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f6/b7/b3/f6b7b34c-707b-a1bb-ac4c-bb2637f0fe48/mza_107553696503523444.jpg/600x600bb.jpg
老楊到處說
老楊到處說
25 episodes
1 week ago
《老楊到處說》是中國資深媒體人,原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楊錦麟和其團隊打造的一檔時事評論類節目。 在這個信息爆炸、信息投餵、信息屏蔽的時代,人們需要真相;在高度不確定的時代,人們需要解讀。 節目的初心是:聚焦分享海內外的熱點話題,解密分析兩岸三地的時事政治,力求做到客觀持平,冷峻抽離,講真話,不講假話。我們不是先知,但願意提供積極、善意、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方向,供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正所謂:孔子不說,莊子不說,孫子不讓說,老子無處說,老楊可以說,老楊到處說。
Show more...
News Commentary
News
RSS
All content for 老楊到處說 is the property of 老楊到處說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老楊到處說》是中國資深媒體人,原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楊錦麟和其團隊打造的一檔時事評論類節目。 在這個信息爆炸、信息投餵、信息屏蔽的時代,人們需要真相;在高度不確定的時代,人們需要解讀。 節目的初心是:聚焦分享海內外的熱點話題,解密分析兩岸三地的時事政治,力求做到客觀持平,冷峻抽離,講真話,不講假話。我們不是先知,但願意提供積極、善意、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方向,供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正所謂:孔子不說,莊子不說,孫子不讓說,老子無處說,老楊可以說,老楊到處說。
Show more...
News Commentary
News
Episodes (20/25)
老楊到處說
25. 郭子儀被挖祖墳為何不追究?權力不能保命但智慧可以


767年,吐蕃入侵唐朝,郭子儀臨危受命,在靈州與敵血戰。可就在此時,後院起火了,祖墳竟然被人挖了。
眾將大罵:「肯定是魚朝恩乾的!」魚朝恩原本是個宦官,侍奉唐肅宗頗為賣力,代宗李豫即位,魚朝恩又因救駕有功,備受代宗寵信。
聽完家人哭訴,郭子儀沒有動怒,突然問:「掘墓賊抓住了嗎?」
家人回答:「沒有!官家說查無頭緒,最後不了了之了。」
郭子儀心裡明鏡似的,沒作任何表態!
沒多久,郭子儀奉旨回京。覲見皇上時,郭子儀只字不提祖墳被挖之事。唐代宗沈不住氣了,對郭子儀說:「你家祖墳被歹人挖掘,我命人務必將人捉拿,可是,查來查去也沒什麼線索,朕心裡很是過意不去。」
郭子儀哭著說:「我帶兵多年,不能禁束手下。兵卒挖人祖墳的事很多。我家祖墳被人所掘,這是因我不忠不孝,遭到上天的譴責,不是有人故意為之。」
《智囊》記載了一句話,【朝廷乃安】。短短四個字,卻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挖墳掘墓,在古代可不是小事。特別是郭子儀這樣的勳貴,祖墳寓意著什麼,不言而喻。但是,郭子儀為什麼低調處理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魚朝恩雖跋扈,挖人祖墳,堪比殺父之仇,並且跟郭子儀鬥,真得掂量掂量。只有一個解釋,唐代宗默許!代宗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擔心郭子儀擁兵作亂,挖了你的祖墳,也就是斷了你的龍脈! 而郭子儀也很聰明,從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就猜到其中必有玄機。如果他不依不饒,要求一查到底,很有可能把幕後主使唐代宗牽連進來。那時候,皇上惱羞成怒,郭子儀的腦袋還能保住嗎?  

1,我一向不喜歡中國歷史典籍上各種各樣宮廷權力鬥爭的記載,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綱鑒易知錄等等,這樣的記載不絕於史書,但以史鑒今,還是有借鑒意義的;
2,人治社會,法治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治理天下的不二法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很難做到的,學會保護自己,相信是有意義的 ;
3,歷史上有太多功臣,因為功高震主,最後被皇帝所殺。但是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人不罪。」這種做人智慧,實在是高啊。權力不能保命,但是智慧可以。


Show more...
5 years ago
10 minutes 29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24. 後疫情時代對外關係總方針:習近平的「雲外交」


有人羅列了一張圖表,主題是:從外交總方針的演變看國際環境的演變:

1,從1979年鄧小平開創「韜#光養晦」外交方針延續到2012年計33年

2,從「韜光養晦」演變成「#有所作為」外交方針僅用了兩年(2012-2014)

3,從「有所作為」方針躍升到「#敢於亮劍」外交方針又僅隔三年(2014-2017)

4,2017年開始執行「敢於亮劍」外交總方針,終於使中國走到了世界舞台中央,構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5,2020年6月15日央視向世界宣佈:中國元首「#雲外交」為世界注入信心,中國成為複雜多變世界的「#穩定器」

雲外交,是因應蔓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採取的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只是暫停鍵之下不得不採取的外交互動措施,仍無法取代面對面的接觸,溝通,互動。那一段的接話人和你積極敷衍,你也未必能掌握,即使真的掌握,也未必能即時採取有效補救。還是實事求是一點點好,過於誇大,會繼續弄暈領導人的。只是歌功頌德,一味拔高,還如何扮演引領的角色呢?

「雲外交」也才付諸實踐幾個月,是否已取得主觀預期的實際效果,仍需要客觀實際的檢驗,現在就把它總結歸納為已經為世界注入信心,成為複雜多變世界的「穩定器」,是不是略顯早了一點;要真正成為複雜多變世界的「穩定器」,當務之急是如何面對和處理好自由落體狀態的中美關係,其他可以姑且不論。

從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敢於亮劍-雲外交,過往的四十多年,或過往不到八年時間,就實現了中國外交總方針的飛躍,韜光養晦給中國贏得了三十三年周邊無戰事,以及有利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際環境,有所作為和敢於亮劍之後,給中國生存發展的國際環境帶來了什麼,是不是也應該給國人有一個最起碼的交代?

讀到一段微博的文字,這段文字對當年遵義會議的精髓有自己的解讀:

1,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的失誤,實事求是地檢討軍事路線的錯誤;

2,及時更換領導班子主要成員;這位朋友認為,離開了這兩點,還叫遵義會議嗎?還能輓救黨輓救紅軍輓救中國革命嗎?

Show more...
5 years ago
12 minutes 3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23. 二十一世紀官場之怪現狀:《平安經》走紅、那些人的馬屁文化

 這幾天, 一本《平安經》和作者賀電成了中國大陸的熱搜爆點。 

總結一個字,作(zuō)。多幾個字的話:權令智昏地作(zuō)。不作不死,說的可能就是這種情形。 

 我們能從《平安經》讀到了什麼? 

1,體制內這些年出事的官員,有一現象:學識淺薄,卻擁有很多高等院校的學術頭銜。比如這位賀電,他已經一步到位,拿了兩個博士學位,一個法學,一個書法學,在國家級、省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曾經顯赫一時的重慶公安局局長王立軍,未出事之前在刑事科學方面也造詣頗深,但未曾像賀電這樣的雙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認真查一查,中國國內的大學怎麼就這麼樂意成為某些權勢人物的背書和墊腳呢,這算不算學術道德淪喪呢?

  2,海外的評論認為,神書《平安經》能夠被官方出版並得到官媒和某些「專家學者」的追捧,與作者賀電的廳級官員身份直接相關,一般老百姓根本找不到正規出版的渠道,但執掌當地公安大權的賀電,不僅能出版,而且是公安部隸屬的群眾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甚至還能招來當地官媒熱捧,反映出中國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態仍不正常,當地仍存在濃厚的「馬屁文化」,權力邊界模糊且得不到有效監督。  

3,社會風氣的敗壞到了沒有人知道恥辱的地步。《平安經》的爛,都心中有數。很遺憾,太多「聰明人」深諳官場處事哲學,選擇看破不說破。但可恥的是濫用職務影響、動用權力資源為一本「奇葩著作」張目:吉林省朗誦藝術協會邀請吉林省十餘位知名專家、學者、詩人共同參加了「助力平安中國、平安吉林建設暨《平安經》公益朗誦活動」研討會。吉林省公安系統官方微信也高調贊美《平安經》。  

孫立平看得更深,他認為,這是社會流行諂媚文化的一次集體點贊,發生在賀電和《平安經》之上的諸多種種,其實是 一種狡詐式的諂媚,一種行賄式的諂媚,是一種用尊嚴和無恥交換利益的諂媚。  這世道,讓人啼笑皆非。《平安經》走紅是出版界之恥,學界之恥,媒體之恥,權力之恥,時代之恥。 有人說賀電德不配位,智商欠費,但德不配位就他一個嗎? 21世紀官場之怪現狀,莫出其右。賀電,你值了。


Show more...
5 years ago
15 minutes 28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22.新加坡新老交替、最強內閣陣容;中美紛爭小國如何選邊站? 


新加坡 7月27日舉行新一任內閣就職儀式,李顯龍繼任總理。

  1,這是在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出現前所未有嚴峻局勢之下的一次內閣組成;這次內閣組成,呈現多元化特色,20名部長中,有七人是非華族。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和大法官梅達順,也都是少數種族成員。整個內閣的組成以及施政方針的提出,一個是人事安排力求平衡,新老交替特點明顯,著重於團隊的延續性,新晉部長經驗積累,強調的是「新加坡「所能召集最強陣容」,可見一個小國的政治治理,人才梯次仍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 

2,這是新加坡第四代領導人順利接班的一次鋪墊和準備;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很多人曾經批評新加坡是家族統治,但可以看出,新加坡憲法沒有規定終身制,李氏家族在新加坡政壇上的影響力,也許在李顯龍退出政治前台之後,不會再有李氏家族後人的接替,一個民主國家也終究不可能產生終身制的領導人。

 3,新加坡建國以來所走過的路程,李光耀在世時,他的強人姿態讓世人印象深刻,大國外交中的駕輕就熟,內部經濟的穩步發展,使新加坡成為世界外交政治舞台的不可或缺,扮演一般大國難以扮演的角色,#新加坡模式,也一直成為中國學習參照的現代化國家治理坐標。 

4,李顯龍之前曾經發表講話,尤其強調中美兩國紛爭,不要殃及小國,指出認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價值體系,但並不願放棄大國廣袤市場,希望能持續與中國發展健康的經貿關係,實際上是很多中小國家的心聲,如果選邊站,相信目前的國際形勢之下,願意堅定不移地站在中國一邊的國家不會沒有,但肯定不多。

 5.在一場可能已經存在和正在發生的戰略對峙和消耗戰中,李顯龍在對外關係問題上所展示和表現出來的焦慮,其實也是當下和未來一段歷史時期,新加坡的態度立場。


Show more...
5 years ago
15 minutes 28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21. 9次自殺都死不了,神風敢死隊的種子選手佐佐木


神風敢死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失敗後,為了對抗美國海軍強大的優勢,輓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海軍艦艇編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攻擊的特別攻擊隊。「神風敢死隊」這思潮也影響到21世紀極端宗教狂熱,如911等,人肉炸彈等等。

佐佐木在神風特工隊裡屬於「萬朵隊」隊員,在1944年11月12日第一次出任務時,佐佐木的指定目標是菲律賓萊特灣內的一艘盟軍戰艦。佐佐木向戰艦投擲炸彈後,轉頭就溜了,連炸沒炸到都沒看,這並不是因為他自信,而是他怕多耽誤幾秒自己要小命不保。

佐佐木並沒有死,他飛回基地後,造成軒然大波,司令部立刻把他叫來,告知他的「死訊」,並強調天皇對他英勇「玉碎」非常贊賞,要求他下次一定要不負眾望!

領導安排佐佐木再次出擊,但到了集合時間,佐佐木並沒有看到隊友,他一看沒人監督,就自行取消了行動,在外面兜了一圈回來了。

領導見到又一次全身而退的佐佐木,氣的鼻子都歪了,當場給他安排了第三次出擊。但很不巧,美軍正好來轟炸機場,佐佐木無法起飛,再次躲過一劫。

緊接著第四次出擊,因為天氣太過惡劣,實在看不清敵艦位置,佐佐木安全返航。

第五次出擊時,佐佐木再次扔了炸彈就跑,對方還沒發現他,他就已經遛沒影了。

目前已經不清楚,司令部再次聽到佐佐木生還時是什麼狀態,不過確定的是,司令部在之後的4天內,又給他安排了第七、八、九次襲擊任務,但他都安然回來。

司令部大概是對他失去信心了,之後再也沒有讓佐佐木參加自殺式襲擊,佐佐木後來安然活到了2016年,享年92歲。

所以你別以為很多你自己做不到的事,都是不可能的,佐佐木九次出擊,都沒為國捐軀,並且活到92歲才離開人世,這卻是歷史真實的的故事。



Show more...
5 years ago
10 minutes 22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20.美國對華政策迎來歷史節點:中美互相關閉一個領事館 、外交關係降級


這幾天,所有對中美關係出現的重大動態發展變化的報道和評論幾乎跟不上變化的節奏和步伐。

美國政府在7月21日突然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的總領事館。中國已經宣佈,關閉#成都美國總領事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本週四又在加州發表了有關美中關係的主題演講,這都具有象徵性意義。

與外交領域的動態變化同步的,是中國周邊美國明顯針對中國的軍事,外交部署。美國與越南的關係,雙#航空母艦戰鬥群 在南海軍事演習,南部戰區在海南島附近海域舉行火炮演習,美國輿論揚言要炸島,都不會是空穴來風。

近來美國的全面攤牌,並不能簡單視為是為了特朗普競選連任而做出的策略部署,這是美國對華政策徹底改變的一個歷史節點,是老大與老二之間的戰略競爭,是兩個核大國之間的碰撞;

我們要把最壞的可能性估計充足,其中包括局部的軍事衝突,發生的最大概率是南海。與此同時外交關係降級可以預期,最壞的局面是斷交,雖還看不到這樣的端倪,但不要低估蓬佩奧講話的政治分量。

雖然中共內部已經定義一尊,黨內組織紀律三申五令不准妄議,但黨內的老同志,以及黨內的核心層,難道對中美關係以及這些年的對外政策,一點不同的聲音都沒有嗎?

這些人說話的分量遠遠比任志強,許章潤要強得多,難道他們都由衷認同最近幾年的所作所為?

這會不會是中國前途命運的拐點呢?


Show more...
5 years ago
14 minutes 9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9.攘外必先安內:任志強被開除黨籍、前清華教授許章潤發表公開信天快亮了


7月23日晚,北京日報推出消息:北京市華遠集團原黨委副書記、董事長任志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西城區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決定給予任志強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等。

這不是任志強的第一次判罪入獄,上一次是1985年曾被以貪污罪入獄,有期徒刑兩年,緩期執行三年,經重申屬於錯判,那時他還是黨的人,但這一次他已經不再是黨的人,而黨已經把他當成對立面了。

在此之前,因嫖娼罪名被行政拘留一星期之後的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在7月12日回家之後,收到清華大學7月15日作出的《關於給許章潤開除處分的決定》,7月19日 許章潤7月19日發表致清華校友的公開信,以中英文撰寫,感謝500多名校友在他被開除後為他捐款,籌集10多萬元。

任志強,許章潤共同的「罪名」其實只有一個,在海內外網絡媒體公開發表文章,直言不諱批評和指責習近平,這在「忠誠不絕對,絕對不忠誠」的政治氛圍之下,這是難以被容忍的,對任志強,許章潤的處理,預示著中國大陸內部的政治高壓,尤其是對政治異見人士的強力處置,將成為確保內部政治安全的一項主要手段。

與此同時,對中國內地網絡媒體的管控也獲得進一步的加強。凡是觸及領導權威,危及政治安全,勢必然是重點打擊對象。

許章潤說,清華校園,只有一個#郭於華 親自登門探視慰問,人情薄涼至此,也是當下校園路人側目,噤若寒蟬,避尤不及的一個眾生相刻畫。

任志強落難,昔日他的輔導員,老同學,還會像過往那樣試圖緩頰,周旋,拉兄弟一把嗎?恐怕也難。

與剛性威權體制處理政治異見人士的手段相比,試圖用柔性威權體制的方式來處理政治異見人士,現在處理政治異見人士的手法顯得不再那麼簡單粗暴,相對於處理陳秋實們,顯得也還細膩,這也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細節。

許章潤說,天快亮了。但看天氣變化,恐怕等到天亮還得熬一段難熬的日子。



Show more...
5 years ago
13 minutes 19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8.孔子學院為何成了眾矢之的? 中國在對外傳播領域依舊是菜鳥


這幾天,有一個話題值得注意:在全世界推廣佈局經年的孔子學院總部,確認不再以「國家漢辦」名義對外使,新華社報道,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日前正式成立,全面負責運行全球孔子學院品牌;同時,中國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開展除孔子學院運營和管理之外的其他國際中文教育項目,並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語言教育交流合作。

孔子學院是一個李長春在任期間的政績工程,主觀意願和設想是好的,也曾經帶動一定的文化#軟實力 輸出,但在全球的佈局布點一時間成了世界關注焦點:國家成立副部級的漢辦,從一開始就不是民間公益行為,而是國家行為。

與此同時,在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影響下,加上文化傳播,輸出指導思想的差異,導致各國各地孔子學院成了眾矢之的,在加上有些國家地區的孔子學院管理不善,急於求成導致出現若干問題,成了被媒體持續放大追蹤的焦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刊登發展研究院院長孫培松的文章,提出一個問題: 中國應有怎樣的外宣?

孫培松援引這次疫情中國扮演的角色為例。年初以來,中國在基本控制住疫情後,就積極地開始了對外援助,向150多個國家提供醫用物資,向多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中國本應獲得更多積極正面的評價,但不恰當的宣傳,尤其是在歐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渲染中國對歐援助,宣傳中國政治制度和體制優勢的做法,使外界感到極度的不適。

對外宣傳不僅要考慮告知什麼,還要考慮怎樣告知。要推己及人地照顧到受眾的觀感,宣傳才會有效果。在展示全球影響力方面,中國顯然是一個很不老道的新手。對中國外宣來說,新的挑戰會越來越多,認真審視從刻板老套的語言,到根深蒂固的潛意識中那些不適宜於對外宣傳的固有模式,中國的對外言說能力,才會有實質性的提高。

孫培松說的是這次疫情,中國外宣語言和傳播的習慣性毛病,放置在孔子學院的辦學經驗教訓之上,也是可以借鑒的。

對外傳播一直經常出現吃力不討好的事,一定有他的前因後果。

如果只是改名而已,一切照常照舊,意義不大,孔子學院依舊是負面排列。

Show more...
5 years ago
13 minutes 55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7. 逐漸告別一黨獨大 新加坡要向兩黨制轉型? 曾經中國體制改革的參照系是否有示範作用?


新加坡第13屆國會選舉7月11日清晨塵埃落定,連續執政55年的#人民行動黨(PAP)再度蟬聯執政,獲得國會總共93個議席中的83席,整體得票率61.24%,比上一屆下跌了8.66個百分點;反對黨#工人黨(WP)則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1.這是新加坡建國以來,反對黨第一次獲得執政黨認可,這反映了工人黨作為國會主要反對黨,力量日益增強。展望未來,這可能為兩黨制奠定基礎,就像世界多數議會制最終的走向一樣。吳作棟認為,這是 「意義重大的一步」。

2, 新加坡一直被中國視為是體制改革的參照系。鄧小平,習近平據說對新加坡一黨獨大的體制優勢都很感興趣。長達二十年之久的中共中組部組織的市長班,有學習新加坡治國理念,模式的意味。新加坡這一次大選的結果,勢必也會引起中國方面的關注。

3,台灣的政治轉型歷史經驗,軍事戒嚴體制之下,名義上也有在野黨,青年黨,民社黨,但實質上形同虛設,今天台灣登記在冊的政黨有370個,但兩黨政治格局底定,過程不流血,比新加坡有進步。

新加坡執政黨部長以上的官員,沒有經歷地區選舉都沒有提拔,進入內閣的資格,這一點大陸官員做不到,香港的公務員也做不到。香港和新加坡除了國家與特別行政區的區別之外,原本可以在基本法規定之下,在這方面做一點嘗試,但現在看來,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世界在變,潮流在變,你不能永遠一成不變,新加坡逐漸告別一黨獨大,加固柔性維權,注重爭取年輕選民的做法,對周邊國家和地區都是有啓示的。



Show more...
5 years ago
16 minutes 31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6. 余茂春是誰? 教川普打「中國牌」的關鍵人物 他會扮演凱南的角色嗎?


戰後的美蘇關係,八千字的凱南電報一直被視為是杜魯門主義的源頭,以凱南電報中所提出的觀點,即「美國必須以經濟手段援助西歐以防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進一步擴散」為基礎,凱南在一年半內具體制定了一系列援歐政策,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馬歇爾計劃」,冷戰也因此揭開序幕。
時隔四十年,人們注意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 一改以往美國對中國的接觸政策,轉變為強硬的對華遏制政策,明確提出要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和遏制。


最近美國《華盛頓時報》刊發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及其內容實際上更多是由美國國務院一個以華裔學者為關鍵角色的「中國班」制定的。這的確讓許多研究美國的學者大跌眼鏡。擔任這個關鍵角色的曾經的中國人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到美國留學後加入美國,現在擔任美國海軍學院教授的余茂春。
余茂春出生重慶,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現在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政策和規劃首席顧問。他被蓬佩奧視為美國對華政策規劃團隊的關鍵一員。特朗普執政三年以來,余茂春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內重塑美國對華強硬政策中國問題專家。美國把中國重新定義為最重要的戰略對手,余茂春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
余茂春向美國高層指出,現在美國政府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區分或充分表達中國民眾與執政中共之間的差異。正是在余茂春的理念影響下,蓬佩奧在最近的講話中都特別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分別開來,指出中國共產黨而不是中國人民是中美雙邊關係的問題。余茂春還提出,美國對華政策認識的一個重大不足,就是政治精英沒有正確評估北京的弱點和脆弱性,並採取相應的全面對策。


凱南開啓了冷戰的時代,他的那份八千字的電報,奠定了美國對蘇政策的決策基礎,而時隔四十年,新冷戰又開始了,中美關係的脫鈎和結構性崩解,似乎是不可逆趨勢,誰會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關鍵建言人,是這位余茂春和他的華裔團隊嗎?
有一種政治現象,迄今為止海外形形色色的政治異見認識和政治團體,很大比例的成分構成,都來自中國大陸,都曾經是體制中人,很多人都是體制中曾經重點培養的政治精英,他們成了「掘墓人」,類似余茂春這類入籍美國的華裔學者,果真能在新冷戰中扮演當年凱南的角色嗎?


Show more...
5 years ago
19 minutes 30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5. 走進歷史的何鴻燊 和霍英東半個世紀的江湖恩怨 誰才是真正的愛國商人?


賭王何鴻燊 7月10日在香港殯儀館舉殯,並於下午一時半進行大殮儀式 。何鴻燊生前德高望眾,喪禮冠蓋雲集,到場送別人士涵蓋多過範疇。

對何鴻燊的評價很高,但與他曾經的合作夥伴相比,還差了一截,#霍英東 生前曾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去世時享受的是國葬禮遇。

霍英東生於香港漁村中的水上人家,被稱之為「蜑家仔」,年幼的時候因海難喪兄失父,由母親一手拉扯長大。幼年時何鴻燊曾遭遇巨變,因投資失利兩個叔叔一個吞槍自殺一個服毒自盡。何鴻燊的父親遠走越南,家裡的巨額資產都被用來抵債,從此之後何鴻燊家道中落,於是何鴻燊也走上了謀生之路。

相似的命運相似的抱負,本應惺惺相惜的兩個人,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發展,兩人的第一次合作便顯得有問題。

霍英東將海人草賣給當時澳門貿易供應部任職的何鴻燊,何鴻燊將海人草洗乾淨曬乾去沙再去稱重量,結果重量減半,辛苦大半年的霍英東到頭來幾乎沒有賺到一分錢,這件事令霍英東到晚年都一直不能釋懷,但是何鴻燊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此事。

在活躍在香港地產界的兩人,關係亦變得融洽許多。1961年有意入主澳門賭業的何鴻燊再三思量之下,選擇了霍英東作為盟友再次合作進軍澳門,然而也正是這一次合作,成為了霍英東揮之不去的包袱。直接為兩人長達半個世紀的恩怨埋下伏筆。

1965年開始,美英政府對霍英東進行政治報復,於是戰火燒到了他旗下的物業星光行。由霍英東、何鴻燊等聯合開發的星光行在招租時,受到了英美政府的封殺,霍英東為了避免其他投資者損失建議回收整棟星光行。然而何鴻燊卻說服了其他股東決定低價賣給對手置地,在交易的過程之中霍英東輸盡了臉面,這是霍英東人生中最大的恥辱。

霍英東說過一句話廣為流傳的話:「回首往事,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但不少與我合作的人都有負於我。」言下之意,可能包括何鴻燊。霍英東晚年時候更多次對何冷嘲熱諷,何鴻燊卻從未直接回應,只是這樣評價:「霍英東是太極能手,永遠不會開罪於人。」

在近代港澳特殊的社會環境之下,受制於殖民統治商業幾乎成了華人自我證明的唯一方式,為了生存發展相互合作的形式屢見不鮮,分分合合之下雖然無奈,卻也是那個時代的見證。

如今兩個人都走了,都被譽為愛國愛港商人,但霍英東在北京心目中的政治地位遠甚於何鴻燊。

霍英東是真正意義的愛國商人,數十年如一日,他從不屬於忽然愛國的行列,和現在的那些如過江之鯽的愛國者相比,他要比其他人真誠,江湖上和政壇上的口碑也很好,這一點,包括何鴻燊在內的其他人,包括董建華也是做不到的。

當然他頂了巨大壓力,出面擔保因為六四開槍憤然宣佈退檔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秘書長,協調部部長何銘思,也是香港社會另一種難得一見的畫面。

何鴻燊走了,結束了賭王一代傳奇,澳門博彩業1999年之後的生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這之後的何氏家族,再也無法獨攬大局。


Show more...
5 years ago
14 minutes 39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4.折齒詩人陸滄浪與滄浪丸子的故事


陸洙,字滄浪,號似水,以字滄浪行。江蘇省興化人,明朝正德年間著名的畫家、詩人,官至工部侍郎。

陸洙不畏權勢,因作詩惹怒宦官劉瑾,被刑折齒貶至貴州省黎平縣,約歿於明嘉靖年間,今葬於貴州省黎平縣城關北門。

陸滄浪被流放到黎平 後,長官見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便令他在郡中課童為生,悉心教誨子弟。從此,陸滄浪便開創了黎平教育文化之先河。陸先生因缺牙齒,飲食十分困難,學生家長多以軟食供奉,郡中有一顧姓人家,獨出心裁,將本地特產香禾糯米蒸熟晾乾,然後炒脹,用五花豬肉、花生米、香菇、核桃仁剁碎,再加入蔥、姜、蒜等佐料與雞蛋拌勻,用手捏緊打圓如核桃大小,然後蒸熟,食之既容易咀嚼消化陸先生非常愛吃。因此物專為陸先生製作,無名,且是圓形,「圓子」或「#滄浪圓」的稱謂便流傳開來。

陸滄浪雖文人入士,因言賈禍,但並未因此喪失氣節,寧可流放,寧可丟冠,卻未曾屈服;這樣有人情味的讀書人,包括政治人物,很難善始善終,要有充分思想準備。

他的生平引發諸多感慨之外,貴州民風的淳厚,對落難讀書人的憐憫體惜也給人些許慰藉,而滄浪丸子就是一個記錄。


Show more...
5 years ago
12 minutes 43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3. 1.62米的斯大林為何被形容的高大無比?個人崇拜從斯大林開始


很多歷史資料證明,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都長得不高。列寧甚高1.64米,斯大林身高1.62米,赫魯曉夫1.66米 。

而斯大林在世人眼裡的高大形象,是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確立的。但作為領袖,愛搞個人崇拜是普遍現象。蘇聯解體後,1996年解密的一份蘇聯文件顯示,歷史書上常見的一幅斯大林肖像照,其真實拍攝者卻是他的替身費利克斯達達耶夫。

除了專門為斯大林發明別具一格的高跟鞋,在領袖畫像方面,也要把領袖斯大林烘托拔成巨人。

曾經的社會主義 陣營里,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鼓掌文化,帶了一個壞頭,於是,勃列日列夫時代的個人崇拜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就不是不斷地給自己頒發各種勳章,而東歐國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齊奧塞斯庫,亞洲這邊的更突出的是朝鮮。

蘇聯解體之後,中亞五國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以及白俄羅斯,承襲的仍然是前蘇聯的體制,特點有二:幾乎世襲,個人崇拜。

個人崇拜這玩意兒,誰都喜歡,簡單一句話概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Show more...
5 years ago
11 minutes 44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2.中美關係“走進廁所” 絕境之中可有轉機?


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佈雷默 在接受彭博社「權力平衡」節目採訪時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正「走入廁所」。

這是第一次見到用「走進廁所」來形容中美關係越來越糟糕的狀況。

佈雷默尖銳地陳述:「看看香港問題,看看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參議院對香港問題以100比0全票通過了法案。科技方面,有對華為的制裁,特朗普總統說中國應對全球疫情負責任,還說我們將退出#世衛 組織,美中兩國軍隊南海對峙,還有台灣問題。」

世界上兩大經濟體迄今為止看不到有任何朝積極方向發展的跡象,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悲觀結論。

歷史發展總會有一個週期,也許現在外界對中美關係的發展感到無解,但我們很多時候總會在絕望的關頭,發現解決問題的轉機,也許還沒到否極泰來,峰迴路轉的時候。

這裡說一段和中美關係 毫無關聯的歷史故事:

「 大概在1843年的時候,英國女王到劍橋參觀,校長陪同視察。到處走,忽然發現河上漂著各色紙張。女王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不知道這是什麼,就問校長說這是什麼呀。校長明擺著知道這紙都是幹嘛用的,但他只能說,這是我們貼的禁止游泳的告示。當時的泰晤士河,由於人們往里傾倒糞便,臭氣熏天。英國人在工業革命以後,發明瞭抽水馬桶。

既然中美關係目前的狀況是已經「走進廁所」,那就等廁所徹底整治之後,或者換了管理員,或者更新抽水馬桶設備,臟亂差的現象應該不至於持續很久。

那麼誰會是下一波廁所革命的引領者呢?


Show more...
5 years ago
15 minutes

老楊到處說
11. 1987年台灣解嚴開禁進入新世代 還會有蔣經國式的人物出現嗎?


蔣經國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歷史人物:

他接受過完整的布爾什維克教育,曾經是蘇聯共產黨員,經受過蘇聯共產黨殘酷的政治整肅,在西伯利亞流放過,對共產主義政治體系,政治文化有親身體驗的經驗。

蔣經國回國之後,贛南經驗,上海打虎,是兩項主要業績,贛南經驗值得一提,但上海打虎失敗對他打擊甚多。

1949年之後,台灣的白色恐怖,軍事戒嚴,鎮壓共產黨,進步人士,蔣經國首當其衝。七十年代政治革新,培養本省精英, 對黨外運動仍採取政治鎮壓態度。

1984年,作家江南出版了《蔣經國傳》,書中對蔣氏父子的劣跡多有披露,結果江南在美國遇刺身亡。「江南案」讓當局在國際上聲望掃地,陷入被動,蔣經國下令洗地,儘管如此,還是留下了抹不去的血跡。

1986年3月,蔣經國拿出了瞠目的勇氣和智慧,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蔣經國接受外媒採訪時,明確表示「將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蔣經國再留名言:「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實施時間最長的戒嚴令宣佈解除。這一天之後,台灣進入了「解嚴」、「開禁」的一個新階段。

1987年12月25日,已不能言語的蔣經國坐輪椅參加「行憲」紀念日大會,平靜地面對台下鼓譟、喧嘩的民進黨代表。19天後,蔣經國病逝。

今天台灣社會給予對於蔣經國的認同度仍高,這與其在晚年終結軍事戒嚴體制,宣佈開放黨禁,報禁,宣佈蔣氏家族後人不接班,為台灣的政治民主化轉型提供了必須前提有直接密切的關係。

蔣經國,鄧小平在世時,也許通過秘密接觸管道,實現主觀意願的第三次國共合作,但今天的台灣政治局勢發展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非和平方式與和平方式處理雙邊關係,存在各種新的可能。

對蔣經國的歷史評價,其實還可以折射到當下,給出的歷史啓示,也許不僅僅只是局限於台灣,同時對於今後一個歷史時期,中國範圍之下的政治發展,也許也是一個借鑒。

還會有蔣經國式的人物出現嗎?



Show more...
5 years ago
16 minutes 48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10.當年鄧小平提出韜光養晦 如今卻演變成「厲害了我的國」


面對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陣營瓦解而出現的不穩定形勢,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沈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鄧小平在提出這個思想時還強調了「決不當頭」。
這一條原則近些年似乎被束之高閣,而且有很多曲解:比如金燦榮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把美國人給忽悠了,進而認為,韜光養晦就是騙,就是忽悠。
也有人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和九十年代初不能同日而語,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全球第一,韜光養晦不了了,現在是厲害了我的國的時代。

韜光養晦出自《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意思似乎把鋒芒掩蓋起來,這是老祖先傳下來的做人智慧。
很多人總是從權謀策略去解讀或理解韜光養晦的意思。其實,我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謙卑。謙卑,才是韜光養晦的文化內核。它不只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它一個懂得韜光養晦的民族,國家,政權能夠長治久安的根本。  而中國這些年的言行舉止,顯然忘記了謙卑的意思,更忘記了謙卑才是韜光養晦的核心價值。土財主,土豪金的表現,對韜光養晦的鄙棄,對絕不當頭的棄之不顧,戰狼外交,以及其他領域的咄咄逼人,其實都是對韜光養晦的曲解。

重溫鄧小平生前對外交問題的講話: 冷靜的觀察,鎮定自若的面對困難,捍衛我們的立場。韜光養晦,爭取時間,永不稱霸。


Show more...
5 years ago
9 minutes 35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09.基因也分顏色 什麼是紅二代?什麼又是紅色基因?


二代的概念甚囂塵上很久了。紅二代,富二代,窮二代----講究階級出身,源自於蘇聯。

而在中國,毛澤東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 造成很大的影響:井岡山時期,讀過幾年書的譚震林,要在胸前別個紅布條,上面寫著知識分子。土地革命時期錯殺誤殺將近十萬名自己人,很多人就是因為出身不夠根正苗紅而死。延安整風時期,建國之後歷次政治運動,政治甄別是一個不能缺少的環節。文革初期,譚立夫的「血統論」,文革末期,走後門上大學參軍的多半是紅二代等等,紅二代這個詞一直就沒有消失過。

而前幾年在八寶山清明節上,紅色基因的說法出現。它被定義為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

這樣的解釋,大而化之,其實一個淺顯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既然有紅色基因,也就有黑色基因或雜色基因。如果基因有顏色,是不是也意味著「血統論」的變異,或捲土重來?

不忘初心,不改初衷,這句話是要有實實在在的時代內涵的。國家是誰的,誰才是共和國的主人,這依舊在現在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Show more...
5 years ago
13 minutes 5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08.鄧小平的歷史功過分析 六四事件責任孰誰?


有關鄧小平的歷史功過,海內外已有無數的研究專著,尤其是功的方面,正史野史都有諸多的敘述。  
功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拒絕對文革表態
(2) 改革開放 的實施
(3)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提出
(4) 南巡講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5) 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香港澳門主權回歸

有關鄧小平的過,也有很多的描述。有人說,研究鄧小平,至少有幾段歷史,後人是無法繞過的:
(1)百色起義之後,紅五軍軍政委擅自離隊
(2)是否參加遵義會議,至今是個懸案
(3)是否領導指揮淮海戰役存在爭議  
(4)高崗事件及劉伯承遭受打擊事件也與他有關  
(5)反右的責任要不要承擔  
(6)罷黜胡耀邦,趙紫陽
(7)三峽工程的追究  
(8)六四開槍責任孰誰  

也許,後人會認為,六四 的悲劇收場,是當時唯一的選擇,之所以中國沒有垮,是因為人民大眾對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信任的,有一種不願意走回頭路的強烈意願。 三十多年了,這一段歷史仍被定性為反革命暴亂。
世界上只有一座城市每年的六四,都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紀念集會,這座具有特殊家國情懷的城市,對中國所表示獨特的關注。那一場風波,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香港多數人對主權回歸的疑慮,即便在回歸之後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也沒有成為多數港人對特殊家國情懷開始抱持懷疑,遺棄的理由。但是在這幾年間,參與這樣的紀念集會的年輕人少了,特殊家國情懷也面臨斷層。
歷史不會被掩埋,這雖然是中國主政者始終繞不開的一道坎,但歷史總會要求有一個公平公正的說法。
今天做不到,總會有做得到的一天。 就好像台灣的228事件一樣。


Show more...
5 years ago
13 minutes 7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07.鄧小平砍掉的左膀右臂:胡耀邦、趙紫陽 人性黨性並存的改革先行者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天塌下來,有胡耀邦,趙紫陽頂著。

對胡耀邦和趙紫陽的研究,集中在他們對改革開放的貢獻,卻很少人觸及到他們的人性,對人性的關懷關照其實是這兩位共產黨人最值得敬重的品質。
從胡耀邦個人的政治成長看,他也是極左路線的受害者。這也是胡耀邦在改革開放初期十年左右,之所以能夠表現出大無畏,實事求是的根基。
而趙紫陽的命運更加坎坷,受到的政治待遇更加不公正不公平,這在中共黨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人性化的政治領袖,在中國近現代史,當代史寥若成星,胡耀邦,趙紫陽等人的命運告訴我們:不夠心狠手辣的,懷有赤子之心,對民眾疾苦飽含惻隱之心的政治人物,下場可悲,似乎是注定的宿命。
不期望未來的歷史會有公平的結論,但希望不要選擇性記憶和遺忘那一段歷史,以及這兩個人的名字。

最後引述趙家子女祭文的結束:
曾經,家父在與我們閒話時說道:「膽小的人有原則」。此話頗費解,因為是悖論;膽小的人,怎麼會有原則呢?後來我們明白,他說的膽小的人,是指不敢肆意而為的人。在眾所皆知的那件事上,他是一個「膽小的人」,他選擇了苦路,他懼怕那悠悠後世的罵名。「心之所善,雖九死而未悔;違君之痛,長太息而掩涕。」嗚呼!自古君臣相濟多美談,能有始終者,難矣哉!
先父的一生:學生時的熱血、抗戰時的艱難、建國時的歡欣、飢荒時的迷茫、文革時的絕望、天府大地重生的喜悅、改革開放的豪邁、八九的痛楚以及晚年的沈思,這一切,早已是過眼雲煙,將慢慢地消逝在歷史長河的淌流中。唯有他以最後的行為,向中國共產黨人發出的呼籲,仍在回響:我們希望改變中國,希望改變世界,為什麼我們不能改變一下自己呢?

Show more...
5 years ago
15 minutes 31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06.中國國民黨被邊緣化了!


今年一月,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慘敗,這個125歲的政黨,從大陸轉進到台灣,接著在經歷2000年之後的政黨輪替,好不容易在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過了八年執政的日子,接著似乎有一蹶不振的頹勢。

慘敗後沒幾天,國民黨中央就提出敗選七大因素檢討報告,隨後國民黨又推出了兩岸關係政策的檢討,提出四大支柱:包括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保障自由民主人權,維護台灣安全優先方面,創造雙贏共享繁榮。

面對質疑,江啟臣強調,「國民黨絕對不是小綠,他無法接受這種的說法,國民黨是要走回正統中華民國、中道路線,堅持國父當年創黨理念,自由民主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國父當年推翻滿清,為的就是自由民主,怎麼會到今天自由民主變成民進黨的理念。」

百年老店,包括視野,格局,越開越小;其背後國民黨在地化,無法避免,國民黨台灣化不可逆。人才斷層,無法形成像民進黨這一樣的政治梯次也是國民黨面臨的最大困境。

在兩岸關係正處於「極限爆炸」邊緣,台灣社會需要國民黨拿出能夠化解危機,化解矛盾,或與民進黨不一樣的大陸政策立場,要拿出足以說服人的危機管控方案。

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幾率大增,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大的本事和能耐,而是因為現在的國民黨真不是他的對手,也不會是大陸樂於和他保持接觸溝通的對象。


Show more...
5 years ago
12 minutes 15 seconds

老楊到處說
《老楊到處說》是中國資深媒體人,原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楊錦麟和其團隊打造的一檔時事評論類節目。 在這個信息爆炸、信息投餵、信息屏蔽的時代,人們需要真相;在高度不確定的時代,人們需要解讀。 節目的初心是:聚焦分享海內外的熱點話題,解密分析兩岸三地的時事政治,力求做到客觀持平,冷峻抽離,講真話,不講假話。我們不是先知,但願意提供積極、善意、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方向,供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正所謂:孔子不說,莊子不說,孫子不讓說,老子無處說,老楊可以說,老楊到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