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跨領域資訊整合、真誠分享的調性。日常閒聊當中,涵蓋無奇不有的主題,什麼都可能會聊到,所以霧裡看花!BetterChu頻道,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最近也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了!歡迎有緣的大家多多關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打跨領域資訊整合、真誠分享的調性。日常閒聊當中,涵蓋無奇不有的主題,什麼都可能會聊到,所以霧裡看花!BetterChu頻道,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最近也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了!歡迎有緣的大家多多關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一集透過實際的舉例,讓大家可以更了解OMG!!LRNSPAL該怎麼使用。
一、如何從日日內耗,到日日好日?
二、如何從匱乏的人變豐盛?
三、一般習慣的調整
原則:觀察制約的規律性、從波或粒子的角度,解構舊有框架對自己的影響,然後多做一些新的生命版本想要達成的事情,保持接觸、保持耐心,直到轉變自然而然的鞏固為止。不需要用恐懼或壓力驅使的意志力做事,用一個更符合自然之道的脈絡去轉化。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BetterChu在2025/07/01出版了《 OMG!!LRNSPAL突破舊有框架的萬用指南》這本書,本集Podcast旨在解密這套系統的關鍵十個步驟!希望大家都可以活用在生活中,用self-coaching的理念,帶著自己維持平衡,邁向自己心之所向的人生!
OMG!!LRNSPAL系統
這一集依照整個系統做簡要的介紹,
下一集會舉一些例子,讓大家更了解這個系統可以怎麼活用喔!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BetterChu的成立初衷,是想要跨越時空與小時候的自己對話。更好的自己真的存在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某程度上就像在跟世界玩信任遊戲一樣(Trust Fall)。基於平行時空的物理概念,更好的版本必然存在,而「好」的定義是自己去定義的。根據第一原理性思考,可以回歸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你想要活出怎麼樣質地的人生呢?
BetterChu在2025/07/01出版了《OMG!!LRNSPAL突破舊有框架的萬用指南》此書集結兩人極端感性與理性的碰撞、與真實的生命實驗與學習歷程,秉持「少則得」的精神撰寫、製作而成。
推薦的動漫:Spy Family(間諜過家家),裡面有提到:有時候謊言的概念就像洋蔥,每撥開一層,總要痛哭流涕一場。如果我們的情緒、價值觀、想法都有被刻意引導的可能,要怎麼樣從層層的詭辯結構中看見自己的真心?如果你現在的激動、憤怒、苦澀......都不真正屬於你,那真正的你又是誰?如果尼采精神三變中的駱駝、獅子與嬰兒,每個環節都不可省略,《OMG!!LRNSPAL》又可以怎麼幫助我們有效率的面對生命的issues,進而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專心focus在自己真心所愛的世界裡呢?
未來頻道也會針對看似抽象的《OMG!!LRNSPAL》概念做一系列的分享,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裡面,有一套具有反脆弱特質的工具,讓自己可以在資訊與框架的洪流之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平衡。
留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好久不見!大家喜歡鬼滅之刃嗎?鬼滅之刃的作品真的很值得細細品味喔!
BetterChu覺得鬼滅之刃就像是現代版的薄伽梵歌~在你的每一天,內在是光明陣營獲勝,或是邪惡陣營獲勝呢?
可以透過鬼滅之刃的世界,讓我們:
BetterChu的新書《OMG!!LRNSPAL突破舊有框架的萬用指南》已經在2025/07/01上線!未來也會繼續圍繞這個主題做一系列的分享,希望可以把這套具有反脆弱特質、self-coaching的技能,跟大家分享!傳送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5148?srsltid=AfmBOoq44WZGF19IquBYzk6mzbnDqOJERdiixp7f0TPGoaIHhoxd4oUr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有時候控制欲來自於創傷的代償。
越是控制、越不安、越不安、又越控制......形成負向的循環。
PTSD與強迫性重複
透過不停重演創傷,尋求對痛苦的掌控感。
Solution:重建神經迴路,透過身心連結,去緩解或甚至逆轉創傷反應
推薦書《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療癒創傷六步驟
療癒創傷:不求走得快,而是一直願意走下去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歡迎大家追蹤、關注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betterchu?si=feaZRnXbb7jmru3y
「我一定要原諒對方、放過對方,才能自由嗎?」
在關係破裂的當下,如果就太急著要以「以德報怨」、「聖人視角」、「以和為貴」等價值觀,要求自己去原諒對方,有時候反而會造成自己內在委屈的堆積與變質。如果對於對方抱持虛妄的期待,也會讓自己陷入不自由的境地之中(ex期待別人良心會痛、期待別人來道歉等等)。有時候不是困在對方的錯誤中,底層邏輯有時候是無法釋懷自己對自己的自責(ex覺得自己很笨、信錯人等等)
釋懷的因應之道
放過對方,不一定是對對方仁慈、更不是原諒或允許各種荒唐的事情,而是讓自己的心放鬆,從此便不用再活在纏繞與仇恨之中。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也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betterchu?si=feaZRnXbb7jmru3y
「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相當常見。
但這句話到底是情感支持,還是情緒勒索呢?
分辨法
<行進脈絡>
(1)情感支持:感受到自己被看見、即便不照做也沒關係、感受到自己被鼓勵成為自己
(2)情緒勒索:如果不照做,對方就會陰陽怪氣,因而感受到愧疚感、不安或甚至懷疑自己
<調性層面>
(1)情感支持:輕盈、開闊、無負擔、自在
(2)情緒勒索:壓縮、沈重、負債感、愧疚感、不安
<結果層面>
(1)情感支持:感受到自己受到鼓勵、去成為真實的自己
(2)情緒勒索:感受到自己被塑形、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與投影
<動機層面>
(1)情感支持:對方說出這句話,是希望我可以離我理想中的自己更接近
(2)情緒勒索:對方說出這句話,是希望在我心中成為一個更重要、更有存在感、支配感的人
因應之道
為什麼情緒勒索不好發現?情感的勒索與控制,可能包藏在愛與關心、犧牲與付出當中。多見於家庭、友情或親密關係中,所以需要慧眼獨具的辨別其中奧義。
(1)自我檢視:是否可以無罪惡感的提出自己的其他意見?就算不照做,對方是不是也會尊重跟支持?
(2)釐清觀念:愛不是負債,關係也不是籌碼;愛應該要讓你更能成為自己。
(3)回應範本:謝謝你的關心,我也尊重你的觀點,但我的抉擇依然成立,因為我也有自己的考量與堅持。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也歡迎大家訂閱與關注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betterchu?si=feaZRnXbb7jmru3y
職業簡介
Coaching:一種具有去中心化願景的職業,協助個案在生命中各種複雜的狀態裡釐清自己內心的渴望與目標,跳脫主觀意識的迴圈,以客觀角度協助與陪伴個案開發一切的創意與潛能,讓個案的生命發展能夠和內在的願景相互校準。
自己Coaching自己的先決條件:夠認識自己!
(1)對內在的狀態,能有一定程度的覺察與掌控
(2)對自己的信念、想法都要足夠誠實
自己Coaching自己的心法
(1)陰陽平衡
(2)虛實平衡
(3)波粒平衡
簡便公式:想法(抽象)+行動(具體)=真實成立
if only抽象想法-->可能淪為白日夢而已
if only行動-->可能缺乏中心思想
Coaching跟顯化法則的差別?原理、側重點不同
Coaching:思考表面的決策,背後潛藏的衝突與矛盾,釐清個案最核心的動機與渴望
顯化法則:足夠認識自己,拿回生命的主導權,放下一切的不安與評判,直接顯化、震盪出自己想要體驗的人生
重要心法
(1)成為自己的父母、自己最堅強的後盾!
(2)相信自己可以是無限的可能性,不害怕沈浸於未知
反思Coaching的本質,或許就是把缺失的愛連結回來。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com/@betterchu?si=feaZRnXbb7jmru3y
控制欲有演化上的意義,可以協助人類避開危險,但過度的控制會導致靈魂有窒息的感受。
剖析控制欲的底層邏輯:害怕未知所帶來的潛在危險、動盪、失控與衝擊
自我檢視:是否自己對於「未知」有過度的恐懼?(自己會更傾向想控制一切)
(1) 視穩定為價值,視不確定性為威脅
(2)害怕自己要是一出錯就全盤皆輸
(3)倘若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容易崩潰
(4)未知的狀態令人心驚、不一定會接住我
《易經》中的啟發卦象,以老子的道家思想重新詮釋
(1)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過去會被引申為要努力用功、孜孜不倦,但如果用老子無為的角度詮釋,可以重新引申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a)以成本上來看:改變方向的成本,遠小於投注努力之後再重新選擇;(也可以換角度想:努力、精力相對都是稀缺性資源)
(b)無為:因為符合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天賦,所以自然而然可以達到「自強不息」的境界。(這點也跟瑜伽哲學的三質性哲學相互呼應)
(2)大有卦:「順天休命。」意指:順應自然的運行法則,以獲得美好的命運。
以上兩個卦象的啟發都有「放下控制」的調性。
無為不是無有作為,而是沒有「刻意」作為,引申為可以輕輕放下緊繃的思緒與空歇斯底里的控制欲。
為什麼要接受未知?因為沈浸未知才能流向意料之外的可能性。
真正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知道答案,而是自己可以悠遊自在的走在答案顯現之前。
允許現象的變化,履行自己的責任與行動,對結果不執著(這點跟《薄伽梵歌》的啟發相互呼應)
沈浸未知的心法
(1)把旅遊、旅者的心態帶到生活中
(2)思考每1%的未知,可以為自己騰出多少呼吸的空間:用最小可以操作的額度去複利出自己的無限可能性
(3)每個選擇都開闢出不同的平行時空,我們有活進自己喜歡的版本中嗎?
(4)放下控制有時候會感受到過渡期的混亂感,可以由美好願景帶給我們的勇氣去平靜面對
結語:放下控制欲,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內耗的迴圈,也能大大促進生命的幸福與和諧感喔!值得我們刻意去練習!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也歡迎追蹤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betterchu?si=OjSQes8ftqPuji5w
螃蟹效應
從螃蟹效應思考其背後的信念模式:群體牽制、相對地位、相對剝奪......
人跟人之間的羈絆,到底是互相成長,還是互相困住彼此呢?如何辨別?
《易經》的啟發
(一)比卦:「有孚比之,無咎。」(羈絆的基本條件是誠信);「比之匪人,不亦傷乎?」(跟不好的羈絆纏繞在一起,不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嗎?)
(二)同人卦:同人,先嚎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在人際議題中的蛻變,有時候會經歷一些不舒服的成長痛)
因應之道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從通膨、娛樂性通膨(Funflation)到靈性通膨(Spiritual Inflation)
當消費文化進入身心靈之後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因應、自處?
內外相互引動、虛實相互轉換,過度偏激都容易失衡。
當貪嗔痴悄悄滲透進靈性追求,又該要如何穿透這些阻礙、才能從中刪拾出珍貴的禮物呢?
如果有潛在的問題,為什麼不適合全有全無的割捨呢?
追尋靈性的初衷什麼?我們有因此變得更完整?還是更偏激、破碎了呢?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分享我們自己因應資訊超載的方式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Attention Economy(注意力經濟)點出:快步調的時代,資訊超載容易導致注意力的破碎。且注意力是稀缺性的資源。
注意力稀缺性無論在經濟活動上與自我成長上,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只要看懂遊戲規則,就能悠哉的在世間裡生活、不容易被制約或煽動。
焦慮可以區分是內源性的,或環境引起的。只要能慧眼獨具的找到焦慮的根源,更能斬草除根!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分享內耗時,如何和深淵共處?深淵又是怎麼出現的?怎麼超越深淵呢?
原來當腦中迴盪很多可怕的聲音時,我們不用完全相信。
接納陰暗的自己也非常重要。
原來超越深淵的方式,不是要強烈的與深淵切割,而是要去理解它、陪伴它,用愛去轉化。
當凍結於意識深處的創傷翻湧而出時,讓我們一起好好接住自己吧!
就像火影忍者的智慧:
(1)鳴人的體內封印了充滿暴戾之氣的九尾,但是他們卻能和平共處
(2)鳴人在真實之谷的修煉中,帶著愛去擁抱陰暗的自己
留言區傳送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s8qj4p005d01vwhg4z9dnp?m=comment
如果以量子力學的基礎來看待人,人的整體也是一種波粒二象性的呈現:有比較粒子屬性的身體,也有比較波屬性的心念、精神、靈魂。
解析善良的人設,可以會面對的身心不平衡狀態。
許多學習過的美德、寬恕原諒等崇高的理念,到底要怎麼接地的在世間上運用呢?
或許我們都要學習像父母保護孩子那樣的,來好好保護自己。一如醫學上的最高指導原則:Do no harm!!!
否則失根的善良,就容易會跟懦弱混為一談,甚至許多華美的文辭、精神教育,也可能會變相淪為姑息荒唐、讓自己繼續受傷的藉口。
要如何從無根、無底線的善良,切換成有根、有智慧的善良呢?可以去思考底層邏輯的「既得利益」;客觀、誠實的看著自己的生命狀態,進而動態調節自己的人設。
有智慧的善良,上善若水,能如大海般廣納百川;沒有智慧的善良,有時候反而會成為臭水溝,讓許多髒污都滯留其中。
但是如果善良的鋒芒太過,太激動想要反擊,可能會造成更深遠的傷害與耗損。
呼應易經的坤卦,有云:「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
雖然坤卦的六個爻都是陰爻,是陰性能量很強的卦。在調性上,相對於全部都是陽爻的乾卦,坤卦相對是柔和、低調且安靜的。
但其實坤卦表面雖看似安靜,實則慧眼獨具、掌握事情的根本層次,進而能優雅的趨吉避凶、瀟灑的走為上。
或許善良的鋒芒,其精髓在於:到底要如何鋒芒得剛剛好?
留言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分享自己過去使用與決定放下身心靈工具的經驗。
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透過委外化的過程,發現自己其實不停在耗散自己的能量、喪失對生命的主導權。
對於身心靈工具的去中心化有三大重點:
(一)真切的拾起、聚集自己的力量,不再依賴外物、或他人的解讀
(二)靈性訊息的解讀有太多個人濾鏡能夠介入的空間,訊息未必真實、客觀
(三)適度去中心化,才不會讓身心靈知識或工具淪為逃避自己、或逃避責任的擋箭牌
所有的工具,或許拿起都是為了要放下。
到底身心靈工具是有幫助的、還是有害的呢?其實端看使用的起心動念為何:可以用來提升自己、也可以用來逃避自己,所以要智慧的使用這些工具。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上癮(無論是小習慣或靈性工具)?可以自問:我拿得起,且放得下嗎?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真的有提升?可以自問:我有因為這些學習,而變得更完整、還是變得更破碎?變得更開闊、還是更狹隘呢?
如實的、誠實的去看待自己,或許很多很多的東西,其實都可以放下。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分享自己在中藥行的特別體驗!
檢視自己給出的東西,到底是幫助、執著還是傷害呢?內在的起心動念,已經默默決定了事情的最終品質。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與鑑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的概念分享。
遇到主觀很強的人,可以練習「陽奉陰違」(表面不抵抗、內在不認同)的方式去應對;
不僅要抱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在意識上有拒絕的能力。
形神合一的道理,與波粒二象性相互呼應。「神」(心法)不好掌握,但是倘若太緊抓「形」的概念,反而會變得僵化、不懂變通。
也呼應榮格心理學的「投射」概念:仔細去思考自己所承接的投射,否則就會容易被暗示、活出別人想要的樣子。
留言區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wads11000001r70x1me6vw/comments
承接上一集的內容,如果是抱怨的習慣,可以去拆解與釐清「抱怨的初始動機」為何、去區分有建設性與無建設性的抱怨。
練習客觀、誠實的剖析自己,也能順勢挖掘到其中的底層邏輯、與自己所執著的既得利益。
不只是像愛抱怨這種level的習慣,就連健康促進的議題,都有相同的脈絡可以多多去探索。
也分享了「下決心」的重要性,在梵文中稱為"Sankalpa"!!因為要超越自己需要決心,才能順利跨越心性想滯留在舒適圈的門檻。
字字句句可以串聯成能量場,形塑出我們的生活、生命。
所以更要謹慎地看待自己說出去的話,也要好好看待自己內心中whisper的聲音。
實際案例分享,可以了解語言的力量可以毀掉一個人,但置之死地而後生,同樣也可以透過語言的力量救回一個人。
分享用「肯定語練習」的練習,如何花3-5年的時間,逆轉20-30年時間所形塑的內耗習性。(開槓桿的概念)
最後也聊到突破自己需要練習與耐心,因為整個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概念,不能催促時間。
留言區傳送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qk6zr60h6k01tthepoca1k?m=comment
抱怨是個容易與大眾產生共鳴的題材,但是卻會悄悄染色我們的心、擾亂內在的平靜與祥和。
瑜伽哲學中也有「心印」的說法:我們說出的字字句句都會串成能量,在心中留下痕跡、潛移默化的形塑出我們的價值觀。
當價值觀已經共鳴了許多情緒,根深柢固的植入心中之後(例如已經深深相信這個世界超爛、很糟糕),這個世界便會繼續出現類似的境遇來呼應我們心中對世界的期待(我們會繼續感受到很多糟糕的破事)。如果遇見愛抱怨的人又該怎麼辦?要知道愛惜自己、趨吉避凶的重要性。倘若自己也有愛抱怨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從中挖掘到自己的一些脈絡、藉此更了解自己喔!
留言區傳送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qjpzdi0lkh01rtcuik2nj8?m=comment
《三十六計》對於善良的人有防禦作用!
一切的工具都是中性的,端看使用時的起心動念!可以帶你鬥、也可以帶你穿透!
分享其中的兩個招數:「上屋抽梯」、「釜底抽薪」!看似膠著難解的僵局也有突破的機會!
《三十六計》的延伸,還有自我突破與自我剖析的功能!
留言區傳送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9qiklhs10d801tlfm533m17?m=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