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它不仅书写在典籍里,更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所谓“常识”,一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二是指生活中经常遇到、经常使用、只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学常识,不仅是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常识,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常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具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全书分为国家政治、职官制度、教育科举、礼俗礼制、兵制法制、经济赋役-、思想学术、天文历法、文化典籍、语言文学、伦理修养、信仰、神秘文化、书画艺术、乐舞风流、体育娱乐、衣食住行、中华医药、建筑园林、节日风俗、考古文物、称谓文化、图书档案、典故溯源、俗语民谚、百工名物、帝王重臣等27个篇章,涵盖了国学各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常识,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同时,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本该数千字甚至数万字才能阐述清楚的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提纲挈领地让读者在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一书在手,让你尽览国学全貌;一卷在手,让你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精华。
工作、婚姻、交际、养育,所有困扰你的问题都是生活之树的枝枝叶叶
阳明先生说:一切生活问题都源于“做人”这颗种子
做人,就是做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
如何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
如何拥有不焦虑的生活?
如何处理中年危机?
如何度过清醒而觉察的一生?
给领导者:石确定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自标,在实现社会责任中完成人生价值
给毕业生:不要去找工作,而是去找一件自已喜欢做的事
给中年人:放下、舍弃、做减法是走出中年危机的路径
给创业者:明百自已有什么别人掌不走的,只属于自已的资源
给已婚者:明自自己在婚姻中根本的需求,爱情、亲情、责任?
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圣人,
中国社会的文化偶像,一生在做官、讲学中做人,在做人中成圣
五项生活法则,全面解析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领略三不朽圣人的成功秘诀
领导者、创业者、学生、青年人、中年人均可从中获益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内在智慧的来源之一,本专辑内容部分节选自文史哲主编《道德经白话全译》,由心理咨询师朱华伟播讲,包括《道德经》原文,译文,现代解读和播讲者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懂茶小课堂》是「链接有深度」出品的一档能瞬间了解茶的播客节目。茶对于我们而言是媒介,媒介连接的是人,那么对茶就需要了解基本的知识结构,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我是国芳,连续创业者、作家,企业管理者。如果您对节目有任何建议,或者有推荐嘉宾来与节目共享,欢迎在微信公众号「链接有深度」、微博@作家戴国芳,给我们留言,也可以给我们发邮件,来信方式:dzhwjl@126.com,也可微信直达:DW-CC-HZ。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谟、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历史社会学关心的都是“大问题”,诸如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非西方世界在“西方崛起”的压力下“被动”现代化的不同路径,环境、技术、人口、战争和流行病等因素对长时距历史发展形态的影响,等等,对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当前生存条件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当下世界局势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议题。本书主编赵鼎新近几十年一直从事历史社会学研究,也正逐步在国内推广历史社会学研究,《历史与变革》系列书目正是赵鼎新及其团队得以密集呈现之前的研究积累,同时不断推广、发展现有研究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历史与变革》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很高学术价值、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学杂志,更是一个能探讨各种历史和现实大议题和重大方法论问题的、具有很高专业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平台。
静静姐姐这里有最好听好玩,益智推理,悬疑烧脑的,儿童侦探故事。小侦探们,一起跟上吧。记得点亮爱心和订阅哈。
X侦探系列,每集都有一个独立的、暗藏玄机的微型侦探推理故事,X神探是故事中的灵魂人物,他从容、睿智、清醒,他总是运用洞察力解决问题,捉拿罪犯,而罪犯的蛛丝马迹就藏在故事的细节里,这对小朋友观察分析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不论男孩女孩,都能在故事中体验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快乐,轻松跨过纯文字阅读的门槛,享受极致的阅读乐趣,养成终生受益的思考习惯。
儿童侦探小说又称“少年侦探小说”,具有极大的魅力,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能像侦探小说这样给读者提供多元的审美参与乐趣。它不仅让孩子们在心理上、感情上、思想上参与,还直接调动了孩子们在逻辑上、思维上、判断上的参与。这使侦探小说完美地展示了游戏的文体本能,充分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秘心,为小说创造了一种参与的趣味性;提供了一种崇尚智慧创作的方向。
儿童侦探小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首先,写给儿童看的侦探小说中,侦探大都是少年儿童,整个探案过程都是为了让儿童积极参与探案之中,让儿童发挥他们的想象推理能力,让儿童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获得更大的心理满足。
其次,在案件、人物和情节等方面的设计上与一般侦探小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侦探小说必须以案件为题材,但是儿童侦探小说则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因此一切案件都尽可能地回避杀人等暴力事件,情节的核心将侧重于悬疑的设置和谜底的解破过程,而解谜恰恰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智力游戏之一,在游戏中阅读,在阅读中游戏可以称之为阅读的最高境界。所以,没有儿童不喜爱阅读此类侦探小说的。
《个人知识》是波兰尼耗费十余年心血的著作,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巨著。波兰尼称自己的《个人知识》是创建了一种新的“历史理论”,其意思是表明自己的隐默认知论已经泛化为一个能够重新勾画全部人类知识的崭新世界图景。在这本书中,波兰尼操着隐默认知之剑,在思想史、自然科学研究、认识论研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等几乎所有知识领域,处处证实着缄默整合功能的隐性运行。
内容简介
波兰尼颠覆了传统客观主义科学观,把“人”作为科学参与的主体,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几乎所有门类知识的考察,批判了客观主义的知识观,通过对知识的隐默性、分立性与寄托性的强调,从而最终构建起了自己以“个人知识”为标识的认识论。波兰尼认为,相对于传统认识论所依托的可明确表述的逻辑理性,人的认知运转中还活跃着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默会的隐性认知功能,而这种默会认知正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内在本质。
迈克尔·波兰尼(1891—1976)是一位英籍犹太裔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其在科学哲学方面的建树,尤其对集体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引起西方思想界的重视,是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著有《社会、经济和哲学》、《波兰尼文选》和《个人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