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許多人好奇,一位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醫師,為何沒有留在台北,反而選擇到高雄凱旋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除了返鄉服務的念頭,十多年前台北高昂的房價,是讓他「感到絕望」並決定南下的關鍵現實考量。 
然而,在高雄受訓多年後,他為何又選擇「漂移」到台中開業? 
 
我有和林醫師談到,比較了台大(學術研究型)與凱旋醫院(公衛服務型)截然不同的訓練環境;也談到 COVID-19 疫情如何中斷了他原有的職涯規劃,卻也意外開啟了他經營自媒體「心事務所」的契機。 
 
================================ 
【訂閱連結🎧】
白癡公主癡癡最喜歡哪種蘋果?
是「新」蘋果!全新 iPhone 17!
換iPhone 17 就到中華電信!舊換新現折2,000!
中華電信 大依蘇Ki!
網速超快 大依蘇Ki!
涵蓋第一 大依蘇Ki!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是一個讓人心碎的消息。 近代 TMS(穿顱磁刺激)學界最耀眼的天才科學家之一,Dr. Nolan Williams (1983–2025)不幸離世。  
 
Nolan Williams 醫師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的教授,並擔任史丹佛腦刺激實驗室的主任。  
 
他的團隊在 2020 年發表的 SAINT 療法(史丹佛加速智能神經調節療法),是憂鬱症治療的革命性突破。 
 
這項療法僅需 5 天,每天 10 次,每次 10 分鐘,就能改善超過 90% 的重度憂鬱症狀。  
 
研究讓我真正相信 TMS 的神奇療效。 一個如此才華洋溢、大我沒幾歲的年輕學者,他發明的方法救了無數人,卻救不了自己...  
 
Dr. Williams 是一位充滿同情心、謙遜且慷慨的科學家,畢生致力於幫助患有嚴重精神健康問題的患者。 
 
他的研究領域還包括探索 ibogaine 等物質,用於治療創傷和成癮。 他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孩子。  
 
他的離去,是整個精神醫學界的巨大損失。 這個消息也提醒著我們,無論是誰, 
 
都可能面臨心理健康的挑戰。  
「沒有過不了的失敗,有需要幫忙,一定要尋求協助。」  
R.I.P. Dr. Nolan Williams. 感謝您為世界帶來的貢獻。  
🙏 尋求協助 
🙏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訂閱連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r9u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你是否也常覺得思緒混亂、難以專注?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大腦似乎從未真正休息。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一位特別的來賓——實習心理師詹昀嘉,她將與我們分享一段極其獨特的旅程:參加為期十天的內觀冥想課程。 
在這十天中,她徹底與外界隔絕——沒有手機、不能交談、甚至禁止眼神接觸。每天超過十小時的靜坐,只為了做一件事:觀察自己。 
在這集節目中,你將會聽到:
如何在這個喧囂世界中,為自己創造一個「內在寧靜空間」的深度對談。無論你是想提升專注力、尋求情緒管理的有效方法,或是對自我探索充滿好奇,這集節目都將帶給你滿滿的收穫。 
點擊收聽,一起踏上這趟探索內在的旅程吧! 
本集youtube影音版:https://youtu.be/qt5F69wkwgQ 
 
- 台灣內觀中心:https://tw.dhamma.org/zh-tw/ - Vipassana 的10天講座 英文版: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JVlVRVmhc4Z01fD57jbzycm9I6W054x&si=Gr-3CWYQFMQutFpm - 如果你沒有時間,你可以試試在家10日版本 https://www.vipassanaathome.org/10-day - 歡迎加入正念臉書社群,分享你的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59928211207498/ - 60天60分鐘的挑戰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fhsfVzPH/ 
 
================================ 
【訂閱連結🎧】
嘿呦我是木星人,
今天要來洗腦你喜歡上全新iPhone 17!
iPhone 17一上市,11、12、13、14、15、16可以怎麼樣嗎?
現在 舊換新加碼折2,000!
愛了吧!知道要去哪裡換嗎?
換iPhone 17 就到中華!
中華電信網速超快超有FU!舊i幫你省一波!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一位執業醫師為什麼會選擇重返校園? 程不僅是為了追求學術上的 MD-PhD 頭銜,更是為了深入探索我感興趣的老化科學,並將基礎研究與臨床經驗結合,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為何「開業」與「做科學」並行不悖。  
揭開「高級糖化終產物 (AGEs)」的秘密:您知道嗎?我們愛吃的燒烤、油炸、酥脆食物中,藏著加速身體發炎與老化的兇手——AGEs。 
 
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 AGEs 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皮膚與整體健康。 對抗老化的飲食策略:了解如何透過調整烹調方式(例如使用蒸氣烤箱)、控制血糖、多運動 以及攝取富含抗糖化物質的食物(如綠茶多酚),來減少體內的 AGEs。  
 
生物人必修的數學課:以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數學」與「生物統計」對於想走生物或科學研究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工具。學習如何用數學的語言,去詮釋這個複雜的世界,並培養解決問題的批判性思維。  
 
(Timestamp): 
 00:00 - 開場:醫師的博士班心得分享 
 01:05 - 為什麼我想念博士班?  
03:16 - 什麼是高級糖化終產物 (AGEs)?  
04:07 - AGEs 如何加速身體老化與發炎?  
05:11 - 如何在飲食中減少 AGEs 的產生? 
 07:16 - 基礎研究與臨床的鴻溝與橋樑  
09:38 - 學習的本質:需求與批判性思維  
10:40 - 給生物領域學生的真心建議:數學很重要!  
16:52 - 念博士班的真正目的:訓練思考的邏輯  
19:45 - 自我實現:這趟旅程的快樂與挑戰  
21:28 - 總結與抗老化飲食建議 
================================ 
【訂閱連結🎧】
在這裡,我們一起向最厲害的人學習。聽他們暢談趨勢與管理,啟發視野與格局。一場深度對話,引爆你思維沸騰。一本精選好書,陪伴你頭冷心靜。每天收聽天下學習Podcast,讓我們陪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腦筋急轉彎2 其實是一部青春期心理學的教材?!  
 
Pixar 不只是講故事,更在動畫裡偷渡了深度的精神分析。 《腦筋急轉彎2》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是一場深刻的青少年心理學之旅!這次我們邀請到診所的實習心理師,一起從「精神分析」的視角,深度解析主角萊莉(Riley)在青春期面臨的巨大轉變。 為什麼青少年總是有著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考? 
 
和實習心理師芷芸的討論: 
 
面對「酷酷集團」的同儕壓力,為何會想拋棄舊朋友?當新的情緒角色「焦焦」(Anxiety)佔據主控台,內心世界如何從崩塌到重建?  
 
客體關係理論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探索我們如何處理與他人(舊朋友與新朋友)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如何塑造我們的內在世界。  
 
自體心理學 (Self Psychology): 討論青少年如何透過他人的肯定來建立自尊與自我認同,以及這個過程中的掙扎。 認同危機與整合: 解讀萊莉在球場上恐慌發作的「Aha moment」,看她如何整合內心好的與壞的記憶,最終接納完整的自己。  
 
芷芸實習心理師的觀察: 從第一線的心理工作,分享青少年在心理治療中的轉變與可能性。 無論你是《腦筋急轉彎》的粉絲、對心理學感興趣,或是正在經歷或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這集內容都將帶給你不同的啟發與觀點。 歡迎留言分享你看完電影後最有共鳴的部分! 
 
 👉 你會發現: 為什麼焦慮能瞬間奪走控制權? 為什麼尷尬比快樂更真實? 為什麼阿布的消失會讓人想哭? 真正的成熟,不是消滅焦慮,而是學會與所有情緒和平共處。 *註記:影片中的阿布是口誤,字幕上都會以Bing Bong 作為修正喔  
 
================================ 
【訂閱連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r9u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下載Yahoo App開啟每一天,讓平凡的日子都變成好日子
Yahoo提供即時的重要新聞推播、每日天氣快報還有各種交通資訊,方便你的每一天,現在加入會員還能集點兌換各種好康喔!
打開Yahoo app,每天都有新的發現!
馬上下載 👉 https://fstry.pse.is/89g5mz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著 AI 技術,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快速發展,一個引發社群熱烈討論的議題浮上檯面:「AI 到底能不能取代人類,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療?」 
 
本從一篇發表於頂尖精神醫學期刊 《World Psychiatry》 的重量級文章出發(該期刊影響因子高達 65,足以證明其學術份量),結合講者從 GPT-3.5 到 Grok 等多種 AI 工具的實際開發與使用經驗,深入探討 AI 在精神健康領域的現況、潛能與潛在風險。 
🧐 AI 心理治療的等級劃分與療效探討 
 
文章將 AI 在精神健康領域的應用分為 T1(基礎互動,如聊天)、T2(小規模測試,提供情緒支持)和 T3(具有治療療效)三個等級。 
 
目前學術研究顯示,AI 在 T2 等級,也就是提供 正向的情緒支持和疏導 方面,已經展現出正面效益,對於有初步情緒困擾或在尋求專業協助過程中感到挫折的人來說,確實能提供一個方便且成本極低的替代方案。 
 
然而,對於真正需要治療(T3 等級)的嚴重情緒低落或精神症狀,目前的 AI 尚未達到能完全取代人類治療師的水平,特別是對於具有一定「腳本」可循的認知行為治療(CBT)。講者也點出,由於 AI 發展快速,目前的學術界仍在摸索最有效的應用和評估方式,因此現階段的研究結論仍偏向保守。 
 
🚨 不可忽視的風險:精神健康與 AI 交互作用 
講者以自身過去開發聊天機器人(CBT 機器人)的經驗為例,雖然一開始使用者反應良好,但很快就發現現階段 AI 仍有「缺乏記憶、內容重複、無法處理複雜情緒」等限制,導致療效無法持久。 
 
更重要的是,節目也引述了《Nature》期刊的報導,指出長期與 AI 互動可能導致部分心理脆弱的使用者出現妄想、幻覺,甚至精神病發作的風險。這類風險可能源於 AI 的「雙向信念放大」效應,讓使用者產生被過度附和或被讀心的錯覺,最終導致與現實脫節。 
 
🛡️ 了解 AI,與它「對齊」:正確的使用之道 
AI 就像所有的新科技(如社群媒體、電動遊戲)一樣,是一把雙面刃。它能提升生產力、緩解孤獨感,但同時也伴隨著成癮和精神困擾的風險。 
講者強調,我們不應該「禁用」AI,而是要像使用火或開車一樣,了解它的邊界和風險。我們必須認知到 AI 在目前還無法完全「對齊(Alignment)」人類的道德觀和複雜情感核心。 
 
因此,鼓勵大家保持 開放、謹慎的態度 擁抱 AI,將其視為一個強大的「加速器」,但同時也必須知道它潛在的風險,並在遇到嚴重的精神困擾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師或醫師協助。 
 
🔥  「你知道火很危險,但火可以把食物煮熟、殺菌。你不會說因為火會火災,所以這輩子就不要用火了。」 
 
1.Fieldhouse, R. Can AI chatbots trigger psychosis? What the science says. Nature. 
2. Dohnány, S., Kurth-Nelson, Z., Spens, E., Luettgau, L., Reid, A., Gabriel, I., ... & Nour, M. M. (2025). Technological folie\a deux: Feedback Loops Between AI Chatbots and Mental Illness. arXiv preprint arXiv:2507.19218. 
3. Morrin, H., Nicholls, L., Levin, M., Yiend, J., Iyengar, U., DelGuidice, F., ... & Pollak, T. (2025, July). Delusions by design? How everyday AIs might be fuelling psychosis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 
4.Hua, Y., Siddals, S., Ma, Z., Galatzer-Levy, I., Xia, W., Hau, C., ... & Torous, J. (2025). Charting the evolu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ntal health chatbots from rule-based systems to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systematic review. World psychiatr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 24(3), 383-394. 
 
================================ 
【訂閱連結🎧】
白癡公主癡癡最喜歡哪種蘋果?
是「新」蘋果!全新 iPhone 17!
換iPhone 17 就到中華電信!舊換新現折2,000!
中華電信 大依蘇Ki!
網速超快 大依蘇Ki!
涵蓋第一 大依蘇Ki!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許多人因恐慌、焦慮、強迫症或長期失眠等原因求診身心科,服用藥物後,卻在嘗試減藥時頻頻受挫,出現「大腦被電到」、「心悸手抖」或「渾身不對勁」等不適感,甚至誤以為症狀復發 
。醫師們在訓練過程中也鮮少被教導如何有效減藥,傳統的線性減藥方式(如一顆變半顆、半顆變四分之一)往往導致失敗率非常高。 
事實上,國際大型期刊如NICE Guideline和《Lancet》等,都在不斷提出更有效的減藥策略,這表示減藥問題絕非僅限於台灣。 
 
幫助您和您的家人逐步「下車」,擺脫長期服藥的困境: 
• 藥物轉換與長效型藥物: 將短效型藥物(如BZD鎮定安眠藥或特定血清素類藥物)逐步替換為長效型,讓藥物在體內停留較久,大腦有時間適應,減少戒斷不適 
• 雙曲線減藥法 (Hyperbolic tapering): 揭示非線性的減藥曲線,強調在劑量後期(尤其是剩下半顆、四分之一顆時)更需緩慢減量,例如每次減10%或20%而非簡單減半,以因應大腦敏感度的變化 
• 精準減藥工具: 介紹如何利用**「水劑」藥物**進行精準微調,實現每週0.1至0.3毫升的細微減量,有效避免不適症狀,如心悸感、被電擊感或全身不適 
• 輔助治療與非藥物策略: 探討在減藥過程中如何運用輔助藥物、認知行為療法(特別是針對失眠)、營養品、運動或正念呼吸練習等非藥物方式,穩定情緒並緩解焦慮 
• 減藥計算機: 提供專為減藥設計的網站工具連結(可於資訊欄點擊),幫助患者和專業人士追蹤減藥進度,了解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提升安全感,並作為與醫師討論的參考 
• 漸進的減藥步驟: 減藥過程需慢長,每次減量後可能需要維持兩到三週,甚至四到八週才能進入下一階段,以避免症狀復發 
 
 
• 減藥計算機:https://safetaper.tw 
 
 
================================ 
【訂閱連結🎧】
阿妮唷 我是阿圓
不可能這個消息你還不知道吧?!
這次我換了全新 iPhone 17,前後鏡頭大升級!
iPhone 17值得換啦!知道去哪換吼?
換iPhone 17 就到中華!搭配精采5G就送Apple
購物金$2,000!
快跟我一起到中華電信~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本集重點回顧】🧠 
 ✅ 學習心法 (道): 學習的品質取決於「訊噪比」。你的首要任務是創造一個「低熵」(低干擾、高秩序)的環境,將有限的意志力全部用在吸收「訊號」(知識),而非對抗「雜訊」(干擾)。  
✅ 學習系統 (法): 將你的時間刻意劃分為「深度」與「淺薄」區塊。透過建立固定的「儀式」,系統性地進入高度專注的深度工作狀態。這是產出高品質成果、拉開與他人差距的關鍵。  
✅ 學習技巧 (術): * 在「專注」與「發散」模式間優雅切換,讓大腦整合所學。 
 * 利用「組塊」來理解與打包資訊,而非死記硬背。 
* 透過「主動回憶」(如費曼技巧、自我測驗)來鞏固記憶,避免流暢性錯覺。  
* 利用「間隔重複」工具(如 Anki)來科學化地對抗遺忘。 學習,從來都不是比誰更聰明,而是比誰更懂自己的大腦,並更有策略地使用它。在這個充滿廉價多巴胺誘惑的時代,能夠主動關掉雜訊、沉浸在一項有價值的認知活動中,這種能力本身,就是讓你脫穎而出的超級力量。 希望這部影片能成為你修行路上一份詳實的地圖與溫暖的陪伴。 
 
================================ 
【訂閱連結🎧】
下載Yahoo App開啟每一天,讓平凡的日子都變成好日子
Yahoo提供即時的重要新聞推播、每日天氣快報還有各種交通資訊,方便你的每一天,現在加入會員還能集點兌換各種好康喔!
打開Yahoo app,每天都有新的發現!
馬上下載 👉 https://fstry.pse.is/89g5mz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ChatGPT 對大腦的影響 
 
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MIT)主導的研究發現,參與者在使用ChatGPT寫作時,腦部活動和連結顯著下降了47%,與不使用任何工具徒手寫作的情況相比。實驗是這樣設計的:
 
================================ 
【訂閱連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r9u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充滿愛的優雅機器 
 
Dario Amodei 是美國人工智慧研究者和企業家,目前擔任 Anthropic 的共同創辦人兼 CEO,這家公司以開發 Claude 大型語言模型系列而聞名。他出生於 1983 年在舊金山。他的職業生涯從物理和生物相關研究起步,逐漸轉向 AI 領域,強調 AI 安全與倫理發展。這一篇Machines of Loving Grace是我透過機器翻譯(GPT-4.1-nano),因為文章非常長,都又非常喜歡這篇,想要讓更多人可以看到。特別是生物學與健康,Amodei在大學畢業後,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焦點在神經迴路的電生理學 (electrophysiology of neural circuits),涉及測量和理解神經元如何集體運作。博士後研究是在開發高通量蛋白質分析的計算方法。他寫關於生物醫學的內容,和AI未來的發展十分可看。 
 
 
================================ 
【訂閱連結🎧】
出國免稅購物不再手忙腳亂!
上長榮航空EVA Sky Shop免稅預購網,登機前15天至24小時皆可下單,空服員機上為您親送超便利。
即日起至10/31,單筆消費優惠二選一:
(1) 滿1萬享77折
(2) 輸入DFS20享3件8折
EVA Sky Shop讓你輕鬆購!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相關資訊:
 
這是我在日本旅行途中讀的書籍,作者Rob Henderson的回憶錄, 
從寄養童年的混亂到軍旅生活的救贖,再到劍橋的學術追求,帶您剖析童年創傷、 
依附理論與社會階級的交織影響。作為精神科醫師,我們從「年輕男性綜合症」出發, 
討論如何最大化軍旅結構,轉化衝動為成長。 
 
無論您是想了解童年如何塑造人生,或尋求療癒創傷的啟發,本集約40分鐘,一起探索心智的深層秘密, 
找到屬於您的復原之路!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故事或問題,讓我們在心靈角落相遇。 
 
 
================================ 
【訂閱連結🎧】
阿妮唷 我是阿圓
不可能這個消息你還不知道吧?!
這次我換了全新 iPhone 17,前後鏡頭大升級!
iPhone 17值得換啦!知道去哪換吼?
換iPhone 17 就到中華!搭配精采5G就送Apple
購物金$2,000!
快跟我一起到中華電信~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歡迎使用我開發的睡眠日記APP!!! 
 
==== 
睡眠醫學、CBT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與科技的交會點 
大家好!本集節目邀請到前國衛院專案經理心瑜,分享了她在台大訪談長期失眠個案的心得。 
許多患者即便失眠長達20年,並伴隨憂鬱症或恐慌症, 
仍舊需要依賴重度藥物才能入睡,甚至嘗試各種偏方如「收驚」、「精油」、「按摩」等,但效果有限。 
 
他們往往在生活發生重大變故(如生離死別)後, 
首先面臨睡眠困擾,而華人文化中,人們較不習慣探討情緒,導致情緒覺察能力較不敏銳。 
心瑜說出她的觀察,她看到,睡眠APP的檢測報告與醫師的解說, 
能幫助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睡眠模式(如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早醒等), 
有助於降低因不了解而產生的睡眠焦慮。 
 
--- 
我們也談了很多新的穿戴裝置, 
數據可能帶來新的焦慮(追求「完美」睡眠分數), 
但客觀數據結合主觀感受的討論,仍能有效幫助患者。 
 
---- 
CBTI(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被形容為一種看似不起眼、 
不「值錢」但卻非常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心瑜以自身經歷分享,透過大量「自由書寫」來覺察並調整認知與行為, 
進而突破核心信念,改善了因工作壓力引起的早醒與焦慮問題。 
她強調,睡眠如同游泳,需要專業教練的引導,而非獨自摸索。 
此外,節目也深入討論了「節律」的重要性,強調生理時鐘與光照、飲食、社交互動息息相關。 
 
年輕時可能仗著體力能「逆天」,但中年後會發現作息失調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情緒疾患等有高度關聯 
。維持規律作息、適度接觸陽光、避免睡前飲酒,都是提升睡眠品質的關鍵。 
 
睡眠問題往往是冰山一角,是身體在提醒我們關注身心狀況的契機。 
CBTI不僅是工具,更能引導個案看見自己、進行情緒覺察,進而啟動生活習慣與思維模式的重建。 
 
================================ 
【訂閱連結🎧】
順暢,更孅盈!天后級代謝力
翰方御品順孅茶由曾柏翰中醫師研發,金鐘影后苗可麗代言。精選7大漢方,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便順暢,找回美麗線條。
專業、安心、有效!全館999免運,註冊會員再領$200優惠券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身為精神科醫師及一位自認有ADHD症狀、並曾用藥的經驗,對ADHD進行全面探討。 
本集受 Andrew Huberman與ADHD專家 Kruse的訪談及著作《Recognizing ADHD》啟發,提供對ADHD的全新視角與深刻體會。 
 
工商廣告:
本集重點:
 
 
更多內容:
 
 
 
 
================================ 
【訂閱連結🎧】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美食的遊記,更是一部巧妙編織了日治時期台灣風情、歷史記憶、細膩情感與身份探索的深刻作品。我們將跟隨書中同名的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與台灣嚮導「王千鶴」,從她們的漫遊足跡,聊到鹿港的古早味、台中的獨特料理,再到高雄的豪邁冰品。更重要的是,我們將一起探討作者楊双子筆下的巧思、角色間微妙的百合情愫,以及這趟旅程如何映照出台灣在特定時空背景下,那份複雜而迷人的文化認同與歷史情感。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翻開《台灣漫遊錄》,品嚐文字與思辨交織的盛宴! 
 
本集重點列表:
 
================================ 
【訂閱連結🎧】
《喬事情 Finding Balance》每週五不定時發佈,帶你喬你不知道、感興趣、沒聽過的事!生活中,我們總在喬事情——喬心情、喬人際、喬生活。這裡不是標準答案,而是陪你一起學會調整,找到平衡。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和引書店的皓甯談了如何在跑步的過程中挑戰自我、找到生活與運動的平衡。 
我們還聊到了書中那種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努力的浪漫情懷,甚至還幻想在台灣也能舉辦類似的接力賽!🇹🇼 🏃♂️ 🏃♀️ 
 覺得現在生活有點平淡嗎?或許可以試試看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 
就像書中的主角們一樣,透過努力去體驗那種自我成長的感覺。 
你可能會發現,原來在看似重複的日常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小遊戲和美好 
 
「體驗」是人類生活意義的重要來源,而「自律」則是實現目標、創造豐富體驗的關鍵。 
自律並非是一種壓抑,而是一種對自我生命的主導和掌控感。透過自律,我們可以堅持練習、克服困難,從而獲得更深刻的體驗和成就感。 
AI 可以作為輔助工具,例如提供訓練計畫、記錄運動數據、甚至作為領跑員,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自律性的活動。 
然而,AI 無法取代我們內在的動機、對體驗的渴望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和意志力。最終,追求體驗和實踐自律仍然是人類自身的事情 
 
Jay的跑步筆記:矽谷工程師激勵上萬人的科學化訓練與生活哲學 
Jay的臉書粉專 
 
 
相關連結:
================================ 
【訂閱連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r9u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理解身心診所 診所旁邊就有附設藥局, 也有專門的諮商空間跟合作的專業心理師提供服務 
交通資訊 診所位於台中市東區樂業一路61號, 旁邊就是建成路東光園道交口,  
也鄰近台中火車站及LaLaport商圈, 交通機能跟停車均十分方便 
 
黃立杰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 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科 
 
----- 
 兩種心靈 
本集繼續探討《兩種心靈》一書的第二部分,聚焦第三章與第四章內容。 
回顧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科學派與精神分析派之間的歷史衝突,並探討其對當代精神醫療的影響。 
從藥物治療的興起、心理治療的科學化,到 AI 在心理支持中的潛力,本集帶您深入了解精神醫學的演變與未來。
時間軸
參考資料與提及資源
 
 
================================ 
【訂閱連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r9u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你是否曾經聽說過「CBT-i」(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它並不是一場普通的心靈課程,而是一種科學且專業的心理干預方式,能幫助你通過認知和行為的調整,改善心理狀態與生活品質! 
在這期,我們會帶你了解CBTI的核心價值,探討它與傳統心靈課程的區別,並分享一些實用的心理調整方法。無論是睡眠問題、壓力管理,還是如何擺脫負面情緒,CBTI都能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 
我從自己的經歷出發,講述了20年前參加心靈課程的點滴,並對比了CBTI的獨特之處。 
 
 
⏰ 時間軸: 
00:00-12:00 分享20年前參加心靈課程的經驗
13:00-30:00 為什麼選擇推廣CBT-I?
30:00- 32:00近期公開演講
 
 
================================ 
【訂閱連結🎧】
 
「主權小孩」的教養方式並非意味著孩子要求什麼就給什麼,而是更著重於信任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及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主權小孩」並非放任孩子予取予求,而是鼓勵父母信任孩子、了解孩子,並以更尊重、更開放的態度與孩子互動。  
目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及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控制他們的行為 
======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problems are soluble 
 
相關連結:
 
先前的集數:
 
 
 
 
================================ 
【訂閱連結🎧】
你聽過「15分鐘城市」嗎?居民能在15分鐘內步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滿足生活所需。
11/28「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論壇邀請法國15分鐘城市倡議者Carlos Moreno教授首度來台,與桃園都發局共談鐵路地下化後的城市藍圖。
報名連結: https://fstry.pse.is/8atpay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本集重點:
 
--------- 
 
 
理解身心診所  
診所旁邊就有附設藥局, 也有專門的諮商空間跟合作的專業心理師提供服務 
交通資訊 診所位於台中市東區樂業一路61號, 旁邊就是建成路東光園道交口,  
也鄰近台中火車站及LaLaport商圈, 交通機能跟停車均十分方便 
路邊停車:樂業一路, 建成路上就有汽機車停車格 
停車場:近LaLaport, 建國市場停車場 
公車站:近帝國糖廠, 建國市場, 樂業建成路口公車站 
 
黃立杰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 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科 
台中榮民總醫院 精神科 
草屯療養院 精神醫學訓練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講師 
OSCE標準病人訓練課程講師 
東海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駐校醫師 
 
 
================================ 
【訂閱連結🎧】
 
聊聊為什麼我認為桌球是實踐反脆弱精神的絕佳運動。 
最近開始,意識到隨著年紀增長, 
體力和靈活度逐漸下滑。 
在打羽球時,發現自己反應速度變慢, 
甚至有一次為了救球而跌倒。 
跌倒的經驗讓我意識到羽球運動的風險, 
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超出了所能承受的範圍。 
我開始尋求一項更安全、同時又能提升靈活度的運動。 
我習慣性到處閒逛,觀察周圍的環境。 
在一個小小非官方的佈告欄, 
上面貼著桌球教練的招生資訊。 
反脆弱的概念,也就是主動探索、嘗試新事物, 
並在過程中評估風險,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 
簡單的運動,實際上完美體現了反脆弱的特質。 
它不僅投資成本低,場地取得容易,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安全又有效的運動環境。 
很多人可能會低估桌球的運動量, 
但實際上,正確的桌球訓練需要大量的蹲、跳和移動, 
不知不覺間就能提升心肺功能和肢體協調性。 
更棒的是,在專注於球賽的過程中,我們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鍛鍊。 
桌球的魅力還在於它的社交性。 
你可以選擇單打,專注於自我提升;也可以選擇雙打,享受團隊合作的樂趣。 
每一次對戰都是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們在遊戲中成長。 
 
*** 
少即是多: 
就像精準的桌球發球,重點不在於花俏的技巧,而是專注於核心要素。 
其次,我們要學會擁抱適度的不適, 
就像練習新的球技時那種略帶挑戰的感覺, 
這與傷害性的壓力是完全不同的。 
最重要的是,反脆弱精神教導我們要重視真實的回饋。 
在桌球場上,每一個失誤都是赤裸裸的提醒,促使我們正視問題並改進。 
這種態度應該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 
反脆弱並不等同於魯莽冒險。 
就像打桌球,我們需要在穩固的基本功礎上, 
才能在比賽中靈活運用。 
這種建立在安全感基礎上的持續挑戰與成長, 
正是反脆弱精神的精髓。 
對了,你知道嗎?Nvidia的黃仁勳,年輕時也打桌球, 
才打了三個月,就全美青少年桌球巡迴賽西北地區雙打第三名, 
還上了運動期刊。 
#慢讀反脆弱 
 
================================ 
【訂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