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Music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1a/45/68/1a456804-ea27-321a-c444-e921bdc5dff1/mza_1146432369834711401.jpeg/600x600bb.jpg
轉角幸福科技島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882 episodes
12 hours ago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轉角幸福科技島 is the property of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882)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6 - 幸福小書籤 - 山與水之間唯有人08:工業設計與環境教育 ft.謝國榮.許定洋.賴宛吟.陳志霖
當我們談設計,你會想到的是外觀、商品包裝、還是流行風格? 但今天,三位來自明志科大工業設計系的老師,重新定義了「設計」的存在—— 它不只是美、不只是功能,而是改變生活、修補環境、創造價值的一種能力。 國榮老師帶我們從銅廢料走進藝術,看見「沒有功能,才最有價值」的哲思。 定洋老師用花生殼做出能鬆土、播種、施肥的一體工具,將農業廢棄物變成永續介面。 宛吟老師跨足臺日,讓牡蠣殼、蛋殼走入3D列印、海洋碳匯與社會設計,連結孩童教育與國際合作。 這不只是設計課,而是一堂生活、環境、未來的共同作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day ago
49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5 - 幸福小書籤 - Ella老師的5678:讓孩子說出自信力 ft.林依柔
在《Ella老師的5678》,Simon 與 Ella邀請聲音表達訓練專家、《讓孩子說出自信力》作者依柔老師,從「玩中學」談到「可被拆解的表達力」。如何把“原來我可以”變成孩子的底氣?口罩世代的語言倒退、家庭的讚美語庫、低門檻的舞台實踐,一集帶你補回聲音與自信的「肌肉記憶」。 訪談重點: 自信的最小單位=「原來我可以」 把成功拆到能復刻:一次一小步,把「可以」的次數疊起來,孩子就長出底氣與耐受力。 玩,才是孩子的最高效率 道具、手卡、情境與角色代入,把上台焦慮轉為遊戲任務;先讓專注與快樂進場,技巧才有容身之地。 從鋼琴到朗讀:方法可遷移 「可被拆解」是萬用鑰匙:節拍器→錄音回聽→精修細節;表達訓練也能用同一套自我教練流程。 口罩世代的語言後座力 看不見口型+聲音被悶=理解下降、耐心下降;解方是「示範先行」:老師與家長先脫口罩、示範清楚友善的說話。 安全感先於高標準 舞台要分級:一對一→熟人小圈→不露臉配音→公開分享。把「害羞」拆成可練的情境,而非貼固定標籤。 家庭語境是孩子的發音室 兩步驟打造自信:①具體看見(行為與特質)②具象說出(精準形容詞+情境)。用「一百句讚美語庫」把好感受說到位。 表達不是比賽,是一生的生活術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風格感」與「對象感」。場合、目的、受眾不同,聲音的節奏、停頓與能量就該跟著換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days ago
54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4 - 轉角遇見你 - 心輔犬的培育與推廣 ft.陳奕君.皓羽
在這一集,我們邀請到「臺灣幸福犬陪伴團隊」的執行長與技術長,帶我們理解一條從導盲犬專業 → 動物輔助介入(AAA/AAT)的轉彎路。節目從臺灣工作犬的現況談起:為何國外已有憂鬱症/精神疾病輔助犬,台灣卻仍在起步?兩位來賓分享如何以流浪犬再培育為核心,透過250項本土化犬隻評估量表與分齡分眾的課程設計,讓「幸福犬」走進校園、機構與銀髮據點,從情緒安定、專注力、復健動作到社交互動,把療癒真正落在「用得到」的現場。他們強調:幸福犬不是櫥窗裡的安慰,而是課表上的同儕與夥伴;不是取代專業人員,而是與特教、諮商、復健專業並肩,成為通往人的橋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days ago
48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3 - 轉角遇見你 - 從木藝之鄉到工藝之城-以工藝為解方,打造永續共好的未來 ft.陳倩慧
在這集漢聲廣播節目中,主持人 Simon 帶領聽眾走進「木藝之城」──桃園大溪。受訪者為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陳倩慧, 她帶我們重新理解大溪,不只是一條豆干老街,而是一座以木藝與生活交織而成的「活的博物館」。 節目中,館長分享了: 為何整座城鎮都能成為博物館? 大溪的木藝如何從百年匠師,走向設計融入現代生活? 國際木藝競賽如何吸引年輕世代與全球工藝師共同投入? 「大溪工藝週」如何讓遊客走進工廠、木器行、國際品牌展、工藝短講與親手體驗? 為何她堅持:工藝不是玻璃櫥窗裡的展品,而是應該回到餐桌、回到生活的手感與溫度。 這不只是旅遊節目,而是一趟「文化自信之旅」——讓人重新看見土地、工藝與生活的價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days ago
38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2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時間悖論(Time Paradox)-心理健康應用 (下)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時間悖論(Time Paradox)-心理健康應用」 你曾經做過「似曾相識」的夢嗎? 你是否也曾在某個瞬間,懷疑自己其實正在穿越時間? 《AI星球永續健康》這一集中,陳秀熙教授與許辰陽醫師聯手,把一部 Netflix 熱門影集《我倆的時代》,轉化為關於「心理時間旅行」的理解。談物理學的愛因斯坦與蟲洞,更用腦神經與心理療法告訴我們:原來時間旅行,真的每天都在發生,就在我們的腦中。 日心理時間旅行(MTT)是什麼? 它不只是回憶或幻想,而是一種大腦運算機制:同時處理過去經驗與未來模擬。抑鬱症、焦慮症、創傷症候群(PTSD),都與這個能力的失衡息息相關。 安影集 × 腦科學:Netflix怎麼變成心理教科書? 《我倆的時代》講述1966年科學家夫妻穿越到2025年所面對的心理衝擊。「適應未來」和「回到過去」,正好呼應了心理學中的「祖父悖論」與「未來自毀型焦慮」。 ,AI × VR × 記憶建構:失智症也能穿越時空? 現在的虛擬實境(VR)與生成式AI,正開始嘗試重建人的記憶環境,讓我們能在腦內重返過去,甚至模擬未來。這不是科幻,而是心理治療的新方向。 2心理時間旅行的應用不只是哲學,更是下一代數位療癒技術的關鍵。 0虛擬懷舊療法、數位夢境重建、AI時間敘事,都在構築一種「認知導航系統」。 2未來的心理師或許不是只有聆聽與開導,還要會設計「專屬的心靈時空模擬器」。 在這集《AI星球永續健康》中,時間不再是鐘錶上的指針,而是從物理、心理到科技的橫跨探索。 而你不需要坐上科幻電影裡的時間機器,因為你的大腦,早就每天在進行時間旅行。 5推薦電影:《我倆的時代 (Our Times) 》(時間旅行解析)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心理時間旅行#MTT#祖父悖論#記憶療法#VR心理學#AI與心理健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days ago
48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1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時間悖論(Time Paradox)-心理健康應用 (上)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時間悖論(Time Paradox)-心理健康應用」 你曾經做過「似曾相識」的夢嗎? 你是否也曾在某個瞬間,懷疑自己其實正在穿越時間? 《AI星球永續健康》這一集中,陳秀熙教授與許辰陽醫師聯手,把一部 Netflix 熱門影集《我倆的時代》,轉化為關於「心理時間旅行」的理解。談物理學的愛因斯坦與蟲洞,更用腦神經與心理療法告訴我們:原來時間旅行,真的每天都在發生,就在我們的腦中。 日心理時間旅行(MTT)是什麼? 它不只是回憶或幻想,而是一種大腦運算機制:同時處理過去經驗與未來模擬。抑鬱症、焦慮症、創傷症候群(PTSD),都與這個能力的失衡息息相關。 安影集 × 腦科學:Netflix怎麼變成心理教科書? 《我倆的時代》講述1966年科學家夫妻穿越到2025年所面對的心理衝擊。「適應未來」和「回到過去」,正好呼應了心理學中的「祖父悖論」與「未來自毀型焦慮」。 ,AI × VR × 記憶建構:失智症也能穿越時空? 現在的虛擬實境(VR)與生成式AI,正開始嘗試重建人的記憶環境,讓我們能在腦內重返過去,甚至模擬未來。這不是科幻,而是心理治療的新方向。 2心理時間旅行的應用不只是哲學,更是下一代數位療癒技術的關鍵。 0虛擬懷舊療法、數位夢境重建、AI時間敘事,都在構築一種「認知導航系統」。 2未來的心理師或許不是只有聆聽與開導,還要會設計「專屬的心靈時空模擬器」。 在這集《AI星球永續健康》中,時間不再是鐘錶上的指針,而是從物理、心理到科技的橫跨探索。 而你不需要坐上科幻電影裡的時間機器,因為你的大腦,早就每天在進行時間旅行。 5推薦電影:《我倆的時代 (Our Times) 》(時間旅行解析)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心理時間旅行#MTT#祖父悖論#記憶療法#VR心理學#AI與心理健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46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30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56 & 專題: 太陽地磁風暴健康效應 (下)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 太陽地磁風暴健康效應 」 極光,那片流淌在夜空中的綠色絲綢,像宇宙親手寫下的情書,總是讓人心嚮往之。 但你可曾想過,那美麗的光幕背後,潛藏著一股足以擾動地球的能量? 從遙遠的太陽深處,撲面而來的日冕物質拋射(CME),不只是天文學家的浪漫筆記,更是影響我們生活的巨大無形之手。 在《AI星球永續健康》這集節目裡,我們帶領聽眾一起探討: 極光為何愈來愈常出現在中緯度? 太陽風暴是否會癱瘓全球通訊、影響飛航安全? 醫療儀器、心律調節器,會不會在地磁風暴中失靈? 人類健康,會不會悄悄受太陽黑子活動影響? 節目中,他們提到了 1859 年那場卡林頓事件。那時,極光竟亮到能讓人夜裡看報紙;電報機也因地磁感應,放出火花。 那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太陽可以伸出手,輕易地觸碰我們的世界。 如今,我們的日常被科技包裹,手機、衛星、IoT、電子病歷,無一不和電磁系統緊密相連。當太陽風暴來襲,連手術台上的儀器都可能受波及。 而在這一切之間,科學家正努力用 AI 與太空衛星守護我們,把那從兩千萬公里外奔來的風暴,化作可預測的訊號。 在那片流光溢彩的天空下,藏著人類對未知的敬畏,也藏著我們努力守護生活的心。 如果你也曾仰望星空好奇: 美麗的極光,是祝福,還是警訊? 那麼,別錯過這集節目。 一起在極光下,看見科學與人心交織的光。 推薦電影:《極地風暴》(地磁擾動危機)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9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9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星球健康週新知55 & 專題: 太陽地磁風暴健康效應 (上) ft.陳秀熙.許辰陽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 & 專題: 太陽地磁風暴健康效應 」 極光,那片流淌在夜空中的綠色絲綢,像宇宙親手寫下的情書,總是讓人心嚮往之。 但你可曾想過,那美麗的光幕背後,潛藏著一股足以擾動地球的能量? 從遙遠的太陽深處,撲面而來的日冕物質拋射(CME),不只是天文學家的浪漫筆記,更是影響我們生活的巨大無形之手。 在《AI星球永續健康》這集節目裡,我們帶領聽眾一起探討: 極光為何愈來愈常出現在中緯度? 太陽風暴是否會癱瘓全球通訊、影響飛航安全? 醫療儀器、心律調節器,會不會在地磁風暴中失靈? 人類健康,會不會悄悄受太陽黑子活動影響? 節目中,他們提到了 1859 年那場卡林頓事件。那時,極光竟亮到能讓人夜裡看報紙;電報機也因地磁感應,放出火花。 那是人類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太陽可以伸出手,輕易地觸碰我們的世界。 如今,我們的日常被科技包裹,手機、衛星、IoT、電子病歷,無一不和電磁系統緊密相連。當太陽風暴來襲,連手術台上的儀器都可能受波及。 而在這一切之間,科學家正努力用 AI 與太空衛星守護我們,把那從兩千萬公里外奔來的風暴,化作可預測的訊號。 在那片流光溢彩的天空下,藏著人類對未知的敬畏,也藏著我們努力守護生活的心。 如果你也曾仰望星空好奇: 美麗的極光,是祝福,還是警訊? 那麼,別錯過這集節目。 一起在極光下,看見科學與人心交織的光。 推薦電影:《極地風暴》(地磁擾動危機)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8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8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54:AI 不再只是夢幻,原來它已經偷偷改變我們的生活!(下) ft.陳秀熙.許辰陽.林庭瑀.Alison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 「AI 不再只是夢幻,原來它已經偷偷改變我們的生活!」 你是不是也曾經好奇: 為什麼你才剛聊過洗衣機,廣告就一直狂推洗衣機? Netflix 怎麼總是精準猜到你愛看的劇? AI 到底有多聰明?是不是快要取代人類? 別再以為 AI 只是工程師在搞的艱深科技了!在《AI 星球永續健康》最新這集裡,Simon 和許辰陽醫師聯手主持,邀請到超強跨界陣容: 陳秀熙老師:流行病學大師 林庭瑀博士:機器學習專家 Alison:AI 工程師 他們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帶你一起揭開 AI 機器學習的神秘面紗。從特斯拉自駕、YouTube 推薦,到醫療診斷與算命 APP(沒錯,連算命都能 AI!),通通是 AI 的功勞! AI 到底怎麼學會「猜你在想什麼」? AI 在醫療界如何幫醫生快速做決策? APCS、iPAS 證照怎麼幫助年輕人未來升學與職涯? 為什麼 AI 不只是理工科的人要懂? AI 的進步,會讓我們更安全,還是更焦慮? 原來 AI 不只是冰冷的程式碼,而是能讓生活更高效、更聰明的超級助理。無論你是科技小白、家長、學生,還是想跟上產業脈動的上班族,都能在這一集找到屬於你的啟發。 別再覺得 AI 好遙遠,快一起踏上這場最有趣的 AI 星球冒險吧! 超強棒AI課程→第一則留言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林庭瑀 #博士 #Alison #工程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9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7 - 不只是科技 - AI星球永續健康53:AI 不再只是夢幻,原來它已經偷偷改變我們的生活!(上) ft.陳秀熙.許辰陽.林庭瑀.Alison
日安,2025 星球健康週新知(53) 「AI 不再只是夢幻,原來它已經偷偷改變我們的生活!」 你是不是也曾經好奇: 為什麼你才剛聊過洗衣機,廣告就一直狂推洗衣機? Netflix 怎麼總是精準猜到你愛看的劇? AI 到底有多聰明?是不是快要取代人類? 別再以為 AI 只是工程師在搞的艱深科技了!在《AI 星球永續健康》最新這集裡,Simon 和許辰陽醫師聯手主持,邀請到超強跨界陣容: 陳秀熙老師:流行病學大師 林庭瑀博士:機器學習專家 Alison:AI 工程師 他們用最生活化的語言,帶你一起揭開 AI 機器學習的神秘面紗。從特斯拉自駕、YouTube 推薦,到醫療診斷與算命 APP(沒錯,連算命都能 AI!),通通是 AI 的功勞! AI 到底怎麼學會「猜你在想什麼」? AI 在醫療界如何幫醫生快速做決策? APCS、iPAS 證照怎麼幫助年輕人未來升學與職涯? 為什麼 AI 不只是理工科的人要懂? AI 的進步,會讓我們更安全,還是更焦慮? 原來 AI 不只是冰冷的程式碼,而是能讓生活更高效、更聰明的超級助理。無論你是科技小白、家長、學生,還是想跟上產業脈動的上班族,都能在這一集找到屬於你的啟發。 別再覺得 AI 好遙遠,快一起踏上這場最有趣的 AI 星球冒險吧! 超強棒AI課程→第一則留言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AI星球永續健康》《轉角幸福科技島》 #陳秀熙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特聘教授 #許辰陽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兼任助理教授 #林庭瑀 #博士 #Alison #工程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人體元宇宙 #AI星球永續健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8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6 - 轉角遇見你 - 每一位創作者的養分,都來自一段不想被看見的低潮 ft.寫寫文字
每一位創作者的養分,都來自一段不想被看見的低潮。 寫寫文字也是如此。 他從身心都在下沉的那一年,重新拿起閱讀與書寫,用日更為自己點一盞燈。 兩年十一個月、近千篇文字,累積的不只是作品,更是一份「相信自己值得被聽見」的勇氣。 訪談中,他分享了從單口播客開始,到意外踏入訪談領域的突破。 沒有訪綱、不剪輯、不後製,他選擇最真實的呈現,讓對話自然流動。 五百集以上的節目,來自一次次緊張、一點點膽量,以及每個受訪者的信任。 他說,創作路上最難的不是寫作,而是「破圈」。 當機會來臨時先答應,剩下的過程再努力跟上。 因為所有看似偶然的邀請,其實都是你默默努力後的必然。 《寫寫跟你說》是一檔陪伴型的文字系Podcast。 在這裡,有閱讀、有生活、有創作者的真心與吶喊。 他希望聽眾能從每一段對話中找到同伴,也找到繼續往前的理由。 創作不一定要快,但每一步都算數。 而他已經在下一個五百集的路上,持續前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29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5 - 轉角遇見你 - 滑雪不只是運動,更像是一種面對人生坡道的哲學 ft.滑雪教練ALEX
這集節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Alex 對「生活與快樂」的重新定義。 他從半導體業轉職成滑雪教練,看似放棄穩定高薪,實際上卻找回了人生的自由節奏。 節目中他談到在加拿大滑雪鎮的生活,讓他發現「不一定要賺很多錢,才會快樂」 這句話成為他勇敢轉身的關鍵。從雪地到人生,他用一次次跌倒換來的,是對速度、平衡與自由的掌握。 他也提醒初學者:「鞋子合不合腳,比技術更重要。」這看似技術的細節,其實也是人生隱喻 唯有找到最貼合自己的節奏與方式,才能滑得遠、滑得穩。 聽完這集,我感受到滑雪不只是運動,更像是一種面對人生坡道的哲學:學會煞車、轉彎,也學會在速度與恐懼之間找到自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8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4 - 幸福小書籤 - 沐沐小猴閒聊室: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雕塑一個民族的靈魂:蒲添生成就台灣,台灣也記住了他 ft.蒲浩志 蔡沐辰
日安,2025 「雕塑一個民族的靈魂:蒲添生成就台灣,台灣也記住了他」 在台灣近代藝術史中,雕塑常被視為配角。它佔據城市街角,靜默地陪伴路人,卻鮮少被深究與理解。然而,在台灣公共雕塑發展的重要脈絡裡,有一位創作者的名字,必須被擺回舞台中央:蒲添生。 他是台灣少數以公共雕塑著名的藝術家。從國父、鄭成功,到為平凡英雄打造紀念之作,他的創作是一部立體的台灣史。今日,透過蒲添生雕塑紀念館,我們回顧這位藝術家的一生,理解他如何以雙手塑造國家記憶,也讓雕塑得以擁有「發聲的權利」。 在嘉義的工藝土壤長出藝術的根 1912 年,蒲添生出生於嘉義裱畫店世家。木材、框邊、畫布,是他最早的藝術啟蒙。動手實作的能力與對造形的敏銳,從童年就悄悄累積。 他不是在象牙塔裡誕生的藝術家。他的養分來自生活、來自街巷、來自對土地的深刻理解。 求學時期,他受到當地藝術風氣影響。嘉義在二十世紀初本就活躍地培養新一代美術人才,而其中最耀眼的一位,正是後來成為他岳父的陳澄波。兩人的相遇,不只是情感結合,更是台灣美術史中少見的命運連線。 跨海求藝:從繪畫走向立體的革命 年少的蒲添生,懷抱遠行之心。 20 歲,他在家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毅然赴日本留學。這不是任性,是渴求更大世界的燃燒。 他原本進入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學習繪畫。但一次偶然接觸到雕塑課程中,人體模特兒與光影在立體面上流動的景象,使他深受震撼。 雕塑讓他懂得:立體不是材料,而是生命。 他轉入雕塑方向,最終進入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門下。朝倉文夫深受羅丹影響,強調人物雕塑不只是形體重現,更是精神表現。這套思想也成為蒲添生一生藝術信念的基礎,那是台灣雕塑語言真正啟動的時刻。 與陳澄波同走台灣現代藝術道路 回台後,他與陳澄波家族聯姻,兩位台灣藝術史上的重量人物,因緣而同行。 陳澄波常在嘉義街頭寫生,他曾觀察過這位年輕藝術家的才氣。婚後不久,陳澄波遭逢 228 慘劇遇害,家中蒙上陰影。然而,在歷史的巨浪裡,藝術並未停止。 蒲添生承接起岳父未竟之志。他選擇用雕塑,為台灣留下形體與記憶。 面對威權時代,他選擇忠於真實 1950–70 年代,台灣各地興建紀念碑、銅像,蒲添生成為主要受託創作者之一。他為國父孫中山、鄭成功、蔣中正等人物留下雕塑記錄。 然而,他從不因政治權力改變作品立場。 曾有一次委託者要求將雕像「修飾」得更為威風挺拔,但他堅拒,因人物真實的姿態,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也曾因雕塑蔣中正不戴帽子,而遭威脅。然而他堅持不妥協,因為帽子會遮掩人物獨特的頭型特徵。他所追求的不是偶像雕塑,而是人物性格之雕塑。 在人人噤聲的年代,他用藝術守住了勇氣。 雕塑中的台灣女性:美,不需被替誰發聲 蒲添生並不局限於政治題材。 在《春之光》等作品中,他專注塑造女性身體的自然姿態。這種對生命的凝視,不帶僵硬的道德審查,呈現台灣女性的柔韌與尊嚴。 與前輩黃土水的大理石作品《甘露水》相比,兩者都代表各自時代對女性形象的探索。不同的是,蒲添生採用泥塑製作,再轉為銅雕,留有更多動態與肌理上的呼吸。 女性不是符號,而是生命本身。 他以藝術向她們致敬。 動態的定格:晚年的創作轉向 到了七十多歲,他的創作反而更具冒險精神。他受到奧運比賽啟發,開始將「動作瞬間」轉化為雕塑語言。 跳躍、伸展、旋轉, 他讓凝固的銅雕展現彈性與節奏。 這並非技術炫示,而是對生命活力的禮讚。只要還能創作,他就不會停下。 最後的雕像:生命獻給了創作 1992 年,健康幼稚園大火,林靖娟老師為救幼童而犧牲。政府委託蒲添生為其塑像,以紀念這份無私之愛。 創作期間,蒲添生確診罹癌。 醫生勸他手術治療,他拒絕了。 他清楚,若接受重大手術,或將無力再持刀塑土。 他選擇繼續工作,完成最後的作品,直到生命走到極限。 作品完成的那一年,他離開了。 他的生命與作品結束於同一個句點。 藝術之於他,不是職業,而是回答生命的方式。 藝術平權:讓雕塑被每雙手理解 走進位於台北的蒲添生雕塑紀念館,一件最特別的事,是館內大多作品都「可以觸摸」。 在蒲浩志館長的理念裡: 「藝術不該只屬於看見的人。」 視障者的手指,就是他們的眼睛。 透過觸覺探索雕塑,他們能清楚感受到: 重量、起伏、凹陷、力量, 以及藝術家傳遞的脈搏。 這個觸摸活動,不只打破傳統美術館禁令,也讓雕塑真正進入生活與教育現場。在凝固的金屬中,藏著溫度的循環。 三代創作:讓雕塑之火不被熄滅 蒲家的藝術創作如今已傳至第三代。 大哥蒲浩明延續雕塑創作,孫女蒲宜君更遠赴英國深造,將國際視野帶回台灣。 在全球藝術市場的發展趨勢下,能維持三代皆投入同一藝術領域,極為罕見。這不只是傳承,更是一種文化脈絡的堅定。 這條路不易,但他們選擇繼續走。因為創作不是家族的職業,而是家族的語言。 台灣的雕塑,需要更多被看見的力量 在蒲浩志館長的觀察中,台灣最珍貴的策略資源,是我們的軟實力。這需要藝術家參與、需要社會共鳴,更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支持。 雕塑不只是展示,它塑造公共空間的核心精神。它代表一座城市相信什麼、記住什麼、想向世界說什麼。而這份理解,需要從認識蒲添生與他的作品開始。 台灣值得站得更高,藝術也應當如此 蒲添生一生的創作,聚焦於人。 歷史人物、家庭親人、平凡英雄、運動選手,都是他想守護的生命 他的作品超越材質,能在時間裡站立。因它們並非模仿,而是記錄, 不是雕塑,而是證明。 雕塑,是一個文明留給未來的痕跡,台灣的故事,值得被立體凝視。 凝視我們的勇敢,也凝視我們的脆弱,凝視我們還在前進。 當我們抬頭望向歷史人物的銅像, 或在掌心感受雕塑的線條起伏,其實是在告訴自己: 我們曾存在 而且值得被記住 💖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9巷16號 ✏️採預約制,建議五人以上,導覽約兩小時 ✏️可安排視障觸摸藝術教育活動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沐沐小𤠣閒聊室》《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蒲浩志 #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館長 #蔡沐辰 #沐沐小猴閒聊室 #共同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沐沐小猴閒聊室 #轉角幸福科技島 #蒲添生 #雕塑讓台灣站得更高 #藝術平權 #雕塑可以觸摸 #台灣藝術家 #台灣公共藝術 #文化的重量 #看見台灣雕塑 #嘉義藝術家 #用雙手寫歷史 #人物雕塑 #城市與雕塑 #藝術在生活 #文化不沉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52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3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10 - 銀髮族的社交心理與生活需求 ft.王福闓 曾于馨
日安,2025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10) 「銀髮族的社交心理與生活需求」 人口高齡化加速,許多長輩的社交圈隨著退休、子女離巢而縮小。然而,他們並非缺話題,而是缺一個「被看見」的場域。從LINE早安圖到社區合唱團、登山群組與第三人生大學,長輩正用自己的方式找回連結與價值。 一、他們其實很會聊,只是等一個聽眾 在實務訪談中,長輩的話題極其開放:家庭近況、健康飲食、時事與投資,當然少不了「當年勇」。只要有人願意聽,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參與舞台分享、社交活動後,更像是「逆齡」十幾歲。規律的「早安圖」,不只是日常禮節,更是安好訊號。 二、從「當年勇」到「現年勇」 反覆的過去式,常被晚輩誤讀為教訓。關鍵在引導: 限時三分鐘濃縮故事,轉向「最近在做什麼」。 把過去的資歷,變成今日的行動方案(教孫輩煮咖啡、帶隊健走、策畫小展演)。 以「請教」取代「評教」,讓經驗成為合作的起點。 三、家庭裡的難題需要被好好說 長輩與晚輩之間,有幾組敏感題最容易卡關: ✏️醫療與身後:預立醫療決定、是否急救、器官捐贈與靈骨塔安排。 ✏️信仰與祭祀:是否持香與祖先牌位轉安置的代際差異。 ✏️再伴侶與性向:高齡再尋伴可提升生活滿意,但巨幅年齡差易引發財務與信任疑慮;不少人先對祖父母出櫃,反而更被接納。 這些話題不必一次說完,以「提早、分段、留書面」原則,降低情緒拉扯。 四、好場域,讓長輩願意一去再去 成功案例往往具備三個要素: 1. 可停留的舒適:座距寬、動線平順、光線柔和、音量可控。 2. 被看見的舞台:可做小型發表(社交舞、合唱、手作、成果秀)。 3. 情感黏著的裝置:黑膠老歌、留言本、共同相簿,讓記憶得以共創。反之,過度「懷舊布景」的打卡店,常讓長輩只去一次,他們更在意當下的同行與自在。 五、社交與自我實現的「三條路」 ✏️日常節律:每週一次固定聚會+一次學習+一次運動。 ✏️再學習:社大/第三人生大學把人脈與新技能接起來。 ✏️微型創業:私廚、咖啡點心、麻辣湯小店,不必做大,但能把故事做深。 六、給家人的行動清單(可立刻使用) ✏️今晚開始,用這 3 題開啟「現年勇」對話: 1. 這週你學到的新本事是什麼? 2. 想不想辦一場你的小發表?我來當第一排觀眾。 3. 下次想帶我們去哪裡喝茶?你當主揪。 ✏️下次聚餐,預約銀髮友善座位:輪椅可退位、陪同席收費清楚、牙口友善選項到位。 ✏️家族治理預備:把醫療決定、財產與信託、再伴侶安排寫成一頁紙,先列要點、後約談。 長輩要的從來不只是回憶的舞台,而是此刻的掌聲。把「當年勇」變成「現年勇」,從一杯下午茶、一張留言卡、一段三分鐘的分享開始;被看見的那一刻,就是他們真正年輕的時刻。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王福闓 #品牌創新發展協會 理事長 #曾于馨 #媒體從業人員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9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2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2:4-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4-1、2、3) 「遺忘的藝術 一 從自由、療癒到寬恕」 這三集節目以「遺忘」為核心,從三位哲學家的觀點展開一場思想之旅。 從尼采的「生命之遺忘」、到佛洛伊德的「心理之遺忘」、再到保羅・力克的「倫理之遺忘」。 聽眾在生活故事與思想交錯之間,感受「記得」與「忘記」的辯證。 三位主持人在對談中,以哲學與日常交錯的語氣,帶出「記憶與自由」、「創傷與療癒」、「歷史與寬恕」三個層次的思考。 「遺忘不是逃避,而是生命學會繼續的方法。」 EP0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主題重點: 探討尼采在「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中提出的觀點,唯有懂得遺忘,生命才能前進。記憶是必要的,但過度的記憶會讓人被過去綑綁。 哲學概念: 遺忘是一種能力,而非缺陷。 歷史若成為負擔,就會阻礙當下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是活在「現在」的張力裡。 主持人: Simon 舉例「社會如何被過去的榮光困住」,鈺婷談生活中「學會放過自己」的重要性,士瑋老師則提醒「文化的延續需懂得選擇性記憶」。 「遺忘不是失去,而是讓生命重新呼吸。」 EP0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主題重點: 從佛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出發,探討遺忘作為一種心理防衛。遺忘不是失誤,而是心靈的自我保護。 哲學概念: 無意識並非敵人,而是另一種真實。 被遺忘的事,其實在等待被理解。認識自己,需要聆聽「遺忘」的聲音。 主持人: 士瑋老師從臨床心理學切入「遺忘的必要性」,鈺婷談香氣與記憶療法,Simon幽默分享「記錯人、忘了地點」的生活例子,讓理論落地。 「有時候,我們不是忘了;而是還沒準備好記得。」 EP0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主題重點: 從保羅・利柯的《記憶、歷史、遺忘》談起,探討「寬恕」作為一種成熟的遺忘。遺忘並非抹除,而是透過理解與轉化,讓時間得以修復。 哲學概念: 記憶需要被倫理化。 寬恕不是赦免錯誤,而是重新給予意義。 被命令的遺忘,是社會重建的一種必要。 主持人; Simon談信仰中的告解與療癒,士瑋老師從歷史事件延伸「集體遺忘」的代價,鈺婷引用希臘神話「復仇女神變和善女神」作為隱喻,象徵遺忘的昇華。 「真正的遺忘,不是刪除,而是懂得原諒時間。」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哲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遺忘的藝術 #記憶與自由 #療癒哲學 #寬恕與原諒 #哲學對談 #思想與生活 #哲學思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27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1 - 轉角遇見你 - 「貓隱黑穹」舞台劇:天藝劇團 ft.錢大同
🌕 一、節目介紹與主題概要 這一集《轉角遇見你》,從一場「遇見」開始—— 一段跨越時空的劇場邂逅,連結了軍事歷史與人性的溫度。 錢大同老師以其43年劇團歷程,帶來舞臺劇《貓影黑熊》,改編自「黑貓中隊」真實故事。 黑貓中隊是冷戰時期臺美合作的高空偵察單位,任務極為危險,常常「一去不回」。 老師用戲劇的語言重現那段被忽略的歷史,也透過角色之間的情感,探問「忠孝難兩全」的兩難與愛的重量。 這集節目不只是談軍事,更談「人」。 從張立義少校的真實經歷,到他妻子等待八年的愛與選擇; 從高空的孤寂飛行,到眷村巷弄的煙火氣; 從國家任務的沉重,到信仰與家庭的柔光—— 這部劇,讓歷史不只是記憶,更是被看見的情感。 🎭 二、訪談亮點與心得 💠 1. 舞臺劇的起心動念 2021年,錢大同老師受邀撰寫「陸、海、空」三部軍事劇本,其中《黑貓中隊》以「張立義」故事為原型。原本只為眷村劇本比賽而寫,卻意外發展成天意劇團睽違多年再出發的重磅製作。 「我沒打算成為史詩,只是想用戲劇告訴大家—他們曾經存在過。」 💠 2. 舞臺的留白與想像 錢老師提到,他在創作時只呈現 40% 的內容,留 60% 給觀眾想像。 電影有鏡頭的切換,但舞臺的魔法在於「觀眾與演員共同完成的現場」。 他讓真實與虛構交錯,使劇場成為「情感的延伸空間」。 「我希望觀眾哭的時候,是為自己掉淚。」 💠 3. 軍史轉為人性敘事 劇中不僅描繪飛行員的英勇,也書寫「張立義與妻子的愛」。 妻子等了八年,改嫁後又被允諾「若丈夫歸來,願讓她回去」—這份愛的成全,讓軍事史化為最動人的柔情。 「飛得越高的人,心其實越軟。」 💠 4. 戲劇的歷史考證與美學處理 老師為了劇本,蒐集黑貓中隊所有資料、紀錄片與口述歷史, 並以「視覺導演」的角度設計場景: 沉浸式的舞臺進場體驗 眷村音樂、叫賣聲、老式電話與防空洞場景 投影出 U2 偵察機的真實規格與影像 蔣經國與 CIA 角色的對話,象徵權力的兩難 這不是冷冰冰的史劇,而是一封寫給那個年代的信。 💠 5. 信仰與創作的底色 天意劇團成立 43 年,以信仰為根,堅持「用戲劇傳遞愛」。 錢老師說:「這齣戲裡的三位主角,都是基督徒。也許正因為他們知道—人是渺小的,愛才顯得偉大。」 「人活著的價值,不在名利,而在那份願意為愛堅持的信念。」 「遇見,是世界上最容易、也是最不簡單的事。 這次,我們遇見了一段被歷史遺忘的愛,一群在高空飛行的靈魂。 謝謝錢大同老師,讓歷史不只是數據,而是一種可以被擁抱的溫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3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20 - 幸福小書籤 -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09 - 「銀髮服飾市場與未來機會」 ft.王福闓 曾于馨
日安,2025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9) 「銀髮服飾市場與未來機會」 「年齡不是風格的上限,舒適才是穿搭的底線。」當銀髮族走出辦公室,走進健身房、步道與展演場館,他們的衣櫥也跟著升級。從機能到美感、從日常到宴會,重新定義「成熟」的樣子。 一、日常場景的改寫: 輕量、好穿脫、能呼吸 清晨的公園裡,亮黃色與鮮紅色的排汗上衣成為行走的安全標誌;健身房內,短版機能T、抓地輕量鞋與壓力襪,成為銀髮族的基本配備。穿著的核心,不再是鬆垮掩飾,而是「結構有支撐、布料有彈性、體感要涼快」,以更長的行走里程換來更穩的生活自理。 二、正式場合的重生: 男性偏好合身不緊繃的西裝外套,講究面料與墊肩比例;女性鎖定有腰身的 one-piece 洋裝,裙擺散開,修飾腹部與臀線。配件只要一件到位。一支錶、一只包或一顆珠寶,就能決定整體氣場,其餘單品反而可以平價混搭,形成「一物定調」的穿搭法則。 三、機能美學: 護具、檢查服與氣味管理 護膝、束腰從黑白走向多色,外穿也體面;醫療檢查服去「病服感」,以無釦與俐落剪裁提升尊嚴與行動便利。嗅覺上,木質、柑橘等溫和香氛與抑味面料,回應長者對氣味的敏感與在家共住的舒適度。 四、誰在影響他們: 社團口碑與熟齡KOL 團購與社團口碑成為關鍵分發節點;熟齡網紅示範比年輕人帶貨更具說服力。「祖孫三代同色系穿搭」等改造企劃,不只縮短代溝,也把穿衣變成跨世代的共同語言。 銀髮時尚不再是「將就」,而是「講究」。當功能與風格被同時滿足,衣著就成了生活品質的延長線:能走得久、坐得穩、也美得體面。下一次出門,請記得選一件讓你想多走一站路的衣服。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王福闓 #品牌創新發展協會 理事長 #曾于馨 #媒體從業人員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長白青年的銀髮焦慮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4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19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1:4-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4-1、2、3) 「遺忘的藝術 一 從自由、療癒到寬恕」 這三集節目以「遺忘」為核心,從三位哲學家的觀點展開一場思想之旅。 從尼采的「生命之遺忘」、到佛洛伊德的「心理之遺忘」、再到保羅・力克的「倫理之遺忘」。 聽眾在生活故事與思想交錯之間,感受「記得」與「忘記」的辯證。 三位主持人在對談中,以哲學與日常交錯的語氣,帶出「記憶與自由」、「創傷與療癒」、「歷史與寬恕」三個層次的思考。 「遺忘不是逃避,而是生命學會繼續的方法。」 EP0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主題重點: 探討尼采在「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中提出的觀點,唯有懂得遺忘,生命才能前進。記憶是必要的,但過度的記憶會讓人被過去綑綁。 哲學概念: 遺忘是一種能力,而非缺陷。 歷史若成為負擔,就會阻礙當下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是活在「現在」的張力裡。 主持人: Simon 舉例「社會如何被過去的榮光困住」,鈺婷談生活中「學會放過自己」的重要性,士瑋老師則提醒「文化的延續需懂得選擇性記憶」。 「遺忘不是失去,而是讓生命重新呼吸。」 EP0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主題重點: 從佛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出發,探討遺忘作為一種心理防衛。遺忘不是失誤,而是心靈的自我保護。 哲學概念: 無意識並非敵人,而是另一種真實。 被遺忘的事,其實在等待被理解。認識自己,需要聆聽「遺忘」的聲音。 主持人: 士瑋老師從臨床心理學切入「遺忘的必要性」,鈺婷談香氣與記憶療法,Simon幽默分享「記錯人、忘了地點」的生活例子,讓理論落地。 「有時候,我們不是忘了;而是還沒準備好記得。」 EP0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主題重點: 從保羅・利柯的《記憶、歷史、遺忘》談起,探討「寬恕」作為一種成熟的遺忘。遺忘並非抹除,而是透過理解與轉化,讓時間得以修復。 哲學概念: 記憶需要被倫理化。 寬恕不是赦免錯誤,而是重新給予意義。 被命令的遺忘,是社會重建的一種必要。 主持人; Simon談信仰中的告解與療癒,士瑋老師從歷史事件延伸「集體遺忘」的代價,鈺婷引用希臘神話「復仇女神變和善女神」作為隱喻,象徵遺忘的昇華。 「真正的遺忘,不是刪除,而是懂得原諒時間。」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哲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遺忘的藝術 #記憶與自由 #療癒哲學 #寬恕與原諒 #哲學對談 #思想與生活 #哲學思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0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18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當疼痛變成訊息:身體在說的那句話 ft.崴爺
💠 一、重新認識筋膜:灰姑娘的逆襲 筋膜是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擁有 2億多個感覺接受器。 它包覆所有肌肉、骨骼、神經與內臟,是「有機率的緊身衣」。 威爺用三個 S 形容筋膜特性: Sensory(有感)/Shape(有型)/Spring(Q彈)。 💠 二、水與筋膜的關係 筋膜的70%是水分,缺水會導致滑動障礙與發炎。 正確補水、伸展與姿勢,是讓筋膜「潤滑」的關鍵。 💠 三、魅力原則CHARMS:身體保養金法則 每個字母代表一項身體照護關鍵: Correct posture(正確姿勢) Healthy diet(健康飲食、少糖) Avoiding old injury(避免舊傷反覆) Regular schedule(規律作息) Mindfulness(覺察冥想) Stay active(保持活動) 威爺強調:「最好的姿勢,是你的下一個姿勢。」——提醒我們要動起來、不要久坐。 💠 四、常見疼痛的筋膜解方 足底筋膜炎:睡前用「SPA原則」伸展(慢速、暫停、感受)。 肩頸僵硬:每日十次「收下巴+展胸大+YTW」三步驟運動。 姿勢歪斜:找回脊椎中立,減輕筋膜壓力,避免骨刺惡化。 💠 五、筋膜 × 情緒 × 呼吸 緊張時的「咬牙根」「聳肩」會讓筋膜繃緊。 透過「鼻吸口吐」的長吐氣法,讓副交感神經啟動,達到身心放鬆。 🌿 威爺金句 「筋膜就像人際關係,要常常關心它,不要冷落它,不然就會鬧脾氣。」 「最好的姿勢,是你的下一個姿勢。」 「讓我們一起成為『筋開心、筋膜的金級幸福資優生』!」 #筋膜保養 #筋膜放鬆 #威爺喬之事 #身體覺察 TakeALook不只是科技 #物理治療 #身體智慧 姿勢矯正 #冥想呼吸 #CHARMS魅力原則 #健康生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46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EP917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10:4-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4-1、2、3) 「遺忘的藝術 一 從自由、療癒到寬恕」 這三集節目以「遺忘」為核心,從三位哲學家的觀點展開一場思想之旅。 從尼采的「生命之遺忘」、到佛洛伊德的「心理之遺忘」、再到保羅・力克的「倫理之遺忘」。 聽眾在生活故事與思想交錯之間,感受「記得」與「忘記」的辯證。 三位主持人在對談中,以哲學與日常交錯的語氣,帶出「記憶與自由」、「創傷與療癒」、「歷史與寬恕」三個層次的思考。 「遺忘不是逃避,而是生命學會繼續的方法。」 EP01:《尼采:遺忘,讓生命自由》 主題重點: 探討尼采在「歷史的用途與濫用」中提出的觀點,唯有懂得遺忘,生命才能前進。記憶是必要的,但過度的記憶會讓人被過去綑綁。 哲學概念: 遺忘是一種能力,而非缺陷。 歷史若成為負擔,就會阻礙當下的行動。 真正的自由,是活在「現在」的張力裡。 主持人: Simon 舉例「社會如何被過去的榮光困住」,鈺婷談生活中「學會放過自己」的重要性,士瑋老師則提醒「文化的延續需懂得選擇性記憶」。 「遺忘不是失去,而是讓生命重新呼吸。」 EP02:《佛洛伊德:遺忘,是無意識在說話》 主題重點: 從佛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出發,探討遺忘作為一種心理防衛。遺忘不是失誤,而是心靈的自我保護。 哲學概念: 無意識並非敵人,而是另一種真實。 被遺忘的事,其實在等待被理解。認識自己,需要聆聽「遺忘」的聲音。 主持人: 士瑋老師從臨床心理學切入「遺忘的必要性」,鈺婷談香氣與記憶療法,Simon幽默分享「記錯人、忘了地點」的生活例子,讓理論落地。 「有時候,我們不是忘了;而是還沒準備好記得。」 EP03:《利柯:寬恕,是最高形式的遺忘》 主題重點: 從保羅・利柯的《記憶、歷史、遺忘》談起,探討「寬恕」作為一種成熟的遺忘。遺忘並非抹除,而是透過理解與轉化,讓時間得以修復。 哲學概念: 記憶需要被倫理化。 寬恕不是赦免錯誤,而是重新給予意義。 被命令的遺忘,是社會重建的一種必要。 主持人; Simon談信仰中的告解與療癒,士瑋老師從歷史事件延伸「集體遺忘」的代價,鈺婷引用希臘神話「復仇女神變和善女神」作為隱喻,象徵遺忘的昇華。 「真正的遺忘,不是刪除,而是懂得原諒時間。」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哲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遺忘的藝術 #記憶與自由 #療癒哲學 #寬恕與原諒 #哲學對談 #思想與生活 #哲學思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27 minutes

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