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被掏空
對於所有事情都沒意思沒有趣
這不是自己太草莓
其實是該面對"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三大警訊:
情緒耗竭(像手機電池壞掉)
去個人化/犬儒主義
個人成就感低落
實用解決方案:
「心理抽離」技巧
建立專屬「下班儀式」
培養完全投入的興趣愛好
重要資源資訊:
勞動部職安署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每人每年最多6次免費諮商
強調求助不可耻,是自我照顧
你可能會想知道的數據
台灣職業倦怠指數36%,全球第一
75.7%員工認為工作壓力影響心理健康
87%台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