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發展可以很多元,我們對教育也有很多想像。在「一筆一話」節目裡面,LABI老師透過訪談,帶你一起聽聽教育現場的各種真心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孩子的發展可以很多元,我們對教育也有很多想像。在「一筆一話」節目裡面,LABI老師透過訪談,帶你一起聽聽教育現場的各種真心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台灣醫療這麼方便,為什麼還有人每年花大錢買健康管理?健檢報告拿到手,為什麼總是放進櫃子裡,從此與它不相見?在這一集節目中,HeartBeaters很榮幸邀請到 鍾睿文執行長。她將用多年臨床經驗,帶我們跳脫傳統的「治病」思維,走進 「預防」 的健康生活型態!
在這一集節目中,鍾執行長以臨床角度將深入解析,為何台灣人習慣「有事才看病」,等到嚴重才想解決?而我們的健保體系,無意中養成了怎樣的健康觀念。此外, Heartbeaters 也將藉此機會,學習如何與醫療專業人士合作的「眉角」,讓最新的科技能夠真正走入每個人的生活!
0:00 健康管理的成敗,往往取決於病人「回家後」的生活!
09:29 既然已經有「免費又好用」的醫療,為何還有人一年花6萬買健康?
18:57 學生新創要成功?不能只靠單打獨鬥,更需要建立信任打「團體戰」
26:48 健檢報告放櫃子裡,是你的健康,還是健保的責任?
這集不只讓你重新思考金錢與健康的關係,更將告訴所有對創業、醫療或人際溝通有興趣的你,如何讓你的好點子真正被世界所接受。這是一堂最實用的「健康責任學」,千萬別錯過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爺爺奶奶總是寧可忍耐,也不願提早檢查身體?在這一集,我們的 iGEM Team “Heartbeaters” 邀請到台大醫院黃威霖醫師,從第一線視角,揭露台灣醫療體系最真實的困境。
在訪談現場,Heartbeaters也帶著研發的心血管疾病檢測新創產品,與威醫師展開一場深度對話。這款小巧的檢測試劑盒,能以更簡便的方式提供檢測數據,目標是讓醫療科技普及至社區、走進家庭!
0:00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為什麼還是不去就醫?醫療現場的溝通挑戰
09:51 告別大機器!用 microRNA 檢測心臟病,Heartbeaters 有機會成為新盟友?
18:23 醫療新創的信任學:如何讓醫師與民眾都為你買單?
26:07 「有病才就醫」民眾對預防性用藥抱持抗拒,連同檢測也是不易普及的困境
35:10 當個案經驗大於研究、嚴格法規、人性挑戰……新創醫療產品該怎麼找到出路?
即使技術再方便,民眾對預防醫學的「無感」,才是最大的挑戰!在台灣這個健保便利、醫療資源豐富的環境下,一個需要「自費+主動」使用的檢測器,該如何說服大眾與專業醫護人員為健康買單?這不只是一場新創產品的發表會,更是一場關於醫療普及、民眾信任與體制改革的探討之旅。不論是對創業、醫療有熱情,或單純想了解家中長輩健康問題的你,一起來聽聽這集的精采內容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也許你覺得自己還年輕,距離「年老」還有好大一段距離。隨著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人類的預期壽命也越來越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不健康餘命」也越來越長了!這一集,我們的 iGEM Team “Heartbeaters” 邀請「全日照」創辦人萬老師,從他的第一線觀察出發,和大家一起回顧長照科技如何從概念走到落地的心路歷程。
新推出的「檢測儀器」聽起來既先進又準確,但為什麼長輩會把它摔在地上?又為什麼願意免費試用,卻不願意付錢買單?這集訪談不只點出產業痛點,更分享如何在這年代,透過政府背書、醫院認證等「黃金門票」,一步步建立信任。最終我們將發現,除了產品的準確度,方便性竟才是最關鍵的銷售點!
0:00 台灣長照大缺口?與「全日罩」一同探討智慧健康照護的前線觀察
10:24 「別再開發新APP,用LINE就夠!」科技長照不卡關,給長輩翻譯翻譯
20:47 Heartbeaters的新創產品如何進入市場?「醫材背書」比廣告更管用!
33:05 檢測儀好棒!但從「免費試用」到「掏錢買單」的鴻溝要如何跨越?
40:52 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萬老師,分享給學生團隊創業的建議是?
如果你對智慧健康照護的市場推廣感到好奇,或是想了解學生創業團隊如何從出發,快來聽聽這些超真實的心路歷程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有些學生,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確認了自己的志向。比較早知道自己的志向,有很多好處,因為就可以更明白自己要往哪一個方向去走,探究路上也會相對明確,但找到志向之後,接下來究竟要怎麼做呢?這一擊,讓帥氣又可愛的 Ocean & Shawn 來跟大家分享他們的經驗與想法!
Ocean & Shawn 是2024年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們一起前往馬紹爾(群島)做研究的好夥伴。和其他同學比較不同的地方是,他們一開始就主題明確,很知道自己要往哪一個方向去走。到了馬紹爾(群島)的十天,就直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練手,不僅紮紮實實地體驗了地理學的調查方法,同時間還看到了外交前線的外交官們究竟是怎麼工作的(當然也沒辦法看到全部啦XD)。確立了志向,要做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兩位絕對是有備而來。而他們究竟是做了哪些準備?如果從現在來回顧這一切,他們又有什麼樣的心得呢?
0:00 一開始確立志向,卻需要做更多思想準備?地理系的未來會在哪裡?
11:16 難道成就感只能來自地理冷知識(淚)?不,你還做得到研討會~
21:49 當我們抵達馬紹爾:Ocean的移地探究,Shawn的外交官工作觀察,I人大突破!
39:13 把握暑假的尾巴,可以大玩可以焦慮,但別忘了做好未來課業和心理的準備
46:21 保持想法、積累實力,用心去經營一個愉快的人生吧!
快點擊聽聽兩位很有想法的帥哥的分享,學習不停歇!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如果要走國際升學這一條路,從G7到G12,究竟會經過什麼樣的心路歷程?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兩位來自台北復興的愛徒 Alvin & Hiro ,從他們的經驗出發,和大家一起回顧一路上的點點滴滴!
國際升學這一條路不容易,但從踏入國際/雙語教育開始,也並非一路上都令人緊張,或者讓人覺得壓力很大。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風景,而關於一路上的景色,還是由走過一遭的當事人來說故事給大家聽,是最直接的!雖然每一間學校,以及個人體悟大不同,但是還是可以從 Alvin & Hiro 的分享中,看見這一路上可能會有的共同經驗。
0:00 就像是火影忍者第七班?Alvin & Hiro展現你的學習查克拉!
13:10 G7、G8輕鬆過,G9是個重要分水嶺!其實你在做什麼同學都在觀察唷~
21:06 G10學業難度拔地而起,即使國內外學制不同,難度一樣都讓人慌張……
30:04 認清學習的意義,其實你不需要別人的意見,自己設定自己負責
40:41 衝學業拚課外活動,也不要忘記照顧心靈健康
Alvin & Hiro 在這一集中,也會分享他們2024年在馬紹爾群島所經歷的一切,以及移地研究對後來的他們所產生的影響是什麼。這一集的故事說好說滿,快來聽聽他們的經驗分享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一位樂於嘗試各種新鮮事的計畫通Emma,來聊聊她在中學階段深受啟發的學習經驗,看看Emma在課外活動中學到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Emma真的令人覺得很amazing!她可能是LABI賴老師見過的所有學生中最忙碌的一位,但她總是能很高品質地輸出,並且做好每一件事。就算如此,學校的課業,Emma也沒有落掉。一切的一切,就是努力嘗試,盡可能去體驗。嘗試各種不同學習活動的Emma,究竟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中學生活呢?在考試,以及眾多自己想參加的課外活動之間,Emma又怎麼在這過程中有所取捨?
00:00 Emma的行動雪球滾呀滾~從馬紹爾到校友會都超級精彩!
12:56 與人之間的深度連結,帶來的充實與滿足感勝過個人高光時刻
20:43 不是僅僅為了升學而做事,更是關心「所做事情的意義」還有「Community」的核心價值
27:39 玩搖滾樂團的經歷,學會在完美與現實之間找到健康平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32:55 升學的考量與個人熱情可以共存,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才能真正獲得滿足與成長!
Emma的經驗,雖然非常個人,難以放諸四海皆準,但是能夠聽聽Emma的故事,或許能在每個時間窘迫的當下,多一點他人經驗的參照,讓自己多一點思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這一集,讓我們跟著兩位2025年的大學新鮮人的感覺走,和她們一起回顧申請大學的旅程,回憶去年夏天在馬紹爾群島的點點滴滴!
LABI賴老師在這一集,邀請兩位愛徒,也就是 Olivia & Charlene 來和大家分享她們的大學申請經驗。無論是 Olivia 或者是 Charlene ,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都是越來越知道自己的方向,但兩人的收穫大不同。Olivia 則是越走越專精於某個特定領域,但原本確認好自己的專業領域的 Charlene 反而開放了她的選擇。兩位基於興趣,在2024年在馬紹爾群島所經歷的一切,對她們來說仍如夢似幻(事實上,對於賴老師來說也是),精彩的旅程也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這些經驗,引領我們把每一步走得更踏實,並且有自信地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所謂的課外活動,就是要這一味!說了好多好多的馬紹爾群島,究竟是一趟什麼樣的旅程呢?大家到底都經歷了什麼呢?(謎樣)
0:00 「有感覺」像一條隱形的線,帶領Olivia & Charlene讓每一步都走得自然踏實且閃閃發光
15:14 一場馬紹爾的探究旅程,直擊賴老師與學生們的心靈,刻下難忘的回憶與反思
25:51 從煮飯到看見世界不平等,興趣變成影響力?那就行動起來吧!
33:37 申請文書該怎麼寫?真誠搏感情寫出招生官眼中『會呼吸』的essay
40:40 羊村vs. 紐約街頭,留學生活的真實焦慮,邁向未來人生新關卡的期待
如果從馬紹爾群島的探究過程中來看大學申請,那麼 Olivia & Charlene 或許還是老話一句,跟著感覺走就對了!快來聽聽 Olivia & Charlene 的精采分享,就有 fu 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而該用什麼態度,以及用什麼方法,才能踏實地走好這一段路,是人生的必修課!在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金融、經濟專業的Eason老師,來和大家聊聊他獨自升級的學習、應試心法!
和Eason老師共事了一段時間,為人相當有耐心,且總是為學生著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Eason老師過去和LABI的大多數學生一樣,走的是國際教育路線。由於從小就在廈門讀書、長大,因此說到應試,Eason可是身經百戰。談到應試態度與方法,Eason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一集可以說是有聽到賺到,對於不太瞭解怎麼好好紮實學習、應對考試任務的孩子們來說,相信Eason的故事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
0:00 「做人一定要有邏輯」累積豐富教書資歷的Eason老師,來教會大家打造穩固的學習結構
13:01 花一年幹掉全班英文最強BOSS,這是什麼學習版的《我獨自升級》?
23:13 奧林匹亞、飯店管理、科技業、平面設計、金融……是否喜歡?要試過才知道!
31:45 對自己的能力做合理的評估,避免落入亂槍打鳥的窘境
41:48 什麼是二十年後我還會津津樂道的事?那還得是充滿熱忱的教育事業呀!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有些學生會往文理學院的方向申請。在2025年,LABI江老師的愛徒Alex,點滿了技能,即將前往赫赫有名且超難申請的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CMC) 深造囉!這一集,江老師將給大家一集滿滿的Alex(嗯?)
如果可以見到Alex,所有人都會被他迷人的笑容,以及有自信的神情所著迷。和Alex一起學習的這幾年,帶著他的LABI江老師很有感覺!無論是個性上,或者能力上,甚至是學習的態度上,基本上無可挑剔!而且Alex也的確在各項學術賽事上斬獲佳績。而一路上來的他,有許多珍貴的學習故事,值得和大家分享,尤其是過去的這些和那些,是如何造就今天的他呢?
這一集,我們要給你滿滿的Alex!聊聊他的高中時光,也聊聊他的想法,更要知道他是如何走好美國大學申請的這一條路!這一集全程精彩,讓我們一起找迷人的Alex聊聊天吧!
0:00 「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來與樣樣能自己搞定的Alex來一場不藏私的學習、競賽、團隊經營分享會!(就問還有什麼不會?)
18:35 連兩屆參與iGEM團隊,毫無保留的200%燃燒!而從成員到顧問的角色變化,更加認識自己
35:06 各位關心的大學申請過程來囉~除去層層包裝糖果紙,更在意的是呈現如何「真實」
48:45 還有時間做Passion Project嗎?沒收獲到實際成果也並非毫無意義,你還擁有「材料」呀
53:50 最想累積出一本「用得上的電話簿」,未來前往CMC的浪漫計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記者:Ariel(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記者:Leo(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記者:Ryder(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
製作:Allison(臺北美國學校)
這裡是由高中生作為公民記者,關心國家大小事的報導節目。在這一集,我們要帶大家一起認識環境公害。
環境公害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問題。在1980年代末,震驚國際社會的綠牡蠣事件,即是一個有名的案例。綠牡蠣事件爆發的地點在二仁溪出海口附近。當時,這一個地方是台灣處理來自世界各地電子廢棄物的重鎮。雖然台灣取得了經濟發展必須的金屬礦,而業者也因此發達致富,但是卻帶來了不少後遺症,尤其是環境毒害。不僅導致生活品質降低,更對人體健康、環境生態帶來深遠的影響。
類似「綠牡蠣」這樣的重大環境公害事件,無論在當前的台灣或者國際社會,基本上都不少見。也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花時間好好認識環境公害,包括其發生的原因,以及帶來的影響。
這一集,我們訪問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席行正教授,聚焦二仁溪,一起瞭解環境公害,並且從環境工程的角度,來認識應對公害事件的基本思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學術寫作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學能必修課,而相關的國際競賽也相當多,John Locke (Global Essay Competition) 就是其中之一。這一次,LABI賴老師邀請Rex老師來和大家分享,帶著John Locke入圍的學生到倫敦「開眼界」的有趣旅程。
指導學生參加牛津大學主辦的John Locke Global Essay Competition是LABI老師們每年上半年度的重要工事。一方面是因為題目有趣,值得花時間好好回應、寫作,另一方面是因為學術寫作的能力的養成,需要多次歷練,才有可能逐漸練成,那麼就更不可能錯過每一次能夠國際投稿的機會了(當然,好的活動還是要挑過的)!而順利入圍的學生,也會有機會受邀前往英國參加頒獎典禮唷!
不過,去英國,我們的重點可不是參加頒獎典禮,其實更重要的事情是,帶著我們的學生們逛逛英國的大學們,從牛津、UCL,逛到英國帝國理工,再到LSE。實際的看過大學,並且見見我們的朋友,以及從我們這邊畢業的學長姐們,聽聽他們的學習經驗分享。這一趟旅行,也因為這樣而更顯得有意義。
0:00 John Locke論文競賽,要如何在近四萬多篇稿件中脫穎而出?Labi與Rex可是非常有一套唷~
17:19 恭喜通過挑戰的撰文者們,入圍即是得獎!好奇頒獎典禮長怎樣呢?Rex老師帶你前往倫敦一探究竟
25:36 名校巡禮,Oxford、UCL、LSE你會喜歡哪一所?不過一定沒想到選校關鍵的竟然是「○○」?
39:36 漫步在倫敦這個巨大的全球都市,除了見到課本中的城市本人,更該注意的是治安和……南亞美食?
50:04 青少年眼中閃耀著光芒,國際旅行不僅能看見城市的多元性與包容,更能讓人有所成長!
快來聽聽Rex老師帶隊的故事,並且在賴老師分享指導參賽的經驗中,認識John Locke這一個國際性投稿活動,同時間也看看這些學生們看過這麼多大學之後的心得、反思。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人生很長,一路上都是學習,而過去的學習不必然直接與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相關聯,但總會以一種形式產生連結。現職為記者的翔禾的學習經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過去在台大地質系、政治系所打滾過的翔禾,目前正投身記者一職,穿梭於各大新聞現場。對於很多人來說,翔禾看起來相當「不務正業」,但有趣的事情是,過去的學習經驗也以有些迂迴但好像也沒那麼迂迴的方式持續影響著現在。對於許多還在學習路上迷茫未來想做什麼(而現在又該怎麼規劃學習)的學生來說,翔禾的學習和工作歷程,是相當好的參考對象。
0:00 起於地質學訓練,轉向政治所,再到當上記者一職。猶如摸石頭過河探究著自己的興趣,那麼翔禾找到了嗎?
12:19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研究權力運作和分析制度,政治學就是如此實用且必須的學科,不用怕未來沒工作
22:36 入職一個月就開始寫報導的政治線記者上線囉!做著做著就變「哥」字輩了~
32:10 找尋你的熱情所在,將職業轉成志業,啊~這就是「心流」啊
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保留彈性,全心地投入,或許是在還不太確定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最好的態度。用心了,且每一次都選了自己不排斥甚至有興趣的選項,那麼前方就會有路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關於學術興趣的養成課程,每週都會跟幾個好夥伴見面,度過兩、三個小時的歡樂時光。這一集,直接把班級搬上podcast,一起徜徉在LABI江老師和學生們的回憶窩中。
這一集,我們要沉浸式地和江老師,以及幾位學生,回到過去地奧班的課堂上,回顧過去在班上的學習經驗,如何造就了現在的他們。興趣導向的課程安排,帶起來的,不只是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也收穫了一輩子可以一起陷入青春回憶的好夥伴。
0:00 其均、于珊、宇庭幾位同學們相聚一刻的奇妙地奧班,究竟有學到想要的知識嗎?
12:42 印象最深刻的野外考察!夜深人靜突如其來的燒焦味是什麼回事?
18:45 參加比賽做考察,除了得到銀牌佳績,學會研究方法與觀點,對論文的還有什麼實質幫助呢?
29:07 申請大學的策略和建議,還能因為○○不同而獲得第二次機會?
40:48 上大學的期許和想做的事有太多了,重點就在現在!多思考多參加活動,視野大不同~
快點跟著江老師的腳步,和我們一起聽聽這些學生怎麼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一位中學老師究竟是怎樣煉成的?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到好朋友Donny老師來跟大家分享,自己究竟是怎麼當上老師的,然後從他的教學經歷中,又能怎麼看見教學現場的眾生相。
Donny老師是一名在中學任職的科學老師,國中待過,然後高中也待過,可以說是資歷滿滿。不過,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他,有待遇優渥的工程工作選擇,幹嘛來當老師呢?在科學老師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喜歡教學的Donny老師就顯得更加珍貴!是神奇寶貝來著!Donny老師是怎麼走上教學這一條路的呢?對自己的期許是什麼?而在教學現場又遇到了哪些事情?對於在第一線教學待好待滿的Donny老師來說,又怎麼看到現在的中學教育呢?
0:00 從小未曾改變的志願——老師,站在教育第一線的Donny老師,因當年被溫暖的接住,延續了成為「人師」熱情
11:08 情緒勞動、責任制……在放棄這職業前,要考上老師才是真正的難,那又是什麼契機而選擇當理科老師呢?
24:55 108課綱的探究精神,如何在公立學校教育現場實現?理科教育時數的壓縮,竟然是每堂課都在趕趕趕?
41:04 「工程師至上」產業趨勢正影響到學生的選組。老師明擺著的薪資天花板,相同的專業去外面上班能賺多錢呀!理科老師成為珍奇異獸
53:54 學生願意回來找幫忙寫推薦函,聊心事,就是我最棒的成就感來源~
Donny老師很會講故事!如果你關心中學教育現場的變革,那麼千萬不能錯過這一集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有不少中學生對於生物、化學這一條路有興趣,但是大家究竟是怎麼走上這一條路的呢?這一集,LABI江老師訪談愛徒翊婷,和大家分享她探索學術興趣的求學經驗!
在中學階段,有不少中學生會思考自己未來想要就讀的大學科系,甚至是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或許,有不少人會從就業來思考這一個問題,但是傾聽自己的心內話,從興趣出發,也是一個切入點。翊婷從小耳濡目染,且是真的摸過、看過,才決定投入生物、化學的學習之路。不只如此,連選擇學校的時候也是如此,都是先真的體驗過,才有了比較明朗的想法。在這個意義上,就不會太難做決定了!
0:00 對「實驗室」的設備和流程如數家珍的翊婷,是什麼契機而決定走向生物奧林匹亞的學習歷程呢?
09:40 父女「共讀」的Campbell biology,家有醫師爸爸,從小耳濡目染,對於從醫自然滿是憧憬,但也太難考了吧
17:45 人生經驗+1,準備重要升學考試過程中,生活與情感的調配小心別失衡!記得也要好好睡覺~
36:15 一昧地考高分數,卻對未來一無所知?及早認清自己想要的更重要!若學校有安排輔導資源千萬不要錯過
44:30 「盡人事,聽天命」99%的努力去做有方向且喜歡的事,剩下1%就交給運氣去安排囉
「盡人事,聽天命」是翊婷的人生哲學!當我們一切都試過了、知道了,當自己做出最大努力之後,剩下的事情就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獲得國際奧林匹亞獎牌的選手,有些能夠獲得保送資格!映舫就是其中一個好例子!喜愛地球科學的她,究竟是怎麼一步一腳印,走上這一條路的呢?快來聽聽LABI賴老師和映舫的這一集吧!
映舫是一位個性相當穩重的學生。在國中階段,便對自然地理有相當高的學習天份,也正是因為這樣,慢慢地轉往地球科學之路深造。肯努力,外加有天賦,那麼奪牌就是水到渠成了!不過,要能夠奪牌也不容易,而到底映舫是怎麼走過這一條路的呢?
0:00 喜歡規律、熱衷發掘不同解題過程的關聯性,這就是理科腦的映舫!而求學路徑似乎也不是唯一解,聽聽她的浪漫解答~
08:48 「晚上看星星很浪漫」對地球科學和物理的愛好,來自電影《「星際效應」的啟蒙?
20:31 參與地科奧林匹亞的學習歷程,猶如怪物聚集地的選訓營,除了佩服以外,還能學到什麼呢?後來拿到了極好成績,走向保送之路!
34:30 大學生活像台疾駛的火車,辦營隊、當社長,生活非常充實,這樣還能算是I人嗎?
44:00 居然與LABI老師大聊「動漫經」!影視、動漫內容既虛幻卻也現實,只要是優秀的作品都能從中獲得很多啟發。
映舫在這一集也分享了她的大學生活!攻讀物理系的她,也在台大過著如魚得水的生活。真的,只要有喜歡的事情,也知道自己為何而學,那麼到哪裡都可以過得很自在、開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社會設計聽起來是個酷東西!我想知道(舉手)!好的,LABI賴老師聽到囉!在這一集,邀請在社會設計專業領域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睿哲,來和大家聊聊究竟什麼是社會設計。
台灣社會有所謂的文、理組之分,且因應台灣社會發展情況,文組的專業通常會被低估。不過,文組在現在這一個世界所能夠發揮的力量,其實是不容小覷的!社會設計就是一個文組學生相當適合的領域。或者,講得更準確一些,不管你是文組還是理組,只要是善於溝通的,並且希望能夠謀求不同立場、背景的行動者之間形成共識,那麼就會很適合這一個專業領域唷!
社會設計的應用相當廣泛,觸及許多議題,其所涉及的專業能力,也是未來極具潛力的新興領域。如果對於各種社會議題都很有興趣,那麼這一集是千萬不能錯過的!
0:00 「服務設計師」睿哲來和我們聊聊:「社會」問題如何去運用「設計」的方式來回應並解決呢?
08:16 先研究定義問題,再來設計解決方案。設計思考中的「4D流程」,能幫助你在探索議題時,擁有更同理且寬廣的視角唷~
19:03 在不斷轉譯、溝通中磨練出來的協調能力,吸引眼球的精美圖像化才能,行走在不斷「搥牆壁」社會設計師的修煉之路!
35:31 台南新化的「地方創生」經驗,在地物產推廣、觀光服務優化…等,多方單位參加的工作坊,把社會設計的實際案例說給你聽。
45:59 多花點時間去學習溝通對話和同理,累積經驗的「整合」功夫,你也能做好社會設計,對了,教育就是最好的社會設計!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近年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紛擾很多,又或者說,人在江湖,哪有一天不是紛紛擾擾的。在國際關係越受到關注的當下,LABI賴老師邀請好朋友Sarah來跟大家分享她對於這一個專業領域的理解,以及走在這一條路上的學習、工作心得!對於國際關係有興趣的學生、家長,千萬不能錯過這一集!
Sarah過去是地理奧林匹亞代表國家出賽的選手,在大學和研究所期間,都投入在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的專業領域上,可說是有始有終!Sarah在這一集中也特別分享她在求學期間的所見所聞,以及對於國際事務的相關工作的看法!跟著Sarah走,讓我們揭開國際關係這一個學科專業的神秘面紗(這樣說,有很神秘嗎XD)
0:00 你也是那個覺得國際新聞特別有趣的孩子嗎?生活、工作處處是政治的專家Sarah,與我們分享走上政治工作這一條路的契機
15:18 讀政治系就是要出來搞政治啦!畢業後同學們的工作卻讓人意想不到?綜合探索和人際關係的養成, 發展出其他可能
26:40 公共行政 vs 國際關係,除了痛苦的統計學,還有哪些的學習經歷?更多是透過交流活動得來的寶貴實務經驗!
33:53 試著來解釋「政府」是什麼吧?提供服務的公共組織?抑或是由某些人把持的體系?
39:17 我是一個可愛小齒輪,在背後推動著國家的進步!青少年也想加入政治工作嗎?多看多聽,培養自己的觀點思維,更重要的是人際參與,不斷嘗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
讀理工科,變成工程師,在台灣是一條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人生選擇,不僅穩定,還能階級翻身。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工程師這樣的工作,從而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這一集,LABI賴老師邀請好朋友宗祐,來跟大家分享他「不當工程師」的心路歷程。
宗祐是一位學、經歷都相當優異的老師,過去有物奧選手的資歷,同時間在教學上又是盡心盡力,對於AMC等培訓都有十足的經驗!對於這樣理工科有高度專業的人,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或許就是走上工程師一途,可說是前途光明!不過,宗祐可不這麼想,但他為什麼不這麼想,反而走向教育這一條路呢?
0:00 「都是為了賺錢而來?」宗佑老師當年轉進半導體組的實驗室,貼近一探類台積電的職場文化,真的香嗎?
13:26 位居龐大組織中的一員,認真做事說真話vs.精通政治手腕社會化,你確定要當個老闆最討厭的人?
24:03 離開科技業,當個非典型老師,幫助學生有效的去利用時間「自學」,傳統的師生關係都先放一邊~
36:55 「遊戲是遊戲,學習就學習」但手機的出現讓這分界模糊了,更顯得專心致志的重要
48:54 用「培養一個22歲的人」的視角來看孩子,擔心他們愛看課外書、Youtube影片?那也帶領他去探索吧!知道想做什麼最重要
在這一集中,宗祐分享了很多,包括對於教育的看法。如果想要知道,作為一位非典型老師對於教育、學習的看法,以及怎麼去思索人生興趣、志向,那麼宗祐的故事一定是不能錯過的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8lhbdph019901t39ll4c8vw/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