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c6/96/df/c696df8c-b049-4ab2-6a20-29f247afc57c/mza_8357518280697652854.jpg/600x600bb.jpg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講客廣播電臺,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162 episodes
8 hours ago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is the property of 講客廣播電臺,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

Show more...
Books
Arts
Episodes (20/162)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山麓下的飲食大熔爐——台東關山電光社區

說書人:陳惠亭(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田瑞珍 攝影|李維尼

 

位於卑南溪左岸、海岸山脈下的電光里(電光部落),是關山鎮唯一座落在卑南溪左岸的里,居住人口七成是阿美族、兩成是客家人及少數的閩南人和其他族群,多元族群混居是台東二次移民的時代縮影,在餐桌上也能看得到相互融合之處。

 

長期推動各項社區事務的寶媽(潘寶瑩)特別關注銀髮族長照服務。寶媽若不在家,也許正穿梭在聚落巷弄間,到各個長者家串門子聊天。她觀察到長輩的餐桌料理隨著四季在變化,大家會結伴去採集食材,回家再做蒸煮或醃漬的處理。

「有些是我從沒看過的菜式,就慢慢記錄做菜的珍貴過程,時間久了資料愈來愈豐富,但從來沒想過會出書。」寶媽無心插柳的舉動,引起東台灣研究會的注意,進而攜手合作出版《食在・一起 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收錄13道阿美族、客家與新住民族群的舌尖風味,也喚起長輩逐漸消逝的味蕾記憶。

 

「其實相處久了,大家的飲食習慣都會彼此影響,口味卻又毫無違和。」寶媽說最常看到的就是阿美族的hakhak(蒸熟的糯米飯)配上客家醃酸菜、醃筍乾,或是客家艾粄的艾草替換成阿美族常用的南瓜。

她繼續分享幾道特別的料理——悶熱的夏秋兩季,大雨之後在閒置的稻草堆底下,潮濕環境長出來的草菇,搭配新鮮野菜煮成的稻草菇湯;東部淺山荒地常見的構樹,採摘雄樹的花穗先川燙後烹炒,快炒後的構樹雄花口感,軟嫩十分「涮嘴」。

還有客家媽媽想著以前阿婆的做法,復刻過年佳節才會吃的甜食「假柿仔」。

 

回想飲食記憶誌取材的歷程,寶媽認爲最有挑戰性的是挖掘料理的做法與故事,因為老人家的記憶力已不如往常,她感嘆的說:「就是不想等到失去了才珍惜,趁著還有能力的時候留住。」

愈是來不及,愈是要盡全力抓住時間的尾巴,留住電光飲食生活在地知識,用料理記錄土地的故事。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8 hour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三合院的禾埕傳統——竹北星際籃球場

說書人:李秀慧(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傅崇豪  攝影|陳安嘉

 

竹北市博愛南路的戶外籃球場今年在客委會禾埕計畫的補助下獲得1900萬元,加上竹北市公所自籌的1400萬元資金支持,經過重新整地,升級為風雨球場,並以富有設計感的外型命名為「星際球場」。

 

這裡不僅吸引了竹北市民,也成為鄰近新竹市民眾的聚會熱點,大人與小孩在籃球場上相互較勁與教學,延續早年在三合院禾埕打嘴鼓的傳統。

星際球場擁有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與潔淨的環境,深受市民的讚譽,民眾也提出希望能增設飲水機的需求,以提升使用便利性,並期待在未來,竹北能夠在城市發展中擁有更多的休閒運動空間。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1 week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吹山谷的風,沿著鱉溪走

說書人:羅盛滿(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陳嬿靜 攝影|李維尼 攝影授權|鱉溪1691

 

雖然颱風已過,但採訪日的風仍舊特別大。來到富里鱉溪,跟著致力於鱉溪環境保育的「鱉溪1691」、「後山采風工作室」主理人張振岳老師走讀,風不停吹亂他的頭髮,這股強勁,宛如鱉溪——這是一條富里人差點失去的溪流。

張振岳說我們從溪流奪走太多,現在要一一還回去,找回鱉溪原有的生態。

 

鱉溪,孕育生態與族群的母親河

我們跟著張振岳走到橋下的生態池旁看解說板上的照片。

鱉溪曾經生態豐富,不但有很多很多鱉,蝦魚豐沛到可以抓來賣,但是現在卻抓不到魚可吃。

談起過去富里人每天都會走入鱉溪,鱉溪除了是灌溉用水,也是在地居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從前,鱉溪擁有不同水域生態系,如常見的中華鱉,日本禿頭鯊、台東間爬岩鰍以及菊池氏細鯽。

在地居民會拿著三角網到溪裡捕捉小魚來吃,一撈就是滿滿兩個馬克杯,酥炸一下就非常可口。

這些魚還會賣到池上,作為池上便當裡的炸魚材料。但是幾年前,突然發現溪河裡找不到鱉,小魚也撈不到,鱉溪水量越來越少,生態幾乎消失。

這時人們才驚覺要失去鱉溪了——這條孕育富里各族群的母親河。

 

用「減法」的心態,復育自然

張振岳隨手撿起溪邊的幾顆石頭,分享鱉溪豐富的地質岩石,在溪邊可以撿到台灣各地的石頭,鱉溪再積岩、火成岩等等,這裡也是台灣難得的天然地質教室。

繼續跟著張振岳的腳步往上游去,到達阿美族的部落吉拉米代(Cilamitay),百年前最早一批來到此地的阿美族先民,溯秀姑巒溪而上,沿途攀過巨大的樹根,定居於鱉溪流域。

阿美族先民將此處命為「吉拉米代」,阿美族語為「Cilamitay」,意指「大樹根之地」。在部落跳舞廣場旁的鱉溪流域,阿美族人則喊它「Ciepi’ay'」,意思是「有鱉的地方」。

這些阿美族語的命名意涵,亦突顯了原住民族群豐富的漁獵文化與生態的緊密連結。

 

因為河流整治的關係,過去政府在這一條河建了很多攔沙壩,拿掉大石頭卻也投入很多消波水泥塊。

看似在整治溪流,實際上卻是害了這條溪。因為水流強勁衝擊下,攔砂壩下方砂石被掏空,河道整個下降二至十米,水泥塊也跟著沉了下去,致使洄游魚類回不了上游的家。

 

溪流的改變讓阿美族人與鱉溪的距離越來越遠,失去溪邊的文化生活。而上游的問題則是養豬場排放未經處理的排泄物,造成農田與河川汙染影響生物存活,再加上農田灌溉需要水,溪河裡的水都被灌溉渠道截走,於是到下游的水量就更不夠了。

張振岳感慨地說:「我們真的從鱉溪拿走太多東西了。鱉溪會變成這樣,都是我們害的。」

 

還好居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分族群開始討論拯救鱉溪的辦法,除了在橋下挖生態池做生態復育,更展開找回一條河的計畫。

他們決定還石於河、還水於河、還地於河、還魚於河,拆掉攔沙壩、把大石頭丟回溪中,還計畫將灌溉渠道溪底化,截取地下伏流水而非搶奪溪水。

這些計畫需要很多的耐心去跟居民溝通並與政府單位協調,還好這些年已經有階段性成果——請租借河川地的農戶讓出河川地改為生態池。

在努力下,消失的中華鱉,日本禿頭鯊、台東間爬岩鰍以及菊池氏細鯽,已經在生態池中漸漸出現。

 

上游養豬戶也改善排水系統,不再汙染農地與溪流。最困難的拆除攔砂壩計畫,納入第九河川分署計畫。張振岳跟下游的農民在鱉溪沿岸從事友善耕作、有機耕作,成立鱉溪米的品牌,大家也成為守護鱉溪生態的成員。

 

親近自然,才懂得珍視自然

 

這兩年鱉溪生態復育有成,開始舉辦生態教育的活動與課程。

有生態團體跟在地合作舉辦生態營隊,讓各地國高中孩子來參加。孩子一邊玩水親近溪流,同時也學習生態保育的知識——鱉溪儼然成為環境教育、親近自然的現場。

 

沿著鱉溪走,來到一間被稻田圍繞、靠近水源的田頭土地公廟,這是早期客家人來富里開墾時蓋的。

一棵百年的櫸木曾幾乎斷頭死去,在樹醫生的努力下又奇蹟似地重生,堅韌的枝幹向天生長。

增建的土地公廟牆上刻了很多在地人捐款的芳名錄,可以感受到客家人的團結。

土地有靈,相信有土地公的保佑與在地人努力下,鱉溪一定能找回原來的樣貌。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2 week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冬日綿密芋頭香——紮根在地的芋頭青農

說書人:朱品諭(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攝影|李姿穎 圖片提供|郭秩均

 

想到芋頭,人們往往會想到大甲,很少人知道,苗栗公館也是芋頭的故鄉,產量僅次於大甲,這裡的芋頭品質極佳,也經常被載去供不應求的大甲販售。

公館摘種面積最廣的作物是「檳榔心芋頭」,盛產季節約起於十月底、終於二月,生長季約十個月,年產量近七百五十萬台斤。若沿著舊後汶公路、沿山道而行,都能看見遍野芋頭田。

 

然而,苗栗公館的芋頭一直鮮為人知,直到2012年「馬郭芋頭園」的創辦人郭秩均開始推廣:「客家人的習性就是這樣,很努力去做,卻不懂行銷。」

他從小生長在芋頭農家,放學放假都要下田幫忙,農地裡的勞動變成童年夢魘,從小不吃芋頭,直到長大後歸鄉,看見農民辛勤勞作,芋頭卻往往只能低價賣出,他才開始以下田拔芋、甜點手作等體驗活動帶動在地芋頭的品牌印象。

 

郭秩均說,若問這裡的芋頭特色為何:「我們地處後龍溪的源頭,有清澈的水源灌溉,泰安溫泉水留下來的水質,使得檳榔心芋頭特別碩大、香氣更持久。」咬下除了香氣撲鼻,綿密中帶有QQ的口感。

在公館,像是郭秩均這樣的青年越來越少了,人口外流以及缺工,導致產銷班裡多是年長長輩,過去幾十甲芋頭田的盛況不再。他說,雖然在客庄做推廣很辛苦,但比起過去做資訊工程的沒日沒夜,能重新回到純粹的生活更令人滿足。

 

就這樣耐心農作、誠心推廣,使他得到了行政院百大青農,還被當作國家隊外派、分享台灣的農業技術。雖然行銷起步晚,但公館的芋頭如時光歷久彌新,紮根出飽滿的價值。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3 week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與AI共同守護關山米的梓園碾米工廠

說書人:黃盛源(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Lisin Icyang(田瑞珍) 照片授權|梓園碾米工廠

 

位於台東關山鎮德高里的梓園碾米工廠,為關山地區少數的碾米廠之一,得天獨厚的種植環境與優質純淨的獨立水源,是梓園碾米廠致力推動有機耕作的契機。

 

在二代經營者接手之後,AI智能引進傳統農業,導入環境數據儀與植保無人機施肥,保障契作農戶產量穩定,並在今年獲得第七屆百大青農團體組的殊榮。

為了推廣關山米,碾米廠內有一處「後山咖啡室」,店內的點心原料使用米穀粉烘培製作,另提供食農教育與導覽的服務,帶領大家深入認識關山米的美好!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4 week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新竹客家會館再出發!歷史、文化與美食的全新體驗

說書人:羅盛滿(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傅崇豪 攝影|陳安嘉

 

新竹市關東橋與金山面是傳統的客家庄,在科學園區開發後,新住民逐漸遷入,現今客家人口約佔30%。新竹市客家會館整修後於今年中重新開幕,提供更寬廣的展覽空間,設有廚藝教室和多功能教室。

常設展展示了新竹市客庄的歷史與產業變遷,並陳列了許多珍貴的老照片。

 

為了增加客家青年的自我認同、讓新住民體驗客家文化,新竹市客家會館不僅藉由戲劇與故事類型的親子活動親近大眾,也另外整合了一樓的客家關東市場,舉辦市場體驗與走讀,在三樓的圖書館附設客家專區與客家食譜,並在其中的來食廚房互相交流與教學。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1 month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站在「島嶼東方」,享受走走池上的移居日常

說書人:江芮敏(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Lisin Icyang(田瑞珍) 攝影|李維尼

 

「我有時候會想,為什麼我會想要移居,而沒有想過返鄉呢?」丟出疑問的羅正傑,成為東漂族落腳台東池上已十年。

起初喜歡旅行而經常造訪池上,「既然喜歡這裡,那就搬來吧!」朋友的話讓他動了移居的念頭。有趣的是,家鄉與他鄉之間似乎有股「宿命感」與羅正傑相連。

 

對於羅正傑來說,家鄉是既熟識又陌生的存在,小時候經常與家人說客語,經歷過禁說方言的教育洗禮,在台北求職求學的日子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得閒回新竹關西的老家團聚。

初來乍到池上,羅正傑聽到耳熟的海陸腔、四縣腔或是遇到同鄉都感到分外親切。他以前覺得家鄉老老、舊舊的,但移居池上以後,擁有的生活空間隱約透露著一股熟悉感。

 

在規劃工作室的過程,羅正傑以磚牆、九重葛妝點空間,直到完工以後忽然發現,「這裡的稻田、九重葛、紅磚牆、還有茶園,跟我老家的風景很像。」原來深植在羅正傑腦海的家鄉印記,已不知不覺成為構築工作室氛圍的元素。

不久之後,工作室開始提供飲品、書籍,進而轉變成無店招的「走走池上」,有人光臨就開聊、無人上門就切換成辦公模式,採取「緣份制」——若有似無的開店哲學,圖的是各自安好的悠閒自在。

 

隨著時序推移,走走池上逐漸長出不同的面貌,如今交由女主人打點經營,店內大部分的書籍則移到新據點「島嶼東方」。

充滿木質調的屋舍,藏書不多卻看得出選書的用心,羅正傑緩緩道來對老屋未來的想像,「雖然目前暫不開放,但它會是書店也是工作室,更是與旅人相會暢聊的場域。」幸好拜先前開店所賜,讓他有機會走入在地居民的日常,用攝影記錄花東人與土地的美好瞬間,將累積多年的生活閱歷轉化為言語,讓旅人帶走一片風景。

 

眼光移向掛在木牆的空相框,羅正傑說:「找時間會慢慢整理這十年間拍攝的照片,然後一張一張放進去。」至於返鄉,他不刻意追求,只願認真做好每件事,繼續用鏡頭書寫移居池上的小日子。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1 month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台灣文資十字架——北埔新姜天水堂

說書人:朱品諭(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攝影|傅崇豪

 

北埔是新竹縣的重要客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一個文化景區長期的經營,不僅得依賴特色店鋪和創意行銷,更需要情感的傳遞與故事的支撐,北埔新姜的發跡便是其文化核心。而進入北埔前,從北五指山、彭家宗祠、天主堂到三角公園,遊客都在感受小鎮獨特的情懷。試想若出現大面積的新式建築在北埔老街旁,遊客觀感為何?又或如新竹市東門城在鄰近28層高樓建立後,所聽聞的嘆息聲。

 

新姜的成功是北埔百年歷史的見證,也是北埔人的共同記憶,從馬關條約後河南兵以扁擔為約贈銀的歷史,到日治時期逐漸接手老姜地方影響力,與日本政府的接洽,維護了庄頭在新政府統治下的穩定。姜滿堂之妻,鄧登妹的創業以及販鹽給原住民的故事,是當代台灣女性客家人的典範,其子姜瑞昌被稱為「膨風茶之父」。新姜也間接協助了竹東林家在竹東圳的開墾,新姜事蹟族繁不及備載,而以上每段歷史故事都是相當具特殊性。姜瑞金鄉長故居——新姜天水堂的建立,利用了日本戰敗後未帶離的木材,以及大坪溪的石材和結合中式日式的各種工法,使其具極高的文資價值。

 

雖然新姜的相關建築已包含姜氏家廟與鄧南光影像館,但四合院所象徵的故事性卻難以替代。故居類的古蹟建築更能引導人們進入大時代的場景,對於長期的文化推廣及當地產業的共生發展至關重要。近二十年來,許多台灣有價值的老建築因開發而遭到破壞,也引發了民眾對文化保存的高度關注。如今,除了部分屋主希望保留這些建築外,文化人士與媒體也積極響應。如果最終新姜天水堂淪為拆除的命運,對新竹地方創生的行動是為一大打擊。

 

在文化保存的議題上,需要更彈性且完整的容積率轉移制度,才能讓歷史建物的保存與持有人權益同時受到重視。姜逸浩與山崎禮子老師,多年來冒著風險爬上爬下地維護老屋,到這兩年來文資審查的歷程和家族爭議的煎熬,面對常人無法承受的壓力,背負的不僅是姜家歷史,更是台灣文資保存制度與程序不健全的十字架。新竹縣政府應要有專責單位且定期追蹤進度,同步對持有人進行溝通,保障其權益,而中央與地方若在法規上盡速修改,積極協調,便得以最佳保存大時代的故事,也展現新竹縣政府對客家文化保存的決心。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1 month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從田野到書架,推廣在地飲食文化——米米書店

說書人:黃盛源(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陳嬿靜 攝影|李維尼

 

賣米的鍾雨恩在今年多出了一個新的身份:獨立書店「米米書店」的老闆。2022年,他遇到「寫寫字」的王玉萍正在做花蓮書市集串聯。她提到目前南花蓮沒有一間真正的書店很可惜,於是就問雨恩要不要在南區開一間書店呢?因為書店承載的不只是閱讀傳播,也可以是串連地方文化互動的一個媒介。

 

鍾雨恩被王玉萍說服了,決定投入試試看。不過最初只是「快閃書店」的想法,後來因為自己的場地還有閒置空間,於是在今年春天決定開起實體的米米書店。他想,地方現在沒有閱讀行為,不代表沒有需求,開了以後也許就會看到需求。

 

既然老闆的本業是種米的,書店就以農業、生態、地方創生為主題方向選書。他希望利用書店傳遞相關議題的訊息與知識,讓來店裡閱讀的朋友都能接觸到關於米、關於土地、關於生態文化的美好。

 

米米書店架上有許多繪本供人翻閱,鍾雨恩特別推薦《泥土人》這個繪本。繪本前半部只有圖畫沒有文字,讓孩子透過圖片去發現友善土地的秘密,直到最後才有一些輔助文字,說明更多土地的知識;例如土壤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土質、有生物活動的土地會發現哪些痕跡等等。可見作者對農業與土地的深刻了解,才能畫出這片土地的溫度。鍾雨恩說這本繪本讓他想到童年腳踏進田裡玩泥土的情境——接觸泥巴的感覺,是多麼自然而舒服的事。

 

《地味手帖》也是鍾雨恩特別推薦的。這是一本十分用心記錄台灣地方事的雜誌,每一期都有自己的論述或主題。有一期則在談地方刊物,編輯認真蒐集全台各地的地方刊物,對於地方團隊都有非常細心的紀錄與報導。這一期讓他驚艷不已,也激起他明年以「地方刊物」為主題舉辦書市活動的念頭。鍾雨恩相信地方刊物不但是與在地人溝通的方式,更是外地人想要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媒介。

 

近年因為閱讀習慣改變,僅靠賣書難以維持書店的營運,還好鍾雨恩有主業,所以不需要計較書店的收入,未來則計畫以打工換宿的方式,找幫手維持書店的日常運作;他期待吸引對農村有興趣的朋友來擔任書店店長,每期二週可以住在基地的宿舍。未來也會利用書店的空間舉辦更多文化活動,對鄉內、鄉外傳遞食農教育、土地、生態以及米的知識,進而帶動富里米的文化與價值。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1 month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擁抱多元的性別之家——風城部屋小凱與禹龍

說書人:陳惠亭(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汪倩妤  攝影|陳安嘉

 

座落在喧鬧的新竹火車站附近,「GisneyLand風城部屋」作為新竹在地的性別友善空間,提供性病預防與匿名快篩,也致力於性別友善的推廣。而同性伴侶小凱和禹龍也在此相識相戀,他們的故事,要從數年前開始說起──

 

小凱是新竹人,大學時常參加校內的性別社團,畢業後回到新竹,一直想找新竹在地的同志社群,「我應該十年前就知道風城部屋這個地方,以前偶爾會來這邊坐坐、看看書,後來和一位桌遊同好在尋找適合玩桌遊的地方,意外發現這裡可以成為大家固定聚會的場所。」現在,小凱發起的桌遊團成為風城部屋週五晚上的固定活動,群組裡有超過六十人。而禹龍是苗栗人,當初先看到桌遊群組的訊息,決定來部屋看看。後來,兩人相識並成為伴侶,共同興趣是登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成功征服小百岳。

 

不只桌遊團,多年來,小凱循著自己的興趣,在風城部屋發起許多聚會活動,有室內也有戶外,有靜態也有動態。小凱和禹龍觀察,新竹和苗栗的同志朋友其實都很低調,不容易現身,但在部屋,透過多樣的活動,大家都可以找到安放己身之所在。小凱印象最深的是甜點派對,「不同於桌遊或爬山,這個活動比較chill,每個人只要帶一道甜點過來,輕鬆聊天就可以了。我發現,藉由不同的活動性質,可以吸引不同個性的人來參加,或是看到大家和平常不一樣的一面。」禹龍也分享自己參與的經驗,「一開始其實我也是滿抗拒的,參加很多活動後就習慣了,覺得大家好像也沒什麼不一樣,也慢慢接受我的這個身份,不然我以前很低調,沒有跟任何人講。到現在,別人知道也無所謂。」

 

如同這個族群多元的城市,關係的光譜也慢慢展開。風城部屋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樣的地方?禹龍笑說,「小凱是這裡的橋樑,把大家聯繫在一起。」小凱則感性地形容,「風城部屋是一個像家一樣的地方。大家在這裡休息也好,吃東西也好,看電影、煮火鍋、耍廢甚至睡覺都沒關係,任何非主流性別、同志、跨性別、還在尋找自我認同的朋友,都能在這裡相聚,在這個地方創造無限可能。」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2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冬日的團聚——公館大芥菜收成中

說書人:鍾瑾瑜(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攝影|李姿穎

 

冬日來臨,公館大坑村的村長家正忙著農活,剛從田裡採收回來的大芥菜一株株放進普力桶裡。

大芥菜品種特色是葉片較少且短,肉質肥厚且纖維豐富,與其他客庄相比,多了一份爽脆口感。鹽醃、曝曬,依序製成酸菜、福菜、梅乾菜。在公館鄉農會,都能看見這地方代表性的「張記食品」。

 

村長的兒子張仁宗繼承家業、以科學方式改良醃製,願使村民們吃得更健康,並且以「翻缸」有效發酵、使鹽度更均勻。

從九月種植至十一月採收,家裡大大小小都在田地、工坊裡忙碌,張仁宗說,農田裡的團聚,一起勞作,是村裡充滿人情味的景色。

眾人採收大芥菜,成為公館冬日豐收印象,年節以前,張家人在田裡早已團圓,日日採收與醃製著客家年夜飯的重頭戲。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2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轉來食茶無?圍繞一桌子的村民,都是一家人

說書人:戴君儒(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攝影|李姿穎

 

返回阿婆家,常能見到阿婆在牌桌上大顯身手,鄰居好友相聚一桌,瞇牌摸牌,手起刀落間,閒談田裡農事,誰家的南瓜收成了,誰家的芭蕉被颱風吹壞了,今年的麻雀特別兇狠⋯⋯,這樣的話題。幾隻手在四色牌的一來一往間,交錯出客庄下午的日常景色。

 

「李家人」是這村經常受人拜訪的家庭,李大哥說,從小看長輩打牌,自然習得技能。

四色牌不限於客庄,但流傳在許多農家庄,只在特定的雜貨店或文具店販售,因早期娛樂活動不多,成為農活忙完時的休閒消遣,類似團體益智遊戲:「我們都說,打牌是為了防老人癡呆。」

 

四色牌往往打玩幾輪就要丟棄,然許多手巧的阿公阿婆為物盡其用,將四色牌摺紙成各式生活器物,曾見過筆筒、紙籃、餐墊等,附近更有已逝長者做過四色牌茶壽,跟隨長者的離世沒能保存下來,也是民常文化的損失。

 

四色牌的濃艷色彩,宛如他們的人情往來。其實不只牌桌,熟悉的鄰里也幾乎日日造訪李家茶桌,那似乎是庄內習性。李大哥說:「鄉下人互相照應,看見人,逢人就問:『愛轉來食茶無?』」話才說完,一個遠親經過,他便招呼「轉來食茶無?」使用意為「回家」的「轉來」,體現了客庄人好客之情。這裡許多年長長輩沒有智慧型手機,而是透過日日拜訪,知悉友人的身體狀況、閒聊起居。而若是外地的子女回家,村裡的長輩也都會問候一句「轉來寮啊?」好像戶連著戶、屋連著屋,全都是一家人。

 

家裡的廳堂是這樣的——牌桌也是飯桌,凡是家裡兒孫回來,都會在這張年歲逾一甲子的桌上吃飯。飯桌設立在神明廳前,就好像客家人跟伯公感情好一樣,家家戶戶也都跟彼此家裡的神明打過照面。

這家裡過年過節,也會招呼鄰居一起吃個飯,或許那也因為過去村裡的婚喪喜慶,鄰居們都會彼此協力,喪禮完成後眾人一起吃「圓滿餐」,幫忙喪家出力的是隔壁男丁、料理的是鄰居婦女,自然養成更緊密的村民情感。

 

牌桌旁就是茶桌,堪稱24小時超商,無限供應茶水,沖泡、等待、在閒話家常中一同回甘,一杯熱騰騰的茶,招呼前來的熟人。家家戶戶都不太鎖門,好讓人方便進出。「一桌子」圍繞一群人,是這裡的客庄本色。

阿婆說,平常都會到處去「串門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串門子的家,會固定走進去聊一下,有時帶著一把空心菜、有時帶走一顆高麗菜。

 

黃昏日落,茶桌或牌桌上的鄰居都一一散去,紛紛坐在阿婆家的門簷下,抽菸閒聊,阿婆們則去菜園巡一巡、有菜則採收。聚在這的,都是吃同一種菜長大的,大家分食家庭菜園裡的菜,就這樣慢慢變老。

沿山長出的村子,各自走路回家不消五分鐘,就這樣往返於他人家中的廳堂,日復一日,請對方喝茶、一起洗牌防癡呆。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2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豆奏會Dozohuei的創意料理小世界

說書人:王于郡(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陳嬿靜 攝影|李維尼

 

如果你只是想找個地方吃個飯、休息三十分鐘就走,千萬別踏入豆奏會!每一道餐點上桌,老闆阿寶就會聊聊這一道料理的故事,聽完讓人不由自主細細品嚐這些充滿故事的美食。

 

豆渣鬆餅是招牌之一,用磨豆漿後剩餘的豆渣做成鬆餅,配上豆腐乳、季節性果醬,以及豆腐起司,融合客家飲食、在地季節食材,加上老闆創新的口味,讓這道點心變成美味三重奏。更有以野菜油、椒麻香製作而成的鹹豆花醮飯,以及搭配南瓜味噌醬的豆腐糰子等料理,每道都令人驚豔。

 

豆奏會還有著一道隱藏版的鹹擂茶飯,必須找齊四人一起用餐並事先預約。這樣的規定除了秉持使用新鮮食材的心意外,也隱喻著「鹹擂茶飯」是一道客家人團聚時吃的菜餚。下次來豆奏會,約上家人與朋友,一起好好吃頓飯吧!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2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在風中自由跳舞吧!大風搖擺吹起的Swing Dance風潮

說書人:鍾惠欣(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汪倩妤  攝影|陳安嘉

 

每逢週四夜晚,你或許能在新竹看到一群人兩兩成對,隨著愉快的音樂,自在地舞動著。這是「大風搖擺」固定舉辦的搖擺舞(Swing Dance)活動,「這個活動我們叫做social,跳舞的social,不是上課。大家可以來聽音樂,或跟朋友跳舞聊天,是一個非常自由的活動。這是搖擺舞很特別的地方。」「大風搖擺」創辦人陳瑋玲如此介紹。

 

搖擺舞是一種源自1920年代美國黑人社區的社交舞,人們用跳舞來交流,舞伴並不固定,每換一首歌,就能換一次舞伴。節奏歡快又充滿變化的舞步,搭配同樣隨興的爵士樂,令人著迷。陳瑋玲自2013年學舞至今,搖擺舞最吸引她的地方,是連結感與文化感,「搖擺舞是雙人舞,感情上的連結會比較厚,互動的感覺更高。而且,搖擺舞復刻了那個時代的精神,一開始學舞時我並不知道這些,但越是了解越會發現,它的文化和歷史意義都有被保存下來。」

 

原本住台北的陳瑋玲,因緣際會來到新竹,創辦「大風搖擺」,是為新竹在地目前唯一的搖擺舞教室,每週會開設常態課程,也舉辦相關活動。其實搖擺舞入門不難,陳瑋玲說,新手通常可以在兩個月左右學完基本舞步。然而初學者要如何即興跳舞?陳瑋玲點出:「和爵士樂一樣,搖擺舞的即興,其實是建立在一定的熟悉度上,包含你能不能認知到身體的技巧,以及你跟舞伴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能順暢就可以自由自在做任何事情。」此外,搖擺舞會一直交換舞伴,如何愉快且適當與對方互動?「搖擺舞,或任何的舞蹈,都是建立在對舞伴的尊重。」陳瑋玲強調,在邀舞時,必須確認對方的意願,還有,你是不是能接受別人拒絕。「我們會去教導,當我們跳到一半,有任何的不舒服,或是你覺得不想跳了,可以隨時停止。」搖擺舞所提倡的自由,也包含適當表達己見的自主權。

 

在新竹成立搖擺舞教室多年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陳瑋玲笑說是新竹人很愛加班,因此上課時間比較晚,通常需要約在晚上八點。不過她也觀察到很有趣的現象,新竹學員多為科技業或工程師,上課時大多有些靦腆安靜;但她發現很多人都是希望在下班之後再學習新的興趣而主動來到這裡,很令人驚喜。雖然大風搖擺目前仍是新竹唯一的搖擺舞教室,資源相較於北部稀少,但陳瑋玲希望能繼續經營下去,讓這陣搖擺舞的大風,也能持續舞動在這片土地上。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3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環保與創意的手工皂結晶

說書人:黎西荃(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傅崇豪 攝影|陳安嘉

 

從事手工皂業超過十年的寶瑩,擁有豐富的社區大學講師經驗。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手工皂的消費族群也從十多年前的媽媽群,逐漸轉變為小家庭的散客。

寶瑩秉持環保、永續和在地的理念,將店面從材料行轉型為自助手作工作室。在這裡,想要製作手工皂和清潔用品的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材料的份量和類型。

今年,她更以在地的竹北「東海米」製作肥皂,成為竹北購物節的優選產品,並獲邀參與「總統與客青有約」。

 

在自助工作室中帶來了創意與情感,越來越多的民眾將手工皂作為禮品,甚至還有馬卡龍造型的手工皂,在婚禮時送給賓客,傳達最深的情意。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3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糖、糯米與歲月,百齡樓的時光旅程

說書人:邱巧昀(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傅崇豪 攝影|陳安嘉

 

新竹國小是新竹市第一所新式學校, 其百齡樓建於1937年,並於1945年在二戰中遭空襲砲彈擊中。

在百齡樓近九十年的歲月中,它孕育了無數學子,也見證了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後新竹地區大時代的變遷,是許多新竹人共同的回憶。

2017年,新竹市政府將百齡樓公告登錄為市定古蹟,使其成為新竹市首座被指定為古蹟的校舍。

 

百齡樓的牆體使用了糖、糯米和貝殼屑等傳統材料粉刷,正面的日式山牆設計以及室內的日治建築風格,無不彰顯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在修復過程中,遵循恢復舊有材質的原則,力求修舊如舊,計畫於2027年上半年完成修復工程。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3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以設計與企劃,讓山東的農業被看見——富里製造農村基地

說書人:(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陳嬿靜 攝影|李維尼

 

返鄉務農十多年的鍾雨恩是天賜糧源品牌的接班人,也是富里製造農村基地的負責人。

產銷班是富里製造的起點,因為他發現要帶動地方產業不只要會生產,行銷、設計、財務等都非常重要,一般農夫不會有這麼多能力,所以必須要結合不同才能的人進入團隊。

但是農村人口外流嚴重,地方缺乏不同面向的人才,如何把不同能力的人拉進農村來,就是現在面臨的問題。

 

2021年他加入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計畫,決定利用這計畫建立「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有了計畫的支持,開始招募有行銷、設計、財務等專長,並且喜歡富里也關心農業的人加入。

六名成員來自四面八方,有在地居民、有志工,也有移居者。共同的精神理念就是發揮所長幫助富里地方創生,協助地方農業用多元角度被看見。

 

富里是多元族群融合的鄉鎮,在產銷班內成員有客家人、原住民也有閩南人。大家對於農業生產都有很多的付出,生產品質優良的作物。但是好的產品如果沒有人知道,也就無法銷售到需要的客人手上。

因此鍾雨恩帶著富里製造的團員田調,為富里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富有創意的活動及計畫。

例如邀請各項專長的文化生活家駐村,在米食、環境、文化三方的激盪下,創作出有趣的成果;實習生計畫則徵選有移居當農夫想法的人來富里體驗在地生活,並且嘗試運用自己的專長對富里做出一點貢獻。

他們參與執行客委會幸福台九線計畫,設計富里的伴手禮禮盒,讓富里客家的好味推廣至全台。

 

鍾雨恩提及,花東的客家族群多為從西部遷徙至東部的二次移居者,在禮俗上揉雜了西部的傳統,並且有著與東部多元族群共居後文化交融的新樣貌與生活特色。

花東客家族群都很願意融入其他族群共同合作生活,會受邀參與原住民的豐年祭,也會吃原住民的辣椒;客家人過年時會做的粿粄,其他族群也會買來吃。在食物食材運用上,也會相互學習,甚至連原住民話都會說呢!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族群融合讓富里成為各族群的富里,也成為適合外來者移居的地方。

 

富里製造農村基地持續嘗試在地實驗——地方刊物《爆米花》的出版會是富里製造接下來的計畫,希望用地方刊物為地方發聲,說更多富里好山好水好米好文化的故事。

讓地方農業用地方刊物跟更多人對話,以更多元的角度被看見。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3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今天有吃好睡好嗎?恭喜寶寶范崴煦誕生!

說書人:鍾瑾瑜(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李姿穎 攝影提供|陳惠亭

 

任職於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的陳惠亭與先生范修語,於2024年8月18日的下午1點迎來家裡的新成員——男嬰范崴煦。

「不論男女我們都希望他能做自己,從易經老師的角度來看他是顆小樹,缺土缺火,所以找了個有帶土帶火的名字,但最後誤打誤撞唸起來很像英文的Wish,他確實是在我們的希望中出生。」

 

平時即愛護幼小的陳惠亭製播自己的Podcast節目「毛起來生活」,期望能讓大家對於養育毛小孩有更多正確的觀念與知識,這份養育的善良也將傳播下去,注入成為母親的新身份。

 

陳惠亭是苗栗三灣的客家人,她說:「崴煦現在也交給我爸爸媽媽照顧,我在苗栗家裡跟父母對話也都是用客語,所以自然而然都會用客語跟崴煦對話。期待之後能夠聽到崴煦用奶音講客家話,一定會很可愛。」

父母兩邊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就在崴煦的日常中。崴煦如同他的名字,為家裡帶來全新展望,新生兒的照片在兩家子的群組傳好傳滿。

 

身為母親的陳惠亭一邊面臨新挑戰,面對嬰兒全然的信任與需求竭盡全力:「同時,一邊又被他的笑容療癒,光看到他就很滿足。」

每日,陳惠亭會望著孩子的臉龐,這樣掛念:「今天有吃好喝好睡好嗎?你要平安,你要健康。」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3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冬戲完福——池上福德宮收冬戲

說書人:鍾惠欣(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Lisin Icyang(田瑞珍) 攝影|李維尼

 

每年秋季稻穀收割之後,代表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的「收冬戲」即將來臨,全台各地的客家庄世代延續「春祈秋報」的文化禮俗——一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收成後酬謝眾神明的庇佑;二來凝聚客家鄉親的情感,互相交流傳承族群文化。

 

主辦單位特別安排豐富的客家表演、客語闖關活動、DIY體驗與風格文創市集,讓民眾感受客家人的好客情誼,體驗來縱谷池上歡慶客家收冬的樂趣。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4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小雪號|開墾池上的客家先祖「魏家莊」——黃金稻浪中,為民服務

說書人:邱巧昀(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Lisin Icyang(田瑞珍) 攝影|李維尼

 

台灣尚未光復以前,由台灣西部至東部的二次移民,其中客家族群以來自台北州、新竹州(即現在的桃、竹、苗地區)為主,成為花東縱谷墾荒闢地的主力。

台東池上鄉萬安村的魏厝,即是當時遷居的家戶之一,拓墾力耕立足池上將近百年的歷史。

 

萬安村內最大的家族魏氏,開基祖魏建鼎來自新竹縣新埔鎮,1932年帶領十子三女先後遷居至池上大坡與萬安,為養家活口遂向地主賴金木租借水田給十兄弟耕種,魏家辛勤耕耘之餘仍不忘開闢荒地,家族人丁興旺群聚而居,因此形成單姓聚落。魏榮增補充,老一輩的人都稱這裡為「十兄弟」或是「魏家庄」,後來設址有了正式地名「魏厝」。現在魏厝大約有二十多戶、約一百餘人,魏家人口總數即佔萬安村的三分之一。

魏榮增提到阿公魏建鼎,他說:「阿公為人善良也樂於助人,對於衝突總是以德服人,用和平解決避免衝突。」

 

目前擔任萬安村村長的魏榮增是魏家第四代,一肩扛起全村事務已27年,凡事認真是他為人處事的不二法則。魏榮增任內極力推動有機栽種、協力設置新開園老田區並登錄為文化景觀,從產業到觀光策動群眾共同維護175公頃無電線桿的稻田美景,到創造國旅熱潮躍升為國際景點,今年萬安村更獲得第三屆全國金牌農村競賽金牌的殊榮。

魏榮增自信滿滿地說到,我們的特色是「綠色生態」與「有機農村」,要永續經營帶動地方商機,慢慢吸引年輕人返鄉從事農業。

 

從而立之年接下村長職務,如今老村長年屆耳順,問起是什麼動力支持著他?

「認真才能撐得久,但主要還是家族很大、客家鄉親也多啦!」魏榮增嘴角散發自信的微笑,猶如秋季暖陽閃耀光芒的說著,歲月靜好、萬事萬安。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Show more...
4 months ago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