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New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de/42/99/de4299dc-90b9-a270-91ed-91e83e2f8a25/mza_2321311147916826199.jpg/600x600bb.jpg
能櫞。思維解碼
Mir米爾&Noel諾爾&小樂
160 episodes
4 days ago

能誠實地看見自己,就是開始覺醒的那一刻。

《能櫞.思維解碼》由 徐隱 MiR、諾爾 Noel、小樂 Sora 主持,
用溫柔的節奏與思辨的眼光,
帶你從影劇、心理學到靈性覺察,
重新理解「活著」這件事。

我們聊內耗、焦慮、夢想與自由,
聊那些你以為只是瑣碎情緒、
其實是心在提醒你的時刻。

這不是知識節目,也不是靈性說教,
而是一場回到「心」的旅程——
學著用思考去感受、用感受去覺醒。

當世界太快、太吵,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
聽聽內在真正想說的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Buddhism
RSS
All content for 能櫞。思維解碼 is the property of Mir米爾&Noel諾爾&小樂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能誠實地看見自己,就是開始覺醒的那一刻。

《能櫞.思維解碼》由 徐隱 MiR、諾爾 Noel、小樂 Sora 主持,
用溫柔的節奏與思辨的眼光,
帶你從影劇、心理學到靈性覺察,
重新理解「活著」這件事。

我們聊內耗、焦慮、夢想與自由,
聊那些你以為只是瑣碎情緒、
其實是心在提醒你的時刻。

這不是知識節目,也不是靈性說教,
而是一場回到「心」的旅程——
學著用思考去感受、用感受去覺醒。

當世界太快、太吵,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
聽聽內在真正想說的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Buddhism
https://files.soundon.fm/1640097103743-9ef46585-29a4-4546-b9a2-0c2c3cae08c2.jpeg
逐字說心經02|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能櫞。思維解碼
12 minutes
3 months ago
逐字說心經02|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子之間關於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行的對話
舍利子與背景

  • 舍利子的身份:舍利子是佛陀的弟子之一,被尊稱為「智慧第一」的弟子。他原是一位婆羅門,年紀比佛陀大很多,並且在跟隨佛陀之前已有上百位學生。
  • 舍利子的重要性:由於他是「智慧第一」的弟子,對佛法有特別的體悟,有時會在佛陀不在時替佛陀說法。
  • 對話的背景:在《心經》中,觀自在菩薩正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修行狀態,而舍利子正是在此時向他請教修行問題。這種由「智慧第一」的大弟子向菩薩請教佛法的情境,使得這一段經文極為關鍵,具有代表性,能深入說明空性般若與智慧的意義。

核心教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是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子問題的回答,揭示了「色」與「空」的真實關係。

  • 「色」的定義:在《心經》中,「色」不僅指外在物質世界的形色現象,也包含了一切外在感官能察覺到的刺激,例如顏色、香味、觸覺等,所有外界你所感知到的東西都屬於「色」。
  • 「空」的定義:
  • 「空」並非指「什麼都沒有」。
  • 它更像是指「萬事萬物都有其因緣存在,而沒有一個實體性產生」。
  • 因緣具足讓事物誕生,也因為因緣具足的過程,事物本身沒有實在的恆常存在,所以最終也會消失。
  • 舉例來說,你手中的筆之所以存在,是因各種因緣(如時代演進、需求、礦物或塑膠的發現)而誕生,但它並非永久不壞,它的形式在不同時代會改變,甚至未來可能消失。
  • 因此,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短暫的,並非實在永恆的狀態。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含義:
  • 這表示「色」與「空」是互相依存、不能分離的。
  • 如果「色」離開了「空」就無法形成,而如果「空」離開了「色」也無法形成。
  • 它們是一體的,不能單獨放掉任何一邊。
  • 用更通俗的方式理解,「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變化」。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外在形色世界(色)不會離開萬事萬物的變化(空),而萬物的變化(空)也不會離開感官所及的世界(色),兩者不會分離。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含義:
  • 這意味著「色」與「空」本來就是一體的,也是萬事萬物的現象。
  • 萬事萬物都因因緣而產生,我們所感受到的這些現象,在空的狀態下會讓我們知道這些都不一定真實存在。

概念延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觀自在菩薩在說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後,接著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是「色」(五蘊之一)符合「即是空」的道理,其他的「受」(感受)、「想」(想法、概念)、「行」(意志、行為)、「識」(意識、認知)這四蘊也同樣如此。
  • 也就是說,我們不只外在觀測到的東西不一定真實,我們所感受到的、想像到的、潛意識的行動,以及我們所擁有的價值觀,也都不一定是真實的。

對生活的啟示與實踐意義

  • 破除執著:這段經文並非要告訴人們「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不用去理會」。它的真正意義是,你所觀測到的世界,如果用五蘊來觀測,它不一定是真實的。因此,如果你對某些事情產生「必須怎麼樣」的執著或執念(例如覺得某事必須這樣發展、某個追求必須達成),這些執著可能是有問題的,會「綁架你自己」,甚至綁架了你根源性的觀念和價值觀。
  • 超越表象:真正的理解在於認識到事物是空的,因此不必特意執著。
  • 重新審視自由意志:來源進一步指出,我們許多的思想過程實際上都是被刺激所引動的,包括小時候的情緒、他人的鼓勵、大環境賦予的價值觀等,這些都被寫入我們的分別心,我們卻常常將其視為「自己的」。許多人的自由意志可能被這些「髒東西」所覆蓋。真正的自由意志,需要清理這些覆蓋物,才能「醒過來」。來源甚至提到,心理學和大腦科學也在解釋類似的現象,促使人們思考我們是否真的有「自由意識」。
  • 觀照五蘊:觀自在菩薩教導舍利子,如果想要修行到深般若的境界,必須「照見五蘊」,並會發現「色與空是不能分離的,它是存在的,你要去觀照他」。這強調了通過觀察五蘊來理解空性的重要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55htar02ft01ze8vx9dfn5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能櫞。思維解碼

能誠實地看見自己,就是開始覺醒的那一刻。

《能櫞.思維解碼》由 徐隱 MiR、諾爾 Noel、小樂 Sora 主持,
用溫柔的節奏與思辨的眼光,
帶你從影劇、心理學到靈性覺察,
重新理解「活著」這件事。

我們聊內耗、焦慮、夢想與自由,
聊那些你以為只是瑣碎情緒、
其實是心在提醒你的時刻。

這不是知識節目,也不是靈性說教,
而是一場回到「心」的旅程——
學著用思考去感受、用感受去覺醒。

當世界太快、太吵,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
聽聽內在真正想說的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