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桂冠開始倡議【好好說頓飯】, 
2020年【好好說頓飯】透過21天社會餐桌實驗走入家庭, 
希望藉由實驗影響一小群人, 
2024年讓他們的故事透過Podcast影響更多人。 
 
【好好說頓飯】相信透過餐桌共餐相處的品質, 
比生活平行時空的往來,來得更重要。 
當縮短了備餐時間,我們就增加了共餐相處時光, 
給了很多,不如給的剛好, 人與人間的交流與健康回到餐桌, 
用一頓飯的時間,拉近彼此的情感,讓彼此身體與關係都更健康! 
 
桂冠推行好好說頓飯這幾年來,我們希望好好說頓飯成為你的日常。 
 
聽完一集的你,希望你有所收穫,也有些啟發。 
如果可以祝福你今天有美好的一天, 
同時今晚邀請你一起跟我們好好說頓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18年桂冠開始倡議【好好說頓飯】, 
2020年【好好說頓飯】透過21天社會餐桌實驗走入家庭, 
希望藉由實驗影響一小群人, 
2024年讓他們的故事透過Podcast影響更多人。 
 
【好好說頓飯】相信透過餐桌共餐相處的品質, 
比生活平行時空的往來,來得更重要。 
當縮短了備餐時間,我們就增加了共餐相處時光, 
給了很多,不如給的剛好, 人與人間的交流與健康回到餐桌, 
用一頓飯的時間,拉近彼此的情感,讓彼此身體與關係都更健康! 
 
桂冠推行好好說頓飯這幾年來,我們希望好好說頓飯成為你的日常。 
 
聽完一集的你,希望你有所收穫,也有些啟發。 
如果可以祝福你今天有美好的一天, 
同時今晚邀請你一起跟我們好好說頓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一次我們邀請到爸爸上節目喔! 
他在疫情期間被太太「半推半就」地送進廚房, 
從不會煮飯,到能端出京醬肉絲、蘿蔔炒蛋、蝦仁炒蛋的神隊友。 
這一路,不只是廚藝升級,更是家庭關係的轉折。 
  
一開始,他只負責幫忙「洗米、按電鍋」 
,太太用她的「馭夫術」——每天教一點點、給一點挑戰。 
從按鍵開始,到學炒蛋、炒菜,慢慢變成可以獨立上桌的男人。 
第一次完成的京醬肉絲, 
他花了整整三小時反覆看YouTube,只為那一句:「很好吃耶!」 
  
在廚房裡,他發現不只是油煙升起,還有對話的溫度。 
他說,夫妻間多了聊天、分工、互相理解的時光, 
也讓餐桌變成了「一起生活」的地方,而不只是「吃飯的地方」。 
  
他相信:「言教不如身教」, 
孩子看見的,不只是爸爸煮什麼, 
而是他怎麼陪伴、怎麼相處。 
  
他也給所有還沒走進廚房的男人三個理由: 
少外食,更健康。 
少外送,更省錢。 
一起下廚,讓關係更和諧。 
  
這位爸爸從「不會煮」變成「家的味道製造者」。 
這集,我們一起聽他分享: 
怎麼在廚房裡找到自己的角色、學會理解另一半, 
並在那一鍋京醬肉絲裡,煮出家的溫度、陪伴的時間, 
還有那份——願意一起生活的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曾經,這個家吃飯時只剩筷子碰碗的聲音。 
如今,爸爸、媽媽、兒子一起進廚房做菜,連四隻貓都成了家庭的一部分。 
  
這集我們走進 Ellen 一家三口+四隻貓 的故事—— 
從「不愛吃蛋的孩子」,到能自己做早餐、煮蛋、加起司粉、淋辣椒醬; 
從「不會煮飯的爸爸」,到能獨立準備三菜一湯。 
餐桌的對話,也從沉默變成笑聲和分享。 
  
 精選亮點 
餐桌對話的關鍵:先從輕鬆話題開始,別急著問成績或工作。 
家庭共廚的小祕訣:備餐=練習對話,從洗菜、打蛋開始。 
養貓帶來的轉變:讓孩子學會責任與照顧,也讓家更有溫度。 
媽媽的信念:「孩子不必偉大,能照顧自己,就是成功。」 
  
最後,Ellen 媽用一道「檸檬雞丁」形容他們的家—— 
酸酸甜甜,就像生活裡的情緒起伏; 
但每一次相處,最後都留下溫暖的味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這一集《好好說頓飯》, 
我們邀請到母女檔-小京與小嫚。 
她們的親子關係,不只是母女,更像彼此生命中的好夥伴。 
 
節目裡,你會聽到: 
餐桌故事: 
從香氣四溢的「麻辣牛肉」, 
到一定要「跳兩次」才入味的香菇雞湯, 
料理成為她們最有溫度的連結。 
成長與獨立: 
小京堅持「30歲要搬出去」,把獨立當作人生必修課; 
小嫚則勇敢自我決策,從轉學、打工到考上瑜伽教師證照。 
角色翻轉: 
從媽媽帶女兒走進瑜伽教室, 
到女兒成為媽媽的瑜伽老師, 
母女的關係因陪伴而更加豐富。 
 
這一集充滿餐桌風味、家庭默契與人生智慧的對話。 
一起聽聽,小京與小嫚如何把「吃一頓飯」延伸成最長久、最深刻的親子陪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這一集,我們把幕後推手請到台前,一起聽聽「好好說頓飯」自 2018 到 2025 的七年旅程:為什麼是「說」一頓飯?一張餐桌,怎麼從吃開始,延伸到親子溝通、三明治世代壓力、自我價值、甚至整個社會的情緒安頓。 
 
Pei 從第一年調查的震撼談起——孩子在餐桌上的「官方回答」其實讓親子對話形同空轉;這個發現甚至改變了她的職涯與陪伴節奏。 
 
Kiki 則分享自己一邊執行專案、一邊和 300 多個家庭同行的心法:餐桌對話不求每天打卡,但要持續有品質地練習,讓孩子願意把心打開。 
 
節目裡也回顧論談現場的真實瞬間、專家給父母的「放下焦慮」指南,還有爸爸們越來越多的參與與發聲。 
 
 如果你想聽聽好好說頓飯的初衷,歡迎收聽這一集會帶給你新的認識。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在這集的「好好說頓飯」podcast裡,邀請到了超行動派媽媽Gloria! 
她的故事不僅有趣,還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Gloria總是能在每個週末為家人安排豐富的活動,讓孩子們享受不同的冒險。 
想像一下,她的家庭裡有她的先生和兩個可愛的孩子, 
週末來了,Gloria就像一位導演,精心策劃每一場家庭大冒險! 
 
有時是舞龍武獅,有時則是前往雪霸國家公園,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探索。 
但這不僅僅是活動的安排,Gloria還特別強調餐桌上的對話。 
她相信,透過這些共享的時光,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會更加親密。 
 
聽她說起,孩子們在餐桌上不僅會分享今天的趣事, 
還會討論這周的冒險計劃,這讓她感到無比幸福。 
而她的先生也是她的神隊友,總是在她安排好行程後,負責開車帶全家出門。 
每次看到孩子們的笑臉,Gloria都覺得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想知道Gloria的周末活動秘訣,以及她如何在育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成長嗎? 
別錯過這集精彩的對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她的故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當家裡同時有一個青春期的13歲哥哥和一個4歲還在撒嬌的妹妹, 
媽媽要怎麼在有限的24小時裡公平分配陪伴? 
 
本集來賓-亮點麻,是一位在醫院工作的職業媽媽, 
育有一對年齡差八歲的亮點兄妹。 
她分享了如何在忙碌的工作與家庭之間切換角色、 
如何面對孩子吵鬧背後的公平焦慮, 
以及她真誠又努力的愛。 
 
 你會聽到: 
• 兄妹年齡差大的教養挑戰:一邊是寫作業的國中生,一邊是玩積木的幼兒 
• 「公平」與「差異」之間的拿捏:孩子眼中的不公平,媽媽心裡的掙扎 
• 青春期的陪伴技巧:早餐20分鐘的專屬對話時光 
• 神隊友老公的默默支持,以及夫妻間的互補角色 
• 從社會實驗「好好說頓飯」延伸出的餐桌意義:讓吃飯不只是規矩,而是親密交流 
 
最後,亮點麻也對所有職業婦女、長女媽媽說: 
先善待自己,照顧好自己,才能更有力地守護家庭。 
如果你也正在不同年齡孩子的需求中奔波, 
或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來回切換, 
收聽這一集會帶給你很多共鳴與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本集《好好說頓飯》,邀請到兩個孩子的媽媽——Candice。 
她曾在職場全力以赴, 
卻因孩子的需要選擇暫時放下工作, 
陪伴大兒子走過早療之路。 
當兒子被診斷出大小肌肉發展遲緩, 
她沒有急著加快孩子的步伐, 
而是選擇放慢自己的人生節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我們不能讓焦慮成為孩子的負擔。 
人生不只是學校教育的學習,不打壞學習胃口就好。」 
 
 大小肌肉發展遲緩是什麼?早療在做什麼? 
 Candice 的育兒祕訣:牽手寫字、編故事記憶法 
 從「擦掉重寫」到「學會放手」,媽媽的心也一起成長 
 
除了在教養路上不斷學習、調整,Candice 也把愛放進餐桌: 
「十年後,我希望孩子們會點我的菜, 
記得哪道料理好吃,回到家,媽媽就在那裡。」 
如果你正在經歷育兒的挑戰, 
或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與情緒感到焦慮, 
這集你一定要聽。 
讓我們一起用溫柔而堅定的愛, 
陪孩子,也陪自己,一起走在成長的路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你對家長會的想像是什麼? 
是權力的縮影,還是學校老師的「指導單位」? 
這集《好好說頓飯 podcast》, 
我們邀請到台北市古亭國小家長會會長 Candice, 
分享她如何從一名零經驗的志工媽媽, 
成為串連家長與學校的重要橋梁。 
 
她說:「家長會最重要的,是打開能量的密度。 
每個家長只要願意投入30分鐘,就能一起撐起孩子的學習環境。」 
 
一起來聽 Candice 怎麼將「協助」變成「合作」, 
用一點點時間與一顆願意的心,串起更多理解、溝通與陪伴的力量。 
從營養午餐、校園導護到親師溝通、心靈支持, 
這不只是她的故事,也是每一位願意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的可能路徑。 
 
本集精彩亮點: 
• 家長會的真正功能與組織架構解析 
• 如何用「30分鐘志工制度」打開家長參與度 
•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橋梁」該怎麼做 
• 從「只想幫一點小忙」到擔任家長會長的轉折 
• 讓家長會成為有溫度、有支持的陪伴團體 
 
如果你也是在工作與家庭中拉扯的父母, 
不妨聽聽這集,用一點點時間, 
重新靠近孩子的學校與生活場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本集來賓 Penny 是一位育有兩位學齡前女兒的上班族媽媽。 
她分享曾與公婆三代同堂的生活, 
以及如何與身為專業月嫂的婆婆建立親密又不失界線的互動關係。 
 
婆婆是依靠,也是顧問,更是緩和家庭情緒的重要角色。 
在她家,煮飯的是先生,吃飯是一件有儀式感的大事。 
從不看電視、不碰手機, 
到孩子幫忙備餐、挑選音樂, 
每一餐都是家庭成員一起參與的日常儀式。 
 
她更實踐「100 foods before 1」的理念, 
透過BLW(寶寶主導式離乳法), 
讓孩子從6個月開始自主選擇、用手探索食物, 
把吃飯的主導權交還給孩子, 
也養成了孩子對食物與生活的感知力與參與感。 
 
Penny相信:第三代,是能讓上一代與下一代重新建立連結的鑰匙。 
一張餐桌,就是一家人好好相處的開始,一起來收聽這集podcas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你會把「小六就能自己煮飯」當作教育目標嗎? 
你會教孩子觀察血糖與情緒的關聯嗎?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一位——工程師媽媽曾蓁。 
她與先生同為理工背景,家裡是十足的「理工腦家庭」, 
重邏輯、重秩序,也重溫度。 
她相信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也相信每個家人應該是平等、一起為這個「小社會」努力的夥伴。 
 
節目亮點搶先看: 
・什麼是211餐盤?孩子怎麼真的「懂健康」? 
・為何曾蓁從孩子出生就立下「六年級煮飯目標」? 
・理性爸媽怎麼處理情緒與教養? 
・親子登山教會我們的,不只是體力,還有耐心與包容 
・為什麼她說「不要追求完美,60分就足夠」? 
 
這一集,你會聽見一位理工媽媽如何用數字與耐心, 
搭建出屬於他們家獨一無二的節奏。 
在這裡,吃一頓飯不只是吃飽, 
更是一次親子對話的機會; 
而煮一餐飯,也成為孩子學會負責與獨立的起點。 
 
如果你也是正在生活裡奔波的爸媽, 
想讓家更有節奏、讓孩子更有力量, 
那這集一定會給你新的靈感與陪伴。 
 
聽完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教養目標, 
或者你曾放下的那一個「不完美」的瞬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這集《好好說頓飯》 
我們邀請到經營粉絲團「大公主與三千金的生活記事」的大公主, 
一位育有三位女兒的全職媽媽, 
也是一位從「零廚藝」到用料理撐起一家人的生活導演。 
 
她的家被戲稱為「女生宿舍」: 
大女兒是獅子座、二女兒是處女座、小女兒是天秤座, 
個性南轅北轍,卻因為餐桌上的對話與媽媽的傾聽, 
慢慢找到理解彼此的方式。 
 
從「晚餐」到「悄悄話」, 
從「門禁爭執」到「彼此信任」, 
這是一段媽媽學會放軟、孩子學會感恩的心路歷程。 
 
節目亮點: 
・從外食到下廚,料理變成媽媽的KPI與愛的語言 
・和青少女們的日常磨合:傾聽比建議更重要 
・女兒們最愛的不是高級料理,而是媽媽的那一口便當 
在家吃飯, 
不只是吃飽,更是說話、理解、彼此靠近的時刻。 
 
這集邀你一起聽聽, 
一位媽媽如何用料理為三位女兒築起家的堡壘, 
也為自己開出一條溫柔而堅定的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Emily 說她不像一般媽媽, 
不會天天掌廚、不查聯絡簿, 
卻在孩子和先生心中, 
扮演著最有溫度的那一位。 
  
她住在「男生宿舍」 
家裡有兩個兒子、一位沈穩安靜的老公, 
還有偶爾跳進廚房的自己。 
從完全不會煮飯,到現在週末和孩子一起煮咖哩、擺丼飯, 
她讓原本靜悄悄的餐桌,變成全家人最期待的生活場景。 
  
Emily 說,媽媽不一定要像誰,也可以選擇當公主或皇后; 
她相信情緒價值比照顧細節更重要, 
用笑聲、擁抱、還有不按牌理出牌的自己,把愛傳遞給家人。 
  
這集節目,帶你認識一位不傳統、但真實又可愛的媽媽, 
聽她怎麼在「跳痛」中創造溫度, 
在「不像媽媽」的樣子裡, 
陪伴並成就了一個很有愛的家。 
  
一起收聽本集節目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她是三年級男孩的媽媽,曾是補教老師,如今卻成了孩子口中的甜點師。 
Chara 的生活從廚房展開,一路延伸到故事書般的家庭日常。 
 
在這集裡,你會聽到: 
• 為什麼她覺得「一個家,應該是鬧烘烘的廚房」? 
• 她如何用造型早餐和手作點心,把愛藏進孩子的便當盒? 
• 晚餐桌上聊詐騙、床邊變身主持人,儀式感怎麼養成? 
• 經營家庭像經營事業?她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 
 
如果你曾懷疑自己的選擇、曾在育兒路上感到孤單, 
Chara 的故事會讓你重新相信:為了家而努力的人生,不只美麗,還很有力量。 
一起收聽本集節目吧
 
也歡迎一起追蹤Chara經營的臉書粉專「甜到胃痛的Char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一天面對需要三種不同教養模式的媽媽,她怎麼做到的? 
 
國中少女的閨蜜、國小女兒的溫柔媽媽、幼稚園兒子的耐心姐姐——來賓佳玲, 
一位三寶媽,也是一名資深故事媽媽和才藝老師,她用笑聲和故事撐起全家的日常秩序。 
 
這集她現身說法,告訴我們: 
 怎麼在每天「洗三溫暖」式的教養中不崩潰? 
 三個孩子不同教養風格,她如何隨時切換角色? 
 為什麼每天最期待的時刻,是孩子都睡著以後的「自由」? 
 家庭行事曆是靠什麼撐住的?(答案:門口的全家行事曆) 
 娘家如何成為她永遠的避風港與能量站? 
 
 還有感人橋段:孩子們偷偷錄下對媽媽的告白與先生打草稿的母親節祝福,讓嘉玲當場紅了眼眶。 
 
 Bonus: 
你將聽到她怎麼透過一本《蛤蜊之歌》教孩子看懂情緒、用《999隻青蛙搬新家》教出家的凝聚力- 
故事媽媽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這不是理想媽媽的故事, 
這是一位媽媽在真實生活中跌跌撞撞卻依然選擇溫柔的樣子。 
 
 給正在努力的爸媽們,來聽聽佳玲的「平凡裡的不凡」,一起收聽本集節目吧
 
 
母親節快到了,一個擁抱、一張手寫卡片,記得對媽媽表達感謝, 
也祝所有的女強人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這集,我們再次邀請到國際鐵人賽事推手 Jovi, 
帶大家更深入了解鐵人三項的世界,一起聊聊什麼是真正的「鐵人精神」! 
 
你知道嗎? 
鐵人三項的距離分成三種: 
從標準的 515,進階的 113,到終極挑戰 226, 
無論你是剛起步的新手,還是準備突破極限的老手, 
Jovi 說:「重點不是快,而是享受整個過程。」 
 
「鐵人不是比賽,而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行。」 
長時間的運動中,我們不只挑戰體能,也會在每一次呼吸中重新認識自己。 
 
 在這一集裡你會聽到: 
Jovi 分享 Challenge Taiwan 背後的初衷— 
從幫助一位只有一隻腳的小朋友完成夢想,到鼓勵更多家庭一起踏上這段旅程; 
每個人都能成為人生的「鐵人」。 
 
給運動初學者的暖心建議: 
 給自己兩個月,每天動一小時 
 選個你方便去的運動場域 
 找幾個可以一起流汗的朋友 
 報名一場比賽,讓動力變得更具體! 
 
 鐵人的飲食哲學也超值得聽: 
不是不能吃紅燈食物,而是更懂得什麼對自己有幫助。 
運動不是壓力,而是讓你活得更好的方式。 
 
「運動不會背叛你,它會讓你變好,也讓你身邊的人,看見不一樣的你。」 
 
一起收聽這集 #好好說頓飯 podcast,找回你的生活節奏,喚醒你久違的運動初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當我們談論家庭時光時,總想到圍坐在餐桌前用餐聊天的畫面, 
其實,運動也能成為家人間深刻的交流活動。 
 
在這集好好說頓飯Podcast , 
我們特別邀請到Challenge-Taiwan 鐵人三項賽事亞太區執行長Jovi, 
分享他如何用運動彌補童年與父親的距離、影響家人改變飲食習慣, 
甚至讓全家人一起挑戰極限! 
 
 當運動成為家庭共同語言,關係自然升溫 
 
 從零開始,讓父親愛上運動- 
Jovi小時候父親忙於工作,鮮少同桌吃飯、互動不多。 
但 30 歲那年,他參加鐵人賽,父親竟然騎著摩托車陪跑 180 公里! 
這成為他們關係的轉捩點,也開啟了全家一起運動的契機。 
 
 飲食搭配運動,改變全家健康- 
童年時 Jovi養成了「快速吃飯」的習慣,導致長大後胃部不適。 
開始運動後,他才真正意識到,吃得慢一點、吃得對一點,才有力氣挑戰更遠的路! 
 
 想讓孩子、父母動起來? 
 從生活中開始 ——從飯後散步、公園跑步、簡單深蹲開始,找到適合全家的運動方式。 
 營造運動與飲食的正向連結 ——讓飲食與運動成為正向循環,而非壓力來源。 
 
 立即收聽,發掘如何透過運動,讓家庭關係更緊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本集邀請到流星雨,她曾參與「好好說頓飯」的社會實驗, 
現在也是 臉書社團「家有小學生之早餐吃什麼」的熱心管理員。 
讓我們一起聆聽她如何透過餐桌,見證家庭的變化與孩子們的成長! 
 
孩子們回憶最愛的料理——「金魚蒸蛋」好吃又好玩, 
「神明造型便當」和「排球少年便當」讓午餐便當充滿回憶。 
這些充滿巧思的餐點,承載著媽媽滿滿的心意。 
也因為一張畫,改變了媽媽的備餐習慣, 
在社會實驗中,流星雨的孩子畫了一張圖, 
讓媽媽發現雖然準備了一桌美食,卻在餐後滑手機,少了陪伴。 
這讓她開始改變習慣,珍惜共餐的時光,讓家人更靠近彼此。 
 
從晚餐到早餐,創造家庭連結的溫暖時刻, 
隨著孩子升學,晚餐時間減少,流星雨更加珍惜早餐,將其視為家庭情感交流的時刻。 
讓家人在一天的開始,擁有愛的正能量。 
她也分享早餐規劃小技巧:「餐底」概念讓每日餐點簡單又多變,減輕準備負擔! 
  
 「好好吃早餐,讓一天更美好!」 
 趕快收聽!一起從餐桌開始,連結家人的關係 
 
 也歡迎加入 臉書社團「家有小學生之早餐吃什麼」,分享你的早餐故事,一起交流、彼此支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餐桌上的愛與成長:五年後的溫暖回顧 ✨ 
 
在這一集的節目中, 
主持人玉翎邀請了五年前參與「好好說頓飯」計畫的凱綺與藍萱母女, 
一同分享這些年來家庭餐桌的變化與親子關係的成長。 
 
藍萱形容媽媽像朋友一樣,兩人會一起逛街、追星、分享心事,建立了開放又親密的母女情誼。 
凱綺回憶自己的童年,選擇用溫柔的方式陪伴孩子,尊重他們的空間,也關注他們的內在感受與快樂。 
 
餐桌成為家人重要的交流時刻,即使課業繁忙,他們仍堅持全家一起吃晚餐,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 
全家珍惜一起吃飯的時光,將「家庭凝聚力」視為最珍貴的習慣。 
 
五年來,「好好說頓飯」不只是一起吃飯的習慣,更是一種家庭凝聚的力量, 
讓親子關係更親密,溝通更順暢,價值觀更加深厚。 
對凱綺一家來說,這樣的改變,讓他們的家庭比過去更加美好。 
 
你們家也有類似的餐桌故事嗎? 讓我們從一頓飯開始,好好說話、好好相處、好好愛彼此 
 
 
 趕快收聽!一起從餐桌開始,連結家人的關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這集的《好好說頓飯》Podcast邀請到特別來賓-YU, 
來跟我們聊聊她如何透過餐桌,在家庭中創造滿滿的愛與理解。 
更用親身經驗與我們分享當兒子被診斷出亞斯伯格症,面對挑戰,他們一家如何攜手前行? 
 
✨ 透過耐心與支持,幫助孩子在社會化的路上穩步前行。 
✨ 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給予適時的引導與尊重。 
 
夫妻如何同心,共同守護家庭? 
又是如何在彼此的陪伴下,一起面對人生的起伏及孩子的成長? 
 
透過YU的經歷與視角,從餐桌開始,連結家人心靈。 
本集的《好好說頓飯》將帶你感受愛與療癒的力量! 
也讓你更瞭解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從中理解與支持! 
 
讓我們從一頓飯開始,好好說話、好好相處、好好愛彼此 💛 
🎧 趕快收聽!一起從餐桌開始,連結家人的心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
每天的餐桌,不只是填飽肚子的地方,更是家人交流、經營感情的核心。 
這集Podcast很開心邀請到親子天下副總經理兼董事長特助-林彥傑, 
來跟大家聊聊如何透過餐桌對話與親子共讀,建立更緊密的家庭關係! 
 
林彥傑副總經理與聽眾分享在餐桌上家人除了吃飯,也分享閱讀的心得。 
讓孩子說說今天看了什麼書、學到了什麼有趣的知識,甚至與家人分享一小段喜歡的故事。 
這不只是讓孩子更愛閱讀,更是在培養專注力、表達能力,甚至是思考力。 
更從自身家庭經驗出發,說明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閱讀興趣,並強調營造閱讀環境的重要性勝過設定閱讀KPI。 
呼籲聽眾重視家庭餐桌的交流,並將閱讀心得分享給家人。 
並鼓勵聽眾帶孩子參與台北國際書展,創造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 
 
本集重點: 
•餐桌對話不該有壓力,分享生活點滴,讓餐桌成為溫馨的溝通場所。 
•鼓勵孩子在餐桌上分享閱讀心得,像分享電視劇一樣。 
•透過床邊故事與親子共讀,增進親子關係,並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思考力。 
 
一起收聽本集Podcast節目,跟著彥傑進入他們家的餐桌,讓閱讀變成餐桌對話的一部分; 
可以的話2/4(二)至2/9(日) 到2025台北國際書展走走,培養閱讀的習慣從這裡開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19pjga0axg01vca0736yf9/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