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c6/96/df/c696df8c-b049-4ab2-6a20-29f247afc57c/mza_8357518280697652854.jpg/600x600bb.jpg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講客廣播電臺,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162 episodes
2 days ago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is the property of 講客廣播電臺,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api.hakkaradio.org.tw/images/backend/programAudio/d8c9c8b6bf6210f3077eb8064e18869b.jpg
小雪號|吹山谷的風,沿著鱉溪走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2 weeks ago
小雪號|吹山谷的風,沿著鱉溪走

說書人:羅盛滿(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陳嬿靜 攝影|李維尼 攝影授權|鱉溪1691

 

雖然颱風已過,但採訪日的風仍舊特別大。來到富里鱉溪,跟著致力於鱉溪環境保育的「鱉溪1691」、「後山采風工作室」主理人張振岳老師走讀,風不停吹亂他的頭髮,這股強勁,宛如鱉溪——這是一條富里人差點失去的溪流。

張振岳說我們從溪流奪走太多,現在要一一還回去,找回鱉溪原有的生態。

 

鱉溪,孕育生態與族群的母親河

我們跟著張振岳走到橋下的生態池旁看解說板上的照片。

鱉溪曾經生態豐富,不但有很多很多鱉,蝦魚豐沛到可以抓來賣,但是現在卻抓不到魚可吃。

談起過去富里人每天都會走入鱉溪,鱉溪除了是灌溉用水,也是在地居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從前,鱉溪擁有不同水域生態系,如常見的中華鱉,日本禿頭鯊、台東間爬岩鰍以及菊池氏細鯽。

在地居民會拿著三角網到溪裡捕捉小魚來吃,一撈就是滿滿兩個馬克杯,酥炸一下就非常可口。

這些魚還會賣到池上,作為池上便當裡的炸魚材料。但是幾年前,突然發現溪河裡找不到鱉,小魚也撈不到,鱉溪水量越來越少,生態幾乎消失。

這時人們才驚覺要失去鱉溪了——這條孕育富里各族群的母親河。

 

用「減法」的心態,復育自然

張振岳隨手撿起溪邊的幾顆石頭,分享鱉溪豐富的地質岩石,在溪邊可以撿到台灣各地的石頭,鱉溪再積岩、火成岩等等,這裡也是台灣難得的天然地質教室。

繼續跟著張振岳的腳步往上游去,到達阿美族的部落吉拉米代(Cilamitay),百年前最早一批來到此地的阿美族先民,溯秀姑巒溪而上,沿途攀過巨大的樹根,定居於鱉溪流域。

阿美族先民將此處命為「吉拉米代」,阿美族語為「Cilamitay」,意指「大樹根之地」。在部落跳舞廣場旁的鱉溪流域,阿美族人則喊它「Ciepi’ay'」,意思是「有鱉的地方」。

這些阿美族語的命名意涵,亦突顯了原住民族群豐富的漁獵文化與生態的緊密連結。

 

因為河流整治的關係,過去政府在這一條河建了很多攔沙壩,拿掉大石頭卻也投入很多消波水泥塊。

看似在整治溪流,實際上卻是害了這條溪。因為水流強勁衝擊下,攔砂壩下方砂石被掏空,河道整個下降二至十米,水泥塊也跟著沉了下去,致使洄游魚類回不了上游的家。

 

溪流的改變讓阿美族人與鱉溪的距離越來越遠,失去溪邊的文化生活。而上游的問題則是養豬場排放未經處理的排泄物,造成農田與河川汙染影響生物存活,再加上農田灌溉需要水,溪河裡的水都被灌溉渠道截走,於是到下游的水量就更不夠了。

張振岳感慨地說:「我們真的從鱉溪拿走太多東西了。鱉溪會變成這樣,都是我們害的。」

 

還好居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分族群開始討論拯救鱉溪的辦法,除了在橋下挖生態池做生態復育,更展開找回一條河的計畫。

他們決定還石於河、還水於河、還地於河、還魚於河,拆掉攔沙壩、把大石頭丟回溪中,還計畫將灌溉渠道溪底化,截取地下伏流水而非搶奪溪水。

這些計畫需要很多的耐心去跟居民溝通並與政府單位協調,還好這些年已經有階段性成果——請租借河川地的農戶讓出河川地改為生態池。

在努力下,消失的中華鱉,日本禿頭鯊、台東間爬岩鰍以及菊池氏細鯽,已經在生態池中漸漸出現。

 

上游養豬戶也改善排水系統,不再汙染農地與溪流。最困難的拆除攔砂壩計畫,納入第九河川分署計畫。張振岳跟下游的農民在鱉溪沿岸從事友善耕作、有機耕作,成立鱉溪米的品牌,大家也成為守護鱉溪生態的成員。

 

親近自然,才懂得珍視自然

 

這兩年鱉溪生態復育有成,開始舉辦生態教育的活動與課程。

有生態團體跟在地合作舉辦生態營隊,讓各地國高中孩子來參加。孩子一邊玩水親近溪流,同時也學習生態保育的知識——鱉溪儼然成為環境教育、親近自然的現場。

 

沿著鱉溪走,來到一間被稻田圍繞、靠近水源的田頭土地公廟,這是早期客家人來富里開墾時蓋的。

一棵百年的櫸木曾幾乎斷頭死去,在樹醫生的努力下又奇蹟似地重生,堅韌的枝幹向天生長。

增建的土地公廟牆上刻了很多在地人捐款的芳名錄,可以感受到客家人的團結。

土地有靈,相信有土地公的保佑與在地人努力下,鱉溪一定能找回原來的樣貌。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