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cb/da/01/cbda0174-6348-e5e8-1792-07c17c84e794/mza_6656897089098178664.png/600x600bb.jpg
女子18後
中女好卉講
76 episodes
1 week ago

女人一生像爬山!18歲,是最美麗夢幻的年紀:有最柔嫩的肌膚、有最纖細的身材、有無畏無懼的勇氣,可說是攀上人生第一座山峰。

但女人18歲之後呢?你希望是「智慧往上走、體重往下走?」「負債往下走、資產往上走?」還是「愛情、麵包全都齊步往上走? 」

全球女力當道,「女子18後」邀請各行各業女性同胞,分享職場、家庭、生命故事,有血有淚,有哭有笑,希望透過來賓「內心話老實說」,帶給聽眾正面的力量,療癒自己和他人,影響社會。

🎧歡迎訂閱本頻道並留言與分享🎧
也歡迎追蹤 🎙中女好卉講🎙
網站 https://www.tcgstalks.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CGStalk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cgs.talk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女子18後 is the property of 中女好卉講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女人一生像爬山!18歲,是最美麗夢幻的年紀:有最柔嫩的肌膚、有最纖細的身材、有無畏無懼的勇氣,可說是攀上人生第一座山峰。

但女人18歲之後呢?你希望是「智慧往上走、體重往下走?」「負債往下走、資產往上走?」還是「愛情、麵包全都齊步往上走? 」

全球女力當道,「女子18後」邀請各行各業女性同胞,分享職場、家庭、生命故事,有血有淚,有哭有笑,希望透過來賓「內心話老實說」,帶給聽眾正面的力量,療癒自己和他人,影響社會。

🎧歡迎訂閱本頻道並留言與分享🎧
也歡迎追蹤 🎙中女好卉講🎙
網站 https://www.tcgstalks.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CGStalk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cgs.talk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Episodes (20/76)
女子18後
EP.76 「讓優秀成為幫助別人的力量」79級陳叙蓉創辦人的職涯、陪跑與生命淬煉分享。

EP.76 讓優秀成為幫助別人的力量:訪問79級畢業陳叙蓉,分享她的30年職涯、陪跑與生命淬煉故事。

從文藝少女到科技菁英 :
陳叙蓉高中時擔任學藝股長,熱衷學業與活動,奠定多元能力。她畢業於政大資管系,因不愛程式而走向管理領域,先後任職於友立資訊與宏達電,負責知名產品並外派德國,見證科技產業興衰。這段職涯拓展了她的國際視野,卻也因高壓工作埋下健康隱憂。
 
創立校友平台與健康覺醒 :
2019年與同學們創辦「中女好卉講」,旨在凝聚校友力量並分享生命經驗。五年前因健康亮起紅燈,她選擇跑步而非服藥,意外開啟人生新篇章。透過加入視障陪跑團,她不僅改善健康,更學會以平等心陪伴視障者,甚至接受口述影像訓練,體現「用優秀幫助他人」的理念。
 
超越自我的極限挑戰 :
陳叙蓉兩度挑戰百公里超馬「鎮西堡」,首次在嚴寒大雨中獨自陪視障跑者壓線完賽,第二次則自主突破連續陡坡考驗。她更遠征東京馬拉松與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名古屋馬陪視障朋友帶著國旗衝線,被主持人與現場跑者齊聲大喊台灣加油的感動的喜悅,展現永不設限的生命力。這些經歷讓她從科技經理蜕變為耐力跑者。
 
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
跑步徹底改變她的生活態度,使她更活潑並重視生命價值。陳叙蓉計劃學習AED成賽道守護者,實踐「活成一道光」的信念。她鼓勵學妹讓優秀成為助人力量,並對18歲的自己喊話:「守護善良的心,努力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光」,完整體現從自我療癒到利他奉獻的生命旅程。
 
劉于新的「正念冥想」以臺中女中合唱團演唱五月天阿信的《知足》作為背景音樂,引導聽眾感受陪伴與前行的心靈節奏。強調在陪伴他人時,也要溫柔地陪伴自己,感受當下的存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36 minutes

女子18後
EP.75 妳的故事就是一道光!「生命故事小組」徵稿:書寫療癒自我,啟發他人。

EP.75 本集邀訪 中女好卉講「生命故事小組」成員陳叙蓉、張漠藍、簡映勻一起分享:書寫療癒自我,也啟發他人。
「生命故事小組」宗旨與目標 :

「生命故事小組」由中女好卉講永續發展協會成立,旨在鼓勵畢業學姐妹透過書寫或分享,記錄個人生命歷程。組長陳叙蓉說明,這些故事不僅是回顧與療癒,更能啟發他人,成為他人的幫助與光。小組透過Podcast節目與網站文字專區推動,目前已刊登13篇故事,並持續採訪與書寫,期望凝聚更多學姐妹的經驗與智慧。

精彩又動人的故事分享 :

小組成員分享採訪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黃淑華因女兒經歷生命轉變,散發光熱;丁曉玲從腦血管破裂的挫折中重生,轉向公益並運用專業助人;張伊菁在童年艱辛中仍保持優秀與優雅。這些故事展現學姐妹面對挑戰的韌性與生命力,不僅感動他人,也成為採訪者自身的學習與沉澱。
參與書寫的價值與支持 :

陳叙蓉強調,故事的核心在於情感與真實,文筆並非首要。小組提供編輯支持,由多位成員協助潤稿,確保文字保有溫度與深度。參與者能透過採訪深入他人生命歷程,從中獲得體悟與成長,即使私密或心酸的故事,也具啟發意義,鼓勵更多人勇敢分享。
書寫主題與多元視角規劃 :

為便於學姐妹參與,小組將生命故事分為四大主題:「起點的名字」聚焦職涯發展;「轉彎的勇氣」記錄重大轉折;「活出自己的模樣」展現多元才華;「點亮一盞燈」分享奉獻與領導故事。主題涵蓋不同生命面向,讓書寫者能從自身經驗切入,呈現中女學姐妹的豐富生命歷程與影響力。

劉于新帶來「正念減壓時光」對撰稿人的冥想時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36 minutes

女子18後
EP.74 本集邀訪1984年畢業黃治蘋學姊,談她「負責任的任性」〜從廣告到陶藝的不設限人生旅程。

求學時期展現鮮明個性
在本集《女子18後》節目中,黃治蘋(Apple)學姊分享了她的青春歲月。她回憶當年校風自由,自己卻是「讓教官頭痛的小孩」,常因削短頭髮違反校規而與教官互動頻繁。她背著舊書包、走路拖沓的模樣,常被誤認為留級生,這些趣事都展現了她從小「做自己」的鮮明性格,也為她後來的人生選擇埋下伏筆。
多元職涯與「負責任的任性」
Apple學姐的職涯發展充滿變化。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她不想當記者,轉向文字工作並發現對廣告的熱愛,為此出國深造。40歲時更重返校園攻讀法科所,實現年少夢想。她將自己的人生態度歸結為「任性」〜隨心所欲地生活,但強調這種任性必須建立在「對自我負責任」的基礎上,絕不讓他人承擔後果。
陶藝創作的療癒與挑戰
目前Apple學姐全心投入陶藝創作,創立「一方土製陶所」。她因陪伴女兒而接觸繪畫與陶藝,從此深陷其中。她詳述陶藝的繁複過程,從塑形、素燒到釉燒,一件作品需至少15天,整個窯次的周期更長達2個月。儘管工作「熱、髒、累、重」,但沉浸式的創作讓她感到療癒快樂,即使高學歷卻樂於在市集擺攤推廣作品,享受其中。
自由的人生觀與對學妹的鼓勵
對於人生與退休,Apple學姐認為自己「一輩子處於退休狀態」,強調心態自由與自我管理重於財務數字。她維持規律生活,每日至工作室創作,即使面臨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仍學會適度休息並持續熱愛。最後,她鼓勵年輕學妹「勇敢做自己」,但前提是「對自我負責任,不造成別人負擔」,並勇於探索嘗試新事物。
節目尾聲,小天使劉于新的正念陶藝冥想單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2 minutes

女子18後
EP.73 : 本集專訪肯納基金會陳彩華董事長,暢聊從中女中的青春歲月到超越苦難活出經典的生命旅程。

第一段:青春歲月的奠基與養成
彩華學姊回憶起在中女中的青春歲月充滿歡樂與些許叛逆,並提及多位令她印象深刻的老師與教官。求學時期她積極參與儀隊、為蔣公祝壽遊行、運動會及排字等課外活動,這些多元的經歷為她奠定了樂觀、自在與自信的人格特質,成為她日後面對人生挑戰的重要基礎。

第二段:大學文化衝擊與人生早期職業生涯
學姐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就讀時,雖學業平淡,但外籍教師的奔放教學風格與傳統臺灣女性的拘謹形成強烈對比,帶給她深刻的文化衝擊。此經歷促使她學會質疑迷信與社會制約,培養出開放的心態。畢業後,她曾短暫任教,隨後轉入貿易領域,並最終經營飯店業,直至COVID-19疫情期間才結束事業,展現其職涯的多樣性與適應力。

第三段:生命轉折與接納特殊兒的挑戰
她人生的重大轉折發生在35歲生下長子後,孩子被診斷為過動、智能發展遲緩,後確診為自閉症。為給孩子一個伴,她冒險生下第二胎,女兒雖有聽力受損卻聰明貼心。面對養育特殊兒的艱辛,她經歷了悲傷五階段,但因有家人強大的支持與自身樂觀的性格,使她能正向面對,不被挫折擊倒。這段經歷也讓她後來能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幫助其他家長的力量。

第四段:創辦肯納基金會與服務理念。
因孩子的緣故,學姐毅然投入自閉症社福領域。她從臺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做起,並於2012年創辦「肯納自閉症社會福利基金會」,旨在服務18歲以上無法就學或就業的自閉症者。基金會以「能力續航、自力支持、大開最美圓滿一生」為宗旨,提供如家托、小作所(進行技能訓練與製作產品)、以及天寶工作坊(提供專業訓練並協助就業)等多元服務,成功幫助許多案主。
備註說明: 「肯納醫師」指的是在1943年發現自閉症(Autism)的美國醫師 Leo Kanner。 自閉症因此也被稱為「肯納症」(Kanner's Syndrome)。

第五段:呼籲社會接納與給予學子的建議
學姐強調,自閉症並非缺陷,而是一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她衷心希望社會能給予更多的肯定與接納,避免因不瞭解而產生誤解或攻擊。最後,她鼓勵學妹們在課業之餘,應多參與社團、閱讀傳記、參觀社福機構,以此培養人生所需的韌性、人際關係與判斷力,以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劉于新的正念減壓- 親子陪伴的正念減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48 minutes

女子18後
EP.72 本集女子18後邀請職涯諮詢師洪佩民

「『心累』不是真的累!破解職場倦怠與大齡焦慮」!!

高中經歷與心境轉折: 洪佩民(派蒂)笑談自己「哭著進臺中女中,又哭著出臺中女中」的過往。因家庭變故從中壢搬回臺中,她未能考取從小嚮往的北一女,轉而進入臺中女中。儘管初期有遺憾,但同班同學的友好以及與儀隊夥伴同甘共苦的情誼,讓三年高中生活留下許多珍貴的青春回憶。

大學與職涯起步: 派蒂原立志成為記者,雖推甄政大新聞系失利,但考入臺大圖書資訊學系。畢業時系所因應資訊時代更名,使她的學位與資訊傳播產生連結。她做出前瞻決定:先工作一年再回臺大新聞研究所深造。這一年她擔任新創公司特助,隨總經理學姊拜訪許多上市企業談生意、談合作,累積寶貴實務經驗。

媒體與品牌公關生涯: 研究所畢業前派蒂即考進電視新聞台,負責深度專題和早期政論節目的執行製作。其後職涯轉向精品公關公司,負責高端品牌活動,從中學習到對細節的極致要求和品牌價值塑造。

職涯轉型與職涯諮詢師之路: 職涯中期,派蒂曾轉任品牌行銷並回臺大圖資系擔任助教。因緣際會下,她再次投身網路行銷,並逐步轉型為軟體開發專案經理,累積十年專案管理經驗。近年開始斜槓,結合對人與心理學的興趣,進修成為職涯諮詢師,除了幫助有職場困擾、想求職、轉職的人,更用心在協助「大齡」族群應對職場挑戰。

職場洞察與人生建議: 派蒂指出臺灣職場存在隱性年齡歧視,許多優秀大齡工作者求職困難。她透過職涯諮詢協助來訪者釐清問題根源(如熱情流失或管理能力挑戰),引導調整心態或勇敢追夢。她強調職涯諮詢能提供客觀視角,幫助人們重新認識自身優勢與熱情。最後建議學妹們不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要「把自己照顧好」,保有自己的時間、空間與健康的身心,才能照顧他人並活出有選擇的人生。

劉于新正念減壓單元:認識自己找到自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44 minutes

女子18後
《女子18後》EP.71(下) : 臺灣高等法院庭長謝靜慧分享臺灣司法改革的歷程與挑戰,司法從戒嚴時期走向民主法治具關鍵角色,仍面臨資源不足、公眾信任等問題。

本集邀請於民國70年畢業校友、現任臺灣高等法院庭長謝靜慧學姐。
她擁有33年司法官經驗,長期關注兒童權益與性別平等。
節目中,她分享臺灣司法改革的歷程與挑戰,指出司法從戒嚴時期走向民主法治,雖具關鍵角色,但仍面臨資源不足、公眾信任等問題。
 
■ 司法獨立性與人力資源限制:儘管我國司法預算已獨立入憲,但司法機關的人力需求(如法官、書記官及其他專業輔助人力數量)仍受行政院《總員額法》的限制,這阻礙了司法獨立性的全面實現,並導致審判人力不足以支應社會需求。
■ 院檢分立的演進:學姐強調法官與檢察官的角色截然不同(檢察官追訴犯罪,法官確保公平審判)。她指出,在臺灣戒嚴時期,法院與檢察官皆受「司法行政部」管轄,易受行政部門影響。司法預算獨立入憲是重要一步,但人力資源的獨立性仍是司法改革的關鍵議題。
■ 法官的超然與公眾信任:學姐在33年的司法生涯中,保持作為從事司法工作者的獨立超然性,已經成為常年生活的日常。然而,她也承認社會對司法仍然存在不信任感,部分可能源於過去少數法官的風紀問題和「司法黃牛」散播不實訊息。
■ 司法與社會溝通機制:司法院除了透過各級法院的發言人制度,對法院承審重大或矚目案件適時對外說明裁判結果外,也積極透過「司法與社會對話小組」及與金馬影展合作的「司法金馬影展」,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包括戲劇)向民眾解釋司法程序、法官角色及心證形成過程,以期提升公眾對司法的理解與信任。
■ 重大案件分案方式:矚目案件通常採取人工抽籤分案(例如「扁案」),而其他特定類型的案件(如重大案件、性侵害案件、少年案件、醫療案件)則依法院事務分配規則,透過電腦分案系統分配到專門處理該類案件的專業法庭。
■《精神衛生法》的改革:「小燈泡案」促使司法院與行政院合作,大幅修改《精神衛生法》。改革目標是加強前端的心理健康支持與預防體系(包括教育、醫院、學校、家庭),希望能及早介入,接住有需要的人,及時提供必要的治療和處遇,避免問題惡化至司法後端處理,減少社會悲劇。
■ 法官的自我察覺與倫理規範:謝學姐強調法官必須先是「人」,並在離開職場後「摘下面具」,回歸生活,透過逛傳統市場等方式保持與社會的連結。同時,法官受《法官倫理規範》約束,即使下班也須遵守,避免利益衝突,例如避免參與可能影響司法職責的特定募款或政治相關活動,以維護司法公信力。
■ 防免偏見對經驗法則的不良影響:學姐分享的收養案件經驗,讓她體悟到法官也可能無意識地帶有偏見,過度依賴個人有限的生活經驗來判斷案件,而非全面考量當事人的多元生活經驗與情境脈胳。此案強調了在判斷「最佳利益」時,應具有自我察覺的能力和同理心。

節目尾聲 劉于新的正念減壓:針對法律人的正念練習:向案件說再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3 minutes

女子18後
本集《女子18後》EP.70(上), 邀請中女中畢業學姊-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庭庭長謝靜慧,分享33年司法生涯,希望讓聽眾輕鬆認識司法工作。

本集主持人秀妹坦言原先對法律、司法系統相當陌生,但謝庭長的高親和力改變了她對司法官的印象。
 
■ 謝靜慧庭長分享了她33年的司法生涯,坦言進入法律界是「誤打誤撞」。她回憶臺中女中時期從彰化赴外地求學,與宿舍同學建立深厚情感,也因聯考壓力患上心身症,學會以找伴看電影等方式紓壓。
 
■ 學姐的人生轉折點在婚後懷孕期間,因對家庭與孩子的責任感,開始積極準備考試。她在大兒子2歲時考取司法官,並在實際審案中發覺學問不足,進而進修陸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真正深入法律實務與理論相關領域。
 
■ 學姐對法律的理解是「生活的各種縮影」,認為法律旨在處理人類社會的各種面向問題,從家庭、老人、夫妻到子女關係,甚至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她將法院系統比喻為「活的教科書」,強調法律的核心是透過規範讓社會有秩序,使每個人都能追求幸福。鼓勵年輕人將法律視為基礎學科,提升素養以適應現代社會。
 
■ 因在傳統大家庭長大,童年時期觀察到傳統家庭的性別不平等,促使她對親屬法、性別平等、家暴等議題產生深刻連結與共鳴。她強調法律若與生命經驗結合,將更能立體化,深化對當事人的同理心。
 
■節目尾聲劉于新以「正念慈心冥想」作結,引導法律人在理性工作中保持心靈柔軟,懷抱悲憫與關懷,平衡秩序與人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3 minutes

女子18後
EP69. 本集專訪第38屆校友黃千秋學姐,從內向害羞轉為自信開朗,並在紡織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生建議。

本集專訪第38屆校友黃千秋學姐,分享從內向害羞轉為自信開朗,並在紡織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生建議。

在布滿陽光與記憶的小徑上,一位名叫黃千秋的女子,靜靜地走著。
年少時的她,常因羞怯而低頭,讓話語在喉間溫柔熄滅。
但生命,如同春風拂柳,總會在不經意間,教會人以柔軟的方式成長。
她在紡織業的世界裡耕耘了二十七年。那是蘊藏著無數細膩的韌性與堅持。
從一名外銷業務出發,到獨力建立整個外銷部門,她走過了紙本打字與傳真機呼嘯的年代。
靠著一字一句打出來的歲月,也是一段用英文與世界對話,學會沉穩與從容的旅程。
人生的轉變,不總在轟轟烈烈中發生。有時,它只是一堂課歌唱,或是一個舞步的轉身。
在高中那段自卑如陰影隨行的時光裡,她選擇在舞台上與恐懼共舞,一次次地站上台,一次次地打破心中的籓籬。
漸漸地,她學會了與自己對話,也學會了在眾人面前自若地開口。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積累,最終成就了她職場中堅定又溫暖的領導力。
在簡報與會議間,她不只是傳遞資訊的人,更是播種信任與鼓舞的使者。

黃千秋學姐的故事,是每一個人都可能擁有的覺醒:在真誠與勇氣中,靜靜地、穩穩地,長出一份屬於自己的信心。

27:00千秋學姐建議學妹放下資優生情節與完美主義,接納自我並發揮所長。鼓勵提早探索興趣,多方嘗試以找尋道路,
並以「多笑一點」作為轉變的關鍵與人生座右銘。
31:29 節目尾聲由劉于新(瑠璃心) <Mindfulness 正念減壓:工作時微笑像花綻放,用善意對待疲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本集Youtube平台:
https://youtu.be/REzRzQUI8b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6 minutes

女子18後
EP68.本集邀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張淑英學姐(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為嘉賓。

邀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張淑英學姐擔任嘉賓。
淑英學姐甫由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一職歸建回臺灣大學外文系。訪談中分享了求學歷程、職業生涯、語言學習哲學以及人生體悟。

1. 從小鎮到名校:高中求學的挑戰與成長
張淑英學姐從臺中縣大雅國中女生第一名成績考入臺中女中,卻因學校競爭激烈而感到壓力。通勤時間長(每日超過兩小時),未參與社團或補習,靠自學與哥哥輔導數學。雖數學成績不佳,但國文寫作受老師肯定,成為學習動力之一。
2. 陰錯陽差的語言之路:選擇西班牙語的契機
原想就讀英文或中文系,因哥哥建議及政府推動中南美外交,選擇輔大西文系。初期學習受英文干擾,但專注鑽研後奠定專業基礎,大三開始口譯工作,並赴西班牙遊學,爾後公費攻讀博士學位,開啟三十年語言生涯。
3. 語言的力量:從不安到自信的國際溝通
擔任臺大國際事務長時,曾對疏於使用英文感到不安,後在校長鼓勵下重拾高中紮實英文能力。她認為語言使人「更開闊自由」,並強調母語中文對翻譯的重要性,需深入文化底蘊才能精準轉換.2016 年 4月更膺選為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4. 翻譯的藝術:AI時代的人類優勢
張淑英以「翻譯如取經,行遠築西東」比喻語言學習,認為ChatGPT是提升效率的「好幫手」,但關鍵仍在人類對知識與文化的掌握。AI可將翻譯從B+提升至A+,但無法取代人文深度。
5. 給年輕學子的建議:探索世界,全力以赴
鼓勵學子多出國拓展視野,認為這是「發現別人、認識自己」的過程。建議中女學妹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全力以赴」,放下得失心,達到「海闊天空」的境界,並善用教育改變人生、貢獻社會。
6. 劉于新 ( 琉璃心 ) 的Mindful Walking單元-西班牙冥想時光與自己對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8 minutes

女子18後
EP67 邀請到臺中女中校友「拍賣女王」游文玫學姐,分享多元且充滿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與人生智慧。

 
EP67. 本集節目邀請到臺中女中校友游文玫學姐,分享多元且充滿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與人生智慧。
1. 多元職涯與藝術成就
游文玫學姐現任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並以專業藝術拍賣官聞名,被譽為「拍賣女王」。她橫跨藝術市場的「第一市場」(畫廊、藝博會) 與「第二市場」(拍賣),展現卓越領導力與藝術專業。
2. 中女中的青春回憶
學姐高中時從南投到臺中就讀,曾因情書經歷少女情懷,也因水土不服一度學業受挫,但高三成績突飛猛進。這段紮實的學習奠定她日後多元發展的基礎,更培養出克服挑戰的韌性。
3. 從政治到藝術的轉折
畢業後曾任職市議員及立委辦公室,但深感人生還有其他可能。工作之餘進修取得雙碩士及博士,最終因演講專長被推薦擔任拍賣官,並突破制度限制,成為首位考取中國拍賣執照的臺灣人,實現「第一人」夢想。
4. 拍賣官的專業與挑戰
拍賣場是「人性的試煉場」,需專業知識、體能與臨場應變力。曾連續拍賣八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並精準處理買家臨時反悔棄拍等突發狀況。她強調危機處理能力是拍賣官的價值核心,並透過閱讀與筆記不斷精進。
5. 公益志業與人生哲學
游文玫學姐長期投入公益,曾任心智障礙者服務團體理事長14年,推動心智障礙運動會、啦啦隊比賽,並長期參與關懷台灣的動保政策。近期出版《拍賣場的人生故事:一槌破億的藝術拍賣官幕後驚奇》,並開設台灣第一檔以拍賣爲主題的Podcast節目,鼓勵中女學妹們「勇於做夢」,相信吸引力法則能助人實現目標。
6. 劉于新(琉璃心)帶您賞畫正念藝術練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56 minutes

女子18後
EP66 本集邀請中女校友陳愛如學姐,她是全臺灣最資深的女性牙醫師之一,分享從牙醫到社會服務的精采人生。

EP.66
本集《中女好卉講女子18後》PODCAST節目邀請到資深牙醫師陳愛如學姐,她不僅是臺南市勤美牙醫診所、永安聯合牙醫診所的負責人,更是全臺灣最資深的女性牙醫師之一,分享從牙醫到社會服務的精采人生。

1. 臺中女中的青春歲月
陳愛如學姐回憶高中時期參與合唱團,於民國56年奪得全國高中合唱此賽冠軍,創校史紀錄。性格害羞內向的她,深受當時「沉默是金」的社會氛圍影響,對學校嚴格的抽背國文制度印象深刻,展現了傳統教育下的成長歷程。
2. 從家族影響到牙醫之路
受父親與兄長皆為醫師的家族背景啟發,學姐選擇牙醫系。就讀北醫時期與同學共筆學習、互助考照,體現「共學共好」精神,為日後執業奠定扎實基礎。
3. 創辦Toastmasters 勤美分會促進女性成長
25年前參加Toastmasters 後,為提升國際交流能力,創立臺南Toastmasters勤美分會,特別安排中午時段會議,方便女性參與。透過演練培養溝通與領導力,見證臺南分會從1個成長至15個,展現女性自我突破的能量。
4. 國際參與與公益服務
學姐長期投入國際崇她社,關注女性賦權,並透過組織提升臺灣能見度。同時擔任慈濟人醫會志工,25年來為安養院、教養院提供牙科服務,克服身心障礙者的治療挑戰,實踐專業回饋社會的理念。
5. 牙醫專業與口腔保健建議
從兒童矯正黃金期到老年塗氟,學姐提出各年齡層牙齒照護重點,強調定期檢查與正確清潔。分享臨床經驗如電動牙刷使用技巧,並提醒牙齦出血可能與全身健康相關,體現全方位的專業關懷。
6. 給學妹們的祝福: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 面對人生挑戰時,應學習「在安全中去冒險」的理念,並以積極的態度尋求幫助,實踐「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命」的人生哲學。
7. 劉于新(琉璃心)帶來牙痛時的正念冥想練習。

時間軸

00:00 – 開場介紹主持人秀妹、節目「中女好會講女子18後」,呼籲五星推爆。

00:40 – 來賓介紹:陳愛如學姐,臺南市勤美牙醫診所、永安聯合牙醫診所負責人,全台最資深女性牙醫師,40+年參與美國功能性矯正學會,也是 Toastmasters & 勤美分會創辦人。

02:00 – 回憶台中女中:選擇合唱團,高二參加全省比賽並奪冠,指揮李明慶老師。

03:20 – 校長何敦淑(長旗袍),週一抽背古文,自己雖然記憶力不好卻沒被抽到。

04:30 – 校園生活回憶:榜單、學姐互動(提到李雅容學姐,後來補習班經營者)。

06:00 – 畢業後選擇牙醫的原因:家族背景 + 英文優勢,順利考上牙醫系。

07:00 – 北醫大學生活:同學互助共學,互相幫忙考解剖、美國考試題庫 → 全班幾乎都考上。

08:30 – 畢業 50 年回顧,感情深厚,如同革命情感。

09:30 – 留在台南工作的原因:實習時因緣認識,嫁來台南執業,幸運成為台南媳婦。

11:00 – Toastmasters 創辦契機:英文要好以理解國際講座,先參加台南分會,後來創辦「勤美分會」(午間聚會,方便女性 & 安親班老師)。

12:40 – 分會特色:維持 25-30 位會員,氣氛溫暖,學員以退休老師/安親班老師為主。

13:30 – 10 年間台南分會從 1 個發展到 15 個,年輕人參與更多。

15:00 – 參加國際組織「崇她社」,進而與台中女中校友會串聯,成為「好會講」永久會員。

17:00 – 牙醫專業觀點:不同年齡層的牙齒照護 → 兒童(齒列整齊)、中年(牙周病)、老年(假牙)。

18:30 – 提醒:刷牙、洗牙要定期;65 歲以上健保每 3 個月可塗氟。

20:00 – 矯正牙齒最佳時機:小學 5-6 年級;但 50-60 歲仍可調整。

21:00 – 金牙、銀牙歷史趣談;現今流行鑽石貼片,但建議以功能為主。

22:30 – 慈濟人醫會服務經驗:25 年前開始至安養院、監獄,攜帶行動牙醫設備幫助弱勢。

24:00 – 提醒飲食習慣:堅果要小口咬避免牙齒裂掉;老人及臥床者需家人協助刷牙,電動牙刷要選適合轉速。

26:00 – 給學妹的話:

18 歲的自己曾害羞,但要勇敢選擇人生。要積極面對困境,找到導師或朋友幫助。「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共好共榮。
34:42– 劉于新(瑠璃心)牙痛時的正念減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8 minutes

女子18後
EP.65專訪85年畢業校友劉瑾璉,分享她從土木轉向防災教育的職涯歷程。

本集專訪臺中女中85年畢業校友劉瑾璉,分享她從土木轉向防災教育的職涯歷程,致力於推廣「避災先行」理念,提升全民防災意識。
她曾在高中成績落後,卻在儀隊與化學課中找到自信,也珍惜同儕間的互助情誼,奠定她堅毅的性格。
從營造業到化學相關研究、再回歸土木,她不畏轉彎,為一圓學業夢想考取水保碩士專班,持續投入防災教育第一線工作。 
深入山區宣導土石流防災和水土保持,用動畫與遊戲傳遞知識,勉勵大家:「問題不在難度,而在態度。」
節目最後由小天使琉璃心帶來正念減壓冥想,主題為「在絕望中注入希望」,引導聽眾透過呼吸和身體連結,感受希望的空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7 minutes

女子18後
本集邀請2025年第六屆TEDxYouth@TCGS 學妹策展人何巧葳,公關組員蘇子桐,分享Come Across(相遇)策展過程和學習見聞

活動簡介與成員背景 : 
主持人秀妹邀請2025第六屆TEDxYouth@TCGS 策展人何巧葳,以及公關組成員蘇子桐,分享她們在策展團隊的經歷。她們談到最初是因為對 TED 活動的好奇與對自我能力提升的期待而加入團隊,並在過程中培養出自信與實務能力。

TED 與 TEDx 精神及今年主題:
TED 與 TEDx的理念:「Ideas worth spreading」,鼓勵青年分享觀點與故事。第六屆 TEDxYouth @TCGS的主題為 Come Across(相遇),不僅限於人與人的相遇,也涵蓋夢想、經歷或與自己心靈的邂逅,期望啟發觀眾新的方向與可能性。

活動特色與嘉賓講者:
本屆活動首次將青年講者年齡擴大至 22 歲,希望呈現更多元的故事。策展強調溫暖、互助的培訓氛圍。兩位特別嘉賓是漫畫家 HOM(鴻)(以大城小人物為創作主題)和台灣首位女攀樹師許荏涵(推廣親近大自然並突破自我極限的價值)。

策展過程中的挑戰與學習 : 
兩位同學分享策展工作對自身的成長影響。巧葳談到作為策展人需統籌各組進度、協調溝通、提升領導與時間管理能力;子彤則提到在公關組訓練表達、自信與溝通技巧,並學習如何整合各方資源,從不同角度看見活動的努力與價值。

活動意義與社會價值 : 
TED不只是演講活動,更是一種傳遞價值、啟發觀眾的方式。從剪輯影片、宣傳到活動舉辦,她們體驗到將個人熱情轉化為公共價值的成就感,也希望這些故事能影響更多人、帶來正向改變。

琉璃心正念減壓冥想:謝謝自己的努力


00:00 主持人秀妹開場,介紹來賓:2025第六屆 TEDxYouth@TCGS 策展人 何巧葳 及公關組成員 蘇子桐。

01:30 巧葳分享參與契機:原為學習歷程參與,沒想到深受講者故事感動,對「提供舞台讓他們發光」感到驕傲。

02:50 子桐談參加說明會後對策展團隊產生興趣,期望在課業之外提升自我能力,開啟學習歷程。

04:20 兩人介紹 TED 與 TEDx 精神:「Ideas worth spreading」—鼓勵青年分享自身觀點、價值與生命故事。

05:30 今年第六屆主題為 Come Across(相遇):不只是與人相遇,更是與夢想、經歷或被遺忘的自己相逢,啟發觀眾尋找方向。

06:50 TEDxYouth@TCGS 的活動特色:講者年齡首次開放至 22 歲,擴大多元視角;策展強調溫暖、互助、像營隊般的交流氛圍。

08:20 回顧歷屆主題:Redefine(2020)、台灣囡仔(2021)、Infinity(2023)、Gender Decisions(2024)。

10:10 介紹嘉賓講者1:【漫畫家 HOM(鴻)】擅長描繪都市中的小人物,分享重拾創作熱情的故事與人生共鳴。

12:00 介紹嘉賓講者2:【台灣首位女攀樹師 許荏涵】推廣親近自然與克服自我恐懼的專業經歷,傳遞療癒與突破的價值。

13:50 兩位策展人談聆聽講者故事後的收穫:感受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轉化力量,對人生目標產生深刻思考。

15:20 策展挑戰1:何巧葳身為策展人需統籌活動、公關、美宣三大組別,提升溝通、領導與時間管理能力。

17:00 策展挑戰2:蘇子桐分享公關組工作,包括拉贊、演講宣傳等,訓練自信與整合資源的能力。

18:30 學習轉變1:從只做分內事變為承擔整體規劃,體會領導者的角色責任與難度。

19:40 學習轉變2:同時兼顧自然組課業與活動籌備,從混亂中學會排程與壓力調節。

20:50 子桐談公關活動中的成長:勇敢在公開場合發言,突破原本不善表達的自己,收穫巨大成長。

22:00 活動意義1:TEDx 不只是演講,更是一種傳遞價值與社會影響力的方式,能改變觀眾生命觀點。

23:30 活動意義2:看到自己剪的影片被 IG 分享、獲得回響,是把個人熱情轉化為公共價值的成就感來源。

24:50 兩人期許未來能繼續參與策展、擔任不同角色,持續累積學習與貢獻的力量。

25:50 活動資訊公告:8 月 3 日(日)下午 1:00–4:20,國家資訊圖書館免費開放入場,歡迎共襄盛舉。

27:00 補充:歡迎捐款支持,金額達標可獲得本屆限量文創品,期待社會資源能共同成就青年力量。

28:30 結尾:「劉于新(琉璃心)正念冥想」單元,邀請聽眾向自己說聲謝謝,感謝這段努力與成長的過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7 minutes

女子18後
EP.63中女中73級校友、資深律師暨前校友會理事長陳惠伶分享律師生涯與人生哲學

本集邀請中女中73級校友、資深律師暨前校友會理事長陳惠伶學姐,回顧她從高中至今33年律師生涯的歷程,分享她對校友會的投入與人生哲學,呈現一位法律專業女性的溫度與堅定。
1. 從學生到律師的歷程 : 
1984年畢業的學姐,起初並未明確職涯規劃,抱持「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的信念。她分享高中時期的獨特經歷與當年制度,如首屆「先考試後填志願」,讓她順利進入臺大法律系。
她強調學校教育是基礎,真正的專業來自實務中不斷累積與學習。
2.參與校友會與會務推動 :
加入校友會後,歷任總幹事與副理事長,致力解決斷層問題,積極邀請年輕校友參與,推動多元活動如文化走讀、健康課程、秋遊參訪等,讓校友連結情感、擴大影響力。她也強調校友會對母校與學妹的支持,是團結互助的重要力量。
3.法律工作的哲學與人生觀 :
學姐認為法律人應善於溝通,用平易語言說明專業知識,幫助當事人理解關鍵。她透過教學與實務經驗,鼓勵年輕人勇於探索、累積多元經歷。
即使人生有彎路,只要持續努力,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4.正念減壓(劉于新/琉璃心)-給自己勇氣

時間軸:
00:00–08:00
學姐自我介紹與背景:中女中(臺中女中)73 級校友、1984 年畢業,現為資深律師及前校友會理事長陳惠伶學姐。

職涯啟蒙:高中時並未明確規劃職涯,但秉持「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參加首屆「先考試後填志願」,進入臺大法律系,開啟法律生涯。

08:00–18:00
律師職涯實踐:從學生轉型為律師後的成長歷程,分享如何透過實務累積專業而非僅仰賴校園背景。

教育與專業觀點:強調學校教育是基礎,但真正的專業來自持續學習和實務發展。

18:00–28:00
校友會參與歷程:加入校友會後歷任總幹事、副理事長等職務,專注於解決校友斷層問題。

推動活動方案:發起文化走讀、健康講座、秋遊參訪等多元校友活動,活絡校友間情感交流,提升校友會影響力。

28:00–38:00
法律人的溝通哲學:強調法律人應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專業,用通俗語言協助當事人理解案情和權益。

鼓勵多元歷練:建議年輕學妹勇於探索、累積不同經歷,不畏轉折,即便迷惘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38:00–46:42(結尾)
內在轉化策略:劉于新(瑠璃心)帶大家「正念減壓」技巧練習,給自己勇氣,讓自己保持冷靜,不被情緒牽動。

人生哲學語錄:即使面臨人生彎路,只要堅持努力,就能走出專屬自己的風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6 minutes

女子18後
EP62 1980年畢業的張翠芬分享她從媒體人到身心靈健康推廣者的職涯轉變與人生智慧。

第62集 時間軸
01:30 69級退而不休健康美麗的學姐保養年輕
02:20 曾為報社醫藥版記者主編, 退休後開始推薦健康資訊與推廣身心靈的活動
03:30 高中參加儀隊甘苦談, 儀隊同學情誼深厚擁有革命感情
05:40 高中數學突破難關的經驗
08:00 高中儀隊表演之訓練, 對於後來職場上落落大方的掌握極有幫助
09:40 時報記者的經驗, 以及現在媒體型態改變訊息真假要能夠辨識
12:00 正向教養推廣的的因緣。以及正向教養的開始-從自己做改變。
15:00 正向教養重要的價值-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 認識自己、覺察自己,知道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何時踩剎車
17:45 正向教養的原則-多聽, 不急著指導, 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自信與想法
18:30 正向教養的精神是阿德勒心理學延伸出來的理論, 例如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客群分離。
   後來自己開始學習傾聽不一樣的聲音, 改變因職業習慣的講話思維。
21:15 很多媽媽很認真但卻覺得很挫折失敗, 是用心用錯了地方。可以與孩子共同思考, 可以讓問題由孩子處理
23:50 學姐取得樂齡健身證照, 推廣身心靈健康, 也提醒自己留時間照顧自己
26:30 2025年台灣會成為老人國,人們要有活力的老化。學姐本身有練瑜珈、太極拳、騎腳踏車、超慢跑
29:10 翠芬學姐給學妹的話: 發覺有興趣的領域、結交好朋友, 成為以後有共同回憶的老伴。
30:40 對過去17歲的女孩的鼓勵: 應早一點走進社團, 早一點敞開心胸來結交好朋友
31:20 讓身心靈健康的三個重要方針: 運動、吃清淡健康、持續學習教學相長讓腦部活化


摘要 :
1.校園回憶
學姐回憶中女中儀隊訓練培養的團隊精神,雖曾面臨數學挫折,卻因此鍛鍊出舞台表演的勇氣與毅力。  
2.職場觀察  
曾任報紙醫藥版主編,學姊指出自媒體時代新聞真實性的挑戰,強調現代人需培養辨識資訊真偽的能力。  
3.人生轉捩點 
成為母親後,因親子互動困境接觸正向教養,從此踏上推廣「尊重情緒」的雙贏溝通之道。  
4.教養哲學  
分享正向教養核心:不壓抑情緒,而是學習覺察與管理,現與孩子關係融洽,理念更由子女傳承延續。  
5.健康倡議  
退休後仍積極推廣健康生活,強調運動、飲食與持續學習對身心靈平衡的關鍵影響。  
6. 給中女中學妹的建議  
鼓勵勇敢追尋興趣,珍惜校園友誼——這些都將成為人生重要支持網絡。
7. 正念減壓(琉璃心)單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7 minutes

女子18後
EP61 邀請1994年畢業的詹文碧科博館科長在公務職涯不斷的自我挑戰,跨領域不受限的經歷與人生啟發。

女子十八後第61集摘要

2分10秒:《詹文碧背景》
主持人陳宇秀邀請83年畢業的詹文碧,分享她在科博館擔任公共服務科科長的經歷,探討職涯與人生啟發。

3分50秒:《高中回憶》
文碧回憶高中時個性內向,對交友與社團較保留,但女中的學習與人際關係深刻影響了她的性格與工作態度。

9分55秒:《職涯轉折》
原本選擇會計,後來發現更適合與人互動,轉向公共服務領域,強調溝通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14分50秒《工作哲學》
她認為公共服務需同理他人,靈活解決問題,而非僅遵守規範,並分享科博館參觀人次成長三倍的成果。

22分15秒:《挑戰與收穫》
面對觀眾多元需求,她學會耐心應對,並感謝職涯中的貴人,體現人際互助的價值。

33分33秒《給學妹的建議》
鼓勵學妹珍惜當下、認真學習,同時享受青春,強調快樂與努力並重的生活態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本集附上正念減壓(琉璃心),背景音樂為台南一中合唱團所唱的牆外的彩虹,不只關懷有情生命,更祝福聽眾朋友們身心健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0 minutes

女子18後
EP60 本集(下)邀請2004年畢業的潘儒,分享補教名師的成長與人生哲學。

EP60 重點摘要:

1. 補教生涯的挑戰  
  - 前十年需自編講義,承受高壓與焦慮,尤其批改作文耗費心力。  
  - 持續調整教學方法,追求更有效的方式。  
2. 寫作的雙重意義  
  - 為《親子天下》寫專欄,意外獲得自我療癒與成就感。  
  - 強調寫作與閱讀能幫助青少年抒發情感、促進心理健康。  
3. 「努力」的真諦
  - 「努力是為了失敗,而非成功」:從挫折中學習,放下對結果的執念。  
  - 追求理想應重熱情與投入,而非僅限成績。  
4. 人生哲學分享  
  - 幽默感與自我接納是面對壓力的關鍵。  
  - 鼓勵學生勇敢追夢,接納不完美的過程。  
5. 參與中女好卉講的價值  
  「中女好卉講」分享教育與生命經驗,強化交流意義。  
6. 核心啟發: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長、寫作療癒的力量,以及從失敗中提煉的人生智慧。
7. 正念減壓(琉璃心)

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9 minutes

女子18後
EP59 本集(上)邀請2004年畢業的潘儒,分享從中女中求學到成為補教名師的精彩歷程。


EP 59摘要

1. 意外入學
學業起伏的潘儒意外考進女中,這段經歷培養她的謙遜態度,也開啟豐富社團生活。
2. 社團風雲
擔任廣播社社長的她積極招新,成功挽救社團,展現領導才能與行動力。
3. 舞台綻放
高二主演吸血鬼音樂劇,音樂課成為最愛科目,藝術天分也開始嶄露頭角。
4. 專業抉擇
雖擅長數理,但最終選擇國文教學,憑藉天賦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
5. 創新教學
面對AI時代,強調培養創意表達,18年教學生涯已影響逾7000名學子。
6.下集預告
將分享如何在繁忙補教工作中,完美平衡事業與家庭的智慧心法。
7. 正念冥想(琉璃心)單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6 minutes

女子18後
EP55 中女中79級柯杏燕公明國中校長分享百年樹人的教育故事。

本集重點
01:50 自我介紹-從海邊到市區求學的小孩
03:20 在中女中求學的挫折
04:40 在多元包容的校園中探索自己的興趣
07:30 大學選系成為投身教育的敲門磚
08:20 三十年間教育現場的轉變
10:55 愛與傾聽轉動孩子人生的方向
15:33 教育無他 愛與榜樣-中女好卉講成為孩子學習的典範
17:20 給中女在校學妹以及18歲自己的一句話:珍愛自己,相信自己,成為自體發光的行星
18:51 Mindfulness正念練習放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2 minutes

女子18後
EP54 88級畢業的林依瑄分享陪伴小孩成長「說故事的故事」

EP54
本集邀請中女88級畢業,榮獲教育部全國閱讀推手獎的西屯國小故事團團長林依瑄,與我們分享陪伴小孩成長的「說故事的故事」。

本集重點
01:35 防疫代課啟發與兒童互動的契機
02:25 自我介紹以及高中從彰化到台中讀書的求學回憶
04:00 高中樂隊練習法國號的點點滴滴
05:47 高中同學攜手度過升學壓力
08:40 如願考上夢想中的科系-開啟教育工作的大門
10:00 步入家庭,伴孩子成長
11:44 加入家長會,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
15:25 受感動加入故事團,引導孩子透過故事啟發想像
16:46 加入中女好卉講擴大影響力
20:28 Mindfulness正念練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6 minutes

女子18後

女人一生像爬山!18歲,是最美麗夢幻的年紀:有最柔嫩的肌膚、有最纖細的身材、有無畏無懼的勇氣,可說是攀上人生第一座山峰。

但女人18歲之後呢?你希望是「智慧往上走、體重往下走?」「負債往下走、資產往上走?」還是「愛情、麵包全都齊步往上走? 」

全球女力當道,「女子18後」邀請各行各業女性同胞,分享職場、家庭、生命故事,有血有淚,有哭有笑,希望透過來賓「內心話老實說」,帶給聽眾正面的力量,療癒自己和他人,影響社會。

🎧歡迎訂閱本頻道並留言與分享🎧
也歡迎追蹤 🎙中女好卉講🎙
網站 https://www.tcgstalks.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CGStalk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cgs.talk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