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Music
Society & Culture
Comedy
Business
TV & Film
Histor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GA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d/3f/70/cd3f70e8-d9e2-f825-5352-6557a2bcaa85/mza_9706836102053870488.jpg/600x600bb.jpg
大智若魚
IC之音竹科廣播|胡筱薇 主持
30 episodes
3 days ago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大智若魚節目特別邀請資料科學家胡筱薇主持,針對AI原生代的親子教育,提供實用建議;分享最新AI工具,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拆解各行業痛點與創新案例,讓AI創造商機!聚焦三大領域: 智AI—親子教育:讓你了解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孩子的日常成長,透過AI工具來支持孩子的學習。 優AI—職場生產力:藉由最新AI實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簡化流程、並激發創新思維。 用AI—跨域應用:對製造、金融、零售、醫療、法務、城市治理等,探索AI對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提升,建立商業模式。 大智若魚,將帶你走在AI應用最前端,當一條快樂魚兒,自在悠遊於人工智慧的海洋!
Show more...
Technology
Business,
Careers,
Management
RSS
All content for 大智若魚 is the property of IC之音竹科廣播|胡筱薇 主持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大智若魚節目特別邀請資料科學家胡筱薇主持,針對AI原生代的親子教育,提供實用建議;分享最新AI工具,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拆解各行業痛點與創新案例,讓AI創造商機!聚焦三大領域: 智AI—親子教育:讓你了解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孩子的日常成長,透過AI工具來支持孩子的學習。 優AI—職場生產力:藉由最新AI實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簡化流程、並激發創新思維。 用AI—跨域應用:對製造、金融、零售、醫療、法務、城市治理等,探索AI對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提升,建立商業模式。 大智若魚,將帶你走在AI應用最前端,當一條快樂魚兒,自在悠遊於人工智慧的海洋!
Show more...
Technology
Business,
Careers,
Management
Episodes (20/30)
大智若魚
S3Ep.6 AI資料中心與永續轉型實戰攻略 ft. 施耐德電機技術總監 李佳明
半導體、資料中心、商辦樓宇與電力電網,是施耐德電機在台灣的四大重點。李總監分享,AI要落地,不能只談演算法,還要把供電、散熱、安全與營運整合成一套可複製的方案。早在2016-2017年,施耐德便從工廠數位化起跑:把製程每一步的資料掃描、串接到後端系統,讓AI與規則引擎能跨製程學習,從單點改善升級為全線優化。AI資料中心能耗高、散熱難,設計周期更要壓縮。施耐德與產學與國際夥伴協作(如與GPU生態系平台對接),把供電、熱管理與機電方案帶入數位孿生與模擬,讓布局、上電、散熱一次到位,縮短規劃落地時間。多數企業卡在「不知道從哪開始」。做法:先盤點場域與關鍵KPI(能耗、可靠度、PUE/良率);導入資料治理與感測基礎;以試點專案驗證—從一條線/一層樓做起;選定能整合供電、散熱、監控與安全的夥伴,把AI變成你的「外掛」而非孤島。AI不會取代產業專業,而是會放大專業。當資料中心與永續成為新共識,拿出你的場域 Know-how,與對的系統整合伙伴協作,才能把效率、穩定與減碳,一次做到位。下一站,就用可度量的數據,證明你的AI投資回報。________________  製作 |:孫聖峰  
Show more...
3 days ago
23 minutes 47 seconds

大智若魚
S3Ep.5 AI行銷翻轉全攻略(下) AI時代行銷實戰:從SEO到GEO,內容×生態×數據一次到位 ft. 電通安吉斯 陳詳翰博士
本集與電通安吉斯 顧客體驗科學家、執行副總 陳詳翰博士,直攻「AI 時代行銷怎麼做」。當使用者搜尋已從傳統引擎轉向生成式搜尋與AI助理(如 Perplexity、Gemini、ChatGPT),品牌要從SEO思維升級為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用故事化、目的明確、可讀可解且可引用的高品質圖文,並維持頻繁更新與權威引用,讓模型願意抓、抓得到、抓得準。節目分享國內零售龍頭案例:先整資料中台與 CDP,串接線上(官網、APP、LINE、EDM/簡訊)與線下(門市)接觸點,導入行為預測模型,為「對的人」在「對的時機」推「對的素材與渠道」;同時精算渠道成本差異(APP 推播、LINE 圖文、SMS 與 DM),以千人千面提升轉換。陳博士強調這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生態系作戰:媒體投放平台、電商與官網技術(Shopify/Shopline 等)、會員與訊息系統(LINE 生態、CRM/MA)、雲端與數據治理需被「體驗治理」統籌,內部建立跨部門協作,外部整合專業夥伴。中小企業的實作路線則更聚焦:先把一方數據做厚(會員制度、同意機制、資料標準化),善用AI工具把內容生產與受眾分群自動化,小步快跑驗證每一個接觸點是否創造實質 KPI(如回購、來店率、客單)。總結一句:機會留給有行動力的人——現在就把「數據×內容×生態」接好接滿,讓你的連結在 AI 的答案裡被看見、被點擊、被轉換。
Show more...
2 weeks ago
26 minutes 58 seconds

大智若魚
S3Ep.4 AI行銷翻轉全攻略(上) ft. 電通安吉斯 陳詳翰博士
本集邀請電通安吉斯 顧客體驗科學家、執行副總 陳詳翰博士,帶我們直擊 AI 驅動的 MarTech 實戰!!!陳博士說:數據是燃料、AI 是引擎;當兩者相互增幅,品牌與顧客的互動將從「一對多」進化成「千人千面」的超個人化。從官方 LINE、APP、網站到門市服務,每一個接觸點都是體驗的起點,OMO 早已成為新日常。我們拆解 0 點擊時代 的遊戲規則:搜尋結果被生成式 AI 匯整,消費者不再逐一點連結,品牌內容必須「可讀、可解、可引用」,讓模型願意抓、抓得到、抓得準。延伸而來的 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不再只靠關鍵字與外部連結,而是用高品質、結構清晰、更新頻繁且可被模型摘要的文章組出內容矩陣,讓 AI 在瞬間生成中仍能保留你的核心訊息與定位。陳博士三個痛點提醒,第一是成本與 ROI:模型與雲端費用不能盲衝,需以商業目標回推三到五年總擁有成本,採用可滾動修正的試算機制。第二是資安與合規:跨國品牌標準嚴格,資料治理與權限設計要與行銷節奏並跑。第三是人才升級:AI 不會取代新人,但會淘汰只會單點技能的人;企業要找能跨域整合、懂問題定義、會與 AI 協作的「T 型人才」。最後給企業的實作路線:從小步快跑開始——選一個高價值情境(如客服內容、商品推薦或官網知識庫),建立可量化的 KPI,迭代模型與內容;同時為 GEO 佈局一套「長文章+短摘要+權威引用」的內容節奏,把每次互動都變成數據與信任的累積。想掌握 AI 行銷新戰場,跟著《大智若魚》,我們一起把「數據 x AI x 內容」接好接滿,讓品牌在生成式浪潮中穩穩被看見。
Show more...
3 weeks ago
34 minutes 13 seconds

大智若魚
S3Ep.3 AI資安雙引擎,中小企業的攻防攻略 ft. 台灣資安主管聯盟會長暨華碩電腦資安長 金慶柏
生成式AI讓效率起飛,也同時把駭客攻擊速度與精準度拉高。壞人用AI,防守方更要用AI,資安已經成為每家企業的基本功。高機敏資料如醫療、金融要投入更多,單純電商則先鎖定關鍵資產與最短復原時間。攻防演練要用MITRE ATT&CK盤點駭客手法,建立紅藍隊桌上兵棋加技術演練,AI時代還要新增LLM風險清單:資料外洩、提示注入、模型竊取與代理濫權,並制定「不可上傳」「最小必要資料」與遮罩規範。法規也是市場通行證,GDPR與歐盟AI法案已經上路,合規必須同步強化個資分級、存取稽核與可追溯紀錄,讓AI導入可解釋、可稽核、可揭露。更未來的挑戰是量子時代,「Q何時來」不確定,但蒐集後破解的威脅已經存在,及早規劃後量子密碼遷移路線,先保護長週期與高機密資料,逐步完成金鑰、協定與設備的換代。實戰案例證明跨公司結盟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整合夥伴、標準化提案、把成果對齊國際效能與能效指標,讓投資看得見成績。AI是工具,決策仍是人,用值得信任的AI與可驗證的資安,才能讓創新跑得快也站得穩。
Show more...
1 month ago
31 minutes 16 seconds

大智若魚
S3Ep.2 職場的AI趨勢:AI時代的資安戰爭-駭客、勒索與防禦策略 ft. 台灣資安主管聯盟會長暨華碩電腦資安長 金慶柏
本集《大智若魚》邀請到資安界的重量級人物——華碩電腦集團資安長,同時也是CISO協會會長的金慶柏會長,帶來第一手的資安觀察。金會長的學經歷與眾不同,大學主修經濟與財務,卻在學生時期因緣際會進入 IBM 打開資訊產業的大門,接著歷任聯電資訊長與華碩伺服器事業部總經理,最終專注於資訊安全。他認為職場上最重要的能力是「終身學習」,無論你大學讀什麼,都會在5年內面臨淘汰,因此唯有不斷挑戰與成長,才能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立足。隨著AI浪潮全面來襲,資安挑戰也翻開新篇章。從1950年代的概念雛形,到2012年深度學習崛起,再到 Chat GPT引爆的第四波AI革命,資訊安全的邊界被不斷推動。傳統的「安全城堡」概念早已不敷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無處不在的攻擊風險:駭客可以24小時不間斷掃描弱點,釣魚郵件、惡意軟體、勒索病毒層出不窮。面對這些難題,金會長強調資安不僅是企業責任,更需要國家治理的高度。台灣自2000年起,每四年就有國家級資安計畫,並逐步推動公私協力。例如若企業因勒索而不得不支付贖金,應該報案並將其費用化,而非讓企業主自行承擔。同時,也呼籲政府設計「資安投資抵減」制度,讓企業願意積極投入資安建設。在AI時代,資安已不是後端補強,而是企業與社會安全的前線戰爭。從個人到中小企業,從跨國集團到政府機構,都必須共同面對這股無形卻真實的威脅。 
Show more...
1 month ago
21 minutes 41 seconds

大智若魚
S3Ep.1 AI與高階主管的戰略思維
在這個AI快速演進的時代,我們正處於工業革命般的轉捩點——就像百年前煤氣燈夫面對電燈的挑戰,今天的我們也面臨著AI帶來的深刻變革。第三季節目,我們將一同探討AI「用」時代的核心議題:AI如何不只是取代,而是重構工作流程,讓人機協作成為未來新常態。本集從宏觀的歷史趨勢出發,深入剖析 AI對個人與組織層面的影響。根據微軟與麥肯錫的最新研究,AI最顯著的作用是「重構工作」,尤其是在那些需要高度腦力、分析與表達的高薪崗位中影響尤為顯著。我們不再談AI取代人力的恐慌,而是專注在找出「AI能帶來的具體改變」,以及如何與AI協同工作,創造更高效且富有創造力的工作模式。AI如何成為「工具」與「智慧」,有兩個層次的力量:一方面作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強大工具,幫助完成文字寫作、數據分析等任務;另一方面創造全新的協作關係,讓人與機器共同重塑業務流程與服務模式。如中國飯店運用送餐機器人不僅提升效率,還設置專用電梯以避免干擾顧客,展現AI輔助服務業的實際案例。未來的職場能力不在於技術的單純掌握,而是理解「AI該做什麼」,將AI作為強有力的夥伴,協助我們創造全新的價值。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需要積極尋找並重構自身工作流程,把握AI浪潮帶來的黃金機會。#大智若魚 #AI重構 #資料科學 #AI工具與智慧 #工作流程優化 #人機協作 #AI營運負責人 #職場轉型 #產業案例分享 #AI落地實踐  
Show more...
1 month ago
21 minutes 15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10 AI與企業創新的協同作用
在過去十多集節目中,《大智若魚》帶領聽眾從趨勢觀察、工具應用到職場思維提升,成為 AI時代的先行者。這次,我們將視角從「個人」拓展到「組織」,探討當個人準備好後,組織是否也能跟上。許多企業導入AI工具卻推不動,原因在於缺乏兩座關鍵橋樑。第一座是技術之橋——連接系統與系統,讓 AI Agent能彼此協作。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就像 AI團隊的中央廚房,負責拆解任務並分派給最適合的AI模型,突破外部資料存取瓶頸;A2A(Agent-to-Agent)則如跨部門協作,讓不同系統的 AI助手互通資訊,自動完成跨流程任務,例如訂單生成後自動通知財務開立發票、倉庫安排出貨、客服進行後續追蹤。第二座是組織之橋——連接人與系統,促進AI被真正採用。小威分享美國媒體公司Every的案例,15人團隊能同時發佈多篇專欄、開發多款AI工具,關鍵在於設立「AI營運負責人」(AI Operations Manager)。這個角色並非工程師,而是了解業務與內容的推動者,負責三項任務:梳理並自動化流程、引進與客製化AI工具、推動制度變革以養成使用習慣。例如規定所有文章初稿必須先由 AI審閱,再交由人工修改,讓 AI自然嵌入工作流程。然而,AI落地也伴隨風險。MCP雖可調用外部服務,但若未控管,可能在不知情下將客戶資料傳給第三方,造成數據隱私疑慮;生成內容時,亦可能誤用具版權的素材。A2A的自動協作則可能出現責任歸屬不清的情況,例如多個AI在旅遊預訂流程中因權重設定不同而超支,卻難以判定錯誤源頭。這些都需要透過明確規範與治理來化解。結論:AI技術正朝標準化與低門檻發展,對職場人而言,未來的核心能力將從「知道AI怎麼做」轉變為「知道AI該做什麼」。不論是員工還是管理者,都該思考組織最缺的橋樑是技術還是推動者。#大智若魚 #AI落地 #MCP #A2A #AI營運負責人 #組織轉型 #AI標準化 #產業跨域實戰 
Show more...
1 month ago
25 minutes 30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9 AI Browser(智能工具) 繼ChatGPT後的新戰場:Agentic瀏覽器是什麼?
你的瀏覽器,已經落伍了嗎?AI瀏覽器即將改變一切!開了二三十個分頁,卻始終無法高效完成工作?當 ChatGPT讓搜尋行為出現轉變,AI瀏覽器正悄悄成為你職場的「數位分身」!這集《大智若魚》,帶你拆解 AI瀏覽器的三大進化階段 →從輔助型、整合型到代理型的革命性轉變,並用三個真實職場場景(市場調查、深度閱讀、內容創作)告訴你它如何徹底改變工作流程。另外,本集更有專屬互動活動,只要留言分享你最想交給AI瀏覽器的任務,還有機會獲得「最新代理型AI瀏覽器邀請碼」!詳見下方資訊💥💥💥💥💥💥💥💥💥💥💥💥💥💥💥💥💥💥💥💥💥💥💥💥💥💥💥💥💥💥💥#分享點子送Agentic優先使用碼💥💥#分享點子送Agentic優先使用碼💥AI 重度使用者集合啦🤩想搶先體驗超越 ChatGPT 的超強 AI 助理 #Agentic 嗎?它能自動完成整個工作流程,從寫報告、發文寄信到旅遊規劃,一鍵搞定👆💬只要在貼文 / Podcast留言分享#有了Agentic瀏覽器你會怎麼用?提出最有創意或最解痛點的 idea✨將由《大智若魚》主持人胡筱薇老師親自評選,送出市面上一碼難求的【Agentic 瀏覽器優先使用碼】‼️🤖獎品 | 【Agentic 優先使用碼】一組🤖活動時間 | 即日起~8/12 (二) 23:59🤖得獎公布 |  8/13 (三) 於IC之音FB粉專公布🎧了解更多 | (單集連結)⚠️注意事項•  得獎者需於 8/17 23:59 前,私訊提供收件資訊(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逾期未回視同放棄將重新抽出得獎名單•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
Show more...
1 month ago
28 minutes 52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8 AI Agent:你的數位分身和超級助手
還在手動整理報告、重複回覆郵件、管理流程嗎? AI不只會聊天,現在更要「自己動手做事」了!本集帶你探索AI的下一個進化階段——AI Agent(AI代理人)。這類智慧助手不僅能夠感知環境、規劃任務、執行行動,還能透過反饋學習不斷進化,是「能動手、會動腦、還會自我成長」的超級數位分身。AI Agent的五大類型,從最簡單的「反射型」到最進階的「多代理系統」,已經悄悄進入日常的AI應用:→ 規則型反射 Agent:如自動回信機器人,根據預設流程執行任務。→ 模型型反射 Agent:如智慧行事曆,根據用戶習慣調整建議。→ 目標導向 Agent:如「HeyBoss」這類自動建站平台,可拆解需求、分配任務、主動回報。→ 效用導向 Agent:如智慧投資建議,結合多面向條件給出最合適的方案。→ 多代理協作系統:多個AI角色互動,如同企業團隊分工協作,完成跨部門任務。此外,我們實測「HeyBoss」與「Manus」兩大AI平台,AI代理人如何從需求理解、到網站建置、報告撰寫,全流程自動化完成。OpenAI新推出的Agent功能,並解析其背後的兩大核心技術:Operator(操作型AI)與 Deep Research(深度推理AI),如何將AI的主動性與理解力大幅升級。在職場應用層面,本集也點出 AI Agent未來可能大幅取代重複性工作,無論是IT監控、HR報到流程、財務分析或行銷自動化,AI都將成為你團隊中不可或缺的數位同事。重點不再是「AI會不會取代你」,而是「你會不會有效運用AI來強化自己」。想一想:在你的工作中,是否也有一個重複煩躁、急需AI幫忙的任務?留言與我們分享!!!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1 minutes 5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7 用AI打造職場的第二大腦
資訊爆炸時代,如何不被大量資料淹沒?本集帶你秒懂:如何用AI打造專屬的「第二大腦」!從知識整理到專案管理,不只幫你存資訊,更讓資訊變成能立即應用的「智慧」。Google 的AI筆記工具 Notebook LM,透過簡單上傳PDF、影片、文章、會議記錄,就能用對話方式快速查詢資料、匯總重點,不用再翻找零散檔案,大幅提升職場效率。從產品分析、教案設計,到行銷企劃提案,Notebook LM如何縮短準備時間,讓資料轉化成可用洞察,一次說清楚!本集更深入解析「資料到智慧」的關鍵思維──DIKW金字塔,從數據、資訊、知識到智慧,每一步驟如何透過AI放大效益。透過生活化的外送點餐例子,解釋如何從數據洞察偏好,從資訊中提煉出判斷,最終成為提升決策力的智慧。展望AI知識庫未來趨勢:個人知識庫、公開知識庫、團隊知識庫將如何改變學習與工作的方式?從專案管理、創意思考到知識變現,AI不僅幫你記錄,更能讓你的經驗產生價值。即便目前Notebook LM尚未開放知識分享,現在就開始累積個人知識庫,未來將是最具競爭力的專業資產!立即收聽,掌握AI知識管理的核心秘訣,讓職場升級、知識變現,從這一集開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8 minutes 15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6 AI技能學習與職業轉型 ft. S的 ChatGPT研究所-Selina
AI時代行銷與個人工作室的應用實戰,AI如何改變行銷產業與工作流程,本集對小型創業者、自由工作者的啟發做深度探討。Selina指出,AI已從玩具變成實用工具,特別在數據分析、競品研究、自動化投放上大幅改變工作模式。以個人工作室例,不僅可用AI生成短影音,還能善用Google Analytics、數據報表生成、腳本分析、廣告素材批量分析等,提升精準行銷力。AI讓小團隊甚至個人也能像專業團隊般運作,從廣告投放、數據分析到客戶洞察皆可高效完成。節目強調,AI「遇強則強」:對行銷有基礎的人能用AI分析更深入,但即便是新手,也能藉由AI快速累積初階知識,透過A/B測試持續優化內容與轉換率。Selina分享自身使用AI的日常,包括語音互動、蘇格拉底式提問提升思辨力,以及利用AI陪伴反思工作策略。Selina也提醒,AI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判斷力,使用AI的關鍵在於「先定義問題,再用AI解決問題」。對於學習策略,她建議80%時間專精熟悉主力工具、20%時間探索新工具,達到持續精進與掌握趨勢的平衡。AI時代帶來挑戰也帶來機會,保持持續學習,將能掌握新時代的個人競爭力。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4 minutes 47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5 準備轉職: AI工具在職業轉換中的應用 ft. S的 ChatGPT研究所-Selina
本集《大智若魚》,邀請到「S的GPT研究所」創辦人 Selina,一起聊聊她如何從行銷顧問轉身投入 AI內容創作,短短一年半吸引超過28萬粉絲,成為備受關注的知識型創作者。Selina 過去專注於國際行銷,卻因一次與海外客戶的工作討論接觸到 ChatGPT,開啟了對AI世界的探索。她從一開始的懷疑、害怕被取代,到實際體驗AI工具後發現「這其實是一位效率極高的夥伴」。於是開始結合行銷專長與AI工具,產出簡報教學、創意工具推薦等熱門內容,不僅影片屢屢爆紅,更進一步開課推動AI素養教育。節目中,Selina也毫無保留分享她製作短影音的SOP與效率神器。例如如何用 ChatGPT快速發想標題、用 NotebookLM 分析電子報趨勢、串聯 Manus.AI 等 AI agent 工具製作影片,讓一支原本要五六小時的作品,壓縮至兩小時內完成,成為內容創作者高效轉型的實用參考。此外,針對「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AI工具」,Selina提出五大評估面向:1. 是否符合你的核心需求(職場簡報、學生筆記、企業整合等)2. 工具的穩定性與更新頻率3. 學習成本是否可控4. 是否有清楚的教學資源或官方指引5. 社群中是否有活躍的使用者回饋與討論她以Midjourney、Dall E、Canva為例,說明如何依照平台特性與應用場景做出選擇,幫助不同角色的聽眾找出最適合的創作工具。📌最後,節目也整理出三種常見使用者的考量面向:1. 學生族群關心「是否免費、能否快速上手」2. 職場人士在意「學習曲線與時間成本」3. 企業主則重視「資料安全性與工具的永續經營性」本集是AI應用入門與轉職創作的寶藏指南,不論你是AI初學者、自媒體經營者,還是想透過工具提升效率的職場工作者,都能從 Selina的分享中獲得啟發。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1 minutes 40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4 AI工具在職業轉換中的應用
AI 不再只是好玩的玩具,而是實用的職場利器!本集帶你解析矽谷頂尖創投 a16z 公布的「2025 AI 消費產品趨勢榜單」,深入掌握四大關鍵應用走向,幫助職場人建立實戰力、溝通力與轉型力。第一個趨勢是「AI助理從單一到多元」,從 GPT 獨霸時代邁入多模型並存,未來的高效工作者,不只會用 AI,而是懂得調配不同 AI 擔任研究員、分析師、文案與設計師等虛擬角色。以「AI 專案經理」概念,建立自己的 AI 工具箱、分派任務與高效完成簡報等專案。第二個趨勢則是「影像將成職場溝通新主流」。從海螺、可靈等影片生成工具崛起可見,AI 正讓影像製作門檻大幅降低。節目中點出,不只行銷與業務,連法務、人資與研發也能運用影片提升資訊傳遞效率,未來「影像將取代文字」成為辦公室的新溝通貨幣。第三個趨勢關注「流量轉向價值」。a16z 分析發現,人氣高不等於賺錢多,提醒職場人選擇 AI 工具時,應以「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創造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為準則,培養買方思維,從免費試玩者變成能幫企業賺錢的解決方案規劃師。最後一個趨勢是「公民開發者崛起」。不會寫程式也能用語音打造微型自動化工具!透過 Botpress、BOWT 等 no-code 平台,讓你從 Excel 報表、Email 回覆到資料抓取都能自己解決。每日花 15 分鐘的小事開始,練習成為「問題終結者」,享受科技賦權帶來的自由與成就感。★★★找出工作中最讓你煩的小痛點,嘗試用 AI 解決它,並與節目留言區交流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這都將是你邁向 AI 時代最關鍵的一步★★★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8 minutes 58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3 自動化重複性任務,AI變革時代下的選擇
本集帶你深入解析被譽為「網路女王」Mary Meeker 回歸力作——2024 AI趨勢報告。這份長達340頁的重磅內容,不只揭示生成式 AI的崛起,更從多個角度說明它如何正快速重塑產業、生活與我們的職場角色。ChatGPT兩年內用戶破8億、搜尋量達每年3650億次、年營收突破40億美元。這些成績不只是產品成功,更代表人類資訊獲取方式的根本變革。Meeker將「知識分發」劃分為三個階段:從印刷時代、網站數位時代,到今天的「生成式知識交付」,顯示AI不再只是搜尋工具,而是能根據需求主動回應的知識體系。AI的未來也在快速成形——五年內,它將能寫作、程式、經營公司;十年後甚至可能自動進行科學研究與做出專家級決策。在這樣的未來,擁有好奇心、洞察力與創造力的人類,才是最重要的「原材料」。節目也點出AI技術滲透生活的程度,包括圖靈測試中 ChatGPT 4若設定人設後,甚至比真人更像人。AI使用者也逐漸跨齡擴展,55歲以上使用比例翻倍增長,且用途從寫論文、查菜單、聊心事到看病問診各有不同。而在這波AI浪潮中,台灣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報告中指出,台積電掌握全球80%以上先進晶片生產,是全球AI發展的硬體根基。但也點出台灣在軟體開發與應用創新上仍有成長空間,未來應思考如何結合硬體優勢,發展AI應用生態。AI不一會取代人類,但一定會重塑我們的角色。關鍵在於與 AI協作、提出好問題,發揮人類的創造力與情感智慧。我們每個人都該思考,在這場革命裡要如何重新定位自我,抓住未來的機會。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2 minutes 48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2 AI工具概覽與應用場景
本集重點:‧AI工具選擇思考框架‧AI工具四大類型與職場應用‧企業決策AI工具實例‧數據分析AI工具應用‧工具整合與流程優化‧AI導入實務建議與常見挑戰延續上集對 AI職場全貌的描繪,本集將焦點放在AI工具的實際應用,從選擇思考框架到工具整合,全面解析如何讓 AI成為你的職場利器。AI工具的四大關鍵:功能匹配度、應用性、整合性與成本效益。市面上AI工具推陳出新,應先釐清自身需求,再從功能是否解決實際問題、學習門檻、與現有流程的整合度,以及投入與回報的平衡進行評估。這樣的思考框架,不僅適用於生成與創作、分析與洞察、自動化優化、決策資源等四大類AI工具,也能協助職場人士在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時,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判斷。在工具實戰環節,AI如何協助企業決策:以現今進化的商業智能平台(如Power BI、Tableau、Qlik Sense)為例,這些平台已整合強大AI功能,能自動掃描數據、識別異常與趨勢,並以自然語言互動,讓管理者無需仰賴IT人員即可獲得即時、動態的決策建議。此外,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如 Salesforce、HubSpot也導入 AI,協助潛在客戶分析與個性化推薦;而企業風險管理工具則能整合多維數據,提升信用風險評估的精準度。這些 AI工具的應用,正逐步重塑企業決策流程,讓資訊收集與分析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效。數據分析是AI影響最深刻的領域之一,過去需仰賴專業人員的繁瑣工作,如今透過DATAQ、Trifacta等 AI工具,能自動完成格式轉換、異常值識別與資料整合,大幅提升效率。進階應用如 AutoML平台(Google AutoML、H2O.ai),則讓非專業用戶也能運用機器學習模型進行趨勢預測與關聯分析。視覺化與報告自動化工具的普及,則讓數據洞見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協助決策者快速掌握全局。除了個別工具的選擇,工具整合與流程優化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見。API串接、自動化平台(如Zapier、Microsoft Power Automate)、個人化儀表板等,讓不同系統間的數據流通與協作變得無縫,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企業應從小處著手,選擇最痛點明顯的領域先行導入 AI,並重視數據品質與團隊能力的培養。導入過程中常見的挑戰:工具選擇困難、數據孤島、員工抗拒變革等,我們應該從業務需求出發、建立數據整合機制與推動企業文化等解方。展望未來,AI工具將持續進化,從更聰明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9 minutes 39 seconds

大智若魚
S2Ep.01 AI在職場的未來與變革:如何讓AI成為你的工作夥伴
在接下來的【優AI】系列中,我們將聚焦在「AI時代下的職場進化」與「職場新鮮人如何聰明運用AI工具」這兩大主軸,帶你從教育現場延伸到職場環境,理解AI如何實際影響並重塑我們的工作方式。過去集數我們深入探討了 AI在親子教育中的應用,今天則把焦點轉向正在轉型的職場世界。在這個AI驅動的時代,如何運用AI提升效率、強化職場競爭力,成為每位工作者的必修課。首先,在工作流程「自動化」與「智慧化」:從會議紀錄摘要、報告生成到客戶資料整理,AI工具正在大幅減少我們處理重複性任務的時間,釋放更多精力,投入策略與創造性的任務。其次,AI也改變了我們的決策方式。過去需要專業數據分析師才能完成的洞察,現在行銷人員、業務人員也能透過無需寫程式的AI工具,快速分析趨勢與用戶行為。這讓「資料驅動的決策」變得更普及,也迫使我們提升提問與驗證AI結果的能力。第三個面向是「個人化學習與技能提升」。AI不僅是工具,更是教練與學習夥伴。透過 ChatGPT等工具,建立自己的 AI學習流程,從設定學習目標到產出成果,能夠幫助職場新鮮人更有效地成長與進步。職場新鮮人應用AI的三類工具策略:(1) 智能助手:協助寫作、解決問題、提升溝通效率;(2) 數據分析工具:如Excel、Google Sheets內建AI功能,幫助養成數據思維;(3) 專案管理與時間規劃工具:像Motion、Notion等可自動排程與任務追蹤。最後,也提醒新鮮人避免三大陷阱:📌 過度依賴AI、失去主動思考;📌 忽視品質與細節;📌 忽略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真正的競爭力,不只是會用AI,而是能整合AI、與AI協作、並發揮人類獨有的價值與創意。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1 minutes 19 seconds

大智若魚
Ep.10 數位隱私與AI倫理:培養孩子在AI時代的責任感與保護意識 ft. 林穎俊老師
在本集《大智若魚》中,林穎俊老師與我們深入探討了 AI時代下的數位隱私保護與倫理教育。林老師分享了如何在小學校園裡帶領學生,面對AI工具普及所帶來的挑戰與機會。他指出,數位足跡和 AI對話紀錄都可能被用於再訓練模型,因此孩子需要從小學會如何選擇適當的工具,並建立正確的使用觀念。林老師以自身教學經驗說明,他會請家長同意讓學生試用大型 AI工具,並指導孩子關閉可避免資料被蒐集的設定,以確保資料安全。節目也探討了AI的無限讚美與真實世界的差異。許多孩子在 AI的對話中獲得情感支持與肯定,但真實世界裡,老師和家長往往著重指出缺失與不足。林老師提醒,孩子容易被 AI的肯定吸引而沉迷其中,失去真實世界的平衡感。他認為,老師和家長要學習在教育中扮演「既給予情感支持又引導思考」的角色,讓孩子能在安全的環境裡,逐步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另外,AI對孩子學習的「替代與增強」兩面向,林老師強調,AI若被用來完全替代孩子的思考,長期下來會讓孩子失去判斷與獨立思考的機會;但若用來增強孩子的學習和發現盲點,AI就成為推動孩子學習與思考的絕佳工具。他分享了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孩子將AI作為「工具夥伴」,而非「思想替代者」,並舉例孩子在課堂示範中的踴躍挑戰與創新應用。最後,談到如何在家庭和學校中協助孩子面對AI時代的挑戰。林老師則建議,教育者與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正向肯定,並以身作則地展現批判性思維與彈性應用的能力,讓 AI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力量,而非取代他們的思考與判斷。⭐ 重點摘要1. AI時代下的數據隱私教育2. AI的讚美與真實世界的差異3. 替代與增強:AI在孩子學習中的角色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1 minutes 58 seconds

大智若魚
Ep.09 數位足跡:教孩子理解他們的網路行為影響 ft. 林穎俊老師
在AI快速普及的時代,孩子每天都在網路世界中留下數位足跡,這些看似無意的點讚、搜尋與分享,都可能在未來被AI系統記錄、分析,影響學業、職涯甚至人際關係。本集邀請宜蘭縣中山國小資訊教師林穎俊老師一起探討: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在AI時代中建立數位公民意識、保護隱私、發展思考力,而不是讓AI成為思考的替代品?從「數位足跡是什麼」談起,林老師以幽默實用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用Google搜尋自己的名字,觀察能查到多少個資與言論,進一步反思網路留下的痕跡會如何被使用。林老師也提醒,孩子們雖然年紀小,卻早已進入社群媒體與AI互動的世界,教育的重點不該是禁止,而是教會他們辨識資訊、提出好問題、保護自己的數據與界線。除了隱私議題,節目也深入探討「思考外包」現象。林老師指出,AI工具固然便利,但若只用來複製答案而非協作思考,將不利於學習。林老師分享他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將 AI當成助教,訓練提問能力與論證邏輯,甚至結合改編童話進行 AI辯論練習,如討論睡美人是否被侵犯、小紅帽的報復行為是否合理,讓學生在趣味中練習思辨與自我表達。節目也談到一項令人振奮的觀察: AI反而幫助了學習弱勢的學生找到信心與發聲的舞台。當他們有機會利用 AI釐清概念、練習表達,反而更勇於在課堂上站出來報告。 AI不只是科技,更是一個讓教學設計更加公平、有彈性的起點。總結:「與其教孩子避免AI,不如教會他們善用AI。」正是這段教育的核心理念。⭐ 三段重點摘要1. 用Google搜尋孩子的名字,引發對「數位足跡」的認識與反思:林老師帶學生搜尋自己與老師的姓名,觀察能查出哪些個資,進而理解網路行為留下的痕跡如何可能影響未來隱私與形象。2.AI輔助學習,不代表取代思考:林老師強調,AI可成為助教或合作對象,但學生仍須練習提問與判讀。透過辯論與實作,訓練學生建立屬於自己的觀點與論述。3. 批判性思考從童話開始,讓孩子有感參與:林老師改編童話故事,讓學生討論如「睡美人是否被侵犯」等問題,藉此練習多元觀點、查證資料與建構立場,發展思辨力。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7 minutes 41 seconds

大智若魚
Ep.08 培養批判性思維:不要盲目相信AI ft. Kemie 林靜君老師
AI這麼方便,孩子還需要學會判斷嗎?本集邀請工程師兼媽媽的 Kemie老師,與我們一起深入討論在 AI工具日益普及的時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與「驗證能力」,不盲目接受 AI給出的每個答案。AI的資料偏誤與「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錯誤資訊,常讓使用者誤信內容。 Kemie老師以自身經驗分享,從孩子學習程式語言,到生活中查詢旅遊建議,甚至是生成圖片的審美偏見, AI的錯誤若缺乏判斷力,可能導致實際困擾甚至價值誤導。那麼,該怎麼幫助孩子養成判斷能力? Kemie老師提出幾個具體做法:一是透過繪本或哲學思考類書籍,引導孩子思辨「什麼是美?什麼是對的?」;二是陪伴孩子玩「找碴遊戲」,辨識 AI圖片中的瑕疵,從中訓練觀察力;三是每日一問,從生活語句判斷哪些出自 AI、哪些來自真實人物,增進孩子的語感與懷疑能力。 Kemie也強調,家長要避免直接否定 AI,而應鼓勵孩子了解 AI的原理與限制,學會「問對問題」,因為真正決定 AI輸出品質的,往往是輸入者的理解與提問能力。節目最後提醒,當孩子說「 AI比老師厲害」,不妨順勢引導,說明 AI的厲害是建立在資料庫上,但資料的正確性與詮釋仍需要人的知識與經驗補足。唯有持續學習與思辨,人才能真正駕馭 AI,而不是被 AI取代。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5 minutes 6 seconds

大智若魚
Ep.07 協作而非替代:讓孩子明白人類與AI的差異
AI時代的思考力:為什麼孩子還需要「燒腦」?AI能快速給出答案,那孩子還需要自己思考嗎?本集節目以一本書《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Google、Apple、Microsoft等超一流企業之面試考題,打造終身受用的最強大腦!》為起點,資料科學家胡筱薇帶大家透過趣味推理題,體驗「人腦的價值」。這集節目也回應聽眾提問:在AI時代,如何引導孩子分辨「該自己思考」與「可以交給AI」的情境?答案是——透過遊戲般的思考過程,讓孩子自然喜歡動腦解題,理解人類獨有的情感判斷、邏輯推理與創意發想,是AI無法取代的價值。節目中分享的五大思考類型(運轉、批判、水平、對策、多元),對應現實中學習、創新、應變與策略判斷的需求,也展現了如何讓AI成為思考的「鏡子」,幫助孩子拆解不同的解法、訓練思考深度。無論你是家長、老師、對AI教育有興趣的聽眾,本集都將給你啟發:🔹AI是工具,但思考是本能🔹學會「識別問題」比快速找答案更重要🔹燒腦不是負擔,而是自我成長的樂趣來源。📖 書籍參考:《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Google、Apple、Microsoft等超一流企業之面試考題,打造終身受用的最強大腦!》( 野村裕之 著)📮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喜歡的解題過程、或你想問的AI與教育問題,我們會在下一集節目中回應!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1 minutes 12 seconds

大智若魚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大智若魚節目特別邀請資料科學家胡筱薇主持,針對AI原生代的親子教育,提供實用建議;分享最新AI工具,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拆解各行業痛點與創新案例,讓AI創造商機!聚焦三大領域: 智AI—親子教育:讓你了解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孩子的日常成長,透過AI工具來支持孩子的學習。 優AI—職場生產力:藉由最新AI實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簡化流程、並激發創新思維。 用AI—跨域應用:對製造、金融、零售、醫療、法務、城市治理等,探索AI對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提升,建立商業模式。 大智若魚,將帶你走在AI應用最前端,當一條快樂魚兒,自在悠遊於人工智慧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