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9d/84/7d/9d847da5-577d-d418-52de-d11eb78ecf91/mza_13308230731056785587.png/600x600bb.jpg
🧠從大腦到心理🫀
陳璿丞x析心事務所
192 episodes
17 hours ago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ociety & Culture,
Philosophy,
Self-Improvement,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從大腦到心理🫀 is the property of 陳璿丞x析心事務所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ociety & Culture,
Philosophy,
Self-Improvement,
Health & Fitness
https://image.firstory-cdn.me/Image/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EeU7M-XZRi3uV0DpQTWy0.jpg
EP 177 | 躺椅與藥丸:精神醫學的世紀之爭 feat. 黃立杰醫師 《兩種心靈》
🧠從大腦到心理🫀
47 minutes
8 months ago
EP 177 | 躺椅與藥丸:精神醫學的世紀之爭 feat. 黃立杰醫師 《兩種心靈》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r9u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理解身心診所 診所旁邊就有附設藥局, 也有專門的諮商空間跟合作的專業心理師提供服務
交通資訊 診所位於台中市東區樂業一路61號, 旁邊就是建成路東光園道交口,
也鄰近台中火車站及LaLaport商圈, 交通機能跟停車均十分方便

黃立杰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 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科

-----
兩種心靈
本集繼續探討《兩種心靈》一書的第二部分,聚焦第三章與第四章內容。
回顧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科學派與精神分析派之間的歷史衝突,並探討其對當代精神醫療的影響。
從藥物治療的興起、心理治療的科學化,到 AI 在心理支持中的潛力,本集帶您深入了解精神醫學的演變與未來。

  • 科學與精神分析的歷史衝突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兩大派系:以精神分析為主流的傳統派與新興的藥物治療派。
  • 隨著藥物療效顯現,科學派逐漸占上風,改變了治療模式與醫院結構。
  • 藥物治療的崛起與文化轉變戰後缺乏有效藥物時,精神分析是主流;新藥出現後,治療重心轉向生物醫學。
  • 當代醫療風氣下,不開藥幾乎「不被接受」,反映患者對藥物的期待。
  • 精神分析的現代定位精神分析因費用高昂與密集需求,逐漸退出主流醫療,轉為心理師主導的領域。
  • 類比「馬車與汽車」,精神分析仍有其價值,但應用場景受限。
  • 心理治療的科學化潛力心理治療(如 CBT)被證實有效,不應從科學中剝離。
  • AI(如 ChatGPT)作為心理支持工具的興起,帶來便利與挑戰。
  • 身心整合的當代視角「身心科」一詞反映身與心的交互影響,自律神經檢測等工具成為例證。
  • 兩種心靈(生物與心理)應兼容並蓄,而非二選一。

時間軸

  • 0:00:29
  • 主題概述:聚焦第三章(醫院內部)與第四章(科學與精神分析大戰),第四章為重點。
  • 歷史背景:黃醫師講述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轉變,從精神分析主導到藥物治療崛起。
  • 00:03:01
  • 當代回顧:書出版於 20 年前,現今科學派勝出,精神分析幾乎退出主流醫療。
  • 藥物文化:患者期待藥物治療,不開藥常引發困惑,醫師適應風氣開簡單藥物(如 BZD)。
  • 00:05:32
  • 精神分析的變遷:從醫師壟斷到心理師主導,訓練差異影響工具選擇。
  • 精神分析 vs. 心理治療:嚴格的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理論、高頻次)與現代心理治療的區別。
  • 費用與普及性:精神分析成本高昂(如每周三次的費用達數萬台幣),限制其應用。
  • 00:10:06
  • 生物精神醫學的勝利:從藥物到檢測工具(如基因檢測、HRV),精神醫學融入科學。
  • 00:12:12
  • DSM 的演進:DSM-3(1970 年代)標誌轉向生物醫學,DSM-5(2013 年)取消五軸診斷。
  • 五軸診斷解說:第一軸(生物性疾患,如躁鬱症)、第二軸(人格障礙等)。
  • 00:32:06
  • 心理治療的科學化:CBT 等療法有效,AI(如 ChatGPT)可能成為新工具。
  • AI 的雙面性:提供安慰但缺乏現實互動的深度,可能使人脫離真實世界。
  • 00:37:10
  • 心理衡鑑:羅夏克墨跡測驗與樹屋人測驗,投射內在狀態,輔助診斷。
  • 身心科的意義:身心交互影響,自律神經失調成為避免汙名化的詞彙。
  • 00:43:28
  • 結語:兩種心靈如兩副眼鏡,應兼容並蓄,工具選擇需證據支持。

參考資料與提及資源

  • 書籍《兩種心靈》
  • 書籍《失控焦慮時代》:探討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提及反脆弱性概念。
  • 羅夏克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投射式心理衡鑑工具。
  • 樹屋人測驗(House-Tree-Person Test):反映內心狀態的繪畫測驗。
  • 自律神經檢測(如 HRV):測量心率變異性,反映身心狀態。
  • 歷史背景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科學與精神分析衝突。
  • 日本詞彙「神經衰弱」影響「自律神經失調」一詞的流行。



================================
【訂閱連結🎧】

  • 🧑🏻‍💻 析心事務所網站
  • 📰 訂閱免費電子報
  • Telegram頻道
  • 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從大腦到心理🫀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 telegram 社群 https://t.me/+s4Gn-lfNV_g2NmE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