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22/54/2a/22542a92-5eb6-9ddb-4e6e-d89816d4740c/mza_11161711694900937291.jpg/600x600bb.jpg
音樂學什麼
阿P與瑪丹
4 episodes
1 week ago

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usic Interviews
Arts,
Music,
Performing Arts,
Music History
RSS
All content for 音樂學什麼 is the property of 阿P與瑪丹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usic Interviews
Arts,
Music,
Performing Arts,
Music History
Episodes (4/4)
音樂學什麼
EP3:「這段旋律,來自蘇打綠的...?」阿龔親自解密《月光動物園》中,獻給打粉的隱藏版彩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g7ye56x00py01vrcmcl0acm/comments

本集節目邀請到蘇打綠阿龔(龔鈺祺),來深入探討他的第二張全創作演奏專輯《月光動物園》(KUNG`s vol.2:The Moonlight Zoo)。內容從練琴的日常聊到新專輯背後的創作理念、個人情感與音樂實驗。

重點摘要
1. 【關於練琴:從習慣到自我挑戰】
熱情與習慣:阿龔坦言,現在對他而言,每天練琴已從純粹的熱情轉變為一種「習慣」。他將這種紀律比作為了發片減重而開始的「有氧體操」,兩者都是為了讓自己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做的努力。
童年回憶:他回憶四歲開始學琴的經歷,令人意外的是,他小時候很享受彈奏史密特(Schmitt)、徹爾尼(Czerny)等機械性、看似枯燥的練習曲,覺得過程很「爽」,主持人瑪丹也深有同感。

2.【挑戰與和解:與作曲家的「恩怨情仇」】
生涯剋星: 阿龔笑稱蕭邦(Chopin)與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是他一輩子都「彈不好」的作曲家,無論怎麼練習,總難達到老師的要求。
莫札特的創傷: 主持人瑪丹則分享她的「惡夢」是莫札特(Mozart),覺得永遠彈不好。阿龔對此表示認同,並提到許多人認為莫札特和巴赫(Bach)是長大後才能真正彈好的作曲家。他分享自己最近重新彈奏莫札特,發現隨著年紀增長,更能理解與模仿錄音中的細膩詮釋,逐漸與小時候的創傷和解。

3.【新專輯《月光動物園》創作核心】
靈感來源: 專輯概念來自一本同名繪本,故事描述一位小女孩的貓咪走失後,被帶到一座「月光動物園」,在那裡找到了心愛的寵物。這張專輯是阿龔獻給自己逝去寵物們的作品,也是一趟自我療癒的旅程。
古典與流行的融合實驗: 阿龔將這張專輯定位為古典與流行的交融。他刻意採用流行歌曲的「曲式」(如主歌、副歌、橋段的結構),但以古典樂器(鋼琴、弦樂、管樂)來編寫與演奏,試圖在兩種風格間找到新的可能性。
與兩位製作人激盪火花:「李欣芸」資深音樂人,阿龔深受其《故事島》專輯的啟發;「盧律銘」知名電影配樂家,為專輯增添了電影般的畫面感與層次,例如在歌曲〈Twinkle Twinkle〉中加入合成器的低頻音效,營造出深邃的星空感。

4.【重點曲目解析】
〈月光動物園 The Moonlight Zoo〉: 專輯同名主題曲,結構上是一首協奏曲。為了向蕭斯塔科維奇(Shostakovich)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致敬,編制中特別加入了一支小號,與鋼琴和弦樂團進行精彩的對話。
〈Canes Venatici〉(獵犬座): 這首歌是古典流行融合的代表作。前奏旋律借鑒了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的歌曲,而副歌的和聲進行則帶有久石讓(Joe Hisaishi)的色彩,充滿東方與動畫配樂的氛圍。
〈光之階梯 Stairway To Light〉: 這是專輯中一首極為溫柔、撫慰人心的曲子。阿龔提到,雖然這首歌相對慢板,但中間一段快速的鋼琴琶音技巧對他仍是挑戰,也像是為自己設下的「功課」。
與蘇打綠的連結: 主持人阿P提到〈A Place For All Lost Animals〉讓他聯想到蘇打綠的歌曲〈早點回家〉。阿龔也承認,在蘇打綠創作二十多年,那些旋律早已成為他的一部分,有時會不自覺地融入新的作品中。

5.【音樂作為療癒與傳達的媒介】
面對失去: 阿龔坦誠,創作這張專輯的過程幫助他走過失去寵物的傷痛。音樂讓他相信,離別不是終點,而是在另一個世界重逢的序曲,這讓他對「死亡」這件事不再那麼恐懼。
人人都能演奏 (Everyone Can Play): 阿龔希望這張專輯能打破古典樂的嚴肅框架,傳達「玩」音樂的本質。他強調英文用「Play」來形容演奏,就是希望大家能享受彈奏的樂趣。他表示未來也計畫發行專輯的樂譜,鼓勵更多人親自彈奏。

總結來說,這是一場真誠且深入的對談。阿龔不僅分享了《月光動物園》這張專輯從概念到製作的精緻細節,更展現了一位音樂家如何透過創作來整理個人生命經驗,將傷痛轉化為溫柔而充滿力量的藝術作品,最終希望能療癒自己,也療癒聽眾。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55 minutes

音樂學什麼
EP2:從錄音室的桌子到洗衣機水管:這張金音獎入圍專輯是這樣「玩」出來的!當鼓王遇上高徒:黃瑞豐與吳政君的擊樂新視界。《傳奇.雙擊-新視界》專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g7ye56x00py01vrcmcl0acm/comments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鼓王」黃瑞豐與其徒弟,擊樂演奏家吳政君,分享他們聯手創作並入圍金音獎的擊樂專輯《傳奇.雙擊-新視界》。

專輯核心概念:八音 (Bā Yīn)
概念來源:專輯以中國古代根據製作材料劃分樂器的「八音」分類法為核心概念,包含「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材質。
創作初衷:吳政君坦言,最初使用「八音」其實是為了解決打擊器樂曲目命名困難的問題。他們將八種材質的名稱直接作為曲名,並圍繞該材質的特性與意象來進行音樂創作。
創作過程:專輯的誕生充滿即興與實驗精神。最初,兩位音樂家將所有打擊樂器搬進錄音室,在沒有任何預設框架下即興演奏了三天。這個計畫在沉澱了兩、三年後,才有了更清晰的想法並重新製作,最終完成了這張專輯。

【重點曲目解析】
〈金〉:最為切題的各種金屬樂器,滿足聽者對於八音的想像,阿P認為A段色彩更為黑暗;B段手碟鼓的加入更為明亮,是全然不同的兩種金屬風格。
〈石〉:為表現「石頭」的堅硬質感,黃瑞豐老師特別使用了軍樂隊行進小鼓 (Marching Snare) ,創造出硬朗、鏗鏘有力的聲音,而非使用傳統的編磬等石製樂器。
〈絲〉:與演奏印度音樂的音樂家阿比滿 (Abhiman) 合作,將印度塔布拉鼓 (Tabla) 與代表「絲」的二胡結合。樂曲中,吳政君巧妙地運用京劇「西皮搖板」的旋律動機,讓二胡在樂曲後段從主旋律樂器轉變為類似背景持續音 (Drone) 的節奏樂器,創造出獨特的聲響。
〈竹〉:此曲充滿童趣與嘉年華般的熱鬧氛圍,靈感來自原住民的「竹竿舞」。除了使用金杯鼓 (Djembe) 等樂器外,還創意地使用了在空中甩動的「洗衣機排水管」,模擬出風吹過竹林的呼嘯聲。
〈匏〉:雖然「匏」的代表樂器是「笙」,但這首樂曲最初是純打擊樂。為了更貼合主題,事後才邀請專人錄製笙的聲部疊加進去,展現了創作的靈活性。
〈土〉:此曲令人意外地加入了「合成器」(Synthesizer),為專輯增添了現代電子聲響,打破了純粹原聲打擊樂的框架,象徵著土地的廣袤與包容性。
〈革〉:這首曲子被設計為三個樂章的形式,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擊樂對話。第三樂章為兩人合奏,第一、二樂章則分別是黃瑞豐的爵士鼓 (Drum Set) 與吳政君的擊樂獨奏。黃瑞豐老師的獨奏部分技巧艱深,他運用了將四肢拆開獨立運作的打法,創造出彷彿「六隻手」同時演奏的複雜層次。
〈木〉:此曲目極富實驗性,為了探索「木」的各種聲音可能性,吳政君除了使用傳統鼓棒,更出人意料地將錄音室裡一張昂貴的木桌當作樂器來敲擊。黃瑞豐老師則動用了他的特殊收藏,包括一套鼓面也是木板的木鼓,以及一個聲響獨特的非洲木舌鼓 (Wood Tongue Drum)。吳政君也將木箱鼓 (Cajón) 反過來演奏,以避開響線,取得更純粹的木頭音色,展現了他們對材質聲音探索的極致。

【錄音與製作特色】
黑膠唱片 (Vinyl) 首發:為了完整保留類比錄音的動態與細節,專輯選擇以黑膠唱片作為首發媒介,而非先發行經過數位壓縮的 CD。黑膠的大尺寸設計也更具收藏價值。
全景聲 (Doldy ATMOS) 體驗:專輯在後製時也製作了全景聲版本,並計畫於 11 月 18 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試聽會,讓聽眾能體驗到被樂器環繞的沉浸式聽感。錄音時使用了超過 20 支麥克風,刻意捕捉樂器間自然的空間串音,打造出極具立體感的聲場。
總體而言,這張專輯不僅是一次高超的擊樂技藝展現,更是一場充滿創意、自由與實驗精神的音樂冒險。它以傳統的「八音」為起點,卻不受其束縛,融合了爵士、世界音樂、甚至是電子元素,呈現出打擊樂豐富多元的新視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37 minutes

音樂學什麼
EP1:為何要有阿密特?主持人現身說法,用碩士論文深度解析張惠妹的「自我頡頏」之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g7ye56x00py01vrcmcl0acm/comments

本集《音樂學什麼》迎來最特別的來賓:主持人阿P本人!
這次他不當主持人,而是以碩士論文研究者的身份,
與我們深入探討他當年精彩的研究主題:張惠妹與阿密特。
你是否曾想過,已經是天后的張惠妹,
為何要創造出「阿密特」這個分身?
這不只是一個藝名或企劃,
而是一場精心策劃、對抗既有框架的「頡頏」。
在這集節目中,你將會聽到:

核心概念「頡頏」(Resistance):
阿P解釋,張惠妹對抗的並非政治或社會,
而是來自市場、歌迷,
甚至是她自己一手建立的「妹式情歌」品牌標籤所形成的「霸權」。
這是一場精彩的「自我頡頏」,
為了爭取更寬廣的藝術自由。

音樂上的徹底變革:
我們從音樂學角度分析,
A-mei與Amit在唱腔上的巨大差異。
從A-mei標誌性的抖音與長尾音,
到Amit更具攻擊性、俐落斷句的唱法,
節目中還會用頻譜分析等研究方法,
帶你「聽」懂其中的不同。

品牌策略的成功關鍵:
為何林強的轉型在當時市場接受度不高,
而阿密特卻能一舉成功?
節目中比較了多位藝人
(如張震嶽/海雅谷慕、戴佩妮/佛跳牆)的轉型案例,
探討「改名」在品牌區隔上的重要性。

粉絲怎麼看?:
這份研究不僅是紙上談兵。
阿P分享了他當年進行「田野調查」的過程,
實際採訪多位資深粉絲,
聽聽他們對於這場「偶像的轉型」最真實的感受與看法。

這不只是一次粉絲向的偶像討論,
更是一堂生動的音樂、品牌與文化研究課。
如果你對張惠妹的音樂演變感到好奇,
或是想了解一位歌手如何打破自身神話、重塑藝術生命,
這集節目絕對不能錯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40 minutes

音樂學什麼
EP0:貝多芬得梅毒?外星人聽得懂巴哈?音樂學家的腦洞比宇宙還大!(試播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g7ye56x00py01vrcmcl0acm/comments

「音樂學…是學樂器嗎?」「台大有演奏的喔?」
《音樂學什麼》首集開播啦!
主持人阿P與瑪丹,兩位台大音樂學研究所畢業的學生,
第一集就要來正面對決這個讓他們解釋了千百遍的大哉問
「音樂學,到底在學什麼?」

別以為音樂學只是枯燥的歷史和理論!
在這集節目中,你會聽到:

作曲家的勁爆八卦: 舒曼、舒伯特等音樂家得了梅毒,竟然會影響他們的創作風格?
給外星人的金唱片: NASA送上太空的唱片,萬一外星人沒有耳朵怎麼辦?「宇宙音樂學」又是什麼奇妙的學問?
音樂與土地的連結: 原住民部落為何開始出現吉他與非洲鼓?日治時期的在台日本人,如何透過音樂尋找認同?
科技如何改變音樂: 如果沒有錄音技術,小提琴的「抖音」可能不會這麼用力?
從歷史、社會、政治到科技,原來「音樂」是一個可以探索全世界的奇妙視角。

這集就讓我們跟著阿P和瑪丹,一起打開對音樂的全新想像,
保證讓你腦洞大開,驚呼「原來音樂學這麼有趣!」

本集重點:
節目開錄前的爆笑 Jingle 錄製現場
主持人阿P與瑪丹登場!原來學姐以前是熱舞社的?
「音樂學是什麼?」一個讓音樂學家解釋到心累的問題
用「八卦」聊音樂:作曲家的疾病如何影響創作?
為何選擇音樂學?一個是好奇寶寶,一個是為了逃避舞台恐懼?
腦洞大開的「宇宙音樂學」,送給外星人的唱片藏了什麼玄機?
錄音技術如何徹底改變了我們聽音樂與創作的方式?
節目預告:下一集,我們來聊聊天后張惠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8 minutes

音樂學什麼

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