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EP17主要探討了人類能源使用的歷史演變。從古代依賴木材和木炭,到工業革命時期轉向煤炭,主持人解釋了這一轉變的原因和影響。同時,節目也討論了當前台灣的能源結構,指出儘管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不低,但實際發電量仍以化石燃料為主。主持人還提到了關於AI未來用電量的預測,並對此表示質疑。整體而言,這集節目將古代、現代和未來的能源使用巧妙地連接在一起,為聽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能源發展視角。
EP17這集的內容重點包括:
台灣最新的電力供需報告
經濟部預估AI用電需求將在5年內增長8倍,從24萬千瓦增至224萬千瓦。
這個預估可能過高,其他機構的預測大約是3倍增長。
總裝置容量中,燃氣燃煤燃油佔64.9%,可再生能源佔28%,核能佔3%。
實際發電量中,化石燃料佔83%,可再生能源僅佔9.5%。
燃煤發電佔比最高,達42.2%。
人類能源使用的歷史演變
介紹了Vaclav Smil的書《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以數據解析人類經濟和生存的困局與機會》。
從原始的木材燃料到現代的化石燃料。
討論了木材和木炭作為能源的局限性。
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從燒木頭轉向燒煤炭。
工業革命前後的能源使用對比:
古代城市需要50-150倍於自身面積的森林來提供燃料。
煤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能源效率,推動了工業革命。
能源效率與技術進步:
討論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如何影響能源使用。
焦炭的發明如何改變了冶金工業。
現代社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過去220年,化石燃料使用增加了1500倍。
202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電力來自煤炭和天然氣。
對比古代和現代的能源使用:
強調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類文明都依賴於太陽能。
現代社會主要利用儲存在地下的古代太陽能(化石燃料)。
下一集將繼續討論工業革命後的能源使用,特別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情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