像是人一生中的嬰幼兒、兒童時期。
這個季節,陽氣是非常旺盛的,也就是許多人曾聽過的中醫認為「春夏要養陽」,意思就是“順勢而為”,在春天要好好呵護好“陽氣的生發”,讓免疫力、生命的氣息,能夠順暢發展。
所以,如果在春天違逆了這個自然律,就像兒童不給予他足夠的營養,不多鼓勵他成長,那麼,就會發育不好。
在預防醫學的部分也是,春季違逆了大地陽氣的生氣蓬勃氣息,不足了、受損了,那麼,夏季就會因為陽氣不足,而身體相對地虛寒。
或許,大家會納悶,夏天天氣那麼熱,怎麼可能還會有寒症?怎麼會有虛寒的症狀呢?
那是因為,正因為夏季炎熱,難免我們會在作息方面納個涼、吹吹風、吃些退火、清涼的飲食,而因為春天該養的陽氣不足、能量不夠,所以,到了夏季,就很容易吹到風、或者吃了點涼性食物,就感冒了、胃腸就受不了了。
就像兒童時期,營養不足、體質虛,到了青春期就沒辦法好好抽高、長得好,是一樣的道理。


夏季,是大自然中能量飽滿、萬物繁榮茂盛的季節;
就像人生中的青壯年,是精華階段,體能、智力、反應各方面都很充沛,
正是應該充分發揮,在人生綻放光彩、才能的時候。
一樣是符合「春夏養陽」時。
所以,《黃帝內經》裡面就說夏季時,人們可以晚睡早起,而且情緒是平和不煩不怒的,經文中說“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意思就是說讓身體的陽氣能夠自然地宣散,就像是把愉快歡喜的心情“所愛”表露出來一般,這些是符合“夏長”,夏季節氣相應“長養”的生活方法。
就如同人在青春期、青壯年,充分去發揮長才、好好培養並展現自身的能力與興趣喜好,讓生命力、陽氣,能夠順暢地流動,儲備中老年的資糧,而不是消沈、壓抑、憂鬱、裹足不前,日後到了中老年徒留遺憾,甚至生活困難不安。
所以,如果在夏季違逆了天地長養的自然律,陽氣沒有得到充分的長養、宣發,那麼,到了秋季,秋收的季節,收斂的力量就不足,就容易生病,甚至於到了冬季更會重病難癒。
試著想想,如果青壯年身心都虛損了,到了中年難免更力不從心,若沒有好好修復調養,再到老年,有時候就更讓人無能為力了。

《黃帝內經》這本古中醫醫書,是不是充滿了人生智慧呢?! —— 許多的疾病,都無法依賴藥物、手術啊!!

————————————
*原典:《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春三月,......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days ago
9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21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苦、鹹、辛

桃園兒童藝術節6/21-7/13閃亮登場✨

最精彩的主題活動7/5-7/6在桃園陽光劇場,7/12-7/13在龍潭運動公園,精彩表演不停歇,還有多元好玩的藝術市集,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出發,探索夢想星球!

活動資訊請上活動官網查詢👉 https://fstry.pse.is/7rv24c


——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




第一季EP2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

我們繼續來談如果身體生病、不舒服時,在飲食的口味方面,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該避免什麼呢?

➤苦味
接著,是“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前面的單集聊過,苦味是苦寒、苦燥的,有瀉火、燥濕的功效,所以,苦味的氣是往下走的。我們人體的骨頭、骨髓,跟腎的精氣有關係,如果已經不足、虛損了,那麼再吃苦的味道,就更嚴重了。

➤鹹味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大家都知道,血是鹹味的,有時候口腔裡有傷口,就會嚐到微微的鹹味。
血液裡面的鹹味,跟鈉和鈣鉀離子有關,這些都是無機鹽類。也跟細胞的通透性和壓力有關係,所以吃得太鹹,身體向外排這些過多的有機鹽類,不但看起來容易水腫,而且皮膚也會因為體內水分減少(減少是因為要排除過多的有機鹽),皮膚就會看起來很差,會色素沈澱或者長斑。而且,也會導致血壓高的問題,存積的過多鹽份,也會造成內臟,腎臟、膀胱、心血管、胃等的負擔。

所以,古中醫自古,就跟大家說“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因為跟上面講的這些都有關係。太鹹,就會造成“脈凝泣而變色”,就是血管血液的問題;然後吃太鹹之後,即使大量喝水,也會造成水腫、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所以,特別是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

➤辛味
最後,我們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前面的單集介紹過,辛味、辛香味的特性,是“能散、能行”,大多是“熱性的”。
所以,辛味是五種飲食味道裡面,最耗氣的,如果一個人的氣虛損了,再吃太辛辣,就會消耗、耗損更多。所以這樣說~~~

古中醫很注重飲食的味道,透由連續的幾個單集,跟大家聊一聊 ^^
以上介紹的是《黃帝內經》裡《宣明五氣》篇裡談的生病時飲食味道的禁忌。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20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酸、甘

第一季EP20《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

前面,我們聊了《黃帝內經》記載了各種食物、藥材的味道,今天,我們進一步來談談,那麼,如果身體生病、有狀況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該避免什麼呢?
在《黃帝內經》裡,有一篇《宣明五氣》,就在講這個部分:生病時的飲食味道的禁忌。

經文說: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這些是五種味道的禁忌。

➤酸味
因為,酸的味道是收斂的,本來入肝,對柔軟筋膜好,但是,如果筋骨或者消化系統,已經生病了,就不適合了,這點前面有專集我們聊過。

➤甘味
首先,甘味、甘甜味道,入脾胃,主身體的肌肉,我們前面有專集介紹過「希望年輕、肌肉有彈性」要注意保養脾胃,吃些甘味食材。但是,一樣的如果肌肉的疾病就要減少甘味的攝取。什麼意思呢?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糖尿病」,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被稱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不但有吃多、喝多、尿多的狀況,而且到後來,還會四肢削瘦、或者尿有甜味。而且,平日在飲食方面,就要注意減少糖分的攝取,而且不是一昧地減肥,而是要解決糖的吸收問題,身體體質的問題。
糖尿病的“四肢肌肉削瘦”,就是一種肉病,要少吃甘甜的味道。
還有一個也很常見的例子,就是皮膚濕疹,我們都知道有濕疹慢性困擾,或者濕疹急性發作時,飲食的禁忌,都是要少吃糖、甜食等,特別是加工製品,像是蛋糕、甜的零食、甜的飲料等等,不然就很難痊癒。
這些都是常見的“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的例子。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9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

桃園兒童藝術節6/21-7/13閃亮登場✨

最精彩的主題活動7/5-7/6在桃園陽光劇場,7/12-7/13在龍潭運動公園,精彩表演不停歇,還有多元好玩的藝術市集,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出發,探索夢想星球!

活動資訊請上活動官網查詢👉 https://fstry.pse.is/7rv24c


——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




第一季EP19《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 】

《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
➤ 什麼是營氣(脈內)和衛氣(脈外)?

有對中醫頗感興趣的人問:什麼是衛氣、營血?
兩部分都是《內經》裡面說的“水谷精微”,也就是從日常飲食的營養來的(這跟現代我們知道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素維持各個部位的健康,是一樣的)。
衛氣(保衛的衛、衛生的衛),是在脈外;營氣、營血,是在脈內。但是來源都跟飲食的營養有關係。

所以,《內經》裡面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
意思就是說,失血、血虛的,不可以發汗;汗多、大汗傷氣的,不可以失血。
這個在很有名的醫書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裡面講很多,有些藥方是讓人發汗散寒氣的,用藥方的禁忌,就是人在出血、或者血虛的時候,不適合使用。

如果從日常生活保健來看,那麼,虛弱或者貧血的人,不太適合出太多汗。
舉一些例子,有次泡溫泉時,就遇到過一位體型偏瘦的中年女性,因為在桑拿室烤箱裡待太久,出了很多汗(很多女性,覺得排汗可以幫助排毒、讓皮膚漂亮),沒想到就暈倒了。這是氣虛再大量出汗的例子。
另外,則是月經期,我們也不適合大量出汗,身體會更容易累、更虛。
如果有貧血問題,像是有些女性有地中海貧血問題;或者男性因為痔瘡出血,有時候血紅素也會降至很低 ......,都不適合用大量出汗的方法來保養身體健康;疲勞的時候也是。
中醫學看待氣和血,血與汗,其實都是同樣的來源,體力差、疲倦時,再烤箱、蒸汽、或者用一些熱療法、或者泡溫泉、泡藥草、泡澡等等,溫度太高、出汗過多,都很容易虛脫、甚至昏倒。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出汗就是排毒,就是對身體好。在虛弱的時候、月經期、年紀大了、或者有貧血問題、心臟疾病 ...... 等等,都要避免出太多汗。

◼︎叮嚀
➤最後,跟大家分享中醫學出汗排寒,一般以“微出汗”為主,就是身體感覺到熱熱、暖暖的  、濕濕的、開始發汗了,其實就有幫助了。
➤出汗之後,也應該補充一些水分、電解質等等,
➤並且注意不要著涼,不要立刻沖冷水,或吹風,要等到身體降溫之後,較沒有發熱現象  ,也就是皮膚的毛細孔不再大開擴張,開始收縮起來了,再沖澡、或者是騎車回家。這樣  才不會讓寒氣、濕氣,從皮膚毛孔跑到身體裡。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衛氣營血”,中醫的觀念是:“氣血同源”。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8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

第一季EP18《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 】

上一個單集,我們聊了在《黃帝內經》的<上古天真論>裡面,記載人一生的生理變化,裡面跟牙齒有關的部分。今天,我們再來看看關於“生育”的部分~

講到“生育”,生兒育女,當然跟賀爾蒙有關係囉。這也是現代許多青壯年很關心的,不孕不育的困擾,讓許多人紛紛四處求醫、求秘方。

我們看《內經》的原典是這樣寫的: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二七、二八(就是女孩子十四歲、男孩子十六歲的時候),都已經可以正常生育有孩子了。
這邊提到了“天癸至(就是戊己庚辛壬癸的那個字)”,“天癸至”、“太衝脈盛、“腎氣盛”,這些都是跟人的生長發育和生育能力最相關的。

我們再來看,
“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八,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這邊則寫到“天癸竭(枯竭)”、“太衝脈衰少、“任脈虛”、“腎氣衰”,女性大約七七四十九、男性八八六十四,就無法生孩子了。可見“天癸”、“太衝脈、“任脈”、“腎氣”這些緊密關係著生育能力。

中醫學在看婦科、男科、生殖系統功能時,最基本的就是調理“衝、任”兩條經脈,以及“腎氣”。生長發育遲緩、和早衰老化問題,也是要調養“衝、任”二脈,和“腎氣”。

補腎、養腎,這些我們常聽說,也學習過不少。
“衝、任”二脈,在《黃帝內經·靈樞·五音五味》篇裡面,被記載是“經絡之海”,說“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行背裡,為經絡之海”。“衝、任”二脈,都是從人體的子宮,下丹田那邊的位子開始的。
那麼,什麼是「衝脈」呢?
「任脈」跟懷孕的“妊娠”的女字旁部首的“妊”相關;
「衝脈」後世中醫稱作十二經脈之海,跟子宮、月經緊密相關。

中藥材裡面一些藥就有調補“衝、任”脈的功效。另外,因為這兩條脈都從下腹部內開始,所以,自古中醫學才講究腰腹部不要著涼到,要保暖,而且要有力。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保養方法。
現在流行一些低腰、露腰的衣服,在愛美之虞,我們回到家中,還是要避免腰腹部著涼。還有,月經期間,更是保暖腰腹部。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7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

桃園兒童藝術節6/21-7/13閃亮登場✨

最精彩的主題活動7/5-7/6在桃園陽光劇場,7/12-7/13在龍潭運動公園,精彩表演不停歇,還有多元好玩的藝術市集,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出發,探索夢想星球!

活動資訊請上活動官網查詢👉 https://fstry.pse.is/7rv24c


——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




第一季EP17《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 】

大家覺得在古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裡,一開始最先會記載什麼呢?
今天,我們來談在《內經。素問》這一部裡的第一卷第一篇<上古天真論>篇。

在這一篇裡面,談到了以前人的壽命,是可以健康有品質地活到大約一百歲的,能終其天年。
不過,後來大部分的人,因為種種生活不良習慣、身心欲望的關係,都在半百左右就衰老了 ......。

另外,還提到了我們今天主要要聊的,在許多中醫書籍裡,都會談到的,男女一生的生長規律。

大家先聽一下原典怎麼記載: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男性的部分,也從八、二八、三八、四八 ......,一直記載到八八六十四歲。寫到一般人不能生育了的年齡。
經文裡面寫女性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就是七歲、十四歲、二十一、二十八等等);然後男性的八、二八、三八,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 ....,這些是數學,古時候黃帝內經就有了。

原來早在內經裡面,就說明了人一生的生理變化,特別是在生長發育的部分。提到人的一生都和腎氣有關。而女性是以七為數;男子以八為倍數。

我們都知道女性的發育比較早比較快,像是青春期就很明顯,女孩子會先進入青春期,而一般男孩子會晚一兩年。
所以,男女的第一個階段,女子七歲和男八歲,都是說“腎氣盛,齒更髮長”,乳牙就會更換,頭髮更茂密了。前面的單集,我們曾經提過,中醫學來看,“齒為骨之餘”,我們的骨頭和牙齒,都跟腎氣足有關係,跟賀爾蒙有關係的。
所以,在《內經》這一大段談人一輩子生理變化的記載裡,後面又繼續寫道:
女,三七(第三個七,也就是二十一歲左右),男姓是第三個八,三八(二十四歲左右)都寫說:“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就是牙齒都完全長齊了,現代西醫學牙科,也是這樣談的,所有的牙齒包括智齒等,在這個年齡左右,會長完整。因為,智齒也就是人的第三大臼齒,長的時間比較晚,大約在《內經》裡面說的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之前,而這時候我們的身心發育都比較成熟了,所以就稱為“智齒”。

然後,這一整篇裡面,後面又寫道:當“腎氣衰,髮墮齒槁”,以及,“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
告訴我們,當人衰老時,內臟的精氣沒有那麼飽滿了,那麼,腎的功能就會不足,所以,頭髮會變少、牙齒也會鬆脫、會掉。這樣子寫一輩子腎水腎氣跟人牙齒的關係。

現代人,因為生活環境比較舒適,營養也充足,平均年齡普遍增加了。這幾年內政部公告的台灣平均年齡,已經超過八十歲了。如果,希望牙齒的品質好些,除了預防蛀牙問題、口腔清潔之外,我們全身的健康,也都會影響到牙齒本身,特別是腎精、腎氣喔。

今天,我們先聊在《上古天真論》裡面,談人一生的生理變化,裡面跟牙齒相關的記載。下次,我們繼續看其它的部分~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6 中醫把脈好神奇 — 淺談健康的人的脈

第一季EP16《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中醫把脈好神奇 — 淺談健康的人的脈 】

許多人最嘖嘖稱奇的,莫過於中醫學的脈診、把脈了:)
今天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健康的人的脈 ——

➤什麼是平脈?
在《黃帝內經》裡面有一篇《平人氣象論》,在這一篇裡面的第一句話,就問說:「平人的脈是怎麼樣的?」

“平人”是指什麼呢?“平人”就是一般人、平常人,也就是健康的人。
而“平脈”,就是指健康的人的脈象、一般正常的脈象。

《黃帝內經》裡面記載,平脈,是“一息四到五至”的,
也就是“一息(一個氣息)”跳動 4、5 下。
一呼一吸,是一息,在一呼一吸之間,平人的脈,也就是無病之人、健康的人的脈,跳動四~五次。
(*內經記載:「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現代西醫學研究,一般人平常每分鐘呼吸約 12 ~ 18 次,而如果安靜下來,心跳每分鐘大約跳動60~85下。換算一下,是不是跟古中醫講的也是很一致的。

內經裡面也提到了,如果一個人一呼一吸間,總共只跳動四次,那麼就是“少氣”,有氣虛、氣不足的現象;而一息也就是一呼一吸,若跳動超過了六次,是病脈,超過八次,就有危險了。
古中醫,對於心跳過快、或者過慢,對身體的負擔,都是有提到的。
大家也可以試著摸摸自己的「橈動脈」,也就是在手腕ㄨㄢˇ的大拇指魚際腕橫紋後方的量脈搏的位置,中醫把脈是在這邊,體驗看看喔~


➤有胃氣
《平人氣象論》裡面寫到脈象,也講了“胃氣”的觀念。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在中醫學裡面,平脈,也被稱為有胃、有神、有根。
胃,是腸胃的胃;神,是精神的神;根,是根本的根。
因為,人的氣血與飲食營養有關係,胃是人體的水穀之海,所以要有胃氣。
簡單來說,
就是把脈的時候,摸到的脈象是:和緩而有力、從容有節律、不快不慢。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黃帝內經》裡《平人氣象論》介紹給我們的一般健康人的脈象。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5 食材、藥材,五味的陰陽與幫助(下):酸、苦、鹹味

高薪工程師容易成為詐騙目標,為了全面守護市民財產安全,新竹市府與金融機溝建立合作,強化社區聯防,還推出多元防詐策略!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逍遙看世界》6/3特輯節目!

(新竹市政府廣告)

https://fstry.pse.is/7p4fsx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第一季EP15《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食材、藥材,味道的陰陽與幫助(下):酸、苦、鹹味】

上次,介紹在《黃帝內經》裡談到食物與藥材的「五味」味道的陰陽屬性和它們的用途、功效。談到“辛味”、“甘味”和“淡味”三種味道,都是陽性的。“辛甘發散為陽,淡味滲泄為陽”。

今天,再繼續談其它三種屬於陰性的味道:“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酸、苦、鹹”,這三種味道。

➤酸味
首先,“酸”味,我們先前介紹過,談過:“酸傷筋”,還有“酸味,感冒發燒、經期、跌打損傷,不適合 !!”,原因都是因為酸味主收澀、收斂的特性,你看我們吃到酸的東西,身體都會忍不住收縮一下嘛~
所以在藥材裡面,許多都用在汗多、盜汗、腹瀉、遺尿、遺精方面。酸味主收澀的特色,正好和辛味辛香味主散的特性相反。
此外,酸味入肝,並且有收斂收澀作用之外,也能生津止渴、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所以,酸味主收,在陰陽方面,是陰性的。

➤苦味
接著,是苦味,苦味的食材和藥材,有能“清”、能“燥”的特性。
苦味,主要能清熱瀉火,例如:苦茶、苦瓜、茶葉 ...... 等等,大眾熟悉的,苦味基本上有一大類是苦寒的,比較涼性,所以在陰陽方面,是陰性的。
另外,還有些苦味的食材藥材,則是苦燥的特性明顯,像是咖啡就是苦燥的,大家想想,上火發炎時一般我們就不會喝咖啡,因為會更燥。苦燥的藥材可以燥濕,用來治療濕症,像是著名的藥膏「三黃膏」、傷科常用來敷急性發炎傷口的「三黃粉」,裡面的黃芩、黃連、黃柏,這三黃,主要就是苦寒、苦燥的,用來消炎、止血,然後特別適合“濕性、濕潤”像是流組織液、化膿的傷口,就是說傷口濕濕的,這些苦燥的藥材,特別有幫助。
苦味,因為能“清泄”、能“燥”的特性,所以在「五味」當中的陰陽屬性,是陰性的,常用在清熱和燥濕方面。

➤鹹味
最後,是“鹹味”。鹹味有,能下、能軟的特性。
因為鹹味能“下氣”。大家想一下,我們吃太多甜味、甘味的食材,中焦肚子容易堵堵的、消化不良;可是,鹹味則是會下氣,不一樣。所以,有些人煮紅豆湯這一類容易脹氣的甜湯時,會加一小茶匙鹽巴,就發現不太會肚子脹了。
不過,因為鹹味的氣是往下走的,所以老年人、慢性病患(特別是心臟病、腎病的人)、體質虛寒的,都要少鹽份。
另外,鹹味還有“軟堅”的特性,可以軟化體內的腫塊、廢棄物。像是海帶、海菜、昆布,這些,就都有所謂“軟堅散結”的作用,中醫學就運用在治療像是甲狀腺腫大、便秘、高血脂等問題,所以,許多長輩、主婦都會叮嚀要吃些海帶、海藻等等。
鹹味,因為能下氣、能軟堅硬的特性,所以是陰性的。

所以,在黃帝內經裡面就記載著,這些味道。因為有「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就是說,我們日常飲食的味道,也要攝取均衡,身體的氣機才會通暢喔~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6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4 食材、藥材,五味的陰陽與幫助(中):甘、淡味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14《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食材、藥材,味道的陰陽與幫助(中):甘、淡味】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黃帝內經》的《至真要大論》篇裡,談到食物與藥材的「五味」的陰陽屬性和它們的用途、功效。
今天要聊的是甘味,和沒什麼味道的淡味~

➤甘味
再來,我們聊聊“甘味”也是陽性的。
甘味的食材和藥材,主要的特性作用是:“能補”、“能緩”(緩和的緩)例如:甘草,是有名的可以“緩”和藥性解毒的藥材,所以許多藥方裡面都有放甘草;“甘味”對應脾,可以健補脾胃,所以,許多根莖類和穀類的食材,像是地瓜、南瓜、蓮藕、百合、白米 ...... 等甘味食物,都可以補益人體的中焦消化系統,可以補氣血,然後也因為“脾主肌肉”,甘味入脾胃,所以能緩解肌肉痙ㄐㄧㄥˋ攣、緊繃的虛勞、疼痛。
不過,因為“甘味”的“能補”、“能緩”特性,所以,甘味食材、補藥都不能攝取食用太多,以免氣機緩慢、不動、停滯阻塞了。

➤淡味
至於,沒什麼味道的淡味,因為有“滲泄”(滲透的滲,排泄、泄露的泄),這個“滲泄”的特性,所以是陽性的(我們知道,陰陽裡面,陰是不太動的、靜的;而陽是活動的、幫助推動的)。
像是茯苓、豬苓、澤瀉、薏仁 ...... 等等藥材,主要就是“利水滲濕”用的,可以幫助通利小便、消水腫等等。

在食材與藥材味道的陰陽,五味當中的 “辛味”、“甘味”和“淡味”三種味道,都是陽性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3 食材、藥材,五味的陰陽與幫助(上):辛味

第一季EP13《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食材、藥材,味道的陰陽與幫助(上):辛味】

今天,來聊一聊“味道”,我們日常飲食、吃東西的味道。我們聽過“五味”,就是指“酸、苦、甘、辛、鹹”,這五種基本的味道,“酸的、苦的、甘甜的、鹹的、和辛辣辛香的”。其實,中醫還有一個“淡”味,“平淡”的“淡”,就是沒什麼特別的味道的意思,像是四神湯裡面的茯苓片,就是淡味,因為它沒什麼味道。

在《黃帝內經·靈樞》的《至真要大論》篇裡面,有談到食物與藥材,這些「五味」的陰陽屬性和它們的用途、功效,這部分在中藥材、食材裡面很重要。我們今天來介紹~

原文是這樣的: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辣的、和辛辣辛香的,還有甘甜的味道,和沒什麼味道的淡味,這三種味道,在陰陽的屬性方面,是陽性的。

➤辛味
我們先來看辛味,中醫學的辛味(辛苦的“辛”),其實不是只指辛辣的東西,像是辣椒、花椒、蔥、薑、蒜、胡椒、芥末、洋蔥、肉桂 ...... 等等。還有辛香味很明顯的,也都是辛味。所以,像是紫蘇葉、薄荷葉、香菜、韭菜、甚至於是玫瑰花、菊花、金銀花、紅花;種種香,例如:檀香、安息香、藿香、沈香、丁香 ...... 等等,都屬於中醫學裡面的“辛味”。
大家有沒有發現?—— “辛味”,有許多是熱性的,像是那些辛辣味道的,全部是熱性的,所以是陰陽裡面的“陽性”(以寒熱來說,熱是陽,寒是陰嘛);此外,“辛味”還多半有 “能散、能行” 的特性,所以,我們會發現感冒著涼了,喝熱薑湯、洋蔥湯、蔥白湯 ...... 等可以散寒;然後,辛香明顯的,許多都有“行氣、通血脈”的特性,像是玫瑰花、紅花等等;而且,中藥材裡面許多可以製香的,可以開心竅醒神的、可以安神的香,也都屬於“辛味”。

因為是“熱性的”、或者是“能散、能行” 的特性,所以,是陰陽裡面的“陽性”。“陽性”適合調理寒的、陰的症狀。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4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2 雙手萬能 — 經絡的風水

這裡是《不完美頻道》,一個陪你探索內在與你心靈對話的節目。

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別忘了慢下來看看現在的自己。

用溫暖的故事與陪伴,陪你找回內在的力量與價值。

我們一起,在不完美的旅程中,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7qduv7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12《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雙手萬能 — 經絡的風水 】

常建議沒事要多按摩一下雙手,從手指頭、指蹼、手背、手腕,甚至一直到前手臂、到手肘。
也收到過許多人很可貴的回饋,許多困擾、毛病都解除了、復原了。其中包括了:手部反覆發作的腱鞘囊腫、風濕性關節炎、尿道炎、手指彎曲無力 ...... 等等,是不是很神奇呢?
而且,其實健康時便適合經常保健喔~

➤我們為什麼要按摩雙手呢?
今天,來跟大家介紹《黃帝內經。靈樞》裡面的第一篇、第二篇,九鍼十二原、本輸兩篇,記載到:
人體內臟的經脈氣血,在我們的手和腳,特別是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部位,有像大自然的水流一樣的特別穴道。
經脈的氣血,在這些位在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部位的穴道,就像大自然中,水從地面井口水源處湧出來,然後,慢慢從小水流變大、輸布、流經,然後到手肘、和腳的膝蓋,像是流進大海、大湖、水庫一樣。而且,就像大自然般,流動通暢、穩定,就是好風水。
所以,中醫針灸治病扎針,常常扎位於手腳的這些穴道。

這是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部,很重要的原因。中醫穴道將這些稱為:「五腧穴」,每一條內臟的經絡都有。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怎麼保健和運用呢? ——我們可以經常按摩一下手指頭、手指指蹼、手背,然後活動一下手腕、伸展手臂,兩腳也是一樣。
這麼簡單的保健,其實跟全身的循環還有內臟保健竟然都有關係呢~~

今天介紹的是,《黃帝內經》在《靈樞》的第一篇就講的經絡風水。
日常保健的方法是:按摩手指頭、手指指蹼、手背,然後活動一下手腕、伸展手臂,兩腳也是一樣。
大家試試看,一起來維護身體好風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4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1 身體 “毛、髮” 的保養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1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身體 “毛、髮” 的保養 】

我們常說毛髮、一個人毛髮很多或者稀疏,再看看今天要介紹的《黃帝內經》裡面的這一篇,原來,毛跟髮是不一樣的啊,而且跟不同的內臟有關係喔~!

➤在《黃帝內經》的《六節藏象論》裡面寫到:
“肺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
“腎者,其華在髮,其充在骨”。

原來,頭髮跟肝腎比較有關係(但分岔是肺);
而身體的毛、汗毛跟肺氣比較有關係。

➤那麼,後面那一句,“肺者,其充在皮” 和 “腎者,其充在骨”,跟毛髮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在中醫學裡面,腎的相關系統,與生長發育、還有老化息息相關,跟內分泌、賀爾蒙有關係,也跟骨頭、骨髓相關。
你看我們在發育的過程中,是不是也長骨頭、和生長板有關係呢?
女性的懷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是不是這些賀爾蒙變化比較大的階段,也容易有掉髮、或骨質疏鬆的狀況?!

  • 所以,中醫學才說“腎者,其華在髮,其充在骨”,所以中藥材裡面才有入腎的何首烏,名字就是可以滋補讓頭髮烏黑而來的。許多婦女和中老年人,補充黑芝麻、黑豆、黑紫米、黑棗、枸杞、蛋、奶、豆類 ...... 等這些食材,也都跟滋養腎、補充賀爾蒙有關係。這些都與烏髮、減緩白髮、骨質疏鬆 ...... 等問題相關。
  • 頭髮,也是“血之餘”(剩餘、多餘的餘),也就是說,血虛、貧血的體質,頭髮容易斷裂、乾枯、白髮。像是許多烏黑髮的藥膳裡面,就有補血的藥材,像是熟地黃等等。平常飲食的部分,我們則是要注意營養均衡、定時飲食。


■ 而壓力過大肝火旺,或者吃太油膩胃火旺,這些胃腸肝膽消化系統火旺的問題,則容易引起掉頭髮。要多吃些深綠色蔬菜、桑椹、海帶、黑木耳 ...... 等,幫助清火、促進身體的代謝。

■至於,中醫學說“肺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主要是指身體的毛、汗毛跟肺氣比較有關係,皮膚表面的毛細孔的開闔也是肺在管的。
我們身體的呼吸系統,最大的呼吸器官,是皮膚毛細孔嘛!!肺氣足,皮膚的呼吸功能、也就是毛細孔打開、關閉,排汗、和體溫調節的功能才會好。另外就是,白髮、掉髮,跟肝腎有關;容易分岔、毛躁,卻有可能與肺虛有關係。“肺,主皮毛”除了汗腺、皮膚,還會影響到頭髮。

補肺氣、滋肺陰,除了大眾熟悉的西洋參、百合、山藥,一些中藥材像是藥膳包裡面常出現的沙參、麥門冬,也都很不錯。另外,就是要適度地做些運動,戶外休閒更好,讓新鮮的空氣與活動,幫助身體的代謝和氣機更好,這樣平常飲食的營養,才能正常的運輸到全身,不會有氣虛的體質。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黃帝內經》裡面,關於毛、髮的日常保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5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0 沒生什麼病,卻老是感到頭暈、頭昏?(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高薪工程師容易成為詐騙目標,為了全面守護市民財產安全,新竹市府與金融機溝建立合作,強化社區聯防,還推出多元防詐策略!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逍遙看世界》6/3特輯節目!

(新竹市政府廣告)

https://fstry.pse.is/7p4fsx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10 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沒生什麼病,卻老是感到頭暈、頭昏? 】

上一集,我們介紹了在《黃帝內經》裡,《至真要大論》篇,裡面有一整段,指出中醫學怎麼看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機理。談到「諸寒收引,皆屬於腎」這一條,
我們要避免容易怕冷、容易覺得疲倦、委靡不振、嗜睡、總是想睡覺的體質,要“護命門”。還沒聽過這個單集的,可以點選、收聽、瞭解。
今天,再來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另外一條:「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什麼是風,又什麼是掉和眩呢?
“掉”(掉東西的掉,丟掉、換掉的掉),“掉”,是指搖晃。覺得自己有頭暈、頭昏、身體晃動、肌肉跳動的感覺。
“眩”,是暈眩的眩,頭暈目眩的眩。眼前發黃、發黑、發花,看東西有旋轉、昏眩感。

所以,中醫學指出凡是會暈、會搖晃、會跳動、震顫、顫抖 ...... 等等,這些“掉、眩”的現象、病症,都跟“肝”有關係。“肝,主風”,身體的“風症”跟肝系統有關係的。

➤春天的時候,有些老人家容易頭暈、頭昏。可能是血壓不穩定了,再加上大自然節氣氣候的影響。這時候,我們可以幫忙按摩一下頭、肩、頸,幫助長輩放輕鬆,避免一些情緒擔憂、睡眠不穩定,造成的肝風現象。此外,像是枸杞子、地瓜、南瓜、花生、小米、紅棗、菠菜、豆腐、魚、山藥 ...... 這些滋補的食材,都可以食用。當然,其它的季節,有這樣的現象,也可以補充。但是如果嚴重的話,要就醫治療。這些按摩與食補,是日常保健的部分。

➤另外,經常遇到一些正值青壯年,養兒育女階段、或一邊打拼事業工作的婦女(其實男性也是),容易有頭暈眩的現象。
二十,至三、四十歲,需要適應許多人生不同階段的壓力,例如:結婚、生小孩、工作 ......等等,來自家庭與職場的身心壓力。這個階段,基本上我們的體質正值青壯年,體力、健康都還不錯,但是,容易有“肝火”,太累、太忙造成的虛火;太壓抑、承擔很多的肝火;還有些是飲食不正常造成的“肝火” ......。這些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清肝火”。所以,一樣地,可以按摩一下頭、肩、頸部位,幫助這邊的肌肉群放鬆,改善血液循環。然後,在食補、食療的部分,可以吃些酸酸甜甜的水果,例如:奇異果、燈籠果、紅石榴ㄌㄧㄡˊ、小番茄、草莓、藍莓 ...... 等等,既可以清肝火,也可以柔肝、滋肝陰。另外,就是要吃些蔬菜,特別是深綠色蔬菜,像是花椰菜、芹菜、各類萵苣或十字花科蔬菜 ...... 等等,這些蔬菜在春季都是盛產的,也都可以幫助清肝火。而馬鈴薯、牛蒡、地瓜、山藥 ......等根莖類,則可以補益肝腎。

今天,我們談的是《黃帝內經 · 至真要大論》篇裡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分別介紹了常在年長者,與青壯年身上看到的掉眩,也就是頭暈、昏眩現象,沒什麼具體的疾病,但是挺不舒服的。這些時候,如何按摩安撫,與清肝火、補肝血、滋肝陰的日常保健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6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9 容易覺得冷?怕冷?-- 聽聽中醫怎麼說(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9《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 容易覺得冷?怕冷?-- 聽聽中醫怎麼說 】

在《黃帝內經 · 靈樞》裡,有一篇《至真要大論》,裡面有一整段,在中醫學的診斷方面很重要的理論依據,後來被稱為「病機十九條」。
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出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機理。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條:「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雖然已經春天了,前幾天還是因為冷氣團的關係,特別是在夜晚,山區氣溫低,明顯有寒意。看到一位朋友在拿吹風機往身體的各個部位吹,她笑著說:「我很怕冷」。

一直在推廣著,“護命門”的觀念:
■“命門”,就是在肚臍正後方,後腰部兩腎之間,所以對於《黃帝內經》這一篇裡面講的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很有幫助。天氣涼、或者是人較疲累、體質較虛弱、及老年人,都可以用“護命門”的方法,來保養「腎氣」、「腎陽」。
如此一來,可以避免體質虛寒,造成身體的怕冷,「諸寒收引」收引就是收縮的意思,熱脹冷縮嘛,身體一虛寒,筋骨就不活絡、氣血就不通暢,很容易造成身體疼痛,還有就是容易覺得疲倦、委靡不振、嗜睡、總是想睡覺。
這就是中醫學,很注重“護命門”的原因。

今天聊的是「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護命門”是大眾平常就可以做的。
方法是:
1. 首先,腰部不要著涼。特別是女性的月經期、兒童或中老年人、以及生病體質虛弱時,更  要注意。
2. 第二,是我們可以主動在後腰部命門穴,以護陽益氣的中藥草貼敷,顧護命門穴;天氣  寒冷時,還可以使用暖暖包,暖和命門穴區(但是,不要熱敷太久,避免發炎現象。一般  熱敷到覺得後腰部、或者整個後背部暖暖的,就可以了)。
3. 第三,我們還可以將雙手手掌先搓熱,然後用手掌覆蓋住後腰部兩側,然後以手掌,慢  慢地按摩兩腎部位,按摩後腰部的肌肉,幫助後腰部肌肉柔軟、氣血通暢。現代許多人普  遍有後腰部肌肉僵硬的現象,這個動作可以經常做。

今天,跟大家聊的是:《黃帝內經 · 至真要大論》篇裡面談的「諸寒收引,皆屬於腎」,以及日常保健的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4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8 肝,主筋 — 每天做一點伸展舒肝氣 !! (下)

高薪工程師容易成為詐騙目標,為了全面守護市民財產安全,新竹市府與金融機溝建立合作,強化社區聯防,還推出多元防詐策略!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聽《逍遙看世界》6/3特輯節目!

(新竹市政府廣告)

https://fstry.pse.is/7p4fsx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8【肝,主筋 —- 每天做一點伸展舒肝氣 !! (下) 】

今天,我們要再講一下,除了每天早上起床時:握拳、張手,然後壓腳板(下壓)、勾腳板(上勾),要動動手指和腳趾頭之外。
在“肝主筋”的部分,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那就是:晚上洗澡前後,在地板上舖個墊子,然後,開始 -- “劈腿” !!!

許多成年人都沒辦法劈腿,所以我們一開始,也可以先盤坐在地板上,然後一次只往旁邊劈開一隻腿的方式,來做。一開始不一定要有什麼標準姿勢,就是讓我們的腹股溝,也就是鼠蹊部、胯下,這一個我們身體淋巴結和動靜脈匯聚的很重要部位,可以透過活動,多通暢開來!!!

要提醒的是,別忘了地板上要先舖個墊子,可以買張瑜伽墊(要舖墊子喔,一方面保護身體因地板太硬受傷,一方面也避免地板的寒氣),然後開始--“劈腿” !!!
腿很緊、很僵硬的人,可以一隻腿、一隻腿做,然後再做兩隻腿一起往外張開、劈開。做這個動作,最後要結束前,我們要恢復成盤腿的姿勢(這樣一開一闔,比較不會受傷、拉傷)。這部分很重要,要記得。

劈腿,對於男性特別重要!!!因為大眾男性普遍地腰腿、腹股溝的肌腱、筋膜很緊繃,甚至於有時身體狀況較差時,腹股溝內部會隱隱作痛,特別是中老年人。
所以,不要在感情中劈腿當渣男:)可是要每天劈劈腿,“你的健康就是全家人的幸福喔^^”~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這樣推薦大家~

先前,聊過《黃帝內經》裡面記載:“肝主筋”,還有一件事,就是在《黃帝內經》的經脈篇裡面,很清楚地談到,肝的經絡有經過生殖器喔,還有跟慢性病與人體老化,息息相關的肝腎的經脈,以及消化系統的脾胃經脈,都經過腹股溝、鼠蹊部這裡。
所以,東方醫學將這邊視為代謝毒素的很重要的部位。

最後,我們複習一下:
方法是:每天晚上洗澡前後,
在地上舖張軟墊,然後“劈腿”。
不用硬做,甚至於可以先做單腳,再換腳,再兩腿一起。
每次做完之後,記得要先盤腿,讓剛才舒張開來的肌筋膜可以反向收縮回來。
然後再站起來。

大家試試看~^^


*本篇見於:《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第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5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7 肝,主筋 — 每天做一點伸展舒肝氣 !! (上)

這裡是《不完美頻道》,一個陪你探索內在與你心靈對話的節目。

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別忘了慢下來看看現在的自己。

用溫暖的故事與陪伴,陪你找回內在的力量與價值。

我們一起,在不完美的旅程中,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7qduv7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7【肝,主筋 —- 每天做一點伸展舒肝氣 !! (上)】

今天,要介紹:每天早上醒來,躺在床上時,先開始伸展雙手的手掌手指、還有腳掌、腳趾頭。身心舒暢喔~~
這是今天的主題:
每天早上醒來,躺在床上,先開始伸展雙手的手掌手指、還有腳掌、腳趾。身心舒暢!!!
做的方法是:慢慢握拳、再張開來,多做幾次;腳也是,腳板下壓、再往上勾、往上扳。都是做到靈活為止。最後起床站起來時,還可以伸伸懶腰!!
一起來做做看吧^^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這樣推薦大家~

先前陸續聊了在東方醫學裡,身體 “肝系統” 和 “五聲”(也就是呼笑歌哭呻)的關係;還有 “肝系統” 與飲食的味道 “五味”(酸苦甘辛鹹)的關係。

我們瞭解,哇~原來一個人愛大呼小叫、做夢呼喊,都跟肝有關係;適當地吃酸味可以柔肝,吃太酸反而傷筋骨。這些生活中,我們就可以運用的《黃帝內經》中教我們的智慧。


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原來,平常「伸展」拉筋這件事,對我們也很有幫助,疏壓又有益健康^^

在肝系與酸味的單集裡面,我們介紹過五行屬於木的肝,在身體的“五體”(也就是身體的五種基本組織:筋脈骨肉皮)五體的這個部分,《黃帝內經》說是相對應在“筋”,英文是Tendon,就是包覆著肌肉的筋膜、連結骨頭的筋膜、筋腱,這些在東方醫學來看是肝系統在管的)。
所以,拉筋、伸展很重要。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喔 -- 肝系統功能不好的人,還有壓力大、生活緊張的人、特別是脾氣不好、易怒,或者在職場上必須很嚴格、有威嚴的人,身體很容易僵硬。肝病的患者,也很容易有身體緊繃、易抽筋的現象,這些族群,一般身體都很容易有痛症,身體到處痛的問題,或者隨著年紀漸長,容易不小心拉傷、或者扭傷、抽筋等等。
所以,伸展、拉筋,在東方醫學裡面,因為“肝主筋”,對人體疏肝理氣很有幫助。

為什麼是早晨起床,先伸展手掌、手指頭;腳掌、腳趾頭呢?這是因為“肝之華在爪”,就是說肝系統的健康,會表現在手指、腳趾的末端,所以,是不是常聽人說手指甲如果直紋很多,是肝不好?還有人生氣和緊張時,手的拳頭很容易自然握起來握得緊緊地,都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們再複習一次:
做的方法是:
每天早上醒來,躺在床上時,先開始伸展。先慢慢握拳、再張開來,或者先動動手指,然後開始握拳、張開、握拳、張開,多做幾次;
腳也是,腳板下壓、再往上勾、往上扳。都是做到靈活為止。最後起床站起來時,還可以伸伸懶腰!!



*本篇見於:《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第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5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6 常大呼小叫? — 肝,在聲為呼

🍷越南有著一生必看一次的絕美奇景

💋下龍灣美得奇幻、蘭夏灣美得浪漫

🏆品冠旅遊輕戀越南 金質旅遊獎肯定

▶️獻給最懂品味的您👉 https://fstry.pse.is/7r6zuz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6【 肝,在聲為呼 】

今天,我們來聊聊:“肝,在聲為呼”。

上次我們提到:“脾,在聲為歌”,說唱歌可以”健脾助運”幫助消化與精神好喔~
今天,我們來聊聊:“肝,在聲為呼”。

東方醫學認為:“肝膽藏魂魄”,魂魄不是指阿飄喔,而是人的精神活動,所以我們有句成語形容一個人精神恍惚,會說他:“你怎麼「魂不守舍」啊?”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內經》在《本神》篇裡面,提到「肝藏血,血攝魂」,所以當一個人肝血不足時,就會出現像是夢遊、說夢話 ...... 等等現象。肝虛然後肝火旺的人,或者是壓力大的,也就特別容易生氣、煩躁易怒,容易大呼大叫,甚至連作夢中都會呼喊喊叫、容易做惡夢。甚至連青少年,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而肝氣抑鬱一直隱忍著的,就容易有常嘆氣的現象。
這些都是“肝,在聲為呼”的一種表現,本能地透過呼氣、呼喊來減少肝系統的失衡,失去平衡。

平常在生活中,如果注意到身邊的人有上面的情況,要留意是肝在抱怨囉!
飲食當中,可以多吃些綠色蔬菜、喝喝滋肝陰清肝火的枸杞菊花茶、避免過度油膩和重口味易上火的飲食,有空散散步、多做一些伸展運動,多看看視野開闊的風景,這些簡單的方法,都有助於保健。當然,如果現象明顯嚴重的,或者有急慢性病的,還是要就醫積極治療。

今天,就跟大家聊《黃帝內經》在《陰陽應象大論》篇裡面提到的:“肝,在聲為呼”。


*本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第五》、《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第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5 唱歌有益健康 — 脾,在聲為歌

這裡是《不完美頻道》,一個陪你探索內在與你心靈對話的節目。

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別忘了慢下來看看現在的自己。

用溫暖的故事與陪伴,陪你找回內在的力量與價值。

我們一起,在不完美的旅程中,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https://fstry.pse.is/7qduv7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5【 脾,在聲為歌 】

今天,我們來聊聊:“在聲為歌”。

《黃帝內經》在卷一第五《陰陽應象大論》裡面提到了五臟、五行和五聲的關係,
其中有一句:「在臟為脾,在聲為歌」。
中醫學認為歌唱有“醒脾”的作用,“醒,清醒的醒,醒過來的醒。人最怕“憂思困脾”了,思緒煩惱不斷時,氣是不通暢的。

什麼意思呢? — “唱歌”可以“醒脾”嗎?!! 唱歌可以疏導氣的通暢與思慮。

首先,我們來聊聊“脾系統”在東方醫學中,主要是“主運化”的。“脾系統”就像物流宅配業一般,將人體的營養與水液(一ㄝˋ),運送到全身,所以中醫常說:“健脾化濕”,脾系統健康,人體就不容易有過多的濕氣。小孩子不愛吃飯,吸收不好,老一輩就說要“開脾(台語)”。這些都是因為:“脾系統”就像物流宅配業一般,將人體的營養與水液,運送到全身。

那麼,什麼是“思困脾”呢? —- 當我們想太多,特別是擔憂一些事情,揮之不去;又不方便透露、暢所欲言說給他人聽時,就很容易產生“憂思困脾”的現象了。脾氣停滯、脾的運化功能不好了。這時候,就需要“醒脾”了。

所以,《黃帝內經》在《陰陽應象大論》篇裡面提到了內臟(肝心脾肺腎)中的脾,和五聲(呼笑歌哭呻)中的歌的關係,脾在聲為歌”,唱歌有“醒脾”的作用,“憂思困脾時可唱歌疏導”。是不是很有趣呢?

現代許多中老年人,喜歡唱唱歌怡情養性;年輕人也喜歡下班後 KTV 唱歌紓壓;或者是餐廳裡吃飯時,搭配著優美的音樂,原來都有益身心健康啊。

下一篇,我們再來談談其他內臟的特色,與生活中的簡單保健~

*本篇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第五》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4 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百病生於氣(3)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

第一季EP4【 小孩受驚嚇,容易尿床和影響發育?】
—— 百病生於氣( 3 )

前兩次,我們聊到《黃帝內經·舉痛論》裡面說「百病生於氣」,介紹了排胸口濁氣、和熱敷的好處,這兩種生活保健方法。

今天,再來聊聊,《舉痛論》中記載的:「恐則氣下」,裡面說「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另外在《靈樞》裡面的一篇<本神>篇也提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

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家中有老人跟小孩的,更特別要注意喔~~

中醫學認為腎臟藏精,而腎主骨,這些跟生長發育、老化,還有骨質疏鬆、腦記憶力減退有關係。
因此,若恐懼,使腎臟損傷,自然就產生精的損傷,骨痠痿厥。
還有,恐而傷腎,導致腎精不能往上奉,整個氣機是在下部的。這也就是小孩子如果受驚嚇,為什麼老一輩很在意,而且小孩通常受驚嚇之後,容易尿床、甚至於反應變得遲鈍的原因。
因為腎精無法往上奉了,腎精腎氣跟我們的骨髓、腦髓、生長發育都有關係,這樣子對小孩是影響很大的。
青壯年,因為發育完整了,內臟的臟器和身體的骨骼各種身體組織等,都長好了,氣血、意志力也都比較飽滿、穩定,所以除非大的天災人禍,不然較少會有這些現象。
但是,老人家與小孩子,就要特別留意了,長期或者突然的恐懼,會造成他們生理上的影響。
我們應該給予安撫、舒緩,並且主動解除恐懼的原因。另外,就是可以補補腎精、腎氣,這些在中藥藥方方面都是有的。可以尋求中醫診所稍微調補一下。

今天聊的是,“百病生於氣”裡面的“恐則氣下”,對於小孩和老人,我們要留意~


*本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第三十九》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 minutes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在生活作息、飲食、人生際遇、點滴觀察中,體會著東方醫學、中醫奧妙與有趣的部分。
實用而溫柔地,創造更好的人生品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