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配合健康管理的員工
肯定有很多原因
但其中一個
會不會
不理解現在的嚴重性
簡單講員工心裡可能有很多個
"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們的責任就需要讓他能夠清楚的理解
這是什麼意思
嘗試改變他的認知
讓他有機會改變他的行為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81a647ffd897800010b33e9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拿到數據之後,你可以?
人力及各項資源有限
就如同急診檢傷一般分出輕重緩急
才知道接下來誰必須先處理
也才能知道職場實際的情況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80f88f9fd897800013f1532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下決定是需要練習
1.醫療處置必須由我們自己判定
2.計畫執行方法是需要由我們當橋梁並判斷如何操作
3.當開口問說這件事怎麼做處理的時候,你想過這件事該如何處理了嗎
職場上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人
不是來拋問題問別人要怎麼決定的人
沒有經驗可以不太會解決
但你必須要能夠去找到解決的方法
所以最重要的是
自己的看法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806514bfd89780001fc7ebd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今天跟大家聊職場工作當中
"告知"這件事
在員工的部分可以告知
在主管的部分可以告知
單位同仁的風險
仍然需要讓當責的主管了解!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fe6c44fd89780001632507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職場的護理工作
真的是只有主管挺我們
才能有做事的空間
所以
撇除那些本來就想開後門的人外
想跟大家聊一下
我試圖讓主管加入戰線的方法
1.說明我要做的這件事的原因:數據分析
2.這件事做與不做之間的差異分析
3.這件事可以帶來的成本效益
4.善用特定場合說明清楚要做的事情,取得主管信任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f46232fd89780001ff5864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進入職場後,常會發現某些工作的負責人不明確
尤其在職護與職安的領域,常覺得很模糊
實務上,主管通常只關心工作是否完成
因此,我們需要主動思考與溝通
真正關鍵不是「這是不是我的工作」
而是「如何讓這件事做好」
透過協調與合作,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提升整體效益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bc997afd89780001bbe0cd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經歷過一段健康促進活動參與度偏不好的過程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
這兩年為了健康促進活動參與度做的一些突破方法
(1) 問卷調查:直接詢問員工偏好
(2) 多樣化活動:規劃不同主題
(3) 獎勵制度:透過小禮品或電子禮券提升吸引力
(4) 行銷包裝:設計吸引人的標題、內容,並透過社群平台推廣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b35969fd897800010e3a35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職場問題不像醫療問題能立即處理
許多情況需要多方考量與權衡
我們並不會單一遇到所謂健康問題
職場很多前端問題導致的身心狀況出現異常
但是過度的同理心
除了忽略了員工的感受外
也很容易使我們自己感到挫折
適度發揮同理心
1.當下的理解與支持
2.了解員工訴求
3.說明能處理的範圍
4.提出方案取得雙方共識後採行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aa4806fd89780001e1a719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過勞量表高負荷的情況
職護真的很難立即去處理高工作負荷的情況
除了面談判定之外
健康指導仍是很重要的
除了健康指導外
仍可透過蒐集員工問題做分析
提供給對應權責單位
或者各單位主管
來作為單位管理改善指標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a102b7fd8978000141faf6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主管常常會希望職護協助訪視員工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
主管請我們訪視病假同仁的應對經驗
關鍵
1.訪談前先蒐集資料,以利訪談時可以引導了解狀況
2.訪談時直接表明原因,以想提供協助做出發
3.提供同仁個別建議
4.回應主管結果:以職護要做什麼及建議什麼做出發點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8e7c1ffd89780001064f7c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年度健康服務執行報告
一頁式重點是呈現很重要的關鍵
1.年度目標盤點
達成-呈現出前後差異
未達成-剖析未達成原因並提出改善措施
2.重大發現與建議措施
告訴老闆新年度計畫的內容及原因
3.新年度的目標
設定具體、可量化的目標
最後呈現細節
1.各個項目的圖表呈現
-展現專業度
2.快速回顧健促活動內容
-讓老闆快速回顧今年成效
文字版已經上線囉
https://vocus.cc/article/678523affd89780001738588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職護工作裡
很重要的是給予專業知識的建議
要有思辨的能力
所以在給予專案規畫的時候
巧妙的帶風向
讓想做的事情可以成真
專案報告裡可以
比較選擇的優劣
客觀數據的狀況
建議執行的方案
把風向帶成自己要的樣子
但基底還是秉持自己的專業
快聽聽看我的經驗分享吧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797552fd89780001525d72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分享一下遇到很多同仁需要找人聊聊的時候
透過同理與引導
去讓同仁自己想一想
同時也注意
不對同仁說的事情做出批判
這個時候不要選邊站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講的是不是真實的狀況
我們只需要處理眼前的情況
是員工的心情狀態
適度的接住他
作為身心健康保護措施的一部份
文字版全文https://vocus.cc/article/674dd7d4fd897800015521f2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irway2527
面對可能是不法侵害事件
我會給三種建議
第一種是
申訴管道
第二種是
建議轉介人資
第三種是
陪同找窗口處理
無論是哪一種
都把原因說清楚
但把決定權給同仁
但讓他清楚知道可以怎麼做
並且尊重他的決定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447895fd89780001e588cb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今天簡單跟大家聊聊我遇過勞檢的經驗
其實沒有遇到太多的刁難
只要平常就跟著程序辦法完成該做的事
其實勞檢來就一五一十地拿出就好了
有做就不用害怕他會問什麼
當然我想每個勞檢員的特性都不太一樣
但還是掌握每個項目都讓自己說寫做一致
我覺得這樣就不太會有很大的問題了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3a1fa7fd89780001bd68ca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給出一個建議 是過去在臨床的時候 可能很少做到的 但轉成職護之後 面對的每個議題 都必須要附帶建議案 給老闆做個決策 那要怎麼給建議? 1.每一個方案可以給出的成果 2.哪一個方案最能解決問題 3.客觀數據佐證方案預估成效 4.使用表格分析比較 當一個能給出答案的人 是我覺得在職場上很重要的價值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322f5dfd897800018cef9a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這個題目上
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1.提供數據分析結果
2.試圖提出解決方案
3.積極嘗試向上管理
這些方向可以讓老闆知道職護
1.找到問題的能力
2.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主動積極的態度
讓老闆知道
"原來職護是這樣的啊"
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
一點一滴改善職護的工作環境
讓我們的工作可以越來越好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1fe2c8fd89780001e5d8bf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法規明確訂定要定期招開安全衛生委員會
那會議到底要呈現什麼?
----------------------------------- 我對會議的理解
1.每季的健康服務績效
2.針對法規執行項目進行分析及建議
法規項目的說明可以思考
1.現況發現-數據輔助
2.問題是什麼-白話呈現
3.健康促進措施-職護準備做什麼
4.綜合改善建議-職護權責以外的
同時也要機會教育主管們
1.健康服務項目的目的
2.如果沒做好會發生什麼事
一起來聽聽吧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168da2fd897800013b9a7e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進入職場之後
我們是完全有主控權的
這跟在臨床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職場是全新的場域
甚至是以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
再也沒有人會給order
也沒有所謂routine
關鍵是
了解每個作業項目
然後問
我想怎麼做?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093096fd8978000166c05c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
數字是最客觀的佐證
提出客觀證據
來說明
【為什麼想這樣做】
【這可能有問題】
【績效展現】
學著統計數字
用數字來證明
我們需要做這件事!
文字版全文
https://vocus.cc/article/670111b9fd897800016549e6
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epairway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