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 一起找回 ◖ 輕一點的自己 ◗ 》
我是 Catrina,一位正在育兒、人生、情緒三線作戰的二寶媽。
現職 體重管理師 與 健康管理師,也曾在形象管理與幼教領域努力過,
現在專心經營人生中最不容易卻最真實的角色——『 自己 』
這裡我們一起聊:
📚 書裡的智慧濃縮成生活中的提醒
👩👧👦 孩子的混亂、主要照顧者的焦慮,怎麼一起轉化成成長
💭 情緒來了不必硬撐,我們學著溫柔地接住自己
陪你在每個「好累又不想放棄」的時刻,
找回一點呼吸、一點餘裕,一點…比較輕的自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歡迎來到《 一起找回 ◖ 輕一點的自己 ◗ 》
我是 Catrina,一位正在育兒、人生、情緒三線作戰的二寶媽。
現職 體重管理師 與 健康管理師,也曾在形象管理與幼教領域努力過,
現在專心經營人生中最不容易卻最真實的角色——『 自己 』
這裡我們一起聊:
📚 書裡的智慧濃縮成生活中的提醒
👩👧👦 孩子的混亂、主要照顧者的焦慮,怎麼一起轉化成成長
💭 情緒來了不必硬撐,我們學著溫柔地接住自己
陪你在每個「好累又不想放棄」的時刻,
找回一點呼吸、一點餘裕,一點…比較輕的自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心裡明明有話,卻因為怕麻煩、怕衝突、怕被誤解,
只好說:「沒事啦」。
一次、兩次,久了,連自己都忘了真心話的聲音。
這一集,我想和你一起,
找回那個能安心表達、被好好接住的自己。
💡 我們會聊:
🎧 內容中引用了陶思璇老師《發掘多面向的自我》的觀點,
提醒我們:每一個不敢說的真話,背後都有一個需要被看見的自己。
親愛的,說真話不是要你卸下所有防備,
而是允許自己,
在安全的時候、在值得的人面前,
輕輕地,把真實放出來透透氣。
#心理健康日常 #溫柔地對待自己
#你已經夠好了 #Podcast推薦
#陶思璇 #發掘多面向的自我
也歡迎加我們好友,可以更認識真實的我們喔!
官方賴:https://lin.ee/Z62SVm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trina_yu620?igsh=MTF2M25hb3V4NXAzcg%3D%3D&utm_source=qr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有時候,我們很努力、很堅強,但心裡卻總有一個聲音在說:「我是不是還不夠好?」
這一集,我想帶你回頭看看那個「受傷的小孩」──
那個在你犯錯時責備自己、在被拒絕時感到羞愧的自己。
我們會聊聊:
✦ 內在小孩的樣子與聲音
✦ 「阿基里斯的腳踝」與情緒傷口的連結
✦ 如何溫柔地擁抱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
✦ 一個幫助我很多的療癒練習,今晚就可以開始
🎧本集也引用了陶思璇老師書中的部分內容,幫助我們用更多角度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脆弱與渴望。
你不需要急著變好,你只需要開始對自己溫柔一點。
也歡迎加我們好友,可以更認識真實的我們喔!
官方賴:https://lin.ee/Z62SVm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trina_yu620?igsh=MTF2M25hb3V4NXAzcg%3D%3D&utm_source=qr
#心理健康日常
#你已經夠好了
#Podcast推薦
#女性成長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受傷的小孩也值得被愛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 EP7|「比較」,讓人失去自我: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你是否也曾在心裡偷偷比較過?
別人升職、瘦身、成功養育孩子,而你卻默默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這集節目,我想和你聊聊——
🔸 為什麼「比較」讓人疲憊?
🔸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 如何從比較中走出來,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
透過心理學的觀點與真實故事,我們一起找回:
🌿 認可自己、溫柔看待自我的力量。
💡 這一集你會聽見:
・為何我們習慣性比較,背後是什麼情緒需求?
・自我懷疑的三種型態:能力、本質與控制力
・阿里與寶石田的故事:別人的成功不等於自己的方向
・兩個溫柔提醒,帶你一步步找回自己的閃亮
💛 節目彩蛋:
「你就是那片寶石田,不用和任何人一樣,因為你本來就很珍貴。」
📌 EP8 預告|走近內心的受傷小孩
在比較與壓力背後,是不是有個聲音,總說自己還不夠?
下一集,我們將一起理解那個總想撐住一切的小小自己。
喜歡這一集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曾經最深刻的比較經驗,
也可以標註朋友,一起練習「不比較的自由」💛
也歡迎加我們好友,可以更認識真實的我們喔!
官方賴:https://lin.ee/Z62SVm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trina_yu620?igsh=MTF2M25hb3V4NXAzcg%3D%3D&utm_source=qr
#情緒理解練習 #心理健康日常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女性成長 #溫柔地對待自己 #自我價值 #Podcast推薦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 EP6|為什麼很難說出「我需要」?學會表達情緒與自我照顧
你有多久沒對別人說過「我需要」了?
還是你更習慣說:「沒事啦,我可以自己來」?
這一集,我想和你聊聊: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開口說出需求?
其實,表達需要不是脆弱,而是一種力量。它讓我們開始連結、被理解、也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 說出「我需要」,代表允許自己不必完美
▸ 你的需要不是負擔,是讓人更靠近你的機會
▸ 表達需求,不是要求,而是一種溫柔的邀請
▸ 當我們壓抑太久,反而會一點一滴失去自己
如果你總是習慣照顧別人,卻忘了照顧自己,這一集會給你一點勇氣和方向。
也邀請你練習對自己說一句話:「我值得被照顧,我的需要可以被看見。」
—
📌 下一集預告|EP7 比較,讓人失去自我
當我們總覺得「別人都可以,我也應該可以」,其實是在不斷耗損自己的價值感。
下一集,我們一起找回「不比較」的力量。
—
💛 喜歡這集的內容,歡迎分享給你關心的人,也留言告訴我——
你最想勇敢說出的那一句「我需要」,會是什麼?
也歡迎加我們好友,可以更認識真實的我們喔!
官方賴:https://lin.ee/Z62SVm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trina_yu620?igsh=MTF2M25hb3V4NXAzcg%3D%3D&utm_source=qr
#情緒練習 #女性成長 #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心理健康日常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溫柔地對待自己 #Podcast推薦 #自我價值建立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 《色彩與情緒的秘密|特別單集》
你知道嗎?
我們每天穿的衣服、選擇的顏色,其實都透露了潛意識裡的情緒訊號。
這集節目,帶你認識「色彩情緒解讀」的奧秘!
在這一集裡,你會聽到:
✨ 色彩情緒解讀是什麼?怎麼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
✨ 佩伶體管師第一次接觸時的驚喜與觸動
✨ 她在陪伴個案時,如何透過顏色看見被壓抑的情緒
✨ 顏色對於身心狀態的真實影響與案例分享
💝 限定贈禮活動開跑!
前十位按讚、分享本集,並訂閱節目的聽眾,將獲得 價值 $600 二選一 禮物:
1️⃣ 「壓力檢測 + 色彩情緒解讀」體驗
2️⃣ 「單色凝膠指甲體驗」一次
讓色彩帶你認識內在的自己,這是一集不容錯過的特別對談。
官方賴:https://lin.ee/cJATtw5
《前十位》留言、分享,在官方賴留言讓我們知道: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 EP5|從失望到自在,學習接納不完美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時候——
對自己不滿意,怎麼努力都覺得不夠好;
對別人也失望,總覺得他們不夠貼心、不夠理解你?
明明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
但為什麼,我們還是那麼想「做更多、更快、更好」?
本集,我想陪你聊聊:
我們如何從「追求完美」的焦慮中,走向「接納不完美」的自在?
👀 本集你會聽到:
• 為什麼完美主義會讓人更容易失望?
• 常見的完美主義行為模式,你中了幾個?
• 那些被「追求完美」偷走的幸福感
• 三個幫你慢慢放下完美主義的練習方向
🧠 精選一句話送給你:
「不完美的,不是你,而是我們一直追逐的『不存在的標準』。」
這集特別推薦給:
✔ 總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你
✔ 正在努力,但總覺得不夠好的你
✔ 想學會溫柔看待自己,放過自己的你
願你在聽完之後,
可以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苛責,
慢慢走回那個「自在的自己」。
📢 下一集預告|《為什麼很難說出「我需要」?》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我可以撐,就不想麻煩別人」?
下一集,我會陪你一起練習——
怎麼找回那個,願意說出「我需要」的自己。
🎙 喜歡這一集,歡迎幫我留下五星評價與留言分享,也歡迎加我們好友,可以更認識真實的我們喔!
官方賴:https://lin.ee/Z62SVmN
IG:https://www.instagram.com/catrina_yu620?igsh=MTF2M25hb3V4NXAzcg%3D%3D&utm_source=qr
#完美主義不是錯 #心理健康日常 #女性成長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Podcast推薦 #自我價值 #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EP4|想太多,其實是「想太快」——給腦袋停不下來的你
引用繪本,天下雜誌出版《快一點,慢一點》。圖:許匡匡;文:張輝誠
你是不是也常被說「想太多」?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想太多」,而是「想太快」——
還沒來得及感受情緒,就急著解釋、判斷、做決定。
這集,我想陪你一起慢下來,認識「想太快」背後的焦慮與不安,
也分享我自己從焦慮、急迫中走出來的過程——
從「什麼都想做」,到學會為自己「留白、調整步調」。
節目中會聊到:
🔹「想太快」和「想太多」的根本差異
🔹為什麼你越急,反而越卡關?
🔹面對焦慮,如何與自己重新連線?
🔹三個幫助我慢下來的小練習
推薦一本溫暖又深刻的繪本《快一點,慢一點》
如果你也正處在「腦袋很吵,心卻很累」的狀態,
邀請你一起打開耳朵,也打開自己。
讓我們一起找回——
🕊 輕一點的自己,慢一點的節奏。
#一起找回輕一點的自己
#Podcast推薦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情緒陪伴 #慢一點也沒關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EP3|情緒不是敵人,是訊號
副標題:那些「壞習慣」,其實是情緒在說話
你曾經責怪過自己嗎?
暴飲暴食、熬夜追劇、手機滑不停、行程排滿……
其實,那些你以為是「壞習慣」的行為,很可能是你的情緒在說話。
這一集,我們透過心理諮商師陶思璇的著作《發掘多面向的自我》,一起認識:
✅ 什麼是「失樂症」?
✅ 為何我們會用「忙碌」或「放縱」來逃避內心的空虛?
✅ 那些常見行為背後,藏著哪些沒被說出口的情緒訊號?
✅ 快樂,其實從來都不是靠填滿,而是從「看見自己」開始。
📌節目中也整理出:
🔍6 種行為背後可能代表的情緒訊號
🍟 想吃炸物?可能是想被安慰
📱滑手機停不下來?也許你只是在逃避孤單
📚狂報課程?可能是想抓住控制感
…你會發現,身體和情緒其實一直在對你說話。
📘引用書籍:《發掘多面向的自我》陶思璇 著
🎧適合正在:
🌿小提醒:
你不需要馬上改變,願意停下來問:「我現在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
就是開始靠近自己的第一步。
🟡EP4 預告|想太多,其實是想太快
下一集,我們要聊聊「思緒失控」背後的原因,
陪你一起練習慢下來、看懂情緒,不再把自己困在反覆的糾結裡。
📌喜歡這一集,歡迎追蹤與分享給也需要被溫柔對待的朋友。
#一起找回輕一點的自己
#Podcast推薦 #情緒不是壞東西
#失樂症 #情緒照顧練習
#女性成長 #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EP2|你是答案,也是根源
副標題:認識情緒,才有辦法照顧情緒
你常常對自己說「我是不是太情緒化了」?
其實,你不是太敏感,而是太久沒有聽見自己真實的情緒。
這一集,我們透過心理學家陶思璇的著作《發掘多面向的自我》,
一起認識「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背後的訊息,
看見——情緒不是敵人,而是你回到自己最真實需求的線索。
📘節目中你會聽到:
當我們願意不批判、不逃避,而是停下來問:「我怎麼了?」
就會發現,你其實一直都在回家的路上。
💛下一集預告:
EP3|情緒不是敵人,是訊號
—
📌歡迎分享這一集給你身邊正在努力生活、也努力感受的朋友們。
願你記得:
你是情緒的根源,但也是最懂得安撫自己的人。
讓我們,一起找回輕一點的自己。
#一起找回輕一點的自己
#Podcast推薦 #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媽媽也需要被照顧 #情緒照顧練習
#身心整合 #女性成長 #慢一點也沒關係
我們下次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
🎧 Podcast 節目名稱|《一起找回輕一點的自己》
主持人:Catrina|甲級體管師・健管師・2寶媽
👂給一直照顧別人的你,一個能喘口氣的聲音空間。
不論你是媽媽、爸爸、家中老大、老師、還是全天候的主要照顧者,
如果你常常把別人放在前面,卻忘了問自己一句:「我還好嗎?」
那這個節目,就是為你準備的。
🌿 在這裡,我們不賣完美、不賣雞湯,
只賣——真實的陪伴、溫柔的理解,以及慢慢回到自己身上的練習。
每週 5~10 分鐘,陪你聊聊:
我曾是形象管理講師、幼保老師,現在是甲級體重管理師、健管師、2寶媽。
我知道,很多人努力生活著的同時,也不想放棄自己。
所以我想用聲音,打造一個專屬「照顧者的休息站」,讓你不用完美、也不用很堅強,只要真實地「在場」就好。
💛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願意慢下來的自己。
📌記得訂閱《一起找回輕一點的自己》,
每週一次,我在這裡,等你。
留言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brm4gvq001d01uo2a7437cy/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