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ealth & Fitness
Sport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e5/be/7c/e5be7c0c-6448-7216-b24c-cfce3eeac7cd/mza_1534155512554575995.jpg/600x600bb.jpg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shojo art club
21 episodes
8 months ago
我們是Celia和Elise,在藝術圈混過幾年,年紀已不小但依然保有文藝少女初心,藉由彼此對話重拾對藝術價值的探索創造,持續關注大大小小展覽和藝術圈各種現象。節目內容有20%藝術史,80%藝術產業心得(辛酸),歡迎指教。 instagram @shojoartclub 聯絡方式| shojoartclub@gmail.com music credit| Bouncing Loop by JsoundLAB Lipsia by Sapajou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is the property of shojo art club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我們是Celia和Elise,在藝術圈混過幾年,年紀已不小但依然保有文藝少女初心,藉由彼此對話重拾對藝術價值的探索創造,持續關注大大小小展覽和藝術圈各種現象。節目內容有20%藝術史,80%藝術產業心得(辛酸),歡迎指教。 instagram @shojoartclub 聯絡方式| shojoartclub@gmail.com music credit| Bouncing Loop by JsoundLAB Lipsia by Sapajou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Arts
Episodes (20/21)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 21 選擇困難症-為什麼我們總是選不出來?
這集要接地的聊聊選擇困難症的誤區,和我們用生命(青春)換來的經驗🥹 從挑選一間咖啡店、晚餐要配哪部片,到別人傳來的連結到底要不要點,第一大誤區就是分析癱瘓:選項太多,左右為難,最後什麼都沒選成。但越不決定,越搞不清自己想要什麼。更糟的是,在沒有看清楚優先順序時,每次出現新選項,就會推翻前一秒的決定,無限輪迴。 第二誤區是因為過去受過傷,帶著黑暗的濾鏡看待所有選項,結果過度防備,不是什麼都不敢選,就是選擇最安全的路,卻忽略了真正想走的方向。 第三誤區則是沒意識到自己其實有選擇,讓環境和習慣模式決定了自己的人生。當選擇變成無意識的慣性時,生活就只是被推著走,人生直接自動導航。 但說到底我們的建議不一定管用,最重要的還是挖掘自己內在的答案。祝福大家勇敢看清誤區,不被困住!最後分享一段啟發這集節目靈感的書摘: 「他們缺乏的經驗是雙重的:他們既不了解外在世界,同時也不了解自己;只有一旦長到大人年紀,有了回顧所需要的距離,年輕時的迷失如今在他們眼裡才看得出來。更值得注意的是:只因有了這種距離,他們才能夠明白『迷失』的意涵是什麼。身處當下,他們渾然不知有朝一日別人將用什麼眼光看待他們的過去,所以只能用更多的熱切去捍衛自己的信念。那種強度是成人在捍衛自己信念時趕不上的。因為成人已經有了經驗,知道人世間一切表面肯定的事其實都是脆弱不堪的。」— 米蘭·昆德拉《簾幕》 註:圖片由ChatGPT製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50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20 《星際效應》之時間是幻覺
好。久。不。見!農曆新年期間決定帶來新的一集,也先祝大家蛇來蛇去、蛇得開心~~ 在這一集裡我們想跟大家聊聊去年在十週年重新上映的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生命的體感只有當下,十年時間,無論是從個人或社會而言都是一個抽象尺度。然而我們是渴望創造意義的生物,很多事情只有過了很久之後回頭再看才能明白,因此時間作為我們共享的框架,讓述說故事成為可能。透過電影劇情,我們這次討論了信念的考驗和信仰的力量(與崩壞)、線性時間的幻覺、對愛的各自表述。不管是不是諾蘭粉,如果這個題目有任何觸動你的地方,都很歡迎來留言分享,下次見~ PS 節目內容有大量劇透,請斟酌服用。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artclub #星際效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45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9 藝術史的多重宇宙 ft. 藝術家曾建穎
▍簡介 這集我們繼續著慢讀計劃,只是跳過了一些章節,直接來到〈藝術史〉這章,並邀請好友藝術家曾建穎來聊天。 可是我們沒有要嚴肅討論偉大的藝術家或重要的主義和運動。也沒有要界定什麼或批判什麼。 如何用有意義的方式去談論「藝術史」,讓人感覺是個不可能的任務;範疇似乎太龐大,也太游移。我們只能瞎子摸象地去創造某種交集,同時讓它如同一面鏡子般允許我們檢視並反思自身的角色。 萬物變動不居,過去與未來都是相對性的抽象概念,但透過當下的參與,我們在藝術史中各自有所發現。我們要的不是紀念碑,反而是讓歷史作為一種動態脈絡或參照工具,提醒著任何作品都不是獨立存在也不能被孤立地判斷,而是在持續累積的工作(勞動)下,逐漸讓點連成線所形成的多重宇宙。 好久沒更新然後不小心又聊太久(沒錯我們一貫的風格),希望大家聽完也喜歡。 曾建穎 @tsengchienying 封面圖片由曾建穎提供,圖說: 曾建穎《斜陽 》,2022 L137 x W95 cm 紙本設色、墨、礦物顏料、金箔 󠀠󠀠 󠀠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ig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1 hour 27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8 理想的生涯
▍簡介 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 雖然我們又遲到了,不過這集給了滿滿的一小時。《藝術家之死》的討論已來到第7章〈藝術家的生命週期〉,其實是個有點重量的題目,好像也因為這樣,我們沈澱了一些時間,錄了兩次才完成。一切都是有期限的,生命也是;這種認知本身,就是改變和重新啟動的契機,而自此做下的每個決定也因此被賦予了內在力量。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有多遠?什麼真正值得追求?放棄不行嗎? 如果你也曾經覺得,啊,人生好難,那個難的感受,裡面其實是可以有更細緻的討論和破關能量的。希望這集能小小地幫助到大家🫶🏻 節目中提到的書: 《重啟人生》(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天下雜誌,2023)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years ago
56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7 與藝術家徐瑞謙談心
▍簡介 錄製Podcast兩年來,我們第一次多了一位嘉賓!!👏👏👏 這次主題叩和我們的慢讀計劃,聊書籍第五章〈自己動手做〉和第六章〈空間與時間〉,我們想到也許可以找藝術家來聊聊、分享關於工作室的經驗與創作狀態,於是邀請了好朋友徐瑞謙加入談心時間。 瑞謙說,「對於創作,我好像比較不希望是很單點式的方式去表達,我還是有個很明確的範圍,只是在這個範圍內怎麼有一個『之間』的游移狀態對我來講會蠻重要的。」 時間與空間,聽起來像是兩件事。然而空間成本越來越高的現實,讓藝術家為了負擔成本所付出的工作時間,也回過頭來擠壓了創作所需要的彈性。閒適狀態似乎在節奏越來越快的資本主義市場中成了真正的奢侈,但那些「玩的時間」、「感受的時間」也是心靈所不可或缺的。也就像這本書裡的作者所言,「藝術家需要空間,但最重要的是需要時間。這些時間不是為了有生產力,而是為了沒有生產力。」 同時,那些付出的勞動,無論是有形的身體勞動或是無形的情感勞動,都會真實地獲得某種反饋與感受的累積,也藉此認識到自身觀看世界的獨特方式。 一不小心就聊得太長了,希望大家喜歡,也依舊都是時間的富翁,陪我們到節目最後~因為我們的每一種關注,都會以微妙的方式影響世界的運作😉 *封面圖片為徐瑞謙工作室,由藝術家徐瑞謙提供。 ▍關於藝術家 徐瑞謙 https://www.hsujuichien.com/ 傢具品牌 monouno https://www.mono-uno.com/ ig@monouno_ 展覽: TKG+ Projects 一天儲存一公分-徐瑞謙個展 2023.02-11 - 05.13 伊日後樂園 BACK_Y 1F&2F monouno 傍晚的雙黃燈 2023.05.11 – 06.03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g@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years ago
1 hour 13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6 慢讀《藝術家之死》(3):新環境
▍簡介 在免費成為工具、注意力成為商品的今天,隨手可得的資訊是誰在付費? 這集讀第四章〈新環境〉,我們聊怎麼看待環境的改變。當資訊取得太容易時,焦點常常也跟著模糊,我們因而更需要提升注意意識、釐清自身需求,並在能力可承擔的規模內做出改變的行動 — 不管是在社群行銷自己、或將產出的內容加以社群化、商品化、貨幣化。期許我們愛惜羽毛,同時帶著清楚的意圖把握行動的契機。 ▍《藝術家之死》閱讀進度: 01月:第一章 序論+第二章 藝術與金錢 02月:第三章 最好的時代(科技烏托邦主義的論述) 03月:第四章 新環境 04月:第五章 自己動手做+第六章 空間與時間 05月:第七章 藝術家的生命週期 06月:第八章 音樂 07月:第九章 寫作 08月:第十章 視覺藝術 09月:第十一章 電影與電視 10月:第十二章 藝術史+第十三章 第四典範:藝術家作為生產者 11月:第十四章 藝術學校+第十五章 盜版、版權、科技九頭蛇 12月:第十六章 不要自憐,組織起來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years ago
1 hour 3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5 慢讀《藝術家之死》(2):最好的時代
▍簡介 大家二月好嗎?其實年假尾我們就錄好了這集,但兔年開工特別忙,所以這集比較晚上線,請多多見諒! 這集的前半段,我們分享各自對整理的一些想法,需要斷捨離的除了實質物品,也包括不再適用的知識想法、框架、期待、心態。或許心態是最重要的吧?回到當下,重新聚焦於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求,更甚於外在環境的好壞對錯。這並非鄉愿,而是認清自己的能力條件,做出決定和行動,也保持彈性。 後半段我們讀《藝術家之死》第三章〈最好的時代(科技烏托邦主義的論述)〉,討論在科技發展的快節奏和產業變化的高度不確定性下,生存和愛是可以並存的嗎?我們應該為了追求的目標勉強自己做某些不想做的事嗎?還是因為愛,我們可以找到力量面對某些過去不做的事?平衡點在哪?又該怎麼定義藝術家的成功? 關於近藤麻理惠生了第三個小孩之後放棄整理的新聞,來源是她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的這篇報導: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ome/2023/01/26/marie-kondo-kurashi-inner-calm/ 節目中提到的韓國作家的書: 金英夏《言:生活如此艱難,但我們還有文學與寫作》(漫遊者,2022) https://www.andbooks.com.tw/book.php?book_sn=3027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years ago
47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4 慢讀《藝術家之死》(1):藝術與金錢
▍簡介 來了🥰 我們沒有停止更新! 2023年要祝大家新年快樂之外,想邀請大家跟我們一起閱讀《藝術家之死:數位資本主義、社群媒體與零工經濟全面崛起,21世紀的創作者如何開闢新局?》這本書。在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網絡環境裡,藝術與金錢的關係一直在改變大眾認知藝術的觀點,也感覺是個永遠沒有結論的問題。不過一定要有結論嗎?或許有用的是持續更新感受與觀察,看見哪些是不再適用的思考模式,找到拉扯之中的動力。 我們會以每個月1-2個章節的速度慢慢讀書,希望在緩慢的節奏裡有更深入的探索,歡迎大家加入~也祝各位creators兔然暴富🐰 ▍閱讀書籍 威廉 ‧ 德雷西維茲《藝術家之死:數位資本主義、社群媒體與零工經濟全面崛起,21世紀的創作者如何開闢新局?》(麥田出版,2022) William Deresiewicz, The Death of the Artist: How Creators Are Struggling to Survive in the Age of Billionaires and Big Tech. (Henry Holt and Co., 2020)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years ago
59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3 Picasso – El Greco:聊一場我們都沒去看的展覽
▍簡介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書針對如何觀看藝術發表看法,似乎好好觀看是個永遠難以企及的目標。作為觀眾,想多了像在看別人推銷給我們的想法,但不帶思考的直覺觀看聽起來更令人困惑,我們還有純然感知的能力嗎?這一集聊聊我們都沒看過的展覽 — 現正於巴塞爾美術館展出的「Picasso - El Greco」,秉著開放和好奇,討論可能的觀看方式,在微觀視角和宏觀脈絡之間,對繪畫展開未知的討論。 在各種觀看的框架中,個人的感受經驗重要嗎? ▍延伸閱讀 Picasso – El Greco @ Kunstmuseum Basel, 2022 Jun - Sep The Kunstmuseum Basel's Picasso-Story Picasso Prints: The Vollard Suite at the British Museum, 2012 May - Sep ▍其他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56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2 沒有答案的繪畫
▍簡介 大家小時候喜歡畫畫嗎?現在還畫嗎?存在著各式各樣感官娛樂的當下,還喜歡看畫或覺得繪畫重要嗎?繪畫作為市場商品是否會影響觀看的經驗?「什麼是繪畫」這個問題有可能被回答嗎? 或許這些對繪畫的想像只能成為很個人的討論,也因為牽涉各自不同的感知、經驗與表達方式而相對地私密,然而我們不設想給出批判或標準,而是在隨性的對話中回到生活,回顧接觸繪畫的初心。錯誤的詮釋沒有關係,不理解畫作也沒有關係,因為那就是作畫或看畫當下的我們真實的樣子。 這一集在各種無解的問題中,嘗試整理我們近期對繪畫的一些想法。 ▍延伸閱讀 THE READYMADE AND THE TUBE OF PAINT David Hockney: Ipad Drawing ▍其他連結✨✨✨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56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1 不確定性的黑洞
▍簡介 不確定性大概是近期感覺最困難也最切身的主題了,雖然身而為人的每天都在面對。如何才能掌握未知,作出好的決策呢? 這兩年半來的疫情,讓我們比過往更加倍地試著理解,不確定性是唯一可以確定的事物本質,小至日常生活情境,大至全球災難恐慌。仔細想想,關於藝術生產的過程,似乎也是在這樣的不確定關係中建構起來的 — 這集我們從創作者的意圖、觀看者的想法、產業工作者對未知的掌握等不同觀點來分享,在這個不確定性的黑洞裡,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然而我們是否可能覺察判斷的價值與意義、將不確定性轉化為動能往前進? ▍延伸閱讀 展覽:關渡美術館,「保持荒涼的表情」,展期 2022.02.25 - 2022.05.22 書籍: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16,繁體中文版) 作品:Gerhard Richter, September, 2005. 新聞:India’s Art History United in a Single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音檔中口誤日期,正確時間為2022.03.09) ▍其他連結✨✨✨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54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10 騙子是最懂你的人
▍簡介 人總是忍不住相信其實難以置信的好故事、光鮮亮麗的名人網紅;夢想讓人容易迷失,貪念則讓人有機可乘。在誰沒接過詐騙電話的今日社會,好像大家已經習以為常。受害者覺得想哭,旁觀者覺得好笑,但如果撇除道德,從創意計劃或藝術的角度來看詐騙,它能教會我們什麼事? 圖檔來源:Artnet ▍補充資料 四個年輕義大利藏家被發現是假帳號(Artnet) Podcast節目The Art Angle: Art, Lies, and Instagram: How Catfishing ‘Collectors’ Duped the Art World 紀錄片《Tinder大騙徒》(Netflix) 影集《創造安娜》(Netflix)(途中把Anna Delvey出生/成長地講相反還請見諒!) 影集《地獄公使》(Netflix) 阿根廷藝術家Amalia Ulman 2014年的創作《Excellences & Perfections》 ▍其他連結✨✨✨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instagram: @shojoartclub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33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9 多麼可愛又美麗的小宇宙 - 漫談沈浸式藝術
▍簡介 讓人沈浸的事物,就像一個個獨立的小宇宙,讓全然的體驗成為可能。然而「沈浸式藝術」除了可以做為週末好去處,是否可能成為觀看和理解自身現實的全新方式?我們追求的,是感官享受、感官衝擊、還是感官麻痺? 這集分享(閒聊)了一些有趣的看展經驗,歡迎大家分享自己想像中的沈浸式藝術,也將你喜歡的展覽推薦給我們。 ▍延伸閱讀推薦 展覽 臺北市立美術館,「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2021 巴比肯藝術中心,「AI: More Than Human」,2019 作品 草間彌生《Infinity Mirrored Room - Filled with the Brilliance of Life》(2011/2017,泰特美術館藏)‘Infinity Mirrored Room - Filled with the Brilliance of Life’, Yayoi Kusama, 2011/2017 | Tate 羅智信《用蝸牛畫蝸牛》(2021年作品)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 Sisyu+teamLab《多麼可愛又美麗的世界》(2011年作品)多麼可愛而又美麗的世界 / What a Loving, and Beautiful World | teamLab 徐震《徐震超市》(2016構思作品) 電影 朱利安·許納貝爾《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2018) 書 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 強納森·科拉瑞《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 ▍✨其他連結✨ ・合作洽詢:shojoartclub@gmail.com ・ instagram: @shojoartclub ・ 一杯house wine鼓勵文藝少女,讓她們找到靈感與溫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41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8 如何自主性的貼標籤-向安迪・沃荷學習
▍簡介 當「貼標籤」被置入一個負面語境理解時,往往讓人感到委屈或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在標籤背後,有沒有可能再發現一種展現身分認同、創造品牌效益的逆襲之力呢? 2022年首發,我們一起展望未來,聊聊如何為自己貼標籤! 在資訊持續爆炸的年代,人人都希望在短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訊息,因此貼標籤成為行走江湖不可避免的溝通方法,我們儘管不喜歡被化約,但生活中也不自覺的為人事物分門別類。 既然不可避免,不如,我們好好運用這些標籤、而不再急於撕下它們?這一集,我們透過網紅始祖藝術家Andy Warhol的小故事,聊聊怎麼透過為自己「貼標籤」並「累積標籤」進而創造價值。也許我們都可以從幾個標籤開始,發揮小小的影響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45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7 失去是人生的一包藥 — 讀蘇菲・卡爾《極度疼痛》
▍簡介 失去比較可怕,還是逃離生命的困境比較可怕? 從失去錢、失去工作、失去愛、到失去一個人,那些或大或小的失去,直視著讓人苦痛,卻都是穿越生命的證明,穿越之後,才明白真正重要的都不會失去。 文藝少女的心靈雞湯熬了五個月終於上線。這一集,我們讀蘇菲・卡爾2003年的作品《極度疼痛》,在亂糟糟的人生中找黑暗裡的光。希望我們一起在那些覺得自己沒有被接住的、「極度痛苦」的時刻,學會接住自己,開創新的視野而不再只是回望。 ▍延伸閱讀 蘇菲・卡爾《極度疼痛》(大家出版,2014) Douleur Exquise (French Edition) by Sophie Calle (Actes Sud, 2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years ago
51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6 神秘的刺點 — 文藝少女容易嗎?
▍簡介 本來只是單純想聊聊關於「刺點」的種種誤用與超譯,還有《持續進行的瞬間》這本書的「刺點敘事」,沒想到像跳進兔子洞一樣,我們自己也陷入了糾葛… 我們在這集中分享了彼此對「刺點」的個人理解,傑夫•代爾這位文青對攝影各種精彩的(過度)詮釋,以及Alfred Stieglitz、Georgia O'Keeffe、Paul Strand、Rebecca Salsbury 這四個人作為夫妻/師徒/朋友/愛人/情敵錯綜複雜的四角關係。 *由於我們還是菜鳥podcaster,這集內容中複雜的四角關係,請搭配連結中照片服用喔: https://www.pinterest.com/shojoartclub/ep6/ 圖1|32:30|Paul Strand 於291畫廊 by Alfred Stieglitz,1917 圖2|33:28|Alfred Stieglitz by Paul Strand,c. 1920 圖3|36:45|Paul Strand by Alfred Stieglitz,1919 圖4|38:05|Alfred Stieglitz於自家湖畔 by Paul Strand,1929 圖5|44:57|Georgia O'Keeffe by Alfred Stieglitz,1918 圖6-7|50:43|Rebecca Salsbury by Alfred Stieglitz,1922 ▍補充資料 Alfred Stieglitz: Georgia O’Keeffe and Rebecca Strand, 1922–1923 https://www.nybooks.com/articles/2019/11/07/stieglitz-okeefe-strand/ ▍延伸閱讀 羅蘭•巴特《明室‧ 攝影札記》(台灣攝影,1997) 傑夫•代爾《持續進行的瞬間:談攝影及其捕捉的心靈》(麥田出版,2018) The Ongoing Moment by Geoff Dyer (Vintage, 2007) Foursome: Alfred Stieglitz, Georgia O'Keeffe, Paul Strand, Rebecca Salsbury by Carolyn Burke (Knopf, 201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years ago
59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5 攝影裡人與人的連結(下)- 深瀨昌久與攝影的業障
▍簡介 延續上集的討論,這集我們想透過深瀨昌久鏡頭下的影像繼續聊聊,以愛為名的攝影可能讓關係呈現什麼面貌?而當創作者的思維越過了社會的道德邊界時,知恥究竟是種美德還是束縛?而無恥又是對關係的傷害,還是創造性的提示? ▍延伸閱讀推薦 深瀨昌久文獻庫 http://masahisafukase.com/ 攝影集 《MASAHISA FUKASE》(東京:赤々舎,2018,日文;英文) 《Yohko》(東京:朝日新聞,1978,日文) 小說(英文) Boy Parts by Eliza Clark (Influx Press, 202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years ago
58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4 攝影裡人與人的連結(上)- 荒木經惟與荒木陽子
▍簡介 秉持著跟風但慢一拍的節奏,這集我們想透過日本攝影界最有名的兩位Yoko聊聊「人與人的連結」,內容因長度關係分為上下集,分別從荒木經惟與深瀨昌久的親密攝影展開 — 在最初構思podcast、決定第一季要討論攝影時,我們不約而同想到創作不輟、毀譽參半的知名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但我們真正關心的其實是他的老婆,荒木陽子。那個沒有躲在男人背後,而是在鏡頭前徹底展現真實的女人。 始於六〇年代的私寫真,沒有明確定義,但對自我與客觀世界、攝影與人的關係到現在仍是一個有效的提問。當攝影創作從攝影師自我出發,以世界為材料,那麼鏡頭下所捕捉到的人的存在,單純只是對象嗎?當相機被放在最親密的兩人中間,它改變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延伸閱讀推薦 攝影集 《感傷之旅.冬之旅 》(東京:新潮社,2010,日文) 《荒木經惟寫真全集3 陽子》 (東京:平凡社,1996,日文) 文集 荒木陽子《我的愛情生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簡體中文) 荒木經惟《寫真=愛:直到生命盡頭,我依然相信寫真》(台北:原點出版,2012,繁體中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years ago
42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3 讓我人生從此改變的攝影師 — 中平卓馬
▍簡介 《為何是植物圖鑑》書名本身就是個難解的謎題,但難解只是強化了我們探索的決心。 閱讀藝術史的過程中,偶爾會碰到一些「遇上了,人生回不去了」的角色。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1938-2015)對我們而言有如此意義,他對「攝影是否可能呈現真實」的思辨影響著同代與後輩創作者,對中平卓馬而言,攝影是一種對現實的紀錄,但透過人的手與眼,影像很容易成為創作者預先決定好的世界圖像。 他的提問無形中牽引我們發現彼此對藝術相近的理念,進而催生了這個podcast,因此這一集在意義上是做給自己紀念(很有愛?),即便如此,仍希望我們能透過對話為這位執著的攝影家留下些註記,沒講清楚的部分請多多見諒,直接讀他的書吧! ▍延伸推薦閱讀 雜誌:PROVOKE 挑釁:全輯共三冊 (東京:二手舍,2019,共同著作) 攝影集:《為了該有的語言》(東京:Osiris,2010,再版); 《循環:日期、場所、行為 》(東京:Osiris,2012); 《氾濫 》(東京:Case Publishing,2018) 文集:《為何是植物圖鑑》(台北:臉譜,2017,繁體中文版); 《決鬥寫真論》(台北:臉譜,2013,繁體中文版) 紀錄片:《成為相機的男人 -中平卓馬》 小原真史 Masashi Kohara|日本|2003|Color|89 min ▍推薦展覽 關渡美術館,「挑釁世界:對中心主義的反抗」,展期 2021.03.12~2021.06.2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years ago
43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ep2 加密藝術 NFT — 20億的靈光
▍簡介 2020下半年開始,與NFT相關的話題開始在藝術媒體上出現討論,而熱潮更在Beeple與Christie's合作,以美金6935萬售出加密藝術作品後進入高峰,繼Christie's的成功,Sotheby's與Phillips也分別與匿名藝術家Pak、加密藝術家Mad Dog Jones合作。這幾個月裡,我們跟很多人一樣好奇藝術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以及加密藝術究竟是什麼,就像社群媒體改變了我們思考和對話的習慣,試圖理解加密藝術為什麼出現、如何運作,也有助於了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如果保持開放的態度是理解當代藝術重要的精神,那認識加密藝術也會需要從這樣的開放性開始。 ▍兩場加密藝術拍賣成交結果 Mad Dog Jone at Phillips https://www.phillips.com/mdj Pak at Sotheby's https://bit.ly/2Qver3i ▍以邀請/申請制為主的NFT交易平台 Foundation https://foundation.app/ Nifty Gateway https://niftygateway.com/ SuperRare https://superrare.co/ ▍延伸參考資料 Justin Sun的報導 (Artnet) https://bit.ly/3npHode Anil Dash的文章 (The Atlantic) https://bit.ly/2QStYKD 從90年代漫畫熱潮看NFT市場(Artnet) https://bit.ly/3aTB88D 從攝影市場的演進看NFT市場(Bloomberg) https://bloom.bg/3xFK9f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years ago
30 minutes

文藝少女的逆襲 shojo art club
我們是Celia和Elise,在藝術圈混過幾年,年紀已不小但依然保有文藝少女初心,藉由彼此對話重拾對藝術價值的探索創造,持續關注大大小小展覽和藝術圈各種現象。節目內容有20%藝術史,80%藝術產業心得(辛酸),歡迎指教。 instagram @shojoartclub 聯絡方式| shojoartclub@gmail.com music credit| Bouncing Loop by JsoundLAB Lipsia by Sapajou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