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7e/86/26/7e8626c7-3e25-b7c5-7fd1-f7dd441e5407/mza_2826420032719979273.jpeg/600x600bb.jpg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農業部
27 episodes
15 hours ago
用食物認識臺灣,新鮮又美味! 從餐桌走向產地,一起來感受大自然的好味道! 歡迎收聽「有聲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is the property of 農業部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用食物認識臺灣,新鮮又美味! 從餐桌走向產地,一起來感受大自然的好味道! 歡迎收聽「有聲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Episodes (20/27)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0 怪奇賞味 從海洋到餐桌的食魚新鮮事
來賓 國立海洋大學 黃之暘 副教授 臺灣四面環海,漁獲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河鮮海味」嗎?「那個魚」是哪個魚?「雨來菇」是哪種菇?最真實的海洋水產解析,解鎖臺灣有趣的怪奇海味。 本集來賓邀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黃之暘副教授,號稱”aka行走的鮮魚百科全書”,從小就愛魚、愛水產的他,帶領聽眾朋友們上漁港、下廚房,從產地走到餐桌,一起賞味嘗鮮未知的海洋世界。 在永續漁業與海洋保育的議題下,吃魚也可以有效減少碳里程,透過「地產地消」、「食當令、吃在地」的飲食方式,不只是美味加倍、更是一種友善環境的選擇,用行動支持在地漁村,同時維持生態平衡與多樣性,才是最從容的食魚style。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食魚教育-吃其然 吃其所以然 -臺灣特色水產 -水產購買與挑選 -海洋的食物里程與永續 ▼節目精彩時段 02:20日常水產品食物有哪些 05:30臺灣地形讓水產有夠豐富 07:28水產如何影響民眾日常 09:31教授的魚料理撇步 16:50臺灣的怪奇水產品 22:57教授談臺灣庶民小吃-基隆 26:12漁產的新鮮心法 28:55水產怎麼選?怎麼買? 31:55愛海洋可以這樣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days ago
32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9 教你在家種菜當個「心好小農夫」
客座主持人 楊小黎 來賓 嘉義興安國小 食育組長/曾志華 興安國小發起「食光超人」挑戰,吃多吃少自己算!除了教育孩子珍惜食物、減少剩食,更透過耕種的課程拉近孩子與自然的距離,隨著作物生長,小朋友們每天觀察青菜的細微變化,等收成後,在營養午餐裡吃到自己種的菜,竟然都不挑食了! 本集特別邀請客座主持人楊小黎和嘉義興安國小的曾志華組長,他也是首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個人組優等獎的得主,一同分享興安國小特色課程「八掌e公民・興安五食力」,從「知食、產食、佳食、惜食、享食」建立完整的食農路徑,讓孩子們學習用科技灌溉系統、數據監測照顧作物,也透過午餐剩食分析,教孩子學會對食物負責。 食農教育不只是課本上的農業知識,也是培養生命感知與社會責任的方式,曾組長透過循序漸進的感官課程,將自然和永續、同理心和責任感,深植在孩子的心田。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體驗教育 -五食力 -如何讓小孩不挑食 ▼節目精彩時段 02:20 食農教育從一畝田開始 05:33 科技菜園是什麼? 09:38 自己的午餐自己種? 13:04 均衡飲食的訣竅-我的餐盤 15:35 體驗種稻 19:25 學習食農後的轉變 21:09 走出校外認識嘉義的鳳梨 24:20 食農教育融入課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28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8 與農業相見恨晚 食農教育的寶貴價值
來賓 法憲有機農場/第二屆百大青農 李法憲 留英社會學博士為什麼會想踏入泥土與陽光的田野,化身農夫親手灌溉、耕耘、收成?農業吸引他的魅力是什麼呢? 本集來賓邀請到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得主,同時也是法憲有機農場創辦人——李法憲,我們將跟隨他的視角,從講台走進農田、從「生態農場」到「文化節的誕生」,他不僅在農田裡尋找生命的脈動,更將農業、文化與教育串聯起來,讓土地上的故事得以被更多人看見並親身體驗。 每一株蔬菜、每一場活動、每一次耕作,都在提醒我們:農業的意義,不僅在於收成,更在於人與土地、氣候、文化交織而成的連結。這一集,我們邀請你,將耳朵貼近土地,聆聽如何將學術實踐於農田,讓農業成為生活與教育背後的延伸與力量。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生態農場經營之道 -農業走進教育現場 -用五感體驗農業之美 -農場如何因應極端氣候 -梓感農村文化節 ▼節目精彩時段 05:04 從講台走進農田 10:32 種出孩子也愛吃的菜 15:20 投入農業 能養活自己嗎? 21:19 經歷颱風卻屹立不搖的秘訣 24:25 創造「有意識」的消費 27:32 得來不易的農村文化節 30:48 以文化視角切入農業 32:00 帶領青農邁向永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2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7 秋風與孩子的約定 青莢中的營養與永續
來賓 臺南新市區農會/李美嬅 總幹事 居酒屋裡常見的小菜「毛豆」好吃又ㄕㄨㄚˋ嘴,但你知道毛豆的故鄉在哪嗎?你知道毛豆是臺灣外銷蔬菜的冠軍寶寶嗎?日本和美國超市中常見的冷凍毛豆莢,全盛時期平均約1/6來自臺灣! 本集來賓邀請臺南新市區農會/李美嬅 總幹事來分享「毛豆」的故事。看似平凡嬌小的毛豆,其實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與膳食纖維,自1971年開始外銷,今年邁入第55年,外銷產值近24億元,更攻佔日本高端市場,是臺灣的超級「綠金」。 臺南新市區農會擦亮「綠金」招牌,把農會超市改裝成「青春居酒屋」,以年輕又親切的氛圍打入新世代消費市場,推動毛豆品牌「毛啓豆誌」,年年都有新點子,開發毛豆冰淇淋、毛豆香奶、毛豆大福及毛豆麵等商品,更舉辦「毛豆節」讓大家一飽口福。2025年「青春17.毛豆產業文化祭」將於10/18涼爽的晚風中展開,歡迎大家到臺南新市區感受毛豆的青春能量。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毛豆如何種植 -如何運用品牌吸引消費者 -食農教育與社區學校合作 ▼節目精彩時段 01:00 毛豆的種植環境及營養價值 05:20 零嘴毛豆這樣吃最好玩 06:10 毛豆有哪些創新商品 08:55 創建「毛啓豆誌」品牌 10:45 毛豆不是長在樹上唷! 11:55 把農會超市變居酒屋 13:20 邁入第17年的「毛豆文化節」 14:30 私房毛豆泥怎麼做 15:25 毛豆走入校園 18:33 毛豆的田間管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24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6 慢食原味 走進部落的飲食智慧
來賓 花蓮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吳雪月 校長 說到「山間野味」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過貓、山蘇、龍葵?還是香甜順口的小米釀? 這些野菜都是原住民婦女經常採摘、餐桌上常見的食材。對她們來說,採集野菜是一種生活方式,山林土壤就是最好的冰箱,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這是與大自然共生的藝術,也是原生植物保種的永續價值。 本集來賓邀請「花蓮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吳雪月 校長」,她創立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出版《台灣新野菜主義》一書,教讀者認識野菜與料理方式,也致力於臺灣原生植物的保種復育,她常對大家笑著說不知道是怎麼走上野菜文化保存這條路,但這一走就是30多年,她將口傳的部落記憶,落實到今日的保種系統與教育實踐,讓我們跟著吳雪月校長逛逛這個大自然的菜市場。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野菜的採摘方式 -保種復育及永續的重要 -最真實的食農教育 ▼節目精彩時段 02:04 花蓮野菜學校的成立 02:50 現場野菜介紹 03:55 臺灣蕨類王國 04:21 阿美族人常吃的野菜 05:32 季節性選食 07:46 採集的永續概念 08:35 野菜書籍編寫的契機 09:44 種植與保種復育 11:04 食農教育 12:26 原住民保種的智慧 13:22 土壤是最好的冰箱 15:56 種子飄洋過海到挪威 17:50《台灣新野菜主義》 21:36 耆老的經驗傳承 22:50 採集法的修定 24:59 野菜箱+料理食譜 26:34 青年回流 27:55 野菜跟釀製體驗的管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5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5 魚米之鄉之我的農村廚房
來賓 冬山鄉農會良食農創園區/黃士竑 總幹事 我們常聽到「文創」是為產業注入源源活力、顛覆傳統,但你聽說過「農創」嗎?想了解什麼是時尚的農村體驗嗎?本集來賓邀請到「冬山鄉農會良食農創園區/黃士竑 總幹事」,和我們分享宜蘭冬山如何從稻香、魚香,還有茶香的「魚米之鄉」,融合傳統農業與新世代,打造不彎腰農場以及全新的在地食農品牌。 在宜蘭,冬山鄉良食農創園區以「我的農村廚房」為起點,傳承農村智慧與土地情感,從老農到青農、從碾米DIY體驗活動到精緻餐點,把農民世代的心意、四季的作物,化作真誠動人的餐桌故事。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魚米之鄉的故事如何端上餐桌,作為一種生活實踐、品味農村的日常。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必須知道的知識】 -從茶湯認識在地風土 -在地米食文化 -特色食農基地 -推動農業品牌 ▼節目精彩時段 05:19 食農夢的起點 08:56 農村廚房&不彎腰農場 11:27 農創園區的各方Bar主 12:23 稻米 DIY & 生態探險 15:52 解鎖七葉蘭香米隱藏料理 18:20 素馨茶的前世今生 24:05 互動體驗帶你走進飲食文化 25:43 青農回流潮:年輕人眼中的農村新可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6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4 米其林主廚的慢食生活
來賓 米其林綠星餐廳/簡天才 主廚 你有想過用臺灣在地食材做出道地的法式料理嗎?臺灣農產與西方飲食文化又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呢? 這集節目邀請到有「臺灣法餐南霸天」之稱的簡天才主廚,分享他如何將法式料理的精髓與臺灣在地食材完美結合,並以身作則推動永續飲食,從農漁畜產業、餐飲到消費市場,創造一個善的循環。 簡天才主廚透過與農民合作,逐步建立自己的「食材地圖」,以當季盛產食材開發創新產品,並積極與國際交流、推廣「慢食」理念,鼓勵以實際消費來支持在地小農成長,「從產地到餐桌」讓每一餐都別具意義。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必須知道的知識】 -在地食材 -慢食文化 -全食物利用 ▼節目精彩時段 01:47 法餐如何使用臺灣在地食材 07:45 堅持全利用的魔法 13:23 中秋美味糕餅 16:00 友善土地的起心動念 17:50 慢食文化的內涵 20:55 國際廚師廚藝交流 23:05 臺灣水產變身法餐 24:55 消費者的日常飲食意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4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3 乳牛獸醫把牧場搬到城市
來賓 鮮乳坊創辦人暨牧可動物診所獸醫師 龔建嘉 早餐的餐桌上、午後的咖啡裡、日常生活中那一抹淡淡的乳香,在這份習以為常的背後,你是否曾經思考:一杯牛乳,究竟從哪裡而來?又承載著哪些人的努力? 本集來賓邀請到「鮮乳坊」創辦人,同時也是臺灣少數的大動物獸醫師——龔建嘉。他從牧場第一線的獸醫起步,親眼看見乳業的困境,進而號召白色革命,首創牛乳風味輪,倡議「讓乳牛走進城市」。他帶來的不只是產品,而是一種重新理解牛乳的方式。 牛乳的價值,不僅是營養,它串起了「人、動物、環境、日常」的關聯。一杯牛乳背後,有土地、氣候、飼養方式與人的用心。鮮乳坊希望大眾不只是喝牛乳,更是落實食農教育、去理解乳品的來源與意義,這一集,邀請你和我們一起,用耳朵走進牧場,聽見一杯牛乳背後的故事。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必須知道的知識】 -牧場故事 -國產鮮乳 -牛乳風味輪 -牛乳食農教育 ▼節目精彩時段 00:57 「大動物獸醫」是甚麼 02:49 鮮乳品牌如何實踐 06:02 自己的牛奶自己救 07:25 身分轉換:從獸醫到鮮乳品牌創辦人 08:58 鮮乳資訊透明化 13:21 臺灣牛乳產業的轉變 15:24 牛乳對過敏的影響 17:09 甚麼會影響牛乳的風味 19:13 牛乳風味輪 22:32 怎麼挑一瓶好牛乳 26:08 牛乳食農教育如何傳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9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2臺灣食魚探險隊出發 尋找挑刺高手
來賓 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陳建佑 臺灣豐富的漁產讓我們一年四季都有海味可吃,但你有深入認識臺灣的魚種嗎?你知道如何優雅地吃魚嗎?本集來賓邀請到「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建佑」,他也是漁業署副署長,大家都稱他是愛吃魚的「貓副」。 食魚教育正默默改變著孩子吃魚的習慣,也重新定義永續漁業的可能。本集貓副將帶著聽眾識魚、知魚及愛魚,內容涵蓋臺灣豐富的漁業資源,如吳郭魚(臺灣鯛)、鱸魚、鬼頭刀和烏魚等多種魚類,並介紹牠們的營養價值、季節性及多樣化的烹調與加工方式。 「吃在地、食當季」不僅是飲食習慣,更是環境永續的重要考量。食魚教育積極走入校園,教導小朋友認識魚類及海洋永續的重要性,透過教材、桌遊和戲劇等方式鼓勵大眾珍惜並充分利用魚的各個部分,減少食物浪費,更讓吃魚變得有趣。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必須知道的知識】 -食魚教育 -吃魚有什麼好處 -國產魚知多少 -全魚利用 -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節目精彩時段 02:15 國產魚有哪些 03:00 識魚的重要性及吃魚的好處 04:10 如何挑魚刺 05:45 食魚教育玩什麼-食魚探險隊 09:50 冬至烏金「烏魚」 16:00 全魚利用 19:28 鱸魚及吳郭魚(臺灣鯛) 20:49 飛魚虎-鬼頭刀 23:40 校園裡怎麼教食魚教育 25:39 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27:20 魚怎麼料理最好吃 ✨食魚知識大補帖「食魚鱻知站」 https://reurl.cc/OmDXY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9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1 生活中的產銷履歷,與生態蕉朋友
來賓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蘇小真 雞愛洗澡、愛乾淨、它其實也能飛 ! 透過聲音,讓聽眾一窺生活中的食物來源。像傳統籠飼、非籠飼還有豐富籠雞蛋是什麼?雞蛋一定要放冰箱嗎?我們要怎麼讓雞媽媽有更好的居住權呢? 你知道什麼是石虎香蕉嗎?居住在南投中寮鄉的可愛石虎,與香蕉園互為鄰居彼此照料,這樣的香蕉是不是聽起來格外香甜可口呢?讓我們透過永續的概念一同來守護臺灣這片土地。 本集邀請的來賓是「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她將帶我們走進賣場背後的故事,認識食物從哪裡來?又是怎麼和農民攜手合作,從種植到行銷,建立友善循環,讓食農教育不只是教室裡的概念,而是落實在日常餐桌;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一口口真實的選擇。來聽聽她怎麼把校園、家庭、賣場串連起來,推展更多充滿土地溫度的食材,跟著我們一起來認識生活中的產銷履歷吧!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必須知道的知識】 -傳統籠飼與非籠飼的差異 -食物轉型計畫 -產銷履歷驗證與有機農產品的重要 -食農教育 ▼節目精彩時段 02:53 介紹傳統籠飼非籠飼的差異 05:19 雞的居住選擇 06:26 非籠飼蛋怎麼挑 07:28 價高的蛋不等於蛋好 09:28 食物轉型計畫 10:16 農民安心種你我安心吃(上下游供應鏈) 12:58 產銷履歷驗證、有機農產品、契作 13:35 香蕉石虎同在一起 17:28 麵包製作也能公開透明 20:40 青江菜的厲害實驗 21:38 土壤健康永續並進 22:30 食農教育進校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7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6少年小漁的尋魚冒險記|那個魚是哪個魚?(下)
特別來賓 行腳節目主持人 許效舜 上集精彩的捕魚冒險記還聽不夠嗎?這集小舜哥哥要分享臺灣專業的養殖技術,還有百花齊放的漁業文化,從不同地域及族群特性衍生的出海儀式和宗教信仰,可見漁業發展與臺灣多元文化發展始終緊密連結。 而在這集當中,小舜哥哥更是傳遞了很重要的觀念,即是「資源永續」。臺灣四面環海,周邊海域資源富饒,但談及資源永續,仍須仰賴大家的力量共同守護,從政府輔導、漁民自主管理到大眾綠色消費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期許大家一起來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3”10處「近親繁殖」主要原因為走私或亂引進種貝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鰻魚的養殖方式 -九孔苗培育法 -你想像不到的水產加工品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漁夫出海儀式百百種 -臺灣漁產的道地吃法 ▼節目精彩時段 00:15 鰻魚養殖方式 02:45 臺灣九孔海水養殖 06:00 臺灣漁村文化傳統 09:00 豐富的水產加工品 14:05 「那個魚」原來叫「小鰭鐮齒魚」 15:20 海洋永續從小地方做起 ★★★第一季的故事農莊結束嚕!感謝收聽★★★ 大小朋友們喜歡我們分享的故事和內容嗎? 這季我們分享15個故事,包含臺灣的農林漁牧大小事,希望大家聽完故事農莊後,多多走進農村、親近土地,感受大自然及農業的奧妙,同時也別忘了要繼續支持在地優質的農產品喔。 還有什麼想知道的農業知識歡迎從評論留言跟我們說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16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5少年小漁的尋魚冒險記|乘風破浪捕魚趣(上)
特別來賓 行腳節目主持人 許效舜 本集繪本由農業部漁業署出版 作者:繆自昌、莊昇偉、陳文深、吳明峯、林晏如、鄭又華、胡其湘、石聖龍、蔡旻宏、楊大本、高玉瑄、黃鈺凱 《少年小漁的尋魚冒險記》講述少年小漁與魚博士利用自己發明的「神奇魚鱗」,將身體縮在小水滴裡,方便穿梭在各式養殖場域,探索養殖漁業的奇妙歷程! 臺灣是一座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除了海洋資源豐富外,同時水產養殖也非常興盛,臺灣水產養殖迄今已有超過300年的歷史,技術相當成熟,結合現代化及智慧化科技輔助,不僅大大提升養殖效率,也提供國人更豐富且營養的水產品品嚐。 本集特別來賓邀請著名行腳節目主持人許效舜,以探訪台灣各地鄉鎮的行腳經驗,從深度旅遊的角度,分享在地養殖模式、漁港的風土人情、水產的道地吃法及對漁業永續發展的看法。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鏢旗魚的季節及方式 -臺灣的多元漁產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臺灣的近海魚類 -螃蟹公母怎麼分 ▼節目精彩時段 12:30 大風大浪鏢旗魚 15:20 臺灣的豐富漁產 18:20 各地漁港海味滿滿 ★★★下集有更精彩的養殖專業及漁業文化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9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4 草莓公主想長大|吃益生菌長大的草莓身強體壯
來賓 ㄎㄚ大粒草莓園 袁婧清 本集繪本由財團法人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出版 發行人/葉瑩 圖/玉子日記 編審/洪爭坊、王家麗、陳冠宇 香甜多汁的草莓深受大家喜愛,但你們知道草莓是非常需要農夫悉心照顧的作物嗎?在它的成長期間會遇到許多疫病跟蟲害,必須倚賴多種防治方式,才能有效抑制。本集《草莓公主想長大》用淺顯的圖文介紹「生物防治」的概念,運用有益微生物和害蟲的天敵昆蟲來對抗疫病害蟲。 本集邀請來賓是苗栗青農袁婧清,由於上一代重肥、重藥的栽種方式,讓她吃了不少苦頭,再加上食安意識高漲,讓她決定捨棄慣行農法,轉向以合理化施肥和病蟲害綜合管理(IPM)等改善種植方式,本集她分享實施IPM的心得以及採草莓跟洗草莓的小知識,千萬別錯過。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草莓也要喝益生菌-無毒有機資材 -幫草莓「減肥」爺爺奶奶好擔心 -害蟲不是殺光光就好 -採草莓、洗草莓秘訣大公開 ▼節目精彩時段 09:30 開始接觸草莓栽種 13:40 草莓用藥也使用無毒資材 14:50 草莓病蟲害與防治方式 18:15 減藥減肥的過渡時期 21:30 天敵抑制害蟲方法 22:40 IPM計畫是什麼? 24:15 採草莓的重點訣竅 25:00 幾分熟草莓最好吃 27:30 草莓如何清洗?先剝蒂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9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3 回家的路|防災意識跑在災害來臨前
來賓 高雄甲仙土石流防災專員/張琪 里長 本集繪本由農業部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出版 文/吳佐晰 圖/劉鵑菁 臺灣山高坡陡,且常受地震影響,每當颱風或豪大雨過後,就有可能發生山崩與土石流災害,進而導致當地居民必須撤離,甚至是遷居,遠離原本習慣的家鄉。 本次分享的繪本《回家的路》,講述颱風將近,小恩爸爸與小恩開車接送住在山區部落的阿公、阿嬤來家裡住幾天,以免居住的部落再次發生土石流。而在開車的路上,爸爸也跟小恩說了小時候土石流沖毀家園的情景,以及後來整治溪流和山坡地所做的工程,讓小恩明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到高雄甲仙區大田里土石流防災專員-張琪,一同聊聊防災專員的工作日常,以及當年莫拉克風災發生時,社區如何做到預防性自主撤村。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防災應變基礎知識:避災、減災、防災 -防災救難包可以裝什麼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成為防災專員的第一步是有熱忱的心?! -里民整裝完成,搶先問什麼時候撤離? ▼節目精彩時段 11:40 什麼是防災專員 14:00 莫拉克風災歷險過程 17:20 全村動員演練 18:30 避難包可以這麼準備 21:40 里長平常都做些什麼? 25:00 張琪姐姐的熱血告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8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2 小勇的生活|農鄉的土會黏人,回來吧!
特別來賓 獨立音樂創作歌手/吳志寧 本集繪本由農業部出版 圖、文/蔡佳佑 《小勇的生活》是一本以臺東太麻里鄉為背景的繪本,透過主角小勇與爺爺奶奶在原民部落的農村生活,習得農業及傳統智慧傳承的重要性,從日常生活中,小勇也逐漸深入瞭解農鄉、學習關懷自然環境。 隨著經濟型態轉變,許多人選擇年輕時離開農村生活,但爾後回想起曾在農村親近大自然的日常,卻又嚮往不已。本集來賓特別邀請創作歌手吳志寧,分享他攜家帶眷從台北回到彰化溪洲的農鄉生活,過程中他更發現,藉由親近自然與體驗農趣讓孩子的成長過程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學習回饋。 本集節目中,志寧也帶來吉他,在現場大方自彈自唱,清新療癒的歌聲和溫暖如詩的歌詞,透過音樂讓大家猶如置身在生態蓬勃的農鄉。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濁水溪的土是什麼顏色 -農鄉文化-焢窯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大自然中的農鄉遊戲 -吳志寧現場自彈自唱 -農村體驗旅遊分享 ▼節目精彩時段 11:10 森林系都在學什麼? 13:00 與家人的農鄉時光 15:00 濁水溪流域主要的農作物 17:00 農鄉與都市生活怎麼選擇 20:25 溪州黑泥季體驗農村文化 23:40 自彈自唱 30:20 歌曲改編自吳晟的詩 32:25 農遊體驗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5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1出發吧!野虎| 盼生生不息的小石虎
來賓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育秀 本集繪本由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出版 文/謝國發, 莊硯智, 盧彥綾, 劉曜寬, 謝玟蒨 圖/ 蔡昇倫 《出發吧!野虎》描述名叫野虎的小石虎,在長大後離開媽媽及熟悉的筏子溪原棲地,開始獨立生活。牠沿著溪畔一路探索冒險,旅途上雖然歷經許多驚險萬分的挑戰,但也有遇到生機蓬勃的棲地,而故事最後他更是遇到令他驚喜不已的夥伴。 你分得清石虎跟家貓的長相嗎?本集來賓邀請到是生多所的林育秀副研究員來跟我們聊聊石虎特徵、習性外,還有關於石虎保育和推動友善耕作的故事,以及如何保育或營造友善瀕危動物的環境,藉此讓人類與野生動物共生共榮。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石虎的特徵 -遇到野生石虎怎麼辦 -如何保育石虎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長得像貓的石虎 -野放訓練 ▼節目精彩時段 08:25 如何識別石虎的外型特徵 10:10 石虎生長過程與習性 12:25 環境上可能遇到的危機 14:20 遇到受傷的石虎可以怎麼做 15:10 友善石虎農作標章 16:40 圈養石虎就不會滅絕了? 19:00 石虎野放訓練 22:20 成功繁衍後代的豆棗媽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5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10 謝謝你,茶小綠|東方美人茶的蜜香由來
客座主持 陳明珠 來賓 2024百大青農/TSENG'S曾的茶 曾郁芳 本集繪本由農業部農村水保署台北分署出版 文/李馨雅 圖/陳莉恩 本集故事《謝謝你,茶小綠》講述小女孩茶茶及茶小葉綠蟬,在茶園冒險途中遇見基徽草蛉、白頭翁、台灣鼴鼠及鳳頭蒼鷹等等經歷,藉此也讓讀者了解有機茶園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生態之間密不可分的微妙關係。 不過,小綠葉蟬在茶農眼中是害蟲還是益蟲呢?本集邀請同為客家人的金鐘主持人陳明珠,以及甫獲2024年百大青農的製茶師曾郁芳來分享茶園秘密,身為第四代茶農的她,當初憑著一股對自家茶園的深厚情感,決然返鄉務農。對於茶業發展很有想法的她,除堅持維護自家茶園品質,也大力投入有機耕作,對於生態維護也從環境做起,另外,她提醒我們在品茶的同時,可以從源頭去了解茶葉製產的淵源,隨之也能感受到不同地區出產的茶風味。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東方美人茶的命名由來 -有機茶園的種植模式 -節氣製茶的秘密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英國女皇賜名的好茶 -小綠葉蟬產製的蜜香來源 ▼節目精彩時段 10:50 青農返鄉製茶的契機 13:00 小綠葉蟬是害蟲還是益蟲? 14:35 東方美人茶蜜香來源 15:20 客家人的膨風茶獲英國女皇賜名 17:18 東方美人茶客家話怎麼說? 18:25 如何留住小綠葉蟬? 21:40 有機茶園可見的生態 24:20 製茶的最佳時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9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9 食農教育好好玩|農村媳婦兒讓農業變有趣
來賓 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創辦人 吳佩儒 大家喜歡吃蔬菜嗎?大家有看過蔬菜在田間還沒被採收的樣子嗎?今天故事農莊邀請到家中種有很多蔬菜農作物的吳佩儒姊姊,來跟大家分享趣味的農事體驗活動喔! 說到佩儒姊姊就必須談談她成為農婦的過程,你可能無法想像現在有著源源不絕農創點子的她,起初是個務農不合格的農村媳婦。然而就在某次在幫家中不熟悉電腦的長輩申請農產品溯源條碼過程中,她突然體會到大家對翻轉農業的期待,因此她開始籌辦各種精采有趣的農事體驗,不僅協助許多農民找出產品特色,更帶小朋友穿梭玉米田及蒜頭田,讓大家走進田間,親近農業。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雲林三寶 -食農教育體驗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守夜蒜頭田Party Night -玉米筍迷宮闖關大賽 -地瓜田放屁大賽 -空心菜的生長秘密 ▼節目精彩時段 01:40 成為農婦推廣小農的契機 05:00 小農行銷的初體驗 07:00 小農白日夢計畫 09:00 蒜頭田的食農體驗趣味 11:20 放屁大賽怎麼玩? 16:30 空心菜田的夜晚有多浪漫? 18:30 小朋友挑食可以怎麼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2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8 樹上的魚《Lokot 鳥巢蕨》|關於大自然的美麗傳說
來賓:原住民族文化作家 桂春‧米雅 本集繪本 由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出版 文/桂春‧米雅 圖/種籽設計 《樹上的魚》是源於原住民代代相傳的神話與傳說,呈現阿美族傳統互助精神,也蘊含了深刻的自然觀察與期待人們善良互助的寓意。書中主角魯固(即山蘇,阿美族語:Lokot)原是居住在海裡的魚,因模樣古怪,常被其他魚群欺負,但在好友林投(Talacay)搭拉寨保護以及大冠鷲(Alilis)阿力里斯鼓勵下,勇敢走進森林,展開新生活外,也成為好友阿力里斯築巢繁衍下一代的好幫手。 本集來賓邀請到作者桂春‧米雅分享傳說起源,以及與生態共生共好的趣事,最後,米雅也提醒大家,要尊重萬物並順應環境,慢慢地親近自然,自然會給予相應的回饋。 本集分享的繪本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出版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書中植物的阿美族語 -生物間彼此的共生關係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原住民的原鄉生活趣味 -另一個自然傳說搶先聽 -親近山林可以這麼做 ▼節目精彩時段 09:25 樹上的魚傳說由來與智慧 11:10 書中植物名字來自阿美族語 16:00 原住民觀察自然的智慧 20:30 另一個傳說-雲豹與黑熊 22:50 可以如何一起守護自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6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EP07 黑翅鳶尋家記|友善耕作的最佳獵捕手
來賓: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 林惠珊 本集繪本由農業部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出版 文/小熊老師 圖/圖倪 猛禽和農夫們怎麼合作無間,在不灑農藥的農田裡杜絕鼠患呢?本集《黑翅鳶尋家記》故事主角小米在最後一次飛行練習後,離開父母,展開新生活之旅。但在旅程中,他面臨種種困難挑戰,幸好在他努力不懈的飛翔堅持下,最終找到一片良田棲息。 本集來賓邀請老鷹公主林惠珊來分享猛禽和友善耕作之間的緊密關係,友善耕作的初心來自於對自然環境及動物的疼惜。林惠珊說,他曾經看過使用老鼠藥的田間,是一片寂靜,動物不再棲息,但透過減少化學用藥,改採「生物防治」,以生態系食物鏈的模式讓猛禽抑制鼠患,田間更友善了,鳥類也願意棲息,大幅減輕對自然的傷害,農夫更獲得了一個天然的神隊友。 ▼在本集節目中可以聽到 【你必須知道的知識】 -什麼是友善環境耕作 -田間人工棲架的用途 -遇到奄奄一息的猛禽如何救傷 【錯過就可惜的趣味】 -黑翅鳶如何獵捕食物 -猛禽有什麼習性 -定點振翅覓食法 -老鷹辨識法 ▼節目精彩時段 09:38 黑翅鳶的習性及外觀 10:50 老鷹怎麼覓食 11:55 鷹棲架的用意 14:00 農民如何留下黑翅鳶 18:00 台灣哪裡可以看到黑翅鳶 19:10 如何幫助受傷的老鷹 22:20 友善耕作農產品有哪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7 minutes

農事shot 有聲食光
用食物認識臺灣,新鮮又美味! 從餐桌走向產地,一起來感受大自然的好味道! 歡迎收聽「有聲食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