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裡,我們都曾有過那種「明明有人陪,卻覺得好孤單」的時候。
有人說,為了不被討厭,他學會了偽裝自己;有人說,明明有朋友,卻總覺得沒有人真正懂他;
也有人在「喜歡一個人」和「只是想被關心」之間,一直分不清。
這一集,我們邀請心理師一起聊聊,在人際關係裡,那些看不見的焦慮和掙扎:
我們會一起拆解這些情感背後的心理機制,也聊聊怎麼讓自己在人際裡更自在、更真實。
因為「被接納」不是要迎合所有人,而是找到那些你能做自己的關係。
在關係裡,你是不是常有這些狀況?「我又不是不開心,只是不想再吵了。」「我沒有生氣!只是你為什麼每次都這樣?」「理性一點有什麼不好?我只是想解決問題。」
這些聽起來熟悉的對話,其實都藏著我們在壓力下的溝通姿態。
心理學家薩提爾把人分成五種典型溝通型態: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與一致。
每一種型態都不是「錯的」,而是我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只是在這過程中,我們也常常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本集邀請心理師一起聊聊👇
在關係裡,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他怎麼突然冷淡了?是不是不愛我了?」
「我只是想要多一點陪伴,為什麼他老想保持距離?」
這些疑問並不是你「想太多」,而是心理學中的 依附類型 在悄悄影響著你。
本集我們要聊:
關係裡的拉扯,往往不是「誰錯了」,而是不同的內在需求在碰撞。理解依附,你就能更懂自己,也更懂身邊的重要他人。
👉 一起來聽聽,找回關係裡的安全感。
在班上分組、社團活動、朋友聚會裡,我們總會下意識地扮演一個角色:
是那個負責掌控方向的領導者?
還是調和衝突的和事佬?
又或者默默做事、希望被看見的人?
但這些角色背後,其實藏著我們最真實的需求。
當需求沒有被理解或被滿足時,我們就會陷入人際內耗:
「明明很體諒別人,為什麼還是覺得委屈?」
「明明大家依賴我,但我卻覺得孤單?」
這一集,我們要帶大家一起拆解:
關係是雙向的。我們都要學會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覺得自己和同齡人不同」「壓力大到效率下降、事情只會越堆越多」……
這些投稿是不是也說中了你的心聲?
這一集,我們打開大家的煩惱投稿箱,挑了幾則常見的心情困境:
覺得自己永遠「達不到期待」
明明知道問題卻提不起動力
壓力循環卡住,焦慮只會越來越多
經歷重大事件後,失去自信、懷疑未來
在節目裡,我們會用同齡的視角,分享「我們也曾經這樣想過」的經驗,
也帶入心理學的小觀點,聊聊如何:
看見「我不夠好」背後的意義
在動力不足的時候,找到一點點小確幸
用更溫柔的方式,與自己的壓力和低落相處
面對和別人不同的自己,慢慢重建自信
或許我們不能立刻解決所有問題,但希望能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情緒爆炸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覺得快要撐不住?」
考試被罵、努力卻失敗、遇到巨大壓力或恐懼……有時候,就算懂得覺察、會調節,情緒還是大到把我們整個人淹沒。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心理師,一起聊聊那些讓我們焦慮到爆、哭到停不下來、甚至懷疑自己的時刻。
心理師會分享自我對話的技巧,幫助我們在最混亂的情緒中,不掉進自我批判或無限內耗。
💡 你會聽到:
什麼情況算是「深層/高張力」情緒?
心理師平常怎麼陪伴個案,也怎麼陪自己走過強烈情緒?
好用的自我對話練習,讓情緒來了也能好好接納他。
情緒不是敵人,它就像客人一樣,會來、也會走。學會和它對話,才能在巨大的壓力中,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
大家好,歡迎收聽「人生一波三折 好便宜」!
我們會用最貼近青少年的語言,聊聊心理學與成長議題,講那些考試不會考,但我們要知道的事。
在上一集,我們聊了「覺察情緒」:搞清楚自己正在經歷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但知道了之後,下一步呢?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如何調節情緒。
在這一集,你會聽到:
心理學家 James Gross 的情緒調節模型:五種面對情緒的方法,其實你早就會用,只是還沒意識到。
① 情境選擇:避免進入讓自己焦慮的情境
② 情境修正:在事情發生時,調整條件
③ 注意力分配:轉移專注點,減少無謂糾結
④ 認知改變:換個角度理解焦慮與壓力
⑤ 反應調整:在情緒高漲時,先用行動幫自己冷靜
💡 本集重點:
調節情緒,不是要讓焦慮或難過消失,而是學會 即使有情緒,也依然可以有選擇。
📌 下集預告:
我們將邀請心理師,從專業角度帶大家更深入理解情緒!也歡迎大家填寫下方問卷分享最近遇到的煩惱,我們會一起整理和回答喔~
煩惱投稿箱:https://forms.gle/N7zdphbg5aGhSFU37
敬請期待下一集!
大家好,歡迎收聽「人生一波三折 好便宜」!
我們會用最貼近青少年的語言,聊聊心理學與成長議題,講那些考試不會考,但我們要知道的事。
八月底、九月初,很多人都在喊「開學症候群」:不想早起、不想收心、開始焦慮。
但你有想過嗎?這些行為和想法背後,其實是更深層的情緒在推動。
在這一集,我們會聊:
💡 本集重點:
事件 → 情緒 → 行為
要改變行為,先要理解感受。試著把「我發生了什麼事」換成「這件事讓我有什麼感覺」,才能找到真正的改變空間。
📌 下集預告:
當我們知道自己有什麼情緒後,下一步就是:我要怎麼調節它?怎麼不被情緒牽著走?
敬請期待下一集!
ps.也歡迎大家填寫下方問卷分享最近遇到的煩惱,我們會一起整理和回答喔~
大家好!我們是家樂&姸晴,兩個來自實驗教育機構的高中生,目前在象家園心理諮商所推廣心理衛生。
在這裡,我們會用最貼近青少年的語言,聊聊心理學與成長議題—那些「考試不會考,但要知道的事」。
這一季,我們聚焦「人生三折」:
每一折會錄製四集,其中一集會邀請心理師,回答我們與聽眾的疑問。若你也有煩惱想投稿,歡迎填寫下方問卷!
煩惱投稿箱:https://forms.gle/N7zdphbg5aGhSFU37
我們不是專家,而是和你一樣的青少年,也會遇到焦慮、困惑與卡關。希望透過心理學與真實的對話,陪你走過人生的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