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US
Sign in
Continue with Google
or
Sign me in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醫改許願池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9 episodes
9 months ago
Subscribe
Show more...
Medicine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醫改許願池 is the property of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Show more...
Medicine
Health & Fitness
Episodes (9/9)
Latest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10 高齡安全用藥,為健康加分
2025年,是台灣人口結構的轉捩點,我國將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將有5分之1的人口是65歲以上的老人、20年後(2045)有3分之1的老年人口。高齡人口占總人口2成,但健保支出卻占了4成,當中又有一半是用在藥上面,雖然藥可以治療或控制疾病,可是吃這麼多藥到底安不安全呢?會不會反而傷了身體?如何提升用藥的安全性,這集邀請來賓和觀眾聊聊老年族群常見的用藥挑戰與用藥錯誤對健康的潛在風險,學習怎麼安全用藥一起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
Show more...
9 months ago
34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9 健康生活好好睡
失眠似乎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不分年輕人或老人可能都會有的問題,我們邀請到長期關注失眠用藥問題的李俊達藥師,一起聊聊怎麼健康生活好好睡,一起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分。
Show more...
9 months ago
46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醫病間不可承受之痛 :EP-8以人為本的醫病關係
台灣醫療水準發達,但只要遇上醫療糾紛,可能會造成原本緊密的醫病關係轉為破裂、甚至對簿公堂。雖然根據司法統計,逾八成案件經鑑定沒有醫療疏失,但冗長的訴訟過程,對醫病法三方都是折磨甚至造成永久的創傷。而今年五月《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三讀通過,無疑是我國醫療糾紛法制之重大變革。此法將以制度保障醫病雙方的權利,讓除了對簿公堂外,醫病雙方有關懷、調解等更多選擇。醫改會成立的緣由,正是因二十年前的一起醫療爭議事件,因此自成立之初起便設置「醫療爭議諮詢專線」,並提供「全年無休的線上諮詢服務」,至今已編印發行4版「醫療爭議諮詢參考手冊」供民眾免費索取、檢討醫療爭議處理機制、開發研究民間第三方醫療爭議鑑定服務模式,以及推動醫療爭議處理機制法制化之倡議,期待建構一個以人為本的醫病關係。因此本集邀請醫改會醫病關係組的召集人黃莉蓉老師,來跟聽眾朋友聊聊,倘若遇到醫療爭議,民眾可以怎麼做?要如何建構以人為本的醫病關係?
Show more...
2 years ago
35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醫病間不可承受之痛 :EP-6 第三方醫療爭議調處制度
隨著醫療服務的可近性與醫療科技的提升,民眾就醫行為普及化,隨之而來的醫療爭議案件也與日俱增。根據國內學者研究推估,台灣每年可能有近八萬件的醫療傷害案件,但如此這麼多的醫療糾紛案件,會進到訴訟的案件只有一部分,而民眾在這當中的勝訴率更僅1成。這些數據背後反映出,有多少醫療爭議事件,就代表就有多少位「身心受創」、「心力交瘁」的病患、家庭與醫師。更不用提一旦進入醫療訴訟,長期且耗時的折磨。正因為醫療爭議具高度專業、個案化與多樣性,可能與檢查、診斷、治療、機構設備、知情同意等相關,很難有一致的標準。民眾一旦不幸遇到醫療爭議,急需專業且中立的第三方單位協助瞭解真相、處理爭議,來避免最後導向尋求司法救濟。因此本集邀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黃志中局長,來跟聽眾朋友聊聊,衛生局擔任第三方調處單位,是如何運作,民眾可以怎麼使用這項管道呢?
Show more...
2 years ago
46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5 打破都市中醫療偏鄉的先鋒
人口高齡化是全球永續發展的共同挑戰,尤其是對於醫療與長照體系的衝擊,但可能一個下午看下來,居家醫療最多只能看3-4個病人,從事居家醫療服務的效益也比不上開業的效益,要讓醫師踏出診間從事居家醫療服務,極具挑戰;病家也不一定信任居家醫療的醫師,需要培養信賴感。 即使在種種限制下,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從105-109年至今,需求量仍以驚人的幅度大為提升,總服務人次約從105年的3.5萬人,快速攀升至109年的53萬人。其中,病家需求的大宗是重度居家醫療(約30萬),其次是居家醫療(約19萬),最後才是安寧療護(約4萬)。 因此在本集中,我們邀請到身為居家失能照顧計畫推動小組召集人 洪德仁醫師,洪醫師也是台北北區社區醫療群的計畫主持人,來與聽眾分享,是什麼讓他在早期相關健保制度還沒到位下,起心動念走出診間,投入居家醫療服務,其中又遇到什麼困難?
Show more...
3 years ago
42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4 現代的疾病管理大師─社區醫療群
隨著人口高齡化快速增加,年長者的醫療、照護需求已成為民眾必須面對的課題。為了改善健保財務困境與醫療資源有效利用,分級醫療是一條很重要的道路。然而,民眾可能存在,基層診所可以提供的醫療照護以及資源不如大醫院、或廟大和尚靈的思維。 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4條,健保署應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以達到促進預防醫學、落實轉診制度,並提升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的目的。而健保署從2003年起,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簡稱家醫計畫),社區醫療群也應運而生。 《醫改許願池》第四集,邀請到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醫師,同時也是高雄縣醫師公會 理事長,來跟聽眾朋友聊聊,什麼是社區醫療群?節目中,王醫師更分享許多岡山社區醫療群的實務經驗,看他們是如何在不同專科診所、上轉以及不同照護系統,彼此有效合作與轉銜的?厝邊診所又是如何幫民眾打理疾病與健康的大小事?在節目尾聲,王醫師還有分享關於到底該不該打基礎加強劑的小資訊,關心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喔!
Show more...
3 years ago
53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3 藥吃多不當,小心不治病反致病
根據台大近年的統計,有照護需求的台灣老年人有1/3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在失能老人則有高達8成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甚至38%使用藥物高達10種以上。而2018年健保署的資料也顯示,多重慢性病人平均用藥7到8項。這麼多藥往往都不是同一醫師、科別所開,也可能衍生複雜用藥、多重用藥或交互作用等問題。 所謂「生病找醫師,用藥找藥師」,幫民眾把關用藥安全與否的守門人,就是藥師。因此醫改會這集邀請了年輕藥師協會的周子鈞理事長,來聽聽看,子鈞從執業藥師與藥師團體的角度,為聽眾朋友帶來哪些實用的建議吧。 片頭曲:Life is - Cosimo Fogg 201 片尾曲:Vein-K
Show more...
3 years ago
31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2 糖尿病用藥難配合?面對糖友的第一線觀察
根據健保署歷年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約7萬名的糖尿病人數,但根據2018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登錄計畫」報告,卻有超過6成、超過120萬名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達標。但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曾多次表示,糖尿病治療重點為控制血糖,若未妥善控制,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多重共病,不只影響健康,同時提高醫療費用,還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繼上一集節目邀請TAPO吳鴻來理事長,與我們漫談多重慢性病友實際就醫經驗,第二集我們邀請了宜蘭縣愛胰協會的劉苑菁理事長,從糖尿病基層第一線護理師與衛教師的角度,解構糖尿病病人、多重慢性病人「用藥複雜、不遵醫囑」等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療團隊與制度設計能夠介入的模式有哪些? 片頭曲:Life is - Cosimo Fogg 201 片尾曲:Vein-KV
Show more...
4 years ago
41 minutes
醫改許願池
看不見的整合醫療需求:EP-1 多重慢性病族群的就醫挑戰
每5.5位國人中,就有1位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這群多重慢性病人,看醫師可能要看多種科別、每天吃5到10種甚至更多品項的藥物,這些卻是他們習以為常的就醫生活。但在醫療行為缺乏有效整合的情況下,病人可能會面臨更高的病人安全與用藥風險。 醫改會邀請到臺灣病友聯盟的吳鴻來理事長,她分享了多重慢性病友的就醫、用藥經驗與困境,究竟在實際就醫時會面臨什麼挑戰?又有哪些迫切的醫療需求,應該納進現行的政策規劃中呢? 片頭曲:Life is - Cosimo Fogg 201 片尾曲:Vein-KV
Show more...
4 years ago
24 minutes
醫改許願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