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New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6/v4/7c/70/17/7c701752-e562-6a65-3ba1-f8918483eec0/mza_5273477743551123229.jpeg/600x600bb.jpg
唸一遍 Echonce
心怡
34 episodes
8 months ago
把欣賞的經典作品唸出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for Kids
Kids & Family
RSS
All content for 唸一遍 Echonce is the property of 心怡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把欣賞的經典作品唸出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for Kids
Kids & Family
Episodes (20/34)
唸一遍 Echonce
EP.34 | 塞下曲
音樂有組曲,古典文學有組詩。我最喜歡其三,看似漫不經心卻很有畫面感,簡單的敘事中順帶描繪了夜晚月色映照著漫天白雪的意象。其二也很有趣,用了《史記》中李廣的故事。我常覺得封建社會裡不存在真正的反戰思想,因為上至文人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只在打輸時反戰;打得贏的話就是將軍威武、國家強盛,一片歡欣鼓舞。 開疆闢土,獲取更多土地養活更多人口,增加勞動力:從封建帝王的角度來看,有這樣的追求其實無可厚非。但是準備為帝王服務的人,如果在思想上跟老闆的KPI不一致,內在價值體系大概會很撕裂。把當官視為人生志業,做得好確實可以照顧人民、達成自我實現,但官位再高終究還是打工仔,這就是古人的宿命吧。 --- 塞下曲 盧綸 其一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其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其五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minute

唸一遍 Echonce
EP.33 | 歸去來辭
啊,好羨慕!在接近大自然的地方過著有房有伴有空的生活,以這些人的身家條件,他們一旦想通了,日子真的能過得很滋潤。 我覺得貫穿全文主旨的是對「心為形役」這四個字的解放:從前我的意志被身體驅使,每天都不自由、不開心,好在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退休之後我終於可以當個農夫快樂喝酒!不過反過來說,身為陶侃第四代,不工作家裡也還有田地、有房屋、有親戚僕人小孩、有酒有書有琴,各式私人交通工具也不在話下,以現代普通人的標準似乎看不出陶淵明有什麼好被身體驅使的? 其實,生在六朝時代被視為南方本土重要世族的陶家,政治/軍事上的影響力才是社會普遍認為稀缺的資源。他不是沒有努力過,只是多次辭官後總算是認清了現實,也認清了自己。我想,這種心境的轉變才是後人(如:易安居士)想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吧! 說是心為形役,但心是人的主宰,形其實役不了心,大多時候都是形為心役。如果覺得身不由己,要記得在99%的情境下,身(行為、決策)都是己(想法、心願)的延伸:要嘛改變環境,要嘛改變選擇,要嘛改變心境,可以好好評估該怎麼做,你永遠都是自由的。 -- 歸去來辭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 minutes

唸一遍 Echonce
EP.32 | 鵲橋仙
秋天可以是刑官、兵象,也可以賞月觀星,可見心境轉換的能力對人的幸福有多重要。 這是非常浪漫、非常美的作品。不過拿牽牛織女會面的故事當範本來講感情,總覺得在各個方面都說不通啊…世界上除了戀愛腦,大家都知道會變成「人間無數」就是因為「朝朝暮暮」,可惜擁有暗渡銀河、搭建鵲橋等神力的仙女跟我們不同種族,不明白這些道理。 --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31 | 秋聲賦
歐陽子先生的書僮心裡一定超無奈:「你都說那聲音是秋聲了,還問我幹嘛?」 有趣的是,從秋聲被定義起,後續的篇幅就不再描寫聲音了,而是轉向闡述作者對秋這個季節本身的想法。最後回到情感面進行自我反省,明明是自己能力有限、煩惱太多,管不好自己的心,情緒來了還老是把責任推卸給天氣之類的外在環境條件,這樣的論點也算對文人悲秋傳統的翻案了吧。 到最後也沒有明說的秋聲,到底是什麼呢?我聽過秋天風吹樹葉的聲音,的確很像海浪,就算張著眼睛也會感到非常放鬆、享受;不同種類的樹、樹葉的多寡、排列方式、風的方向和陣風強度等各種因素,應該也會影響聲音聽起來的感覺。 不過作為現代人,秋天起風是拯救眾生於水火(總算沒那麼熱了…),完全無法體會什麼肅殺之氣、催敗零落之類感嘆的心情,我們的煩惱可不分四季啊! -- 秋聲賦 歐陽脩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爲而來哉?蓋夫秋之爲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爲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爲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爲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爲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爲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爲槁木,黟然黑者爲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爲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 minutes

唸一遍 Echonce
EP.30 | 燕歌行 並序
一樣叫作〈燕歌行〉風格卻截然不同,把樂府舊題寫成邊塞佳作,對仗工整、態度明確。 這首鏗鏘有力的作品,除了頗有電影運鏡既視感的前線描繪之外,我覺得序文也很值得深思。一般認為玄宗天寶年間唐朝國勢由盛轉衰,但你看到開元末期還在反覆落第狀態的高適就已經在描寫戰敗了,而且他還暗示主因是軍隊內部管理的問題。不過就戰爭描寫這類型的題材來說,〈燕歌行〉整體依然是帶著豪壯的氣勢,就是我雖然輸但底氣還在;跟後來打到昏天黑地、鬼哭神嚎的慘烈情況還是有很大的分別。 在唐朝接近300年的年譜上,如果在正中間切一刀,差不多就是安史之亂打完、人口銳減、集權削弱、關中地區沒落等一系列重大轉折發生的時候。體量愈大,崩毀的過程就愈久,應了那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比較之下,明朝(國祚也是300年左右)的破滅竟然都能顯得相對乾淨俐落… -- 燕歌行 并序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哪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minute

唸一遍 Echonce
EP.29 | 燕歌行 其一
〈燕歌行〉內容乍看頗有古詩十九首的意境,什麼明月皎皎啦、念君/思君啦、斷腸/淚下沾衣啦,妥妥的套路! 不過只要從年代來看就解惑了,古詩十九首普遍被認為是漢末文人模仿樂府民歌所作的五言體,而曹丕是文人集團領袖,他的作品風格承接了漢民歌樂府中婦女視角的敘事方法,並用〈燕歌行〉開創了句句用韻的七言詩體裁,是歷史上第一首不帶楚辭影子(XX兮XX)的七言古詩。 所以比起嫌棄內容了無新意,更應該稱讚一下曹丕開拓文學方法與架構的努力。像是《典論‧論文》作為文學批評之祖、《列異傳》作為最早的志怪小說,還有找專人整理皇家藏書編成《皇覽》他也是第一人。了不起的地方不是他能創新,而是他開創的概念或方法論都能被後世沿用、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有點像「當玩家時表現還行,但是講到制定遊戲規則就很厲害」的感覺。 創作時細膩婉約,轉頭就成了記恨薄情的狠心帝王,沒想到吧?曹丕是個複雜的人,不能用單一的管道去論斷,可惜對於歷史人物甚至現代名家,能夠廣為流傳的大多是片面、戲劇化的形象。 -- 燕歌行 二首其一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牀,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28 | 山坡羊 ‧ 潼關懷古
華山、黃河,除了是地名,也是重要的文化符號。 潼關建在華山山腰,關外就是黃河,西面咸陽和長安,讓作者想到秦漢兩朝乃至後世,關中地區作為都城曾經的輝煌。而他這次的出差(?)買的是單程票,散盡家財賑濟陝西旱災的災民,沒多久就積勞成疾病死。 這樣的經歷乍看沒什麼,不就是各個朝代都有的悲情好官嘛!但是放在階級制度分明、以舉國之力霸凌漢人的元朝,已經退休七年,原本在老家開開心心過日子的張養浩願意出來其實不是個容易的決定。他為民服務的使命感,遠超過對享樂的留戀,不加思索地扛起了真正的知識分子才願意背負的責任,用行動對抗苦難,也用文字紀錄苦難。 最後一句只用短短八個字,就總結了包含(EP25-阿房宮賦、EP27-兵車行)這類典型在內的所有封建王朝下人民處境的真相,張養浩對蒼生抱有真切的關懷,他不只是個好官,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文學家。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認識他! -- 山坡羊 ‧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27 | 兵車行
看得見的關鍵字有:戰爭、勞役、賦稅,看不見的則是大一統帝國正在邁向死亡。 同樣是大徵兵,少了南北朝〈木蘭辭〉天真的童趣,〈兵車行〉作為悲苦的前奏,之後便是主旋律─安史之亂。內鬼聯合外敵搞偷襲,而當政者好日子過久了完全在狀況外,加上決策權過度依賴君王、缺乏專業分工,也沒有風險意識,導致事件延燒,一發不可收拾。 有趣的是,即使是這麼慘的情況,當時人民也沒有放棄生育,頂多觀念轉換(生女好,得嫁比鄰:EP13陳琳和EP2白居易作品中也有類似的意見,不過背後的理由差很多啦),而現代有許多人明顯享有更優越的物質生活,卻決定不婚不生。時代的演進讓人生選擇變多,但滿足感該從哪裡來終究是很個人的事情。我想,不論在哪個時代,能學會管理好自己期望的人,才是永遠的贏家吧。 --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minute

唸一遍 Echonce
EP.26 | 曹劌論戰 莊公十年
用現代的觀點來看,〈曹劌論戰〉的故事相當不可思議。首先曹劌並不是國防相關單位人員(肉食者),卻能在戰前直接面見莊公、質問莊公開戰的理由,甚至在戰場跟一國之君搭同樣的交通工具,還否決君王的指揮命令!光針對這些描述,就能產生一堆疑問: -魯國的國防系統怎麼回事?負責打仗的在位者是誰?他對曹劌行為有何反應? -曹劌為什麼認為「肉食者」擔不起重任?他有什麼本領,為何能在莊公身邊主導決策? -為什麼刑事案件的判定標準,會決定能不能迎戰進犯的敵軍? 另外兩軍相會,齊國的軍隊進軍(鼓),魯國卻不進軍,照理說應該是魯國挨打,但齊國卻乖乖等到了第三次擊鼓,還打輸兵力較少的魯國?長勺之戰疑點實在太多,與其說曹劌的戰略有用,不如問問齊國大軍那天發生了什麼異狀。 不過,如果放下對合理性的執著,故事還是有不少亮點: 1. 它否決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價值理念,普通公民成功插手軍政並取得好成果 2. 完美套用黃金圈法則,在what和how之前先問了why,作為後續行動的依歸 3. 從車子零件狀態看敵軍真輸假輸,順便啟發了蘇洵為蘇家兩兄弟的命名靈感 4. 產出了著名的鼓勵用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不過戰爭經過演化,早已不再是比拚勇氣/氣勢或心理戰就能決勝的事情;這種精神拿到現代,或許在競技體育的舞台上會更適用吧! -- 左傳 曹劌論戰 莊公十年 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minute

唸一遍 Echonce
EP.25 | 阿房宮賦
很喜歡〈阿房宮賦〉,在意象與音律上展現出的雙重藝術感,更喜歡撐起文章的作者的思想。 客觀來說的史實是,項羽這位楚人早就把蓋到一半的阿房宮燒毀了,唐朝杜牧各種描寫宮殿中軟、硬體的規格是完全依靠想像力;占全文八成篇幅的炫目、精緻、奢華的描寫不過是虛寫統治者過度膨脹的私心,好引出真正的重點:愛其人,可至萬世而為君。 經典的作品總是能觸碰到人性最深沉幽微的面向。一句「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天問,過了千年依舊適用,也依舊沒有答案。 上位者不懂歷史是罪過,但一代傳一代,時間久了總是會碰上不讀書、不懂「鑑之」的後人,於是改朝換代重複上演,也把循環史觀刻進文化的脈絡中,直至文言文載體的消亡。 -- 阿房宮賦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烟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 minutes

唸一遍 Echonce
EP.24 | 霸王別姬 (京劇唱詞)
八月聽了國樂團搭配京劇的表演,且奏且演扮唱俱佳,尤其是虞姬,舞台表現得非常穩。 唱詞之外還有台詞,不過演出時用的是京劇的唱法,內容其實都聽不大懂。 後來翻節目單覺得寫得真好,就算不唱,只是唸出聲音也有文字韻律之美,刻劃了在戰亂時代的尾聲中,人物面對命運的真情流露。 《霸王別姬》 京劇唱詞 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累年復年年。 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到如今難預料可把家還。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裡出帳外且散愁情。 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胡不歸,家中撇得雙親在,朝朝暮暮盼兒回。 適聽得楚歌聲悲切難忍,只恐怕人浮動已亂軍心。 十數載恩情愛難捨離散,到如今強掩這淚灑衣衫。 熱淚潸愁腸斷千迴百轉,項文籍錚錚漢百折不彎。 蒼茫大地無眷戀,只願妃子得安全。 他一份真情誠可見,她一份情深沉甸甸。 我的愛付郎君化為奉獻,我的情呈愛妃永不棄捐。 人間情意化彩蓮,願效鵬鳥越九天!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 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寬心飲酒寶帳坐。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臨危境,妾妃何聊生? 項羽豈能情意斷,枉在世上度日難。 愧對那江東父老無臉面,縱稱帝王怎心安。 情相許情相送,多情意易被傷。 癡情美癡情貴,無緣苦苦奔忙。 悲愁緒難描狀,亂世緣多迷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 minutes

唸一遍 Echonce
EP.23 |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坵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 minutes

唸一遍 Echonce
EP.22 | 虞美人
一樣是無能的昏君,但唐朝詩人沒辦法抨擊李煜,因為他是五代十國的人,他的國家叫南唐,時代比唐更晚。文人diss亡國之君的視角很常見,用亡國之君本人視角寫成的作品就沒那麼多了,李煜堪稱這方面的翹楚。這首〈虞美人〉是詞牌名,跟樂府題目一樣是代表旋律的,這類詩跟詞的內容則是搭配旋律的文字。 仔細閱讀李後主的作品,會發現他的觀察力非常細膩,在藝術、美學方面有很高的理解,而且篤信佛教─這種種特質都顯示他不適合當皇帝,然而有命無運,一心求和的末代皇帝被俘後活得窩囊,死的悲慘。趙匡胤說:「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生在帝王家給了他富貴的生活,也斷了他像徐鉉那樣,換個老闆繼續編書、寫書法的機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21 |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兩句,在現代經常被拿來諷刺「藝人無祖國」的現象,尤其音樂表演者特別容易被針對。關於這類的爭議,誰唱很重要,唱什麼也很重要。 我認為〈泊秦淮〉原詩是圍繞「唱什麼」而起的感悟。詩中後庭花指的是南朝陳的亡國之君─陳叔寶創作的舞曲《玉樹後庭花》。隋煬帝曾夢到跟陳後主一起觀賞陳後主寵妃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的表演,在《隋遺錄》有相關的記載。連續跟幾個愛享樂的無能昏君扯上關係,後庭花自然成為了享樂誤國的文化象徵,在詩句中出現多半是為了勸諫喜愛歌舞無法自拔的帝王。 對晚唐的歌女來說,無論南朝陳的滅亡或隋的滅亡,都不是亡她的國,而且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需要「知亡國恨」並努力避免的不是商女,而是知識分子和掌權者。杜牧來到六朝舊都繁華處興起懷古之思,很單純地描述一個合情合理的現實,來表達自己的感嘆,言雖盡而意不止。 題外話,陳叔寶的創作能一路流傳到晚唐,詩作的內容姑且不論,音樂性應該是有抓到大眾的喜好,但是以六朝覆滅為代價讓他發揮天賦,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了。而拿這首詩批評藝人則是誤用,完全扭曲了作者的原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20 | 行宮
同為昔盛今衰的感嘆,元稹這首〈行宮〉同步反應了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國力的衰弱。國家打完仗後殘破不堪,人口銳減、民生凋蔽、皇帝換人,新皇帝有一堆爛攤子要煩惱,也沒空整天出去玩了。 如果元稹所見為真,那麼這群皇家私人別墅(古行宮)資深(白頭)工作人員(宮女),其實相當幸運:首先她們在血腥的安史之亂中活了下來,並且在戰後人力裁減浪潮中保住了工作,還能坐著閒聊而不必辛苦勞動取得生活必要的物資。仔細想想,皇上出遊的地方風景肯定還不錯嘛,皇上要住的建築物結構安全勢必有相當的保證;而現在皇上不怎麼出來玩了,不必服侍別人,還能安心待在這樣的好地方跟姊妹閒聊,讀來平淡中洋溢著簡單的幸福,簡直就是理想的退休生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19 | 金谷園
從石崇修建金谷園(296),到他在八王之亂中被殺(300),只過了四年。 唐朝的杜牧參觀古蹟時,金谷園的遺址已經荒廢了,顯然不可能找得到當年「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牙牀上,使所愛者踐之」這種奢華遊戲的蛛絲馬跡,這是發生在過去、知道但看不到的畫面。位在澗中的園子,自然條件沒有劇烈改變,所以河水流動、植物生長不論過去或現在都一樣。接著詩人讓思緒回到當下,寫了眼前所見的落日、鳥鳴、花朵,然後在花朵的墜落中聯想到西晉綠珠跳樓身亡的往事。 想在參觀古蹟時有深刻的感受,對背景知識的了解非常關鍵。換成普通的農民來參觀金谷園舊址,他可能只會覺得是個雜草叢生的廢棄莊園,但杜牧會有昔盛今衰的傷感,跟對過往歷史人物命運的哀悼。後之好事者的確來了,看的卻是遺跡而非流傳的詩作,可見石崇「性命不永、凋落無期」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亂世時代的產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18 | 金谷詩序
作為亭台樓閣的經典標誌,金谷園和石崇、綠珠、鋪張、炫富、上流社會小圈子這些意象是分不開的。尤其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東道主還特別強調「賦詩敘懷」,對於當代乃至後世所有文人而言都是美好的想望。 在駢文興盛的六朝,石崇用精簡質樸的文字,在這篇序文清楚說明了金谷園修建的背景、園內的物質條件、聚會的原因、參與人員、進行的活動與相關的規則,並從中生出生命無常的慨嘆,再延續到向後世人們喊話。就歷史定位而論,石崇有很多行為顯示他不是什麼好人,但這並不影響他所寫的〈金谷詩序〉成為一篇難得的好文章。我尤其欣賞「後之好事者,其覽之哉!」句子背後,那既傷感憂懼,又自信豪邁的主人態度。 年代更晚的姊妹作〈蘭亭集序〉有更高的知名度,天下第一行書的名號幫了不少忙。但兩相比較,若論文章內涵的原創性,或者開創文人雅士群聚集會的風氣,〈金谷詩序〉都走在前面。〈蘭亭集序〉裡「今之視昔」所指稱的是什麼,我想應該很清楚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minute

唸一遍 Echonce
EP.17 |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清朝編選的《古文觀止》文集只收了李白兩篇作品,這是其中之一。就像香草美人是來自詩經的隱喻,秉燭夜遊也算是及時行樂的代稱了。而詩人的享樂非常簡單:天氣好風景佳、看花賞月、跟親人團聚聊天、吃美食喝酒,以及…沒錯,寫詩! 能把序文寫出樂府詩的韻律感,李白作為詩人的才華是無庸置疑的,看起來他在家宴上的快樂也是無庸置疑的。只是不知道李白的諸位弟弟們對野餐還必須輪流寫詩是怎麼想的?要比喻的話,是不是有點像過年時小孩子被要求先講吉祥話才能拿紅包的感覺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16 | 生年不滿百
我是後來才知道,古詩十九首,其實是有排序的。這是第十五首。 雖然內文前二十個字跟EP15的〈西門行〉幾乎完全一樣(而這就占了四成的篇幅),全篇的主張也是及時行樂,但讀來在情感方面卻沉重許多。如果說EP05〈將進酒〉和EP15〈西門行〉的意境是解放、自由、色彩繽紛的畫作,那麼〈生年不滿百〉給我的感覺就是同樣的畫作堆滿灰塵後被放在倉庫角落的樣子,灰暗而落寞。 當中的差異,我想是因為前者側重「行樂」,而後者更在意「及時」,進而在時間匱乏的感受中,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可奈何。 而我最讀不懂的是所謂「千歲憂」:是指千年來所有人都共有的煩惱?還是指經過千年都解決不了的那些問題?還是單純用時間的倍數疊加表示煩惱很多的意思?活不過百年的人,如何能公正談論千年憂愁之類的事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EP.15 | 西門行(本辭)
同為漢末的作品,隔壁棚〈東門行〉的主人公在社會安全網邊緣苦苦掙扎,〈西門行〉這邊卻在大呼及時行樂、為未來準備車馬…該說是有/沒有家室的人在人生觀上的差異,還是說就算在亂世,貧富差距仍大?要是不說年代,這篇我還以為是李白寫的—它跟EP05的〈將進酒〉在思想上可說是系出同源。 提到東門/西門的對照,我有個大膽的假設: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河川流向由西往東,所以聚落的東方位於河川的下游,應該適用於漢代大部分的情況。那麼在公共衛生系統尚不完善的時期,是不是因為聚落西側的居住環境在客觀條件上比東側更有優勢,造成社會階層在居住地點方面進行了自然地劃分?題外話,〈金瓶梅〉的主角西門慶是複姓西門,雖然變有錢主要是靠繼承,但起步也並不差。如果南面北面多是政治上的用語,東邊西邊能不能作為經濟實力的指標呢?答案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唸一遍 Echonce
把欣賞的經典作品唸出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