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1/f1/de/e1f1dee1-83e1-9b36-d176-059f26cc24ba/mza_9790030514172037138.jpg/600x600bb.jpg
Holy Mom!
C.T. & An'an
10 episodes
6 days ago
捷克社会学博士 × 新手哲学妈妈,两个跨时区话痨的碎碎念。这儿没有人生正确答案,只有摸着石头当妈的真情实感。想找100个对生娃养娃这事儿有纠结有思考有槽要吐的你,聊聊你的故事。无论你是纠结「生或不生」的自由灵魂,还是正在孩子哭嚎中思考工作计划的职场女性,欢迎随时加入这场横跨欧亚的“围桌夜话”——育儿迷宫从来不缺百种解法,缺的是敢说「哎呀妈耶,这也太疯了吧」的坦白时刻。 (附赠祖传秘方:哄睡失败时点开播客,你会发现人类的悲欢此刻相通)
Show more...
Kids & Family
RSS
All content for Holy Mom! is the property of C.T. & An'an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捷克社会学博士 × 新手哲学妈妈,两个跨时区话痨的碎碎念。这儿没有人生正确答案,只有摸着石头当妈的真情实感。想找100个对生娃养娃这事儿有纠结有思考有槽要吐的你,聊聊你的故事。无论你是纠结「生或不生」的自由灵魂,还是正在孩子哭嚎中思考工作计划的职场女性,欢迎随时加入这场横跨欧亚的“围桌夜话”——育儿迷宫从来不缺百种解法,缺的是敢说「哎呀妈耶,这也太疯了吧」的坦白时刻。 (附赠祖传秘方:哄睡失败时点开播客,你会发现人类的悲欢此刻相通)
Show more...
Kids & Family
Episodes (10/10)
Holy Mom!
Vol. 010 心理韧性比快乐更重要:为什么“快乐优先”的教育,可能养出焦虑的孩子

【本期简介】

当孩子发脾气、撒谎、犹豫不前时,你第一反应是纠正,还是去理解?在哎呀妈耶第二季的第一期,我们和你一起读一本育儿界现象级的畅销书:贝姬·肯尼迪博士的《看见孩子》。贝姬医生告诉我们,当孩子发脾气、撒谎、犹豫不前时,我们需要先看到他们内心的善意和痛苦,而不是急于贴上“坏”的标签。在这一期,我们聊到了书中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概念和观点:●“行为只是线索”:像侦探一样去理解孩子的动机;●“情感资本”:亲子关系就像存取款,需要平时的陪伴与投入;●“心理韧性比快乐更重要”:培养孩子面对情绪风暴的弹性;●“修复关系的勇气”:好父母不是不犯错,而是愿意承认和修复。此外,我们也结合自身的成长路径,谈了“说不”的难处、讨好型人格的由来,以及如何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学会接纳和原谅自己。如果说《全脑教养法》给了我们一份大脑说明书,那么《看见孩子》则像是一面更深的镜子。它不仅让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情绪和需求,更让我们看见了自己——那个渴望被理解、带着羞耻感的小孩。看见孩子,不只是一次育儿练习,更是一次次学会与内心的自己和解的旅程。


【收听指南】

06:08 Good Inside:孩子本性至善

10:11 情感资本:关系银行的存取法

16:34 永远不晚:大脑回路可以重塑

20:33 成长型心态:从失败中学习

28:17 奖惩之外:以关系为中心的规则

35:58 说“不”的勇气:温柔而坚定

43:08 职责分明:父母与孩子的边界

57:30 高敏感与讨好人格:看见自己的影子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 hour 6 minutes 33 seconds

Holy Mom!
5/100 打破东亚小孩优绩主义:在育儿中detox自我

【本期嘉宾】Judy:搞钱大女主,育有俩娃,做过职业经理人、开过三家咖啡馆,做了5年时尚博主,在大湾区有两家小而美公司。

【本期节目简介】本期节目迎来了我们播客最大流量的KOL——中山大学大师姐、时尚博主&创业辣妈Judy。从丁克宣言到啪啪打脸生俩娃,从企业管理者到风口创业者,她坦言:养娃比搞钱更难量化成功。在这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 “没妈味”人设背后的挣扎:为什么精英女性总在抗拒“母亲”身份?
  • 反向育儿实验:生娃前先养宠物?考瑜伽证为了治吼娃焦虑?
  • 中产教育困境:奥数、PET、KET…东亚妈妈的肌肉记忆如何破?

无论是鸡娃家长、丁克族,还是纠结“牌桌or躺平”的职场人,都能从这位人间清醒妈妈的复盘里找到共鸣。

【内容提要】

00:04:39 母职解构:时尚博主对「没有妈味」的深度反思

00:08:57 责任预演:用宠物检验未来队友的育儿潜力

00:18:34 文化悖论:东亚母亲传承的高标准焦虑

00:32:40 亲子镜像:孩子作为沟通模式的意外观察者

00:39:04 双向治愈:育儿过程中的东亚文化排毒

00:41:42 成长革命:超越打分体系的自我收获之旅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3 minutes 40 seconds

Holy Mom!
Vol. 008 孩子不是不听话,是脑子还没长好——《全脑教养法》共读特辑

【本期简介】

在采访了四位风格各异的嘉宾之后,我们发现——无论是谁,走上育儿这条不归路,总会时不时撞上同一面墙:孩子的“情绪海啸”。我们开始问:有没有一种更科学、更温柔的方式去理解孩子,也理解自己?这一期,我们带来了一本“育儿育己”双向滋养的书 ——丹尼尔·西格尔的《全脑教养法》(The Whole-Brain Child)。这本书融合脑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和亲子互动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行为,往往是大脑不同区域尚未整合的结果。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孩子大脑的雕塑师”。我们聊了书中让我们惊艳的概念和技巧,比如 “上脑下脑”、 “心智阶梯”、 “思维遥控器” 等,也结合自己的真实育儿困境谈了哪些方法在生活中真正有用,哪些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解与连接。从脑科学到育儿小事,从书本到日常,这本书像是一张大脑说明书,也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孩子,也照见了我们自己。这一期,也标志着我们播客的新尝试:每月共读一本育儿书。育儿不只是面对孩子,更是一次次重新面对自己。


【收听指南】00:42 情绪急救:搭建心智阶梯而非训斥04:21 大脑奥秘:从多元价值到上脑下脑理论16:06 全脑整合:左右脑与上下脑协同19:36 上层理智VS下层本能的育儿战31:31 聪明技巧:卫生间情绪释放空间32:32 情绪失控新解:两层小楼隐喻38:12 情绪命名游戏:恐龙小熊助阵51:23 亲子疗愈:即兴游戏魔力

Show more...
5 months ago
56 minutes 47 seconds

Holy Mom!
4/100 乐天高能创业女性当妈也崩溃,三次走进心理咨询室开启自我觉醒之路

Angie🍠小红薯,是创业者又是妈妈,学习如何在AB面的人生中找到自己

A面人生:同济本科,法国市场营销硕士海归,品牌策略与用户洞察专家,先混职场后创业,目前在上海经营一家商业创新咨询公司;

B面人生:与3岁混血宝宝斗智斗勇,与大厂牛马意大利老公并肩作战,与父母协同共同育儿

【本期节目简介】在外界眼中近乎完美的品牌咨询公司主理人Angie,有父母协助带娃,却在开启育儿生活的三年间前后三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本期节目邀请她来讲述平静生活表象下的真实暗涌:

● 为什么月子中心的舒适配置未能阻挡情绪崩裂?

● 三代同堂的育儿合作,揭开了哪些未被处理的原生家庭隐伤?

● 职场女性的高功能抑郁预警

● 跨国家庭的协作平衡:从亲力亲为到建立系统化分工

● 母职焦虑的新形态:优秀反而成为束缚自我的绳索

在这场诚恳的对话里,我们得以窥见:产后抑郁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环境与家庭结构的综合折射;表面的育儿资源完备,仍需警惕对母亲个体的悄然透支。经历三年调整后,Angie发现最有效的解法是重构认知——不必追求职场与母职的完美平衡,而是在两个系统中允许存在60分的中间态。

【内容提要】

00:07:47 高功能抑郁:生活看似正常,内心却下着小雨

00:10:58 80%女性的共同经历:产后抑郁情绪的阳光等待期

00:14:25 产后抑郁的幕后黑手:生活复杂性远超激素影响

00:20:23 情绪过山车:产后第二年的抑郁觉醒

00:24:43 心理咨询如剥洋葱:痛苦不减反增的真相

00:32:19 双份工作:职场任务与家庭照护的「累觉不爱」

00:40:42 男性也中招:10%爸爸的产后抑郁困境

00:47:48 和解时刻:育儿过程中的母女关系和解

01:01:55 召唤支援队:育儿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

Show more...
6 months ago
1 hour 23 minutes 52 seconds

Holy Mom!
3/100 35岁决定再活一遍:不做百万年薪打工狗,要做大理带娃孺子牛

【本期嘉宾】Lance 🍠小红薯 ,人类学专业的美国海归,曾经的管理咨询顾问,现在的大胡子奶爸小肠儿,统计学毕业,跟数字打交道十多年的前管理咨询顾问和销售总监,现在是与两个孩子斗智斗勇,也在努力找回自己的幸福妈妈【本期节目简介】你有没有想过,把职场阶梯一脚踹翻,和孩子一起搬去有风的地方?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 Lance和小肠儿——曾经他们是咨询公司和互联网大厂的高管,双双年入百万;现在他们不再追赶KPI,带着俩娃一狗在洱海边过起了“自然养育”的神仙生活。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聊了聊:

  • 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稳定高薪,转身走进山水之间?
  • 生娃养娃这个过程怎样重塑了自我认知,怎样重新定义了成功和成长?
  • 在看似潇洒的“说走就走”之前,需要做哪些规划和准备?
  • 什么是自然教育?和蒙特梭利等其他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
  • 从职场 title 到“全职奶妈奶爸”,身份认同如何重塑?
  • 大理生活够不够理想国?现实有没有反噬?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如果你也正在秘密地规划“出走”,这期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现实路径;如果你暂时“想逃但逃不了”,他们会告诉你:不辞职、不搬家,也能一点点把“自然”带回生活。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大胆的人生实验,更是为自己和孩子活出另一种可能的爱与勇气。

【内容提要】01:44 职业转型:从百万年薪到大理生活的颠覆性选择05:40 角色困境:99分打工人与不及格的家庭角色10:38 育儿转折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钢丝行走19:20 价值观重塑:孩子成为人生新坐标24:40 大理新生活:职场与家庭的创造性平衡40:32 情商迁移:职场技能在亲子关系中的妙用50:41 自然教育:芬兰自然教育课堂的三个核心90:17 非主流选择:搬离大城市的勇气与焦虑

Show more...
6 months ago
1 hour 39 minutes 18 seconds

Holy Mom!
2/100 对谈镜子|创业、读博、运动都不在话下,为何唯独在育儿上躺平?

【本期嘉宾】文静,教育学博士在读,微习惯践行者,被一双儿女反向教育的妈妈


【本期节目介绍】当一个妈妈同时扮演教育者、博士在读生、二胎养育人,还能日更朋友圈、读书运动两手抓——她的答案没有“996式自律”,只有“每天100个深蹲+复盘日记”的微习惯革命。本期对话超能却松弛的镜子:用最小行动撬动育儿、事业与自我的平衡杠杆;以亲身实践展现了「松弛感」的另一种可能——不是躺平,而是精准投入。从深夜喂奶盯屎尿屁的新手焦虑,到坦然承认“孩子教会我更多”,这场认知跃迁背后是对“完美妈妈”人设的彻底叛逃:用微习惯滋养出比“鸡娃”更重要的内核稳定;母职的松弛之道,或许在于放下满分执念,先成为自己的“能量补给站”。毕竟,没有人生来必须成为“伟大的母亲”,但每个妈妈都有权利活得轻盈而生机勃勃。


【内容提要】

01:33 多重角色的平衡术:镜子的生活松弛感揭秘

02:41 微习惯革命:深蹲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13:50 效率巅峰:三天完成论文的硬核操作!

16:55 情绪管理大师:学习、事业、育儿的无缝切换

25:19 焦虑解药:接受无常,育儿更从容

48:59 亲子关系新哲学:从引导者到陪伴者

01:06:21 人生真相:小努力才是永恒的王道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hour 11 minutes 47 seconds

Holy Mom!
01/100 对谈刘大姐|后悔成为母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本期嘉宾】刘大姐,心理学博士,大学老师,13岁男孩妈妈


【本期节目介绍】你的孩子那么可爱,你愿意为TA付出一切。但在夜深人静时,是否有那么一瞬间,你幻想过另一种人生?是否有那么一刻,你不想成为母亲,甚至后悔成为母亲?这一期,我们邀请心理学博士刘大姐,共同探讨这些隐秘却真实的瞬间。那些难以言说的、不被社会所允许的情绪,真的错了吗?当母亲如此艰难,我们真的必须喜欢这份身份吗?或许,当我们允许自己只是一个“60分的妈妈”,当我们给孩子和自己足够的空间,母职的重负便能多一分从容。母亲的身份,天生充满矛盾,母职的旅程,是一首交错着爱与倦怠的协奏曲。唯有当“后悔”这一小节被允许奏响,这首曲子才真正完整。【内容提要】05:34 当妈13年勇敢承认「母职倦怠」12:19 育儿本质是父母的自我较量14:42 打破圣母神话 坦诚母亲的不完美体验17:42 60分妈妈宣言 留白式育儿智慧22:33 那些生育前没人告诉你的真实感受33:57 记忆欺骗术 人类为何重复生育痛苦40:25 产后哀伤 被忽视的母性心理创伤47:51 母亲自洽机制 在爱恨交织中寻找平衡53:48 996式育儿 现代母职的系统困境01:00:51 消失的童年自由 代际育儿对比01:08:40 躺平世代 被焦虑吞噬的青少年01:13:09 母亲光谱论 拒绝单色标签化认知


【本期提到的作品】

《成为母亲》, [英] 蕾切尔·卡斯克 著,黄建树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

《成为母亲的选择》,[以]奥娜·多纳特 著,林佑柔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2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hour 14 minutes 22 seconds

Holy Mom!
“母职惩罚”:系统围城还是自我审判?

本期简介:

两位主播以亲身经历撕开现代社会对母职的滤镜:学者安安缩短前往耶鲁深造的时间,与队友两地奔波只为平衡学术追求与育儿责任;职场妈妈C.T.在产后重构工作模式时,直面「变弱的事业心」与「深夜自我审判」的双重拷问。

 

当「一孕傻三年」成为妈妈的自我和解暗语,当智能家电替代不了日复一日的家务,这场对话最终指向每个女性对「生命优先级」的赤诚叩问:母职惩罚既是客观存在的系统围城,也是与自己内心存档谈判的永恒课题。


Shownotes:

10:18 只要孩子在3米范围内,大脑即进入认知瘫痪状态

14:31《暗处的女儿》现实版:当女学者遭遇母职审判

15:03 家务劳动隐形消耗:智能扫地智能扫地机器人拣不起散落一地的玩具

21:21 产后也有职业转型的契机

33:34 父职双重标准:为什么会换尿布的男人就是「超级奶爸」?

43:49 女性承担了75%的家庭照顾工作,也练就成了“六边形战士

45:00 内心审判与难过:陪伴时间少降低了与孩子的亲密度

60:43 没有绝对的平衡,接受阶段性的失衡,就像接受马拉松中的变速跑策略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hour 1 minute 50 seconds

Holy Mom!
生还是不生?一场关于子宫、钱包和人生自由的终极博弈

简介

现在的女性面对生育选择时,常陷入多重焦虑:年龄增长的医学警示、职场发展的现实压力、自我价值与母职的平衡,以及“最佳生育窗口”与社会时钟的碰撞。本期两位主播以不同经历展开对话——32岁的安安在博士毕业踏入职场不久完成生育,35岁的C.T.组建支持系统后成为新手妈妈。我们直面这些问题:

年龄与身体的真相:产检单上的“高危”标签是否等于真实风险?健身习惯如何对抗生育损伤的焦虑;

社会规训的拆解:当“早生早自由”遇上“晚生更自主”,看似合理的逻辑背后是否存在隐性代价;

清醒决策的底气:从经济储备到亲友协作,支持网络如何降低“失控感”;

知识缺位的补全:为什么生育科普总围绕“育儿技巧”,却鲜少讨论女性身心的真实变化。

 

从生理常识到社会压力测试,这场对话不提供标准答案,只呈现选择背后的多维考量。无论你是否计划成为父母,或许都能从中照见当代人面对重大抉择时的谨慎与勇气。


收听指南

03:42 在此起彼伏的“催生”中特立独行

12:03 养育是“开题答辩”,没准备好别硬上

15:28 按下生育键的终极理由

24:41 35 岁生育的真相:年龄骗局vs身体真相

32:24 “育儿竞赛表”让全家都参与养育

36:37 灵魂拷问:生孩子后后悔吗?

Show more...
8 months ago
57 minutes 4 seconds

Holy Mom!
成为母亲后的薛定谔状态,既想亲亲抱抱又想连夜逃跑

“母亲,不只是一个身份,更是一场关于爱、责任与自我成长的“硬核副本”。 在这个播客的第一期,我们两位常驻主播畅聊如何在怀孕和带娃的生活褶皱中摸索前行,一边手忙脚乱适应新身份,一边努力保持自我成长。从看到宝宝照蓝光时的心疼,到睡眠剥夺中的极限生存;从生活秩序被彻底打乱的崩溃,到拼尽全力找回秩序感的成就解锁——我们回顾了这段旅程中那些让人又哭又笑的瞬间,而这些瞬间,最终催生了这个播客。

这期播客,就像一封家书,温柔里透着韧劲,鸡汤里还带点现实的辣味儿。我们不光聊当妈,还聊如何在鸡飞狗跳中稳住自己,在手忙脚乱里找到成长。欢迎收听,带娃路上不孤单,一起在喜悦、焦虑、挣扎与坚持中“满级进化”吧!”

Show more...
8 months ago
1 hour 1 minute 33 seconds

Holy Mom!
捷克社会学博士 × 新手哲学妈妈,两个跨时区话痨的碎碎念。这儿没有人生正确答案,只有摸着石头当妈的真情实感。想找100个对生娃养娃这事儿有纠结有思考有槽要吐的你,聊聊你的故事。无论你是纠结「生或不生」的自由灵魂,还是正在孩子哭嚎中思考工作计划的职场女性,欢迎随时加入这场横跨欧亚的“围桌夜话”——育儿迷宫从来不缺百种解法,缺的是敢说「哎呀妈耶,这也太疯了吧」的坦白时刻。 (附赠祖传秘方:哄睡失败时点开播客,你会发现人类的悲欢此刻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