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完美主義的人卻有拖延症!?
往往給自己建立了一個華麗的監獄
把自己監禁在裡面
應該要遙不可及的目標
改成"足夠好"
這是對於自己的恩准 不是放任自己
🔍 這次內容聽眾遇到怎麼樣的問題
心理層面的困擾:
行動癱瘓:為了一封簡短的Email反覆修改半小時才敢寄出
創意窒息:有好的想法卻因「還不夠完美」而遲遲不敢開始行動
拖延症悖論:明明要求很高卻行動力差,因為害怕不完美而不敢開始
永不滿足感:即使獲得成就也無法感到真正的滿足,總覺得還不夠
過度自我批判:腦中有個嚴厲的聲音不斷指責自己「又搞砸了」
工作效能問題:
決策困難:因為想要找到最佳解答而無法做出決定
時間浪費:花過多時間在不重要的細節上,影響整體進度
壓力過載:將每件事都當成「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高風險賭局
人際關係影響:
對他人高標準:對團隊成員也有過高期待,造成關係緊張
組織文化毒性:在團隊中推崇「零失誤」文化,造成集體焦慮
💡 可以獲得什麼的解決方案
心態轉換策略:
完美vs卓越的認知重建:
區分健康的「追求卓越」(享受過程)與病態的「適應不良完美主義」(只盯結果)
用登山家比喻:享受攀登過程vs只看山頂距離
「足夠好」哲學:
將遙不可及的「完美」換成務實的「足夠好」
認知這不是妥協,而是對緊繃靈魂的「恩准」
全有全無思維破解:
打破「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災難性思維
接受灰色地帶和漸進式改善
實用技巧方法:
80/20法則應用:
把八成力氣花在最重要的兩成核心上
剩下部分允許「足夠好」,從細節泥沼中抽身看全局
自我同情練習:
培養「自我同情」聲音對抗「內在批判者」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沒關係,這很難,我們來看看學到了什麼」
錯誤重新定義:
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而非失敗證據
從嚴厲監工轉變為溫暖夥伴
組織文化改善:
心理安全環境:避免打造「零失誤」的華麗監獄文化
漸進式標準:建立更人性化和可持續的品質標準
創新鼓勵:允許試錯和不完美的探索過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