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bc/89/10/bc89106c-f908-6ffb-8462-26b5ae7682f7/mza_2959232981226899195.jpg/600x600bb.jpg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clcsu
49 episodes
1 day ago
這個是東吳大學華語中心製作的Podcast,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輕鬆學華語,認識台灣吧! This is a podcast from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Let's have fun in learning Chinese!
Show more...
Language Learning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is the property of clcsu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這個是東吳大學華語中心製作的Podcast,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輕鬆學華語,認識台灣吧! This is a podcast from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Let's have fun in learning Chinese!
Show more...
Language Learning
Education
Episodes (20/49)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8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夏」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Xia" (Summer)

逐字稿

Transcript

本集的主題是「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華語中的漢字如果認真算起來可高達七八萬字,一般生活中會用到的大約六七千字。無論是七八萬個,還是六七千個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小故事喔。

想要知道每個字後面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嗎? 跟著「漢字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一一來認識吧! "

天氣越來越熱,下個星期就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夏至」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一年四季當中,夏天,「夏」這個漢字的由來。

「夏」這個字其實原本不是代表季節。大家可以看一下單元圖片最左邊「夏」的甲骨文以及旁邊的金文。看起來像是一個又高又大,人的形象。這個又高又大的民族,其實就是「夏」民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詞「華夏」,指的就是「中國」。一說到「華夏民族」,大家就會知道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夏」,因此古代漢民族會認為自己是夏族的後代,稱自己為華夏兒女。

中國文字的造字方式共有六種,稱為「六書」,其中一種造字方式稱做假借。因為「夏天」的「夏」的發音與民族「夏」的發音相同,因此沒有額外造字,而直接使用「夏」來代表一年當中第二個季節。

「夏」,在現今最常見的詞語有「夏天」,Summer,「夏天」。 「炎夏」,Hot Summer,「炎夏」。除了代表季節以外,如同前面提到的,「夏」還有又高又大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中文裡面我們會稱高大的樓房為「大廈」。在古代,「大廈」的「廈」跟「夏天」的「夏」,是通用字。到了現代,則加上了代表房屋的部首,「广」部。夏:夏天、炎夏、華夏。

你還知道什麼關於夏天的詞語嗎?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參考資料 Reference:

于丹 (2019)。于丹品漢字:24節氣.14個歲時節慶:從甲骨文到古詩詞, 邂逅古典時光之美。

黃思賢 魏明揚 (2014)。漢字中的自然之美。


Music credit: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24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7 台灣印象:台灣美食-粽子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Food - Zongzi

逐字稿

Transcript    

    每年的六月份就是熱鬧端午節的開始,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為什麼樣吃粽子的原因大家可以在第23集的Podcast當中找到答案喔!其實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粽子,也有很多賣粽子的名店,粽子有分很多種類,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台灣的粽子吧!   

    首先我們先來見介紹鹹的粽子。鹹的粽子有分成,素粽跟肉粽。素粽裡面最常見的就是單純包花生的菜粽,另外比較豐富的素粽就會包入香菇、杏鮑菇、素肉等等。至於肉粽,可以分為南部粽跟北部粽。每到端午節,台灣就會掀起一波南北粽的戰爭。兩種粽子都各自的支持者。其實南部粽跟北部粽最大的不同就是製作的方式。南部粽是將糯米直接浸泡軟了以後,加入豬肉、香菇、栗子、蛋黃......等等餡料,用麻竹葉包上,放入水中水煮; 而北部粽則是將糯米加入醬油炒至半熟,加入餡料以後,用筍殼、又稱桂竹葉包裹,再去蒸熟。 吃起來的口感,有人會說,北部粽像油飯,吃起來比較有嚼勁,南部粽吃起來像糯米腸。香氣的部分南部粽使用的麻竹葉,會讓糯米及內餡吃起來有淡淡的紅茶清香,北部粽吃起來則有竹筍的香氣。   

    除了鹹的粽子以外,我們來認識一下甜的粽子。甜的粽子在台灣最常見的是甜粽跟鹼粽。甜粽的內餡會放紅豆沙。鹼粽的做法是將糯米加入鹼水,糯米就會像果凍一樣QQ的,顏色會因為鹼水呈現亮黃色。鹼粽有時候也會包入紅豆餡,或者不包餡料,淋上糖水或者蜂蜜,就已經是一道好吃的甜點了。  

     以上介紹的都是在台灣常見的粽子,其他還有常以月桃葉當粽葉的原住民粽、新竹老街特有的野薑花粽、潮州粽等等。每一種都很有特色。   

     介紹了這麼多種粽子,大家有想好端午節的時候要吃哪一種了嗎?雖然都很好吃,但是一天不要吃超過兩顆喔,不然熱量就會太高了,一顆鹹粽的熱量落在450-600卡路里之間,品嚐美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注意一下健康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每個人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歡的粽子!


Music by Invisible Beauty - Aakash Gandhi


Show more...
3 years ago
5 minutes 38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6 世界大小事:母親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Mother'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大家有準備什麼驚喜給自己的媽媽嗎?是豐盛的大餐?美麗的康乃馨?還是蛋糕呢?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來聊聊關於母親節的故事吧。 

  母親節是由一位美國的教師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所創立的。在安娜母親生前,安娜一直都很尊敬也很照顧母親,在1905年5月份的時候,安娜的母親過世了,那一天剛好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安娜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母親這個重要的角色,於是開始致力於創立屬於天下每一位媽媽們的節日「母親節」。直到1913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認定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在母親節我們最常會拿來送給媽媽的花就是「康乃馨」了。安娜當時用來紀念母親所使用的康乃馨是白色的。流傳到現在大家依然使用「白色康乃馨」來懷念過世的母親。除此之外,康乃馨還有許多其他的顏色:「紅色」是用來祝福母親健康長壽、「粉紅色」象徵母親不朽的愛、「黃色」的康乃馨是用來祝福母親永遠青春美麗。   

  西元1931年,在至今約90年前還是日治時期時候的台灣,台北女子高等學院,現在改為台北國語實小舉辦了第一次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從那個時候到現在的台灣母親節一直是大家所重視的節日。學校裡老師會教大家做母親節卡片、百貨公司會贈送免費的康乃馨、各個家庭會有屬於自己的慶祝方式。像有許多小朋友,因為沒有什麼錢,所以會製作幫媽媽按摩的券或者幫忙做家事的券,讓媽媽可以跟自己的小孩兌換,在母親節這天可以實際上幫媽媽們減輕壓力,讓媽媽過上開心的一天。   

   你的國家會過母親節嗎?有沒有特別的慶祝方式?分享讓我們知道吧!東吳大學華語中心祝全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Music by: Frozen in Love - Aakash Gandhi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49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5 世界大小事:世界地球日 Stories of the World: World Earth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你有聽過世界地球日嗎?你可能知道跟環境保護還有愛護地球有關,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做什麼來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呢?透過本及的Podcast,一起更認識世界地球日吧!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第一屆的地球日開始於1970年。世界地球日的發起人是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蓋洛德·尼爾森受到1969年的加州聖塔芭芭拉嚴重漏油事件的影響,還有反戰運動的啟發,選定在美國大學期末考前的4月22日舉辦第一屆的地球日,希望人們重視當時日漸嚴重的空氣汙染以及水污染問題。很快的,這個活動在全美引起了熱烈的迴響,多達2000萬美國人參加。到了1990年,全世界有高達141國響應世界地球日的活動。每一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2022年的主題是「投資我們的地球」:Invest   in Our   Planet.強調綠色經濟、永續的商業模式。消費者有意識地購買環保的商品,企業基於環境保護,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製作商品。例如:太陽能、風力發電、使用生物燃料等等,都是業者在生產商品時可以考慮的替代能源。   

      除了環境污染的減少、資源重複使用…...等等比較常見的環保概念,這幾年還出現了一個關於環保的詞語「碳足跡」。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如果生活當中,大家都有意識的去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或許地球暖化的速度就能夠減緩。減少「碳足跡」的方式除了吃素食、使用替代能源以外,其實還有許多小細節是我們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一點,就能夠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例如:節約用電、節省用水等等。另外,有一些比較意想不到的像是:減少電子郵件的發送,以及取消訂閱電子報。根據英國研究者邁克·伯納斯·李(Mike Berners-Lee)的研究結果,一封電子郵件會產生4克的二氧化碳。因此就連減少電子報的訂閱,都可以為「減少碳」足跡盡一份心力喔。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問世以來,在網路上看影片、追劇已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如果大家在看影片的時候,選擇較低畫質的影片,也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

     從千禧年左右開始,由於「快時尚」的興起,衣服從生產到被丟棄的過程當中,也製造出不少「碳足跡」。「快時尚」是指時尚產業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出一種追隨潮流的商業模式。一般的人衣服隨著一年四季會更換,但是追求「快時尚」的人,會為了追隨潮流,兩周左右就購買一次新衣服。因此如果我們在買衣服的時候,選擇適合自己又耐穿的衣服,不追隨潮流,也是其中一個能夠減少生活中「碳足跡」的方法。   

      台灣從2002年開始翻譯世界地球日的網站資訊,漸漸地每年也都會舉辦與世界地球日相關活動。2017年開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綠藤生機發起了「綠色生活21天」的活動。在21天當中,有21個能夠實踐減碳環保的綠行動。像是使用電子發票存入載具、一天不使用潤髮乳、一天少使用一個一次性的餐具……等等。透過改變生活當中的一點小習慣,每個人都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你在生活中還有發現什麼可以減碳、保護地球的方式嗎?留言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一天養成一個減碳的小習慣,為地球的永續生命一起努力吧!


Music Credit by Invisible Beauty-Aakash Gandhi

Show more...
3 years ago
7 minutes 21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4 台灣印象:台灣美食-鳳梨酥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Food -Xiao Pineapple Cake

逐字稿

Transcript


說到來台灣要買的伴手禮,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呢?沒錯「鳳梨酥」絕對會在必買的清單上面。本集的節目我們來聊聊鳳梨酥的故事。鳳梨酥在台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名的呢?又為什麼能夠成為外國人來台的伴手禮首選呢?知名的鳳梨酥糕餅店:佳德、微熱山丘,還有好多好多鳳梨酥名店,集結起來,每年為台灣的鳳梨酥市場創造了兩百億的產值。他們又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呢?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說到台灣鳳梨酥的起源,就不得不從主角「鳳梨」開始介紹。鳳梨的原產地是南美洲,後來陸續傳到了歐洲、中國、在清朝的時候才傳入台灣的。而鳳梨在台灣真正發揚光大是從日治時期1902年開始,那個時候才真正有了鳳梨的加工廠。鳳梨酥最早其實是出現在傳統婚禮,訂婚儀式當中六禮之一的「大餅」。鳳梨餡是大餅中常見的一種口味。在台灣許多糕餅店都會製作鳳梨酥,所以哪一家是第一家,眾說紛紜,已經無法確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因為台灣的各式鳳梨種類,所以產生了許多特色的鳳梨酥,各家都有各家的擁護者。

像是2008年竄起的品牌「微熱山丘」,他們的特色是使用「土鳳梨」為內餡,酸酸甜甜還能吃得到鳳梨纖維是他們與其他鳳梨酥品牌最大的不同。早期的鳳梨酥使用的鳳梨果肉纖維比較粗、也比較酸,吃起來口感不好,所以通常都會加入冬瓜餡料,混合製作而成。有一些糕餅店甚至會直接使用冬瓜餡料取代鳳梨。到了近代,鳳梨的品種經過改良,甜度提高、果肉也較細緻,因此許多店家開始製作純鳳梨餡料的鳳梨酥。另外一家知名的糕餅店:「佳德糕餅」創立於1975年,製作傳統冬瓜餡料混合鳳梨餡料的鳳梨酥,口味上因為冬瓜餡料的加入,所以比較甜。原本生意普通,2007年的創意鳳梨酥競賽,佳德糕餅靠著蔓越莓鳳梨酥得到了比賽的第一名,從此之後在台灣鳳梨酥市場有著屹立不搖的地位。

介紹完了鳳梨酥味道上的魅力,大家知道鳳梨酥除了是好吃的點心以外,還有另外一個成為送禮首選的原因嗎?鳳梨在閩南語裡面是「旺來」,音調上有「吉利興旺」的意思,所以拿鳳梨酥來送給別人,本身就有祝福對方的意思。

你有吃過鳳梨酥嗎?最喜歡哪一家的鳳梨酥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Show more...
3 years ago
5 minutes 40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3 台灣節日故事:清明節 II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omb Sweeping Day II

逐字稿

Transcript

    隨著季節的更替,清明節又將到來。去年我們介紹清明節的時候講到了最早的清明節其實跟寒食節比較有關,說了介之推的故事。本集的節目我們來介紹另外一個關於清明節的故事:漢高祖「劉邦」的故事。秦朝末年的時候,漢高祖劉邦打贏了西楚霸王項羽,光榮的返回故鄉。返回故鄉後的劉邦想要去父母親的墳前祭拜。因為連年的戰爭,墓地裡的墳墓上都長滿了雜草、而且有很多毀損,沒有辦法辨識墓碑上的文字。劉邦很難過找不到父母的墳墓,就在傷心之時,劉邦最後想出了一個方法,他拿出了一張紙,用手撕成了許多小碎片,將小碎片捏在手中,並且對上天祈禱說:「如果父母在天上聽得到的話,現在發刮得這麼大,我將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的話,那就是我父母的墳墓了。」說完,劉邦便將紙片拋向空中,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風都吹不動。劉邦趕緊向前一看,真的是自己父母的墓碑。劉邦馬上請人重新修建父母的墳墓,之後的每一年清明節劉邦都一定會前往祭拜、掃墓,然後都一定會用幾個小土塊壓著幾張紙片,代表這是有人祭祀的墳墓。   

     在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各戶人家會回到祖墳祭祀、悼念祖先。除此之外,民間也有許多有關清明節的習俗。例如:插柳,將柳條插在門戶上及墳墓上。這個習俗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掌管農業播種與收稻的神:「神農」而來的。而插柳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柳樹的枝葉不管插在哪裡都能夠活,因此這象徵著旺盛的生命力。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柳」有避邪的作用。   

     傳統的習俗當中,清明節還會放風箏。放風箏就是"Fly a kite."   據說放風箏,有消除災禍的作用。風箏飛上天,象徵災禍也跟著風箏飛離開。   另外一個與風箏有著相似象徵意義的清明節活動是「盪秋千」,「秋千」在英文裡面是"Swing"。古代傳說盪秋千可以驅除百病,盪得越高,生活越美好。   你的國家也有像清明節這樣,祭祀祖先的節日嗎?你們都是用什麼方式還念祖先的呢?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活動?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吧。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Show more...
3 years ago
5 minutes 37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2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魚丁糸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Oaeen

逐字稿 

Transcript     

     本集要介紹的歌曲是「魚丁糸」的〈無與倫比的美麗〉。「魚丁糸」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有點陌生,如果說「蘇打綠」大家可能馬上就可以列舉出許多好聽的歌曲。過去由同樣成員組成的團體「蘇打綠」於2004年出道,到今年是第18年。2020年,「蘇打綠」以分身樂團「魚丁糸」重新出發,發表新的歌曲。「魚丁糸」的是由主唱青峰、Bass手馨儀、鋼琴及中提琴手阿龔、吉他手阿福、電吉他手家凱,以及鼓手小威組成的。以分身樂團「魚丁糸」發行的歌曲與「蘇打綠」的風格很不一樣,原本清新的風格,加入了更多調皮、趣味以及多樣性的變化,讓聽眾聽到許多有別於以往的作品。這次挑選的作品〈無與倫比的美麗〉是在「蘇打綠」時期發行的作品,也是其中一首大眾所熟知的歌曲。   

    〈無與倫比的美麗〉這首歌是主唱青峰寫給歌手張懸的歌,歌詞描述兩個人深刻的友情。當朋友之間需要對方的時候,兩個人都會支持著彼此的意思。歌詞當中的蝴蝶及草原,分別象徵著青峰及張懸能夠在對方心情低落沮喪的時候,給予對方的後盾。關於歌詞的內容,青峰曾經說過,很多部分是兩個人簡訊聊天的內容。整首歌用很淺白的歌詞,堆疊出兩個人最深厚的友誼。   

從這首歌裡面我們可以學習到華語的三個語法。第一個我們來學「在」。「天上風箏在天上飛,地上人兒在地上追。」「在」在這邊代表動作所在的場所,比如說:「我在客廳看電視」或者「弟弟在公園玩」。「天上風箏在天上飛,地上人兒在地上追」,很清楚地描繪出「風箏飛在天上」以及「人們在地面上追逐奔跑」的畫面。
     第二個我們要介紹的是「有」。「擁有」一個東西的意思。舉例來說:「我有一本書」、「他有一台電腦」。〈無與倫比的美麗〉歌詞裡面「妳有我的蝴蝶」跟「我有你的草原」。像前面提到的,「草原」跟「蝴蝶」是青峰及張懸自己原本擁有東西的象徵。


     第三個華語常用的副詞「才」。當我們與別人說話有不同或者相反意見的時候,可以用「才」。比如一個人說:「雞排是夜市裡最好吃的食物。」另一個人回答:「滷味才是最好吃的食物。」這代表了第一個人說的話,第二個人並不同意。回答的人認為滷味比雞排好吃。歌詞當中副歌第一句青峰唱道:「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下一句接著唱「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代表青峰認為張懸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每有其他人能夠相比。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幾個單字。第一個,「無與倫比」的意思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倫:代表類別、種類,所以沒有任何其他的類別可以與這個東西相比較。「無與倫比的美麗」,代表這件事、這個人、這個東西是世界上最美的。


     歌詞當中的另外一個單字「掩護」,代表遮蔽、保護。一個人受到「掩護」,代表被別人保護、處在安全的環境裡面。「逃兵」,就是指戰爭當中,私自逃離軍隊的士兵。一位士兵的職責就是上戰場面對敵人,「逃兵」代表這個人躲避責任,不願意面對該完成的事情。   現在我們介紹完了歌曲的內容,請大家再點選連結,去聽聽〈無與倫比的美麗〉這首歌吧!魚丁糸最近重新錄製了過去的《同名專輯》,這次改稱叫做《不同名專輯》,想要聽聽「魚丁糸」怎麼重新詮釋「蘇打綠」的歌曲嗎?不要錯過這一次的復刻計畫囉!


〈無與倫比的美麗〉〈Incomparable Beauty〉原曲 MV:https://youtu.be/NA4otP-v6iI

   作詞:青峰
   作曲:青峰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我若擔心我不能飛
   我有你的草原

   嘿 嘿 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

   嘿 嘿 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你知道當你需要個夏天我會拼了命努力
   嘿 嘿 我知道你會做我的掩護 當我是個逃兵

   嘿 嘿 嘿 嘿
   嘿 嘿 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嘿 嘿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

   我若擔心我不能飛
   嘿 嘿 我有你的草原



Background Music Source: Invisible Beauty by Aakash Gandhi



Show more...
3 years ago
7 minutes 24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1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虎」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Hǔ" (Tiger)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年是「虎」年,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漢字就是「老虎」的「虎」了。在開始之前,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單元圖片,由左至右是「虎」這個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在甲骨文的階段,老虎是側身向左,呈現站立姿態。在這個時候,老虎身上的紋路還是很清楚地呈現在文字上面。到了小篆就有比較明顯的變形,老虎的手掌與尾巴的部分位置都改變。到了楷書,就只剩下老虎頭的部分跟原來的形狀相似。「虎」字的部首是「虍」,代表頭部及手掌的部分,許多有這個部件的其他字其實都與「虎」的本意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

「彪」,代表老虎身上的花紋,斜斜的三撇是老虎身上花紋的光彩。「虔誠」的「虔」原本也是代表老虎身上的花紋,「虔」代表老虎身上花紋讓人感到畏懼。不過現代漢語當中已經沒有畏懼的意思,取而代之的是「誠心」的意思。"

"     接著我們要來說一個關於「虎」的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馬馬虎虎」。「馬馬虎虎」在現在是什麼意思呢?可能有很多同學已經學過了,「馬馬虎虎」就是代表一個人處理事情很隨便、很粗心的意思。那很粗心、漫不經心又與「馬」和「老虎」有什麼關係呢? 故事是這樣的,中國的宋代有一位畫家,他作畫的方式非常隨自己的意思,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有一天,畫家正在畫一隻老虎,才剛完成老虎頭部的部份的時候,就來了一位客人,他說:「我想要你幫我畫一匹馬。」但是這位畫家覺得自己畫到一半,要重新畫一匹馬太麻煩了,於是就連著老虎的頭繼續畫了馬的身體。畫完了之後,客人詢問:「這幅是什麼?」畫家回答:「馬馬虎虎」。客人看了看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畫,於是就離開了。這位畫家想著,這畢竟是我辛辛苦苦完成的一幅畫,於是就把它掛在家中的牆壁上。

     不久,畫家的大兒子回家了,詢問畫家說:「畫上的是什麼?」畫家說道:「是隻老虎。」接著小兒子也回家了,指著牆上的畫問道:「這個畫的是什麼?」這時畫家回答:「是一匹馬。」 有一天大兒子出去打獵,看到了一匹馬,他立刻覺得這匹馬是老虎,於是馬就被當成老虎射死了。這匹馬的主人很生氣的與畫家討了一筆賠償金。 又有一次,小兒子在外面碰上了正在休息的一隻老虎,小兒子以為這是一匹馬,便想騎上去,沒想到老虎就這樣把小兒子給咬死了。畫家得知之後十分的傷心,他便想一切都是這「馬虎圖」害的,長子依著這幅畫射死了一匹馬,小兒子依照著幅畫沒了性命。「馬虎圖」造成的悲劇於是傳開,後來的人就用馬虎馬虎、馬馬虎虎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隨便、粗心大意了。"

虎,是凶猛的動物,同時也是很有氣勢的動物。像是在虎年,大家常常會聽到:「虎虎生風」或者「福虎生風」的祝福語,意思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跟老虎一樣強壯、有氣勢。關於老虎的詞語你還知道什麼呢?在留言區分享讓我們知道吧!


Show more...
3 years ago
7 minutes 5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40 世界大小事:西洋情人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Valentine'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每年的2月14日都是巧克力熱賣的日子。在台灣,許多餐廳會推出情人節特餐,有人說這是商人創造出來的節日。那麼情人節真正的由來是什麼呢?今天東吳華語週記較要來為大家介紹介紹「西洋情人節」。   西洋情人節為什麼是在2月14日呢?這要從西元三世紀的古羅馬開始說起。在古羅馬時期,有一位殘暴的君主名字叫做克勞多斯(Claudius),在距離克勞多斯的宮殿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神廟,神廟裡面有一位修士名叫做瓦倫丁(Valentine)。羅馬人非常的尊敬瓦倫丁,不論男女老幼、貧窮或者有錢人都時時的圍繞在他身邊,聽他的祈禱。
     西元三世紀的古羅馬,戰爭不斷,克勞多斯一直需要有年輕強壯的士兵出去打仗。可是人民普遍都捨不得離開家庭、孩子,所以克勞多斯便下令大家都不准結婚,甚至已經訂婚的人也要取消,結了婚的也要離婚。這道令指一下,大家都十分的傷心。有一對情侶,想到了要來找修士瓦倫丁幫忙。修士瓦倫丁於是幫助他們偷偷地舉行了婚禮。之後就越來越多情侶來找他幫忙,越來越多人結婚的消息傳開之後,被克勞多斯發現了,於是克勞多斯就把修士瓦倫丁給抓走了。最後修士瓦倫丁在監獄中過世的。悲傷的眾人將瓦倫丁埋葬,那一天是西元270年2月14日,這一天於是就變成了情人節的日期。大家可能也知道,情人節的英文就是Valientines'   Day 也就是代表瓦倫丁的節日。   

    關於情人節要送巧克力,這個就真的跟商業行為比較有關係了。一家日本的糖果及蛋糕公司摩洛克夫(Morozoff)是第一家發送情人節應該要送巧克力廣告的公司,那是在1936年的時候。1958年Mary   Chocolate在日本知名的百貨公司舉行情人節巧克力的特賣,但當時只賣出了三個。之後是1960年的森永制菓(Morinaga)這家公司,在情人節舉辦了買巧克力就有機會獲得名錶的活動。隨著一年一年商人的促銷,漸漸的人們開始習慣情人節把巧克力當作禮物。到了今天,情人節送巧克力的文化,還分了許多類別:送給喜歡的人的巧克力叫做「本命巧克力」,送給同事或者同學的叫「義理巧克力」,送給好朋友的叫做「友情巧克力」.......等等。   

    在台灣,每年的西洋情人節真的猶如商人們的戰場,除了各家糖果、巧克力、糕餅店會使出渾身解數舉辦活動以及優惠之外,像是飯店或者餐廳會推出專屬於情人節的住房優惠及餐點。比如訂房會贈送冠軍巧克力、知名插畫家的畫作。另外像是便利商店也會推出各種情人節限定包裝的零食,像是餅乾以及糖果…...等等。   西洋情人節是一個全世界共通的節日,在你們國家都是怎麼過的呢?留言讓我們知道吧!

Show more...
3 years ago
6 minutes 28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9 台灣電影:月老 Taiwanese Movies: "Till We Meet Again"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是「月老」。「月老」也稱作「月下老人」是中國古代掌管男女愛情的神。本集節目會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第一部份我會介紹「月下老人」的由來。第二部份會聊聊「月老」這部由導演九把刀拍攝的電影作品。   

關於月下老人的由來,傳說在中國古代唐朝的時候,有叫做韋固的人。有一次他來到了熱鬧的城裡,晚上走在街上散步,看到了一個老人靠著一個布袋子在月光下坐著,讀著一本書。韋固好奇上前詢問老人在看什麼書?老人回答:「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再問老人:「那麼布袋子裡裝的是什麼呢?」老人回應:「都是紅色的繩子。只要男女雙方兩個人的腳被紅線繫上了,不論兩人的身分背景如何、有錢或者貧窮、家住得多遠,都註定最後會成為夫妻,一輩子在一起。」韋固於是問了自己未來的結婚對象,老人翻了翻書說道:「你的未婚妻是一位賣菜的瞎眼老婆婆的女兒,現在她三歲。」韋固聽了很不高興,回去之後便派僕人刺殺這個小女孩,最後僕人並沒有成功,但是韋固並不知道。多年以後,韋固遇到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但是額頭上總是貼著朵花,他好奇的詢問了這位姑娘的母親,母親說明了自己女兒的故事,韋固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是當年自己派僕人刺殺的小女孩,頭上的花遮著當時的傷疤。眼前的姑娘便是賣菜老婆婆的女兒。韋固明白了這是天意,便心甘情願的跟這位姑娘在一起了。這個故事,被廣為流傳,到現在大家都相信,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線,真的能夠決定每個人的結婚對象。而在台灣的寺廟裡面,也會有「月老」,想要有好姻緣的男女,都會去祭拜「月老」。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月老」便與這個這神話故事息息相關。電影「月老」是由導演九把刀於2007年所寫的同名小說《月老》所改編的。九把刀以剛剛先前提到月老的神話故事為主題背景,加以發想出了這個愛情奇幻故事。在電影裡面,主要的劇情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以及被同伴背叛,500年前被同伴砍下頭的土匪:鬼頭成。故事的男主角叫做阿綸,他因為被雷打到所以死掉了,死後他來到了冥界。「冥界」就是指人死後進入的世界。冥界有規定,要累積一定的陰德才能夠再轉生為比較好的物種或者是人類,所以有一些陰德不夠的人,他們會決定透過擔任神職來累積陰德。男主角阿綸,就決定要透過神職:「月老」,幫人牽紅線,促成姻緣來累積他的陰德。女主角叫做小咪,她是阿綸生前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朋友,還沒有變成男女朋友,但是阿綸從很小就開始追小咪了。   

兩個不同的故事,在電影當中不斷交錯,看起來沒有關聯的劇情,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冥界的阿綸與鬼頭成,都有一些在當人的時候未完成的事情,而這些事情讓他們一直放不下,心裡一直很掛念,很想要完成。阿綸的放不下是對小咪的「愛」,而鬼頭成對於人間的放不下是「恨」,分別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強烈情緒。運用冥界以及人間的概念,這部電影也介紹了在華人世界常見的「輪迴」及「投胎」的概念。「輪迴」是指一個生命結束過後,還會重新的回到世界上,也就是相信生命的歷程不是只有一次,而是會一直延續下去的,形成一個循環。「投胎」的概念與「輪迴」是接在一起的,人或者動物、植物死後都會進入「輪迴」,而投胎成下一個人、動物、或者植物。透過「月老」這部電影,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有透過趣味的方式能夠理解華人社會及宗教當中的生死觀念。作者兼導演九把刀把冥界打造得很有趣,讓人好像對死後的世界有另外一種認識。   

想要體驗一下九把刀的愛情奇幻風格、或者想要了解華人世界對於死後的想像,透過「月老」這部電影你將會更認識華人社會的各種神以及生死觀。快點進戲院去看看吧!

Music Source by Love Letter-Aaron Kenny

Show more...
3 years ago
8 minutes 28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8 台灣節日故事:元旦 Taiwanese Festival's Stories: New Year'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日子是「元旦」。12月31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許多地方都會舉辦跨年演唱會。過了12月31日,新的一年就來了。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在華語裡面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做「元旦」。「元旦」,「元」代表開始,「旦」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樣子,意思是白天,也有一天正式開始的意義。「元旦」兩個字放在一起,代表新的一年的早晨。

關於元旦的日期的轉變,大家知道嗎?從漢朝時期開始,「元旦」是指農曆的一月一日。那為什麼到了今天,大家指的「元旦」都是陽曆或者說是西曆的一月一日呢?這個更改的由來是源自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曆統一,孫中山先生於是於隔年的一月一日宣布,1912年一月一日開始為中華民國元年也就是第一年,而每年的一月一日就是開國紀念日,也稱作「元旦」。至於原本被稱作「元旦」的農曆一月一日則改稱為「春節」。在台灣,每年的元旦都會有什麼活動呢?

元旦的前一天台灣各地都會舉辦跨年演唱會,邀請當紅的偶像明星來唱歌。凌晨12點整的時候會放煙火,慶祝新年的到來。元旦當天的早上,其中一個台灣人會參加的活動就是總統府前的升旗典禮。升旗典禮的時間都很早,大家清晨4點就會開始排隊進場,經過一連串的樂儀旗隊表演,大約6點半左右會舉行升旗典禮。2022年的元旦升旗典禮,為了感謝醫護人員過去這一年的辛勞,會特別舉辦感謝醫護的內容,並邀請由急診室醫師所組成的「重症搖滾」樂團參與演出。在新年的一大早,看著國旗緩緩升起,象徵對於新的一年充滿期許以及希望。這是大家想要參加升旗典禮的原因。

除了升旗典禮以外,有些人會選擇到花蓮、台東或者高山上看新年的第一個日出,又稱為新年的「第一道曙光」。台北市立天文館每年都會製作第一道曙光的時間及地點圖表。像是2022年的第一道曙光是在台中的南湖大山。觀看第一道曙光的熱門景點還有:台東的太麻里、蘭嶼的東清灣,或者像是高海拔的南投合歡山……等等。看著太陽從遠方透出一絲光線,到緩緩升起後照亮整個大地,在新的一年裡象徵著希望、充滿光明的意思。新的一年各地都會有這樣追曙光的活動,在新年的這一天看到第一道曙光,讓人有幸運一整年的感覺。

元旦這一天你打算怎麼過呢?不論是選擇升旗典禮或者追曙光都代表著新的一年會變得更好的意思,快和朋友一起去參加元旦的慶祝活動吧!

參考資料:于丹(2019)。于丹品漢字:24節氣‧14個歲時節慶:從甲骨文到古詩詞,邂逅古典石棺之美。野人文化出版。165-170。

Music by Love Letters-Aaron Kenny

Show more...
3 years ago
6 minutes 49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7 世界大小事:聖誕節的顏色 Stories of the World: The Colors of Christmas

逐字稿

Transcript


聖誕節即將到來。說到聖誕節,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聖誕節裡面會使用到的顏色。在充滿歡樂的聖誕節裡,你最先想到的顏色是什麼呢?是聖誕老公公衣服上的紅色?聖誕樹的綠色?還是大雪紛飛,雪的白色呢?或者是聖誕樹最頂端的星星,金色?紅色、綠色、白色、金色,是聖誕節最常見的四種顏色。這四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說到紅色,在聖誕節,聖誕老人會穿著一身紅色外套、褲子還有紅帽子。這個打扮,是根據基督教當中「主教」的長袍所設計的。除了聖誕老人的裝扮以外,還有什麼是紅色的呢?大家猜到了嗎?冬青這種植物的果實,也是紅色的。紅色同時也被人們認為是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在聖誕節當中更是別具意義。   

關於白色,在北半球的國家,對聖誕節的印象大概都是非常寒冷、或者下著大雪的銀白世界吧?   另外還有聖誕老人的白鬍子以及在他衣服手腕、還有帽子頂端的白色絨毛裝飾,這些都是白色在聖誕節當中經典的展現。另外,在西方國家,白色也代表著「純潔」以及「和平」的意思,十分符合聖誕節平安的氣氛。   

那麼綠色呢?聖誕節在每年的12月,這個時候天氣非常寒冷,在北方還會下大雪。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會使用綠色的植物,讓寒冷的冬天看起來更有活力、充滿生氣一點。會使用的植物像是:常春藤、冬青、或者是常用於聖誕樹的杉樹、松樹或者柏樹。這些綠色的長青植物,也象徵著寒冷的冬天就快過去了,溫暖的春天就要到來,讓人們充滿希望,這樣就不會感覺到這麼冷了。   

除了綠色以外另外一個在聖誕節帶給大家溫暖、陽光的感覺就是「金色」了。聖誕樹的最頂端是金色的星星。聖誕樹頂端之所以會放置星星,是因為這顆星星代表耶穌基督誕生時,在伯利恆的天空上出現的那一顆星星,這顆星星幫助智者找到耶穌基督。金色的光芒、溫暖的色系,讓聖誕節充滿著希望,大家的內心就不會像天氣一樣寒冷了。   在聖誕節裡,你最喜歡哪一種顏色呢?紅色、白色、綠色還是金色呢?為什麼你選擇這個顏色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先預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Music Source: Christmas Village-Aaron Kenny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臉書 Soochow University (Taiwan)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clcscu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cuclc/


Show more...
3 years ago
6 minutes 14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6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冬」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Dong" (Winter)

逐字稿

Transcript

「冬」:冬天   Winter、「冬」:冬眠 hibernation、「冬」: 冬瓜 white   gourd。到了12月份,大家是不是覺得越來越冷了呢?這個月份我們也將迎來今年的「冬至」。「冬至」是一年當中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的「冬」這個漢字的由來,它本來是什麼意思呢?   

在解說字型之前,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本集的單元圖片。從左至右分別是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書。「冬至」的「冬」,在甲骨文裡面是一個象形文字。它是一條繩子,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繩結。在古時候的中國,還沒有文字的發明以前,大家是使用繩結來記得事情的。在繩子上面打結,代表有事情要處理,一個繩結代表一件事情。甲骨文上的「冬」呈現倒V字型,結尾打了兩個結,代表「終了」。這就是「冬」最初的意思:「結束、終了」。到了金文,我們可以看到,「冬」字的樣貌是一個太陽,被繩子包在裡面。被包住的太陽就不溫暖了,所以就有寒冷的意思,這是金文裡面的「冬」。到了小篆時期的字體,是最接近楷書的字型,上面一樣是結繩記事的樣子,下方的太陽不見了,變成了「冰」的甲骨文。「冰」,冰塊的冰。「冰」的甲骨文寫得像是兩個倒寫的V字。用「冰」來表示了冬天的寒冷,並且用繩子保留了「終了」的意思。   

到了現代,「冬」這個字最簡單的表示就是一年四季當中的最後一個季節「冬天」。同時包含著一年的最後以及寒冷的季節的意思。在台灣的閩南語語言裡面,「冬」有時候也會被當作「年」來使用,例如:「三冬」,就是代表「三年」的意思。   你還認識什麼跟「冬」有關的詞語呢?想一想留言告訴我們吧!


Music Source: Invisible Beauty-Aakash Gandhi

Show more...
3 years ago
5 minutes 37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5 世界大小事:感恩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Thanksgiving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大家對「感恩節」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火雞大餐?很多很多的南瓜派?還是隔天黑色星期五的大減價購物呢?

感恩節的由來與從英國來到美洲的清教徒,以及美國的原住民:印地安人有關。16世紀末到17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讓英國的清教徒被迫離開英國。西元1620年,英國的清教徒坐著名為「五月花」號的船,來到美洲。剛抵達美洲的清教徒,因為不熟悉環境,加上寒冷的天氣,許多人因此病死了。度過了寒冷的冬天,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這時候印地安人出現了,印地安人告訴這些清教徒,酋長請他們來看看情況。這時清教徒們訴說著自己辛苦悲慘的經歷與心情,印地安人則認真的聽著。酋長馬撒索得知此事之後決定要幫助他們。印地安人於是開始教導清教徒如何打獵、捕魚、種植南瓜、玉米等等的作物。1621年的秋天,隨著第一個豐收的到來,這群英國人除了原本就會感謝上帝賜予的收成以外,他們決定同時要感謝印定安人的協助。於是就邀請印地安人一同慶祝豐收。這就是第一次的感恩節慶祝活動。

在豐收之際,英國人原本是習慣吃鵝肉來慶祝收成的。但是因為當時他們到達的地方沒有「鵝」,所以就用當地的「火雞」代替。食用火雞的方法一般都會搭配蔓越莓醬。火雞是感恩節大餐的主要食物,另外還會有收成作物製成的南瓜派。常見的食物還有馬鈴薯泥,通常還會淋上肉汁。感恩節與聖誕節在美國都是很受到重視的節日,是全家人會團聚在一起的日子。

"吃完了感恩節大餐,在美國要做的重要事情便是去大賣場購物。因為隔天就是各地商家大減價的「黑色星期五」。其實在感恩節的晚上這個大減價就開始了。大賣場通常都會徹夜不關門,或者凌晨開門,並且都會開出相當優惠的折扣。感恩節的下一個月便是聖誕節了,家家戶戶都會趁著這個時刻購買聖誕節的禮物、必需品……等等。像是大家會趁這個時候購買平常下不了手,較高單價的電器產品,因為真的都會變得非常便宜。大賣場在半夜都會充滿排隊的人潮,參與店家的限時限量優惠活動,跟平常到了七八點店家都關門了的景象真的很不同。

「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做黑色星期五,是因為過了感恩節,便是聖誕節購物開始的日子,所以店家開始忙碌,業績會越來越好。如果業績的數字是負數,店家就會用「紅色」標註,而如果是正的數字就會是「黑色」,這就是為什麼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五」。"

今天我們聊了美國的感恩節,大家對感恩節是不是有多一點的了解了呢?還有什麼想要認識的節日,歡迎告訴我們喔!


Music by Aakash Gandhi-Invisible Beauty



Show more...
3 years ago
7 minute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4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告五人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Accusefive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歌曲是由台灣樂團:告五人的〈披星戴月的想你〉。在介紹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告五人這個樂團。告五人的名字起源很隨興也很有趣,三位團員當時在一個佈告欄前面,各自指向公告上的一個字,於是就產生了:「告、五、人」這三個字。告五人的成員分別是:男主唱兼木吉他手,潘雲安、女主唱犬青以及鼓手哲謙。2017年的第一張EP《迷霧之子》就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在2018年的時候獲得金音獎最佳新人獎的肯定,受到了更多大眾的注目。   

      本集要介紹的歌曲〈披星戴月的想你〉是告五人一首炙手可熱的歌曲。在一次訪問中,三位團員對於這首歌,有著不太一樣的見解。鼓手哲謙跟女主唱犬青對於〈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本身沒有太多的感覺。哲謙覺得就是一首歌,而犬青覺得這就是一首好聽的歌。哲謙表示表示,每次在表演〈披星戴月的想你〉的時候,台下觀眾不同的反應,都會帶給他對於這首歌不同的感受。犬青除了對於歌曲認為好聽以外,她覺得這首歌就像一個人一樣,一直陪伴在身邊。男主唱兼木吉他手:雲安則認為現在看這首歌的想法與當初創作的時候不太一樣了,在高中時期寫的〈披星戴月的想你〉,到了現在,經歷過了比賽、組樂團......等等的經驗過後,這首歌的意義從想念一個人變成自我反省。


   三位團員對於〈披星戴月的想你〉的看法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這首歌似乎是一首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歌,陪著團員們一起成長,代表的意義也一起跟著改變。簡單介紹了一下〈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的背景故事之後,我們來看看歌詞當中出現的兩個詞語。第一個是「唏噓」這個詞。「唏噓」在字典裡面的意思是「感慨、悲嘆」。放到歌詞的句子裡面「遠方煙火越來越唏噓」,有著過去的事物離得越來越遠的感覺,同時之間,透露著惋惜,沒有辦法再回到過去的意思。


     第二個要為大家介紹的詞語是歌名當中的「披星戴月」這個成語。「披星戴月」原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早出晚歸、連夜趕路。歌詞當中,「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就有日以繼夜、每天每天都在想一個人的意思。   這首歌裡面我想要特別來介紹的句型有兩個。第一個是「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跟他的下一句「我會奮不顧身的前進」。當中的「會」的用法。這個「會」代表著可能性,未來非常有可能發生,語氣是很肯定的、確定的。所以「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就是代表著一個人非常想另一個人。下一句「我會奮不顧身的前進」,則是說話者確定自己會堅定的往前走。另一個句型是「遠方煙火越來越唏噓」,當中的「越來越」。「越來越」的句型有事物隨著時間變化的意思,在這句歌詞裡表達的就是煙火,聲音、畫面……等等都隨著時間漸漸的減少、消失不見。這個是具體的意象,比較抽象意思是過去的事情就像煙火一樣燦爛的事物,隨著一年一年的時間過去,都變得不那麼清楚的感覺。   

 〈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歌詞有淺白的地方,就像是寫日記一般的樸質,也有許多抽象的表達。大家可以多聽幾遍,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新發現喔。


歌詞全篇

Lyrics

告五人
   披星戴月的想你
   作詞:潘燕山
   作曲:潘雲安

   突如其來的美夢
   是你離去時捲起的泡沫
   踢著石頭 默默的走
   公車從旁擦身而過

   突如其來的念頭
   幻想化成流星的你我
   明亮的夜 漆黑的宇宙
   通通來自夜空   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
   我會奮不顧身的前進
   遠方煙火越來越唏噓
   凝視前方身後的距離

   順其自然的藉口
   像森林般圍繞著你我
   消極的笑 痛快的哭
   生命真的很難形容

   順其自然地回答
   你要喝咖啡還是泡茶
   下班後你 快樂的上哪
   我是真的不想回答


Background Music by Invisible Beauty- Aakash Gandhi

Show more...
4 years ago
7 minutes 16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3 世界大小事:萬聖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Halloween

逐字稿

Transcript

大家對於萬聖節的印象是什麼呢?最期待的事情又是什麼呢?是不是最期待能夠跟好朋友們,穿上搞怪或者恐怖的裝扮一起去各個店家參加「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呢?

關於萬聖節的故事其實是這樣的:在天主教裡面,11月1日是「諸聖節」。11月一整個月是「煉靈月」。這個節日及月份代表的意思是:追思已離世的親友,還有未他們祈禱。英文叫做 All saint's day. 「諸聖節」的前一天在英文裡面稱作All Hallow's eve. 因為愛爾蘭口音的影響,讀成了 "Halloween", 中文翻譯作「萬聖節」。萬聖節跟「凱爾特人」有很大的關係。「凱爾特人」是一個以前居住在西歐的族群。他們除了將11月1日視為冬天的開始以外,同時他們也認為,1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開始。11月1日,是他們的「薩溫節」。凱爾特人認為每年的10月31日與11月1日之間,是死去的人跟活著的人存在地方模糊的時候,也就是一年當中陰界與陽界,模糊的時間點。逝去的人會在10月31日晚上回到陽界探望親人。同時之間,死去的人也很容易來到陽界找替身,代替自己回到陰界。這個跟華人社會中的中元節及農曆七月:鬼月的概念很相像。華人社會是用「祭拜」的方式來渡過這一個月,而「凱爾特人」則是想到一個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打扮得讓死去的人分不出來自己是活的人,還是死掉的人,這樣就不會被抓去陰界了。同時之間,裝扮還會很恐怖,這樣才能讓幽靈分不出人跟幽靈的差別。

初步介紹了萬聖節的由來之後,我們來認識一下充滿於萬聖節布置當中的「南瓜燈」。每到萬聖節,小朋友們就會提著南瓜燈到處去要糖果。那麼大家有想過萬聖節提南瓜燈的傳統又是怎麼來的呢?南瓜燈是源自於愛爾蘭的一個民間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做傑克,傑克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他愛喝酒、是個很不好的人、作惡多端,連死神都敢欺騙。因此傑克死後沒有辦法去天堂,但是因為他又得罪了死神,所以地獄也不讓他進去。他只能遊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居無定所。死神只給他一個燈籠,是用大蘿蔔做的,裡面放一個炭火,讓他在人間遊蕩。後來的愛爾蘭人,因為這個傳說故事,所以會在家門口,放置雕刻成恐怖臉孔的大蘿蔔,裡面放置蠟燭,希望能夠把傑克及幽靈嚇跑。 

這個習俗隨著愛爾蘭人來到美國。來到美國之後,他們發現用南瓜雕刻更為方便,容易雕刻。因此就把大蘿蔔燈改成南瓜燈了。

而「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也與11月1日的「諸聖節」有關係。在「諸聖節」這一天,天主教徒會到各個村莊去討「靈魂之餅」。「靈魂之餅」是一種用含有野莓的糕餅。一但有人家願意提供「靈魂之餅」,天主教徒就會幫這戶人家過世的親人祈禱,讓已故的親人早點安息,回歸主的懷抱。

到了近代,這個活動才轉變成小朋友們最期待的活動,到各戶人家去要糖果吃。

現在每到萬聖節,大家的裝扮除了會有恐怖的鬼怪以外、也會有可愛動物:像是小兔子、漂亮的公主、鬥士、或者是超人……等等。另外,根據當年度上映的電影,小朋們就會打扮成電影裡的主角。帶著特殊裝扮,到各戶人家或者商家去要糖果。 

在台北,每一年的天母地區,都會有「天母搞什麼鬼」的活動,是難得在台灣也有的萬聖節大型慶祝活動。如果10月底的時候,你也剛好在台北,穿上自己喜歡的裝扮,到天母一起歡度萬聖節吧!


Music by Invisible Beauty-Aakash Gandhi

Show more...
4 years ago
8 minute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2 台灣節日故事:雙十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Double Ten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台灣節日就是「雙十節」。雙十節在每年的十月十日,是台灣的國慶日,National Day。十月十日這個日子是怎麼來的呢?這個要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時候,當時的人民認為舊式的帝王制度很不好,在全世界裡面,中國比不上別的國家。於是有一群人便開始發動革命,要推翻當時的清朝政府。十月十日這一天,就是革命開始的日期。這個革命叫做「辛亥革命」,開始於西元1911年10月10日。這一群人最後成功的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帝王制度。隨著1949年中華民國來到台灣,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就移來台灣慶祝了。

今年是中華民國第110個生日,在台灣我們將會怎麼慶祝國慶日呢?每一年最讓台灣人期待的就是國慶日的煙火了。國慶日的煙火最早開始在1953年的時候開始,以往每一年都會在總統府的附近舉辦。到了2000年,政府決定將國慶煙火的美麗綻放到各個城市,於是每一年各個城市開始輪流舉辦國慶煙火大會。

每一年的國慶日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2021年的主題是「民主大聯盟,世界加好友」。主視覺的雙十是由設計企劃公司IF OFFICE 的創辦人馮宇所設計的。圖案的名稱叫做「金陽雙十」,兩個十字是以六條繩線組合而成的。六條繩線分別代表: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還有和平的意思。

今年中華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的國慶煙火將在高雄舉辦,距離國慶煙火上一次在高雄舉辦已經是20年前了,因此別具意義。相比於20年前的高雄,如今高雄除了建設了方便的高雄捷運以外,充滿藝文氣息的駁二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等,都是遊客們很喜歡的熱門景點。這麼多新的建設在高雄,讓人格外的期待今年的國慶煙火。

國慶日的連假,大家打算做些什麼呢?去高雄看看絢爛的煙火?或著在電視上看轉播?一起慶祝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吧!

Music by Cocktail Hour-Aaron Kenny

Show more...
4 years ago
5 minutes 22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1 台灣節日故事:教師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eacher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畢業,會遇到很多很多教我們不同科目的老師。你知道在台灣有一個專屬於老師們的節日嗎?這個節日就叫做「教師節」。「教師節」是在什麼時候呢?就是每年的9月28日。為什麼是這一天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教師節的由來。

9月28日是華人社會中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孔子的誕生日。孔子最著名的就是他是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師。孔子會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及個性,安排不同的教學方式。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如果只有一種教學方式,可能有的學生聽得懂,有些學生則不一定聽得懂。因此用不同的教法,配合每一位學生的特性,是他最有名的主張。

除了「因材施教」以外,「有教無類」的理念也是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至聖先師」的其中一個原因。「有教無類」的意思就是無論學生的背景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不論貴賤,只要他有心想要好好學習,老師都應該好好的教導他。「因材施教」及「有教無類」的想法,一直延續至今。而孔子的教育方式,也一直是現在老師們所依循及想要學習的。

雖然華人社會中的大家都很尊敬孔子,但是在台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教師節的喔!而且原本的教師節也不是9月28日。

在1931年的時候,曾經有人提出應該要設置一個屬於老師們的節日,希望能夠透過這個節日,改善老師們的待遇。當初提議是設定在每年的六月六日。但是都沒有真正的確定日期,也沒有慶祝活動。

直到1952年,政府才真正的頒訂國曆9月28日同時為「孔子誕辰紀念日」及「教師節」。在台灣,教師節這一天,各地的孔子廟都會舉辦「祭孔大典」,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同時各個學校也會舉辦感謝老師的「謝師」活動。

台北孔廟位在圓山捷運站旁,如果你在教師節有機會來台北,不要忘記去孔廟看一看,參與這一年一度紀念孔子的盛會。在教師節這一天,也不要忘記對教導過你的老師,表達感謝。東吳華語週記預祝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Music by Aakash Gandhi - Invisible Beauty

Show more...
4 years ago
5 minutes 48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30 台灣節日故事:中秋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Moon Festival

逐字稿

Transcript

再過不久就是中秋節了。「月圓人團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節了,也是一年當中月亮最圓的時候。中秋節是華人除了過新年以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全家人會相聚在一起。一起吃飯、吃月餅、柚子、以及賞月。在台灣大家通常還會聚在一起烤肉。這些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的各種習慣跟小故事吧!


說到中秋節,就不得不來介紹一下《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后羿的妻子。而后羿又是誰呢?后羿是古代的一名英雄。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不像今天一樣,只有一個太陽,而是有九個。九個太陽,大家可想而知,天氣當然就是會非常非常的炎熱。當地的所有居民都受不了這樣酷熱的天氣。於是后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決定用弓箭,把天上的八個太陽射下來,只留下一個。他成功了之後,當地的居民們,都十分的感謝他。
 

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就是中秋節故事當中的主角了。有一天,后羿遇見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是天上的一位神仙。王母娘娘給了后羿兩顆長生不老藥,吃下去之後,便也能成為天上的神仙,不用待在人間辛苦過日子。 后羿拿到了藥以後,便想著有一天跟妻子嫦娥,各服下一顆,一起升天成仙。有一天嫦娥竟然趁著后羿不在家的時候,拿著這兩顆藥丸想著:「這個是能夠長生不老的藥,如果吃下去應該能夠永遠保持年輕吧?」於是嫦娥毫不猶豫的,把兩顆藥丸,一起吞下去了。嫦娥沒想到的是,吞下兩顆藥丸之後,身體竟然漸漸飄起,越飄越高、越飄越高,最後飄到了月亮上面去了。

后羿回家之後,發現嫦娥飛上月亮不能再下來之後,十分悲痛。那天正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此後后羿及當地的人們,每年都會準備嫦娥愛吃的食物,遙望月亮,祈求嫦娥在月亮上面能夠平安。

除了介紹最有名的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以外,我們也來聊聊,中秋節要做些什麼事情吧!這一天全家人除了聚在一起吃飯以外,一定要吃的兩樣食物就是月餅跟柚子了。

不論在哪一個族群的文化當中,通常都會有一位與月亮相關的:「月神」。像是希臘神話當中及中國傳統神話當中,都有這樣一個「月神」。人們為了祭祀月神,因此製作了月餅,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月亮最圓的這一天,吃月餅慶祝月亮滿月。至於水果「柚子」呢,除了在中秋節期間是盛產的時節,同時之間「柚子」的「柚」和「保佑」的「佑」同音,因此有「保佑平安」的意思。

中秋節是華人地區重要的節日,大部分就是像剛剛提到的一樣,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以及賞月。但是在台灣,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活動喔,那就是:「烤肉」。大家會準備各式各樣的食材,像是:肉片、蔬菜等等,一起聚在空曠的戶外用碳火烤肉、賞月。

這個烤肉的由來,並不是什麼神話故事。我先讓大家先猜一下,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呢?答案就是:烤肉醬的廣告。這是源自於萬家香於1980年代拍的烤肉醬廣告。當時在正值中秋節,一句廣告詞「一家烤肉,萬家香。」轟動一時,除了家家戶戶興起中秋節烤肉的活動以外,烤肉醬確實也賣得很好。就是從這個意外成功的廣告開始,對台灣人來說,每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烤肉,可能不一定會吃月餅,但是一定會烤肉喔。

聽完了中秋節的故事及習俗,趕快去買柚子、月餅、跟烤肉食材,準備好好賞月過節囉!

Music by Aaron Kenny- In the Temple Garden

Show more...
4 years ago
8 minutes 12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EP29 台灣印象:台東熱氣球 Taiwanese Image: Taitung Hot Air Balloon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每年8月份都會在台灣台東鹿野高台舉辦的「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到今年2021年,這個熱氣球嘉年華已經來到了第11個年頭了。每年的熱氣球樣式都不同,以往也有許多外國的熱氣球來台東造訪。今年很特別喔,台東縣政府跟日本三麗鷗公司合作,打造了Hello Kitty凱蒂貓的熱氣球。這個凱蒂貓不是普通的凱蒂貓喔,而是穿上台東地區原住民族當中,布農族傳統服飾的凱蒂貓。

大家有沒有很好奇,為什麼今天的台東會有熱氣球嘉年華呢?這個每年都令人期待的活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台東的熱氣球可以追溯回2011年。當時,台東縣政府面臨飛行傘活動熱潮的衰退,觀光人次減少。位在東台灣的台東,因為交通上相對於西半部有高鐵來說,不是很便利,所以觀光產業備受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台東縣政府想到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讓熱氣球在原本盛行飛行傘活動的鹿野鄉升空,藉此吸引遊客來到台東欣賞熱氣球之美。果然這個計劃成功的在這10年間,為台東人帶來大量的觀光人潮。許多人的必去旅遊清單上,因此加上了:台東熱氣球。2020年的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更是突破了百萬人次到場觀看的紀錄。

那麼,各式圖案的熱氣球是怎麼飛到天上的呢?熱氣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大大的氣球本身是用聚酯纖維製成的,藉由氣球底下的燃燒器,讓空氣變熱之後產生浮力,這樣就可以載著旅客飛上天了。但因為熱氣球基本上是隨風而飛行的,控制方向上並不是很容易,所以只要遇到天氣不好,像是:下雨、風大的天氣,活動就會宣布取消了。另外,當天的氣溫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喔,如果有打算去台東看熱氣球的朋友們不難發現,觀看熱氣球的時間都是訂在清晨或者傍晚。因為只要氣溫超過攝氏32度的話,也是不利熱氣球飛行的。

在鹿野高台除了觀賞五顏六色的熱氣球以外,配合熱氣球光雕秀的「光雕音樂會」也是眾所期待的。每年台東都會邀請不同的歌手來參加這場盛會,讓大家在欣賞熱氣球的同時,也能來一場聽覺饗宴。

去年2020年疫情之下,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是全世界唯一有舉辦的熱氣球嘉年華。今年台灣的疫情加劇,熱氣球嘉年華變成了「台東人限定版」的活動了,只有台東人能夠參加。雖然能夠現場觀看熱氣球的人變少了,不過能夠透過新聞或者是電視,看見身著布農族衣服的凱蒂貓熱氣球升空,還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希望明年,世界各地的旅客都能再次聚集到美麗的台東,觀賞各式各樣、漂亮的熱氣球升空。大家一起期待一下吧。

Music Source Frozen in Love- Aakash Gandhi

Show more...
4 years ago
6 minutes 14 seconds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這個是東吳大學華語中心製作的Podcast,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輕鬆學華語,認識台灣吧! This is a podcast from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Let's have fun in learning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