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瑜伽|找到真相的練習
在這一集邀請太極瑜伽創辦人-Dean老師,一起探索太極與瑜伽之間的共鳴。
從陰陽平衡、呼吸與對拉的力量,
到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軸心與穩定。
Dean老師分享了他從工程師轉向修行者的歷程,也談到「太極瑜伽」的核心精神
—
以減法練習回到本質,看見「真相」所帶來的自由。
太極與瑜伽的共同哲學:萬物皆為一道,真相貫穿身心與宇宙。
「太極瑜伽是一種減法練習」——以呼吸、想像與放鬆保持為核心。
「想像」是能量的起點,從動作進入內在的覺察與信念。
平衡不是完美,而是找到中庸與軸心。
在日常練習中,持續回到呼吸與穩定,就是看見真相的過程。
✨ 總結:
當你找到中線、放下多餘,就會看見真相。那是真正的自由。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沒動力也沒關係,只要願意出現,就是練習
身為P人,你是不是也常常在「靈感爆發」與「什麼都不想做」之間搖擺?
那麼 Mysore 真的會是一種讓你愛上的練習方式。
在這一集裡分享:
我是如何在「規律與自由」之間找到生活的節奏。
你會發現,自律其實也可以是很輕鬆的🌿
🧘♀️如果你也是自由靈魂的P人,
希望這一集能讓你更輕鬆地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其實練習五感,也是練習生活
在聲音課堂裡,老師問:
音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練習的?
延伸:美感、體感、甚至味覺、嗅覺,也有天生與後天之分。
美感:小時候人人都有,但長大後會被生活或習慣磨鈍;
推薦書籍:《美感努力運動》
音感:靠聲音記憶與反覆練習建立;瑜伽老師的聲音引導與節奏感,也是音感的一部分。
體感:細緻的身體覺察並非天生,而是長期練習與語言引導的結果。
其他感官:嗅覺、味覺、觸覺同樣能透過生活體驗與練習強化。
結論:
天份是火花,後天練習是燃料,透過練習,我們能讓感官真正發光。
👉 舊傷如何影響我的瑜伽與呼吸
在瑜伽練習裡,我們常常會覺得:
「為什麼這一邊總是比較難?」
「為什麼呼吸就是卡住,放不開?」
這週想跟你們聊聊,原來這些感覺,可能和我們過去的舊傷有關。
我在課程中被老師發現有外斜視,追溯到小時候眉毛上的一個疤痕;
而我的右腿大疤痕,也讓我在體位法裡的用力方式,跟左側完全不同。
原來,身體會記住每一次傷痕。
這些痕跡,會在我們的呼吸、平衡、甚至心情裡,留下長遠的影響。
👉 下次你練習的時候,不妨觀察看看:
「我的身體,有沒有哪個舊傷,至今還在影響我的瑜伽與呼吸?」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Website|https://www.blisswithkanna.com/
為什麼會想再回去上課?
過程沒有太多挫折
從練習者到分享者的轉換:常常忘記「初衷」
新手課程的核心原則
營造安全感
簡單語言、分解動作
只要一個重點,避免過多資訊
陪伴感:有挑戰但不孤單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Website|https://www.blisswithkanna.com/
這一集小小分享與討論,也歡迎大家跟我一起腦洞轉轉~
瑜伽到底算不算運動?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Website|https://www.blisswithkanna.com/
今天的節目很特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的訪談!
邀請到的嘉賓,是幾乎沒有出現在社群上接受過任何訪問的老師 — Jacob。
我們的緣分要從 2017 年的師資班說起,那時候只是同學,如今他卻成了我每週練習會見到的 Mysore 老師。這一路走來,我見證到他對 Ashtanga 的專注與投入。
在這集裡,Jacob 老師分享了他的人生轉折:
🎶 從音樂廳的交響樂手,到保險業的高壓工作、創業網路公司
🌀 因為壓力太大,意外踏入瑜伽世界
🔥 為什麼在眾多派系裡,選擇了嚴謹像「苦行僧」般的 Ashtanga
💡 瑜伽如何成為找回自由與專注的力量
希望透過這集,你能感受到練習瑜伽不只是身體的挑戰,更是生活裡支撐、一輩子的身心練習。
Jacob老師的社群
https://www.instagram.com/jacob_ashtangi/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合作邀約|love@blisswithkanna.com
✦ 為什麼談內觀
• 現代人心理健康逐漸被重視(心理諮商、名人公開談情緒)
• 情緒不是要被控制,而是需要被看見、被理解
✦ 什麼是內觀 Vipassana
• 「向內看」的練習
• 透過呼吸與身體覺察,不批判、不分析,只是觀察
• 與瑜伽練習相似,但更純粹
✦ 我的十日內觀體驗
✦ 特別經歷
• 連結童年車禍與舊傷
• 領悟:內觀可能會翻開潛藏的傷痛,讓它被看見
✦ 收穫
1. 情緒健康:學會觀察情緒如潮水般來去
2. 生活覺察:更安定、專注,不易焦躁
3. 靠近自己:更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 小練習引導
• 坐下、閉眼
• 吸氣知道自己吸氣,吐氣知道自己吐氣
• 觀察呼吸的起伏、溫度,不批判、不改變
✦最後小心得
• 情緒需要被看見,才能慢慢安定
• 每天睡前 3 分鐘觀呼吸 → 與自己更靠近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合作邀約|love@blisswithkanna.com
這集我想一起聊聊這個情緒
我是不是不夠好?「冒牌者症候群」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外在比較、內在標準)
從《納瓦爾寶典》與《與神對話》得到的啟發
我自己走過的應對方法:關掉社群、斷捨離、內觀
還有最核心的一點 —— 透過行動累積真實的自信
因為我也是患者!
起起伏伏的,但願透過這集分享,我們能一起把人生的遊戲規則拉回內在,相信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合作邀約|love@blisswithkanna.com
〖 找到我 〗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lisswithkanna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anna.s4134
📩 合作邀約|love@blisswithkanna.com
為什麼我要做 Podcast
✦ 讓瑜伽墊外的故事被聽見。
課堂上我們聊的不只是動作,還有生活、心態、還有那些練習外的小感受。Podcast 可以把這些「課後閒聊」延伸出去,就算不在同一個空間,也能感受到溫暖。
✦ 很多答案其實是在行動後才會出現。
不是想通才行動,而是先做了,才慢慢找到答案。Podcast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嘗試。
✦ 我想幫大家建立一個 reset 的時刻。
短短五分鐘的靈感,或半小時的深聊,都能讓你暫停一下,重新呼吸。
✦ 這也是和更多人互動的新舞台。
不只被「看見」,還能被「聽見」,多一份陪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