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代的概念甚囂塵上很久了。紅二代,富二代,窮二代----講究階級出身,源自於蘇聯。
而在中國,毛澤東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 造成很大的影響:井岡山時期,讀過幾年書的譚震林,要在胸前別個紅布條,上面寫著知識分子。土地革命時期錯殺誤殺將近十萬名自己人,很多人就是因為出身不夠根正苗紅而死。延安整風時期,建國之後歷次政治運動,政治甄別是一個不能缺少的環節。文革初期,譚立夫的「血統論」,文革末期,走後門上大學參軍的多半是紅二代等等,紅二代這個詞一直就沒有消失過。
而前幾年在八寶山清明節上,紅色基因的說法出現。它被定義為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
這樣的解釋,大而化之,其實一個淺顯的道理,就是告訴我們,既然有紅色基因,也就有黑色基因或雜色基因。如果基因有顏色,是不是也意味著「血統論」的變異,或捲土重來?
不忘初心,不改初衷,這句話是要有實實在在的時代內涵的。國家是誰的,誰才是共和國的主人,這依舊在現在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