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x 哲學:讓今天成為進步的契機 -- 伴你提升 生產力 | 幸福感 | 身心健康
🎙每週一更新 !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 HKU 社會科學 | Content Creator | Educator
⛏️生產力| 💡個人成長 | 📖閱讀心得
👤你所需要的工具、資源和心得
[Podcast / Youtube]
Patreon: patreon.com/user?u=90829882 /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留言交流區: Youtube /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dKsZQK-gI4JrHQQMUZ6Ng27IQq8IYnj_6UEZHd9_W3Hc0Zg/viewform
Youtube: 你該知道的事try1try
Instagram: try1try321
合作聯絡: try1try321@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科學 x 哲學:讓今天成為進步的契機 -- 伴你提升 生產力 | 幸福感 | 身心健康
🎙每週一更新 !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 HKU 社會科學 | Content Creator | Educator
⛏️生產力| 💡個人成長 | 📖閱讀心得
👤你所需要的工具、資源和心得
[Podcast / Youtube]
Patreon: patreon.com/user?u=90829882 /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留言交流區: Youtube /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dKsZQK-gI4JrHQQMUZ6Ng27IQq8IYnj_6UEZHd9_W3Hc0Zg/viewform
Youtube: 你該知道的事try1try
Instagram: try1try321
合作聯絡: try1try321@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仲喺度等緊「最佳買入時機」?140年數據話你知:你已經輸咗!
本集深入分析 Nick Maggiulli《持續買入 Just Keep Buying》呢本震撼投資界嘅著作,用真實數據破解投資最大迷思。
🎯 本集你會學到:
✅ 為何連擁有預知能力都有70%機率輸俾月供策略
✅ 史上最衰投資者 Bob 如何買親都買喺高位但最後賺9倍
✅ 點解等低位買入係最差投資策略(勝率只得3%!)
✅ 適合香港人嘅月供股票實戰指南
✅ 幾時開始投資?答案可能出乎你意料
📊 關鍵數據:
💡 適合對象:
記住:最好的投資時機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 提及書籍:《Just Keep Buying》Nick Maggiulli
如果呢集內容對你有幫助,記得:
👍 Like 同訂閱支持 💬 留言分享你的投資心得 📤 Share 俾仲喺等緊買入時機嘅朋友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 複利讀書 Ideas try1try 廣東話讀書會Podcast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讀癮」線上廣播,千人熱愛收聽!由主持人Robert帶你探索閱讀、成長、職場、人際、財商等多元議題。精選故事與嘉賓分享,啟發思考、激發行動,打造屬於你的知識饗宴。無論尋找靈感或解答,這裡總有一集適合你!快搜尋「讀癮」FB、IG、Threads,與我們互動、五星推薦,加入眾多聽眾行列,共創生命價值!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Writing for Busy Readers》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大量文字溝通——無論是發郵件、寫報告還是創作內容。這本書由哈佛教授和行為科學專家撰寫,用大量研究數據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寫作才真正有效。
今集會分享三個核心洞察:首先是大腦專注力系統的運作機制,解釋為什麼前三秒這麼關鍵;其次是從學生思維轉向職場實戰的寫作轉型;最後是八個步驟的系統化寫作方法。你會學到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用最少的文字創造最大的影響力,讓每一次溝通都精準有效。
這是提升你競爭力不可錯過的一集。
📽️全新Youtube 系列 : 久試 ideas try1try
00:00 - 開場:科學寫作的力量
02:00 - 寫作思維轉換
04:20 - 大腦專注力三系統解密
06:25 - 前三秒決定成敗法則
07:30 - 第一步:明確目標
09:30 - 第二步:選擇結構
10:00 - 成功案例
13:00 - 第三步:清晰表達
14:45 - 第四步:行動導向
15:30 - 第五步:格式設計
16:30 - 第六步:修改檢查
17:30 - 第七步:情境考量
19:00 - 第八步:持續練習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 複利讀書 Ideas try1try 廣東話讀書會Podcast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困扰我很久的問題——在這麼多成功方法和生活哲學中,我們到底該相信哪一個?過去一年我嘗試了許多不同實踐,今天要談的是一本深深影響我的書《Lessons in Stoicism: What Ancient Philosophers Teach Us About How to Live》
這集我們會探討三個核心洞察:首先是斯多葛哲學中的「控制範圍」概念,了解什麼是我們真正能控制的;其次是品格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詮釋,就像不同的鏡頭看到不同風景;最後分享我在摩洛哥遇到的兩位旅人,他們徹底改變了我對人生可能性的想像。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信念系統直接影響生活品質,而哲學就像醫生一樣,幫助我們檢視那些可能已經扭曲的固有觀念。如果你也想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方向,這集會是很好的思考起點。
📽️全新Youtube 系列 : 久試 ideas try1try
00:00 新一週的思考
00:33 核心難題:眾多可以追尋不幸天靈 在眾多方法中該相信哪一個?
01:41 決定性錯到 vs 自我醒覺人生
02:44 自章小決定如何掌握成興告
03:54 行山兒人忌:實善忌佔的考驗 哲學作為靈魂醫生的角色
05:08 回歸:首給夜間來持行政 品格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
05:37 勇氣讓行戲與価值重點一致 價值中立的哲學思考
06:08 認知失調:行為與信念的矛盾 工作被罵的兩種不同詮釋
07:14 發豊直追:旅行中的重求表現 原生家庭對信念的影響
08:15 實習生活需要完全除買的心態 檢視既有信念的重要性
09:21 個人評 vs 社會期望的平衡 摩洛哥沙漠遇到的兩位旅人
09:59 實正的幸療:在沿程午眾然劇造 不同人生可能性的震撼
10:49 結語:予滑挫値帶來接貫三跳 定期檢驗自己的人生信念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今集想同大家分享《How We Learn to Be Brave: Decisive Moments in Life and Faith》,因為我發現好多香港朋友都面對同一個問題:當人生要做重大決定時,點樣先搵到勇氣去行動?
呢本書完全顛覆咗我對勇氣嘅理解。原來勇氣唔係天生嘅特質,而係可以透過刻意練習培養嘅技能。作者Mariann Edgar Budde係美國聖公會主教,佢用科學研究同真實案例證明,勇氣其實來自日常生活入面嘅小決定。
我會分享三個核心洞察:點樣識別人生嘅決定性時刻、如何停止自動駕駛嘅生活模式,同埋點樣喺恐懼中依然勇敢前行。呢集特別啱感到被外在期望主導、想活得更合乎對理想人生的想像。
聽完之後,你會明白點樣將行動同價值觀保持一致,學會喺關鍵時刻提起勇氣,改變自己嘅人生軌跡。因為每個決定性瞬間,都係你重新定義自己嘅機會。
📽️全新Youtube 系列 : 久試 ideas try1try
00:00 開場介紹
01:18 核心論點:勇氣可以培養不是天賦
01:41 決定性時刻 vs 自動駕駛人生
02:44 日常小決定如何累積成勇氣
03:54 行山見人品:真實品格的考驗
05:08 回顧:臨終者最後悔的事
05:37 勇氣讓行動與價值觀一致
06:08 認知失調:行為與信念的矛盾
07:16 個人分享:旅行中的勇氣實踐
08:15 真實生活需要完全誠實的自省
09:21 個人追求 vs 社會期望的平衡
09:59 真正的勇氣:在恐懼中依然前進
10:49 總結:承擔恐懼而非被其支配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你是否常常質疑自己做得不夠?努力不足?這集我分享《生存的12條法則》中最打動我的第6條:「到底我是否已經做了一切我能力範圍以內的事?」
作為香港人,我們習慣拼命工作,卻很少反思「夠不夠」這個問題。本集我將帶你探索:
別讓自我懷疑限制你的潛能!學習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時培養自我負責的態度。每週一,我們一起用廣東話探討實用的生活智慧。
00:15 第6條法則:你做盡所有可能嘅事未?
01:00 認識自己比同人比較更重要 - 打破比較思維
02:20 「減法生活」:點樣透過減少非必要嘢嚟專注重要嘢
03:00 生活本質:不公平、痛苦無可避免嘅現實
05:00 「負面想象」:想象最壞情況令你更有準備
06:00 責任唔係非黑即白 - 學習分清控制範圍
07:00 Peterson:災難可透過正確心態預防
08:30 三大改進策略:停止錯誤行為、講強大嘅嘢、做符合榮譽嘅事
09:20 用個人價值而非外在標準衡量你嘅成就
11:00 簡單日記習慣:自我反思同改進嘅最有效工具
📽️全新Youtube 系列 :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讀癮」線上廣播,千人熱愛收聽!由主持人Robert帶你探索閱讀、成長、職場、人際、財商等多元議題。精選故事與嘉賓分享,啟發思考、激發行動,打造屬於你的知識饗宴。無論尋找靈感或解答,這裡總有一集適合你!快搜尋「讀癮」FB、IG、Threads,與我們互動、五星推薦,加入眾多聽眾行列,共創生命價值!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今集分享嘅《生存的12條法則》第四條「你在玩自己的遊戲:重新定義個人成功」,絕對係game changer!如果你覺得生活冇意義、冇動力,或者成日喺社交媒體上比較感到挫敗,呢集就係為你而設。
我會解構三個實用洞察:首先,點樣擺脫社交媒體嘅比較陷阱,因為同全球70億人比較永遠冇贏家;其次,認識你自己嘅「多維人生」,建立屬於你嘅遊戲規則;最後,通過深入了解自己嘅不滿同欲望,揾出真正適合你嘅目標同習慣。
我會以我讀博士嘅親身例子,解釋點樣分析自己嘅真實動機,避免跟風「成功人士」嘅習慣。早起真係最優先嘅事?定還有更適合你嘅關鍵習慣?
呢啲方法已經幫我重新連結自己,希望都可以幫到你。記得留言分享你嘅體會,我好想知你最大嘅啟發係乜!
00:00 《生存的12條法則: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 書籍介紹
00:36 第四條法則:以自己的目標評判自己
02:07 社交媒體比較的陷阱
04:28 如何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
05:44 不要盲目跟隨成功人士的習慣
07:24 深入發掘個人不滿與欲望
09:08 主持人的博士學位欲望分析案例
10:22 總結:專注自己而非他人成功
11:17 早起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11:58 聽眾互動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作者作為社會心理學家,作者挑戰了我們對生產力和懶惰的固有觀念。我選這本書,是因為在香港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太多人像我一樣常常自責「做得不夠」,以及這種思維如何傷害我們的創造力和身心健康
你將從這集獲得的實用洞見:
1.真實認知科學:發現為何人類大腦實際上只能高效專注工作約三小時,而非傳統工作日的八小時。了解這一生物限制如何徹底改變你的工作方式。
2. 破解成功迷思:探索為何即使超級成功人士也私下感到"不夠努力",以及媒體如何強化這種有害心態。
3. 專注力革命:學習專注於高價值任務,而非盲目追求工作時長的全新時間管理策略。
4. 社交媒體解毒:了解如何避免社交媒體的"比較陷阱",停止將你的休閒時間變成另一種競爭場域。
5. 高質量休息法:掌握將"看似懶惰"的時間轉化為創意和問題解決的重要資源。冲涼時間、散步、發呆可能正是你最有生產力的時刻!
適合任何感到精疲力竭、內疚於休息、或懷疑自己是否足夠努力的香港聽眾。這套理論將幫助你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生產力哲學,而非透支自己迎合社會期望。
跟隨我一起重新定義"生產力",從根本上改變你對自己和工作的理解!
00:00 懶惰並不存在:新書介紹
01:19 社會心理學家破解生產力迷思
03:58 無論多努力都覺得不夠?
06:26 媒體如何塑造我們的成功標準
09:39 成功公式:努力之外的運氣因素
11:26 人類大腦的專注極限:每日三小時
14:10 過度工作與精疲力竭的循環
16:52 社交媒體如何將休閒時間遊戲化
18:37 過量資訊帶來的無力感
20:30 重新定義休息:創意與自我認識的時間
22:22 小結:為生活加入有意義的停頓時間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EP99】99%人錯用時間的思維陷阱:塞內卡《論生命之短暂》
塞內卡在2000年前就洞察到:生命不是太短暫,而是我們浪費太多。本集探討為何我們會珍惜金錢卻揮霍時間、將手段誤認為目的、不斷延遲真正想要的生活。透過「每日死亡練習」,學習直視生命有限性,擺脫無效忙碌,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而非租戶。適合所有想重拾生命主權的人。
00:00 歡迎回到廣東話讀書時間
00:46 塞內卡《論生命之短暂》簡介
01:35 生命不是太短暫,而是我們浪費太多
02:10 時間租戶vs時間主人的關鍵比喻
03:02 為何我們珍惜金錢卻揮霍時間?
04:07 古羅馬社會焦慮與現代困境的相似之處
04:30 面對死亡:圍城心態與逃避文化
05:19 忙碌之人的三大特徵
05:45 第一特徵:將手段誤認為目的
07:05 第二特徵:延遲生活與延遲享樂的陷阱
07:56 反思與奪回時間主權的方法
08:23 每日死亡練習:重構時間認知的智慧
09:17 實用時間管理:設定思考與規劃的空間
10:13 有效利用邊角料時間的技巧
11:06 結語與播客推薦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我想同大家分享甘炳光教授嘅《社工:不一樣的專業―社會工作34講》。作為社工碩士課程嘅學生,我希望透過呢本書嚟解構社工同輔導員嘅專業分別。
社工唔單只關注個人層面,更着重環境因素同埋人與環境嘅互動。當我哋面對困境時,唔係純粹因為個人問題,而係受環境資源所影響。
社工扮演資源連結者嘅角色,幫助服務對象尋找適合嘅資源,實踐「助人自助」嘅理念。
無論你有冇考慮過投身社工行業,呢集都會幫你了解社工嘅專業特質同價值所在。如果大家對社工仲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俾我知,我可以喺下集再詳細解答!
00:00 節目介紹與今集主題
00:46 《社工:不一樣的專業―社會工作34講》書籍背景
01:40 甘炳光教授簡介
02:23 主持人讀社工碩士嘅契機
03:19 社工VS輔導員:核心專業差異
04:33 微觀VS宏觀:社工獨特視角
05:45 「人在環境中」概念詳解
07:18 環境與個人互動的重要性
08:26 為何社工扮演資源連結角色
09:05 「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
10:20 社工作為專業價值何在
11:20 社區資源動員與過來人經驗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你有冇試過明明好努力,但總係覺得效率唔高?或者有冇發現有啲日子工作特別順利,但唔知點解?今集我深入研究科學文獻後,發現高效表現背後其實有規律可循。
第一個策略係管理你嘅情緒狀態。研究顯示,正面情緒唔單止令你感覺好啲,仲會大大提升我哋嘅創造力同解難能力。有啲自行車選手喺訓練時只係睇到笑臉,表現都會即刻提升!
第二個係環境設計,就好似我每晚工作前一定會沖杯薄荷茶,慢慢形成一種儀式感,令我腦海自動進入專注狀態。你可以設計屬於自己嘅工作儀式,提升專注力。
最後,亦係最重要嘅一點:搵啲超越自身利益嘅目標。我做呢個Podcast唔淨係為自己,更加係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研究發現,當我哋為咗比自己更大嘅目標而努力,表現會達到最大化。
聽完今集,你會即刻掌握到科學實證嘅方法,以更少嘅精力達到更理想嘅效果。今集內容特別實用,聽完即可喺生活中嘗試實踐。
如果覺得有用,記得分享畀你身邊正在努力進步嘅朋友!大家一齊成長,一齊進步!
00:00 節目介紹
00:44 第一個建議:關於習慣與心情
01:25 研究證實:積極情緒的重要性
02:22 避免做令心情變差的事
03:15 第二個策略:環境融入日常
04:08 工作的儀式感:薄荷茶效應
04:50 第三個策略:intention的重要性
05:14 擁抱自己的生理時鐘
05:52 尋找鼓勵性高的朋友圈
06:50 動機的傳染性研究
08:15 最重要的建議:清楚自己的目標
08:53 超越自身利益的目的最大化表現
09:54 20萬員工研究:工作的積極影響
10:32 個人實例:持續做Podcast的動力
12:02 超越自我的目標幫助克服心理限制
13:00 社會運動的更大意義
14:23 20/80 法則與生活重心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在這個效率主導的香港社會,我們總是面對無窮盡的壓力,但你是否想過:適當的壓力其實能成為我們成長的催化劑?上一集我們探討了成長與休息的重要性,今集我將揭示如何將日常壓力轉化為成長動力的具體方法。
研究顯示,頂尖表現者都掌握了壓力與休息的平衡藝術。柏林音樂學院的研究揭示,頂尖小提琴手與普通演奏者的差異不在練習時間,而在專注品質。更令人驚訝的是,多家企業的數據分析證實,最優秀的員工平均工作52分鐘後休息17分鐘!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會深入分析三個實用策略:一、如何設計「恰到好處」的挑戰,讓你既跳出舒適圈又不至於崩潰;二、如何在高壓環境中保持頂級專注力,避免陷入低效率的循環;三、如何運用短時高效工作節奏,讓休息成為提升表現的關鍵。這些策略不只適用於工作,更能應用於學習、創業、甚至人際關係中。
無論你是打工仔、管理層還是創業家,今集內容將幫助你重新審視壓力,找到適合你的成長公式。一起學習如何讓壓力成為助力,而非阻力!
聽眾限時優惠!!! AI個人化書籍推薦 - 專屬書本獵人 ✨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AI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追蹤我們Instagram,dm 我們會讓你成為首批用戶享「搶先功能」試用
00:00 今集主題:壓力如何幫助成長
00:32 成長公式:壓力與休息的循環關係
00:36 策略一:尋找「啱啱好」的挑戰
01:05 為何要超出舒適圈但不失控
01:16 如何設定恰到好處的挑戰
01:35 簡單任務的局限:日常工作不促進成長
01:59 過於複雜任務的風險:如何避免挫敗感
02:18 自滿與焦慮的平衡
02:48 策略二:壓力環境中保持專注力
03:00 柏林音樂學院小提琴手研究案例
03:18 專業演奏者的關鍵差異:專注品質
03:35 頂尖小提琴手的單一專注練習法
04:08 專注力提升技巧與實用建議
04:30 策略三:善用短暫高強度壓力
04:42 為何專注練習不應持續太久
04:53 理想壓力時長:約一小時為佳
05:03 頂尖表現者的工作節奏:60-90分鐘法則
05:20 優秀員工的工作模式
05:47 專注工作法的科學依據與相似性
06:01 長期壓力的危害:為何休息同樣重要
06:13 短期壓力高效的心理機制解析
06:25 固定休息帶來的積極心理暗示
06:47 無限期工作的低效率:OT效應解釋
07:06 總結:短暫壓力工作法的個人適應性
07:12 下集預告:如何確保長期卓越表現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你是否經常感到精疲力竭,卻仍需保持高效表現?在EP94中,我們深入解析暢銷書《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PIT Performance)的核心概念。這本由奧運金牌教練與頂尖健康專家合著的書籍,揭示了科學實證的持久高效能秘訣。
透過最新神經科學研究,你將學習:
✓ 成長黃金公式:如何透過壓力與休息的科學交替,達到持續成長
✓ 心智休息的重要性:為何你的大腦和肌肉一樣需要有意識的恢復
✓ 默認網絡的驚人力量:如何利用正確的休息激發創造力與洞見
我們特別分享了哲學家康德的精確日程安排,揭示了即使是偉大思想家也如何精準規劃壓力與休息的交替。無論你是企業主管、自由工作者或知識工作者,這些方法都能幫助你在追求卓越的同時,避免精神耗竭和倦怠。
加入我們的讀書會社群,分享你的見解並獲取更多提升生產力與身心健康的實用策略!下週三、五我們將繼續探討壓力如何促進成長,以及將成長轉化為高效能的具體方法。
00:00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Part1 - 書籍介紹與背景
01:58 成長公式:壓力與休息交替的科學原理
04:07 心智休息的科學重要性
05:32 真正的休息與默認網絡的創造力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4 月跟著李洋 E 拍即繳就是 IN】
4/30 前使用手機掃描稅單上 QR Code ,秒繳使用牌照稅,還有多元繳稅管道,馬上行動!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在這個充滿干擾與不斷變化的時代,能夠專注完成高價值任務的能力已成為職場致勝的關鍵。本集探討Cal Newport的經典著作《深度工作》(Deep Work)中的核心概念,並分析為何深度工作能力在現今知識經濟與AI發展迅速的環境中變得尤為重要。
我們將深入探討:
無論你是面臨數位轉型挑戰的專業人士,還是希望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的知識工作者,本集節目將幫助你重新思考工作方式,創造更高價值的產出。在這個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掌握深度工作力,正是你在分心世界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競爭力。
聽眾限時優惠!!! AI個人化書籍推薦 - 專屬書本獵人 ✨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AI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追蹤我們Instagram,dm 我們會讓你成為首批用戶享「搶先功能」試用
00:00 為何《深度工作》係一本值得討論嘅經典著作
02:30 知識經濟與職業相關性
06:00 深度工作與淺層工作嘅區別
09:20 為何深度工作咁困難
13:00 培養深度工作能力
16:20 實際實施策略同總結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在這集中,我們揭開斯多葛哲學的精髓,幫助你重新審視自己與情緒的關係,深入探討情緒掌控藝術的精彩對話。許多人誤解斯多葛哲學是要我們壓抑感受、變得冷漠,但真正的智慧恰恰相反—它教導我們如何辨識情緒的形成過程,從而在合適的時機介入。
我們將解構塞內卡的三階段情緒理論,說明為何我們的判斷,而非外部事件,才是情緒的真正來源。透過生動的例子,我們展示如何將這些古老智慧應用於現代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從工作壓力到人際關係。你將了解為何過度擔憂他人看法是徒勞的,以及如何在不否認情緒存在的同時,避免成為情緒的俘虜。
這不僅是關於心理健康的討論,更是提升生產力和生活品質的必備知識。正如Ryan Holiday所言,過度擔憂可能是我們養成的最壞習慣之一。
通過這集播客,你將獲得實用工具,幫助你在面對批評、挫折或不確定性時,保持心靈的自主權,最終成為真正的情緒主人。
無論你是想提高職場表現,改善人際關係,還是單純追求內心平靜,這集內容都將為你提供寶貴的指引。按下播放鍵,讓我們一同探索成為情緒主人的藝術。
聽眾限時優惠!!! AI個人化書籍推薦 - 專屬書本獵人 ✨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AI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追蹤我們Instagram,dm 我們會讓你成為首批用戶享「搶先功能」試用
0:00 主題介紹
2:15 人們對斯多葛哲學的常見誤解(如變得冷漠、無情)
3:07 情緒是判斷的產物
4:48 情緒形成的三階段理論
6:30 「沒有人能傷害你,除非你允許」
9:10 他人的看法在你的控制範圍之外
10:12 接受情緒作為自我的一部分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明天,當你在辦公室裡,面對上司交付困難的任務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恐懼被炒?還是視為成長機會?古羅馬哲學家艾比克泰德(Epictetus)早在2000年前就洞察到,重要的不是任務本身,而是我們如何判斷它。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深入探討斯多葛哲學中最核心的智慧:判斷力(judgment)如何塑造我們的一生。透過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從早上刷牙的慣性動作,到街上看到油炸鬼的直覺反應,每個瞬間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判斷
你會發現,我們的思維模式往往受制於「社會預設模式」(default mode):香港人應該重視金錢、香港人應該勤奮工作。但當我們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答案可能會讓你驚訝。
節目重點:
正如我在過去一年實踐斯多葛哲學的過程中領悟到: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選擇,而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決定,都是在選擇你要成為的那個人。
聽眾限時優惠!!! AI個人化書籍推薦 - 專屬書本獵人 ✨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AI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追蹤我們Instagram,dm 我們會讓你成為首批用戶享「搶先功能」試用
0:00 開場:斯多葛哲學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2:03 判斷力的本質:為什麼我們的思維模式決定一切
5:19 你的價值觀如何塑造選擇
7:31 尋找真正的自我
8:52 重新認識自己的判斷與選擇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生活充滿了各種不如意和困難時刻,古老的斯多葛哲學卻為現代人提供了從容應對的智慧。本期節目將深入探討斯多葛的兩大核心思想——預演未來可能的苦難,以及把逆境視為鍛煉自我的機會。讓我們一起領略斯多葛哲人的睿智洞見,學會如何從容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考驗,在逆境中尋找轉機,實現美好充實的人生。
古羅馬大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的大多數事情,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判斷。斯多葛學說教導我們如何調整心態,把逆境當作一次次自我提升的契機。讓我們一起在古人智慧的引領下,直面生活中的種種考驗,化阻力為助力,讓生命之舟乘風破浪
聽眾限時優惠!!! AI個人化書籍推薦 - 專屬書本獵人 ✨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AI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追蹤我們Instagram,dm 我們會讓你成為首批用戶享「搶先功能」試用
0:00 前言:如何面對逆境
1:00 「預想未來困境」的智慧 - 接受逆境的不可避免性
3:20 困境中的成長契機
6:30 將逆境視為訓練場
8:42 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斯多葛智慧
節目中,我們將分享一系列案例,展現斯多葛智慧在職場、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實踐運用。無論你正面臨事業瓶頸、情感挫折,還是生活中的其他難關,斯多葛哲學都能給你啟發,讓你重拾力量,以平和、堅韌的心態去擁抱人生的美好與哀愁。
讓古羅馬先賢的思想火花,為你的人生道路引航。即刻收聽節目,讓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途,從此成為人生的主人,做一個內心強大從容的現代人。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標籤
我們深入探討了一個改變生活的重要哲學概念:如何通過正視死亡來戰勝拖延症。根據斯多葛學派哲學家Seneca的智慧,很多人直到臨終時才開始真正生活,因為他們終於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性。我們討論了為什麼把每一天都當作可能是最後一天的心態,能幫助我們更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把夢想推遲到「退休後」。透過東西方哲學的觀點,結合現代研究和生活經驗,我們探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種思維方式,從而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無論你是正在為拖延症所困擾,還是想深入了解如何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這一集都將為你帶來新的思考角度和實用的人生智慧
0:00 拖延與人生哲學
2:11 從斯多葛哲學看生命有限性:為何人生不該等待
5:56 物質追求與意義:超越短暫的快樂
8:24 重新定義成功:留下真實的人生印記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分心真的只是因為手機和外在干擾嗎?史丹福大學最新研究揭示:原來放低手機也無法集中,關鍵在於「預先承諾」(Precommitment) 的威力。本集深入剖析三大實用策略:時間框架設計、價格協定、努力協定,幫你重建持久專注力。從科學實證到實戰技巧,讓你輕鬆應對外在誘惑(External trigger),靜下心專注完成任務,達成你的目標
聽眾限時優惠!!!✨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 極度專注力系列:開啟改變
0:00 歡迎回來!極度專注力系列第二集
0:33 上集重點回顧:內在觸發如何影響專注力
📱 外在干擾的迷思
2:00 放低手機就夠?為什麼單純隔離外在誘因沒用
3:15 心理學實證:手機如何消耗意志力
4:30 為什麼我們忍不住一直檢查郵件?
💡 三大關鍵突破
5:45 Email管理策略:如何避免分散工作專注力
7:15 Schedule設計:擺脫傳統To-do List的缺陷
8:30 工作價值排序:避免本末倒置的時間分配
⚡ 時間管理新思維
9:45 時間區塊策略
11:00 Time Boxing實戰:如何有效隔離工作時段
12:15 案例分享與實踐建議
🔍 突破性研究
13:30 戒煙研究啟示:什麼策略更有效?
14:45 損失厭惡效應:如何善用於專注力提升
15:30 持續性原則:建立長期可持續的改變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以為關掉手機通知就能集中精神?史丹福教授的研究卻顯示,分心的真正元兇不是科技,而是我們內在的逃避機制。
本集深入剖析最新研究,拆解人類逃避不適的天性,以及分享三個實戰練習,幫你認清內在觸發點,重建專注力。無論你是打工仔、創業家,還是學生,這集都能助你突破專注力困局,重拾對生活的主導權。
聽眾限時優惠!!!✨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 極度專注力系列:內在觸發篇
0:00 極度專注力系列:開啟你的專注人生
0:33 為什麼這本書突然爆紅?專注力研究新發現
1:00 從《鉤癮效應》到《專注力協同》:作者的破解之旅
🧪 顛覆認知:專注力實驗
2:00 The Isolator實驗:1925年的隔離頭盔告訴我們什麼?
4:30 破除迷思:為什麼光是隔離外在干擾沒有用?
💡 實戰指南:重建專注力
5:45 三步曲大公開:擺脫分心的心理黑洞
8:30 拒絕拖延:遊戲化達成困難任務
9:45 下集搶先看:極度專注力系列持續更新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
在2025年開始,許多人都會設定新目標,但往往會在執行過程中失去動力。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來自斯多葛學派的一個核心原則。透過這個原則,我們將討論如何更有效地設定目標,以及在面對低潮時保持前進的動力。
節目首先以跑步訓練為例,說明傳統目標SMART設定方法的局限。接著,透過暢銷作家Ryan Holiday的真實經歷,解析當我們面對未知結果時,如何運用這個原則來克服自我懷疑,並持續保持行動力。無論是在職場發展、個人成長,還是培養新習慣,這個原則都能幫助你在2025年建立更健康的心態,實現持續進步。
聽眾限時優惠!!!✨https://www.personalbookhunter.com/
• 個人化精準閱讀 —高效吸收 — 掌握行動指南
第一部分:目標設定與核心原則理解
00:00 - 引言及核心原則介紹
01:24 - 深入探討核心原則
01:52 - 傳統SMART目標設定方法的侷限性探討
02:19 - 以跑步訓練為例剖析目標設定
03:28 - 如何將重心轉移至可控制的具體行動
04:09 - 避免過度關注不可預測的結果
第二部分:克服動力不足與失去前進動能
04:52 - 解析Ryan Holiday的成功經驗與啟發
05:33 - 探討面對自我質疑的有效策略
06:35 - 如何處理成果不確定性的挑戰
07:29 - 重新調整專注力的關鍵方法
08:03 - 實用的動力恢復與持續行動策略
📽️Youtube: 久試 ideas try1try
🔔訂閱我們一起探索,讓您的生活有所不同
🎙️Podcast 你該知道的事 ideas try1try
🕹️IG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_try1try/ / @ideas_try1try
合作聯絡Email:try1try321@gmail.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jvhtkm00yi01ujcbjl9a5u/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