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裡,有些人總是不停地付出、討好,即使一次又一次受傷,也始終偷偷相信—「只要我再努力一點,對方終究會改變吧。」
這集,我們透過林小姐的故事,看到「一廂情願」的心理困境。
她長期活在母親的重男輕女裡,即使長期被忽視、被苛責,仍期望母親終有一天能給自己一點愛。
💛 這一集,我們想探討這種關係困境:
「不再一廂情願」,
是人生的改變中,最困難、卻最真實的一步。
🕒 章節時間軸
00:00 開場介紹林小姐的故事背景
02:01 會談中輕描淡寫地談傷害
02:55 模擬會談開始
06:40 會談後解析
07:07 一廂情願的本質:拼命付出與脫離現實
09:23 難以調整的期待
12:45 不願檢視現實,是因為看清楚太痛苦
15:54 不再一廂情願是改變人生的關鍵
🔔 別忘了訂閱 + 分享,和我們一起用不同的視野,了解更多關係中的心理學!在關係裡,看見自己。
📖 完整電子書連結: https://mind-garden.org/ebook/h1/mobile/index.html#p=1
🙌 關注我們
📌 吳心所繫FB:https://www.facebook.com/psychWu📌 心園FB:https://www.facebook.com/mindgardenclinic📌 心園官網:https://www.mind-garden.org📌 學會官網:https://relational-psychotherapy.org.tw
#心理學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心理諮詢 #華人關係取向 #親子關係 #自我成長 #吳國慶 #關係焦慮 #自我價值 #吳心所繫
唯一經驗是什麼?是那種從小在唯一關係中就被灌輸的生存方式。在林先生的故事哩,唯一經驗就是:錯了就該被罵、被愛要靠努力、情緒不能表達。
電子書中林先生的故事,是許多人人生的縮影。
當母親的情緒變化使得孩子習慣處於戒備狀態,孩子自然學會要謹慎小心又懂事,卻也在成長過程中難以經驗到「被善待」的感受。
林先生的故事中,「唯一經驗」是什麼?
👉 一種從早期親子關係中內化的唯一解釋方式
👉 他以為被責罵是正常,被善待只是例外
👉 他會長期困在「一定是我的錯」的信念裡
心理治療的意義,正是在這樣的關係重現中,
一次次讓人重新體驗到:「原來,我有被理解與被善待的可能。」關係,不一定要用害怕來維繫。
完整影片看這裡 👉 https://youtu.be/dTSNirJqg9A
📚 電子書連結: https://mind-garden.org/ebook/h1/mobile/index.html#p=1
🕒 章節時間軸
00:00 開場
00:35 林先生與母親的關係背景
01:50 模擬會談:忘記帶錢的焦慮事件
05:52 會談後解析:唯一經驗的影響
06:49 什麼是「唯一關係」?
08:09 黑盒子: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別的可能性
10:07 被善待的經驗,為什麼常被視為例外
11:51 當唯一經驗重演於伴侶關係與治療關係
13:11 打開黑盒子
💡 別忘了訂閱 + 分享,和我們一起用不同的視野,了解更多關係中的心理學!
🙌 關注我們
📌 吳心所繫FB:https://www.facebook.com/psychWu
📌 心園:https://www.facebook.com/mindgardenclinic
📌 心園官網:https://www.mind-garden.org
📌 學會官網:https://relational-psychotherapy.org.tw
#心理學 #心理治療 #關係取向 #親子關係 #自我成長 #吳國慶 #心理師觀點 #關係取向 #吳心所繫 #心理學故事
在親密關係裡,你是否也曾覺得自己已經全力以赴、付出所有,卻總是覺得「這段關係在不斷扣分?
這一集,我們透過「大雄」的故事,談談那些在愛裡總是焦慮、壓抑需求的人。明明渴望被理解、被重視,卻不敢說出失望、不敢提出自己的需要。
華人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學會創會理事長吳國慶所長
將從心理治療的角度,解析:
👉「一廂情願的付出」背後的焦慮與低自我價值感
👉「不敢表達需求」如何成為親密關係裡最深的孤單
👉 如何學習看見自己的重複困境,重新建立溝通的能力
你也會這樣嗎? 為什麼有人會用「不說話」來維持關係?
而這樣的沈默,最終又如何讓關係走向失落?
📖 章節時間軸
00:00 節目開始
1:59 故事導入:大雄的愛情總在扣分
2:00 每段關係的付出與失望
3:11 大雄從全力付出到心灰意冷
4:59 一廂情願的付出是什麼
6:51 一再複製的行為模式
8:48 低自我價值的人無法提出要求
10:44 重複高期待與高失望的關係模式
11:37 沒有彈性的高期待
14:21 無法確信自己會被善待的關係
💡 別忘了訂閱 + 分享,和我們一起用不同的視野,了解更多關係中的心理學!
完整影片請看Youtube: https://youtu.be/pb0KgDcyGBw
🙌 關注我們
📌 吳心所繫FB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Wu
📌 心園FB:https://www.facebook.com/mindgardenclinic
📌 心園官網:https://www.mind-garden.org
📌 學會官網:https://relational-psychotherapy.org.tw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華人關係取向 #心理成長 #心理學 #吳心所繫
當信任消失後,關係是否還能回到從前?
一段伴侶關係,在經歷曖昧簡訊、激烈衝突與情緒失控之後,
看似恢復甜蜜,但其實在內心深處,已經築起一道無形的心牆。
在這一集裡,我們談談吳國慶所長撰寫的電子書《關係×人生×改變》中《真的什麼都沒有改變嗎?》的故事。
✨ 透過這個案例,我們探討伴侶如何在「靠近」與「逃避」之間擺盪,以及維持低品質穩定關係背後的深層動力。
👉 如果你想更深入理解「關係創傷」如何影響伴侶關係的發展,這一集會給你啟發。
0:00 電子書介紹與由來
2:30 故事背景:曖昧簡訊引爆的衝突
5:28 表面和好,內心築起心牆
7:00 什麼會影響伴侶關係的品質?
9:17 關係創傷如何影響關係的維持
11:27 恐怖平衡的伴侶關係
14:28 關係品質將被犧牲
📢 如果這一集帶給你新的想法,別忘了訂閱頻道,並分享給正在關係中掙扎的朋友。
讓更多人能透過關係中的心理學,看見改變與希望。
📹 同步收看:
吳心所繫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sychWu
🙌 關注我們
📌 心園官網:https://www.mind-garden.org
🎧 本集介紹|心理治療所所長的自媒體初衷與臨床洞見
在第一集節目中,吳國慶所長分享他從臨床到自媒體的心路歷程,32年的專業經驗,到推動「華人關係取向深度心理治療」的使命,他對於人的深層改變始終保持著助人的初衷。
✨ 如果你曾經好奇:心理諮商如何真正帶來改變?理論與實務如何結合?這一集將會帶你看見資深心理師的深刻思考。
📌 精彩段落重點
0:00 做自媒體的初衷與使命
3:38 所長分享32年的臨床經驗
6:21 驅使做自媒體的核心動力
8:40 我心焦慮的真實原因
10:04 命名「華人關係取向」的由來
12:02 以真正實務經驗累積而成的理論協助來談者
14:10 從困難個案中開始著重「關係取向」的協助
15:05 改變的關鍵不是技巧,而是關係?
18:34 如何滿足個案之囑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