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g7ye56x00py01vrcmcl0acm/comments
本集節目邀請到蘇打綠阿龔(龔鈺祺),來深入探討他的第二張全創作演奏專輯《月光動物園》(KUNG`s vol.2:The Moonlight Zoo)。內容從練琴的日常聊到新專輯背後的創作理念、個人情感與音樂實驗。
重點摘要
1. 【關於練琴:從習慣到自我挑戰】
熱情與習慣:阿龔坦言,現在對他而言,每天練琴已從純粹的熱情轉變為一種「習慣」。他將這種紀律比作為了發片減重而開始的「有氧體操」,兩者都是為了讓自己維持在最佳狀態而做的努力。
童年回憶:他回憶四歲開始學琴的經歷,令人意外的是,他小時候很享受彈奏史密特(Schmitt)、徹爾尼(Czerny)等機械性、看似枯燥的練習曲,覺得過程很「爽」,主持人瑪丹也深有同感。
2.【挑戰與和解:與作曲家的「恩怨情仇」】
生涯剋星: 阿龔笑稱蕭邦(Chopin)與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是他一輩子都「彈不好」的作曲家,無論怎麼練習,總難達到老師的要求。
莫札特的創傷: 主持人瑪丹則分享她的「惡夢」是莫札特(Mozart),覺得永遠彈不好。阿龔對此表示認同,並提到許多人認為莫札特和巴赫(Bach)是長大後才能真正彈好的作曲家。他分享自己最近重新彈奏莫札特,發現隨著年紀增長,更能理解與模仿錄音中的細膩詮釋,逐漸與小時候的創傷和解。
3.【新專輯《月光動物園》創作核心】
靈感來源: 專輯概念來自一本同名繪本,故事描述一位小女孩的貓咪走失後,被帶到一座「月光動物園」,在那裡找到了心愛的寵物。這張專輯是阿龔獻給自己逝去寵物們的作品,也是一趟自我療癒的旅程。
古典與流行的融合實驗: 阿龔將這張專輯定位為古典與流行的交融。他刻意採用流行歌曲的「曲式」(如主歌、副歌、橋段的結構),但以古典樂器(鋼琴、弦樂、管樂)來編寫與演奏,試圖在兩種風格間找到新的可能性。
與兩位製作人激盪火花:「李欣芸」資深音樂人,阿龔深受其《故事島》專輯的啟發;「盧律銘」知名電影配樂家,為專輯增添了電影般的畫面感與層次,例如在歌曲〈Twinkle Twinkle〉中加入合成器的低頻音效,營造出深邃的星空感。
4.【重點曲目解析】
〈月光動物園 The Moonlight Zoo〉: 專輯同名主題曲,結構上是一首協奏曲。為了向蕭斯塔科維奇(Shostakovich)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致敬,編制中特別加入了一支小號,與鋼琴和弦樂團進行精彩的對話。
〈Canes Venatici〉(獵犬座): 這首歌是古典流行融合的代表作。前奏旋律借鑒了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的歌曲,而副歌的和聲進行則帶有久石讓(Joe Hisaishi)的色彩,充滿東方與動畫配樂的氛圍。
〈光之階梯 Stairway To Light〉: 這是專輯中一首極為溫柔、撫慰人心的曲子。阿龔提到,雖然這首歌相對慢板,但中間一段快速的鋼琴琶音技巧對他仍是挑戰,也像是為自己設下的「功課」。
與蘇打綠的連結: 主持人阿P提到〈A Place For All Lost Animals〉讓他聯想到蘇打綠的歌曲〈早點回家〉。阿龔也承認,在蘇打綠創作二十多年,那些旋律早已成為他的一部分,有時會不自覺地融入新的作品中。
5.【音樂作為療癒與傳達的媒介】
面對失去: 阿龔坦誠,創作這張專輯的過程幫助他走過失去寵物的傷痛。音樂讓他相信,離別不是終點,而是在另一個世界重逢的序曲,這讓他對「死亡」這件事不再那麼恐懼。
人人都能演奏 (Everyone Can Play): 阿龔希望這張專輯能打破古典樂的嚴肅框架,傳達「玩」音樂的本質。他強調英文用「Play」來形容演奏,就是希望大家能享受彈奏的樂趣。他表示未來也計畫發行專輯的樂譜,鼓勵更多人親自彈奏。
總結來說,這是一場真誠且深入的對談。阿龔不僅分享了《月光動物園》這張專輯從概念到製作的精緻細節,更展現了一位音樂家如何透過創作來整理個人生命經驗,將傷痛轉化為溫柔而充滿力量的藝術作品,最終希望能療癒自己,也療癒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