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New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48/6d/89/486d893c-d6f9-08b8-62b7-06a2be4d88d0/mza_15007721648689382836.jpeg/600x600bb.jpg
低碳週報
TSACRA.org
29 episodes
7 months ago
《低碳週報》由臺灣永續農業減碳協會理事長Alan主持,是一檔集合全球環保新聞、綠色科技創新,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Podcast節目。在每集10分鐘的節目中,Alan不僅會為您精選和解讀全球低碳領域的最新動態,還會深入探討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問題和解決方案。從都市空氣污染的挑戰到氣候變遷的全球議題,從塑料回收的困境到企業可持續性的進展,Alan將帶您一探究竟,並激勵每一位聽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低碳理念。關注《低碳週報》,與我們一起成為環境保護的行動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News
RSS
All content for 低碳週報 is the property of TSACRA.org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低碳週報》由臺灣永續農業減碳協會理事長Alan主持,是一檔集合全球環保新聞、綠色科技創新,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Podcast節目。在每集10分鐘的節目中,Alan不僅會為您精選和解讀全球低碳領域的最新動態,還會深入探討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問題和解決方案。從都市空氣污染的挑戰到氣候變遷的全球議題,從塑料回收的困境到企業可持續性的進展,Alan將帶您一探究竟,並激勵每一位聽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低碳理念。關注《低碳週報》,與我們一起成為環境保護的行動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News
Episodes (20/29)
低碳週報
EP30 | 2025年2月歐美氣候政策及ESG焦點解析
重點內容: 美國ESG退潮: 川普重返白宮如何影響企業氣候行動? 歐盟綠色政策: CBAM調整、英歐碳交易體系重連的可能性? 政策法規洗牌: 美國vs.歐洲,氣候政策走向兩極? 企業應對分化: 殼牌、BP等企業放緩減碳目標,其他企業如何應對? 新技術亮點: 碳捕捉、電池儲能、氫能等技術的最新進展? 氣候變遷衝擊: 2024年破紀錄高溫,極端天氣頻發的警示? 本集特色: 精選《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20篇必讀文章,深入了解全球氣候政經趨勢。 解析新聞背後脈絡,掌握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意義。 提供企業應對策略參考,洞悉市場變化與技術發展。 適合聽眾: 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者 企業ESG負責人、投資人、政策制定者 對碳交易、碳捕捉等新技術感興趣者 立即收聽,掌握全球低碳脈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19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9 | 飛機也要永續? 新春你可能漏看的低碳新聞
新年快樂!今天是復工第一天,相信不少人還在調適心情,而國內外的永續發展也沒有停下腳步。本集帶你快速掌握2025年的重大環境與政策變化: 台灣永續政策新動向 2025新制上路:最低工資調整、租金補貼、青年圓夢基金等惠民措施。 電動車免徵牌照稅再延長,綠色交通發展如何影響市場? 能源轉型爭議:2025非核家園政策與國際核能趨勢的對撞,台灣該何去何從? 減碳行動:六大部門 20 項旗艦計畫,2032、2035減碳目標如何落實? 國際趨勢與合作 全球碳市場:歐盟與中國的碳交易制度將如何影響企業? 永續航空燃料(SAF):台灣、中國、歐洲的推動進度比較。 突破性科技發展:Boom Supersonic 如何在超音速飛行中實現碳中和? 最後,我們探討一個關鍵問題:在全球減碳趨勢下,政府、企業與個人應該如何調適自己的角色?永續發展真的太慢,還是我們的期待太快? 完整新聞與分析請見我們的網站,讓我們一起迎接2025年的永續挑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14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8 | 2024全球氣候變遷 我們幹了什麼?
2024年,是氣候變遷的「突破之年」,全球平均氣溫首次突破1.5°C警戒線!地球升溫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極端氣候事件也越來越頻繁,我們就像坐在一鍋漸漸升溫的水裡,只是這次水溫已經讓青蛙感到不安。 本集Podcast將帶你回顧2024年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大事,深入分析事件背後的「趨勢」和「因果關係」,讓你更了解氣候變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美國政壇大地震,川普再度當選總統,退出巴黎協定,撤銷多項氣候政策,全球減排進程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談判,提供大量氣候資金,有機會成為全球氣候治理新領袖,但自身環境問題仍是一大挑戰。 歐盟扛起減排大旗,設定2040年減排90%的目標,並通過一系列法案推動綠色轉型,但歐洲暖化速度最快,需加強氣候適應措施。 台灣發布最新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預測未來夏季可能長達7個月,糧食產量也將大幅下降,政府開始徵收碳費,但仍需更多行動來降低風險。 COP29氣候峰會取得突破,各國同意增加發展中國家氣候資金,並完成巴黎協定第六條碳市場機制最終建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承諾並提出更具野心的減排目標。 2024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氣候變遷的影響已經無法逆轉,但人類是否能在轉折中找到前進的契機? 收聽本集Podcast,一起了解2024年氣候變遷的「破」與「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16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7 | 蜥蜴人的氣候變遷陰謀
本期節目將全方位解析氣候變遷這個撼動全球的議題。當氣溫越來越冷,我們是否還相信地球正在變暖? 我們將從三個角度全面剖析:首先,科學的聲音。NASA數據顯示,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正在改變地球氣候。其次,質疑的力量。我們將聚焦諾貝爾獎得主、前政府高官等氣候懷疑論者的觀點,拆解他們質疑全球暖化的論點。 更令人興奮的是,我們還原一個發生在神秘小鎮的故事,追溯羅斯柴爾德家族、蜥蜴人與新世界秩序的種種傳言。这不僅是一部科學紀錄,更是一場關於真相的探險。 最終,我們將拷問:即便氣候變遷不是陰謀,我們是否有行動的責任?2050年淨零排放,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敬請收聽解密氣候變遷的真相與迷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13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6 | 2050人類滅亡: COP29是氣候變遷的最後機會?
COP29聯合國氣候大會於亞塞拜然巴庫落幕,帶來關於氣候融資與碳市場規則的歷史性成果。然而,會議也因缺乏化石燃料淘汰承諾而備受批評。本集將深入探討以下幾個關鍵議題: 3,000億美元氣候融資新目標:這筆鉅額資金如何影響發展中國家的減碳努力? 全球碳市場規則的制定:碳交易是否只是「贖罪券」?是否真能帶來實質減排? 地緣政治對氣候協議的干擾:美中俄等大國缺席或分歧對會議成果的影響。 化石燃料的未來:從COP29未能突破的僵局,到川普回歸後政策可能的逆轉。 此外,我們用「地球村」的比喻幫助理解複雜的氣候議題,並帶你展望COP30的可能走向。2050年究竟是人類的終結還是新希望的開始?現在的選擇至關重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26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4 | Elon Musk 發射一次星艦火箭相當於一個冰島的全年碳排?
EP24 – 單集簡介 在這一集中,我們將從台南的驚人蛻變說起,探討科技進步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並深入分析 SpaceX 星艦計畫(Starship)背後的環境爭議。 - 台南變遷與時代發展:台南在過去二十年內的變遷,從荒涼變成了充滿活力的城市,成為台灣進步的縮影。 - SpaceX 星艦計畫進展:馬斯克的星艦火箭計畫突破了可回收火箭技術,使人類邁向「群星時代」。未來或許不再遙不可及。 - 火星計畫的環境代價:然而,每次發射的碳排放相當於一個冰島,引發環保人士對是否值得為火星殖民而犧牲地球環境的質疑。 - 替代方案 - 高空太陽能無人機:我們探討以零排放的高空太陽能無人機替代星鏈的可能性,並分析其成本優勢。 - 太空太陽能發電的潛力:深入介紹太空太陽能傳輸技術,探討其在未來為地球提供可持續能源的可能性,並引發聽眾對未來能源解決方案的思考。 - 結論與展望:從台南的成長到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渴望,我們探討在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為子孫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集旨在引導聽眾思考科技進步的潛力與代價,並思考如何在面對氣候挑戰時為未來做好準備。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4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3 | 10分鐘快速了解環境部碳費說明會
EP23 | 10分鐘快速了解環境部碳費說明會 以輕鬆易懂的方式,幫助大家理解這項複雜的政策。無論你是中大型企業的經營者,還是負責永續發展的專業人士,這集節目都將為你提供關鍵的資訊與實務建議,幫助企業在未來的碳排挑戰中抓住機會。 本集要點: 1. 主題介紹:討論台灣最新碳費政策,針對2024/9/16及9/25的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說明會進行系統性整理。 2. 政策背景:碳費政策旨在促進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非增加政府財政收入,而是透過優惠費率鼓勵企業減碳,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3. 三項主要子法: 碳費徵收辦法:規範碳費的收取對象與計算方式。 自主減量辦法:企業可制定減碳計畫,申請優惠費率。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辦法:企業需依標準計算碳排放量並設定減量目標。 4. 碳費計算:碳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企業須繳費,費率初步預計為每噸300-500元,2030年後可能升至1200-1800元。 5. 碳權與自主減量計畫:企業可通過減碳計畫獲得碳權,並抵扣未來排放或出售給其他企業。 6. 國際影響:歐盟CBAM機制可能影響台灣企業出口,但碳費制度可與歐盟對接,減少額外碳費負擔。 7. 企業準備步驟: 進行碳盤查 制定減碳計畫 6月底前提交計畫 按計畫執行並定期檢查 每年4月30日前交報告 8. 結論:碳費政策為企業帶來挑戰與機會,能有效提升企業形象與競爭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0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2 | 做永續自媒體的流量密碼
本集探討泰勒絲(Taylor Swift)私人飛機使用引發的碳排放爭議 主要內容: 介紹了泰勒絲特碳排放爭議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的熱烈討論。 分析了人們對這一爭議的四種主要立場。 探討了為什麼泰勒絲的碳排放問題會上升到道德層面。 從三大西方倫理學派(效益論、德行論和義務論)的角度分析了這一爭議。 主持人提出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和三個關鍵問題。 節目重點: 討論了名人在環保議題上的社會責任和影響力。 探討了碳權交易和碳抵消的有效性和爭議。 分析了環境正義和社會不平等在這一爭議中的角色。 提供了一個思考框架,用於評估類似的環境和道德問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7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1|中秋烤肉要付碳費1823元?
本期podcast探討了中秋烤肉對環境的影響。雖然估計烤肉會產生可觀的碳排放,但主持人認為不必完全放棄這個傳統。相反,他提出了多種環保烤肉方法,如使用瓦斯爐代替木炭、選擇環保木炭、使用可重複餐具、選購當季食材等。podcast還討論了碳費政策,並分享了古代取暖的有趣歷史。整體而言,本期強調了如何在保持傳統的同時,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這期podcast的摘要: 1.氣候變遷 今年8月是全球史上最熱的8月,比1991-2020年平均高0.71°C 氣候專家警告事件將更加嚴重,對人類和地球造成更大破壞 2.娛樂新聞 Bruno Mars在高雄開唱 周杰倫將在台北大巨蛋開唱,成為首位在此表演的歌手 TWICE成員周子瑜發行首張個人專輯 3.中秋烤肉的碳排放 估計30%台灣人烤肉,產生6000-7000公噸碳排放 相當於台塑集團年排放量的千分之一 如按300元/噸計算碳費,全台人均只需付30元 4.碳費討論 環境部討論2030年後碳費可能調升至1200-1800元/噸 若以1800元計算中秋烤肉碳費,人均約1823元/年 5.永續烤肉建議 使用瓦斯爐代替木炭,可減少碳排放 選用環保木炭、備長炭或炭精等替代品 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減少垃圾 選購當季在地食材,控制份量避免浪費 做好垃圾分類 古代取暖歷史小知識 總而言之,本期探討了中秋烤肉的環境影響,並提供了多種方法讓民眾在享受傳統習俗的同時也能兼顧環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4 minutes

低碳週報
EP20|10月2日搶買碳權?或許美國大選是變數
TSACRA.ORG (臺灣永續農業減碳發展協會) 是一個致力促進永續農業和2050淨零的非營利組織。《低碳週報》是由理事長Alan主持,以永續為核心價值去關注創新、減碳、能源主題的節目。 協會官網有完整EP19逐字稿及參考資料 https://www.tsacra.org/podcast/ep19 歡迎追蹤 TSACRA.ORG (臺灣永續農業減碳發展協會) 社群媒體 https://linktr.ee/tsacraorg 本集節目探討了台灣即將於10月2日啟動的碳權交易平台,以及其對企業和碳定價的影響。隨著碳權和碳匯在國內的討論度升溫,企業需關注碳權交易如何影響未來的發展計畫。同時,本集也深入分析了2024年美國大選可能對全球氣候政策的潛在影響,特別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在能源政策上的對立。節目最後強調,企業在應對這些變化時,必須保持資訊透明與誠實溝通,個人則應以實際行動參與減碳,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台灣碳權交易平台即將啟動 台灣碳權交易平台將於10月2日正式上線,各企業將可透過平台交易碳權。對於企業來說,購買碳權比繳納碳費更有利於提升形象,而農產業也將成為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企業面對ESG挑戰 ESG(環境、社會及治理)要求日益嚴格,但隨之而來的反漂綠(反偽善綠色行動)議題也不斷升溫。企業在永續發展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資訊透明,避免因為不當披露而引發爭議。 2024美國大選的影響 美國大選結果將對全球氣候政策產生深遠影響。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能源政策上的分歧,可能改變國際氣候變遷行動的進程,並影響其他國家(如中國和歐盟)的政策取向。 企業與個人應對策略 法規的變動性意味著企業應更注重透明度和誠實溝通,特別是涉足國際業務時。個人則應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碳行動,從小處著手,共同推動氣候變遷的改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5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9|AI揭露95.8%氣候政策無效?
EP19|AI揭露95.8%氣候政策無效? 本集低碳週報主要內容: 1. 氣候政策效果研究: 一項使用AI分析1500項氣候政策的研究發現,只有4.2%的政策顯著有效減少碳排放。 研究指出政策組合比單一政策更有效。 2. 氣候模型的局限性: 2023年出現異常高溫,超出了氣候模型的預測。 當前氣候模型存在局限性,需要更精確的數據收集和模型改進。 3. IPCC研究方法的討論: IPCC的研究方法雖然全面,但仍有改進空間,特別是在模型模擬和多元觀點納入方面。 IPCC的透明度相比早期已有很大提升。 4. 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思路: 比起限制發展或使用低效率能源,應該更多投資於能源創新,如第四代核能、碳捕捉技術等。 需要在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和技術創新之間找到平衡。 5. 公眾參與的重要性: 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應對氣候問題做出貢獻。 呼籲用更開放、創新的方式解決人類面臨的氣候挑戰。 面對氣候變化這個複雜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我們需要採取更謹慎、全面的方法。儘管存在不確定性,但每個人都應該為應對氣候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不斷探討和行動來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6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8|矽谷大佬Peter Thiel質疑氣候科學?
探討了Peter Thiel在Joe Rogan節目中對氣候科學的質疑。Thiel提出氣候科學可能過於教條化且缺乏嚴謹的公開辯論。質疑有一定道理,但IPCC的研究方法和結論仍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本集討論了Peter Thiel在Joe Rogan節目中對氣候科學的質疑。 Peter Thiel提出兩個主要質疑: 氣候科學可能過於教條化 氣候科學缺乏嚴謹的公開辯論 分析了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研究方法,包括: 文獻回顧 多學科合作 模型模擬 情景分析 同行評審 IPCC的研究方法大體上是科學的,但最後一步"在IPCC全體會議上通過最終報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IPCC可能在最終報告的審核過程中,沒有邀請持不同意見的人參與,這可能導致某種程度的"教條化"。 儘管如此,播客認為IPCC的報告仍然是基於大量科學研究和數據分析,很難說它完全缺乏嚴謹的討論,需要在科學探究和採取行動之間取得平衡,同時促進更開放的科學討論。會繼續調查IPCC會議的參與人員組成,以進一步了解情況。 整體而言,Peter Thiel的質疑有一定道理,但IPCC的研究方法和結論仍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1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7 | 人類與碳的千年之戀
這集EP17主要探討了人類能源使用的歷史演變。從古代依賴木材和木炭,到工業革命時期轉向煤炭,主持人解釋了這一轉變的原因和影響。同時,節目也討論了當前台灣的能源結構,指出儘管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不低,但實際發電量仍以化石燃料為主。主持人還提到了關於AI未來用電量的預測,並對此表示質疑。整體而言,這集節目將古代、現代和未來的能源使用巧妙地連接在一起,為聽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能源發展視角。 EP17這集的內容重點包括: 台灣最新的電力供需報告 經濟部預估AI用電需求將在5年內增長8倍,從24萬千瓦增至224萬千瓦。 這個預估可能過高,其他機構的預測大約是3倍增長。 總裝置容量中,燃氣燃煤燃油佔64.9%,可再生能源佔28%,核能佔3%。 實際發電量中,化石燃料佔83%,可再生能源僅佔9.5%。 燃煤發電佔比最高,達42.2%。 人類能源使用的歷史演變 介紹了Vaclav Smil的書《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以數據解析人類經濟和生存的困局與機會》。 從原始的木材燃料到現代的化石燃料。 討論了木材和木炭作為能源的局限性。 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從燒木頭轉向燒煤炭。 工業革命前後的能源使用對比: 古代城市需要50-150倍於自身面積的森林來提供燃料。 煤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能源效率,推動了工業革命。 能源效率與技術進步: 討論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如何影響能源使用。 焦炭的發明如何改變了冶金工業。 現代社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過去220年,化石燃料使用增加了1500倍。 202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電力來自煤炭和天然氣。 對比古代和現代的能源使用: 強調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類文明都依賴於太陽能。 現代社會主要利用儲存在地下的古代太陽能(化石燃料)。 下一集將繼續討論工業革命後的能源使用,特別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情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0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6 | Google的環保策略大轉向:從碳中和到淨零排放
本集深入探討了Google最近的重大環保策略轉變:從17年的碳中和承諾轉向2030年淨零排放目標。Alan解析了這一轉變的原因、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區別,以及AI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他還討論了Google的新環境策略,並呼籲大家將永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為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努力。這集內容豐富,為聽眾提供了科技業環保趨勢的深刻洞察。 本集重點: Google放棄17年來的碳中和承諾,轉向2030年淨零排放目標 解析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區別 Google轉變策略的可能原因,包括碳權市場問題和AI發展帶來的挑戰 Google的新環境策略細節,包括減少源頭排放和提供永續產品 科技巨頭面臨的環境挑戰及其對全球氣候問題的影響 主要話題: Google環境保護策略的重大轉變 AI技術發展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響 企業在追求技術進步時如何兼顧環境保護 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性和挑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6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5 | 每天用ChatGPT的代價是一個德國?
這期節目的重點內容如下: 1. AI技術的能源消耗問題: ChatGPT每天可能消耗超過50萬千瓦時電力,相當於每個請求耗電約0.0025千瓦時。 預計到2026年,數據中心、加密貨幣和AI等可能會消耗1050太瓦時電力,相當於德國一年的用電量。 2. AI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AI的能源消耗直接影響環境和氣候變化。 每次使用AI都在間接消耗電力,產生碳排放。 3. 個人層面有意識地使用AI的建議: 明確使用需求,避免漫無目的的使用。 提供清晰的指令(prompt)以獲得準確回答。 批量處理相似任務。 根據任務複雜度選擇合適規模的模型。 考慮在本地運行小型模型處理簡單任務。 4. 企業採用AI時的碳意識原則: 評估AI應用的必要性。 選擇碳強度低的綠色數據中心。 優化模型,減小規模提高效率。 監控AI使用的能耗。 在ESG報告中披露AI使用情況。 5. AI技術未來節能方向: 開發更高效的硬件。 優化算法。 使用可再生能源。 6. 呼籲大家更有意識地使用AI工具,為減少AI碳排放貢獻力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2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4 | 從政策到餐盤:台灣農業淨零轉型
本集EP14探討了台灣農業部門的淨零碳排目標 1. 背景: 2021年9月農委會(現農業部)成立淨零碳排辦公室 設定2040年達成農業部門淨零碳排目標,比全國目標提前10年 2. 現況挑戰: 農業碳排放量盤查範圍狹隘,僅包括畜牧業和農作物生產 農業碳排放量近年維持穩定,未見明顯下降趨勢 缺乏完善的碳定價機制 自然碳匯潛力未被充分發揮 農民和消費者對低碳農業認知不足 3. 減碳措施和建議: 推廣精准農業、有機農法、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技術 改良畜牧業飼料配方和糞便管理 提供財務補助和技術培訓給採用低碳技術的農民 建立低碳農產品認證體系 加強森林經營和濕地保護,增加自然碳匯 加強食農教育,提高消費者對本地低碳農產品的支持 4. 創新想法: 提出建立台灣版農業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構想 對進口農產品徵收碳關稅,提高本地低碳農產品競爭力 5. 結語: 農業淨零應被視為轉型機遇,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收入 每個人的飲食選擇都能為實現農業淨零目標做出貢獻 這期節目全面探討了台灣農業部門實現淨零碳排的挑戰、機遇和可能的解決方案,強調了政府、農民和消費者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2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3 | AI與永續發展的交會點:探討碳意識計算的重要性
本集LC News低碳週報主要討論了AI發展與環境永續之間的關係,重點如下: 1. 檢視AI巨頭的ESG報告,發現雖然主要公司使用100%再生能源,但其供應鏈企業尚未達到相同水準。 2. 介紹了AI專家吳恩達公司推出的新課程「面向生成式AI開發者的碳意識計算」,該課程與Google Cloud合作開發。 3. 探討了碳強度的概念,以及如何在AI開發過程中選擇低碳強度的地區和時間來運作模型。 4. 介紹了三個重要工具:Electricity Maps API、Google Cloud的Vertex AI SDK和Carbon Footprint工具,這些工具可幫助開發者監控和優化AI項目的碳排放。 5. 強調了在AI發展中採取碳意識方法的重要性,以及開發者在減少AI對環境影響方面的責任。 6. 呼籲各界,無論是AI從業者、ESG專家還是普通大眾,都應關注AI對環境的影響,為可持續的AI未來做出貢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8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2 | 碳費開徵倒數:爭議與平衡,台灣淨零之路的挑戰
本集《十分鐘LC News低碳週報》重點聚焦台灣即將實施的碳費制度。我們深入探討了以下幾個關鍵議題: 碳權交易辦法將於8月15日上路,9月底有望完成首筆國內碳權交易。 2025年開徵的碳費,其費率和優惠措施仍在討論中。環團、產業界和政府各有立場。 為何台灣選擇碳費而非碳稅?我們分析了其背後的邏輯和考量。 碳費制度如何平衡減碳目標和企業轉型壓力?優惠費率是否違反污染者付費原則? 碳洩漏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 - 碳關稅的必要性。 本集節目邀請您一同了解台灣碳費政策的來龍去脈,以及其對未來低碳轉型的重要影響。無論您是關心環保議題的公民,還是受政策影響的企業,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洞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4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1 | 我們用AI是環保永續的嗎?
本集十分鐘LC News低碳周報探討了AI與ESG及減碳的關聯。主持人Alan深入分析了AI產業鏈中上中下游企業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的表現。 重點包括: 1. AI訓練和運算需要大量電力,引發對其環境影響的思考。 2. AI提高了生產力,可能間接降低整體能源消耗。 3. 主要AI公司如OpenAI、Amazon、Meta等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表現優異,多數接近或達到100%。 4. 上游硬體供應商如NVIDIA和台積電也在積極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5. 從可再生能源使用這一簡單指標來看,AI的使用在環保方面相對可持續。 本集適合對AI、ESG或科技股感興趣的聽眾。Alan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複雜的議題,並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幫助聽眾理解AI發展與環境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0 minutes

低碳週報
EP10 | ESG浪潮下的企業挑戰與機遇:從併購到AI,ESG如何重塑企業競爭力?
本集LC News低碳周報探討ESG浪潮下企業的挑戰與機遇。 ESG影響企業併購與聲譽 調查顯示,七成企業併購決策受ESG因素影響,甚至有七成併購因ESG疑慮破局。ESG日益重要,影響企業聲譽、價值,甚至成為發展關鍵。 企業面臨ESG挑戰 儘管監管機構和利益相關者對ESG資訊揭露要求日益嚴格,許多企業尚未做好準備。H&M集團投資熱能電池技術,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並帶動供應鏈綠色轉型,為時尚產業提供借鏡。 科技巨頭積極投入ESG 微軟、Salesforce等科技巨頭積極投入ESG領域,不僅購買碳權或投資碳清除技術,更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微軟更投資綠色能源和合融合技術,關注能源轉型議題。 ESG並非特定產業專利 ESG並非特定產業專利,所有企業都必須重視。企業在ESG資訊揭露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資訊科技公司或新創公司可提供相關服務。 ESG提升企業競爭力 ESG不僅提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更帶來創新機會,提升長期競爭力。微軟積極擁抱科技創新,人工智慧在ESG領域應用日益廣泛,例如ESG報告資料收集與分析、供應鏈風險預測等。 碳定價、碳關稅與碳中和 碳定價透過市場機制減少碳排放,碳關稅防止碳洩漏並保護國內產業,碳中和是全球長期目標,需透過各種減碳或增匯措施實現。 結論 ESG成為企業經營顯學,企業需將ESG融入DNA,才能在變動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同時為地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中鋼視三碳挑戰為經濟議題,不處理好恐難存活,凸顯ESG對企業生存的重要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8 minutes

低碳週報
《低碳週報》由臺灣永續農業減碳協會理事長Alan主持,是一檔集合全球環保新聞、綠色科技創新,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Podcast節目。在每集10分鐘的節目中,Alan不僅會為您精選和解讀全球低碳領域的最新動態,還會深入探討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問題和解決方案。從都市空氣污染的挑戰到氣候變遷的全球議題,從塑料回收的困境到企業可持續性的進展,Alan將帶您一探究竟,並激勵每一位聽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低碳理念。關注《低碳週報》,與我們一起成為環境保護的行動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