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Sport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3/v4/dc/35/6f/dc356f24-bbd4-ab15-aa95-0d1a5f8926aa/mza_597130531870916463.jpg/600x600bb.jpg
遇見文學
RTHK.HK
102 episodes
5 months ago
以輕鬆的方式,展開你與文學的一場偶遇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遇見文學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以輕鬆的方式,展開你與文學的一場偶遇
Show more...
Books
Arts
Episodes (20/102)
遇見文學
第二輯 #72 作家:費茨傑羅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最後一集)
遇見文學(第二輯)最後一集,將會由美國作家費茨傑羅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的代表作《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作結。這部作品連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大力推崇,並多次在自己的小說中提及。 《大亨小傳》獲選為美國二十世紀最佳小說的第一名,成就之高與1925年出版的時候有天壤之別。當年費茨傑羅費盡心思創作《大亨小傳》,可惜銷量不佳,令他非常氣餒,甚至有人認為他死前認定自己是個失敗的作家,與《大亨小傳》當年銷量失利有關。 故事講述一夜致富的男主角Ga...
Show more...
6 years ago
39 minutes 33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71 作家:馬克‧吐溫 Mark Twain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 Mark Twain,被喻為美國文學之父,並有「幽默大師」的美譽,過去有不少的名人或作家包括尼采、達爾文、魯迅、大江健三郎、甘迺迪總統等等都是他的讀者。他的短篇小說集《他是否尚在人間:馬克吐溫幽默故事集》收集了不少他的名篇,包括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的名跳蛙》、《他是否尚在人間》、《火車上的人吃人》和《我怎樣編農業報》等。 他擅長諷刺社會時弊,以至對人性有各種的批評,大多尖銳而精準到位,讓讀者大笑之餘也不乏反思的空間。
Show more...
6 years ago
41 minutes 23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70 作家: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意大利符號學家Umberto Eco 安伯托.艾可,於1980年發表的處女作The Name of Rose 《玫瑰的名字》,全球總銷量已超過三千萬冊。但艾可這位符號學大師最著名的作品《玫瑰的名字》並不容易閱讀,中譯版全書約五百多頁,另外附有一百多頁的註釋,全因小說裏用上很多符號學和中世紀歷史的知識。有人形容《玫瑰的名字》為福爾摩斯式的修道院謀殺案的偵探小說,艾可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讀者思考閱讀文學的方法。你準備好向難度挑戰嗎?
Show more...
6 years ago
29 minutes 49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9 作家: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1982年獲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他被喻為眾多作家的作家,因為許多作家也是他的讀者,但馬奎斯更難得的是,獲得諾獎後仍然創作不斷,而且不乏評價很高的佳作。 於1967年發表的《百年孤寂》是馬奎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魔幻寫實的方式,將邦迪亞家族六代人歷經的百年奇幻故事,反照南美大陸,甚或是人類的歷史。《百年孤寂》令我們思考歷史的吊詭和其真正意義!
Show more...
6 years ago
40 minutes 38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8 作家:韓少功
內地作家韓少功是尋根文學的代表,他的小說成就最高,讓他獲得不少獎項。韓少功除了擅長翻譯和寫小說以外,他也是位出色的散文家。他在散文集《韓少功隨筆:夜行者夢語》裏展現難得的理性,除保留他小說的文學性和玄想性外,更能讓讀者體現他對中國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和批評。這本隨筆裏分兩部份:我思篇和我聞篇,題材涉獵廣泛,有身邊的見聞,即相對生活化內容,也有相對嚴肅,充滿哲理的散文。
Show more...
6 years ago
31 minutes 28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7 作家: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美國作家 Mitch Albom 米奇.艾爾邦於1997年發表的第一部作品 Tuesdays with Morrie (台灣譯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內地譯名《相約星期二》),出版後創出連續44週高踞美國暢銷書榜的佳績,迄今全球總銷量突破一千萬冊,故事更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及舞台劇版。 究竟這二百多頁的故事,有甚麼魔力能賺人熱淚,令眾多讀者和觀眾得到如此多反思?而在文學上Tuesdays with Morrie 又有何特色?今集《遇見文學》為你解答。
Show more...
6 years ago
32 minutes 25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6 作家:歐亨利O. Henry
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 O Henry,被喻為美國的契訶夫。他的作品多以庶民生活為題材,且不失幽默,令不少人將他與美國的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Mark Twain 相提並論。 第一個讓他聲名大噪的短篇作品是《愛的禮物》或叫做《麥琪的禮物》,他的寫作手法獨特,尤其是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局」,讓讀者意想不到。 另一部為較為人熟知的短篇《最後的一片葉子》,裏面不乏窮苦大眾生活的寫照,令作品充滿真實感。
Show more...
6 years ago
35 minutes 2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5 作家:太宰治
「因為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踫到棉花都會受傷。」這句很多人套用的名句,其實來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太宰治,日本無賴派小說家。無賴派即日本二戰以後反社會,反道德的頹廢美學,太宰治是其中的代表作家。 1948年出版的《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後一部作品,他透過主角大庭葉藏來展述自己的一生。《人間失格》是一部充滿哀傷、寂寞和充斥負面元素的作品。日文中的「人間」指人類,「失格」指失去資格,這是太宰治透過主角短暫的前半生經歷所做的一個總結。讀者不要因為它的低沉而錯過部作品,因為太宰治以簡單的文字,毫無...
Show more...
6 years ago
41 minutes 5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4 作家:王爾德 Oscar Wilde
作品:不可兒戲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翻譯:余光中 王爾德 Oscar Wilde 的作品《不可兒戲》(原名: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被喻為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曾被無數次搬演電影及舞台。 王爾德機智幽默,擅用語帶雙關的文字,令大家棒腹大笑,故此他的作品不容易翻譯。但已故翻譯家和詩人余光中膽色過人,他運用了不少四字成語和同音字等等,以保留王爾德文字的喜感,所以他翻譯的粵語版不但成為翻譯系學生參考的模...
Show more...
6 years ago
39 minutes 27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3 作家:劉克襄
台灣著名自然書寫作家劉克襄於著作《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將一直被遺忘的珍貴郊野土地呈現於讀者眼前,如本地作家馬家輝於序中提及:劉克襄能「讓香港人更了解香港」。 《四分之三的香港》融合文學、登山紀行和遊記的形式,當中包括作者對植物的研究、觀鳥的經驗,以及他的個人手帖,如動植物素描和手繪地圖等等。書的副題「行山.穿村.遇見風水林」是劉克襄很重視的體驗,他在行山的過程裏不單文情並茂地記錄香港的鄉郊風貌,也將當中的花鳥蟲魚記錄下來,並描述當中村落的人文風景。最後他還提到邂逅風水林,...
Show more...
6 years ago
36 minutes 7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2 作家:安妮法蘭克 Anne Frank
年僅十六歲的安妮‧法蘭克 (Anne Frank),因為以日記記錄納粹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荷蘭清洗猶太人的惡行而成為英雄。雖然安妮最後蒙難,但她的記錄為後世作出很大貢獻。 戰火無情,但它洗不去人性的光輝。這部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告訴我們文字記錄的重要,並提醒我們生存不是必然的幸福。
Show more...
6 years ago
28 minutes 51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1 作家:舒巷城
香港作家舒巷城的《鯉魚門的霧》寫於1950年,當時的香港經歷完戰爭,及後國共內戰大批移民湧入,許多人當時不明白這篇作品的意義何在。然而事實上很少作家以香港這種繁華的都巿為背景,寫出一種鄉愁和鄉土文學的作品。這篇作品的精妙之處並不在於回顧某年某地水上人家的鄉愁,而是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感情,寫下香港歷史中重要的人文景觀。
Show more...
6 years ago
32 minute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60 作家:陳浩基
本集《遇見文學》將介紹一位由台灣熱棒,所謂「紅到返香港」的香港年青推理小說家陳浩基的作品《1367》。陳浩基這部以香港為歷史背景的神探故事,當中貫穿許多複雜的推理情節的結構,目的希望重塑香港自1967至2013年的社會,以至警隊的變遷,同時牽涉到我們的集體回憶,以及與社會的關係。 故事以六個短篇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可獨立成篇,串連在一起則可看到宏觀下的香港變遷。每個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對香港來說也是個重要的年份,比如第一篇的2013年、第二篇的2003年、第三篇1997年、第四篇1989年、第五篇的...
Show more...
6 years ago
43 minutes 43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9 作家:莫泊桑 Henry-René-Albert-Guy de Maupassant
十九世紀末的法國作家莫泊桑,享負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莫泊桑的名篇《項鍊》很有標誌性:一方面代表短篇小說的精品高度,另一方面代表法國寫實主義的小說作品的一個極高水平。 他的短篇小說語言特色是精準和鋒利,內容備有很多令人細味的地方,恰如這篇《項鍊》本集《遇見文學》將以不同角度去剖析這篇寫實主義的名著。
Show more...
7 years ago
36 minutes 5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8 作家: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
德國作家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擅長寫小說外,也是舞台劇、電影電視編劇。閱讀這部徐四金1985年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你得準備好你的嗅覺和想像力,因為作者的厲害處在於用文字打開一個繁花似錦的嗅覺世界,裏頭不單止有不少撲鼻嘅香氣,也有不少難以想像的臭味,作者提醒我們原來五官中的嗅覺可以為我們貢獻很多很多想像空間。
Show more...
7 years ago
31 minutes 38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7 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中國詩人和散文家。他於1925年發表的一篇回憶散文《背影》至今仍然是不朽的經典。不少曾讀過《背影》的朋友,對朱自清細緻描述父親攀過月台買橘子一幕仍歷歷在目。事隔差不多一個世紀,重讀《背影》我們仍然感受到父子之情或親情的共鳴,份屬難能可貴。朱自清另一篇散文《兒女》可是《背影》的有趣的延續,對父愛有深刻感受的朱自清會是個怎樣的父親?同時閱讀《兒女》,讀者可更立體地了解朱自清是個怎樣的父親和兒子。
Show more...
7 years ago
33 minutes 13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6 作家:劉偉成
劉偉成,香港作家、詩人和編輯。2007 年出版的散文集《持花的小孩》,於2008年獲得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 據劉偉成所言,持花的小孩是一種德國的人偶:一個小孩雙手緊握一朵不合比例地高的花,象徵每個孩童心裏的一份理想,這份理想需以雙手牢牢地捉緊和守護。劉偉成是作家,但他同時成就很多作家的理想,製作一本本好書,他也擁抱一個『持花的小孩』的形象。本集介紹的散文名字定得貼切,不單點出作者性格特質,同時將整部作品的基調,那種撲實的赤子之心點題的寫出來。
Show more...
7 years ago
34 minutes 34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5 作家:馬克‧海登 (Mark Haddon)
英國作家馬克‧海登 Mark Haddon於2003年發表的作品《深夜小狗神秘習題》 (英文: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講述患有亞氏保加症的主人公Christopher,因為調查鄰居小狗死於花園裏的事件,繼而揭發自己的身世之迷和家中的秘密。作者以第一人稱Christopher的角度,隻字不提他患有亞氏保加症,只以呈現的方式讓讀者體會,並且以Christopher有限的角度分析事件,營造緊張感,讓讀者為他乾著急。結局以Chri...
Show more...
7 years ago
34 minutes 22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4 作家: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俄國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巨匠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Anton Chekhov)主張現實主義,他筆下作品無數,短篇小說中以《帶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Dog) 貴為典範。整個創作生涯中,契訶夫沒有一套陳義過高的小說觀,但他有些說法可以令我們更深入了解《帶小狗的女人》。他曾說過:「我一生人最痛恨謊言。」縱觀他的作品,他討厭的不只是人有沒有信用或是否說謊,他痛恨的其實是世界上虛假的表述,他希望寫出一個內心的底蘊的真的故事,而這種「真」又吊詭地與謊言有關。 《帶小狗的女人》發...
Show more...
7 years ago
31 minutes 7 seconds

遇見文學
第二輯 #53 作家: 許地山
許地山筆名落花生,為中國現代文學家,也是燕京大學教授。他對學術研究的貢獻也很大。他是少數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中擁有宗教研究方面的大學學位,後來還多次出入印度。他還通曉梵文和希臘文,更是比較宗教學的專才,中國歷史上鮮有能出入於佛教與基督教之間的作家。他早年在現代文學及學術上的著作,乃至後半生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及對香港文化著作的各種貢獻,均證明他對中國和香港文學的影響力之大。縱使他的名字甚至作品也不是很多人知曉,但我們可以知道許地山畢生恪守他提倡的『落花生精神』:做個有用,而非偉大、好看和體面的人。...
Show more...
7 years ago
36 minutes 2 seconds

遇見文學
以輕鬆的方式,展開你與文學的一場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