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Music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32/2e/25/322e254e-40d1-5085-367f-8df025d13d2a/mza_7988970861392243597.jpeg/600x600bb.jpg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林鈺婷、侯信恩(Simon)
84 episodes
4 weeks ago
由生活美學進入藝術世界, 我們將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藝術創作者。 通過深入的訪談, 了解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創作過程中的挑戰和突破, 以及他們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理解。 將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介紹各種藝術形式, 讓你在藝術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主持人:林鈺婷、侯信恩(Simon) 製作人:楊心怡 本單元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以下節目製作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Food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is the property of 林鈺婷、侯信恩(Simon)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由生活美學進入藝術世界, 我們將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藝術創作者。 通過深入的訪談, 了解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創作過程中的挑戰和突破, 以及他們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理解。 將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介紹各種藝術形式, 讓你在藝術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主持人:林鈺婷、侯信恩(Simon) 製作人:楊心怡 本單元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以下節目製作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Food
Arts
Episodes (20/84)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83:賦歸之路 - 我回來了 ft.田名璋
日安,2025 「家鄉的呼喚:田名璋用影像編織的時代記憶」 回家,卻不是回到原點 宜蘭美術館八月底迎來一場特別的展覽《我回來了 - 田名璋影像裝置展》。這位出生於蘇澳的藝術家,離開故鄉超過四十年後,終於用整整兩層樓的作品,回到成長的土地,向觀眾訴說他的生命旅程。 田名璋的「返鄉」,並不是簡單的地理迴歸,而是對時間、記憶與存在的深度對話。 一樓:流離與撕裂的存在 一樓的展覽像是一部個人史的底片,1997年的《我是我在》雙聯影像,將「人在此、心在彼」的分裂感,赤裸呈現在觀眾眼前。作品中兩個半身合併,縫隙卻永遠無法癒合,那是離鄉者的真實寫照。 另一系列作品中,他讓過世的父親與初生的孩子在影像裡「相遇」。重複拼貼的畫面,如同頌經般的儀式,既是哀悼,也是和解。 走到出口,錄像中赤腳踩在土地的聲音,讓觀眾在沉重之後重新呼吸,準備進入二樓的「童年」。 二樓:童年的尋回與母親的背影 若說一樓是撕裂,二樓就是縫合。 在錄像《溜滑梯》中,田名璋親自挖掘童年幼稚園被廢土掩埋的水泥溜滑梯。這是「挖掘記憶」的儀式:塵土覆蓋的,不只是遊戲場,也是早已被壓抑的鄉愁。 《三朵花》則把童年的跳格子遊戲放大至河床,透過跳躍的身影,重建童年遊戲地圖,讓觀眾看見一個孩子如何在山海間自由奔跑。 另一組作品《媽媽》則更為動人。錄像裡,母親不斷織線、做饅頭,口述著丈夫意外、自己扛起家計的往事。田名璋說,父親「殘而不廢」,母親則以勞作和愛,讓孩子得以繼續求學。他在畫面中留下母親的背影,對面則是一尊大佛,彷彿守護,彷彿凝視。這份安靜的守候,超越個人家庭,成為無數移民家庭共同的縮影。 策展中的公共性:不只是個人故事 田名璋刻意將展覽動線設計成「旅程」:從行李箱、紅點地貼到二樓樓梯,每一步都像在走一段時間隧道。燈光也不只是照明,而是空間的語言,劃分記憶的章節。 這不僅是藝術家的個人返鄉,也是一種公共記憶的召喚。對許多觀眾而言,作品中的影像不只是「田名璋的故事」,而是每個臺灣人對童年、對父母、對土地的牽掛與矛盾。 藝術教育的倡議 展覽期間,田名璋不僅展示作品,還規劃了多場講座與攝影工作坊。他強調:藝術教育不能只是知識灌輸,更要讓觀眾主動與作品互動。 「先看,再聽,」他提醒。因為唯有先打開自己的五感,觀者才能進入作品的世界。這也是他多年在花蓮推動替代空間與藝術教育的延續。 鄉愁作為公共議題 《我回來了》展覽將持續到 11月23日。是一位藝術家返鄉的旅程,也是一個社會詰問: 當我們離開與回望,什麼是真正的「故鄉」? 是地圖上的一個地點,還是記憶裡的一段時間? 田名璋用影像回答,也邀請每一位觀者,在展場裡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田名璋 Ming-Chang Tien 田名璋,生於宜蘭蘇澳。1990年代起投身藝術創作,以攝影與錄像為主要媒材,作品核心圍繞 家鄉記憶、離散經驗與鄉愁情感。他的影像語言常從個人生命故事出發,將童年、家人、家鄉的片段轉化為影像敘事,映照出臺灣社會劇烈的都市化遷徙與時代變遷。 他於英國布萊頓大學取得藝術創作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同時也是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藝術總監,長期推動替代空間、影像實驗與跨域策展。 田名璋的創作早期以「鄉愁」為主題,隨著時間推進,逐漸將沉重的思念轉化為帶有遊戲性與幽默感的影像詩學。例如 2011 年的《溜滑梯計畫》以荒廢幼稚園滑梯作為記憶裝置,2021 年於新樂園藝術空間舉辦的《童時顯影》錄像展,則以六支短片重構童年記憶片段,從母親身影到海邊遊戲,呈現鄉愁與生命史交織的影像書寫。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田名璋 #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教授 #好地下藝術空間 藝術總監 好地下藝術空間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8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84 :賦歸之路 - 我回來了02 ft.田名璋
日安,2025 「家鄉的呼喚:田名璋用影像編織的時代記憶」 回家,卻不是回到原點 宜蘭美術館八月底迎來一場特別的展覽《我回來了 - 田名璋影像裝置展》。這位出生於蘇澳的藝術家,離開故鄉超過四十年後,終於用整整兩層樓的作品,回到成長的土地,向觀眾訴說他的生命旅程。 田名璋的「返鄉」,並不是簡單的地理迴歸,而是對時間、記憶與存在的深度對話。 一樓:流離與撕裂的存在 一樓的展覽像是一部個人史的底片,1997年的《我是我在》雙聯影像,將「人在此、心在彼」的分裂感,赤裸呈現在觀眾眼前。作品中兩個半身合併,縫隙卻永遠無法癒合,那是離鄉者的真實寫照。 另一系列作品中,他讓過世的父親與初生的孩子在影像裡「相遇」。重複拼貼的畫面,如同頌經般的儀式,既是哀悼,也是和解。 走到出口,錄像中赤腳踩在土地的聲音,讓觀眾在沉重之後重新呼吸,準備進入二樓的「童年」。 二樓:童年的尋回與母親的背影 若說一樓是撕裂,二樓就是縫合。 在錄像《溜滑梯》中,田名璋親自挖掘童年幼稚園被廢土掩埋的水泥溜滑梯。這是「挖掘記憶」的儀式:塵土覆蓋的,不只是遊戲場,也是早已被壓抑的鄉愁。 《三朵花》則把童年的跳格子遊戲放大至河床,透過跳躍的身影,重建童年遊戲地圖,讓觀眾看見一個孩子如何在山海間自由奔跑。 另一組作品《媽媽》則更為動人。錄像裡,母親不斷織線、做饅頭,口述著丈夫意外、自己扛起家計的往事。田名璋說,父親「殘而不廢」,母親則以勞作和愛,讓孩子得以繼續求學。他在畫面中留下母親的背影,對面則是一尊大佛,彷彿守護,彷彿凝視。這份安靜的守候,超越個人家庭,成為無數移民家庭共同的縮影。 策展中的公共性:不只是個人故事 田名璋刻意將展覽動線設計成「旅程」:從行李箱、紅點地貼到二樓樓梯,每一步都像在走一段時間隧道。燈光也不只是照明,而是空間的語言,劃分記憶的章節。 這不僅是藝術家的個人返鄉,也是一種公共記憶的召喚。對許多觀眾而言,作品中的影像不只是「田名璋的故事」,而是每個臺灣人對童年、對父母、對土地的牽掛與矛盾。 藝術教育的倡議 展覽期間,田名璋不僅展示作品,還規劃了多場講座與攝影工作坊。他強調:藝術教育不能只是知識灌輸,更要讓觀眾主動與作品互動。 「先看,再聽,」他提醒。因為唯有先打開自己的五感,觀者才能進入作品的世界。這也是他多年在花蓮推動替代空間與藝術教育的延續。 鄉愁作為公共議題 《我回來了》展覽將持續到 11月23日。是一位藝術家返鄉的旅程,也是一個社會詰問: 當我們離開與回望,什麼是真正的「故鄉」? 是地圖上的一個地點,還是記憶裡的一段時間? 田名璋用影像回答,也邀請每一位觀者,在展場裡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田名璋 Ming-Chang Tien 田名璋,生於宜蘭蘇澳。1990年代起投身藝術創作,以攝影與錄像為主要媒材,作品核心圍繞 家鄉記憶、離散經驗與鄉愁情感。他的影像語言常從個人生命故事出發,將童年、家人、家鄉的片段轉化為影像敘事,映照出臺灣社會劇烈的都市化遷徙與時代變遷。 他於英國布萊頓大學取得藝術創作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同時也是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藝術總監,長期推動替代空間、影像實驗與跨域策展。 田名璋的創作早期以「鄉愁」為主題,隨著時間推進,逐漸將沉重的思念轉化為帶有遊戲性與幽默感的影像詩學。例如 2011 年的《溜滑梯計畫》以荒廢幼稚園滑梯作為記憶裝置,2021 年於新樂園藝術空間舉辦的《童時顯影》錄像展,則以六支短片重構童年記憶片段,從母親身影到海邊遊戲,呈現鄉愁與生命史交織的影像書寫。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田名璋 #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教授 #好地下藝術空間 藝術總監 好地下藝術空間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1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82 :攝影藝術創作者-花之器 ft.許曉薇
我們總以為創作是一種外向的說話方式, 但許曉薇的影像提醒我們—— 有些作品,是從不願說話的地方長出來的。 她說她拍蜗牛,是因為牠們太慢了, 慢到不適合這個城市,慢到只能鑽進地底, 用黏液記錄自己的路徑,用沉默佔據一點點空間。 而那個地底通道,潮濕、暗、沒有人, 卻也因此成為一個容納異物的所在。 也許,那正是創作最初的樣子: 不是展示,而是躲藏。不是姿態,而是一種潛伏的觀看。 到了《花之器》,她又讓植物長進身體, 讓身體變成容器,也變成圖像的記憶體。 我們在那些花與肉之間,看見一種不吵不鬧的對抗。 那些影像沒有要討拍,也不憤怒, 它們只是靜靜地站著,像某種自我催眠後的恢復狀態。 我們聊藝術、聊疼痛、聊她如何用影像慢慢長出新的皮膚。 也聊到有些影像,不是為了給人看, 而是為了讓自己,在看著它時,活下來。 — 如果你曾在城市中感到自己太慢、太濕、太靜, 也許這兩集會陪你走一段地下通道, 直到那朵長在身上的花,學會怎麼開。 即將上線/請期待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40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81 :為你而開的門:從卡夫卡看見我們的孤獨與渴望02 ft.蔡士瑋
日安,2025 「為你而開的門:從卡夫卡看見我們的孤獨與渴望」 卡夫卡是現代文學裡 最具魅力 也最難以歸類的存在 他筆下的世界 充滿審判、變形、無名的命令 與封閉的門 那些看似荒謬的場景 卻總讓人在某個時刻驚覺: 「這不正是我的生活嗎?」 哲學與文學學者蔡士瑋老師 透過兩集的內容 帶我們走入 這位20世紀文學巨擘的生命與創作 第一集從時代背景 與卡夫卡的多重身份談起 揭開這位「德語書寫的捷克猶太人」 如何身處邊緣 卻精準捕捉人類普遍的焦慮與孤寂 《變形記》《審判》 《飢餓藝術家》等經典作品 被重新理解為個體在家庭、制度 與語言中的掙扎與異化 第二集深入探討 卡夫卡的象徵與哲學層次 從短篇《在法的門前》 延伸出對自由意志、救贖 與身份認同的討論 節目同時談到他面對死亡的態度 對未完成作品的潔癖 與他那句遺言: 「請燒掉我的手稿。」 卡夫卡的作品沒有答案 只有提問 他的門 為你而開 但是否走進去 得由你自己決定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4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80 - 為你而開的門:從卡夫卡看見我們的孤獨與渴望 ft.蔡士瑋
日安,2025 「為你而開的門:從卡夫卡看見我們的孤獨與渴望」 卡夫卡是現代文學裡 最具魅力 也最難以歸類的存在 他筆下的世界 充滿審判、變形、無名的命令 與封閉的門 那些看似荒謬的場景 卻總讓人在某個時刻驚覺: 「這不正是我的生活嗎?」 哲學與文學學者蔡士瑋老師 透過兩集的內容 帶我們走入 這位20世紀文學巨擘的生命與創作 第一集從時代背景 與卡夫卡的多重身份談起 揭開這位「德語書寫的捷克猶太人」 如何身處邊緣 卻精準捕捉人類普遍的焦慮與孤寂 《變形記》《審判》 《飢餓藝術家》等經典作品 被重新理解為個體在家庭、制度 與語言中的掙扎與異化 第二集深入探討 卡夫卡的象徵與哲學層次 從短篇《在法的門前》 延伸出對自由意志、救贖 與身份認同的討論 節目同時談到他面對死亡的態度 對未完成作品的潔癖 與他那句遺言: 「請燒掉我的手稿。」 卡夫卡的作品沒有答案 只有提問 他的門 為你而開 但是否走進去 得由你自己決定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5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9:從《#殺夫》看臺灣女性的掙扎與覺醒 ft. 醬尼
日安,2025 「從《#殺夫》看臺灣女性的掙扎與覺醒」 40年前的臺灣 女性的婚姻與命運 是如何被決定的? 當「順從」成為唯一的生存之道 當「愛」與「自由」 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她們該如何掙脫這層層束縛 尋找屬於自己的光? ✍️電影《殺夫》的時代背景 1980年代的臺灣社會 仍然深受傳統思想影響 女性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 買賣婚姻依然盛行 電影中的女主角 生活在澎湖望安島 一個封閉的漁村 這裡的女性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命運往往繫於男人的選擇 一旦失去丈夫 她們的未來幾乎注定是貧困、流浪 甚至走向絕望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 女性的反抗 又將面對怎樣的後果? 《殺夫》講述一位被壓迫女性的悲劇 更是對性別不平等的批判 女主角從一開始對婚姻的期待 到後來面對 丈夫的控制、暴力、剝奪自由 最終被逼上絕路 這段過程 正是從前的臺灣女性 曾經走過的歷程 ✏️女性的社會地位如何影響婚姻與家庭? ✏️為何當時的女性沒有選擇的權利? ✏️家暴與控制如何在親密關係中發酵? ✏️如果這部電影以女性視角重拍,會有什麼不同的解讀? 對比當年的社會環境 現代女性有了更多選擇與自由 現在的婚姻不再是 「男主外、女主內」的單一模式 女性可以選擇工作、創業 甚至決定是否要結婚與生育 但我們是否已經完全擺脫過去的影響? 現代社會的女性仍然面臨 家庭與職場的平衡問題 甚至在某些關係中 仍然遭受經濟控制或情感勒索 ✏️現代女性如何在婚姻中保有自主權? ✏️當代社會是否仍存有隱性的不平等待遇? ✏️如何避免在親密關係中失去自我? 透過《殺夫》的故事 當你看見女主角的掙扎 你是否也會聯想到 現代社會仍然存在的問題? 如果你是女性 你的生活是否已經擁有足夠的選擇? 如果你是男性 你又是如何看待這些議題? 透過電影 探索歷史 一起思考 如何讓未來的女性 擁有更多真正的自由 #方將任 #心不懶喘息咖啡 執行長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40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8: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第三集 引言:全球視野——韓江的作品如何超越文化 ft.紀金慶 林晴晴
📍 第三集 引言:全球視野——韓江的作品如何超越文化 「一本來自韓國的小說,卻在世界各地產生共鳴,讓讀者感受到壓抑、孤獨、反抗,甚至是絕望。《素食者》的故事或許發生在韓國,但它的精神超越了地域界限,成為當代文學的國際現象。今天的節目,我們將從全球視角來討論,為什麼這部作品能夠打動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女性身體的自主權、社會規範的壓迫、自我認同的迷失,這些議題在世界範圍內有何共鳴?我們將一起探索,《素食者》如何從韓國走向世界,成為一部值得我們深思的現代經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33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7: 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第二集 引言:超寫實主義——現實與夢境的交錯 ft.紀金慶 林晴晴
📍 第二集 引言:超寫實主義——現實與夢境的交錯 「當現實變得荒謬,當夢境變得真實,我們如何區分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在《素食者》的第二篇〈蒙古斑〉中,英慧的身體成為畫布,姐夫將她視為藝術品,而她自己,似乎正在從人類的形態中抽離。這是現實,還是一場象徵性的夢境?今天的節目,我們將從超寫實主義的角度,探討韓江如何透過奇異、詭譎的書寫風格,模糊現實與幻想的界線,讓讀者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35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6: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第一集 引言:精神分析視角——英慧的潛意識與創傷 ft.紀金慶 林晴晴
📍 第一集 引言:精神分析視角——英慧的潛意識與創傷 「一場夢,改變了一個女人的命運。她開始拒絕吃肉,開始與世界疏離,最後,她甚至想讓自己變成一棵樹。韓江的《素食者》,並不只是關於吃素的故事,而是關於壓抑、創傷,以及一個女人如何對抗無形的社會束縛。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將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討英慧的選擇,她的夢境,她的痛苦,是否來自於內心深處未曾解開的創傷?這是一場關於自我意識、家庭壓力與社會規範的心理旅程。讓我們一起進入韓江筆下的世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30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5: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藝術家之路的母職創作02 ft.汪曉青
「當藝術進入歷史空間與公民場域,如何改變觀者的觀看方式? 汪曉青與義大利藝術家共同策劃『衝突與認同』展覽, 以東西文化、新舊觀念的碰撞,開啟了一場深刻的藝術對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40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4 :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藝術家之路的母職創作01 ft.汪曉青
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汪曉青如何以母職為核心, 探索當代藝術的情感與社會議題? 她的作品不僅反映了母親的掙扎與愛,也成為國際藝術界關注的焦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37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2:幸福小書籤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從3D動態設計到奶油貓IP創作(下) ft.葉峻廷 陳孜皙
日安,2024 #從3D動態設計到奶油貓IP創作 設計領域日新月異的今天 越來越多創作者專注於專業技術的提升 更努力拓展自己的影響力 Nutge Studio設計影像有限公司 兩位共同創辦人峻廷與孜皙 他們從紐約的設計工作開始 帶著豐富的國際視野回到台灣 創立以「3D動態設計」為核心的工作室 並進一步打造屬於自己的IP品牌 「Trumeow奶油貓啾咪」 什麼是「3D動態設計」? 與一般動畫注重敘事和角色塑造不同 3D動態設計更強調設計感 通常被應用於商業用途 如品牌形象影片、節目包裝 或廣告產品特效 這種技術的特點 可以結合真實影像與擬真的3D特效 讓影像更有設計感 創造讓人難以辨別真假的視覺效果 然而台灣市場對3D動態設計的接受度 相較國外仍有差距 歐美品牌更注重視覺表現的衝擊力 願意投入較高的預算 而台灣因市場規模較小 多數品牌在設計上的投資仍偏保守 但隨著技術普及與成本降低 他們也觀察到越來越多小型品牌 開始採用3D動態設計 為自己的形象注入新意 在專注客戶專案之餘 Nutge Studio也逐漸將目光 投向自己的創作 他們的品牌 「Trumeow奶油貓啾咪」 是一個以漫畫故事為核心的IP 講述一隻愛迷路的奶油貓啾咪 在「迷途巴士」上的奇妙旅程 故事的靈感源自他們對生活中的思考: 「我們常常在繁忙的日子裡迷失方向,就像啾咪因為好奇心和對美景的迷戀而迷路。」 「但這種迷失未必是壞事,有時候停下來欣賞風景,也是一種找到自我的方式。」 奶油貓的角色設計獨具特色: 一隻奶油色的貓遇熱會融化 個性溫暖又有些迷糊 而在旅途中 他與其他迷失的角色們 如缺乏目標的臘腸狗 追求外界認可的兔子姐姐 以及害怕未知的焦慮飛鼠 一起尋找人生的答案 作為設計師出身的創作者 峻廷與孜皙深知視覺對品牌的重要性 他們在角色形象上下足功夫 還將奶油貓的特性 延伸到周邊商品的設計中 例如以奶油質感為靈感的實用商品 以及以流星為主題的限量作品 這些商品不僅增加品牌的可識別性 也表現他們對細節的高度要求 奶油貓不只是可愛的卡通角色 它的故事承載了更深層的寓意 他們希望透過這些角色 讓讀者感受到人生的旅途中 有時迷路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近期Trumeow奶油貓啾咪 將在海科館聯合展覽中亮相 並推出以「魔鬼海星與珊瑚礁」 為靈感的30秒動畫短片 他們還計劃參加明年的創作者博覽會 展示更多以奶油貓為主題的作品 希望能將奶油貓的故事製作成動畫片 甚至拓展到國際市場 在AI快速進入設計領域的時代 Nutge Studio選擇用手繪與創意 守住自己的價值 雖然AI改變創作方式 但他們相信擁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會有更長遠的價值 從紐約的設計師到台灣的IP創作者 Nutge Studio用創意書寫自己的故事 他們為設計產業注入新的視角 也用奶油貓啾咪告訴我們 人生就像一趟迷途巴士 重要的不是終點 而是沿途的風景與經歷 💖奶油貓角色 : 🍭奶油貓啾咪 Trumeow 特性是隻遇熱會融化的貓,有時候會表現出非常寫實的表情。{看貼圖} 因為喜歡美食和美景,又很好奇,因此常常迷路,有選擇困難症 。 🤷🏻迷失原因: 外在選擇 過多 奶油貓迷失在旅途之中,是因為貪戀美景,什麼都想體驗看看。 🍭臘腸狗 個性開朗單純、隨和 家族在海邊經營熱狗堡餐廳,個性開朗單純、隨和,從小在海邊長大,身體可以任意的伸長縮短、或打結。 認識奶油貓之後,開始思考一些以前沒想過的問題,覺得和奶油貓一起旅行充滿驚喜。 🤷🏻迷失原因: 內心缺乏目標或熱情 內心缺乏熱情,迷失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或目標,對未來感到無從下手。 🍭姐姐 (兔子) 熱情、可愛的外表下有狂暴的個性 打扮流行 有健身和肌肉 家境富裕,外表時尚愛打扮,熱愛拍跳舞影片、直播,在IG上追蹤人數破百萬,常常在IG上列出各種她生活上的選擇,請粉絲們投票, 喜歡別人叫她「姐姐」。 🤷🏻迷失原因: 自我懷疑和不自信 試圖滿足外界的期待,尤其是她的粉絲,而忽視了內心的聲音。在社交回應中找尋方向,讓她越來越依賴他人的認可來決定自己的人生路徑。 相較於奶油貓是因為被美景吸引而迷失,兔子的迷失則是源於過度關注外界對她的期望和反應,而未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飛鼠 細心、容易緊張,焦慮 肚子大 個性細心,容易緊張擔憂,有囤積症 喜歡規劃行程當GPS,為了尋找丟失的"行事曆"而踏上巴士,經手電筒光照會暫停行動。 🤷🏻迷失原因: 環境壓 力 特別敏感於外界的變化,擔心自己無法應對未知;害怕失去控制,透過囤積來建立一種安全感。 💖葉峻廷💖 2023 Nutge Studio作品集 3D動態設計 2021 《The Wide Angle》形象廣告導演 2021 《新聞最潮點》影視包裝設計 2021 《新唐人晚間新聞》影視包裝設計 2020 《The Nation Speaks》影視包裝設計 2020 《2020美國之路 總統大選之夜》直播 影視包裝設計 2020 aT韓國農業水產推廣:辛奇篇 廣告導演 2019 《2020跨年繽紛夜》影視包裝設計 2019 《2020跨年繽紛夜》影視包裝設計 2019 Amtrak美國國鐵 廣告導演 2019 aT韓國農業水產推廣:水梨篇 廣告導演 2019 Auno Sugar 廣告導演 2018 CAIPA 商業紀錄片導演 2018 《2019跨年繽紛夜》影視包裝設計 2017 Woodloch 廣告導演 2017 普瑞堂山養蔘 廣告導演 2017 普瑞堂植物魚油 廣告導演 💖陳孜皙💖 2023 《她健康》拍攝導演&影視包裝設計 2023 《健康養成記》影視包裝設計 2021 《Talking Points》影視包裝設計 2021 《大宇新聞拍案驚奇》廣告導演&影視包裝設計 2020《世界的十字路口》影視包裝設計 2020 《健康1+1》影視包裝設計 2020 aT韓國農業水產推廣:人蔘茶篇 廣告導演 2020 《2020美國之路 總統大選之夜》直播 影視包裝設計 2020 The Epoch Times Landing Page廣告片 腳本創意&動態設計 2019 《2020跨年繽紛夜》影視包裝設計 2019 《Beauty Within》影視包裝設計 2019 missKorea BBQ年度形象片&各族裔食客採訪片 廣告導演 2019 aT韓國農業水產推廣:人蔘雞湯篇 廣告導演 2019 《胡乃文開講》影視包裝設計 2018 《2019跨年繽紛夜》影視包裝設計 2018 《Beauty Within》影視包裝設計 2018 Canton Gourmet 廣告導演 2018 Aisanda一分鐘天然染髮劑 廣告導演 2017 missKorea 年度推廣雜誌 內容概念&裝幀設計 2017 Amtrak美國國鐵 平面廣告設計 #葉峻廷 #廣告導演 #動態設計師 #動畫導演 #陳孜皙 #廣告導演 #動態設計師 #品牌設計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42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3:幸福小書籤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透過《紅樓夢》從女性角色探尋人生智慧(下)ft.林晴晴
日安,2024 「透過《紅樓夢》從女性角色探尋人生智慧」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是文學殿堂中的璀璨明珠 更是一部描寫人性與命運的經典之作 曹雪芹以細膩的筆觸 娓娓道來一個大家族的繁華與衰敗 而其中女性角色的多樣性 成為此書的最大亮點之一 從林黛玉的柔弱孤高 到王熙鳳的精明能幹 每一位女性角色都像是一面鏡子 映射出我們對人生的理解與智慧 曹雪芹曾說《紅樓夢》 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心血之作 透過這部小說 刻畫出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縮影 更展現家族內外的矛盾 與人性的深層困境 文學的力量在於它的觀察力與敘述力 讓讀者在角色中 找到自我投射進而反思 以《紅樓夢》中 最為人熟知的情感關係為例 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曖昧情感 代表了未能落地的純粹愛情 兩人之間的「情癡」 雖令人遺憾 但卻反映出 那些無法言說的微妙情感 與未果的夢想 這種情感的模糊與矛盾 正是文學作品獨特的魅力所在 《紅樓夢》中女性角色數量眾多 更是各具特色 形成一幅豐富多彩的人物畫卷 曹雪芹以極高的觀察力 捕捉到不同性格的女性 在封建社會中的生存智慧與命運掙扎 林黛玉 詩意與孤獨的象徵 被視為極端精神性的代表 她的脆弱與多愁善感 使她在賈府中顯得格格不入 但同時也賦予一種無法被複製的純粹 林黛玉的「葬花吟」是對命運的感慨 也是對世俗不滿的無聲抗議 薛寶釵 現實與理性的權衡 薛寶釵作為林黛玉的對立面 代表一種現實主義的生活方式 她以冷香丸象徵壓抑情感的理性選擇 將家族利益置於個人情感之上 是當時社會對女性角色的理想化投射 然而她的「完美」也令人心生敬畏 甚至感到疏離 王熙鳳 權力與悲劇的縮影 作為賈府的掌權者 王熙鳳精明能幹 但也因過度追求權力而走向衰敗 她的悲劇提醒我們 權力若不加節制 最終會吞噬個體本身 賈探春 智慧與手腕兼具的典範 賈探春以柔中帶剛的管理方式 在賈府的衰敗中 展現出難得的理性與果斷 她是少數能走出家族枷鎖的角色 命運的轉折也反映智慧與遠見的重要性 《紅樓夢》的女性角色 不僅在文學中閃耀光芒 更在現實生活中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啟示 這些角色展現不同時代下 女性的衝突與掙扎 也讓我們反思 如何在現實壓力中尋找自我 文學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意識到自身問題 讀者可以在林黛玉的孤獨中 看到自己的脆弱 從薛寶釵的理性中學會權衡 從王熙鳳的失敗中避免重蹈覆轍 人生的智慧在於識別壞的開始 從而創造更好的結局 無論是在情感、職場還是家庭中 《紅樓夢》的故事都能幫助我們 以更成熟的態度 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 林晴晴老師透過她的課程與 Podcast「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 將這部經典帶入更多人的生活中 她以女性視角為切入點 深入剖析角色的命運與智慧 幫助讀者在文學裡找到人生的啟發 如同曹雪芹所言: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透過《紅樓夢》 我們得以在角色的悲劇命運中 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林晴晴 #神話思維女性文學講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林鈺婷的藝術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41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1: 幸福小書籤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透過《紅樓夢》從女性角色探尋人生智慧(上) ft.林晴晴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 《紅樓夢》的啟示之旅 本期節目再次邀請到林晴老師,帶我們深入探索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紅樓夢》。這不僅是一場文學的對話,更是一場藝術與現實的碰撞。我們將聚焦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以及妙玉等女性角色,剖析她們的極端特質如何影響命運,又如何啟發現代女性在情感與權力、獨立與策略之間找到平衡的智慧。 林晴老師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對文學藝術的深厚理解,將《紅樓夢》中的情感與現實交織的故事娓娓道來。從林黛玉的敏感與深情,到薛寶釵的冷靜理性;從王熙鳳的強勢權力,到妙玉的孤高獨立,這些角色的命運故事是封建社會女性的縮影,更是現代女性反思與學習的鏡子。 節目中,我們將探討: 情感的敏感與冷靜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選擇? 權力的追求是力量的來源,還是悲劇的開端? 獨立與聯結是否能找到兼容之道? 在多重角色中,現代女性如何做出智慧的選擇? 這是一場文化與現實的深度對話,也是一趟尋找自我價值與平衡之道的旅程。敬請鎖定,與林晴老師一起,在文學與藝術的啟發中,重新認識我們的情感世界與生命格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43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70:幸福小書籤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設計的無限可能 – 與 Nutge Studio 的精彩對談(上) ft.葉峻廷 陳孜皙 -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節目預告|設計的無限可能 – 與 Nutge Studio 的精彩對談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 Nutge Studio 的兩位創辦人——葉峻廷與陳孜皙,分享他們如何從紐約的設計工作回到台灣,開啟專注於「3D 動態設計」的新旅程。他們將深入解釋「動態設計」與「一般動畫」的差異,並帶領我們探索 3D 技術在商業影片、品牌形象和節目包裝中的應用,讓你重新認識設計的無限可能。 此外,他們還將與我們探討 AI 技術對設計產業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工具化的時代保留獨特的創作風格與手感。而令人期待的是,他們近期推出的 IP 品牌 "Trumeow 奶油貓啾咪",不僅充滿趣味性,還傳遞深刻的人生哲理——迷失是探索的起點。節目中,他們將揭開這隻奶油貓的奇幻旅程,並分享品牌背後的創作故事與設計理念。 想知道如何將設計與故事結合?如何讓 3D 動態設計成為品牌的視覺亮點?鎖定本集節目,一起進入 Nutge Studio 的創意世界,發掘設計的更多可能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43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45:幸福小書籤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1+2大於3,策展人與錄像游擊隊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 1+2大於3 當代藝術策展人佩君與錄像藝術家妙盈、志楷,共同開展新生代藝術的全新面貌。 映象游擊隊的成員眾多,這次由妙盈與志楷代表,分享他們如何打開場域空間,使當代概念藝術得以展現。星空下的沙灘連接著海與天的無限廣闊,也能成為展覽空間。來來往往的廟宇舞台,則是另一種場域。在這些場域中,透過發散聯想進行映像藝術創作。 佩君有別於傳統的策展方式,更像是一位魔法師,透過一個創意點子邀請藝術家一起創作。她的場域是一個阿修羅道場,經歷不斷的磨合、調整與組合,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展覽場域模式。 「1+2大於3」——他們的合作將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創意。下一場展覽將在台北萬華剝皮寮空間舉辦,期待她們為我們展現一場屬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盛宴。 請關注臉書 #藝術宮 的活動。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節目製作人: 楊心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2 months ago
41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46:幸福小書籤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萬華剝皮寮的特殊布展
#我的奇葩藝術家朋友 # 1+2大於3 當代藝術策展人佩君與錄像藝術家妙盈、志楷,共同開展新生代藝術的全新面貌。 錄像游擊隊的成員眾多,這次由妙盈與志楷代表,分享他們如何打開場域空間, 使當代概念藝術得以展現。星空下的沙灘連接著海與天的無限廣闊, 也能成為展覽空間。來來往往的廟宇舞台,則是另一種場域。 在這些場域中,透過發散聯想進行錄像藝術創作。 佩君有別於傳統的策展方式,更像是一位魔法師, 透過一個創意點子邀請藝術家一起創作。 她的場域是一個阿修羅道場,經歷不斷的磨合、調整與組合, 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展覽場域模式。 「1+2大於3」——他們的合作將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創意。 下一場展覽將在台北萬華剝皮寮空間舉辦, 期待她們為我們展現一場屬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盛宴。 請關注臉書 #藝術宮 的活動。 參考以下網址: https://reurl.cc/3Xvgd9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節目製作人: 楊心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2 months ago
41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43: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到底怎麼看照片?當代藝術看不懂? ft.汪正翔
**專訪當代攝影影評人汪正翔** 汪正翔的專訪不僅重新思考了觀藝術與做藝術之間的關係,還提出了框內框外的概念,這使人們更意識到藝術作品的多重意義。框內象徵著作品本身的形式、色彩和結構,而框外則包括觀眾的觀看角度、作品與當代社會議題的關聯,以及藝術家的背景。這種全面的思維方式有助於從更多角度來理解和欣賞藝術,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美學評價上。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節目製作人: 楊心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3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44:轉角遇見你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藝術外面的空間 ft.汪正翔 莊約翰
**專訪當代攝影影評人汪正翔** 以藝術宮近年的創作為藍本,邀請約翰加入討論,對於生活反思下以藝術之名進一步擴展思想的企圖,特別是在探討藝術作品如何反映社會結構變遷方面。藝術如何在無形中影響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以及藝術作品背後所承載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並對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承載的責任進行深入認識。 展覽場地本身也是作品中的一部分,這使得理論概念在實際展示中得以具體呈現。展覽不應僅侷限於傳統的畫廊空間,而是透過建築設計和外部視覺元素將藝術作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這種展示方式不僅開啟了新的觀看角度,還深化了藝術創作和觀眾互動的過程。 談話過程依舊以瘋癲風格開展,是一場愉快的尬聊藝術過程。當代藝術很多時候探討的是如何展開你與世界的觀看方式。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節目製作人: 楊心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0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EP69:幸福小書籤 -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尋找不在場的在場(沙巴之旅的創作情感) ft.蔡士瑋
#回到原點的尋索 #蔡士瑋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在這次的節目中,面對蔡士瑋的創作計畫「阿嬤今嘛在叨位?」我們一度哽咽。這不僅是藝術創作的討論,而是一次深刻的情感對話。 蔡士瑋,一位曾深耕於哲學推廣和美學教育的學者,於2017年轉向策展,並於2023年底投入個人創作。他的藝術之路從哲學思考開始,逐漸延伸至情感的深處,透過藝術將生命中的失落與愛表達出來。他的計畫「阿嬤今嘛在叨位?」成為他藝術轉型的里程碑,象徵著從學術研究者蛻變為情感創作者的過程。 在這段訪談中,蔡士瑋分享了他如何以祖母蔡董月葉的離世為創作核心,從沙巴的「身-魂旅行」出發,重新探討家族的情感故事,並延伸至台灣藝術的歷史脈絡。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家族的深刻思念,透過「缺席與在場」的意象,讓我們感受到那無法抹去的情感連結。這樣的情感深度讓我們不禁為之動容。 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往的回應,更是對普世情感的回響。我們期待蔡士瑋的藝術實踐未來以更多樣的形式呈現,讓這段深情的藝術旅程持續下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42 minutes

林鈺婷的藝術時間
由生活美學進入藝術世界, 我們將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藝術創作者。 通過深入的訪談, 了解創作者的靈感來源、 創作過程中的挑戰和突破, 以及他們對藝術的獨特見解和理解。 將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介紹各種藝術形式, 讓你在藝術生活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主持人:林鈺婷、侯信恩(Simon) 製作人:楊心怡 本單元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以下節目製作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