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d/01/b8/cd01b81f-54d4-c517-2680-0f81c38169a1/mza_9474834313833066339.jpeg/600x600bb.jpg
台灣在地的故事
Alexwu
284 episodes
5 months ago
聽我在說書,聽我在閱讀 聽我說給你聽,聽著書在說話 也歡迎同步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alexwu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台灣在地的故事 is the property of Alexwu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聽我在說書,聽我在閱讀 聽我說給你聽,聽著書在說話 也歡迎同步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alexwu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284)
台灣在地的故事
EP 長安的荔枝 口述版
《長安的荔枝》是由中國大陸作家馬伯庸創作的歷史小說,最早發表於文學刊物《收穫》長篇小說「2021年春」卷,全文七萬字,歷時十一天完成。本書被分別改編為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37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75 高雄市三民區
三民區(臺灣話:Sam-bîn-khu),舊稱「三塊厝」,位於臺灣高雄市西南部,周邊與鼓山區、鹽埕區、新興區、前金區、苓雅區、左營區、鳳山區、鳥松區、仁武區等行政區相鄰,區內人口33萬人[1],是高雄市人口第二大區,也是臺灣人口第八多的鄉鎮市區[註 1]。境內機關學校眾多,且交通發達便利,為屬於台鐵及高雄捷運共構的高雄車站所在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74 高雄市桃源區
桃源區融合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原住民文化與多樣的觀光資源,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無論是追尋歷史足跡,還是品嚐美食佳餚,桃源都能帶給您難忘的體驗。下次有機會,不妨親自走訪這座美麗的山城,感受其獨特的魅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3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73 高雄市甲仙區
從拓墾者的足跡、抗日志士的血淚,到今日觀光與農業共榮的發展,甲仙這座山城見證了南台灣的多重面貌。它是歷史的載體、文化的展演場,也是療癒人心的風景畫。 親愛的朋友,若您對山林之美、歷史之情與人情味有一份嚮往,甲仙無疑是一個值得造訪的地方。下次經過南橫西段,不妨停下腳步,與甲仙來一場深度的對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72 高雄市杉林區
杉林區(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cam limˇ ki/cam naˇ kiˊ;臺灣話:Sam-nâ-khu),舊稱「楠梓仙」、「山杉林」,前身「杉林鄉」,位於台灣高雄市東北部,北接甲仙區,東連六龜區,南接美濃區、旗山區,西鄰內門區,西北連臺南市南化區。清治時期被稱為楠梓仙,日治時期明治34年(西元1901年)改為現名。區內居民以客家人居多(約佔全區63%)[1],亦有閩南和原住民族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71 高雄市內門區
內門區(臺灣話:Lāi-bûn-khu),舊稱「羅漢內門」,前身「內門鄉」,位於台灣高雄市東北部,境內多為山坡地,平地極少,東北連杉林區,東南連旗山區,西北連臺南市龍崎區、左鎮區、南化區,西南接田寮區,氣候上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經濟產業上主要為農業與畜牧業,另由於內門區也有不少居民為從事辦桌服務的廚師,有「總舖師之鄉」的美稱[1][2]。 每年三月底至四月初舉辦的「高雄內門宋江陣嘉年華會」是內門區重要的民俗慶典,並曾入選交通部觀光局主辦「臺灣十二大地方節慶活動」的三月份活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70 高雄市美濃區
六龜區(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liugˋ guiˊ kiˊ;臺灣話:La̍k-ku-khu;大武壠語:Lakuri/Lakoli),舊稱「六龜里」,前身「六龜鄉」,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東北半葉南部,東鄰桃源區、茂林區,西鄰甲仙區、杉林區、美濃區,南接臺灣省屏東縣高樹鄉、三地門鄉。 六龜區位居屏東平原與中央山脈之丘陵交會地,地處六龜地塹帶,荖濃溪縱谷西岸六龜河階上,南北狹長。本區在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為攝氏23度,每年5月至9月為雨季,降雨量全年約1,500-2,000公釐。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1.6度,平均最高溫為攝氏28.4度。本區居民以客家(約佔44%[2])、閩南族群為主,亦有外省及多個原住民族群。全區均被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範圍,近年來觀光業蓬勃發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3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9 高雄市美濃區
美濃區(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miˇ nungˇ kiˊ;臺灣話:Bi-long-khu),舊稱「瀰濃」,日治時期改稱「美濃」,前身「美濃鎮」,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東北部,北鄰杉林區,東鄰六龜區,西鄰旗山區,南隔高屏溪與臺灣省屏東縣高樹鄉、里港鄉相望,全境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9公里,面積約佔120.0316平方公里。地形多屬山區與屏東平原北端,且與旗山區同為荖濃溪之沖積扇所在;全區水文系統豐富,有荖濃溪與其支流美濃溪貫穿全境。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約攝氏23度,全年降雨量約1,500-2,000公釐,丘陵與山地則在2,000公釐以上,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1.6度,而平均最高溫為攝氏28.4度。 美濃區屬臺灣客家六堆中之右堆地區,由於清領時期大量客家漢人至六堆地區開墾,使得美濃至今仍保有豐富客家文化,並為南臺灣最著名之客家文化地區之一,境內居民仍多屬客家人,約佔93.5%左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7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8 高雄市旗山區
旗山區古名施里、太平、蕃薯藔。根據史籍記載,有關旗山的開發,最早記載是在清康熙年間。《臺灣府志》記載:「羅漢內門(今內門區)、外門田(今旗山區)、北大傑巔社」。 清領時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行政上改稱太平街。旗山早期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荷蘭時期,平埔原住民由臺灣西岸向內地遷移,沿楠梓仙溪開墾。明鄭時期,旗山鎮原為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在溪州地區太山建置「大傑顛社」(即今溪洲國小後的山腰處),做為宗教中心。清康熙年間,大傑顛社有十二里;其中「施里莊」就是現在的旗山,隸屬鳳山縣,當時的居民仍以平埔族群為多。清康熙末年,有部分漳州移民自鳳山地方越過南界的嶺口而進入此地,並與當地之平埔原住民簽約購地,搭建草寮而著手進行開拓工作,在田園未成熟之時則僅栽種蕃薯維生,故此地俗稱為蕃薯藔。以後移民的移殖活動持續不斷,而逐漸形成一村莊,即黃叔璥《臺海使槎錄》中所云之「外門民居施里莊」。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歸臺灣縣羅漢門外門。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石碑禁佔,曾記載蕃薯寮莊,可見在乾隆初年便已正式稱呼蕃薯藔莊。 日治時代明治34年(1901年)設蕃薯藔廳,以蕃薯藔街為廳治,至明治42年(1909年)10月蕃薯藔廳併入阿緱廳。其間當地居民嫌「蕃薯藔」之名不雅,曾陳情要求將蕃薯藔街復名「太平街」,唯未成案[11]。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時,終依「旗尾山」之名而改稱為「旗山」至今。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由旗山街改為高雄縣旗山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6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7 高雄市大樹區
大樹區的歷史發展起源於清朝時期,在開發之前大樹地區只是一大片的荒蠻地帶,僅在小坪頂和姑婆寮等少數地區有人居住,1895年前此地為台南府鳳山縣小竹里所管轄,1895年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仍屬鳳山縣,但分為觀音內里和小竹上里。至1909年台灣總督府調整全台行政區域,廢縣置廳政策施行後便將此地改隸為台南市鳳山支廳,觀音內里改設姑婆寮區、小竹上里改設井子腳區、後井子腳區於井子腳區改為小坪頂區,後來又成為九曲堂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minute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6 高雄市鳥松區
鳥松之由來: 鳥松區之原始地名為蔦松腳庄,因昔日有一棵高大茂盛之雀榕樹木,「榕」者,台語日「松」;又由於樹上棲息著白頭翁鳥,故取其名為「鳥松」。 鳥松區位於曹公圳新圳幹線,水源充沛、土質肥沃,適宜農業的發展;又西部緊鄰高雄市三民區,且規劃為澄清湖觀光特定區。早期鳥松區民主要以務農為生,肥沃的田地曾照顧了這個區的鄉民。 鳥松區之原始地名為鳥松腳庄,因昔日有一棵高大茂盛之雀榕樹木,台語謂之「 鳥松」。「榕」者, 台語 曰「松」;又由於樹上棲息著白頭翁鳥,故取其名為「鳥松」(即現今鳥松里文前路福龍宮旁,為過往行人商旅者歇腳休息之處,故取名為鳥松腳)。在 民國35年1月,改鳥松庄為鳥松鄉,土地面積為 24.5929平方公里。 鳥松區早期居民約百分之九十三的人 大部分來自大陸的福建省泉州、漳州一帶 。 少部分是來自新竹、苗栗的客家人 。區民們在墾荒期間,少不了會有驚嚇、病痛、土匪強盜侵擾, 八庄 為了團結抗匪因此供奉『 八隆宮池府的王爺 』做為精神領導中心,聯合制敵。由於神威顯赫,里民同心,克服了天災、地變和人禍,里民為感念神恩偉大,特於澄清湖北岸山坡地興建了一座氣勢宏偉,富麗堂皇的八隆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5 高雄市林園區
林園位處鳳山林木茂盛之邊,故稱「林仔邊」。林仔邊街的街市發展與繁榮就是現在興濟宮到福德廟這一條福興街,林園人稱為『舊街』,在清領時期這條街道稱為『林仔邊街』,所 以老一輩的人要到林園街上都稱去「林仔邊街仔」。 因擁有西溪中港優良港口,為明清時期的小竹里商業行政文化重心,清領時期將小竹里改為小竹上里、小竹下里,當時仍沒有「林園」這個名稱。直到日本大正9年(1920)設高雄州,將台灣地名做一個改革,原來三個字的地名,統一縮為兩個字,依照其規定林仔邊將「仔」去掉後,要稱為「林邊」,但造成與屏東林邊為同地名。居此當地士紳淵於林園人的父系祖先大都由福建漳州府渡海來台,「謝府王公」係由漳州移民來自原鄉的傳統信仰,又是林仔邊當地居民的守護神。依據:漳州府古縣祖廟周邊村落鸛林村(現稱下半林)和園中村(現稱上半林),故取其「林」、「園」二字命名,以對原鄉的懷念。又因「林園」的日文發音與「林邊」差不多,並且意境也很好,因此改名「林園」而設「林園庄」。林園之地名自此出現,並沿用至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4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4 高雄市大寮區
從地名看大寮 先民搭寮,一步一腳印 清康熙年間,開始有大批的漢人移民進入開墾,高屏溪沿岸的溪埔地,雖經常氾濫成災之苦,但也因氾濫而致土質肥沃,利於農耕。數百年來,先民為免住屋受溪水氾濫威脅,採取搭建臨時寮舍的方式,作為暫時的居住場所,其中「溪埔寮」、「潮州寮」「頂大寮」與「下大寮」,是四個較大的移墾聚落。日治時期將此四區合稱為「大寮」,成為今日地名。(資料來源:《大寮鄉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3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3 高雄市鳳山區
鳳山原為縣之名稱。清領時期,將明鄭時代之萬年州,劃為台灣,鳳山二縣。鳳山即本縣之舊名,時設治於興隆莊埤子頭(今左營),本區當時名曰埤頭,行政區域屬於鳳山縣大竹里管轄。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變,本縣縣民莊大田兄弟起兵響應,攻陷埤子頭縣城,及至事平,於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將鳳山縣治移置埤頭,而本區原名之埤頭,漸被鳳山所取代,古代有一傳說,鳳山昔年有石忽自開,內有讖云:「鳳山一片石,堪容百萬人,五百年後,閩人居之」事載鳳山縣志。至於福建通志對鳳山亦有類似之記載:「佃民墾田,得石碣,內鑴『山明水秀,閩人居之』八字。」 鳳山之命名,因小港鄉鳳鼻頭附近有一山,名曰鳳山,山勢如飛鳳張翼,縣名取義於此,亦因地命名之意。本區之名鳳山,乃沿襲 縣之舊名。區內實無此山也。日治時代本區稱鳳山街役場,屬高雄州鳳山郡役所管轄。昭和14年(西元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日軍以鳳山做為南侵基地,西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根據「台灣省鄉鎮組織規程」,廢鳳山街役場改鳳山鎮公所,屬高雄縣政府管轄,為縣治所在地。民國59年 (西元1970年)9月,本區人口超過十萬,而各項建設亦均符合設立縣轄市條件,民國61年(西元1972年)3月屬奉內政部核准改制為縣轄市,自民國61年(西元1972年)7月1日起正式改稱為高雄縣鳳山市公所,民國99年(西元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正式改制為高雄市鳳山區公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9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2 高雄市湖內區
湖內區(臺灣話:Ôo-lāi-khu),得名自境內的大湖與圍仔內兩大聚落,前身「湖內鄉」,位於台灣高雄市的西北方,北邊隔著二仁溪與臺南市南區、仁德區相望,西側與茄萣區相鄰,東邊與南邊緊貼路竹區。由於緊鄰臺南市,本區為臺南都會區之衛星城鎮,亦為高雄市大岡山地區的成員之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8 months ago
5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1 高雄市永安區
高雄市永安區舊稱「永安仔」,是高雄市沿海人口最少行政區,但因烏早期鹽田的生產和日治時代以來的養殖漁業發展,使得永安區雖然到民國三十九年才從彌陀區劃分出來,成為獨立的行政區,但其深具地方產業特色,創造出來的養殖漁業產值是相當驚人的。 近年來,在發展一區一特色的政策當中,永安區不但以石斑魚的養殖揚名全台,更把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和地方產業納入導覽系統。並於2000年起推出一年一度的「石斑魚節~永安心.石斑情」系列活動,結合產業、人文和生態資源,讓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對永安有了更深刻與多面向的認識,也使得永安區成為高雄市沿海最具魅力的地區之一。 永安區北至興達電廠與茄萣區為界;西至本區新港里海岸線,在台灣海峽有6.8公 里的海岸線,東北和路竹區相壤,東南與岡山區為鄰,南邊以阿公店溪與彌陀區為界。永安區在日治時代屬於仁壽里,光復後一度仍隸屬於彌陀區。民國三十九年地方士紳黃文壽、薛金能等人提倡分鄉,並依地方自治及區域調整劃分法,以永保平安之意,核准以「永安鄉」為名,並納入永安、保寧、維新、永華、新港、鹽田等六個村落,隨著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也改制為永安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3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60 高雄市彌陀區
永安區位於高雄市西北方,是蘊藏著豐富漁業及文化資源,以養殖石斑魚為主。石斑魚的年產量「佔了全國四分之一」,年產值近二十億,因此有「石斑魚故鄉」之美稱。 另外,鹽田溼地是一百多年前鹽田村人靠曬鹽維生的地方,後因台電興達火力發電廠的興建,而停止曬鹽所遺留下來的一文化資產,內有豐富紅樹林資源及鳥類群居,曬鹽用的瓦礫池,可供遊客瀏覽與賞鳥。 白色的鹽田,漂著海水的味道,綠色的紅樹林,是自然生態的舞台,紅色的古厝,洋溢著歷史的香氣,金色的廟宇,綻放海口人誠懇的真性情,這裡是,五彩交織的文化之地 -《 永安 》-永保平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2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59 高雄市彌陀區
本區舊稱(彌陀港),地名的最早紀錄鑒於康熙24年(西元1685年)蔣毓英編修的《台灣府志》,可是在早期的文獻中,地名確有不同的寫法,記作「微羅港」或「彌羅港」或「眉螺港」。所記之字雖有不同,但其台語的發音則相當接近,可見「彌陀」為從音地名,應該是漢人入墾之初,從當時的原住民語言口譯而來,故地名的起源,顯然不能從「彌陀」二字的字面意思上,去強加索解,一般解釋彌陀港地名起源,皆認為過去在區境北部的港邊,有做供奉「阿彌陀佛」的小寺廟,因而得名的說法,顯然即附會字面意思而來。 近來則有學者以比對原住民語言的方法,指出「彌陀」一名,可能出自馬卡道語的viro一詞,意思是「竹子」(楊森富,1994),港字則為漢人以此地濱臨內海潟湖而取,因此彌陀港如照意思來翻譯,應翻作「竹子港」。若原住民語言的比對方法可信,則本區境內早在漢人入墾之前,即有平埔族原住民定居。(吳進喜,1995)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2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58 高雄市梓官區
鄭成功渡台後,有福建漳州人姓王名梓者,與鄭、蔡、歐、蘇等各族姓,卜居於梓官地區而成一社,其中以王姓勢力較大,於是王梓被社眾尊稱為「梓官」,梓官地名因此而得名。民國八年,通往阿公店(即今岡山)的輕便鐵道舖設完成,西元1929年,汽車道路開通後,交通逐漸便利,人口戶數才因此顯著增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2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台灣368鄉鎮介紹 257 高雄市橋頭區
橋頭區(臺灣話:Kiô-thâu-khu),舊稱「橋仔頭」,前身「橋頭鄉」,位於臺灣高雄市西北部,北抵岡山區,西鄰梓官區,東連燕巢區,南接楠梓區。全境地勢平坦,水系計有後勁溪、典寶溪、中崎溪(實為典寶溪的其中一段)流經,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區總面積25.9379平方公里,人口約有4.2萬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3 minutes

台灣在地的故事
聽我在說書,聽我在閱讀 聽我說給你聽,聽著書在說話 也歡迎同步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alexwu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