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頻道主要在分享親子教養,特殊兒教養經驗,正向教養,以及我成為媽媽之後開始自我探索的旅程。歡迎大家留言互動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喔!也歡迎追蹤我的FB粉專[療心漫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個頻道主要在分享親子教養,特殊兒教養經驗,正向教養,以及我成為媽媽之後開始自我探索的旅程。歡迎大家留言互動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喔!也歡迎追蹤我的FB粉專[療心漫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延續上一集的長女病議題,在傳統照顧者角色的框架之下,媽媽與女兒的關係為何處於相愛相殺的狀態?而父親的角色為何被淡化了?
而在原生家庭被情勒的只有女性嗎?有沒有所謂的長男病?
節目最後也分享我自身的經驗,如何覺察自己困在傳統好媽媽的形象面具中。以及產生病識感後,如何練習慢慢把自己滋養回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而非延續長女病的遺毒,抱著聖母情節在委屈犧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你是否從小就很懂事聽話,像個小大人一樣照顧弟妹?
你是否習慣照顧他人,反而委屈自己又不被感謝?
你是否也是討好型人格,習慣尋求他人的認同?
不懂得表達需求、內心渴望也能被照顧的你,
是否從小就是父母的代理人、情緒出氣筒呢?
這一集我分享張慧慈所著作的《長女病》的閱讀心得
一同來聽聽屬於我們的心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你曾經聽過孩子抱怨不想讀書,為什麼要讀書這些話嗎?除了告訴他:「這是你當學生的本分啊!」還能夠如何引導孩子去做進一步的思考,找到他對學習的動力。
另外,我也分享自己對於學習的看法。為什麼都脫離學校了,還要讀書學習?為了想成為孩子的榜樣,那我也需要找到自己對於學習的動機是什麼。而我也在認識自我的道路上,找到學習的動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你也像我一樣曾經極度內耗嗎?
因為高敏感特質而總是不自覺受到影響?
因為接觸特殊教育及教養方法,發現結合原子習慣或刻意練習這些學習方式
也能夠將這些應用在念頭上的訓練。
來聽聽我的小故事,如何透過刻意練習來減緩內耗。
讓你在面對念頭打架時,更懂得如何自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在一個家庭中有特殊兒,往往他的手足也承受著不被看見的重量。
這一集分享芸芸在面對弟弟常有突兀的反應或不合宜的舉動,惹得周遭人不開心的時候,她自己承受了什麼樣的注視與壓力。
分享我在陪伴孩子時的經驗--如何以身作則、同理每個孩子的感受,避免讓手足承受「長女病」的責任壓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走進婚姻,我們以為愛情會自然延續,卻在日常的摩擦裡感到失落。
這一集我邀請同在學校做故事志工的Sumiko,聊聊在關係中如何慢慢放下「理所當然」的期待,學會看見並接納真實的自己。當我們不再受困於受害者的角色時,就能為彼此留下一個重新開始的空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兩個人有衝突爭執,應該是雙方都需要調整啊!我也很委屈啊!為什麼去諮商,感覺都只有我在努力我在改變?!
這一集我來分享自己療癒的經驗,從一開始挫敗的親子關係,到難解的伴侶關係甚至是原生家庭。透過念頭的轉換,找到調整關係的關鍵而不委屈犧牲。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最近看了趙逸帆老師的這篇文章,讓我有感而發。網路世界是個既隱密又同時赤裸的一個虛擬世界,所以我們也更能從中去檢視到目前社會文化的黑暗面。這一集我會分享我過往的經驗,帶大家去察覺情緒教育的重要,不僅僅是認識自己,也是在學習如何設立界線。而在面對社會中的權勢脅迫時,『聽話』這兩個字是如何讓孩子不自覺陷入被制約。
面對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甚至長大成人的我們,是否都具備足夠成熟的性自主意識?學習尊重他人或是保護自己?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趙逸帆老師的文章在這裡喔!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ALLdBmPyF/
生活即智慧特集又來了!這集記錄我在面對小孩提問的回應方式,也探討一點關於獎勵機制應用在學習與電玩上的差異,以及內在動機的說明。
不管是什麼議題,只要是孩子開始提問,代表他開始產生好奇。我們的回應將會影響孩子是否能對世界產生好奇心與探索的動力喔!
特別說明一下,我個人覺得東西都有其利弊,但要能夠先了解才去做評估。對於3C我有做時間跟內容控管,主要是用眼保護以及小孩自控力尚未成熟的考量。網上有很多種益智型電玩,也能從中學習,但我相信在學齡期間,親子實際面對面的互動學習是最好的。影音刺激對於幼兒大腦發展的影響也很值得再多研究學習喔!
最近在跟小孩玩拉密,真的是連大人都會覺得很有趣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生活即智慧!這一集聊聊我如何靠著小孩的好奇心,順水推舟地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填鴨也能開啟孩子探索新知的能力喔!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有時候同一句話,某些人說出來總是會讓我感覺特別不高興,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呢?在和解療癒中,我們把這個反應視為一種訊息,潛意識裡有些深層的訊息沒有被察覺被聽到。可以透過自我對話來梳理這些情緒。因為偶然跟芸芸聊起,發現他有很多想法跟我很像,但有時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對談的過程中讓我有些收穫,所以把它紀錄下來。而這樣的對話方式其實就是自我對話,永遠對自己產生好奇,就能在生命中找到答案。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接續上一集,我來分享如何處理手足爭執。區分家長需要介入的時機點,以及一些注意事項。也分享正向教養中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家庭會議,我會詳細介紹如何操作。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面對國小生的抱怨,你是不是覺得越來越招架不住了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抱怨的層級也默默升等了!父母明明就很用心在處理,也給他建議,但孩子反而愛聽不聽。覺得是小事叫他不要理就好,反而又是另一波情緒攻勢。父母常常感到心累又心煩!這一集來分享我是如何處理孩子的抱怨,讓孩子感覺被理解,又能培養孩子面對問題的能力。(錄這一集時感冒還沒好,滿滿鼻音XD。請包容我的咬字不清,因為只有嘴巴能呼吸)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你是高敏感人嗎?或是育有高敏感特質的小孩?別人常常很難理解你在育兒方面的難處與辛苦,或是自己常常被高敏感特質所困?
這一集要來分享我跟芸芸的高敏特質,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也分享在帶高敏感兒時,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陪伴他並且與特質共處,甚至轉變成優點。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這一集來聊聊傷痛,是否有遇過別人跟你比慘?或是覺得自己不夠慘所以沒有資格難過?跟我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想法是什麼,以及我是如何轉變自己的念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聽過很多被建議去評估的個案,有的是家長面臨孩子可能會被標籤化的糾結,有的是學校端老師們的焦急與擔憂。雖然我現在可以很坦然討論孩子的自閉與過動特質,但在被通知建議評估時,也是經歷許多糾結與否認的內心衝突。所以這一集來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以及後來體悟到的一些事。希望能夠帶給那些還在面對這段艱難過程的家長一些安慰,也能提供這些用心良苦的老師們不一樣的想法。或許身為家長的我們不是在反對老師的專業,只是我們有我們自己跨不過的坎。在此也要非常感謝兒子的幼兒園老師,在我最艱難的時刻陪伴我走過,帶領我的孩子也承接住最脆弱的我。
歡迎進入連結留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bhf7mqi1tkf01y3eoh41mod?m=commen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這一集提到正向教養的幾個原則,包括錯誤目的,溫和且堅定的原則,以及無條件的愛。將會整理在我的FB粉專﹝療心漫漫﹞
這一集紀錄我們的親子對話,透過[空杯理論]來開啟孩子自我覺察的能力。
也歡迎大家留言你們的親子溝通經驗或聽後感想喔!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這一集來跟小四生的芸芸聊聊他對於人際關係的想法,原來小孩在意的點跟大人想的不一樣?發生人際關係的問題時,父母可以怎麼協助小孩呢?一起來聽聽吧!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s3d7uz001601vw3i9z9s0o/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