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6b/32/7f/6b327f61-4b5f-7932-3d6d-e00d986499ba/mza_5263468650592212428.jpg/600x600bb.jpg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史考特
27 episodes
21 hours ago

一個出生平凡的台灣人, 學歷平庸, 家境負債, 事業無成, 結果在34歲那年, 突然接觸到靈修和量子物理之後, 搖身一變, 在美國成為上市企業裡的最高業績團隊, 同行業績全球冠軍, 管理百人團隊, 同時也擔任南美洲薩滿儀式,神聖草藥的協辦人, 引導上百人參加靈性儀式, 來聽聽看他是怎麼利用靈性量子哲學在美國商業環境走到頂峰, 讓自己從平庸匱乏的日子走到幸福富足的生活。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Kids & Family,
Religion & Spiritualit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Careers,
Philosophy,
Spirituality,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Kids,
Science,
Life Sciences
RSS
All content for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is the property of 史考特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一個出生平凡的台灣人, 學歷平庸, 家境負債, 事業無成, 結果在34歲那年, 突然接觸到靈修和量子物理之後, 搖身一變, 在美國成為上市企業裡的最高業績團隊, 同行業績全球冠軍, 管理百人團隊, 同時也擔任南美洲薩滿儀式,神聖草藥的協辦人, 引導上百人參加靈性儀式, 來聽聽看他是怎麼利用靈性量子哲學在美國商業環境走到頂峰, 讓自己從平庸匱乏的日子走到幸福富足的生活。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Kids & Family,
Religion & Spiritualit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Careers,
Philosophy,
Spirituality,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Kids,
Science,
Life Sciences
Episodes (20/27)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生物訊息接收器 Bio-resonator

摘要
史考特在這一集的節目中,延續上一集的主題,分享了關於直覺、第六感和心靈感應的心得與練習方法。他提到,人的身體像一個訊息接收器,接收量子場域的訊息,而接收訊息的品質與個人的情緒、價值觀和世界觀有關。節目中介紹了兩種練習方法:一是透過靜坐冥想,觀察內在念頭並給予標籤,從而區分意識與想法;二是辨識內在聲音是源於恐懼還是愛,並接納恐懼的能量而不批判。此外,他也分享了如何向宇宙高等智慧請求指引,並留意生活中的訊息提示,如重複出現的數字、不尋常的事件和大自然的徵兆,從而做出更有益的決定。
重點心得生命中的訊息和想法可能並非源於我們自身,而是本就存在於量子場域中,我們的身體只是接收器。
我們生命過得如何與接收到的訊息直接相關,而接收訊息的種類與接收器的頻率,即同頻共振的概念相關。
情緒、感覺與價值觀、世界觀直接相關,而世界觀和價值觀則與 0 到 7 歲間從環境和父母下載到潛意識的程式有關。
練習覺察腦海中的念頭時,可將其歸類並貼上標籤,例如批判、喜好或厭惡,從而更清晰地認識內在。
區分「察覺訊息的本質」和「被察覺的訊息」,有助於理解念頭和想法不完全等同於真正的自己。
內觀時,可通過提問「念頭是來自恐懼還是愛」來分類內在聲音,恐懼表現為身體緊縮,愛則表現為放鬆擴張。
向宇宙高等智慧或高我懇請指引時,保持平靜並接受各種可能性,指引可能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時間地點出現。
可通過注意身體上的變化來探測指引,身體放鬆可能是肯定信號,緊縮則可能是反向提示。
重複出現的數字(如 111、222、444)可能帶有特定意義,但詮釋應結合個人內在感受和外在顯化。
真正的修行道場在於物質能量強烈的環境中,將學到的身心靈知識應用於日常挑戰,並內化為行動。
大綱
00:00:00
探索內在:訊息接收與個人成長
講者史考特介紹了本季的主題,將深入探索意識、能量、靈性及宇宙的連結。他提到,生命中的訊息和想法可能並非源自個體本身,而是流通於量子場域,人體則像生物訊息接收器。個人的生命體驗與接收到的訊息直接相關,而接收訊息的頻率則與情緒、價值觀和世界觀有關。價值觀和世界觀又與童年時期從環境和父母身上下載的潛意識程式有關。理解這些概念有助於將注意力轉向內在,提升訊息接收器的功能。
00:03:27
練習調頻:觀察模式與自我覺察
介紹了一種練習方法,利用十分鐘的時間,透過緩慢呼吸,感受身體與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律動同步。在放鬆狀態下,探索「是誰正在察覺腦中的念頭」這個問題,並以觀察模式記錄和分類念頭,例如批判別人的念頭。持續練習可以擴展觀察範圍,感知身體感受、情緒和周遭聲音等訊息。重點在於區分感知訊息的本質與被感知的訊息,強調訊息可能並非完全屬於個體。
00:06:11
意識與想法的分離:小活動練習
探討「我」的本質,區分訊息的來源。提出一個練習活動,閉嘴不出聲,在腦中說出「我很快樂」四個字,然後反思是誰在說話表達。由於沒有發出聲音,因此表達和接收訊息的方式並非傳統的聽覺。這代表意識才是真正的體驗,身體和實體世界可能是意識投射的影像。此活動有助於理解腦海中的念頭與真正的自己有所不同。
00:07:26
自我察覺的應用:隨時隨地的練習
介紹如何將自我察覺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開車等紅燈時,察覺腦海中的念頭及其標籤。情緒來臨時,感知情緒的本質。將生命意識的本質與身體分開,創造空間,有助於辨識訊息接收器的本質,並掌握接收訊息的智慧體。
00:10:09
內在聲音的辨識:恐懼與愛的能量
介紹第二個練習方法,辨識內在聲音、念頭和想法是來自恐懼還是愛。此處的愛不僅限於人際關係,還包括對世間萬物和自己的愛。恐懼的能量表現為身體緊縮,愛的能量則表現為放鬆和擴張。透過工作和家庭聚會等例子,說明如何分類念頭的能量。例如,開會時擔心自己講不好是緊縮的能量,而思考如何解決盲點是放鬆的能量。
00:17:25
能量歸檔與平衡:自我調整的過程
強調察覺到恐懼或緊縮的能量時,不要自我批評,只需確認和理解即可。舉例說明如何辨識和標記批評、焦慮和自我受害者等能量。透過歸檔練習,身體會自動調整到平衡狀態,使緊縮和放鬆的能量趨於平均。至少要讓一半的能量是放鬆和擴張的愛。
00:21:28
宇宙指引的請求:靜心冥想與訊息接收
介紹第三個練習方法,在全身放鬆的靜心冥想狀態下,提出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或人生困境,並向宇宙高等智慧、高我、量子場域或神靈懇請指引。情緒上要避免陰怯和執著,保持平靜,接受各種可能性。宇宙的指引或訊號可能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出現。透過此練習,可以訓練對訊息的敏感度。
00:27:05
靈性智慧的實踐:777 的啟示
講者分享了一次上完靈修課程後,立刻參加公司財務業績大會的經歷。在靈修課程中體驗到覺醒和智慧,但在業績大會上卻感到格格不入。在回房間的路上,經過賭場時看到有人在吃角子老虎機上中了 777 大獎,又在精品店看到標價 777 元的包包。沖澡時,突然領悟到,444 所學到的心靈成長知識,要 777 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實踐,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才能真正體悟和學習。
00:33:34
訊息提示的辨識:實例與總結
介紹 888 代表完成一堂靈性課程,999 代表完成一個循環或週期,000 代表零點或重置。強調每個人在量子場域的座標不同,對訊息的詮釋應與內在感受和外在顯化相結合。訊息提示可能來自重複出現的數字、莫名其妙的地方聽到的資訊,以及生活模式的改變。講者總結了辨識訊息的關鍵點,包括身體反應、夢境、不經意出現的訊息、反常事件和符號。最後,鼓勵聽眾增強直覺和訊息接收能力,做出有益人生的決定。

Show more...
2 days ago
42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喬治亞的John Paul

摘要
本集節目主持人史考特分享了自閉症患者 John Paul 不可思議的心靈感應故事,以及 John Paul 與女友 Lily 的戀愛經歷。節目中提到 John Paul 的母親 Libby 如何發現並幫助 John Paul 開發心靈感應能力,以及 John Paul 如何運用這項能力與人溝通和表達情感。主持人還探討了心靈感應在自閉症社群中的意義,並分享了自己對直覺和第六感的體驗,以及如何透過冥想和日常練習來提升接收訊息的敏感度,強調了調整自身狀態以接收有益訊息的重要性,並鼓勵聽眾探索自身潛能,擁抱更幸福豐足的人生。
重點心得

  • John Paul 的逃跑事件,雖然讓所有的人都虛驚了一場,但後來成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經歷之一,並促成了他母親 Libby 與 Houston 的母親 Katie 的友誼。
  • John Paul 與 Lily 的戀愛方式主要通過心靈感應進行,打破了傳統對自閉症患者戀愛方式的刻板印象。
  • Lily 將使用言語溝通的人稱為 "Voice users",而將用心靈感應溝通的人稱為 "Non-speakers",並認為 "Voice users" 在進化上可能有所不足。
  • Dr. Powell 指出,研究具有特殊奇異能力的自閉症人士案例,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開發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 傳統的物質科學論認為意識起源於大腦,但 David Chalmers 的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理論挑戰了這一觀點,認為情感和體驗無法用科學完全解釋。
  • 講者前半段的人生只注重邏輯分析,忽略直覺和第六感,導致在創業和人際關係上做出錯誤判斷。
  • 講者認為,身體和頭腦可能不是產生想法和意識的機制,而是接收來自量子場域訊息的接收器。
  • 講者分享了通過冥想、設定意圖、暫停和內觀等方法,來調整和優化自身作為訊息接收器的狀態。
  • 講者提到 "The Raw Material, The Law of One" 這本書,並表示從中學習到的 "提供服務" 的概念,明顯增加了他的人生富足感。
  • 講者認為,不應斷章取義地看待人事物,而應將專注力放在人事物與周邊關係的延展上,從而做出更全面的判斷。

大綱
00:00:00
探索內心深處與自閉症患者 John Paul 的相遇
本章介紹了講者探索更深層次的自我,並邀請聽眾一同探索意識、能量、靈性與宇宙的連結。節目將講述自閉症患者 John Paul 不可思議的心靈感應故事,並介紹 The Talk on the Hill 的概念。故事從 Houston 與 John Paul 在 John Paul 家後院的泡澡池玩水開始,John Paul 是一位身高 203 公分、體重 130 多公斤的 16 歲大男生。John Paul 的母親 Libby 因為 John Paul 喜歡玩水,偶然認識了 Houston 的母親 Katie。Libby 讲述了有一次带 John Paul 去海边度假,John Paul 走失的经历,以及她如何在 Facebook 上发文解释,从而与 Katie 结缘,最终 Houston 和 John Paul 也成为了好朋友。
00:07:02
John Paul 的心靈感應能力與獨立自主的渴望
本章描述了 Libby 如何發現 John Paul 的心靈感應能力,以及 John Paul 對獨立自主的渴望。Libby 從 Katie 那裡聽說了心靈感應,並親眼見到 Houston 與 Katie 之間的心靈感應溝通。Katy 建議 Libby 測試 John Paul 的心靈感應能力,結果 John Paul 成功地在字板上打出 Libby 心中想的數字。John Paul 曾打字表示,他渴望像他的雙胞胎兄弟 Thomas 一樣獨立自主地生活,不希望成為別人的負擔。John Paul 的一次逃跑事件,雖然讓所有人虛驚一場,但後來成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經歷之一。John Paul 也有兩個願望:不需要任何輔助就能自由自在地打字表達,以及娶他的女朋友 Lily 為妻。
00:15:39
John Paul 與 Lily 的戀愛故事
本章講述了 John Paul 與同樣患有自閉症的 Lily 的戀愛故事。Lily 的家人帶著 Lily 參觀 John Paul 的學校,希望 Lily 能轉學到這裡。Lily 因為焦慮情緒在飛機上失控,他們一家只好開車長途跋涉來到學校。John Paul 在 Lily 全身協調性開始失調時挺身而出,用字板打字說:“You all need to let her chill.”,幫助 Lily 平靜下來。學校的老師和輔導治療師發現 John Paul 和 Lily 發展出比友情還深的情感關係。Lily 的媽媽 Karen 說,他們剛開始在學校的時候也有在用打字拼音在表達和溝通,很快的他們倆都各自打字拼音給他們的老師跟輔導員說,他們倆想成為互相的男女朋友。
00:25:01
自閉症患者的語言天賦與傳統科學觀的挑戰
本章探討了自閉症患者可能擁有的其他不可思議的能力,例如語言天賦。Kai 在第二集見到 Mia 時,Mia 有時會直接用英文打字回答 Kai。Dr. Powell 的研究對象 Ramses 在兩歲時就可以讀八種語言,包括阿拉伯文、印度文、希伯來文、日文和俄語。Dr. Powell 認為研究這些特殊技能案例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開發有極重大的意義。傳統的物質科學論認為意識起源於大腦,但這種觀點受到了挑戰。講者分享了自己前半段的人生只注重邏輯分析,忽略直覺和第六感的經歷,並舉例說明了在創業和人際關係上因此吃虧的經驗。
00:33:00
量子場域與集體意識:意識的新觀點
本章講者分享了接觸靈修和量子物理後,觀念的轉變。如果身體或頭腦掃描不出資訊,這些資訊可能來自量子場域或集體意識。哲學家 David Chalmers 提出了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的理論,認為科學無法解釋情感、感覺等獨特體驗的來源。講者以自己前半段人生只用邏輯分析,忽略直覺的態度為例,說明了包含直覺的生活方式更幸福快樂。當意識可能不是從大腦產生,而是與量子場域有直接關係時,人的舉止行為也會改變。
00:38:15
避免斷章取義與提供服務的概念
本章講者分享了價值觀更新後,在生活上的改變。避免斷章取義,專注於人事物與周邊關係的延展。以客戶為例,不僅專注於與客戶見面的過程,也注意到客戶會面之前和離開之後的情況。將生命中所有的人都當作客戶,根據他們的情況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提供服務的概念來自 The Ra Material, The Law of One 這本書。講者認為,自閉症患者擁有心靈感應或其他奇異能力的故事,再次更新調整了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00:45:53
接收訊息的練習與結語
本章講者分享了如何練習接收直覺或高我給予的訊息。每天早上起床後,問自己會收到什麼樣的訊號或訊息,以及神或老天要秀給我們什麼訊息。在一天當中,找機會暫停,並問自己身體上有沒有什麼感覺上的細微變化,以及有沒有注意到共時性事件發生。晚上睡覺前,回顧今天收到了什麼訊息,以及是否有聽從這些訊息的指示或指引。講者希望聽眾對這一集的節目內容也有共感共振,並祝願大家每天生活上有許多奇妙的共時性靈感體驗。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cott@golden-journeys.com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9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喬治亞的Houston

摘要
史考特在這一集的節目中講述了 Houston 和他的母親 Katie 的故事。Houston 從小被診斷出患有嚴重自閉症,專家們勸 Katie 放棄希望。然而,Katie 燃燒生命照顧 Houston 十幾年後,幾乎要放棄時,Houston 卻展現了奇蹟,說出了「Mama, I love you.」。這個事件促使 Katie 決心相信奇蹟,並開始尋找方法幫助 Houston 表達自己。他們遇到一位心理醫生,介紹了 RPM 方法,讓 Houston 在 21 歲時打出了第一句話:「I am in here」。Houston 展現了驚人的心靈感應能力,並與其他自閉症患者在一個名為「The Talk on the Hill」的地方用心靈感應溝通。節目中 Ky 和 Dr. Powell 親自去亞特蘭大測試 Houston 的心靈感應能力,結果令人驚嘆,證明了心靈感應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下一集將透過 John Paul 的故事,更深入地了解「The Talk on the Hill」這個世界。

重點心得

  • Houston 的母親 Katie 在休斯頓 17 歲時,在他要放棄所有希望之際,第一次聽到休斯頓說「Mama, I love you.」,這成為她決定相信奇蹟的轉捩點。
  • 專家診斷休斯頓患有嚴重自閉症,並建議 Katy 放棄希望,但他 17 歲時的舉動,促使 Katy 開始尋找方法幫助他表達自己。
  • Houston 在 21 歲時,透過 Rapid Prompting Method (RPM) 在字卡上打出人生第一句話:「I am in here」,證明了他的意識存在。
  • Houston 表示所有患有自閉症且不會說話的人(nonspeakers)都具有心靈感應能力,儘管程度可能不同。
  • Houston 能夠聽到別人的想法,但焦慮的情緒、負面的想法或吵雜擁擠的空間會阻斷他的心靈感應能力。
  • Houston 透過心靈感應與其他自閉症患者在一個名為「The Talk on the Hill」的地方交流,分享知識、互相鼓勵,如同一個無線電台的頻道。
  • Houston 能夠準確地讀出凱蒂女兒丈夫發給女兒的簡訊內容,證明了他的心靈感應能力。
  • Houston 可以感受到水晶礦石的能量,並利用它們來吸引好的能量,這顯示自閉症患者對能量的敏感度。
  • 在隨機數字和 UNO 卡牌測試中,Houston 能夠即時且準確地讀出數字和顏色,證明了他的心靈感應能力的高度精準性。
  • Houston 認為向全世界展示他們(自閉症患者)的能力非常重要,這驅使他積極參與各項測試。


大綱
00:00:00
節目介紹與 Houston 和 Katie 的故事開端
节目介绍本季将探索意识、能量、灵性和宇宙的更深层连结。本集节目将讲述被诊断出有严重失智症的男生 Houston 和他妈妈 Katie 的故事。专家学者一直劝 Katie 放弃,不要对 Houston 变好抱有任何希望。在 Katie 燃烧生命照顾 Houston 十几年后,她在一種油盡燈枯的情況下要选择放弃了,但 Houston 却没有放弃 Katie。

00:01:44
Houston 與 Katie 的心靈感應故事及 Dr. Powell 的介入
故事主角 Houston 是一位有 Autism 的男生,和他的媽媽 Katie 住在 Atlanta, Georgia。Katy 發了一封 Email 給 Dr. Powell,提到心靈感應在他們亞特蘭大的社群中很普遍,許多 Autism 孩子的父母都說他們的孩子用心靈感應溝通。Dr. Powell 聯絡 Katie 並安排了 Zoom 視訊會議,會議中 Houston 通過點選字板上的數字或字母來表達,由 Katie 幫忙發音。Houston 突然在字板上點選字,表達 “把我的故事用我想要的方式來公開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Ky 和 Dr. Powell 決定親自去亞特蘭大進行心靈感應測試。在電話下線前,Ky 詢問 Houston 是否可以讀到朋友們的心,Houston 回答 "Definitely, All of us talk to each other. It's called the talk on the hill."

00:05:29
Katie 和 Houston 的背景故事:挑戰與奇蹟
Katy 年輕時嫁給了一個有虐待暴力傾向的丈夫,生了五個孩子後,她逃離了丈夫,成為單親媽媽。大兒子 Houston 從十個月大開始表現異常,與人的互動越來越少。Houston 被診斷為 severe autism,醫生建議 Katie 放棄希望。Houston 幾乎 24 小時不由自主地在動,Katie 看到兒子這樣很心疼。在 Katy 決定放棄希望時,17 歲的 Houston 在感恩節前夕走到 Katie 身邊,靜靜地坐在她腳邊,輕拉毯子,看著 Katie 的眼睛說 "Mama, I love you." 這是 Katie 17 年來第一次聽到 Houston 叫媽媽。

00:11:32
奇蹟發生後:RPM 療法與 Houston 的聲音
Katie 決定相信奇蹟,不再理會醫生的診斷。不久後,一位心理醫生向 Katie 介紹了 RPM (Rapid Prompting Method),一種協助 non-speakers 用打字拼音來表達的方式。Katie 見了一位使用 RPM 療法併成功表達的 Autism 孩子的媽媽,但她仍然難以相信 Houston 也能做到。Houston 在十個月大時就被診斷為失智症,從未學過拼音字母。在 Katie 做了更多研究後,她與另一位通過 RPM 療法學會拼音表達的嚴重失智症患者見面,這讓她開始相信 Houston 也有可能學會拼音打字。Katie 意識到 Houston 一直都在身體裡,只是被困住了。她回到家,對 Houston 說 "I'm getting you a voice!" Houston 在 21 歲時,在字卡上打出他人生的第一句話 "I am in here."

00:17:20
Houston 的表達能力突飛猛進與心靈感應的發現
Houston 的表達能力進步迅速,Katie 發現 Houston 知道的事情遠超學校所教的內容,包括歷史、世界大事和靈性哲學。Houston 解釋說,他的知識來自自學和朋友間的互相交流,他們用心靈感應溝通。Katie 問 Houston 如何學到這些知識,Houston 回答 "I am special." 並說 "I can hear thoughts." Katie 做了測試,發現 Houston 真的可以讀懂別人的想法。Houston 的弟弟起初不相信,但在親眼目睹後徹底改觀。Houston 說所有有 autism 的 non-speakers 都有心靈感應的能力。

00:24:32
Houston 的心靈感應能力與水晶的喜好
Houston 的弟弟表示,如果有人不相信 Houston 的心靈感應能力,他會帶他們來見 Houston,讓他們親身體驗。Houston 的房間裡有很多水晶和礦石。Katie 說,有朋友送了她三顆帶有祈禱能量的礦石,Houston 對這些石頭很感興趣。Houston 說,Autism 患者像磁鐵一樣吸引各種能量,他需要更多的好能量,所以他躺在靠近石頭的地方。Katie 發現 Houston 可以用心靈感應找到她為另一個兒子買的礦石骰子禮物。在測試現場,一位執行助理 Sam 對不能親眼目睹心靈感應表演感到失望,Katie 讓他走到遠處寫一個字,Sam 寫了 "friend",Houston 立即在字板上點出 "FRIEND"。

00:31:20
Katie 的內心掙扎與 Houston 的心靈感應測試
Katy 知道 Houston 可以聽到她的想法後感到難過和懊悔,因為 Houston 一定聽到了她內心的負面想法,包括對 Autism 的不諒解和想放棄的念頭。Houston 還可以聽到 Katie 前夫的想法,這讓 Katie 很傷心。Houston 曾表達,他最傷心的是作為大哥哥,卻無法保護弟弟妹妹。在測試現場,Houston 進行了多次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測試,每次都能迅速準確地給出答案。他們還進行了 UNO 遊戲卡測試,Houston 也能準確地猜出卡片的數字和顏色。

00:37:50
"The Talk on the Hill" 的概念與節目的總結
Ky 詢問 Katie 關於 "The Talk on the Hill" 的情況。Katie 說,"The Talk on the Hill" 是 nonspeakers 聚集聊天的地方,可以想象成對講機,大家調到同一頻道就可以溝通。Katie 接到一位來自猶他州的媽媽的電話,這位媽媽的兒子說 Houston 是他最好的朋友。Katie 更加確認了 "The Talk on the Hill" 的存在,許多 non-speakers 用心靈感應的方式聚集在那裡。下一集將由 John Paul 介紹 "The Talk on the Hill" 的世界。Houston 在測試中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心靈感應是真實且百分之百準確的。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3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紐澤西的Akhil

摘要
本集節目主持人史考特介紹了一位患有自閉症但同時具有不可思議心靈感應能力的男生 Akhil 的故事。節目中探討了「輔助打字」(supported typing)這種有爭議的溝通方式,並講述了 Akhil 如何在新學校透過這種方式開始發展表達能力,最終無需任何輔助就能在 iPad 上打字表達自己的想法。節目還分享了 Akhil 的母親 Manisha 如何發現 Akhil 的心靈感應能力,以及 Kai 和團隊親自到 Akhil 家中進行一系列心靈感應測試的過程,包括猜字卡、即時感應字母、隨機圖片等,結果令人驚奇。節目最後探討了自閉症患者的心靈世界和溝通方式,呼籲社會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並探討了意識的本質和心靈感應的科學研究價值。

重點心得

  • Akhil 表示,在他的世界裡,溝通並非透過言語,而是透過心靈感應進行。
  • Akhil 的母親 Manisha 觀察到,當她對 Akhil 表達完全的信任時,Akhil 開發表達能力的潛能便被打開。
  • 儘管專家學者最初的評估認為 Akhil 無法理解數字或字母,但透過支持性打字 (Supported Typing) 的練習,他最終能夠獨立在 iPad 上表達自己的想法。
  • Manisha 形容,有自閉症的孩子的心靈感應能力,有時會讓她難以分辨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意識界線。
  • Akhil 能夠準確地說出 Manisha 在紙上寫下又劃掉的字,以及隨後寫下的第二個字。
  • Akhil 能夠在 Manisha 看著隨機圖片產生器所顯示的抽象圖片時,準確地描述圖片的內容,即使 Manisha 自己也不清楚圖片的意義。
  • Akhil 能夠用心靈感應的方式,感知到其他不會說話 (non-speakers) 的人的想法,並與他們進行交流。
  • Manisha 強調,社會應投入更多資源來理解和認識不會說話的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強迫他們融入主流社會。
  • Akhil 認為,社會應該教導所有人用心靈感應的方式溝通,因為這才是理所當然的溝通方式。
  • Akhil 能夠準確地用心靈感應說出 Ky 和 Manisha 在計算機上計算的數學算式的答案。


大綱
00:00:00
探索更深層的自我與心靈感應的挑戰
本章介紹了本季播客的主題,即探索意識、能量、靈性和宇宙更深的連結。節目回顧了上一集中 Mia 的心靈感應能力,並引出了學術界對此類現象的質疑,特別是關於 "supported typing" 的爭議。學術界懷疑打字訊息的來源,認為可能是輔助者無意間影響了訊息的產生。Dr. Powell 提到學術界的舊觀念和利益關係,導致他們反對自閉症患者表達能力的可能性。因此,Dr. Powell 推薦 Ky 去見本集的主角 Akhil。

00:05:26
Akhil 的故事:從無表達能力到獨立打字
本章開始講述 Akhil 的故事,Ky 和他的團隊前往 New Jersey 拜訪 Akhil 和他的母親 Maneesha。Akhil 是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大學生,他隨身攜帶一條毯子以獲得安全感。Dr. Powell 推薦 Ky 拜訪 Akhil 的主要原因是 Akhil 的表達能力已經發展到非常好的程度,他不需要任何人在旁邊輔助打字,就可以在 iPad 上表達自己的想法。Akhil 在 iPad 上打出 "We have to show how the mind works."。Manisha 提到,在 Akhil 11 歲之前,他沒有任何表達行為,專家們認為他不可能認識數字或字母。

00:10:33
Akhil 的心聲與心靈感應的發現
本章描述了 Akhil 的父母全心全意相信他有表達能力後,他們之間建立了一條溝通管道。Akhil 能夠表達出獨特的觀點,例如他原來不知道自己有一個身體存在,以及在腦海裡看到自己的身體不聽使喚。Manisha 透過觸碰和按摩來引導 Akhil 對自己的身體產生知覺。Manisha 分享了 Akhil 如何得知她一整天在外辦事的地點和內容,揭示了他的心靈感應能力。

00:15:12
心靈感應測試:驗證 Akhil 的超凡能力
本章描述了 Ky 團隊對 Akhil 進行的心靈感應測試。首先,他們在字卡上寫下 "Onion" 和 "Tiger" 等詞,並用筆記本遮擋 Akhil 的視線,但 Akhil 都能準確地在 iPad 上打出這些詞。接著,他們測試 Akhil 與母親 Manisha 的即時心靈感應,Manisha 在紙上寫字母,Akhil 就能同步發出聲音,甚至在 Manisha 完成單字 "Movie" 之前,Akhil 就已經說出這個詞。Manisha 分享了 Akhil 如何得知她所看的電影內容,以及書中角色的情況,儘管他並未親自觀看或閱讀。

00:20:21
隨機字詞與圖片測試:探索意識的界限
本章描述了使用隨機字詞產生器和隨機圖片產生器進行的測試。Akhil 能夠準確地感應到隨機產生的字詞,例如 "IZARD" 和 "KITH"。在圖片測試中,即使 Manisha 自己都不太清楚圖片的內容,Akhil 也能用他自己的認知來形容圖片。例如,對於一張抽象的圖片,Akhil 形容為 "Paint"。這些測試引發了 Kai 和 Michael 的討論,他們思考 Akhil 和 Manisha 是否共享一個更大的意識,以及 Akhil 是否借用他母親的眼睛來觀察事物。

00:25:30
深入探討 Akhil 的內心世界與社會的期望
本章繼續探討 Akhil 的能力,包括他能準確說出 Manisha 在紙上寫錯並劃掉的字。Ky 參觀了 Akhil 的學習辦公室,瞭解他正在學習電腦動畫製圖和電腦程式編碼。Kay詢問 Akhil 對於那些認為自閉症兒童無法學會表達的父母有何看法,Akhil 回答 "not to think that",並強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Manisha 希望社會能夠多理解和認識 non-speakers 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強迫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她強調,控制身體的挑戰不應與他們的智慧或智商劃上等號。

00:31:33
意識的連結與對未來的期許
本章探討了意識的本質,以及人類的意識是個人獨有還是共同連結到一個更大的意識。Kai 詢問 Manisha,Akhil 是否談論過神、靈性和意識等主題。Manisha 分享了 Akhil 曾提到他們家的祖先有訊息要告訴她,以及 Akhil 看到過世的奶奶來找他玩。Kay詢問 Akhil 是否能感應到其他 non-speakers 的想法,Akhil 回答 "YES",暗示許多 non-speakers 可能都在用心靈感應的方式進行交流。節目最後提到,下一集將繼續追蹤 telepathy 的主題,並鼓勵聽眾到 TheTelepathyTapes.com 觀看相關影片。

Show more...
4 months ago
35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墨西哥的Mia

摘要
本集節目由史考特主持,他介紹了 Telepathy Tapes 節目中的一個案例,故事主角是住在墨西哥的自閉症女孩 Mia,她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節目中提到紀錄片製作者 Kai Dickens 因為聽到 Diane Hennessy Powell 博士關於自閉症天才和心靈感應能力的研究而深受震驚,進而開始探索這個主題。節目詳細描述了 Kai 與 Mia 及其家人進行的初步視訊會議,以及後來在洛杉磯進行的一系列嚴格測試,在測試中,Mia 展示了驚人的心靈感應準確度。節目也探討了社會對於心靈感應的傳統觀念,以及專家學者對於研究此類主題的壓力和挑戰。最後,節目預告了下一集將講述 Kai 拜訪另一位自閉症男孩 Akio 的故事。

重點心得

  • Diane Hennessy Powell 博士的研究表明,自閉症患者的心靈感應準確度高達 95% 以上。
  • 紀錄片製作者 Ky Dickens 聽到自閉症患者心靈感應準確度高達 95% 以上的訊息後,感到非常震驚和好奇,並開始深入研究。
  • 有心靈感應能力的自閉症孩子父母發現,孩子能完全精準地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但他們通常不主動公開,因為社會普遍不相信。
  • Mia 表示,她在母親的肚子裡就已經開始與母親進行心靈感應,並能一直讀取母親的想法。
  • 在測試中,Mia 在戴著 Mindfold 眼罩的情況下,能百分之百準確地將不同顏色的小木棍放到對應顏色的那一堆裡。
  • Mia 的家人最初對心靈感應一無所知,甚至不認為這是可能的,但經過 Mia 不斷的測試和確認後,他們徹底改變了觀念。
  • Mia 的母親最初害怕女兒的心靈感應能力會被視為黑暗力量,但在與 Mia 相處後,她逐漸理解並降低了恐懼感。
  • Mia 認為,心靈感應的溝通方式比語言文字更美麗和直接。
  • Mia 在日記中寫道,她可以讀到任何相信她的人的心裡在想什麼。
  • 測試中,能百分之百準確地讀出隨機產生的三位數號碼。


大綱
00:00:00
探索更深層的自我與靈性連結
講者史考特介紹了本季的主題,將深入探索意識、能量、靈性以及與宇宙更深的連結。他表示,上一季主要介紹了工作成就和人生經歷,但那些只是表面的樣貌。本季將著重於內心深處的覺察與轉化,超越頭銜、數字和世俗定義的成功或失敗。

00:00:47
Telepathy Tapes 案例介紹與心靈感應研究背景
本集故事主角是住在墨西哥的自閉症女孩 Mia,她具有不可思議的心靈感應能力。節目 Telepathy Tapes 由紀錄片導演 Ky Dickens 創作,她因聽到 Diane Hennessy Powell 博士關於自閉症天才和心靈感應能力的研究而深受震驚,進而深入研究。Powell 博士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精神科醫師,曾在哈佛大學任教,專門研究自閉症天才和心靈感應能力。她發現這些人通常在未經學習的情況下,展現出驚人的音樂或數學能力,且心靈感應測試的準確度高達 95% 以上。如果心靈感應在特定族群中是一種常態,這個主題將變得更加複雜。

00:04:45
自閉症兒童家庭的心路歷程與社會觀念的挑戰
一般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父母的心路歷程相似,起初接受社會傳統定義,認為孩子有學習或語言溝通障礙。但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會驚訝地發現孩子並非不會溝通,甚至具有心靈感應能力,能精準知道父母的想法。然而,社會對此類現象存在主觀偏見,父母通常不願公開,除非找到像 Diane Powell 這樣的專家。此外,父母也會擔心孩子隨時能讀取自己的想法,失去隱私。研究心靈感應主題的專家學者,面臨著來自舊觀念的輿論壓力。Diane Powell 形容自己像是在賭上名聲研究這個主題。

00:08:00
心靈感應研究的潛在價值與 Mia 的故事開端
如果地球上特定族群的人們都用心靈感應溝通,這將是人類史上超級不可思議的發現。投入資源研究此主題,可能帶來未來的無限可能性。那些被社會定義為不足的人,或許反而是老師,能教導我們寶貴的知識。Diane Powell 分享了來自世界各地父母、專家和醫生的郵件,他們在偶然情況下發現自閉症孩子的心靈感應能力。其中一封來自墨西哥的 Sophia 的郵件,講述了她 12 歲的自閉症表妹 Mia 的故事。Mia 不會說話,但透過 iPad 打字表達,家人最初以為她有速讀和照相記憶能力,後來發現她能讀取姑姑的想法。Mia 甚至表示,她在母親的肚子裡就開始用心靈感應與母親溝通。

00:12:27
視訊會議中 Mia 的自我介紹與初步測試
在視訊會議中,Sophia 提到 Mia 大約兩歲半時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因此沒有建立語言能力。當 Sophia 回答 Mia 平常喜歡墨西哥音樂和水時,Mia 走進來,用字板表達了 "Monterey",這是她的家鄉,相當於自我介紹。Diane Powell 注意到 Mia 在點選字板上的字時,眼睛沒有在看。Mia 的日記裡寫道,她在閱讀時會看到顏色代表,也能在內視覺中看到字板的反射。Powell 進行了初步測試,透過 WhatsApp 發送號碼和文字給 Mia 的媽媽,Mia 都能準確地打出來。Sophia 說,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測試都是百分之百正確。Mia 比較喜歡用心靈感應溝通,勝於用文字表達。

00:17:13
洛杉磯實地測試的準備與 Mia 的自我介紹
Kai 回到洛杉磯的家,開始準備實地測試。她租了 Airbnb,訂購道具,並找來攝影師朋友協助記錄。在從墨西哥出發前,Kai 提供了一些問題給 Mia,讓她多介紹自己。Mia 說她有自閉症,不能講話,但可以用打字溝通。她喜歡數學,很聰明,不喜歡戴耳環和穿洋裝,因為會讓她覺得不舒服。她對於自閉症的感覺很好,認為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專長,她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快樂滿足,沒有嚮往其他的生活方式。長大後,她要用著作暢銷書賺來的錢去旅遊世界,特別想去日本。

00:20:02
洛杉磯實地測試:數字與顏色辨識
Mia 與家人抵達洛杉磯,在 Ky租的 Airbnb 客廳進行正式測試。為了避免作弊嫌疑,他們遮蔽了所有反光物體。Diane Powell 使用隨機數字產生器,產生三位數的數字,並給 Mia 的媽媽看。Mia 戴著 Mindfold 眼罩,與媽媽隔開。第一次測試數字為 698,Mia 拿下眼罩後,準確打出 698。第二次測試數字為 956,Mia 再次準確打出。連續二十多次的測試,Mia 的數值都完全正確。接著,他們準備了六種不同顏色的小木棍,讓 Mia 戴著眼罩,將工作人員遞給她的木棍放到對應顏色的那一堆,Mia 也百分之百正確地完成。

00:23:51
更多測試、家庭觀點與未來展望
工作人員問 Sophia,Mia 是否透過媽媽的眼睛看到,Mia 回答 "I can see everywhere"。Ky的攝影師朋友 Michael 感到非常震驚。Sophia 說,他們家人以前從未接觸過心靈感應,直到 Mia 不斷測試確認後,才徹底改觀。Kai 拿出自己的書,讓 Mia 背對著他們,隨機翻頁,Mia 總能精準說出他們翻到哪一頁,甚至能打出頁面上的字或圖片。Mia 的媽媽 Ileana 說,剛開始很害怕女兒有這種能力,怕被視為黑暗力量,後來逐漸理解,並認為心靈感應比語言文字更美。Mia 讓她知道,她最喜歡用心靈感應與媽媽溝通。Mia 在日記裡寫道,她可以讀到任何人的心,只要這個人相信她。Ky問 Powell,為何如此驚奇且容易測試的結果,卻鮮為人知。Powell 表示,傳統思想的封閉與學術界的壓力不容忽視,Mia 的情況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具有神奇能力。她建議 Ky 去見見 Akhil 和他的媽媽 Manisha,可能會經歷更不可思議的事情。下一集將講述 Ky在 New Jersey 見到 Akhil 和 Manisha 的故事。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8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奇妙的旅程從頭腦當機開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8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 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 - 4 The Formula by Bashar - 4

#摘要
本集獨白式播客以巴夏的「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為核心,講述其第四個步驟:「無論發生什麼,都保持積極正面的心態」。播客首先回顧前三個步驟,接著深入探討如何應對負面情緒的「扳機開關」,建議聽眾透過自我察覺,辨識並接受負面情緒,而非壓抑。進一步,播客以「心靈情緒手術」的概念,引導聽眾重新定義價值觀,並以自身經驗闡述如何透過練習,減少「扳機開關」,最終達到情緒穩定,保持積極正面心態。 透過「鏡子」的比喻,說明外在世界的改變存在延緩滯後效應,並強調內在情緒反應的改變才是真正進步的指標。

#重點心得
持續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態,即使面對不如意的情況,是實現人生目標的關鍵步驟,需要從理解自身負面情緒的「扳機開關」(Triggers) 著手。
要改變負面情緒,必須先「擁抱」(own) 並接受它們的存在,而非壓抑或逃避,才能進一步理解並調整內在的價值觀和信念。
人生中重複出現的挑戰或困境,代表著仍有未完成的「功課」,需要透過自我察覺和內在檢測,找出並解決深層的價值觀和信念問題。
將外在世界視為一面鏡子,內在的改變最終會反映在外在,但需留意「延緩滯後效應」(Lag Effect),以內在情緒的改變作為衡量進步的標準。
減少「扳機開關」的數量,能提升情緒穩定性,更容易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態,並加速個人成長和進化。
處理多層次的內在議題如同剝洋蔥,需要時間和耐心,過程中應保持警覺,盡量避免再次觸發負面情緒。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墊腳石,應抱持珍惜和感激的態度,而非急於逃離,才能穩固人生的基礎,持續前進。
自我價值的認定應來自自身,而非依賴外界的認同或批評,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勿過度干涉他人的人生劇本。
透過持續學習和自我反思,逐步完成高我設定的「功課」,才能讓靈魂持續發展和進化,邁向更高層次。

00:00:00
節目介紹與主持人背景
本章節介紹節目包含 0.5 赫茲頻率,並說明主持人史考特為台灣出生,13 歲移民美國,34 歲接觸靈修和量子物理知識後,人生有所進步,現任職於美國上市企業,並擔任南美洲薩滿儀式的協辦人。此 Podcast 旨在分享對自身有幫助的概念。

00:00:51
巴夏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步驟回顧與第四步驟介紹
本章節回顧巴夏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前三個步驟:1. 跟隨內心最高興奮;2. 盡力採取行動,不執著結果;3.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保持積極正面。接著,重點介紹第四步驟: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保持積極正面的心態,並點出此步驟的挑戰性。

00:03:49
理解扳機開關 (Triggers) 與負面情緒
本章節探討如何應對負面情緒。核心概念為「扳機開關」(Triggers),指引發負面情緒的人事物。練習第四步驟的關鍵在於理解自身價值觀與扳機開關的關係,並藉由負面情緒的出現進行自我察覺,進而調整內在價值觀。舉例說明不同扳機開關及其引發的負面情緒。

00:07:23
處理扳機開關的步驟:察覺、臣服與接受
本章節說明處理扳機開關的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同時察覺扳機開關和負面情緒;第二步是臣服並接受負面情緒的存在,而非壓抑或逃避,因為唯有承認負面情緒是自身一部分,才能改變它。

00:09:25
追溯負面情緒的根源:價值觀與信念
本章節以遭批評為例,說明如何追溯負面情緒(受傷、生氣、抗拒)的根源,找到潛藏的價值觀和信念(例如:批評代表我不夠好)。透過量子物理的觀點,指出他人批評與自身價值無關,並鼓勵重新評估這些信念。

00:11:56
我是神的一部分:重新定義自我價值
本章節闡述「神」或「量子場域」的概念,強調其無所不在的特性,並以此說明每個人都是神的一部分,因此不應輕易否定自身價值。透過與他人批評的區隔,建立新的信念:自我價值由自身決定,而非依賴他人認同。

00:16:28
人生功課與靈魂進化
本章節將自我成長比喻為學校學習,強調高我安排的功課具有重要意義,唯有完成功課,靈魂才能進化。以數學學習歷程和電玩遊戲升級為例,說明功課的層級性與重複性。

00:18:05
重複出現的功課與情感關係的例子
本章節以情感關係為例,說明重複出現的功課代表尚未完成的課題。例如,不斷遇到不尊重自己的伴侶,可能源於自身「不值得被愛」的信念。完成功課需要調整內在價值觀,建立新的信念,例如:珍視自我價值。

00:20:15
主持人自身經驗:重複的功課與領悟
本章節分享主持人自身經驗,說明其曾三次離開並重回同一公司,直到領悟到應珍惜和感激現有工作,而非抱持厭惡和逃跑的心態,才得以真正離開。

00:24:44
實體世界如鏡子:延緩滯後效應 (Lag Effect)
本章節將實體世界比喻為一面鏡子,說明改變需要時間,存在延緩滯後效應 (Lag Effect)。真正的改變不在於外在景象是否重複發生,而在於內在情緒反應是否改變。

00:26:42
練習巴夏公式第四步驟的心得與 Lag Effect 的應用
本章節總結練習巴夏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第四步驟的心得,強調減少扳機開關的重要性,並利用 Lag Effect 來確認自身是否真正有所改變,透過觀察自身對重複景象的情緒反應,來衡量進步。

00:27:52
多層次功課與情緒管理
本章節探討多層次功課(如同洋蔥),說明有些功課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以「他人不專心聽講」為例,說明如何透過觀察和預判,盡可能避免觸發扳機開關,並在功課完成前,維持一定程度的情緒控制。

00:30:01
總結與呼籲
本章節總結巴夏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鼓勵聽眾分享心得,並期許聽眾減少扳機開關,成為自身情緒的主人,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9 months ago
30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 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 - 3 The Formula by Bashar - 3

#摘要
本集獨白式播客以巴夏的「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為核心,探討其第三步驟:「採取行動,但完全不去執著結果」。講者首先分享自己過去深受目標導向思維影響的經歷,接著引介巴夏關於「小我」(Physical Mind) 與「高我」(Higher Mind) 的觀念,說明小我的職責在於感知當下並採取行動,而高我則掌握全局,透過內心的最高興奮指引小我。講者以自身及朋友的例子闡述高我如何以看似曲折卻最順暢的方式引導人生,並建議聽眾練習專注於當下興奮,而非執著於預設結果。最後,講者介紹一個三步驟的練習方法,幫助聽眾在追求目標的同時,與高我保持連結,享受更順暢的人生體驗。


#重點心得
巴夏的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第三步「Act on it with zero insistence on outcome」的核心在於,放下對結果的執著,專注於當下行動的興奮感,並信任高我(Higher Mind)的引導。
小我(Physical Mind)負責感知當下,採取行動;高我則掌握全局,透過內心最高的興奮感指引小我前進,其規劃的路徑往往曲折卻最順暢。
成功並非直線前進,高我安排的路徑可能出乎意料,但最終會引領至更理想的結果,因此不必執著於預設的計畫或目標。
透過靜坐冥想,想像願望已實現的景象,感受興奮的能量,然後完全放下,才能有效利用興奮能量並避免干預高我的引導。
將設定目標的習慣轉化為追隨內心興奮,讓高我引導人生方向,才能體驗更美好、更順暢的人生旅程。
小我應避免搶奪高我的工作(預測未來、規劃全局),專注於當下,追隨內心的興奮,才能與高我協同合作。
作者分享自身經歷,說明如何從八年來的職業倦怠,透過追隨內心興奮,最終獲得更理想的工作和收入,印證了巴夏理論的可行性。
作者運用巴夏的「小我」與「高我」概念,成功克服了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設定目標」思維模式,並獲得了更積極的人生態度。
練習巴夏的公式,需要辨別真誠的興奮與負面情緒的偽裝,避免以焦慮或恐懼偽裝成興奮感而偏離方向。

#大綱
00:00:51
巴夏人生公式第三步驟:不執著於結果
本章節開始探討巴夏人生公式的第三步驟:「Act on it with zero insistence on outcome」,也就是採取行動但不執著於結果。主持人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理解容易但實踐困難,並點出其背後深層的挑戰。

00:02:28
目標導向思維的影響
本章節探討主持人從小到大在環境、教育和社會影響下,深受目標導向思維的影響,認為人生需設定目標並擬定計畫達成。主持人分享自身經驗,例如設定學業成績、大學院校、工作薪資、婚姻家庭等目標,並曾參加成功學課程強化此種思維。

00:05:11
小我 (Physical Mind) 與高我 (Higher Mind) 的概念
本章節介紹巴夏提出的「小我」(Physical Mind) 與「高我」(Higher Mind) 的概念,說明兩者組成完整人格,並各自負責不同職責。「小我」負責感知當下並採取行動,「高我」則掌握全局,引導小我。以穿越森林為例,說明小我只能看到眼前景象,高我則能看到整個森林的全貌。

00:09:48
高我如何引導小我
本章節說明高我透過內心最高興奮的情感能量引導小我。高我提供訊息提示,小我需透過感應內心的最高興奮能量來連結高我,並與高我合作完成靈魂旅程。高我安排的路徑可能曲折離奇,但卻是最順暢的道路。

00:11:07
實際案例分享:工作轉變與高我的引導
本章節分享兩個案例說明高我的引導。第一個案例是主持人自身經驗,從原本卡在同一個工作八年,到投資新事業失敗,最後透過意外的機會進入理想工作,說明高我引導的過程可能曲折,但最終結果令人滿意。

00:15:41
另一個案例:衝浪與意外的客戶
第二個案例是主持人朋友的經驗,因著對衝浪的熱情,在出差途中抽空衝浪,意外結識公司最大客戶,再次印證高我引導的不可預測性,但最終結果對個人事業發展有益。

00:17:30
小我的角色與高我的合作
本章節總結小我的工作是追隨當下興奮的感覺並採取行動,而非預測未來。唯有與高我連結合作,才能體驗到高我安排的更美好、更順暢的人生道路,即使過程曲折離奇。

00:19:20
改變目標導向思維
本章節說明主持人學習巴夏概念後,開始改變過去根深蒂固的目標導向思維,不再讓小我承擔預測未來的工作,避免因過度執著於目標而錯失高我安排的更好機會。

00:22:54
練習不執著於結果的方法
本章節分享一個三步驟的練習方法,幫助聽眾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執著於結果,並與高我保持連結。此方法包含靜坐冥想、感受興奮能量,以及完全放下願望。

00:27:38
總結與祝福
本章節總結本集內容,並祝福聽眾享受高我安排的更美好人生體驗。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28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 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 - 2 The Formula by Bashar - 2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30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 人生唯一需要的公式 - 1 The Formula by Bashar - 1

The Formula

Step 1 - Follow your highest excitement 跟隨自己內心最高興奮的指示走

最高興奮的能量包括: 喜悅, 好奇, 靈感, 自信, 滿足, 成就感, 好玩, 趣味, 珍惜, 關愛.

重點: 需自我內心檢測, 了解自已所感覺到的興奮感, 是真實興奮的能量, 還是用焦慮, 負面定義來偽裝成興奮的感覺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30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我們住在一個虛擬世界裡 Are we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1. Elon Musk 訪談Elon Musk Interview
  2. 牛津大學 Nick Bostrom 論文
  3. Gregg Braden - 虛擬世界訪談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31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來自夏威夷的咒語 The Hawaiian Mantra


Ho'oponopono

1. I am Sorry 對不起

2. Forgive me 原諒我

3. I thank you 謝謝你

4. I love you 我愛你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Show more...
12 months ago
28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Blue School 的5個心法

1. Linked Breath 連接呼吸

2. Message under the water 水傳遞訊息

3. Pause 暫停

4. Reversing 倒帶

5. Expansion 放大擴張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Show more...
1 year ago
29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神級的隊友 Partner in God

 1. 心的功能也許超出目前人類所理解的知識
 
2. 有些文化不鼓勵男性多表達心的感覺
 
3. Drunvalo Melchizedek – Awakening The Illuminated Heart workshop 心裡有一個神聖空間, 在這個神聖空間裡有一個神秘小空間. 在這裏有顯化自己所有夢想的機會.
 
4. 進入神秘小空間的心法 – Living in the Heart
 
5. 在心裡有一群特別的細胞, 功能跟腦一樣, 叫 Sensory Neutrites.
   J. ANDREW ARMOUR, MD, PhD – The Little Brain in the Heart
 
6. HeartMath Institute
 
7. Heart Brain Coherence心腦和諧 – 兩腦合作, 啟動身體潛能, 開啟許多超能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Show more...
1 year ago
36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投射出現, 事實不見 Projection shows up, Reality gone

1. 投射-幸福快樂的敵人, 對生活判斷錯誤的原因

2. 當投射出現時, 本人就看不到人生實際的訊息. 

3. 投射的人活在腦中的世界, 就不會同時活在現在的世界, 也就是說現在一切的資訊, 這個人就會錯過了
 
4. 投射 VS. 觀察, 先有投射, 就不會觀察. 先仔細觀察, 就可能可以避開投射
 
5. 投射的一種, 看不清眼前的人是誰, 因為已經活在自己腦筋裡的劇本, 結果就是對人事的誤判, 然後傷害到自己
 
6. 投射的人, 等於是中斷和忽略跟神或是量子場域的反饋溝通, 聽不到量子場域的反饋, 等於人生沒有方向了
 
7. 投射出的能量, 又會再共振同頻的能量體驗, 如果投射出自己很懂又沒有謙虛的能量, 那很可能就會換回一群不懂的人圍在身邊

8. 另一種投射, 就是在自己的腦裡做救世主的劇本, 各種情況都要做幫助別人的角色, 所以就算是眼前的人一切都很好, 沒有地方需要幫助, 這個投射的人還是會把對方想的需要接受幫助, 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產生負面影響

9.  人的生命自然流動方向: 追求快樂, 逃離痛苦
 
10. 投射的人, 常常觀點定義錯了, 以為是自己快樂的地方, 其實是對自己無益處的.  或是讓自己逃離的現場, 其實是最有可能帶給自己長遠的快樂的時空
 
11. 找出自己投射的情況, 了解自己這個負面程式是怎麼一回事, 跟自己內心對話, 重新定義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Show more...
1 year ago
30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宇宙5大定律 Part 4 Bashar's 5 Universal Laws Part 4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1. 巴夏宇宙第五定律: Everything changes except the first 4 laws.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改
  變是唯一的不變 
2. Heraclitus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3. 一塵不變的習慣, 老舊固定模式, 跟宇宙第五定律可能有衝突
4. 習慣=程式=信念系統, 參考Biology of Belief – Bruce Lipton
5. 許多老舊、過時、沒益處的程式會有理所當然和冠冕堂皇的特性
6. 看自己身上有沒有不適用的程式, 測量標準就是看自己目前人生各方面是在進步中還是停滯中
7.  優點很可能也是缺點. 從幫助自己到阻礙自己.
8. 目前我們人生所有的進展、成就,都是因為這些程式的功能才能到達此處, 可是我們人生所有的困難、瓶頸、失望、難過和裹足不前的情況,也都是因為這些程式不但無法協助我們得到想要的,甚至往往更加以干擾我們的進度
9. 這些程式來自於跟現代生活極不一樣的時空年代,我們這一代的程式來自於父母,而父母的程式來自於祖父母,如此類推,如果我們今年在50歲上下,光是推算到祖父母的那一代,就已經回到了100多年前的清朝末期,清朝末期的人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家庭觀、愛情觀是不適用在現代的
10. 在1900 年以 前,人類的知識是每100年會增加一倍,到了1945年左右,人類的知識縮短到每25年增加一倍,再到了2000網際網路的時代,人類的知識變成每13個月就增加一倍,現在人類正在進入網路3.0的時代,有人估計我們的知識每12小時就增加一倍.
11. 每個父母都想把人生寶貴經驗和智慧,都傳給自己的子女,好讓下一代的未來人生可以越過越好, 但祖父母他們也不知道頭腦裏面幾乎95%以上的程式,是來自於比他們更古老的上一代,他們心裡面所認為的人生寶貴經驗和智慧,其實大部分是前人在他們0-7時灌給他們的程式.
12. 每一代的人, 都無法想像在他們之後得世界會變得如何
13. 潛意識有強大的保護防禦功能, 讓程式不能隨便被更改
14. 每個人都有不適用的程式存在潛意識的系統裡面
15. 一個潛意識防禦功能是在無益處的程式裡夾雜正面定義, 混淆自己視聽
16. 一個潛意識防禦功能是用內疚感來逼退想改變它的對象
17. 一個潛意識防禦功能是用恐懼來威脅或嚇退想改變它的對象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Show more...
1 year ago
32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宇宙5大定律 Part 3 Bashar's 5 Universal Laws Part 3

1. 巴夏Bashar宇宙第四定律: 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 能量的輸出, 體驗的得回
2. 真實感覺, 情感, 意念是輸出的能量
3. 感激交纏豐盛, 同理交纏友好, 謙虛交纏智慧
4. 輸出是什麼樣的能量, 是無法做假.
5. 觀察別人現況的體驗, 就可得知他在輸出什麼能量
6. 吸引力法則: 不是把想要的東西吸引過來, 而是所有的體驗都已經在自己的世界裡了, 自己會看不到, 是因為沒有對到頻率. 像電視上的許多頻道的訊號都已經在這台電視上了, 但要看自己是轉到哪個頻道, 沒轉到的頻道, 雖然還在這個電視上, 但自己卻看不到.
7. Letting go and letting in. 自己看不到想要的世界, 是因為有對自己沒幫助的定義程式在身上, 這些程式都是我們從別人身上下載來的, 並不屬於我們的, 所以要先讓這些定義離開我們, letting go. 然後再歡迎迎我們想要的, 屬於我們的定義程式進來.
8. 不屬於我們的程式定義, 會讓我們感覺極沈重, 極不舒服, 極不自然, 極有阻力
9. 屬於我們的原生程式定義, 在我們身上輕如羽毛
10. 不知到它的存在 = 習慣, 知道了它的存在 = 選擇
11. 已經知道了, 還繼續選擇, 那就代表這裡有一個假的正面定義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Show more...
1 year ago
27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宇宙5大定律Part 2 Bashar's 5 Universal Laws Part 2

  1. 巴夏Bashar 宇宙第三定律: The one is the all, the all are the one. 一即是全, 全即是一
  2. 一即是全 Holographic: 每個個體都包含了整體的資訊
  3. 我們宇宙是Holographic全息
  4. Nassim Haramein: The Schwarzschild Proton
  5. Planck - 人類目前所發現的自然最小單位 1.616 x 10的-33次方公分
  6. Planck 如果變大到一粒小砂子, 值子Proton 就變大到從我們的太陽到Alpha Centuri 4.2 光年
  7. 宇宙全息: 一顆Proton 含有宇宙總質量10的55次方克 / 公分立方CM的3
  8. 我們身體也是宇宙全息的一部分, 包含了整體的資訊
  9. 內觀連結自己身體內無盡的智慧
  10. 人類目前所看到的世界是佔整體的0.0001%
  11. 全即是一: 整體裡面得所有個體並沒有分開, 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交纏 = Einstein “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詭異的現象
  12. Leonard Susskind
  13. 每一個人都是在量子場域裡獨一無二的觀點, 每一個人都是神的一部分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9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巴夏宇宙5大定律Part 1 Bashar's 5 Universal Laws Part 1

  1. 巴夏Bashar 宇宙第一定律: You Exist. 我們存在, 所以我們永遠都會在存在的世界裡
  2. Proton 質子, 從宇宙誕生到現在, 都沒有任何一點衰弱或減退, 包括我們身上的上兆的質子
  3. 人類意識的死亡, 就像做夢, 這頭死亡, 那頭就夢醒, 繼續在宇宙間進化
  4. 人如果看低自己, 妄自菲薄, 就等於跟量子場域唱反調
  5. 宇宙第二定律: Everything is here and now. 所有的世界, 維度, 過去未來, 所有的平行宇宙, 全部都是存在此時此刻的時空.
  6. 地球人的時間觀, 只屬於地球人的獨特的關點, 在宇宙其他地方都跟地球的時間觀不一樣
  7. 所謂過去未來, 及其他所有維度的世界, 都是在現在. 以不同的頻率存在
  8. 我們的世界就如一張張底片, 我們的意識就如投影燈, 每秒選擇上千萬張的底片, 造成生命像連續進行的假象
  9. 下一張底片會怎麼選擇, 跟自己怎麼定義現在這張底片直接相關
  10. 因為過去的事件, 而造成對自己的負面影響是受害著的定義. 但如果可以在現在掌握新的定義, 那就等於改變了對過去事件的定義, 也就從受害者變正有力量的人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27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1. 自己的身上有沒有已經老舊, 不適用在現代的觀念?
  2. 認為萬物是分開的, 是對世界物理有錯誤的認知
  3. 量子物理學家Nassim Haramein
  4. 巴夏Bashar
  5. 宇宙萬物的誕生不是隨機偶然, 所以我們的生命也不可能沒有意義
  6. 妄自菲薄, 自我渺小是跟神(量子場域)在唱反調
  7. 每個人, 每個觀點都是獨一無二的
  8. 神(量子場域)隨時在照顧我們身體這台精密儀器不回出錯
  9. 舊觀念是否給自己框架, 限制自己成長
  10. 世界並非是弱肉強食的世界, 達爾文的理論並不確實
  11. 少數人控制多數人的社會結構, 已經不適用於現代
  12. 人的結構不只是化學結構, 更正確精準的形容應該是能量結構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year ago
31 minutes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一個出生平凡的台灣人, 學歷平庸, 家境負債, 事業無成, 結果在34歲那年, 突然接觸到靈修和量子物理之後, 搖身一變, 在美國成為上市企業裡的最高業績團隊, 同行業績全球冠軍, 管理百人團隊, 同時也擔任南美洲薩滿儀式,神聖草藥的協辦人, 引導上百人參加靈性儀式, 來聽聽看他是怎麼利用靈性量子哲學在美國商業環境走到頂峰, 讓自己從平庸匱乏的日子走到幸福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