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New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a1/d1/89/a1d18902-65d6-1e0e-71ed-a2e611fd1641/mza_9168728989666160378.jpeg/600x600bb.jpg
你爸沒教的事
阿正 & Kevin
44 episodes
22 hours ago
《你爸沒教的事》 👮‍♂️一位制服上班、從現場帶回最前線觀察的警員。 🧪一位白袍在身、從實驗室探討人性與內心的研究員。 這裡是《你爸沒教的事》—— 從街頭到腦力活,科學的極限到社會的底線, 我們聊法律不寫條文,談科學不裝高深(因為我們也沒有超專業), 但我們說真話,偶爾講幹話,給聽眾們不同職業的觀察與看法。 📔每週三、六 更新,真心不騙。 適合通勤、健身、加班、半夜崩潰邊滑手機時服用(建議戴耳機)。 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至: nibanoteach@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Leisure
RSS
All content for 你爸沒教的事 is the property of 阿正 & Kevin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你爸沒教的事》 👮‍♂️一位制服上班、從現場帶回最前線觀察的警員。 🧪一位白袍在身、從實驗室探討人性與內心的研究員。 這裡是《你爸沒教的事》—— 從街頭到腦力活,科學的極限到社會的底線, 我們聊法律不寫條文,談科學不裝高深(因為我們也沒有超專業), 但我們說真話,偶爾講幹話,給聽眾們不同職業的觀察與看法。 📔每週三、六 更新,真心不騙。 適合通勤、健身、加班、半夜崩潰邊滑手機時服用(建議戴耳機)。 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至: nibanoteach@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Leisure
Episodes (20/44)
你爸沒教的事
EP33 Kevin 說星座是假科學
「星座」這個幾乎人人都聊過的話題,在這一集中展開激烈辯論。 K:認為星座是「假科學」,缺乏任何邏輯與實證依據。 正:採較中立觀點,在現代更多是一種社交潤滑劑、商業語言與心理慰藉工具。 正:星座起源於古巴比倫、希臘,用於觀察天象與農耕。後來被人格化,形成「黃道十二宮」,並透過媒體、動漫等形式普及至現代。 K:天體位置變化後,現今的星座日期早已偏移。 正:小時候覺得唐老師很唬爛,長大後看專訪才理解她其實是用「陪伴與心理引導」的方式幫助人。 K:她雖有正能量,但星座本身還是不真實的,更像是善意的謊言。 宗教或星座可能是假的,但如果能推人行善,也算是好的謊言。 正:星座的描述常模糊、正向,容易讓人「對號入座」。 舉例:自己是巨蟹座,會自然投射出家庭觀念與凝聚感,每個人都可能在模糊描述裡看到自己。 (巴南效應) 總結: 星座在科學上沒有統計證據,但在人際互動中仍有其社交功能。 不論信或不信,星座仍是一個讓人產生共鳴的文化語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day ago
37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普發一萬的討論與爭議) ep.32
本期最「爸」 (普發一萬的討論與爭議) 台灣過去也有幾次類似的普發政策。像是馬英九政府的消費券,疫情推出的補貼,以及 2023 年的「普發現金 6000 元」等等。 我對去年的發放已經沒印象了,可能因為發的是「現金」而不是「消費券」,少了「一定得花掉」的感覺,所以存在感不強。 那為什麼這次又要發? 政府的理由是「稅收超徵」,也就是國庫收入比預期多,想要「還稅於民」。這次甚至有修法方向,讓普發現金可能成為制度化的選項。 只要未來中央稅收超過一定比例,就得優先發錢給民眾,不過各黨對此的立場並不一致。 有人認為「發現金」,讓人民直接感受到經濟成果;也有人覺得用來「還債」或投資公共建設。 畢竟政府仍有龐大舉債,若只是單純發錢,經濟刺激效果不見得明顯,可能只是短暫的開心。 Kevin 的觀點: 現金雖然討喜,但難以帶動實質消費。相比之下,把這筆錢投入基礎建設、交通或長期政策,對國家發展效益更大。 當然也有人反駁,認為「政府亂花錢」的風險更高,與其讓政府浪費,不如直接發回給人民。 也提醒一個重要的問題「詐騙」 網路上出現大量假網站,詐騙集團趁機作亂,例如用假網址、把英文字母「O」換成數字「0」來混淆。 大家一定要認明政府公布的官方網址,或是直接選擇到郵局領取現金,避免被詐騙,這次也特別加強宣導,希望降低詐騙發生。 整體來看,「普發一萬」是一個讓人開心、但也值得思考的議題。 它牽涉到的是「短期幸福」與「長期政策」的取捨。 到底發錢能不能真正幫助經濟?還是只是形式的「政策買票」?這也留給大家自行思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days ago
7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32 Kevin 沒在過萬聖節🎃
10 月中街上已經出現各種萬聖節裝飾(南瓜、骷髏、蜘蛛網) 「我們這個年紀(20~30歲)的人,還有在過萬聖節嗎?」 正:回憶自己小時候買鬼臉面具、披風參加補習班活動,覺得氣氛很好玩。 K:說自己從來沒真正過過萬聖節,只有小時候被強迫參加,覺得無聊🥱(認為有情勒意味) 👻 兒時回憶「Trick or Treat」 兩人回想補習班時期的萬聖節活動:英文老師會教大家說「Trick or Treat」,然後發糖果。 K:解釋「Trick or Treat」其實就是「不給糖就搗蛋」的意思,算是一個諧音梗的用法。 (因為正只顧著吃糖果不管意思) 小朋友會覺得能裝扮、被嚇、拿糖果都很有趣。 正:聊到現在的小孩裝扮越來越多元,不只是鬼魂、吸血鬼,也會扮超人、蜘蛛人、蝙蝠俠這類英雄。 🧛‍♂️ 萬聖節的起源與文化演變 正:提到萬聖節其實起源於古歐洲的宗教節慶 「萬聖日前夕(All Hallows’ Eve)」, 是為了祭拜祖靈、驅趕惡靈,有點像台灣的中元節概念。 後來傳到美國,變成一種狂歡節文化,再傳回亞洲,就變得比較像是 cosplay 派對、娛樂活動。 🕸️現代萬聖節的商業與娛樂化 正:現在萬聖節幾乎變成「打卡節」,大家只是拍照、應景、打卡,卻不太了解節日的由來。 (不過樂園的活動還是要去👻) 正.K舉例商業化: 日本大阪環球影城的萬聖節遊行最有名,特效化妝超逼真會嚇哭人。 台灣的六福村也會舉辦「鬼節特別活動」,扮裝還能拿折扣票。 商家、咖啡廳、甚至是健身房也會佈置南瓜、蜘蛛網,營造氣氛。 🧟‍♀️社會現象與負面事件 Kevin提到一些極端案例: 美國有小孩在萬聖節糖果裡被放針或毒品的事件。 也有老人家討厭這種文化,趕小孩走、結果被砸雞蛋的情況。 從警察角度補充說這些都是極端個案,提醒大家不要太放大,但也要注意安全、尊重他人。 萬聖節的娛樂化有好有壞 西方文化深入亞洲,甚至比傳統節日還有存在感。 正:雖然自己長大後少了那種「全情投入」的感覺,但看到國外小孩全家一起裝扮、討糖的畫面,還是覺得很溫馨。 K:「沒裝扮直接進去叫沒品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days ago
28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從粿粿事件看公關處理與男女出軌大不同?!) ep.31
最近最火的八卦話題,應該就是「粿粿偷吃王子案」。 一開始我還搞不清楚誰是誰,因為牽扯到「王子」整件事炸開。 女方被爆在婚內出軌王子,老公知道後提出離婚,一開始喊價1600萬,最後雙方沒達成和解。 🎭 雙方說法對比 男方這邊很明確,就是說他有掌握外遇證據。而女方拍了一支17分鐘的影片雖然說「是我的錯」,但幾乎都在檢討男方,說他婚後變冷淡、錢都她在扛、甚至連照顧小孩、房貸都她負責。 不過她也承認一句關鍵話: 「在情緒脆弱的時候,跟王子越走越近。」只是完全避重就輕的省略了「婚內出軌」與否這件事。 網友反應 大家開始挖王子以前的貼文、留言互動、節目畫面,發現好像早就有蛛絲馬跡。甚至以前生日趴、訪談片段都被重新剪出來分析。 我覺得粿粿的公關處理得不行,明明要澄清,結果越講越糊、還一直在檢討對方,整個感覺超「硬凹」。 誰的傷比較重? 大家也在討論一件事:這種事件裡,通常都是女生形象崩最快? 像之前謝忻、阿翔那一案,結果也是一樣,女生直接沒工作、被罵翻,男生過一陣子照樣復出。 這次男方開高價談離婚,也可能是因為知道這件事對女方傷害更大。 法律與現實 很多人看到這種新聞都想說:「那報警抓姦啊!」但其實現在通姦已經除罪化,警察不能介入。只能走民事訴訟。 像這次的主角也有透過徵信社幫忙蒐證。但徵信社的灰色地帶也很多,有的會偷拍、跟蹤到家裡,如果太過於嚴重甚至有可能違法。 整件事看下來,不只是八卦,還反映出台灣娛樂圈的公關危機,還有社會對男女出軌的雙重標準。 真相怎樣,最後還是得等法院判,我們當觀眾就好,別急著當法官,更不要變成網路霸凌的一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11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31 買房與租房
我們聊了很多人都會面對的房地產問題「要買房,還是繼續租?」 K:在台南有自己的房子、正在繳房貸。 正:除了研究員身份,也斜槓從事租賃管理,對房地產有一定了解。 兩人聊聊「住」這件事 — 買房的體驗、壓力、與租屋的不同思維。 K:分享他在台南買下人生第一間房的心路歷程: 從一開始只是想要有個「自己的空間」,到被房貸壓力逼著重新學會理財與取捨。 小時候住的老房子相對老舊,買了新房後感覺像「飯店」一樣新穎舒適,但那份安定感背後,其實是每個月三分之一薪水都要拿去還貸的現實壓力。 正:房地產話題總是分成「買房派」與「租屋派」。 在租賃管理的工作中,看了很多租屋族的故事。 有人為了工作地點的彈性不想被房貸綁死;也有人因為感情變化,一夕之間從雙人房變成孤單租客。 租屋給了人自由,但自由背後也意味著沒有歸屬與不確定感。聊了房價、聊到人生階段也聊到心態 K:分享自己買房的「貴人」 (也感謝家人的頭期款) 一位在房地產投資有心得的警界學長,從「選地段」到「了解稅制與免稅條件」手把手帶著他入門。 他才發現,買房這件事不只是運氣,而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 買房並不一定是「成功的象徵」, 租屋也不代表「失敗或沒能力」。 真正的關鍵是你清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結論很務實: 🏠 買房讓你安定,但你得準備好被現實綁住。 🛋 租屋讓你自由,但自由的代價是永遠在搬。 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你人生階段的選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6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從球場到螢幕前:樂天桃猿奪冠、美職激戰、CFO八強的熱血瞬間) ep.30
本期最「爸」 (從球場到螢幕前:樂天桃猿奪冠、美職激戰、CFO八強的熱血瞬間) 最近競技類的比賽很多,我自己關注到三個比較大的賽事:台灣職棒、美國職棒 MLB,還有英雄聯盟的世界大賽(電競)。 ⚾ 台灣職棒:樂天桃園奪冠、氣氛爆棚 在我錄音的這幾天,台灣職棒的冠軍賽剛結束,是 中信兄弟對上樂天桃猿。 老實說我平常沒有固定追職棒,只是這次冠軍戰還是有看一下,因為我爸他不管什麼運動都愛看,下班回家就一起在沙發上邊看邊聊。 這次兄弟像氣勢真的很強,在洲際球場幾乎整片黃色海洋。不管內外野都是滿滿的球迷,現場氣氛真的很熱烈。 感覺得出台灣職棒這幾年走出低迷期,觀眾也越來越多。 我自己沒有特別支持哪一隊,只要比賽夠精彩、內容夠好,我就覺得值得。 但網路上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比較激動的留言,像是罵球員打假球、太爛這種。 我覺得大家可以理性討論戰術或表現沒問題,但如果上升到人身攻擊,就真的太過頭了。 ⚾ MLB:大谷翔平與世界大賽熱潮 再來是美國職棒 MLB。 我錄的這天剛好是G4 大谷翔平的球隊「道奇」輸給「藍鳥」。 大谷真的不用多介紹,他已經是整個 MLB 的超級話題人物,幾乎每天都有他的新聞,不只是日本人,全世界都在看他。 他們這次要連冠可能不太容易,對手實力真的很強,每場都非常精彩。我自己沒特別挺哪一隊,但就希望世界大賽能越打越好看,這樣觀眾也能享受那種競技的張力。 🎮 電競:CFO十年後再進八強 最後來聊聊電競。 這次的英雄聯盟世界大賽,台灣戰隊 CFO 打進八強,這可是十年來第一次! 雖然最後輸給了韓國的 KT,但那支隊伍最近狀況真的很好,連 LCK 裡的強隊都被他們打下來。 CFO 這次的表現可圈可點,也讓大家重新注意到台灣電競還在進步,賽後教練也在 FB 上發文,他說這些選手比大家更想晉級,因為他們為這場比賽努力了一整年,所以大家真的不用太苛責,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我覺得看到越來越多人關注電競賽事,是一件很棒的事,畢竟競技的世界總是現實的,大家只看「誰贏了」,但每一次輸贏背後都有很多努力跟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8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30 澳門旅遊與【賭】場體驗
正:這次到澳門主要是去聽演唱會,旅程輕鬆。 正:避開連假旅遊高峰期前往澳門以節省機票費用,雖然增加了住宿天數,但整體而言體驗尚可。 除了觀看演唱會和遊覽景點外,大部分時間都耗在澳門豪華酒店附設的賭場,坦承因沉迷賭博而虧損不少錢,對賭博行為有一些探討。 平常沒有賭博習慣,也不太懂賭桌規則,但基於「都來到澳門」的心態,當然得進賭場。一開始只想感受氣氛,「贏錢」不是目的。 賭場氛圍 體會了那種「沒有時間觀念」的感覺,沒有窗、沒有時鐘,容易讓人忘記外界的時間流動。 每張牌桌上的人都神情專注,籌碼的聲音、荷官的節奏、燈光,形成一種「沉浸式誘惑」。即便只是旁觀,也能感受到「輸與贏」交替的情緒張力。 從好奇到下注 原本只是想試試看,換了少量籌碼抱著娛樂心態但當真的贏了第一把,心中那種「也許我可以」的聲音出現。 輸的時候又會有「再一次就能贏回來」的衝動。這一來一往的拉扯,就是賭徒心理的起點。 賭徒心態的陷阱 賭徒不是因為貪,而是因為不認輸。輸錢後會覺得「我只是運氣不好」,這種心理循環讓人越陷越深,最終越輸越多。 賭博與法律灰色地帶 也談到台灣的現況,法律上賭博仍屬違法行為,但地下賭盤、彩券與娛樂城其實遍布。 社會對「小賭怡情」與「成癮賭博」的界線模糊。全盤否定賭博,不如理解人為何被吸引,從心理層面預防沉迷。 結論:賭博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人性」,澳門這趟旅程變成關於慾望、貪婪與控制的觀察,能夠掌控情緒就會更加的進步。 人性的弱點,如貪心與不甘心,也分享了「孤注一擲」和「賭博默示錄」等影視作品來警示風險。 強調控制風險和承受力的重要性,尤其是要避免在「上頭」時打破事先設好的紀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7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豬的疫情來了!非洲豬瘟在台中爆發) ep.29
本期最「爸」 (豬的疫情來了!非洲豬瘟在台中爆發) 最近台中通報的非洲豬瘟案例。 這到底是什麼病、為什麼大家那麼緊張、還有它對台灣整個養豬產業會造成多大的衝擊。 非洲豬瘟雖然不會感染人類,但對豬隻來說幾乎是100%致命。 這次疫情爆發在台中某個養豬場,10 天內超過一百多隻豬異常死亡,經檢驗確定是病毒陽性。 農業部也立刻啟動防疫措施,包含全國暫停豬隻運輸五天、全面禁止用廚餘養豬等。 這件事讓我想到 COVID-19 剛爆發的時候:那種「防不勝防」的感覺一樣可怕。 K:台灣的豬肉一直以品質好、味道佳著稱,自己在外面吃飯時如果有「台灣豬」一定會優先選。 真心希望這次疫情能盡快結束,不只是因為愛吃,更因為這是台灣農業的驕傲。 也聊到網路上對這件事的反應,包括有人懷疑是不是政府想壓新聞,也有人覺得是台中市政府監督不力導致事件的發生。 我們認為,與其怪東怪西,更重要的是冷靜面對、防止疫情擴大,別讓恐慌和謠言造成「二次傷害」。 正:當兵時有個同袍家裡就是養豬的,希望他們家和所有養豬戶都能平安撐過這一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6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29 警察內外勤職務大公開
Kevin 提到,早期的警察系統其實很廣,包括「水上警察」、「消防警察」等,當時都隸屬同一體系。 雖然現在分開成不同單位,但在體系裡仍算「同學」。 法律上所稱的「警察」,不只指穿制服的執勤人員。凡是行使公權力、具有取締職能的公職人員,如環保局稽查也屬於廣義警察。 刑警與制服警的不同 刑警:不穿制服、偵查與辦案。 制服警:巡邏、受理報案、處理交通,是民眾最常見的第一線。 權力上相同,但刑警因任務性質,彈性較大。 早期社會曾有濫權與刑求問題,如今隨著監控與制度改進,幾乎已難再發生。(至少個人觀察如此) 外勤 vs 內勤 K:認為最辛苦就是「外勤」警。 他們要面對報案民眾的誤解、繁重的公文、人力不足長時間輪班。 K:「內勤」如人事、資通、保民組,工作穩定、週休二日,但行政壓力也不小。有些人戲稱那是養老組。(其實責任仍然沉重,只是型態不同) 階級與制度問題 警察來源主要分兩條路: 警專:多為基層外勤,輪班、處理民眾事務。 警大或高考:偏行政或幹部職位,薪資較高、不需輪夜班。 K:導致制度性落差,常常發生經由國家考試進來的人,不一定是能解決現場問題的人。(當然憑考試實力有資格得到應有的待遇) 第一線的警察往往最懂實務、最接地氣,但資源與人力配置不均,也讓基層長期過勞。 Kevin 用一句話形容體系現況: 「一線警察在固定逐步鎖螺絲,上面的人負責決定那台車放哪。」 制度應該讓懂現場的人能參與決策,而不只是被動執行。(有時上層如果能與下層有更緊密的連結或許能事倍功半) 雖然警察目前仍缺乏工會等協商機制,但我們也相信,隨著社會觀念與制度透明度提升,這個體系正在慢慢變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8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全運會・台灣田徑的歷史一刻) ep.28
本期最「爸」 (全運會・台灣田徑的歷史一刻) 今年全國運動會男子 100 公尺決賽,台南市選手 陳玟溥 跑出 9.95 秒,成為台灣田徑史上第一位在正式比賽中「跑進 10 秒內」的選手。 雖然因順風超速無法列為正式紀錄,但這依然是象徵性的突破。 他曾歷經阿基里斯腱傷勢,如今以毅力與訓練重返巔峰,不只是速度的極限,更是意志力體現。 同時,也恭喜我的同學—曉慧, 在這次全運會中突破個人最佳、勇奪亞軍! 田徑訓練總是最嚴苛,烈日下反覆衝刺、無數次修正動作、對抗疲憊與傷痛,那是一場與自己的戰爭。 能在二十幾歲甚至三十歲後,依然堅持每天訓練、忍受傷痛、追求進步——這樣的運動員精神,本身就值得所有人敬佩。 台上 10 秒鐘,台下 10 年功。 今天的台灣田徑,正在被這些選手一步步往前推進。 他們用汗水與意志告訴我們— 只要夠堅持、夠努力,就沒有不可能的極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7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28 沖繩旅遊分享 (kevin三日遊)
Kevin 三天沖繩快閃之旅經驗,時間短暫的行程安排,發現沖繩機票意外便宜,臨時起意出發。 🗺 行程規劃重點 時間掌握:選早去晚回的航班,充分利用每一天。 地點選擇:集中在沖繩中南部,避開北邊遠的美麗海水族館。 交通方式:選擇自駕,因為沖繩大眾運輸相較不便。 規劃工具:用 Google 地圖依順路性安排行程與餐廳。 行程節奏:注意動靜平衡,不想像旅行團那樣一直吃或趕車。 警察工作的限制,選擇了高效率的「特種兵旅遊」方式,體現了沖繩自駕遊的便利性 🧭 Kevin 與伴侶分工規劃 由 Kevin 負責,喜歡掌控行程,確保符合自己興趣與節奏。 租車市場成熟且當地台灣遊客眾多,語言溝通不成問題。 旅行亮點包括體驗潛水、參觀「波上宮」和「玉泉洞」等景點,以及試吃「沖繩麵」等在地美食 🌊 潛水體驗 地點:原本要去「青之洞窟」,因颱風外圍環流改到「夢幻礁」。 體驗:「體驗潛水」 (教練全程陪同)。 感受:水質極乾淨透明、幾乎無雜質。魚非常多,有小丑魚、斑馬魚等,教練讓他們餵魚。 心得:第一次潛水原本緊張,但下水後覺得呼吸意外地順暢。 🚸小小結論 Kevin :強調出國自助行要預留備案,應付天氣或突發狀況。 正:補充在澎湖、小琉球潛水的經驗,兩人對比台日水域差異。 最後Kevin 也討論到當前日幣匯率低,強調「購物」是必做事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45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日常 (Kevin挑戰報名「古都馬拉松」) ep.27
那個邊跑邊吃、沿路全是烤乳豬跟龍蝦的傳奇活動🍤。 Kevin沒報全馬也沒半馬, 選了 10 公里組,趁這次機會重新培養運動習慣,從警校畢業後、輪班生活節奏早就被打亂。 特別的是,他這次直接問 AI 幫他排訓練計畫,包含各種訓練與恢復,全是依照他值班時間量身打造,算是一次「AI 教練」實驗。 K:這不只是為了跑一場比賽,更像在幫自己找回一點「規律感」。有時候人生就像在跑步,不是看跑多快,而是持續下去的動力。 正:在旁邊笑說,你應該是去吃美食的吧,會邊跑邊吃直接停下來吃爆吧?但也佩服他行動了~ 阿正則繼續維持游泳、健身, 都在用不同方式找回運動節奏。 不管是為了健康還是單純想吃,只要有「動」,就是往前。 有時候運動不只是挑戰, 更像是在亂生活裡找回一點規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9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27 韭菜投資日記
今天這一集啊,想來聊聊現代人這個「投資行為」!不只是在講股票啦,更想談的是我們面對金錢、面對風險的「人性」。 其實現在打開 podcast 排行榜,前十名裡面有一半都在講投資理財,我們自己也會聽財經節目。 有時候不是真的要學投資,而是想了解一下最近的產業、國際情勢,讓自己有點 sense。畢竟這些節目幫你整理資料。 但說真的投資這件事,越懂越會發現「人性」才是最大的敵人。 K:一開始走很穩,買 0050、銀行股那種,結果疫情一來,看到別人一週賺 30%,我心就癢了。 把穩健的部位全賣掉,跳進主動選股,結果不用說「賠爆」🤡。 那種心態真的很像賭徒啊,輸了就想拼回來,拼到最後越陷越深。 正:還真的在澳門賭場裡玩出同樣的心路歷程,每天設停損,結果還是越玩越大,其實投資跟賭博的差別,就在「你能不能控制自己」。 而且最近發現,不只我們在玩股票,連同學聚會、親戚聊天,都在問「你最近買什麼?ETF 還是個股?」 這畫面真的很像又回到了 2021 少年股神那個時代。一波韭菜倒下,下一波又上來,歷史不斷重演。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這些經驗也算寶貴啦。就像大師說的:「越早嘗試錯誤,成本越低。」 我們都在邊走邊學,學著不要再被慾望牽著走,學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節奏。 投資目的是為了想過得更自由,不是要成為首富也不是追報酬率,只是希望有一天,不再被工作綁死,可以安心過生活而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29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王世堅-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ep.26
本期最「爸」 (王世堅-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這集由 Kevin 獨自一人錄製 來聊最近意外「紅到對岸」的立委「王世堅」。他在質詢時的名言被中國網友剪成一首歌《沒出息》。 節奏強烈又帶點悲壯感,結果在網路上爆紅🔥,不少中國網友聽到還感動到哭,說那種「從年少奮鬥到中年無奈」的心境超有共鳴。 Kevin 自己聽了覺得非常有趣,感嘆中國網友真的太會「腦補故事」。幾句話就能想出整段人生劇本🤣 我們也回顧了王世堅一路以來的風格,質詢中的浮誇與政治幽默甚至道具連連,但其實他對監督行政是認真的!? 他那種「罵官員像在演出」的諮詢方式,某種程度上也真的是在提醒政府該被監督。 當然啦,他也不是沒爭議,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個人是有理想、有態度,也真的很有梗。 所以這集,我們就從最近的爆紅神曲聊到理想,邊聽邊笑也不仿從質詢神曲了解一下政治議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7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26 棒球啦啦隊文化
這集我們聊很常出現在新聞版面的「啦啦隊」。 從李多慧、林襄到各隊的應援女神,現在很多人進場不是看球,是看她們。 啦啦隊源自美式校園文化,最初是為了鼓舞士氣、凝聚團隊。後來演變成兩大類: 競技啦啦隊:像體操一樣有高度技術性、拋接、空中特技,危險度高、訓練嚴格。 應援 / 表演型啦啦隊:以活化現場、娛樂觀眾為主,動作較簡化,但強調視覺效果與互動。 在台灣表演型啦啦隊已經演變成一種「娛樂產業」。性感、流量、代言,全都成了比賽的一部分。商業上沒錯,但也引發「物化女性」的爭議。 我們聊到其實她們也很專業,只是媒體焦點都放在外貌,讓人忘了這些表演背後的努力。 近年有球團嘗試把多元納入行銷(例如出現男性、同志、不同體態的成員),這是正向信號: 它可以打破「啦啦隊=年輕白皙女郎」的刻板印象也能讓更多人感到被看見、被接納。 但同時會有人質疑「刻意操作話題」或出現惡意嘲諷(像小螞蟻被攻擊的案例)。 最後我們問當球隊越來越靠啦啦隊撐聲量,棒球本質會不會被淡化? 長遠來看,球團要平衡「短期流量」與「長期運動價值」。若只以流量為指標,運動的文化與競技精神會被逐步邊緣化。 我們可以喜歡啦啦隊也可以欣賞明星表演,不過欣賞之餘別忘了初心,這一切的核心是「運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29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 (緬懷顏正國【少年ㄟ 安啦】) ep.25
本期最「爸」 (緬懷顏正國【少年ㄟ 安啦】) 本期由阿正單口主持。 想聊聊最近離開的導演顏正國。 他十二歲就以童星身分出道,演過《好小子》系列,後來在《少年ㄟ,安啦》裡那句經典台詞: 「你爸沒教過你⋯(台語)」 成了影視的經典。 前幾年電影復刻重映,我也去看了,那種街頭義氣、真性情的感覺,完全就是他本色演出。 但他的人生並不順遂。 太早成名讓他備受排擠,也一步步誤入歧途,他染上毒癮、涉入犯罪,最終入獄多年。 在獄中,他歷經父親離世,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出獄之後的他決定洗心革面。 而顏正國真正令人敬重的地方,是他出獄後不只選擇低調生活,更用行動證明自己已經改變。 他開始參與公益活動,到學校、矯正機構、社福單位演講,分享自己跌倒又站起來的經歷。 他不避諱談自己的過去,反而用自己的故事去提醒年輕人。 他曾說:「我不敢說自己是浪子回頭,但我會努力重新做人。」 他用作品去提醒世人:「別重蹈我的路,也別放棄自己。」 這不只是懺悔,更是一種用生命去教育的勇氣。 很多人不知道,《你爸沒教的事》這個節目名稱,其實就有一部分靈感,來自他當年的那句台詞。 那句話粗、狠、但真實。 就像他的演藝生涯雖然不完美但真誠。 今天這集,就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真性情的電影人。願他一路好走,也提醒我們 人生,永遠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5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25 十月連假在放什麼?
今年十月是台灣的「放假月」:中秋節、雙十節、光復節接連登場。 對很多人來說只是連假,但每個日子背後都有不同的歷史與意義。 在這一集,我們從「雙十節」談到「光復節」,帶你快速回顧: 雙十節:1911 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開啟共和體制;放假不只是休息,更是國家儀式與公共認同的展現。 光復節:1945 年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對不同族群,有「回歸」也有「政權轉換」的不同記憶與爭議。 兩個節日的差異與交集:雙十節象徵國家誕生與正統,光復節則標記戰後秩序與社會記憶的轉折。 我們討論年輕世代對國慶日的感受、媒體如何建構國家敘事,以及教育如何處理這段複雜的歷史。 紀念節日不只是慶祝,更是檢視、反思與傾聽不同聲音的機會。 十月提醒我們:理解歷史,尊重差異,紀念才能成為連結而不是分裂。 歡迎分享你的想法與家族記憶,留言告訴我們,下集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38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屁孩車禍撞死友人、瘋子砍人波及無辜) ep.24
本期最「爸」 (屁孩車禍撞死友人、瘋子砍人波及無辜) 今天聊的是最近台南死亡車禍。 一個十八歲的男生沒駕照,開車上山飆彎,結果失控撞上前面機車。 更扯的是,機車騎士是他十七歲的朋友,也沒駕照。 一撞下去,一個當場死亡,一個翻車受傷。 後來警方查到,這駕駛其實幾個小時前就撞過一次, 警察才剛叮嚀他別再開,結果人一走他又偷跑出去, 就這樣出事。 雖然聽起來是一件憾事, 但至少這次沒有害到無辜的人。 只能說——山道猴子飆車,真的拿命在玩。 然後我們也聊到苗栗的隨機砍人案。 兇手之前就砍過人,關幾年出來又犯。 大家都在問:這社會安全網到底在哪? 十年前砍過一次,十年後同地點又來一次, 真的讓人覺得毛毛的。 我們也只能說, 希望政府能重視, 不要讓這種「不定時炸彈」在街上亂跑。 希望大家出門都能平安。 社會已經夠亂了, 不要再來添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EP24 現代人愛「毛孩」
現在越來越少人說「寵物」,大家更習慣稱牠們為「毛孩」或「家人」。 從小時候外公外婆家「顧家」的狗,到現代都市中「陪伴、紓壓、療癒孤獨」的貓狗,飼養動物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為什麼現代人愈來愈愛養寵物,社群與萌寵文化如何推波助瀾 養貓與養狗的差異:狗需要大量互動與戶外活動、貓則獨立、空間需求小 飼養寵物的現實挑戰:經濟成本、時間管理、空間限制、情感壓力 「領養代替購買」的理想與市場供需的現實 毛孩產業化與寵物友善空間的興起,反映社會結構變化 養毛孩帶來的陪伴、責任感與心理健康正向影響,生老病死的感觸。 毛孩不只是療癒,更是一份長期承諾,需要穩定、負責任的生活環境。 在決定養之前,先問問自己:「真的準備好養一隻毛孩了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2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本期最「爸」(天佑花蓮🙏,台灣人的團結)ep.23
本期最「爸」 (天佑花蓮🙏,台灣人的團結) 這次颱風在花蓮光復鄉造成嚴重的災情,看到光復鄉因為堰塞湖潰堤而滿目瘡痍,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雖然政府一直強調有監測、有警戒,最終還是來不及避免災難,後續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推責,也讓人覺得很無奈。 不過,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社會自發的力量。這幾天網路上出現了「鏟子超人」、吊車大王,還有一群充滿善意的普通人,他們請假、自己帶著工具、雨鞋,就直接跑去現場幫忙。那種場景,不只是救災,更像是一種默契,台灣人天生有的團結與凝聚力。 現場環境非常艱難:交通中斷,泥沙遍地,天氣悶熱到讓人中暑,衣服和鞋子都是消耗品。但就算這樣,大家還是努力地清理、協助,甚至還能維持某種秩序,彼此照應。當然,過程中也出現一些質疑,有人說網紅作秀、有人擔心捐款流向。但我覺得,不管動機如何,付出時間、體力、金錢的人,本身就是一股支持災區的力量。 花蓮是(K) 熟悉的家鄉,看見那裡受傷心裡也十分沈重。同時,也因為看到這麼多人願意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而覺得很感動。或許這就是我們社會最寶貴的東西吧!當災難來臨時,不靠口號,而是靠一雙雙實際幫忙的手。 我們只希望,花蓮能夠慢慢恢復,災區的人們能找回安定,這場痛苦的經驗,至少能提醒我們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平安、團結,還有那份願意挺身而出的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9 minutes

你爸沒教的事
《你爸沒教的事》 👮‍♂️一位制服上班、從現場帶回最前線觀察的警員。 🧪一位白袍在身、從實驗室探討人性與內心的研究員。 這裡是《你爸沒教的事》—— 從街頭到腦力活,科學的極限到社會的底線, 我們聊法律不寫條文,談科學不裝高深(因為我們也沒有超專業), 但我們說真話,偶爾講幹話,給聽眾們不同職業的觀察與看法。 📔每週三、六 更新,真心不騙。 適合通勤、健身、加班、半夜崩潰邊滑手機時服用(建議戴耳機)。 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至: nibanoteach@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