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郝致琪,導讀9月號雜誌特別企畫——「海外求職GO!6大跨國企業工作實錄」。
為何許多台灣人嚮往海外發展或海外生活?海外就業的推力與拉力有哪些?這次的內容包涵:年輕世代追求更高薪資與生活平衡、中高階經理人尋求突破職涯天花板、以及專家對於海外求職常見迷思(語言能力與學歷優勢)的解析。
本集重點整理
1.海外工作的吸引力與台灣的推力
2.不只年輕人:中高階人才的海外契機
3.海外求職迷思一:語言能力
4.海外求職迷思二:學歷優勢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羅賓斯科技創辦人林奕帆,分享他的創業歷程和業務溝通心法。
羅賓斯科技自2019年成立,從傳統車代保經切入,逐步進化為數位保經。公司一開始選擇少人願意挑戰的商業用車(租賃業、計程車)的汽車保險為切入點,雖然風險高、進入門檻大,但也因此形成差異化優勢。他回顧自身從銀行財富管理投入創業的契機,並分享如何拿下第一張訂單,逐步累積市場信任;同時透過資訊蒐集與風險控管,篩選合適的客戶,降低保險公司疑慮。這段經驗突顯了他「危機就是轉機」的經營心法,以及從業務員轉變為管理者過程中的學習。
本集重點
1. 從保險到保經:組織如何隨市場調整定位
羅賓斯科技的三階段進化(傳統保經 → 數位保經 → 數位保險公司)反映出新創不只是「產品數位化」,而是必須隨市場規模與客戶需求調整自身定位。
2.逆向思考:選擇較少人做的生意,反而創造護城河
多數保險公司避開的商業用車險種,羅賓斯卻選擇切入。林奕帆的想法是:風險高、門檻大,意味著競爭者少,如果能做好控管和服務,就能成為最好的差異化策略。
3.科技不是口號,是風險控管的工具
羅賓斯用數據蒐集與理賠監控篩選客戶,提前發現高風險車行,避免損失。這做法展現「科技」在保險業真正的價值:不是把流程數位化,而是提升決策品質。這提醒管理者,導入科技的關鍵是能否創造新的管理能力,而非單純節省人力。
4.創業經驗談
身為創業者,有些坑你避不了,不如趕快踩,跌到了之後趕快爬起來,快快走到下一階段就好了。CEO最難的其實是聚焦,跟策略一樣,策略從來都不是你想做什麼,策略從一開始,是你不要做什麼,身為老闆,這種心態很難調整,因為太容易看到機會就想抓,但你會忽略,人的資源是有限的。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專訪商業思維學院院長暨創始人Gipi游舒帆。
過去,游舒帆(GP)以「效率」、「成就」為人生準則,燃燒自己來支撐工作與家庭。
但在經歷生病後,他才明白:人生需要的不是效率,是餘裕。
在這場深度對談中,他分享了他的新書《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生選擇》。
本集節目重點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期刊,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在新創界、科技公司為了拼存活,常強調快速試錯,不過,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研究發現,這麼做有可能拖累長期創新,甚至反效果。在管理、工作上也常見類似情況。
本集節目重點:
1. 有效的創新實驗,可能隱藏什麼問題?
2. 如何評估要不要停止創新實驗?
3. 管理者、工作者可以從試驗中學到什麼?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提提研面膜、佐見啦創辦人李昆霖,分享他的創業與經營心法。
提提研面膜、佐見啦創辦人李昆霖,分享他從博士畢業後歷經多次創業失敗,到成功讓佐見啦生技登錄創櫃板的歷程。李昆霖談到創業的起點、與太太及岳父的合作契機,以及如何從電視購物起步、走過資金壓力與低價競爭的困境,最後靠建立電商平台與走向海外市場找出品牌成長之路。之後遭遇和岳家分家,從零開始建立新品牌、工廠,經營管理和心態轉變的體悟。
📌 本集重點
1. 面膜事業的起點:從電視購物到品牌之路
最早因另一半家族企業在中國、台灣電視購物的經驗,嗅到面膜商品的潛力。早期業績雖高,但陷入低價競爭、庫存積壓、資金吃緊。在岳父邀請下,他投入家族事業並協助轉型。
2. 轉型兩大策略
3. 社群經營心法
2010 年前後,還沒有演算法推播,他就靠部落格經營社群。借鑑國際品牌 Tory Burch 的做法,與粉絲互動,甚至寄明信片、相約見面。真誠互動讓品牌在粉絲間建立信任,成為早期社群行銷的成功案例。
4. 如何轉變「成功必須在我」的心態?
年輕時靠「莽撞」與「好玩」勇於挑戰,願意承受失敗。隨著經驗累積,逐漸轉向思考「這件事是否能帶來長遠價值」。當面臨與岳家分家的打擊,資源、品牌必須從零開始,身體的警訊帶給他重新思考,如何放下「英雄主義」式的思考讓品牌或公司走得長久。
【本集節目由 新北市青年局 與 經理人整合行銷部 合作策劃】
創業的挑戰,不在於缺乏點子,而是在瓶頸時能否找到「突破契機」。每個新創都有獨特的成長曲線,要如何衝破停滯、再創高峰?關鍵往往來自專家的提點、資源的導入,以及政策與外部力量的推動。
「新北新創之星」不僅齊聚台灣第一線創投,更透過政策支援與一對一陪跑,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策略與舞台,協助新創加速規模化、邁向國際化。本集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主持,邀請首屆首獎團隊超妡科技與新北市青年局局長 雙視角對談,分享3個月陪跑中的轉折與啟發,以及如何順應 AI 趨勢的實戰歷程,如何如何抓住契機,踏上成功出海之路。
🎧 重點搶先聽:
▪️ 超妡科技如何在3個月陪跑中,掌握政府創業資源,加速邁向規模化?
▪️ 政府與創投如何找到最佳平衡點,真正成為新創成長的助力?
▪️ 陪跑過程中,一對一導師輔導與創投對接,如何助力超妡科技成功出海?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尤韻蓉導讀9月號雜誌封面故事——「 AI 行銷九大攻略」。
AI 工具正快速重塑行銷產業,從消費者洞察到創意發想,甚至文案生成,都能發揮關鍵作用。這次我們從行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的觀點切入,談到行銷的本質在於「創造顧客價值」,並延伸到 AI 如何協助行銷人解決繁瑣任務、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從社群輿情爬蟲、SEO 關鍵字精準化,到自動化工作流與創意協作案例,AI 不僅是工具,更成為加速決策與靈感催化的重要夥伴。
本集節目重點
1. 從無到有創造需求
行銷並非僅是推銷產品,而是創造顧客價值。行銷人的核心挑戰是洞察顧客渴望,並設計出吸引方案。AI 的出現,正好能補強傳統行銷在成本與速度上的限制,幫助更快掌握顧客需求。
2. 消費者洞察:AI 如何加速資料蒐集與分析
過去要理解消費者,行銷人必須靠市調公司、訪談,甚至守在貨架前觀察,耗時又昂貴。如今,透過 AI 工具與簡單的 vibe coding,即使不會寫程式,也能自動爬取社群留言,再交給 AI 彙整偏好與趨勢。這不僅縮短了時間,也挖掘出過去難以發現的深層洞察,讓行銷策略更精準。
3️. SEO 與精準關鍵字:從廣泛到個人化
傳統 SEO 工具雖能提供延伸關鍵字,但結果常過於廣泛。AI 協助下,行銷人可以先設定目標客群,讓 AI 推演其搜尋行為。例如針對 40~50 歲客群,AI 可能延伸出「防曬眼鏡」、「近視雷射」等隱藏關鍵字,突破以往工具局限,讓行銷更貼近實際需求。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讓你不懂程式也秒會!做出互動 Demo 取代冗長討論,精準傳達需求,讓提案更生動、加快專案推進!完課就做出可應用的小工具 🚀► 限時早鳥 3 折起:https://lihi.cc/XTU4w 輸入折扣碼 vibecoding,就能折抵 400 元!
面對 AI 浪潮,許多職場人心中有許多焦慮:如何讓 AI 真正成為工作助力?我需要學程式嗎?本集《職場來一課》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邀請 Vibe Coding 實作課講師 Sofia Yan,分享她從文組出身、初入職場時嘗試自學 Python 失敗,到如今能運用 Vibe Coding 與 AI 打造專屬工具的心路歷程。Sofia 強調,Vibe Coding 不要求學員會寫程式,而是透過「下指令」讓 AI 成為你的私人工程師,幫助你客製化解決方案。
本集重點
1. 工具差異: ChatGPT 顧問式 vs. Vibe Coding 代理式
傳統使用 ChatGPT 或 Gemini,多停留在「顧問式」應用:回答問題、生成摘要、分析報表。Vibe Coding 則不同,它讓 AI 成為「代理人」,不只回應,而是接手完成任務。例如,從自動在 Google Calendar 建立會議,到生成專屬軟體功能,展現從「給答案」到「做事情」。
2. 客製化需求:打造專屬小工具
市面上的軟體往往只能滿足 80% 的需求,剩下的只能妥協。Sofia 分享自己因更換手機系統,找不到理想的倒數計時 App,最後透過 Vibe Coding 指令讓 AI 幫她生成一個專屬 App,完全依需求設計。
3. AI 真正落地:從顧問到工作流的一部分
Sofia 指出,AI 真正的價值不是偶爾查詢答案,而是融入工作流程,無縫完成任務。當 AI 成為「看不見卻在後端完成工作」的助手時,效率提升才會被放大。對個人而言,這意味著要學會更清楚表達需求;對組織而言,則意味著要設計能讓 AI 自然融入的流程。
迎戰 AI 變局,主管都該學會「變速領導力」!在高壓、高轉速、高變動下,快速應變、找出解方
【變速領導力|AI時代的管理升維與應變】https://pse.is/83l5s6
跨世代溝通常碰壁、跨部門協作難推動、團隊績效卡關衝不出?老闆 AI 期待值過高,無法有效向上管理?
AI 不只改變工作,還有主管帶隊的「管理邏輯」!前遠傳副總郭憲誌,30年一線管理經驗,收斂成一堂『變速領導力』主管升級課學會管理的配速之道,懂得在對的時間、對的領域、加速推動對的事情!即日起限時預購享優於5折課程優惠!本集節目由《經理人》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前遠傳電信副總經理郭憲誌,談「變速領導力|AI 時代的管理升維與應變」。
本集節目重點:
1.工具 ≠ 轉型:破解 AI 時代三大迷思
許多企業誤以為「導入 AI 工具」就等於完成轉型,但工具只是起點。常見迷思包括:僅強調內部效率、忽略外部競爭水準;或要求團隊加速學習,主管卻對新科技陌生。這些錯誤期待,會讓轉型流於表面。真正的轉型需要領導者具備前瞻視野,規畫未來方向。
2️. AI 轉型與數位轉型的差異:速度帶來壓力
過去的數位轉型往往有較長的調整期,但生成式 AI 出現後,工具更新頻率大幅加快,幾周甚至幾天就有新版本。這種「變速」特性,讓管理者必須在快速決策與謹慎觀察之間取得平衡。領導者不僅要追求速度,更要懂得判斷何時「快攻」、何時「靜觀」,否則容易做出錯誤判斷。
3️. 新版 PDCA:動態調整與跨部門協作
傳統 PDCA 側重穩定流程與品質控管,但在 AI 時代,計畫常常被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打破。新PDCA:
• P:前瞻式規畫(Proactively Transform)
• D:動態調整(Dynamic Adjustment)
• C:跨職能協作(Cross-function Cooperation)
• A:責任與信任(Accountability & Trust)
這套新框架讓組織更靈活,讓領導者塑造「可協作的文化」,不只是單向要求團隊。
本集由《經理人》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在效率至上的年代,蘋果公司創造了商業史上最成功的供應鏈;但在動盪的時代,這條供應鏈卻成了最大風險。《金融時報》前蘋果記者Patrick McGee深入調查蘋果跟中國是如何互相成就,也提醒當全球化不再是唯一答案,企業該如何重新思考供應鏈布局?
這集接軌國際,導讀《Apple in China》,帶你看懂:
1.蘋果如何把製造能力外包給中國,卻無意間養成了強勁對手?
2.商業邏輯如何在地緣政治下失靈,讓優勢反成最大弱點?
3.過度集中供應鏈的真正風險,以及蘋果想搬離中國,為什麼幾乎是不可能任務?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厝味旅宿董事長許天亮。
厝味旅宿董事長許天亮從大三開始創業、35 歲已經累積10年經驗,帶領公司從新創一步步走向台灣微型旅宿的專業服務商。厝味專注於15房以下的民宿與小型旅館,透過 AI 動態定價與專人行銷,協助業主提升營收與曝光。當疫情重創旅宿業,他選擇「危機入市」,展開委託管理與整併,為公司開啟新的成長曲線。在最艱困的時刻,他堅持不裁員,推出「火苗計畫」維繫團隊向心力。
本集節目重點
1️.聚焦微型旅宿,打造 AI 外掛營收服務
厝味旅宿鎖定 15 間房以下的民宿與小型旅館,提供 AI 動態定價與管理。許天亮指出,多數民宿主人忙於日常營運,難以分析市場趨勢,厝味提供「外掛營收模組」,結合 OTA 平台,爭取集體曝光。這讓分散的小型業者,也能具備如飯店集團般的競爭力,形成市場差異化優勢。
2.疫情衝擊7成營收,逆勢展開委託管理
2020年疫情來襲,厝味旅宿營收下滑7成。但團隊沒有退場,反而抓住民宿退出市場的時機,展開委託管理,短時間內接手10間整棟民宿。透過數據分析,他們判斷澎湖、台南、台中是疫後回溫的潛力區域。不僅讓公司度過危機,更開啟新商業模式,為疫情後的成長鋪路。
3.從工人型到 BU:組織轉型的挑戰
熬過疫情後,厝味進一步擴張,原本「工人型」的組織已不足以支撐業務多線發展。2023 年,他推動 BU 制度,以營收來源劃分損益中心,讓團隊專注 B 端與 C 端不同市場需求。雖然改革過程帶來震盪甚至人員流失,但許天亮認為這是企業邁向規模化必經的進化,持續調整,才能突破成長天花板。
以「日咖夜酒」(白天咖啡館,晚上變酒吧)模式爆紅的 Fake Sober,創始人羅伊分享了他如何從夜店調酒師出發,一路歷練各部門,陸續創辦 Ruff、DD 和 Fake Sober 等熱門夜店等創業歷程。在節目中,談到創業歷程中的轉折和低潮、靠差異化策略切入市場。
因為產業關係,他底下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員工。他認為公司領導者「應該要 fit 員工,而不是員工 fit 你」,分享他如何透過信任來驅動團隊成長。最後,他也回顧疫情帶來的衝擊與轉機,以及自己如何持續學習、不斷接受外在刺激,保持對市場與潮流的敏銳。
🎧重點搶先聽:
1.信義區夜店林立,身為後進者,怎麼和其他夜店競爭?
2.現在掌管 400 位員工,而且多是年輕世代的員工,怎麼帶領團隊一起成長?
3.為什麼要開日咖夜酒模式的 Fake Sober?怎麼思考品牌版圖?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加州管理評論》文章,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直播帶貨正從亞洲風潮,走向全球新趨勢。TikTok 預測到 2027 年,全球直播銷售額將突破 770 億美元!為什麼直播比網紅代言更有說服力?「即時性、互動性與不確定性」如何讓觀眾感到真實?企業該如何找到合適的直播主,並避免直播行銷的風險?
重點搶先聽:
為什麼傳統網紅行銷開始失效?
直播行銷的獨特價值與商業潛力
企業導入直播行銷的實戰策略
【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Podcast 專屬折扣碼 Lead400,現折 400 元!讓你學會交辦、授權、溝通、帶團隊,不再讓自己疲憊又心累 ►https://lihi.cc/I15lj
許多人升任主管後面臨三大挑戰:交辦工作、溝通及團隊目標對齊。許多優秀專業人才因擔心同事做得不如自己,或害怕錯誤承擔責任,常不敢交辦任務,或交辦了也無法推進進度。其實,主管的「正式工作」已從個人產出轉向推動團隊成果,需要重新平衡時間分配與身份認知。本集節目解析中階主管的價值與挑戰,提供實用工具與溝通範本,幫助主管快速建立管理肌肉,從會做事的人,轉變為會帶人的主管。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資深主編邵蓓宣,談「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
本集重點:
1. 中階主管的必要性與價值
許多基層與Z世代不願意升主管,因為責任大、報酬相對低,且溝通成本高。但企業仍需中階主管承上啟下。透過預先培訓與工具支援,降低成為主管的門檻,提升主管的信心與管理效率。
2. 身份轉換與時間再平衡
初階主管常面臨角色矛盾:部分時間仍需完成個人工作,但大部分時間需協助團隊達成目標。成功轉換心態的人,會將推動團隊目標視為正式工作,重新分配時間與精力,降低工作痛苦指數。
3. 授權交辦的核心技巧
初升主管容易因擔心同事表現不如自己,最後還是跳下來當救火隊的角色而。其實,如果能透過觀察同事特質、明確目標與工作方法、設計可複製流程,就能推動團隊成員交出超越標準成果。交辦任務不只是省力,也是培育團隊能力的關鍵手段。
4. 團隊目標對齊
主管需確保團隊成員清楚目標、了解任務意義,並善用檢核與激勵方法。這堂課提供Z世代溝通範本,幫助主管掌握溝通目標技巧,從交辦、提醒、回饋到激勵,全面升級管理能力,最終讓團隊自主、績效明顯提升。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導讀《玻璃懸崖》。
你也許聽過「玻璃天花板」,那「玻璃懸崖」呢?本集《經理人》讀書會,我們帶你認識一本揭露女性領導者職場困境的話題新書——《玻璃懸崖》。當女性終於突破晉升的無形障礙,迎接她們的卻往往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高位──組織已陷泥沼、團隊瀕臨瓦解、績效每況愈下……為什麼危機時刻,總是女性被推上火線?本集由副總編輯張玉琦與採訪編輯莊彙翌深入討論這個由心理學研究出發的現象,也分享了像是前 Yahoo 執行長瑪麗莎.梅爾、英國前首相德蕾莎.梅伊等真實案例,反思結構性不平等如何在無形中左右了誰有機會「領導」,又是誰最容易「被失敗」。
本集節目重點:
1.什麼是「玻璃懸崖」?和「玻璃天花板」有什麼不同?
2.真實案例揭示:女性升遷,竟可能是職涯陷阱?
3.男性在女性主導產業中為何更快升遷?揭露「玻璃電梯」現象。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近期,Spotify被爆出平台充斥大量AI生成音樂,甚至冒用已故音樂人名義上架,掀起輿論風暴。本集將探討,為什麼AI內容會讓閱聽人憤怒?品牌與內容創作者又該如何使用AI,才能不踩道德紅線、維持信任感?
重點搶先聽:
1.Spotify未善加管理AI內容事件,啟示是什麼?
2.不同內容類型需對應不同AI策略,不是愈透明公開愈好,重點是精準揭露。
3.如何讓AI成為創作團隊的一員,而不是被動使用的工具?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晶達光電製造中心廠長朱謙信。
晶達光電是高亮度顯示器製造商,合作夥伴包括友達光電、京東方等大廠,以客製化訂單為主。面臨中國製造業的速度與價格競爭,朱謙信率領製造中心提出「92%成品8周內交貨」目標精實生產。 結合一線管理經驗,改良既有EIP系統(企業資訊入口平台,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成立即時生產看板,串聯製造中心各項數據,包含供應商交貨、生產排程、機聯網、出貨等。他分享了從工程師轉型到特助,再到現場管理者的過渡歷程,並以「人」為核心,闡述數位轉型過程中員工心態調整與跨部門合作的挑戰。
本集節目重點:
1. 如何鼓勵員工朝同一目標邁進?
面對技術員各自為政的現象,導入統一標準與良率競賽。透過數據驅動與多次試驗,將良率提升,大幅降低報廢率。強調員工心態調整與正向激勵,避免過度懲罰導致挫折。
2. AI導入初期員工擔心被取代,該怎麼辦?
透過上層支持、教育訓練與實作體驗,促進AI應用的接受度。並利用遊戲化學習,讓員工自由發揮創意,增強參與感與正向的動力。
3. 面對改革和教育訓練,主管要當員工的陪跑員
不論是教育訓練、組織變革,針對不同年齡層要找到他的痛點,以年輕人來講 他想要新鮮無拘無束,年紀比較年長的可能會針對他最重要的痛點協助他,必要的時候甚至會一起上課、一步一步指導,讓員工看見改變的成果。
本集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導讀《開創心態》。
想突破現狀,卻總被計畫綁住?《開創心態》告訴你,別怕犯錯,試錯才是成功的祕密武器!以《逆思維》《給予》等書爆紅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在這本書裡拆解創新的關鍵思考和行動策略:如何突破慣性思考、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有效連結資源,並在組織內推動變革。
本集重點整理:
1.使用什麼瀏覽器,決定一個人的離職率高低?
2. 那些企業家或用產品改變世界的人,有什麼共同特質?
3. 面對機會和風險,開創者的評估方式是什麼?解析創業家性格的風險組合觀念!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在內容產業中,真正考驗能力的不僅是「會說故事」,而是能否將故事打造為一個有機體,進而轉化為可量化、可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本集,我們特別邀請木棉花國際亞洲發行事業處副總經理張家誠與活動商務部經理王敏傑,一起深入解析他們獨特的「五箭齊發」策略。
他們將分享如何從數千萬粉絲的經營到 IP 的深度在地化,揭示爆款背後並非捷徑可走,只有團隊的全力投入與對粉絲的真誠回應。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套產業方法論,了解如何讓一部作品跨越院線、活動與國際,成為一個難忘的文化現象。
本集關鍵字: #爆款公式
🎧重點搶先聽
🏹「五箭齊發」的爆款公式:影視發行、IP授權、物販展演、院線上映與自媒體經營,木棉花如何串聯這五大事業,將IP價值發揮到極致 ?
🏹 超前部署的在地化:安妮亞也會說閩南語?木棉花如何深化在地連結,讓粉絲更有共鳴?
🏹 讓 IP 走入生活:從厭世花生到獵人執照,木棉花如何洞察粉絲心理,讓周邊商品不僅是紀念品,更是粉絲對故事的「共感」投射?
🏹 從台灣到國際的 IP 造浪:木棉花如何投資製作委員會,從源頭就參與 IP 的開發,讓作品在台、日、韓、東南亞都能創造高光時刻?
更多資訊搶先看: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官方網站:https://www.nmea.asia/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社群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5976596569845?locale=zh_TW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奢侈品行業成長通常是全球經濟增長率的「2倍」,但2024年卻是繼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究竟在全球經濟穩定的情況下,為什麼奢侈品賣不動了?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全球趨勢、管理議題,由採訪編輯李岱君、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商業趨勢。
本集節目重點:
1. 消費者習慣為什麼轉變?奢侈品不再受歡迎了嗎?
2. 有哪些奢侈品牌銷量在掉、哪些逆勢成長?
3. 年輕潮流何時開始吹起Miu Miu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