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者收穫 ,專業者分享專業 , 互助合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付出者收穫 ,專業者分享專業 , 互助合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BNI 的價值不在於一次交易,而在於「推薦的連鎖效應」
第 825 集中探討, 「培養百萬美元會員資格」 的核心心法。許多會員低估了 BNI 的價值,只計算第一級推薦的收入,卻忽略了「推薦的推薦」所帶來的指數級效益。Jeremy 分享,他的第一個推薦一年僅帶來 5,000 美元,但五年間透過多層推薦累積高達 75,000 美元。BNI 的價值在於長期經營人脈關係,就像花園般需要持續培養與感恩。Jeremy 也在 BNI Business Builder 推出「Cultivating a Million-Dollar Membership」的 Deep Dive 演示,分享幸運突破、與競爭對手合作,以及長達 13 年才開花的案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當年曾被拒絕三四次,最後因有人願意為他背書才得以加入。總結來說,BNI 的百萬價值來自 感恩、耐心、與持續培養長期關係,而非只追求一次性的生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語言不只是描述世界,它正在形塑你的世界。
改變你說的話,就能改變你看見的世界。
本集由 BNI 創辦人 Ivan Misner 博士主講,他以「選擇看世界的鏡頭」比喻人生觀,強調我們看見什麼、感受到什麼,都取決於自己選擇的「焦距」。他以天文學為例指出,改變望遠鏡鏡頭,就能看見不同的星體;人生亦然。
Misner 博士提出「話語至關重要」(Words matter)的概念,認為「你放進腦中的東西,會出現在你的世界裡」。語言不只是表達,更是思考與行動的起點。他分享多個「重構語言」的例子,例如將「忙碌」改為「充實的生活」、將「封鎖」改為「大暫停」,讓困境轉化為成長契機。
他提醒大家,恐懼可讓人「凍結」或「聚焦」,選擇成為被恐懼專注的人。同時,要圍繞「引擎」型朋友而非「錨」型人,讓自己持續前進。改變語言,就是改變世界的開始。
🎯 核心觀點:選擇看待世界的鏡頭
🗣️ 語言的力量:「話語至關重要」
💡 重構(Reframing)的例子
情境負面語言正向重構語言效果忙碌我好忙我擁有充實的生活將壓力轉為滿足感疾病我得了癌症我被診斷出癌症 / 我很健康將病痛與自我分開疫情封鎖期大暫停將恐懼轉為反思悲傷我被擊垮我一步一步往前走讓情緒有出口與力量
🧠 面對恐懼與負能量的策略
📖 結論:
人生就像望遠鏡,焦距由你決定。語言是調焦的工具,選擇積極的詞彙與視角,你將看見更清晰、更有色彩的世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調整說話方式,才能讓訊息產生共鳴,贏得推薦與信任。
第823集《人們推薦你的其中一個原因》。
核心訊息是:要在商業與人脈中成功,必須了解你的受眾,並用他們能聽懂、在意的語言溝通。米斯納博士舉了《創智贏家》的案例:食品企業家 Raven Thomas 最初因用「母親的故事」回答投資人問題而失敗,但在補考時改以「200萬美元訂單」切入,立刻打動了投資人並成功獲得投資。這例子說明,溝通若無法貼近聽者需求,即使內容真誠也可能失敗。BNI雖重視建立關係,但同樣需要針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調整溝通方式。聽眾回饋本集具啟發性,提醒大家在介紹自己或尋求推薦時,應學會「站在對方角度」來說話,這才是贏得機會的關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在社群媒體時代,如何不被別人的光鮮亮麗擊垮?
本集由 BNI 創始人 Ivan Misner 博士主持,主題探討「比較與絕望」的心理陷阱。他指出,人們常拿自己的「內在真實」與他人「外在表象」相比,導致焦慮、自卑與冒名頂替症候群。Misner 博士提醒,社群媒體只是「精華片段」,背後隱藏著無數掙扎與不眠之夜。
他提出四個方法幫助大家脫離比較陷阱:
一是將羨慕轉化為學習機會;
二是以感恩為解藥,聚焦於已擁有的事物;
三是管理輸入內容,過濾會引發負面情緒的資訊;
四是記住情境法則,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程。
Misner 博士強調,人脈建立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人生唯一該比較的對象,是昨天的自己。
🎯 核心觀點:
🧠 造成比較的因素:
⚠️ 比較的代價:
💡 Misner 博士的四大策略:
📖 Misner 語錄(Ivanisms):
🏁 結論:
跑自己的賽道,專注內在成長。社群媒體的濾鏡與標籤無法定義真實價值。唯一要超越的,是昨天的你。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成功不靠奇蹟,而靠持續的努力與恆毅力。
BNI創辦人Ivan Misner博士在本集節目中闡述:「努力驅動成果(Effort Drives Outcomes)」,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在運氣,而在於持續的努力與堅持。他指出,運氣或許能打開機會之門,但唯有努力才能走過那扇門。透過一位BNI會員的真實案例,他說明「看似幸運的成功」其實是長期投入與關係經營的累積成果。
Misner引用Angela Duckworth的「恆毅力研究」與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異數》的觀點指出,努力比天賦更能預測成功。即使有幸運降臨,沒有能力與準備也難以承接。
他提醒:過度相信運氣會削弱個人主動性,讓人變得被動。真正的關鍵在於不放棄、不斷嘗試。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持續努力的必然。
🔹 核心主題
🔹 三大重點觀念
1️⃣ 努力是成功的基石
2️⃣ 持續關係與長期投入
3️⃣ 努力累積能力與資本
🔹 學術與實證支持
🔹 結論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當卓越是一種選擇,別再用缺席限制你的成就。
本集以「想要更多引薦?請出席!」為題,強調 出勤率是影響分會引薦數量與會員成長的關鍵因素。米斯納博士分享兩組分會的實驗:第一組專注提升出勤率後,六個月內缺勤率下降 71%,引薦數量提升 62%,會員成長 50%。第二組持續追蹤九個月,會員增長達 90%,引薦數量更飆升 164%。結果顯示 缺勤率與引薦數量呈現線性關聯:缺席會降低收入,穩定出席則帶來倍數成長。Priscilla Rice 補充,持續見面能強化記憶點,促進引薦與合作;缺席則失去邀請嘉賓與拓展人脈的機會。米斯納博士呼籲:「為什麼要接受平庸,當卓越是一種選擇?」持續出席,等同於為自己與分會創造更多商業機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1️⃣ 一次學會「引薦三步驟」,避免成為信任黑洞!
2️⃣ 真正的人脈高手,不是多介紹,而是懂得何時說「不」。
第 932 集 Podcast 中,點出人脈圈最常見又最危險的一句話:「嘿,你能把我介紹給某某人嗎?」他強調,引薦不是幫人傳遞聯絡資訊,而是信任的延伸。如果判斷錯誤,壞的引薦可能讓信譽瞬間崩壞。Misner 提出三步驟原則:
1️⃣ 先釐清對方的動機與需求;
2️⃣ 檢查雙方的契合度與互惠性;
3️⃣ 評估被推薦者的專業與信任度。
他也提醒,雙重確認(Double Opt-in) 是安全的關鍵機制,確保雙方都願意進行引薦。若要拒絕,可採「時機延遲」、「信譽保護」、「價值轉向」三種方式,優雅又不傷情。最後他強調:「你推薦誰,就代表你自己。」懂得何時說「不」,才是人脈經營真正的成熟境界。
🔹 主題重點:
BNI 創辦人 Ivan Misner 博士分享「如何智慧引薦與拒絕」的核心觀念。
🔹 為什麼重要:
引薦是信任的延伸。一次錯誤的介紹,可能摧毀多年建立的人脈信譽。
🔹 三大關鍵原則:
1️⃣ 明確性(Clarity):清楚知道對方要見誰、為何要見。模糊請求=警訊。
2️⃣ 契合度(Fit Check):確認雙方能否互惠共贏,而非單方面推銷。
3️⃣ 聲譽風險(Reputation Risk):若自己都不會找這個人合作,就別推薦。
🔹 四大審核條件:
信任(Trust)、能力(Competence)、一致性(Alignment)、準備度(Preparedness)。全部通過才值得引薦。
🔹 安全機制:
採用 Double Opt-in(雙重確認) 流程,確保雙方都願意,並提供清楚的背景介紹。
🔹 三種優雅拒絕法:
1️⃣ 時機延遲法:以時間為理由暫緩;
2️⃣ 信譽保護法:強調自己只引薦真實合作夥伴;
3️⃣ 價值轉向法:提供其他替代資源或人脈建議。
🔹 核心結論:
引薦不在多,而在準。真正的人脈高手,懂得拒絕錯誤的連結,守護信任與專業形象。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付出不只是善意,而是一種改變人生與事業的方式
《無限付出:付出者收穫的七項原則》,闡述如何將「付出者收穫」落實於生活與事業。核心公式為 GG + 7P = IG,代表「付出者收穫 + 七項原則 = 無限付出」。七項原則包含:選擇值得信任的人脈、無期望地付出、付出比預期更多、量力而為、懂得接受、保持謙遜,以及表達感恩。這些原則強調付出不是犧牲,而是一種持續正向循環。當我們用心付出、幫助他人時,不僅能獲得信任與支持,還能創造更大的合作成果。米斯納博士認為「付出者收穫」不只是拓展人脈的方法,而是經營人生與事業的最佳方式。
核心概念:付出者收穫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能改變個人與世界。
公式:GG(付出者收穫)+ 7P(七項原則)= IG(無限付出)。
七項原則:
整體影響:統合七項原則,形成持續推動的正向循環,創造「無限付出」的社群力量。
結語:付出是會傳染的,小小行動就能帶來巨大影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駕馭恐懼:讓焦慮變成前進的燃料
恐懼不是敵人!BNI教你如何「專注而非凍結」
在《BNI官方播客》第931集中,探討企業家如何「駕馭恐懼(Navigating Through Fear)」。Holmberg 分享,恐懼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要準備好」。重點不是逃避恐懼,而是傾聽它的訊息後採取行動。米斯納博士指出,人們常被恐懼「凍結」或「聚焦」——成功關鍵在於將恐懼轉化為聚焦。Holmberg 建議三大行動步驟:一是建立應急基金,為風險做好準備;二是善用 BNI 的人脈支持系統,勇於尋求幫助並擁抱脆弱;三是賦予團隊權力,學會「信任但驗證」,讓企業在挑戰中更穩健成長。
一、對待恐懼的正確態度
二、Misner 博士的觀點
三、Erik Holmberg 的三大建議
1️⃣ 建立應急基金:
2️⃣ 聯繫同業與人脈圈:
3️⃣ 賦予團隊權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誠實評估現狀,才能找到突破成長的關鍵
熱情+承諾=打造高效能BNI分會的公式
在第844集中,分享了BNI分會的三個生命週期:火熱運作(On Fire)、停滯不前(On Hold)與陷入困境(In a Hole)。火熱的分會充滿能量與目標,成果卓越,文化積極;停滯的分會雖仍有引薦,但只是「應付了事」,缺乏成長動能;陷入困境的分會則面臨出席率低落、缺乏責任感,並專注於問題而非解決方案。米斯納博士強調,關鍵在於承認現狀、尋求協助、擁抱承諾。即使分會目前陷入低谷,只要領導團隊與成員展現熱情與承諾,也能快速轉型為「火熱分會」。他建議使用《評估您的分會工作表》來檢視現況,作為教育與改變的起點。
一、分會的三個階段
二、改善與轉型關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從對立到理解,用同理心與主動性掌握困難對話
第818集中,探討如何在面對憤怒與不滿的對話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化解衝突。核心在於培養「人際情境意識」(ISA):在開口前先問自己「時機好嗎?」「是否受歡迎?」「是否有幫助?」。節目中,山姆提出「不該說的話」如「別怪我!」會加劇對立,而「該說的話」如「我會有什麼感覺?」則能激發同理心,轉化溝通氛圍。她也分享如何讀懂並引導現場氣氛、在衝突中叫停並專注於未來的解決方案。此外,兩人還探討了提升會議效率的關鍵,包括守時、制定明確規則,以及借鑒火人祭文化建立信任。這集是所有職場人士、企業家與團隊領導者必聽的溝通心法。
學會讀懂現場氣氛,讓衝突變成合作契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代理人不是為了你缺席方便,而是為了分會成長!
好的代理人能帶來引薦與成員,壞的代理人只會拖累文化
在BNI官方播客第930集中,代班主持人Tim Roberts深入探討「為什麼要有代理人?」這個常被誤解的制度。許多成員以為代理人只是為了避免缺席或代念簡報,但事實上,代理人計畫的目的完全與缺席成員無關,而是關於「如何在你不在場時,仍能為分會帶來價值」。有價值的代理人應該能帶來業務、引薦,或具備成為新成員的潛力;相反,來自其他分會的成員或只是不斷為人代班卻無法承諾加入的人,都是無效代理人,甚至拉低文化標準。Tim強調,錯誤使用代理人會讓分會陷入「低標準文化」,新成員也會效仿錯誤做法。正確的做法是教育成員代理人的真正意義,並鼓勵善用缺席額度,而不是隨便找人代替。代理人永遠無法完全取代成員本身的人脈價值。
一、代理人計畫的真正目的
二、有價值的代理人
三、無價值的代理人(兩大誤用)
四、對文化的影響
五、考勤與積分(Power of One Report)
六、結論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成長文化 + 紀律執行 = BNI 超級分會誕生祕訣
BNI 官方播客第 842 集邀請到 BNI 南卡羅來納州米德蘭茲地區執行董事 Shirley Towne,分享她如何帶領分會突破 100 位成員,並達到驚人的 152 人規模。這個分會在過去 12 個月內創造了高達 2100 萬美元的業務成交額,平均每席位價值超過六位數美金。Shirley 強調,關鍵在於建立「成長文化」:打破分會人數的上限思維,證明新成員能帶來更多轉介與機會。其次是嚴格執行政策與績效標準,包括出席率、績效顏色分級管理,以及必要時的「開放分類」。此外,他們將思維從單純邀請訪客,轉換為「贊助一位新成員」,不僅帶動人數成長,也提高留任率。最後,透過午餐會的文化,讓成員能在正式會議前後建立更深連結。本集展現了紀律與文化並重,如何讓分會突破想像極限。
一、數據亮點
二、建立成長文化
三、問責制與績效管理
四、贊助文化
五、會議時間與文化
六、結論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學會「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讓抱怨變成改善的契機
在這集,特別來賓山姆·霍恩分享了她的新書《與抱怨者談判如履薄冰》的精華,教你如何用軟技巧處理棘手的抱怨情境。節目中提出「不該說的話」與「該說的話」的對照,如避免使用會引發防禦的語句(例如解釋、髒話、叫人「停止」某行為),改用「A列車法則」(同意、道歉、行動)快速化解衝突,並用「開始」來引導行為改變。此外,節目也提醒我們,話語會產生漣漪效應,正確的表達能塑造更好的行為和氛圍。最後引用 Ruth Bader Ginsburg 的名言「我們不同,我們是一體」,鼓勵在衝突中仍保有同理心與尊重,成為人際關係中的正向力量。
節目背景
不該說的話 (Words to Lose)
該說的話 (Words to Use)
話語的力量
總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找到共同點、分享自己,讓BNI成為終身社群
不只是流程!成員留任的真正祕密在這裡
BNI 官方播客第 841 集 深入探討 成員留任 的核心關鍵。Mayer 分享,BNI 擅長啟動分會與招募新成員,但留任才是真正的挑戰。成功的留任來自於 流程 + 關懷,尤其在新成員加入的前三個月,必須用心建立連結。BNI 德奧辦公室甚至邀請新成員及其伴侶參加交流晚會,讓他們感受到社群的歸屬感與全球組織的支持。Mayer 指出,建立關係的兩步驟是 找到共同點 與 分享自己,這能讓商業合作進化為真正的人際連結。此外,認可(Recognition) 是激勵與留任的第三個關鍵。具體且真誠的讚賞,例如感謝成員提供的轉介與具體成果,比泛泛的誇獎更能打動人心。本集提醒我們:BNI 的價值不僅在於系統流程,而在於彼此的關心、信任與肯定。
一、成員留任的重要性
二、流程與關懷的平衡
三、前三個月的接觸點
四、建立關係的兩步驟
五、認可的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一個簡單規則,讓分會學習文化徹底翻轉!
教育協調員 (Education Coordinators) 的獨特價值。這個角色不僅僅是資訊傳遞者,更是導師與創造者,他們能夠透過教導他人而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教育協調員的核心工作是利用 BNI 提供的資源——播客、逐字稿、書籍、部落格——將知識融入分會日常,創造持續學習的氛圍。節目中分享了一個案例:某分會透過「知情對話」模式,要求成員先聆聽播客或閱讀指定文章,才能參與討論,結果讓原本幾乎無人收聽播客的分會,成功達到接近 100% 的學習參與率。Misner 博士強調,教育協調員的精髓在於 教學相長,就像他在指導孩子下西洋棋時,自己也變得更專業一樣。這集播客告訴我們,教育協調員是推動分會學習文化的關鍵引擎。
一、教育協調員的角色
二、標準工作方式
三、學習文化創新案例
四、教學相長的故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一份對話,可能挽回一位關鍵會員,也能揭露隱藏的問題。
離會面談不是形式,而是守護分會文化與品質的利器。
BNI 官方播客第 840 集(經典重播自 2011 年的第 230 集)由創辦人 Ivan Misner 博士主持,深入探討「離會面談的價值」。Misner 博士分享,BNI 最初推行離會面談,源於一位優秀會員因另一位會員的不道德行為而萌生退意。透過面談揭露真相,會籍委員會最終移除問題會員,並成功挽留了原本要離開的成員。這段經歷奠定了 BNI 對離會面談的重視。離會面談的目的,不僅是了解會員離開的原因,更是品質控管、避免問題擴大,以及分辨哪些流失屬於不可控因素。Misner 博士建議,這是屬於「BNI 401」的進階技巧,應由領導團隊或會籍委員會成員來執行。他更強調語義差異化提問的重要性,能幫助揭露會員的真實想法。本集提醒我們,主動傾聽與面談,往往是維護分會健康發展的關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用隱藏人脈網發展訪客,讓 BNI 人脈經營事半功倍!
BNI 官方播客第 928 集邀請了 LinkedIn 教練與 BNI 大使 Tom Etherington,分享如何運用 LinkedIn 來幫助分會成長。Tom 指出,LinkedIn 是 BNI 訪客的「金礦」,會員可透過搜尋功能探索第一層與第二層人脈,並請夥伴介紹潛在訪客,創造更多「微溫機會」。這些方法特別適合應用在一對一會談與動力小組,讓彼此的隱藏網絡發揮最大價值。此外,Tom 還示範如何把 LinkedIn 上的「冷推銷」轉換為溫暖的 BNI 邀請,讓對方從交易型轉變為關係型人脈交流。如果對方拒絕或不回覆,至少也能減少垃圾訊息,可謂雙贏。本集由 Dr. Ivan Misner 主持,並提供 Tom 的延伸學習資源:www.connectcontent.com.au/bni。
LinkedIn 為 BNI 的「金礦」
搜尋與介紹技巧
應用場景
冷推銷轉換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 出席率 = 成交率:你來越多,賺得越多!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競爭 → 合作 → 共創,帶你看見成功的根本轉變。
一本書、一個秘密,解密BNI Connect的誕生故事。
BNI官方Podcast第835集邀請BNI創辦人兼首席願景官伊凡·麥斯納博士,分享他的新書《第三範式:邁向更大成功的根本轉變》。書中提出三個成功範式:第一是「競爭」,強調效率與優勢;第二是「合作」,注重互動與滿意度;第三則是「共創」,超越合作,共同創造新價值。書中故事中的「理查」嘗試以競爭與合作模式創業失敗,最終透過共創成功打造平台,而節目中揭露「理查」正是麥斯納本人,平台則是BNI Connect™。這本書結合對4200多人調查,呈現共創的優缺點與實例,並展現其在商業上的巨大潛力。本集同時推廣書籍與Misner Audio Programs,並將收益捐贈BNI基金會,強調共創不僅是商業模式,更是一種推動世界的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