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誠實地看見自己,就是開始覺醒的那一刻。
《能櫞.思維解碼》由 徐隱 MiR、諾爾 Noel、小樂 Sora 主持,
用溫柔的節奏與思辨的眼光,
帶你從影劇、心理學到靈性覺察,
重新理解「活著」這件事。
我們聊內耗、焦慮、夢想與自由,
聊那些你以為只是瑣碎情緒、
其實是心在提醒你的時刻。
這不是知識節目,也不是靈性說教,
而是一場回到「心」的旅程——
學著用思考去感受、用感受去覺醒。
當世界太快、太吵,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
聽聽內在真正想說的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能誠實地看見自己,就是開始覺醒的那一刻。
《能櫞.思維解碼》由 徐隱 MiR、諾爾 Noel、小樂 Sora 主持,
用溫柔的節奏與思辨的眼光,
帶你從影劇、心理學到靈性覺察,
重新理解「活著」這件事。
我們聊內耗、焦慮、夢想與自由,
聊那些你以為只是瑣碎情緒、
其實是心在提醒你的時刻。
這不是知識節目,也不是靈性說教,
而是一場回到「心」的旅程——
學著用思考去感受、用感受去覺醒。
當世界太快、太吵,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
聽聽內在真正想說的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彰化縣政府提醒您,為了維護道路安全,汽、機車行經路口,務必停讓行人優先通行。
並記得標誌標線,停車再開。行人落實「停看聽」:在安全地點停等;過馬路注意來車;停讓行人,尊重路權。
連結: https://fstry.pse.is/8b3h8k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92y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mir-mind-studio.firstory.io/join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無執著故無有畏懼)
描述了菩薩因放下煩惱和障礙而達到的心境。
恐怖的根源與去除
遠離「五怖畏」的成就
在菩薩修行的初階,特別是初學菩薩行時,會面臨五種恐怖(五怖畏)。來源明確指出,一旦入初地(歡喜地)時,這些五怖畏即永遠遠離。
這五種怖畏(五恐怖)是見道以前之人所產生的:
因此,初地菩薩(歡喜地)能捨離一切怖畏,產生極大的歡喜,因為此五怖畏是初地之障。初地菩薩已證得二空之理(人、法二空),破除見惑,從而生起大歡喜。
2. 「遠離顛倒夢想」(遠離不合理的妄想)
「遠離顛倒夢想」是指菩薩對世間實相的透徹理解。
顛倒夢想的本質
遠離顛倒的修證
總結來說,這些來源共同指出,菩薩的「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是通過修行,特別是證得人、法二空(歡喜地成就),徹底斷除對自我和世間的執著(掛礙),從而自然消除了所有恐懼(特別是五怖畏),並超越了凡夫顛倒妄想的認知。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m43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mir-mind-studio.firstory.io/joi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彰化縣政府提醒您,為了維護道路安全,汽、機車行經路口,務必停讓行人優先通行。
並記得標誌標線,停車再開。行人落實「停看聽」:在安全地點停等;過馬路注意來車;停讓行人,尊重路權。
連結: https://fstry.pse.is/8b3h8k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92y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太陽與海的教室 #我是誰系列 #身份認同 #人生方向 #教育體制 #自我探索 #心理學 #哲學思考
這一集 Podcast 探討的是:當我們不再依靠外在標籤來定義自己,我們還能怎麼回答「我是誰」?
以 2008 年日劇《太陽與海的教室》為引,節目從劇情中的哲學對話延伸到現代社會的深層議題,包含:
🔸 身份解構:姓名、學歷、職業、性別並不能定義一個人
🔸 教育批判:偏差值、名校制度如何限制學生自由
🔸 社會預設軌道:從小到大的標準人生路線圖
🔸 自我探索方法:人格測驗、日記反思、當下覺察
🔸 心的力量:找到人生使命後的無私奉獻精神
本集內容適合:
✔ 迷惘於人生方向的學生與上班族
✔ 對心理學、靈性成長有興趣的聽眾
✔ 想突破社會框架、重新定義人生的人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1. 無所得的基礎(般若智慧):當菩薩真正運用深層的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因緣、四諦等一切法都是空性(沒有自性)時,我們便不會去在乎或執著於這些法。
2. 無需執著與得:一旦悟道,就不需要執著,也不需要「得」。
3. 放下:這個過程的精髓在於學會了但要懂得放下。這有點類似中國傳統武術或功夫片所表達的,當你學會了怎麼打,其實是要你不再打的意思。
4. 放下佛法:無所得的最終境界甚至要求放下修行過程中的必備條件——六度波羅蜜。六度波羅蜜是渡河的工具(船),但到了彼岸之後,連同佛法這艘船也要放下,這樣才能真正獲得自在和證得實相。當你不執著於任何東西時,你就接近了如來 (Tathagata)。
二、 菩提薩埵:覺悟的勇士與學長
「菩提薩埵」是梵語,簡稱即為菩薩。
1. 原意與定義:它的原文意思就是「覺醒的勇士」(覺悟的勇者)。菩薩追求覺悟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多方面歷練和成長**的過程。
2. 菩薩與佛的差異:來源認為菩薩與佛最大的差異點在於「發願心」:
◦ 菩薩:屬於「有情的勇士」(覺有情),他們尚未完全放下所有情感,會對特定的人產生共鳴,發願去支持和陪伴大眾有情。他們就像「學長」,會主動想辦法與我們一起走過難關。
◦ 佛:佛陀已經走完了(畢業了)。當佛看到眾生受苦時,若眾生沒有主動發出很大的需求,佛通常只會細細品嚐和觀看眾生如何面對一切。
3. 菩薩的修行過程:菩薩在證得這些觀念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提起又放下」前面章節所講述的一切法(如四聖諦、五蘊等)。
三、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體悟空有與一體性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是呼應《心經》開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1. 空有同時證得:當修行達到深度的般若智慧狀態時,必須體悟到空與有是同時存在的狀態。只有在這層次上,人才能超越一切苦,因為心中不再產生任何罣礙。
2. 體悟一體性:要理解空與有同時存在,關鍵在於證悟到「這一切其實都是一體」。這包括「我跟世界」、「我跟過去」、「我跟喜歡的東西」等,都是一體。這種體悟必須是真實的體驗和證悟,而非僅止於口頭上的理解。
3. 心無罣礙的條件:心無罣礙發生在一個人心中「沒有所得」的時候。此時,修行者證得了內在無我、外在無我、內外皆空**的狀態。
4. 罣礙的根源:罣礙或執著的前提是「我」這個自我的存在。有了自我,就會產生放不下的人事物,進而產生分別心(喜好、不喜歡、特殊感覺等)。
5. 光芒與陰影的比喻:心性就像一道純粹的光芒。如果沒有任何阻礙(如羽毛),光芒就是純淨的;一旦有阻礙(如自我與執著),就會產生陰影、波動、以及萬事萬物的現象。心無罣礙就是還原我們最根本的智慧與光芒。
6. 體悟一體性的自然行為:一旦真正體悟到萬物一體,幫助他人脫離痛苦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就像身體的「手」會自然去幫助「腳」的受傷一樣。然而,幫助時也需要有智慧,懂得如何正確地施予援手,而非出於不正當的慾望或發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m43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無苦寂滅道」四聖諦。它並非否定,而是引導修行者進入更高層次的理解。
四聖諦:解脫煩惱的基礎框架
「苦寂滅道」即指「四聖諦」,被視為四種真實不虛的義理,是理解所有煩惱運轉模式的基礎。其結構如下:
聖諦
苦諦
認識苦的結果:識別並承認痛苦的存在及其種類,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八苦。
普通人的「果」
集諦
探究苦的原因:觀察並分析導致痛苦的根本原因。理解苦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普通人的「因」
滅諦
確立離苦的目標:達到痛苦之因被徹底消除的狀態,進入覺醒與解脫的層級。
菩薩的「果」
道諦
實踐離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採取能導入正向循環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如奉行「八正道」等。
菩薩的「因」
「無」的真義:超越而非否定
《心經》在此處加上「無」字,其意涵並非推翻四聖諦,而是指導修行者在證悟之後的下一個階段。
• 視為工具,而非終點:四聖諦如同一個解決煩惱的公式。當一個人已走過煩惱、理解並運用此公式後,就必須將此工具放下,才能真正自在解脫。
• 次第性的超越:此概念具有一貫性。《心經》對不同根基的聽眾開示了次第性的超越法門:
◦ 對「聲聞」宣說四聖諦,然後教導他們超越四聖諦。
◦ 對「緣覺」宣說十二因緣,然後教導他們超越十二因緣。
• 證悟的過程:真正的融會貫通包含以下步驟:「你要先認識這個法是什麼,然後去理解,然後去觀察這個法是什麼。然後最後當你融會貫通之後,你要脫離這個法,你要穿越這個法。」這意味著任何精妙的理論都不是最終答案,答案之後還有超越答案本身的下一步。
滅苦的兩種途徑
「道諦」指出了具體的修行方法,來源中提及了兩種主要的滅苦途徑,分別對應不同層次的修行者。
聲聞乘之法:八正道
此為聲聞、阿羅漢達到涅槃所採用的方法,涵蓋了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旨在建立一個正向的循環。其內容包括:
菩薩乘之法:六度波羅蜜
此為菩薩的修行方式,更為深入與廣泛。來源中提及共有「十度波羅蜜」,但此處主要闡述了最為人熟知的「六度」。
• 六度內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 對「忍辱」的特別闡釋:
◦ 忍辱 vs. 忍耐:「忍辱」與單純的「忍耐」有本質區別。忍耐帶有壓抑和期盼痛苦盡快結束的意味;而忍辱則是全然地允許與承受。
◦ 核心態度:忍辱是「我知道這一切會到來,他正在發生中,所以我很允許他發生」。它是一種覺知,明白生命中必然會有無法避免的挑戰與起伏。
◦ 無反應練習:面對痛苦與摧殘的過程時,不去做出負面的、慣性的反應。而是以正向的方式去面對,並結合後續的禪定、精進與智慧來處理。
「無智亦無得」
此句經文將超越的層次從「法門」提升至「智慧」與「果位」本身,是菩薩對般若智慧的最高體驗。
「智」的層次:從自我中心到宇宙真理
「智」指的是觀察與洞見真理的狀態。來源將其分為兩種觀察視角:
1. 以我為中心的觀察:基於個人經驗的理解,常表現為「我發現了什麼」、「我覺得怎麼樣」。這種視角較為主觀。
2. 以世界真理為中心的觀察:採用更宏觀的、非自我的「第三視角」來理解事物的全局與規律。習慣這種思考方式,更容易契入解脫煩惱的修行過程。
「無智」的境界:破除對智慧的執著
「無智」代表了修行的終極階段,其內涵極為深刻。
• 智慧的工具性:佛法的智慧是為了「脫離煩惱」而存在的過程。對於已經走過這段路、煩惱已不存在的菩薩而言,「解脫」這個概念本身也失去了意義,因此用以達成解脫的工具——「智」——也就不再需要執著。
• 空性的徹底:菩薩的境界是「連煩惱都沒有了,然後連解脫這個東西也沒有了」。他們甚至超越了「沒有煩惱」這一狀態的執著,因為一旦執著於「沒有煩惱」,本身就構成了一種新的對立。
• 煩惱即現象:在此境界中,「煩惱」不再被視為煩惱,而僅僅是一個發生的現象。如同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不會自認為有錢,而是將財富視為屬於眾人,並樂於分享。
• 境界的遞進:世間智慧 -> 出世間智慧(智)-> 無智亦無得的境界。
《心經》中段的核心要旨,在於系統性地破除修行者在各個階段可能產生的「法執」
經文
破除的法執
無無明...亦無老死盡破除對十二因緣的法執
無苦寂滅道破除對四聖諦的法執
無智亦無得破除對六度波羅蜜等修行法門與智慧成就的法執
最終的結論是,所有教法都是引導我們到達彼岸的舟筏。學會、擁有並理解其原理後,修行者必須超越舟筏本身,不執著於公式,方能真正自在地生活。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走呀~ 去留個美好回憶!!
📥珊綾 25/26年在日本白馬滑雪課程開放預約囉 (點擊進入表單)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其實不是只有這件事,下個月會有很大的改版出現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珊綾 25/26年在日本白馬滑雪課程開放預約囉 (點擊進入表單)
快樂是什麼?
是自主選擇、擁抱情緒,還是單純「下班」?
在這一集,我們和來賓 珊綾,一起聊聊「快樂的模樣」。
🌿 珊綾的快樂
🔬 米爾的觀點
☕ 諾爾的體會
快樂的模樣,可能很深沉,也可能很單純,
但它終究都源自你內在的狀態與生活的選擇。
30珊綾 →https://www.instagram.com/shanling30_/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十二因緣的次第
《心經》是從「般若空性」的角度來觀照,它要指出的是:
無無明:其實「無明」本身也是因緣和合的假相,沒有固定的自性。
亦無無明盡:既然它本來就沒有固定自性,也就不存在「要去滅盡」的實體。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從「人類觀」到「宇宙觀」的空性層次
來源指出,《心經》中的空性有不同層次的理解,可以從個人的修行體驗(人類觀)提升至更廣闊的宇宙實相(宇宙觀)。
1. 初階(人類觀):追求「五蘊皆空」
◦ 在修行的初期,人們會專注於個人的內心狀態,試圖脫離或放空自身的慾望與情緒波動,以達到「五蘊皆空」的境界。這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修行方式。
2. 進階(宇宙觀):了悟「空中無蘊」
◦ 當修行深入後,會進一步理解到**「宇宙觀的空性」**。在此層次中,「空」並非指一無所有,而是指一切變化(包括五蘊、情緒、慾望)的本質就是空性。
◦ 我們的身體也只是一個載體,同樣是空性的展現。因此,修行者不再需要刻意「脫離」慾望,而是能理解到這些內心波動本身就是空性的一部分,從而能夠更自在地與之共存。
空性超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心經》透過否定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存在,來層層深入地闡述空性的概念。這種否定並非指它們不存在,而是指它們的本質是空的、非永恆不變的。
• 超越五蘊(無色、無受想行識):這是從個人內心體驗切入,理解到構成我們身心現象的五蘊,其本質是變動不居的,也就是空性。
• 超越十二處(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十二處是五蘊概念的延伸與細化,包含了內在的「六根」(感官)與外在的「六塵」(感官對象)。
◦ 《心經》闡明,我們的身體(六根)與所接收的外在環境(六塵)本質都是空的。我們透過感官所接收到的許多觀念,如他人的期待、社會的是非標準等,往往並非源於自身,而是受外界影響所致,這些影響會造成內心混亂與煩惱。
◦ 了悟十二處皆空,便能不因內外在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煩惱。
• 超越十八界(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 十八界是在十二處的基礎上,加入了精神層面的「六識」,三者(六根、六塵、六識)共同構成了我們完整的經驗世界。
◦ 從宇宙觀的層面來看,即便是構成我們所有經驗的這十八界,其本質依然是空的。
◦ 認識十八界的目的是為了讓修行者能更細微地觀察自己在哪個環節(感官、外境或意識)產生執著,並加以調整,直到通透地理解每一部分的空性狀態。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快樂情緒的影響
總結來說,快樂本身並無錯誤,甚至可能帶來突破和機會,但它很容易衍生出其他情緒或行為,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不理智的決定或後悔的後果。因此,如何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理智空間,無論是透過事前的規劃、當下的抽離,或是透過朋友、內在覺知等「剎車」機制,都是重要的課題。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1. 諸法空相
2. 六不
3. 從「諸法空相」與「六不」理解現象世界的本質
加入贊助: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子之間關於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行的對話
舍利子與背景
核心教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是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子問題的回答,揭示了「色」與「空」的真實關係。
概念延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對生活的啟示與實踐意義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一、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
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三、照見五蘊皆空
四、度一切苦厄
五、四聖諦:苦集滅道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在個人成長與關係維護中,「斷捨離」的核心原則和實踐方法涵蓋了對自身情緒、工作環境、人際關係以及過去經歷的重新評估與取捨。
辨識「斷捨離」的核心原則:
實踐「斷捨離」的方法:
總之,斷捨離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捨棄,更是對情緒和關係的清理與更新。當你感到狀態不好、不開心或被高度消耗時,就該開始審視是否需要斷捨離,並勇敢地創造新的空間和可能性。
米爾的IG→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與我們QA互動→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心經》作為一部核心經典,其「空性」與「般若智慧」的根本意義與實踐價值如下:
《心經》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簡稱,而其中的「心」是指「核心」的意思,代表了整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核心概念」與「核心觀念」。目前流通的《心經》版本約有260個字,它其實是將多達600卷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內容精髓全部濃縮體現出來,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般若智慧 (Prajna Wisdom) 的根本意義:
空性 (Emptiness) 的根本意義:
《心經》中般若智慧與空性的實踐價值:
米爾的IG→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與我們QA互動→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米爾的IG→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與我們QA互動→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
徐隱MiR | 思維解碼 IG: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想跟我們QA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