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隆的視角出發,邀請不同來賓進行人物訪談,分享在地的人文歷史、旅遊美食、市政議題、生活節慶,揭開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與「奇妙冷知識」,讓你在聽節目的過程中,對於基隆的一切都瞭若指掌,不知不覺成為基隆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以基隆的視角出發,邀請不同來賓進行人物訪談,分享在地的人文歷史、旅遊美食、市政議題、生活節慶,揭開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與「奇妙冷知識」,讓你在聽節目的過程中,對於基隆的一切都瞭若指掌,不知不覺成為基隆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基隆商工學生劉家妤與培德工家校長吳佳嬅,深入對談技職教育的價值與特殊選才制度的可能。
🔹 技職教育的真實價值
技職教育不只是技能訓練,更是讓學生用實作找出自我、創造未來的舞台。
技職結合特殊選才,讓非學科型強項的學生也能透過歷程累積進入理想大學。
🔹 學生實例:劉家妤的升學故事
因行銷簡報課吸引就讀基商商經科,逐步發掘興趣與專長。
發明「防下藥智能水壺」參展並獲銅牌,展現跨科合作成果。
透過特殊選才成功錄取台北市立大學行銷系。
🔹 特殊選才的關鍵
看重的是學生「做過什麼」,不只看分數。
活動紀錄、社團經驗、專題成果,都是升學重要素材。
🔹 學校觀點:吳佳嬅校長談技職文化
學生從高二就開始進入業界實習,累積經驗、提早銜接職場。
台菜研究社鼓勵學生創新,打造在地文化結合料理的特色。
校友返校任教,形成技術傳承的良性循環。
本集《基隆Podcast》專訪 海大附中白哲宇 與 德育學院黃雅萍,兩位同學從「成績不理想」與「家庭不支持升學」的困境中出發,透過學校與市府提供的豐富資源,一步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他們用親身經驗告訴大家:只要敢嘗試、願意努力,也能寫出不平凡的人生劇本。
📌 本集重點摘錄
✅ 白哲宇|從9.6分到國立海大:靠的是特殊選才歷程
✅ 黃雅萍|堅持升學的決心,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八斗高中家長會長俞曉琳與二信高中校長林立,以過來人視角分享「在地就學」的實際優勢與建議。
在地就學更具彈性與幸福感
留在基隆不僅時間安排更彈性,也能快樂學習、參與更多學習歷程,有利升學。
家長通勤經驗提醒:不讓孩子在車上昏睡
俞曉琳會長30年通勤經驗表示,不希望孩子早起奔波、精神不濟影響學習,因此選擇留在基隆就學。
校長親身經歷:通勤導致學習品質受損
林立校長回憶自己高中時期的通勤壓力,認為學生應「放過自己」,選擇在地求學以保有學習效能。
家庭關係與地方認同感同步提升
在地就學可增加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培養歸屬感與親密互動,對孩子心理發展與認同有正面影響。
在地也有競爭力資源,機會更容易把握
二信高中學生能與建中同場競技,反觀台北名校學生常因競爭激烈無法出線,制度優勢在地學生更易發揮。
基隆在地環境豐富學習歷程
以八斗子咾咕厝為例。
🎙 本集訪談 #中山高中 高莊偉與 #聖心高中 余翊瑋,分享他們選擇在地就學、善用制度優勢,在升學之路上脫穎而出的真實故事。
📌 重點筆記整理
主持人余治明,邀請暖暖高中校長單益章與安樂高中張正老師,以教育工作者視角深入解析「在地就學」的看不見優勢,如何幫助學生走向頂大。
重點筆記:
主持人 余治明 邀請到 基隆高中二年級的蘇庭以 和 基隆女中三年級的王妤禎,蘇庭以原本可以憑著國中會考近滿分的成績進入北一女中,但體驗了一週通勤生活後,她決定留在基隆高中,把握繁星計畫的優勢,掌握更多時間提升自我。王妤禎則是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繁星計畫的升學方式,穩定自己的成績,成功找到自己的最佳路徑。
元宵節是農曆春節的最後一天,也是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團圓與新年的圓滿。本週《基隆Podcast》特別邀請「基隆海嗨」策展人廖湘玲(Alin),與大家分享基隆人如何慶祝元宵節,並介紹基隆特色的元宵美食與各大廟宇舉辦的活動。
#本集重點
🔹小時候對於元宵節的印象
🔹基隆市政府今年燈籠造型
🔹元宵節也是東方情人節
🔹元宵節七大禁忌
🔹元宵美食店家推薦
🔹元宵節各地的活動
#元宵節 #燈籠 #美食 #情人節 #七堵煙火
假期的到來總是令人期待,但當假期接近尾聲時,隨之而來的疲憊感卻讓人感到無奈,這便是所謂的「假期症候群」。據研究顯示在美國約有20%的人都會經歷這種狀況。本週「基隆Podcast」邀請心理師廖聖榮幫助市民調適假期結束後的不適感。廖聖榮指出,提早預留1~2天緩衝時間準備,也可以透過冥想、與親友聊天等方式舒緩心理壓力,幫助回歸正常生活。
農曆新年將至走進廟宇祈福,已成為許多民眾不可或缺的走春行程。基隆市政府延續傳統將至各大廟宇進行走春祈福活動,並發放新春紅包,本週「基隆Podcast」邀請民政處長張淵翔,公布「新春紅包發放計畫」,也統整各大廟宇活動與奠濟宮抽市運籤詩的神秘傳統,邀請市民朋友一同感受熱鬧年味,共迎美好新年。
隨著冬季來臨,麻疹與流感成為了高發疾病,衛生局張賢政局長於本週「基隆Podcast」節目中,詳細介紹這兩種疾病的差異與有效的預防方法。節目中同時公布了春節期間基隆四大醫院傳染病特別門診與急診的時間安排,並提醒市民注意慢性處方的提前領藥安排,確保大家能安心過好年。
#本集重點
🔹何謂麻疹以及目前台灣的情況
🔹大部分的人是否已經免疫麻疹
🔹如何預防麻疹
🔹流感來勢洶洶
🔹為何流感好發期都在冬季
🔹流感為何會比較嚴重
🔹春節期間流感以及急診的服務時間
冬季是火災事故的高發期,特別是電氣相關的火災和一氧化碳中毒,往往源於日常生活中的小疏忽,卻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基隆市消防局特別提醒市民,在冬季更應加強居家安全防範。「本週基隆Podcast」邀請到基隆市消防局黃軍緯隊長分享冬季火災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防範技巧,消防局也推出五樓以下免費到府安裝住警器的服務,以及添購強制排氣型熱水器補助3000元的政策。
基隆仙洞巖,以其壯觀的海蝕洞地形和獨特的「一線天」奇景,成為自然與文化完美融合的珍貴寶藏。自清末以來,仙洞巖吸引無數文人雅士前來吟詩作對,其洞內寺廟香火鼎盛,是香客祈福的聖地。據說,早期有仙人在此得道修仙,因而得名仙洞巖。本週「基隆Podcast」特別邀請文史工作者馬玉明老師,帶大家一起探究仙洞巖的奇幻故事。
兵役是每位適齡男性都需面對的人生課題,而如何讓兵役事務更加便利透明,是基隆市政府的重要目標。為此,民政處推出「兵e智慧服務台系統」,透過科技與智慧服務的結合,讓役男及市民能更輕鬆掌握兵役相關資訊。本週「基隆PODCAST」邀請民政處張淵翔處長介紹智慧系統功能,也以過來人身分提供當兵建議。余治明也說,在部隊中的個人貼身用品,如毛巾、鋼盔的海綿墊盡量先寫上自己名字,以防丟收。如有被教召建議早點去,可優先更換合適裝備。
1937年落成的松本虎太紀念館,位於基隆舊海軍醫院旁,是基隆市長為紀念基隆築港功勞者松本虎太,透過募款興建的建築。現代,這座紀念館還有另一個名字——旭丘指揮所。本週基隆Podcast特別邀請在地文史團隊「雞籠卡米諾」的單彥博先生,為聽眾揭開這座隱藏於深山的軍事禁區神祕面紗,講述它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本集重點
🔹旭丘指揮所的歷史回顧
🔹為什麼紀念「第二任所長」松本虎太?
🔹指揮所的外觀概況
🔹旭川指揮所曾經票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關押過陳儀以及張學良的故事
🔹來到旭川指揮所必看的景點
為了促進城市的多元友善,基隆市政府推出「有愛店家輔導」計畫,期望提升無障礙生活環境,本週「基隆Podcast」節目特邀計畫專案經理張厤厤,分享計畫的推動經驗故事。張厤厤題到,計畫最艱難的部分並非是輔導店家,而是與身障朋友溝通讓大家願意一同加入宣傳,成為有愛輔導員的過程。
#本集重點
🔹有愛店家與服務的五大面向
🔹有愛店家輔導員:身障朋友親身推動
🔹有愛店家改善的地方
🔹過程中經歷的辛酸故事
🔹如何辨別有愛店家以及如何支持他們
🔹連鎖的企業也想一同參與有愛店家計畫
基隆市動保所長期致力於提升動物友善意識及保護流浪動物,本週的「基隆Podcast」邀請到寵物銀行的園長沈雅君,探討領養流浪動物的要點及寵物志工服務的細節,引導更多市民理解愛與責任的真正意義。也歡迎民眾可以來到園區擔任一日志工,建立與動物連結的機會,感受毛小孩的純真的熱情與活力。
#本集重點
🔹目前寵物銀行裡的動物種類有哪些?
🔹如何成為寵物志工? 要做什麼訓練?
🔹基隆寵物銀行都有誰來當志工
🔹認養寵物的程序
🔹認養過程中的故事分享
🔹從哪些管道可以查詢寵物網站
視覺是人類與外界互動的重要橋樑,但對於視障者而言,這座橋卻充滿挑戰。本週「基隆Podcast」邀請視力協助員初庭瑩(初初),以視協員的角度深入分享了她在協助視障者方面的經歷和感悟,市府也推行「路平政策」、「口述電影活動」、「視障者外出陪伴服務」等,期待社會能夠對視障者提供更多的包容與支持。
#本集重點
🔹什麼是視力協助員
🔹從事這項工作需要有什麼樣的特質及訓練
🔹為何想要從事視障服務員工作
🔹協助視障朋友印象最深的事
🔹什麼是「看不見旅行」?
🔹「口述電影」感受電影情節
🔹視障朋友如何加入職場
一份工作,遠離喧囂,直面孤獨,默默守護海上航行的安全。基隆市政府本週推出的「基隆Podcast」節目,特別邀請交通部航港局主任管理員楊雅量,分享其作為燈塔管理員16年的非凡經歷,為大眾揭開這個神秘職業的面紗。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efnzzs000yn01v5468v3ttl/comments
失智症被喻為「21世紀的黑死病」,至今仍無藥物能完全恢復患者原先的認知能力。《國際失智症協會》今年發表的全球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甚至有近八成的民眾誤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為更正認知,促進早期診斷與預防,本週基隆Podcast節目邀請基隆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副院長陳韋達,深入探討失智症的定義,與如何與失智症家人共處。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efnzzs000yn01v5468v3ttl/comments
基隆築港工程是奠定基隆走向繁榮的重要工程,但築港之路卻是困難重重。本周基隆podcast再度邀請雞籠卡米諾單彥博先生和我們分享基隆築港的大事紀,從陳凱雯老師撰寫的專書「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開展(1895-1945)」來講解在築港議題中,從各方的角度如何看待基隆港的規劃與建成。
#本集重點
🔹日治時開始的基隆築港、鐵路建設規劃
🔹為何要建立基隆港?
🔹築港前期規劃
🔹第三四期築港:擴張外港
🔹台日雙方對築港的觀點
🔹基隆鐵路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