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矽谷在線,為你提供最深入的矽谷經驗!
在工業電腦領域怎麼談下百億合約?岱瑋科技執行長陳奕舜分享他如何用「科學方法」做B2B商務拓展,從組織架構、狙擊策略,到四象限與九要素模型,完整拆解企業客戶開發的系統化設計
了解更多國際新創圈大小事 👉🏼 https://meetstartup.pse.is/4jhd5u
📍鏈結矽谷創新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矽谷 Hub:https://sv.startupisland.tw/
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太太海莉比伯(Hailey Bieber)創立的護膚品牌Rhode,以10億美金賣給ELF Beauty成為成功創業家,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的SKIMS內衣品牌2023年募資估值更高達40億美金;但在此同時,台灣明星卻掀起「拌麵創業潮」,這背後反映了什麼樣的商業邏輯差異?
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保養品品牌BFFECT創辦人施凱鈞Johnny,從實戰經驗剖析明星品牌背後的商業密碼,以及D2C商業模式在流量成本暴漲時代的機會與陷阱。
1. 需要vs想要的產品策略差異:台灣明星選擇拌麵等「剛需」產品的邏輯,相對於歐美明星做保養品等「想要」商品的高溢價策略,前者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但溢價空間小,後者需要強大品牌力支撐但利潤空間大。
2. 消費者習慣僵固性分析:認識不同產品類別的消費習慣壁壘,如台灣消費者偏好歐美保養品牌、日本汽車等,了解如何選擇較容易打破僵固性的產品類別作為創業切入點。
3. D2C流量成本變化趨勢:2020年前後D2C流量紅利期的結束,從「花蓮火車站租金享受台北火車站人流」到流量成本暴漲的市場變化,需調整品牌建立策略。
4. 明星參與品牌的深度差異:區分明星作為「股東」與「代言人」的根本差異,前者願意長期穩定輸出內容建立品牌,後者容易因短期效益不佳而退出,導致品牌快速陣亡。
5. 醫美對保養品市場的衝擊:Z世代更願意接受醫美如何改變消費邏輯,當消費者認為花10萬做一次鳳凰電波比一年花20萬買保養品更經濟實惠時,保養品牌應如何調整定位與合作策略。
6. 實體通路的關鍵作用:純網路品牌進軍實體通路的非常重要,了解線下通路如何成為品牌護城河,以及從全聯到Costco的通路擴張如何建立競爭門檻。
Johnny認為,台灣許多產業都具備優秀的ODM技術能力,能為全球大品牌代工,但在品牌文化輸出上仍有挑戰。出海策略需要考慮文化差異、關稅、儲存條件等問題,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將品牌價值觀有效傳播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然而台灣品牌面臨的更大問題是缺乏成熟的退場機制,不像歐美有完整的收購或IPO市場,多數台灣品牌最終只能自然消失或被同業收購。Johnny建議選擇賽道時要考慮兩個關鍵:是否有越來越多人加入的成長趨勢,以及投入時間越久是否能建立更高的進入門檻形成競爭護城河。
對於想要創業的明星或KOL,Johnny建議選擇品類就是選擇賽道,要選擇「做久了會有進入門檻」的生意。品牌成功的關鍵不只是產品好,而是要站在消費者利益點思考,提供真正的情緒價值和實用價值。D2C不是明星收割的捷徑,需要完整的團隊分工、穩定的營運能力,以及持續的內容輸出。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存在不是創辦人決定,而是消費者決定,必須真正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期存活。
近期台灣新創圈發生首起因網路爬蟲技術遭重判的案件:法律科技新創七法公司(Lawsnote)兩位創辦人,分別被判刑4年與2年,還須賠償新台幣1.0545億元。這起事件究竟為何引爆?有哪些爭議?對台灣新創圈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本集重點:
1.法律科技新新創 Lawsnote 判刑4年、賠償1億!究竟發生什麼事?
2.網路爬蟲是否合法?帶你看看國外判例!
3.如果維持原判決,對台灣新創有何影響?
延伸閱讀》新創界熱議!Lawsnote網路爬蟲遭重判,發生什麼事?
https://www.bnext.com.tw/topic/view/898?utm_source=bn_weekly&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25-07-02&bx_heid=4386635662
--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在本集《東京在線》節目中,我們邀請到 姚宣宏 (Nobuhiro),他在日本已經生活超過12年,並且擁有豐富的志工經歷,曾參與東京奧運以及大阪萬博的服務工作。他深入分享了他對萬博的觀察,並介紹了這場活動如何成為全球未來社會的「實驗場」,帶領聽眾了解這次萬博的核心價值與挑戰。
Nobuhiro 分享了他在日本的經歷,從科技業工作,到擔任萬博志工服務,他深入探討了大阪萬博的意義、挑戰以及它對未來社會的影響。他強調,萬博的主題是「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這不僅是一個科技創新展示的機會,也是一場關於永續發展與社會未來形態的實驗。
Nobuhiro 還介紹了如何在疫情後的全球環境中,萬博如何成為促進國際交流、文化互動與科技創新的橋樑。
本集重點:
✅ 大阪萬博的核心主題與「實驗」性質: 如何將創新科技與永續發展結合,展現未來社會的樣貌?
✅ 志工服務的第一線經歷: Nobuhiro 如何在萬博的志工服務中觀察到「生命光輝」的理念,並成為這場盛會的一部分?
✅ 台灣在萬博中的展現: 台灣館如何呈現台灣的科技與創新,並在日本觀眾中引起共鳴?
✅ 面對萬博的爭議: 萬博如何應對預算爭議、輿論批評及後續發展計劃(如夢洲可能變成賭場等)?
✅ 萬博對日本的未來影響: 這次萬博將如何重塑日本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並帶來哪些具體的「遺產」?
主持人:Ko桑(柯誠)
FB粉專連結:facebook.com/KoinTokyo
Linkedin連結:https://jp.linkedin.com/in/anthony-ko-tw-jp
本集來賓:姚宣宏
Nobuhiro的台日任意門
FB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NobuhiroTWJP
IG連結:https://www.instagram.com/nobuhiro.dokodemo
🎬 Production Team: Meet 創業小聚
🎧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 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
📍鏈結東京產業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Tokyo Hub:https://tokyo.startupisland.tw/
2025年5月,全球最大的線上支付平臺之一Stripe宣布推出穩定幣金融帳戶服務,一口氣支援101個國家的企業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隨後在6月,美國參議院以68票對30票通過《GENIUS穩定幣法案》,同一時間,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也成功IPO,這讓國際金融圈普遍認為穩定幣很可能成為加密貨幣領域進軍傳統金融的第一個真正殺手級應用。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在美投入穩定幣系統建置數年的徐君鳳Cathy,深入解析穩定幣為什麼注定將成為Fintech關注的焦點。
聽完這集你可學到:
1.穩定幣基本概念與類型分析:理解穩定幣與比特幣的根本差異,包含法幣擔保、加密資產擔保、演算法穩定幣等四種主要類型,以及為什麼穩定幣能解決加密貨幣價格波動過大的問題,成為數位資產與傳統金融之間的關鍵橋樑。
2.美國GENIUS法案的核心規範:這項被暱稱為「天才法案」的穩定幣監管法案嚴格要求需由美國境內的公司建立1:1的美金儲備要求、透明度規範、反洗錢與客戶身份識別等嚴格標準,以及為什麼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商不得提供額外行銷收益,確保一美元換一美元的純粹支付功能。
3.金融科技巨頭的戰略佈局邏輯:Stripe為何以11億美元收購Bridge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Visa如何透過穩定幣擴展其全球支付網路?以及這些金流巨頭為什麼將穩定幣視為進軍開發中國家市場、降低跨境支付成本的關鍵工具。
4.穩定幣相對傳統支付系統的技術優勢:穩定幣有機會實現24小時不間斷清算、點對點直接轉帳,相對傳統SWIFT系統可能需要經過十幾個銀行的複雜清算流程,穩定幣能大幅簡化這個過程並提升效率。
5.穩定幣王者爭霸戰的競爭要素:目前相對不合規的USDT市佔率約60%、合規且已在美國上市的USDC約30%的市場格局,接下來為什麼合規性、透明度、網路效應是決定穩定幣成功的關鍵因素,傳統銀行與新興科技公司在這場競爭中各有優劣勢。
金融科技巨頭積極佈局穩定幣領域,主要驅動力來自跨境支付的龐大商Stripe以11億美元收購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Bridge,並與Visa、Ramp等公司合作推出支援101國的穩定幣金融帳戶服務。對於已開發國家,這些公司的支付業務增長已趨飽和,但在開發中國家和未開發國家,企業常受制於當地政府對法幣的控制、銀行效率不佳以及匯率不穩定等問題。穩定幣的出現為當地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另一個有效的支付途徑,同時為金流公司創造新的增長機會。Visa等支付網路商特別看重穩定幣能夠簡化其清算流程,減少中間環節的複雜性和成本。
穩定幣相對於傳統支付系統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在跨境支付效率方面。傳統的SWIFT系統在進行國際匯款時,可能需要經過十幾個銀行的複雜清算流程,每個銀行都有不同的協議和手續費,導致成本高昂且時間冗長。穩定幣基於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點對點清算,大幅簡化支付流程。Circle宣布的Circle Payment Network被視為直接挑戰SWIFT系統的行動,透過將資料流和清算流合併在區塊鏈上,消除傳統支付中的多重中介環節。然而,區塊鏈技術也面臨交易處理速度的挑戰,目前的transaction per second還無法與Visa等傳統支付網路相比,需要進一步的技術突破才能支援大規模的消費者應用。
傳統銀行也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但只有資源雄厚的大型銀行具備發行自己穩定幣的技術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小型銀行由於缺乏技術能力,更可能選擇使用現有的穩定幣基礎設施。最終的市場格局可能是少數幾家大型穩定幣發行商主導,就像目前的信用卡市場一樣,因為規模化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關鍵。
穩定幣雖然為金融科技帶來革命性變化,但這是一個正在發生中的趨勢,未來發展仍有許多不確定性。金融科技的普及通常需要5-10年的累積和驗證,不像社交網路那樣能在2-3年內快速普及。對於企業來說,跨境支付需求將是穩定幣最先普及的應用場景,但消費者端的大規模採用還需要更多時間。台灣企業雖然暫時不在Stripe的101國支援名單內,但可以期待台灣的銀行業和相關產業積極思考如何運用穩定幣的優勢來提升競爭力。這個領域絕對會改變未來10年內金融服務的趨勢,但具體如何發展,還需要市場和各方參與者共同探索。
AI運算耗費電力,而且對綠電比重要求提高,對能源業者是持續挑戰。加快開發擴大再生能源多樣性和供應量,是不可逆的方向。
另一方面,AI供電需求也考驗現有各國老舊電網韌性,特別是在夏季用電高峰時,今年四月底的伊比利半島大停電,就造成葡萄牙和西班牙陷入半癱瘓狀態。
AI在加大電網壓力的同時,能協助其進行智慧化而提高效率減少浪費,將好處回饋給業者和用戶?答案是肯定的。
AI專家徐宏民和新能源專家黃建峰,共同在本集節目中交流,能源與AI的碰撞與共生,演生出的新材料、新服務和新商模,轉化問題為機會的可能。
曾屬小眾領域的穩定幣逐漸踏入主流,被越來越多企業與政府所關注。2025年更明顯,美國參議院通過的GENIUS Act穩定幣法案,讓業者認為,這將成為各行業採用穩定幣的催化劑。
目前,穩定幣市場規模已相當可觀,據Visa與研究機構統計,過去12個月全球穩定幣交易額高達34.5兆美元。
本集節目邀請到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長溫宏駿Jeff跟我們一起聊聊,大家為何要積極佈局穩定幣,以及台灣境內推出台幣穩定幣的可能性跟狀況。
🔥追蹤WEB3+ 最好懂的區塊鏈媒體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eb3plus_officia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eb3plus_official
Line▸https://line.me/R/ti/p/@web3plus
LINE官方討論群▸https://pse.is/6sqgnr
好市多現在也可以外送了!過去一直以會員制為主打的好市多,現在走出一條很不一樣的路,未來在Uber Eats平台上,也可以買到好市多的商品,而且也首度推出「採買外送」新模式,還有哪些創新?
本集重點:
1.Uber Eats結盟好市多,但首波上架商品可能不會太多?
2.好市多進軍外送新模式:Uber Eats外送員揀貨、結帳、送貨一條龍,吸引人嗎?
3.美國好市多大動作進攻電商,想搶攻哪些商機?
延伸閱讀》好市多推外送服務,直攻「即時零售」新戰場!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685/uber-eatsxcostco-why
--
🤩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矽谷在線,為你提供最深入的矽谷經驗!
5-6月份四大AI巨頭分別開了開發者大會,主持人嘗試介紹這四個開發者大會宣布的重點,並分析對產業發展可能有的重大影響,並且討論他們各自的戰略
–
了解更多國際新創圈大小事 👉🏼 https://meetstartup.pse.is/4jhd5u
📍鏈結矽谷創新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矽谷 Hub:https://sv.startupisland.tw/
剛結束的2025年GenAI年會聚集了數千位關心AI發展的朋友,但大家真的開始動手實作了嗎?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Generative AI生成式年會共同創辦人兼策展人李慕約,深度剖析台灣AI發展現況的第一手觀察。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 GenAI年會的演進軌跡:從2022年12月第零屆180人參加的忘年會到現在800人活動規模的發展歷程,以及年會、小聚(每月)、讀書會(每季)三大活動形式如何形成完整的AI學習生態系統。
2. Vibe Coding的民主化效應:掌握AI寫程式如何讓非工程師也能參與開發,從傳統只有1%工程師人口能寫程式,擴展到100%的人都有機會透過自然語言創造自動化解決方案。
3. AI Agent的甲方思維框架:學習如何從執行者轉變為管理者角色,掌握招標與驗收的核心技能,包括了解AI能力邊界、撰寫清楚需求、選擇導入評估標準(EVAL)等實用方法。
4. 台灣企業AI的導入挑戰:企業在AI轉型過程中面臨數位轉型債,為什麼許多公司需要先完成基礎數位化才能有效運用AI技術。
5. AI工具選擇的安全考量:市面上存在大量假冒AI服務的風險,學會辨識可信賴工具的重要性,避免企業機密資料外洩到不安全的第三方服務。
6. AI影片真假辨識策略:掌握無法肉眼分辨AI生成內容時代的自保方法,包括檢視內容是否觸發情緒、是否有名人背書等詐騙常見手法的識別技巧。
7. AI作為放大器的雙面效應:理解AI如何同時放大積極學習者的成長動能和消極使用者的惰性,學會選擇成為前者而非後者的關鍵心態。
過去四年來,GenAI年會見證了台灣GenAI應用的重要轉變。從2023年Amazing Talker全員導入AI開始,到2024年薩泰爾娛樂用AI打造合約產生器,再到2025年NGO工作者羅佩琪用AI自動化行政流程,顯示非工程師群體正在大規模擁抱AI工具。特別是今年年會中,兩位女性講者和一位10歲小朋友的分享,打破了傳統對程式開發者的刻板印象,展現了AI民主化的真實力量。
李慕約將實體活動比喻為日本動畫中的酒吧,是不同專業背景的人組隊冒險的聚集地。台灣擁有豐富的公民科技社群經驗,這成為推動AI發展的獨特優勢。透過社群的力量,許多組織已經開始複製GenAI年會的讀書會和小聚形式,在企業內部或教育訓練中推廣AI應用。
在AI時代,李慕約認為「把關者」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無論是新聞媒體對AI生成內容的查核,還是專業人士對AI工具的推薦,都需要更多值得信賴的中介者幫助大眾做出正確選擇。這也是GenAI年會持續舉辦的重要意義:在快速變化的AI時代,提供一個可信賴的學習與交流平台,讓更多人不只是討論AI,而是真正開始動手實作,讓AI成為工作和生活的好夥伴。
//
2025GenAI年會回放影片:
https://pse.is/7jmsr3
使用折扣碼:BNEXT 可以折 $250 !
根據調查,台灣有近九成企業已評估或初步導入AI, 多數是在工作者的生產力工具使用上,如ChatGPT、Gemini和Perplexity等,在組織內部結合AI改善工作流程或製定新的作業內容的,則在初期階段,而且這方面多借助雲端業者協助。
雲端業者提供標準化、易擴充和啟動快的服務,但針對需求特定、更高客製化要求的AI導入,則需地端技術來配合,而這從今年第二季後開始在台灣成為現實。
《數位時代》六月號特別製作了「500萬有找的企業AI解方」專題,探訪中型和中小型企業,如何由此打開AI應用之門。
採編王聖華在本集節目分享她在製作過程的實地心得,更多關於AI解方的產品和案例,將在6/26-28於台北圓山花博舉行的2025AI TAIWAN未來商務展上展出,有超過200家來自國內外的業者,現場陳列並說明,加上媒合活動協助企業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2025未來商務展|6/26起花博開展!AI火力秀專攻企業痛點
立即免費線上報名>>https://bit.ly/44hrEi2
618年中慶原本是屬於電商的節日,但近年已經演變成不管是線上或線下的品牌,都想搶這波生意!一向在行銷上出奇招的蝦皮,今年也端出了席捲社群的話題,超商龍頭711跟全家,則是推出了送包裹到家的服務,電商與零售通路拼場,還有哪些奇招?
本集重點:
1.「孫協志」宇宙引爆社群話題,蝦皮如何搶攻不同市場與客群?
2.酷澎祭出「3倍薪資」搶人!酷澎快速崛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3.7-11/全家推「包裹到府」服務,背後有什麼盤算?
延伸閱讀》電商618前哨戰開打!小7、全家強攻「包裹送到府」戰蝦皮:為何湊單外送,是一門好生意?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583/7-11xfoodomo-shipping
延伸閱讀》酷澎6大倉速配台灣,今年營收料超車PChome!拆解韓國「物流極客」的精算魔法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376/coupang-delivery
-----------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本集《東京在線》邀請到在不動產公司擔任資深營業職的 Sosuke。他自2017年來到日本後,便一直活躍於不動產行業,擁有在多家不動產公司的經驗,熟悉日本市場的運作與發展。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動產市場的現狀與未來,並了解台灣人在日本投資不動產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要素。
Sosuke 分享了他的不動產經歷,從最初的打工度假到進入專業的房地產行業,了解了從買賣、租賃到物業管理的各個面向。隨著日本不動產市場的發展,Sosuke 特別提到科技與數位化對不動產行業的影響,並闡述了 PropTech(不動產科技)如何改變投資與管理方式。此外,他還會分享如何在疫情後的市場中,尋找穩定的投資回報。
本集亮點:
✅ 日本不動產市場的最新趨勢: 目前市場是處於上升期還是下行?
✅ 投資與自用不動產的選擇建議: 在日本購買不動產,如何選擇投資或自用物件?
✅ PropTech的應用與挑戰: 如何利用數位工具優化房地產投資?
✅ 台灣不動產業者在日本的發展: 哪些台灣品牌在日本市場積極布局?
✅ 挑選不動產仲介的關鍵: 如何找到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鏈結東京產業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Tokyo Hub:https://tokyo.startupisland.tw/
-
主持人:Ko桑(柯誠)
本集來賓:呂宗祐(Sosuke)— ボーンマーク株式会社 資深營業職
了解更多Meet Global 資訊 👉🏼 https://pse.is/7rqvqs
Production Team:Meet 創業小聚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
2025年4月推出的《AI 2027》報告最近在AI圈引起軒然大波,連OpenAI創辦人、Google DeepMind研究者、甚至政府高層都在認真討論。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個讓人既震撼又恐懼的未來:在短短三年內,人工智慧可能完全超越人類,而人類文明的命運將取決於美國和中國這場AI軍備競賽的結果。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數位時代研究員黃馨弘Aaron,深入剖析這份震撼AI圈的重要報告。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AI 2027》的獨特價值與主要作者背景:這份報告由真正了解AI科技、地緣政治與政府運作的專家撰寫,提供具體的時間表、機率和數據,甚至進行兵推演練。核心作者Daniel Kokotajlo在OpenAI擔任未來學家,曾為堅持言論自由放棄200萬美金股權的故事。
2.理解報告的重要內容設計:報告如何以月為單位描述2023-2027年的AI發展,從虛構的OpenBrain與DeepCent公司競爭,到Agent 0至Agent 5的技術演進,以及四個關鍵轉折點如何逐步將世界推向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3.分析競賽結局vs減速結局:競賽結局代表所有公司拼命加速、政策跟不上技術發展,最終演變成零和博弈;減速結局則是選擇放慢速度,讓規則、倫理、安全機制能夠跟上技術發展。
4.認識美中AI競賽的戰略佈局:算力和能源成為AI發展的關鍵限制,中國的「計畫性投入」策略透過中央開發區集中全國資源,以及美國分散競爭模式的優劣勢比較。
5.理解台灣的戰略角色與風險:台灣在報告中被定位為美中AI競賽的關鍵戰略節點,既是美國維持算力優勢的重要支點,也可能成為中國「非對稱威脅」的直接目標,如同會下金蛋的鵝般珍貴又危險。
7. 報告發佈後外界的正負面反應:學習如何理性看待支持者如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的推薦,以及批評者對時間點預測缺乏科學依據的質疑,重點是認同AI發展確實非常快速需要認真思考的共識。
作為台灣人,閱讀《AI 2027》報告所描繪的未來後,至少可從三層面進行深度反思。
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台灣不能僅停留在半導體製造的代工角色,需要思考如何發展底層演算法研究、建立繁體中文資料集,以及用台灣觀點解決特殊問題並推展到全世界。
在基礎建設方面,發展AI產業需要解決電力、水資源、網路等問題,特別是訓練大型模型需要驚人電力,面對中國網路威脅時如何維持聯外網路穩定。然而這些挑戰也可能成為機會,台灣可以研發更節能的資料中心、推動分散式運算、發展低軌衛星等創新解決方案。
在社會準備度上,AI發展絕不只影響產業,而是對每個人、每個工作都有巨大衝擊。報告提醒我們,AI不會突然取代人類,但一定會逐漸改變生活方式,無論選擇哪種結局,人類與AI結合的趨勢都將越來越深。因此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AI發展帶來的風險,在還有調整時間的現在提前準備,將這波大變化視為重新定義台灣、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
《AI 2027》報告(強烈推薦閱讀網路互動版)
https://ai-2027.com/
《2026年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
https://www.alignmentforum.org/posts/6Xgy6CAf2jqHhynHL/what-2026-looks-like
今年上半年影響半導體業的三個因素:關稅、AI和台幣升值。
當關稅和匯率衝擊逐漸淡化,下半年主導半導體業的力量回到AI,只是重點會從雲端轉到地端,從伺服器擴大到手機和PC。
在大方向明朗之下,私底下則是廠商各自較勁搶著出招,從輝達到博通、從三星到華為,牽動與台灣業者的合作和競爭。
半導體專家吳金榮試圖從中理出脈絡,協助聽眾掌握。
除了Web3之外,AI也正在改變我們對網路與資訊的想像。
Web3讓數據主權回到個人手上,而AI則是賦予系統,像人類一般的理解力還有判斷力。
當這兩種新科技結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本集塊轉WEB3邀請到MyShell.AI的Kevin,和我們一起來聊聊他的實際體驗還有觀察!
🔥追蹤WEB3+ 最好懂的區塊鏈媒體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eb3plus_official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eb3plus_official
Line▸https://line.me/R/ti/p/@web3plus
LINE官方討論群▸https://pse.is/6sqgnr
在台灣有上千家分店的八方雲集,2024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80.2億元,在國內上市櫃餐飲業者排名第三,一大成長亮點就來自美國市場,業績跟前一年相比翻了足足一倍。這家台灣連鎖小吃店,如何跨越語言與飲食文化差異,打開海外市場?
本集重點:
1.搭上亞洲餐飲熱潮,八方雲集美國業績如何翻倍成長?
2.打入美國市場先蓋中央工廠,下一步是推出快餐店型?
3.國內市場主力展店品牌梁社漢,在市場上能與八方雲集互補?
延伸閱讀》台味鍋貼飄香美國!八方雲集靠11家店翻出5.5億營收:台式快餐模式,如何征服白人味蕾?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531/bafang-yunji-shareholdermeeting-2025-
--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矽谷在線,為你提供最深入的矽谷經驗!
當你已經把公司賣給 Google,還有什麼值得讓你再次披甲上陣?Atmanity 創辦人余正平在這一集中分享,他為何押注在下一波 AI 革命:體現式 AI(Embodied AI)
–
了解更多國際新創圈大小事 👉🏼 https://meetstartup.pse.is/4jhd5u
📍鏈結矽谷創新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矽谷 Hub:https://sv.startupisland.tw/
AI已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寫程式這件事對文組人來說似乎永遠是個難以跨越的門檻。從社會科學到法律到文學出身的朋友,在職場上常常遇到困擾:明明知道有許多重複性工作可以自動化處理,但就是不知道要怎麼開始下手。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到Numbers Protocol主張數據共同創辦人嚴世紀Sofia,深入探討如何透過Vibe Coding這種全新方法,讓文組人也能利用自然語言與AI協作解決工作中的自動化需求。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Vibe Coding的核心概念:了解這種全新的程式開發方式如何讓文組人透過自然語言與AI協作,不需要複雜的環境設定或深度的邏輯概念就能寫出實用程式。
2.如何克服心理障礙:認識「我數學不好」、「我邏輯不好」等恐懼如何克服,以及AI如何提供一個沒有批判的學習環境,讓你可以問任何「蠢問題」而不感到羞恥。
3.如何克服AI焦慮:學習當AI能寫出80分文章時如何調整心態,理解AI雖然能協助執行但缺乏人生經驗和市場敏感度,無法完全取代創意發想和策略思考。
4.行銷工作的自動化實戰案例:學習如何將客服詢問處理、內容產出、網站建置等重複性工作透過AI協作自動化,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5.AI工具的選擇與組合策略:掌握不同AI工具的特長,如何建立「工具箱」概念,根據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AI來協作。
6.從零開始的Vibe Coding實作步驟:了解如何找到適合的第一個專案、如何與AI對話描述需求、以及如何逐步建立信心和技能。
對於想要嘗試Vibe Coding的文組朋友,Sofia的建議是:
1.建立良好心態,不要害怕
2.找一個困擾你的重複性工作問題
3.直接開始與AI對話,描述你的問題
4.不要預設太多想法,讓AI給出具體建議
5.先找到屬於自己的「AHA moment」
//
Sofia提到的「科科 AI Shorts」YouTube頻道,分享更多實用的AI學習資源和教學影片,包括個人網站建置的完整教學。
科科 AI Shorts
https://www.youtube.com/@kekeAIShorts
開發新藥以往是曠日廢時的事,但在新科技協助下縮短精簡,一款新藥從10年10億美金,來到可能3年1億美金以下。
這當中來自第三方專業機構「臨床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的蓬勃發展,扮演關鍵角色。
CRO指的是接受醫藥(材)公司委託,到其指定國家安排臨床實驗,主要是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病人案例,以便於之後向主管機構申請取得藥証。
CRO這類專業服務企業,過去八年來在全球成長很快,在台灣從十幾家成長到幾十家,協助國外客戶到台灣做臨床收治案例,或協助本地客戶到國外做臨床都有。
這塊對多數人陌生的專業服務,具體是怎麼操作?在它快速成長的背後,牽動的是藥品醫材行業和民眾健康的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