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共好」是由台灣也思服務學習協會自2024年初創立的頻道,由於也思的實務經驗發現:身心困頓、學習無動力、甚或形成「社會退縮」狀態的青少年逐年增加。
社會退縮現象是一道光譜,你我都在這道光譜上的某一點,有人曾經經歷,有人仍在迷惘中起伏,無論如何,這些歷程都是生命經驗的一部分。我們將利用空中漫談,讓困頓的人兒感到被理解和被陪伴的溫暖,期許能在動彈不得的枷鎖中,發現改變的契機。
節目將以25集為一季,每季將由不同的主持群,以不同的風格形式,從不同角度切入關於社會退縮者議題的探討。
齋藤環說:「心理創傷與康復的過程,必須與其他人事物相遇,再無其他可能。」
也思要說:「雁行共好,是同行、相伴、引動、鼓勵,一起往前的歷程。唯有振翅齊飛,才能創造共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雁行共好」是由台灣也思服務學習協會自2024年初創立的頻道,由於也思的實務經驗發現:身心困頓、學習無動力、甚或形成「社會退縮」狀態的青少年逐年增加。
社會退縮現象是一道光譜,你我都在這道光譜上的某一點,有人曾經經歷,有人仍在迷惘中起伏,無論如何,這些歷程都是生命經驗的一部分。我們將利用空中漫談,讓困頓的人兒感到被理解和被陪伴的溫暖,期許能在動彈不得的枷鎖中,發現改變的契機。
節目將以25集為一季,每季將由不同的主持群,以不同的風格形式,從不同角度切入關於社會退縮者議題的探討。
齋藤環說:「心理創傷與康復的過程,必須與其他人事物相遇,再無其他可能。」
也思要說:「雁行共好,是同行、相伴、引動、鼓勵,一起往前的歷程。唯有振翅齊飛,才能創造共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讀.隱書坊》第七集:有人真的能夠理解我嗎?淺談特教生及其家庭
本集主持人:羽超
本集來賓:張慧嬅心理師
本集再度邀請張慧嬅諮商心理師,從心理師的角度談談「特教」的真實樣貌。她是一位深耕特教現場十多年的教師,同時也是許多家長的陪伴者與心靈支撐
從「努力就能成功」的迷思,到「看見能力而非限制」的教育之心,也談到文化、社會與家庭在特教議題上的誤解與掙扎
✨ 本集節目亮點
1️⃣ 特教的真實樣貌
社會對「特教」的理解仍有誤解,很多孩子「看起來好好的」,卻在情緒與學習上吃力
我們太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卻忽略了限制的存在
「我們往往看不到別人的痛苦,就以為那不存在。」
2️⃣ 看見能力,而非限制
羽超老師分享,他曾邀請一位情緒障礙學生參與 Podcast 錄製。那一刻,孩子因為找到自己的舞台而閃閃發光
教育的任務不是糾正不足,而是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舞台
「當人相信自己能做到,就會產生力量。」
3️⃣ 理解,才是最深的教育
每位家長都在愛與疲憊之間努力生存,他們的焦慮、無力與沉默,其實是另一種求生方式
「如果我們願意多靠近一點、多理解一點,也許就能看到另一個故事。」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9gmm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下集預告:由小花老師帶來的破繭想像室:那些我們還能創造的新方法
📖 《讀.隱書坊》第六集:正向教養也太難了吧!一起來分享失敗經驗
本集主持人:羽超
本集來賓:張慧嬅心理師
本集節目由主持人羽超邀請同樣深受阿德勒心理學啟發的張慧嬅心理師,一起聊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
從教養現場出發,談談父母在疲憊與挫折中,如何重新學會愛與被愛
✨ 本集節目亮點
1️⃣ 理論之外,父母也需要被理解
再多的教養理論,也難敵現實的疲憊
父母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太累、太滿了,因此「照顧自己」是愛孩子的第一步
2️⃣ 教養是對自己的修煉
孩子的哭鬧,常勾出父母內在未被理解的焦慮
理解自己、修復自己,才能用穩定與溫柔回應孩子
3️⃣ 修復從道歉與連結開始
教養不是做一百分的父母,而是願意在錯誤後,重新擁抱孩子、擁抱自己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9gmm3
🔜 下集預告:羽超與慧嬅心理師將討論關於特教生及家長遇到的困境及阻礙,敬請準時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讀.隱書坊》第五集:在教育之路上的修復之道:重新與人事物連結,創造可能性
本集主持人:淑真
本集來賓:張慈宜教授、Anita秘書長
當孩子拒學,家長往往比誰都焦慮
這集節目將透過《教育會傷人》三位作者的對談,繼續探討「拒學與教育傷害」的議題
✨ 本集節目亮點
1️⃣ 當孩子拒學,家長更需要被理解
拒學的焦慮不只在孩子,也在家長。學會「放下控制」,讓彼此重新呼吸
2️⃣ 教育,不只是課本裡的事
拒學可能成為孩子探索自我的起點,當家長願意鬆手,孩子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3️⃣ 教育,是改變人的力量
教育就像一把尺,丈量著每一個人,有人流血,有人奮進,但它仍是最能改變人的力量
教育真正的力量,是讓人重新被看見、被滋養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88upe
🔜 下集預告:聽聽羽超和慧嬅心理師聊《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特殊需求兒童篇》,談談在「做不到」的時候,怎麼重新找回愛的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讀.隱書坊》第四集:教育因何傷人?如何帶來改變?
本集主持人:淑真
本集來賓:張慈宜教授、Anita秘書長
本集節目,主持人淑真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張慈宜與也思秘書長Anita,
三人重新回望共同創作的書《當教育會傷人》
當教育成為壓力與創傷的來源,我們該如何看見希望?
✨ 本集節目亮點
1️⃣ 當分數與自我價值畫上等號
孩子在成績與比較中內化焦慮,將挫折歸咎於自己
張慈宜老師提醒:當學生明白「不是我不行,而是系統該被質疑」,這份理解就能鬆動內在的壓迫感
2️⃣ 孩子需要更多不同的衡量標準
在偏鄉教育現場,成績普通的孩子,在服務學習中卻展現創造力與自信
教育不該只看分數,而應給孩子多元舞台與發光的機會
3️⃣ 改變從「鬆動」開始:家長與孩子一起學會放手
主持人淑真指出,家長的焦慮常讓改變變得更難
真正的支持,是願意放下完美期待,
讓孩子有呼吸與成長的空間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7d6l2
🔜 下集預告:繼續來聽《教育會傷人》三位作者在教育界的經驗分享與書籍導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讀.隱書坊》第三集:是厭世還是坦然?羽超心理師的生涯之路
本集主持人:慧嬅
本集來賓:羽超心理師
本集節目持續聚焦在《讓天賦自由》一書,並特別邀請到主持人慧嬅的研究所同學:葉羽超諮商心理師,他也是這次《讀·隱書坊》讀書會的帶領人之一
一起來聽聽羽超老師如何他用誠實的幽默與真實的勇氣,走出屬於自己的助人之路
✨ 本集節目亮點
1️⃣從厭世幽默到真實助人的反差
羽超老師以務實的方式陪伴學生,不灌輸「一切都會變好」,而是幫助他們面對現實、理解限制,從「負分狀態」開始前進。
2️⃣ 放下完美,勇敢出發
粉專一度空白一年,只因「還沒準備好」。直到他學會放下完美主義,才真正打開創作的門,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觸及到他的作品
3️⃣ 專注當下,讓酒香自然飄散
他把自身在助人工作中的態度比喻為釀酒:不用刻意張揚,只要專心耕耘,總會被看見。學會在當下紮根,就是成長最真實的力量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7d6l2
🔜 下集預告:淑真老師邀請到《當教育會傷人》另外兩位作者:輔大心理系副教授張慈宜、也思服務學習協會秘書長Anita,談談那些在教育之路上所受的傷因何而來?教育是否仍能帶來改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讀.隱書坊》第二集:當老師是天命?還是誤入迷宮?
本集主持人:慧嬅
本集來賓:鄭若葳實習老師
本集由諮商心理師:慧嬅老師主持,邀請剛從心理諮商系畢業、正在教育實習的鄭若葳老師對談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真誠分享!
✨ 本集節目亮點
1️⃣ 天命是一條持續探索的路
能力與熱情的交會,不是一蹴可幾的答案,而是一段不斷嘗試、修正與前行的旅程
2️⃣ 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師培課程強調理論,但真實現場卻需要更多臨場應變與思辨引導,教育者的挑戰與掙扎不容忽視
3️⃣ 共讀帶來支持與啟發
同一本書,因生命經驗不同而激盪出火花。在讀書會裡,你可以不再孤單,收穫陪伴與勇氣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5s6rd
🔜 下集預告:慧嬅老師將和慈濟大學資源教室心理師:羽超老師對談,繼續帶來《讓天賦自由》導讀分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讀.隱書坊》第一集:與世界連結,與自己相遇
本集主持人:Anita
本集來賓:慧嬅、淑真、羽超、海蒂
在第四季雁行共好Podccast《讀.隱書坊》,我們邀請五位專業的心理師與教育工作者,一起透過五本經典書籍,看見社會退縮、教育、教養與心理支持的另一種可能
✨ 本集節目亮點
1️⃣ 五位老師帶你讀五本書
從教育、教養、自我探索到社會退縮,陪伴你探索自我、理解他人
2️⃣ 從Podcast導讀和聆聽到讀書會互動
讀隱馬拉松式的閱讀旅程,將先由各自的帶領老師於Podcast節目進行導讀介紹,再開始線上讀書會共讀,最後再回到節目將讀書會中的討論與心得與聽眾分享
3️⃣ 讀書會的重點不是讀書,而是交流與陪伴
在快節奏的世界裡,慢下來,給自己一個被聽見、被理解的空間
「重點不是我學到什麼,而是我知道有一群人跟我有著相似的困擾,並且願意努力面對。」
👥 歡迎報名讀隱線上讀書會
在讀書會共讀、共感、共思考的過程裡,除了理論知識的探討,也讓彼此的心被看見、被陪伴,激發共鳴與觸動
📅 讀書會報名資訊 👉 https://yessla.pse.is/85s6rd
🔜 下集預告:
將由慧嬅老師帶你展開《讓天賦自由》的閱讀旅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人生大怒神」第25集✨ 人生大怒神的最終課:「從社會退縮到相伴前行」 ✨
我們即將迎來節目的最後一集,這次主持人宗仁與雅君將分享他們生命中不同的轉折與挑戰,從年輕時的低潮、家人的影響,到後來遷居台東的勇氣,一路走來的心情與體悟
【本集重點】
✅ 從低谷走向自我覺察
雅君分享年少的憂鬱低潮,甚至沒有勇氣參加聯考而臨陣脫逃,直到外婆的一句「沒關係,明年再考就好」,才醒悟人生並非單一路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
✅ 勇氣選擇,從都市到台東
宗仁與雅君用行動詮釋:離開舒適圈很難,但在不安與挑戰裡,他們學會彼此支持與調整,找到了新的生活步調
✅ 陪伴與共好,是走過低谷的力量
無論人生轉折或困境,最重要的是不孤單,有人同行。陪伴能點亮黑暗,也能讓我們有勇氣繼續前行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24集✨ 獨處時的自我對話,人生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走下去 ✨
本集來賓小柔是一名資深社工,長期投入兒少與婦女領域,服務經驗將近二十年的她,帶來自己的人生歷程分享,訴說她生命中最深刻的兩次「人生大怒神」
【本集重點】
✅ 學會獨處,是與自己展開對話的開始
高中被孤立因而誤打誤撞愛上閱讀,小柔體會到「真正的獨處」不是逃避,而是聆聽內心的聲音
✅ 痛苦不只是創傷,也能成為養分
面對個案死亡帶來的巨大自責,她靠團隊、家人與師長的支持走下去,將經驗轉化為力量
✅ 「只要願意走下去,走著走著,我們終將走過。」
小柔說,經歷的意義由自己賦予。當我們願意邁開步伐走下去,挑戰與傷痛都能化為人生的韌性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23集✨ 從過動到自省,我的人生不加框 ✨
本集來賓是來自花蓮的小南,因緣際會下與兩位主持人成為朋友
他也是節目的忠實聽眾,時常回饋想法與聽後感。這次從聽眾身份轉換為受訪者,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成長故事
【本集重點】
✅ 從被貼標籤到找到自我
小南曾被認為是「品性不好」的問題學生,卻在一次次孤立與磨合中,逐漸學會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
✅讓孤立經驗成為養分
被排擠的經驗,讓他培養出獨立判斷與自由進退的能力,能自在地獨處,也能自然地與人相處
✅ 困境不是末日,而是歷程
「當下如果感到困難沒有走出去也沒關係,繼續往下走,或許會有人陪伴,或許有一天你會找到出路。現在這個當下,絕對不是你的末日。」
小南相信所有經歷都有意義,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即使是挫折,也能轉化成成長的力量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22集✨ 自我勉強是一種對生命的練習 ✨
本集來賓是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的社工:郭佩妤,是一位資深社工,同時也是女同志
今天讓我們跟著姵妤的角度,一起聊聊關於青少年成長、社會退縮與性別認同的話題😉
【本集重點】
✅ 勇敢面對自我認同
從女同志的自我探索,她與她的家人經歷漫長的溝通、拉扯,才走到理解這一步
✅ 親子關係中的「內在空間」
孩子需要被傾聽,父母也需要時間消化與接納
父母的內在空間,是一份能停下來想:「孩子是不是遇到什麼事情?」的餘裕
✅ 逆境中的堅持
車禍後靠「自我勉強」走過復健,反而養成了規律運動的習慣。
她也想鼓勵我們:「身體可能有限制,但心態可以自由。」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21集✨從技職出發,我一直在夢想的路上✨
主持人雅君特別邀請一位老朋友:怡方,來節目中分享終身學習的寶貴經歷
雅君回憶起上一次與怡方碰面已是兩年前,那時年過三十的她決定重啟學業,在職場與課業間奮力兼顧。兩年過後,她也真的順利畢業了
這次就讓我們一同探討「中年重返校園」的勇氣與挑戰吧 😍
【本集重點】
✅ 中年再出發
怡方在30+勇敢重返校園,選擇用進修突破職涯瓶頸,證明學習沒有年齡限制
✅ 學習的真實掙扎
怡方在高職就讀夜校,不久後便進入職場。初入社會時不懂「拒絕」的重要性,遇到不合理的對待只能選擇忍耐,但也因此培養出堅韌的心性
✅ 在跌宕中成長
挫折不是失敗,而是重新定位自己的契機。她說:「人生大怒神,其實就是不斷地上去、下來,再重新出發。」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20集✨打造一座接納的幸福村落 ✨
這集節目我們再度邀請了「廢墟花園心理諮商所」的所長小花,延續上集節目來為我們分享她在心理助人領域的豐富經歷
小花在諮商心理師本業之外,跨足許多不同的心理健康領域,這些經驗讓她能從更寬廣的視角,觀察和理解「社會退縮」這個複雜的議題
【本集重點】
✅ 心理諮商也可以是生活裡的陪伴與連結
小花把諮商所變成「小村落」,讓大家能自在討論、問事與交流,修補破碎的信任
✅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而不是被修復
小花以「好奇」而非批判的姿態,邀請人們說出心裡話。不急著給答案,只真誠陪伴
✅ 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村民
支持心理健康,不一定非得靠專家或系統,每一段信任與支持的關係,就是一座小村落的開始
「我們不一定非得找到村長,只要找到一位村民,就有機會讓自己被接住。」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9集✨ 站在規則的高牆上做自己 ✨
本集人生大怒神邀請到「廢墟花園心理諮商所」的所長:林岱樺(小花),主持人形容她的氣質很「chill」,彷彿一種輕盈、沒有壓力的氛圍自然地從她身上散發出來,讓人不自覺放鬆
這樣一位充滿親和力的心理師,這次所帶來的分享在專業之外,更是一段充滿故事的生命歷程
【本集重點】
✅ 從破碎中長出花園
小花分享「廢墟花園」的概念:即使內心像廢墟,也能在其中看見希望與生命力
✅ 誠實面對情緒,是通往穩定的起點
小花以真實經驗示範,如何透過身體反應辨識情緒,慢下來、理解自己,是與情緒共處的第一步
✅ 允許成為自己,就是最自然的安全感
成長過程中被溫柔對待,讓她學會自由做自己
小花相信:只要有空間,每個人都能在內在的廢墟中長出屬於自己的花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8集✨ 用敘說療癒受傷的青春,友善其實一直都在 ✨
這集我們邀請到林建宇來分享那些年在求學路上被孤立、被傷害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從他的視角,重新理解「社會退縮」的樣貌
【本集重點】
✅ 被霸凌後的創傷可能轉變為社會退縮現象
建宇分享了自己從被霸凌到退縮的歷程,也說出許多精神康復者曾有相似經驗
✅ 從加害與受害的雙重角色,揭開校園人際的模糊灰色地帶
建宇坦承自己也曾對他人施壓,只為求生存與被認同
✅ 信任讓傷口癒合,敘說是自我療癒的開始
傷痛記憶仍在,但透過訴說與被理解,他找回了與人的連結與勇氣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7集✨ 我可以你放心,用行動走出自己的路 ✨
今日來賓紹平目前在中原大學任職,同時也是一位職涯諮詢師,正職外也參與社會倡議行動,這些副業不僅是興趣使然,更是一種自我實現與社會參與的方式
作為身心障礙者,他的生活比一般人更常遇到困難、誤解和拒絕,一起來聽聽他如何克服重重難關,走出自己的路!
【本集重點】
✅ 限制,不該是終點
不因身體障礙自我限縮行動,從電動輪椅開始走出獨立人生
✅ 職涯,是自我認識的鏡子
身為職涯諮詢師,他協助他人梳理興趣、能力與價值觀,也幫自己突破「只能當公務員」的社會框架
✅ 與父母的溝通,不靠嘴,而靠行動
他鼓勵身障者:「行動才是王道。」,用行動建立信任、證明自身能力
用安全回家證明自己能做到,讓家人從「不放心」到「你可以自己去」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6集✨ 小聲吼大聲陪,我用行動照亮別人 ✨
今天的節目來賓是社工小吼
原生家庭帶給小時候的他許多挑戰
但也因此他在工作現場更能體會青少年的困頓
小吼的生命經歷,為每一位聽眾提供了思考的契機:
當我們面對人生低谷時,是否能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本集重點】
✅ 一段壓抑童年的逆轉之路
小吼經歷過高壓教育、逃離家庭的日子
再從創傷中蛻變為能理解他人的社工
因為曾被壓得喘不過氣,現在更想成為別人呼吸的空間
✅ 讓過去的創傷,成為助人的力量
縱使擁有好成績,也無法讓內心真正平靜
那些看似叛逆的青少年行為,其實可能是他們僅存的求救訊號
✅ 人生的痛,不一定會白受
小吼說:「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能決定如何讓過去塑造未來。」
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困難,而是如何從困難中吸取養分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5集✨ 退縮不是不連結,而是累 ✨
本集邀請的來賓是在社工領域深耕20年的張冰玉
他在工作現場接觸過各式族群,包括精神疾病患者、家暴受害者、街友與身心障礙者等
近年來,她的工作重心轉向了加害人治療,這讓她對社會邊緣群體的處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集重點】
✅ 退縮是一次次求助未果的痛
從家暴倖存者、街友到身障者,他們需要的,常常不是錢,而是能夠被理解、被接住的空間
✅ 助人者也會成為需要幫助的人
當母親失能,張冰玉從社工變成照顧者,也真正體會到制度的限制與資源落差
✅ 協助退縮者建立社會連結,是需要你我共同參與的事
一個善意的關心、無聲的陪伴和傾聽,就像是伸出觸角,讓社會退縮者有機會重新與人連結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4集✨ 當什麼都不說,其實是渴望被懂 ✨
本集來賓曉楓是一位在國中任教16年的老師
作為家長與教師,如何平衡孩子的自由探索與引導?
讓我們聽聽曉楓的分享
【本集重點】
✅ 叛逆行為背後,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國中生生氣拍桌、離開教室,不一定是叛逆
可能是尋求情感宣洩的管道
✅ 當教師成為家庭與孩子之間的橋樑
老師的觀察與理解,常有機會成為青少年的關鍵支持
✅ 讓他說話、教他說話、陪他說話
傾聽、給予孩子空間,
當孩子感受到支持,孩子需要時便會主動尋求幫助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
「人生大怒神」第13集✨ 我逃的不是課,是還沒準備好的自己 ✨
本集邀請的來賓是一位即將畢業的社工新鮮人:宏樸
他將與我們分享自己在高中後適應同儕關係轉變、以及在學習中自我探索的過程
【本集重點】
✅ 迷惘,是找方向的起點
從餐飲到社工,宏樸分享他如何在逃課與迷茫中,重新看見自己想走的路
✅ 學習在群體中找到自我定位
面對同儕壓力與群體期待,宏樸學著在不盲目迎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 錯誤不是失敗,是起點
「我要成年了,我開始要為我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在覺醒後重新起步,回頭看來,每個失足犯錯都是成長的養分
= = = = = = = == = = = = = = =
如果本集精彩分享還聽不夠~想知道更多的小故事
👇快來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x3t384045e01w70fzw7jxc/comments
= = = = = = = == = = = = = = =
《#人生大怒神》每週五上線~~
約好一起來聽🎧 精彩不一樣的人生大小事!
#台灣也思 #podcast #人生大怒神 #多元學習 #終身學習 #服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