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Business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8b/49/aa/8b49aaf2-cb15-40e7-3d6c-8edf73d22f44/mza_11346237474304471561.jpg/600x600bb.jpg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LLG Memorial林连玉纪念馆
41 episodes
19 hours ago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简称ICOM),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主旨为号召世界各国关注博物馆事业,促进世界博物馆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林连玉纪念馆作为人物博物馆,在本土肩负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使命,也从2019年起开始响应“国际博物馆日”。 202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林连玉纪念馆携手12个单位,一起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2023年度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则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我们将介绍茨厂街社区附近的景点,拉近历史和当下的距离。 5月18日起至5月21日,连续9天中午,准时播放景点介绍,希望能让公众更加关注我们身边的社区,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Show more...
Non-Profit
Busi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is the property of LLG Memorial林连玉纪念馆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简称ICOM),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主旨为号召世界各国关注博物馆事业,促进世界博物馆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林连玉纪念馆作为人物博物馆,在本土肩负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使命,也从2019年起开始响应“国际博物馆日”。 202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林连玉纪念馆携手12个单位,一起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2023年度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则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我们将介绍茨厂街社区附近的景点,拉近历史和当下的距离。 5月18日起至5月21日,连续9天中午,准时播放景点介绍,希望能让公众更加关注我们身边的社区,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Show more...
Non-Profit
Business
Episodes (20/41)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9集-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简称隆雪华堂)是统领隆雪两地的华人团体的组织,2023年正好是创立100周年记。 这栋建筑有别于传统的华人建筑,显得庄雅摩登,在马来西亚建筑史中有其印记,是我国早期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型建筑物,目前已经是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 早期的隆雪华堂是政府和华民的沟通桥梁。近年来,她走出华人团体的身份窠臼,朝向公民团体的方向,积极参与马来西亚公共事务。

Show more...
2 years ago
8 minutes 16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8集:人镜慈善白话剧社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在苏丹街和汉惹拔路交界处,与积善堂比邻。纵然积善堂只剩下遗址,但人镜依然守护原处,纵然在MRT征地风波、发展洪流中被巨兽迫迁,依然不改本色。

在银幕娱乐还没盛行时候,白话剧是潮流,而这个娱乐方式更用来支援慈善。

跟随我们,了解这个老社区的老艺术中心,如何投入慈善,奉献当地社会。

Show more...
2 years ago
5 minutes 36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7集:鬼仔巷、戏院街和警局街

40年代的茨厂街有个戏院,叫大中华戏院,鬼仔巷据说是通往该戏院的必经之路。这条后巷有不同版本的传奇,或调皮小孩,或横行的帮派,莫说一是。

原有的居民搬离这个街道后,这条巷迎来新生,但引发不同的声音,究竟为何?

在捷运建成之前,这条街道曾经人满为患,为的是守护茨厂街这个老社区,然而在失去了原有特色后,我们究竟在守护什么?

Show more...
2 years ago
7 minute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6集:尊孔独中

尊孔学校在吉隆坡立校百余年,经历本地的教育政策的种种变迁,遂有今日小学、国民型中学和独立中学三校。

这所学校如何从甘榜亚答(Kampung Attap)的学堂,迁往茨厂街呢?在二战吉隆坡沦陷期间,这所学校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又如何成为今天的堂皇校舍?

壮年林连玉在这里度过了20多年,完成了他成为马来亚人的转化,决然捍卫中学阶段的母语教育权益,拒绝华文中学改制。

那究竟如何,这所学校会分为国民型华文中学(改制学校)和独立华文中学呢?

这一集,我们来听听尊孔的故事。

Show more...
2 years ago
6 minutes 3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5集:精武体育馆

说起“精武”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呢?

是小猪的歌?是一代传奇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电影?

这一集,跟随我们的脚步,了解华人早期如何用尚武的精神,来改善国民的体质,又是如何从十里洋场南来斯土,灌溉本土教育,又在马来亚华人争取公民权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Show more...
2 years ago
6 minutes 25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4集: 广肇会馆关帝庙

宗教场合除了让信徒追寻心灵上的寄托,也是华民的公共场合,伸张公义、提倡教育,都在这里良好的体现。

这一集,跟着我们探寻茨厂街关帝庙!

Show more...
2 years ago
5 minutes 56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3集:REXKL 丽士杂锦

你有多久没到戏院观影了呢?

在网络串流服务盛行以前,到戏院观赏电影是一家老少、朋友、恋人最合适不过的消遣。

在吉隆坡茨厂街社区,更曾有柏屏戏院这个可以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戏院,是老吉隆坡人的集体回忆。

虽然柏屏戏院已经退出历史洪流,不过这座老建筑物近年却焕发新生。

这一集的内容,跟着我们偷听它的前世今生吧!

Show more...
2 years ago
6 minutes 5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2集:供奉本土华人神祇的吉隆坡仙四师爷庙

英灵崇拜这个名词可能略显陌生,但在华人社会却是屡见不鲜,信手拈来,便有关公、妈祖,或多或少都有慎重追远的意味,希望先人能够继续保佑依然活着的人。 马来西亚华人南迁几百年,把原乡的风俗带到斯土,华人群体中也出现了本土的神祇,原住民、土著、华人、甚至是印度人,都可以从人升格为神。这一集我们要谈的,就是吉隆坡的守护神——仙四师爷。

Show more...
2 years ago
5 minutes 9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023年第1集 吉隆坡茨厂街

什么茨厂?是代表陶瓷吗?是代表次货吗?这个老社区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究竟是市镇的边缘,还是城镇的中心?

好乱啊~



Show more...
2 years ago
5 minutes 39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32. 陈氏书院:地契与产权转移书

地契

这张誌明1907年,由英殖民地政府发給陈氏书院的地契,是由当时的署理参政司亨利康威贝尔菲(Henry Conway Belfield), 代表雪兰莪 苏丹殿下签发,根据地契上写明,当局只收年费两元。

在那个时期,陈氏书院的地址还未志上茨廠街的路名,因为当年该处只是一片荒野,没有道路的建设,因此,它只誌上地段“ 吉隆坡六六区卅八段,成为六六区卅九段” ,而至于那七个地段的编号,是在后来才订上去的。

由此可见,吉隆坡陈氏书院这地段在当时的情况,从1897 年建设工程开始的三人,陈秀连,陈春,陈新禧,到后来陈在田的加入,共同合力之下,终于於1906年建竣,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

产权转移书

陈氏书院宗亲会第一次信托委员会是在1906年2月9日 送地之后,便立即成立,并由H.A.Koek 氏办理有关文件。

这份文件共四大页,对有关信托事项列得非常详细,由陈德仁见证,而受委的信托人共有23 名。

在此特别一提,这份立据皆以毛笔书写,三位 送地人,陈秀连,陈春,陈新禧亦以毛笔签署。

文物介绍单位 | 陈氏书院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陈怡君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陈氏书院脸书专页:https://bit.ly/3wDggMS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Relaxing Music for Sleep, Meditation (No Copyright) | Mood Videos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c4dTLvbRk&list=RDym4c711LseE&index=27

Show more...
3 years ago
3 minutes 52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31. 陈氏书院:魚跃龙门与武将人物陶塑

吉隆坡陈氏书院的陶塑,产自广东省佛山镇的石湾,现今石湾仍然有出产陶制品

清光绪年,既1875-1908,是石湾陶业发展的兴盛期•陈氏书院的瓦脊装饰大多在这期间製造

石湾瓦脊文化随着历代迁徒外地的华裔移民,在不同国家落地生根, 因而在外国华裔社区中国传统庙宇及牌坊,多镶上陶制的双龙戏珠、鱼跃龙门等装饰构件,籍此标示华人的身份

一些较讲究的华人廟宇屋脊上更置有石湾的戏典人物作点缀,加强中国广东人的民族身份认同

吉隆坡陈氏书院是海外最大型的石湾瓦脊建筑群,而且全部都出自吴奇玉店制。文献资料「吴奇玉」店号生产时间由「嘉庆丁丑岁」1817年至「宣统参年」1911年,历时最少94载…

吳奇玉的开山祖是吴亦光,传给兒子吴泽帮至孙吴聪伟 (1870-1941)时已结业。所有瓦脊在民初约1930年后己全部结业。

文物介绍单位 | 陈氏书院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陈怡君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陈氏书院脸书专页:https://bit.ly/3wDggMS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Emotional & Romantic Piano Royalty Free Music - "Only you"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lbo6jya0E&list=RDym4c711LseE&index=15

Show more...
3 years ago
3 minutes 25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30. 麻坡广肇文物馆:〈關懷桑梓〉牌匾

民国三年(1914年)秋七月,粤东三江水暴涨,粮食短缺,灾黎饥饿难忍。

基于对同乡及祖国亲友的一份关怀,同时也是当时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情怀,当时海外侨商都非常关注及关心远在祖国的同乡及亲友们,从而发起了慈善演出筹集善款救灾。

而在麻坡的广肇同乡们对于这样的活动及善举也不遗余力的踊跃参与演出筹款救灾。这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团结,也展现了当时海外华侨对于祖国同乡的一份血浓于水的情感。

当时中国驻叻(现在称之为新加坡)总领事官胡惟賢到场参与其盛会,并亲笔题字〈關懷桑梓〉相赠以表感谢及赞赏。为了把这历史的一刻留在,麻坡慈善社从香港订做成牌匾赠送予本会馆。虽然这只是一个牌匾,但其中却见证及承载了先祖们对于国家社会,甚至是全球同乡的一份情和爱 。这也深深的不断的提醒我们民族的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使命和精神。

现今,这牌匾就置于麻坡广肇会馆文物馆中。希望让大众缅怀及记录当时先辈们一路风雨同舟,互相扶持走来的不易。

细看这牌匾及其年份,算一算,这牌匾也有108年了。其每个字是以凸出的雕刻工艺来完成的。这也证明了当时民族工艺的优越发展。它也见证了百余年前所发生的人和事。

也许就这样一段简介和叙述,无法很深刻的勾起您的注意。但是,如果您有机会,当您看到实体的牌匾后,您的感触和内心会有更大的澎湃。也许您就更能会体会及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当时人们的那份心情和珍贵的赤子之心。

文物介绍单位 | 麻坡广肇文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张薇薇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麻坡广肇会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wongsiumuar/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Inspiring Emotional Music - Melody Of My Dreams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89RLFreaw&list=RDym4c711LseE&index=7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35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9. 麻坡广肇文物馆:孙中山像与铜牌

从麻坡广肇会馆大门进来,在右边墙角上挂着一片铜牌。

铜牌上端左右各安放一只狮子,这对狮子象征着守护两面旗帜和一个党徽的护法。两面旗帜则带出及记录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这铜牌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麻坡广肇会馆旧馆重建开幕时,由石叻祥和机器厂李祥兆敬送。上面记录了当时,会员同乡及商号所捐赠的物品及款项。其中有件物品是由麻坡留真照相馆所赠送的孙中山先生相片,上面写着孙大总统遗像。

从这些物品里,可以想象到当时先辈们南下谋生的不易,人在异国,心系祖国。同时也在谋生之地,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出钱出力的开辟及建造了另一个聚集地,大家守望相助,细说故乡的故事以解思乡之苦。

除此之外,这也记载了我们华族远在马来西亚建国独立前对国家社会建设所付出贡献的一个见证。与此同时也承载了先辈们期盼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扎根的历史见证。它不只让我们缅怀当初先贤们的自力更生,民族团结。更让我们这辈人了解到对于现今我们所享有的安逸和幸福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经历了先辈们无数的努力而换来的。

虽然只是一件历史文物,但它背后所带给我们的故事和讯息却是无限的。这就是历史文物收藏展示的珍贵及其意义所在。

文物介绍单位 | 麻坡广肇文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张薇薇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麻坡广肇会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wongsiumuar/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Uplifting Inspiring Piano Royalty Free Music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B6T3Sug8k&list=RDym4c711LseE&index=10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17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8.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度量衡器展区

我国是多元民族社会,又曾是英殖民地,因此早期曾有不同系统的度衡量器,包括华人从中国引入的秤器,英制及传统马来社会的度衡量器,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识与回顾其过去的发展史。

在本馆的度量衡器展区的展示品,大部分为不同时代的秤器,包括了以技术分类的杆秤、台秤,也有针对不同物体的黄金秤、轻物秤等。除了秤器外,展出品还有量器,包括衡量液体(汽油)容量、通过容器计量稻米重量的干冬等器具。与此同时,参观者不但可以认识不同的度量衡器,还可从这些文物故事里学习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自1982年起,我国正式采用国际单位的公制系统,以取代过去各州属所采用的不一标准的计量方式。现在统一标准使用公斤、克、公升、毫升等,所以新一代人许多已不懂得早期的度量衡器和计算单位。

例如,以斤、兩、干冬或朱卜衡量計算。當時是以“干冬”或“朱卜”計量買米,以4朱卜等於1干冬作為計量單位。若以現代公斤(kg)計量公制計算,1朱卜等於900克,1“干冬”相等於3.6公斤。

在60年代的雜貨店,老闆在賣米時,會以一種特製專用衡量 “朱卜” 的米谷容器量計,勺滿整個容器就是1朱卜,4個填滿米的容器就是1“干冬” ,不需用秤量計,省工省時。

在过去的传统农耕社会,几乎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一杆秤,熟悉和会使用杆秤也就成为必备技能。有教育子孙的顺口溜:“不识秤花(秤星),难以当家”,所以小孩子“抓周”,除书籍、算盘、剪刀、玩具、针线和化妆品,常常还有有一杆秤,一旦抓取了杆秤,也算“称心如意”,此子至少可以保家兴业。有些家庭不仅把杆秤作为日常称量器具,更当做是一种吉祥之物或图腾,看做“当家财神”,甚至有时用作“镇邪”之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杆秤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迹。但是我们有必要好好吸收和继承杆秤上承载的一些商业文化和精神道德:如公平买卖,童叟无欺,切勿短斤少两;商业活动中积德行善,福多禄全,延年益寿;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生财有道。心中永存一杆心灵之秤,做人做事公正、公平、公道!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同样的事物,半斤怎么等于八两呢?那是因为中国古代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那看似简单的一杆秤中藏着许多学问。一个杆秤可以“称”出多少历史文化?

相传木杆秤最早是春秋的工匠大师鲁班发明的,杆秤上刻制的十三颗星花则是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数目定制的,并且把十三两定为一斤。

因为春秋各国的度量衡不一致,因此在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后,就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并且在原本的十三星中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而秦制正好是以十六两为一斤,这种秤就是最典型的十六金星秤。关于十六金星秤,还有很多内在的寓意。在古代的天文中,一般认为北斗七星主亡,而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

秤杆上的十六颗星,其作用不仅仅是衡量物体的重量,更是用来衡量人心的。

杆秤上的秤星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不能黑心。

秤杆上的第一颗星也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做杆秤的关键是能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

杆秤上手提的绳纽叫做秤毫,意为明察秋毫,称东西时不能粗心大意。

文物介绍单位 |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陈淑琼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oridorSejarahSgWay/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Beautiful Emotional Piano Music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4c711LseE

Show more...
3 years ago
3 minutes 33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7.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森林金融扑满

大家好,这里是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在六、七十年代森林金融推出赠与顾客的五款仿中国古鼎#的扑满。

根据网上找到森林金融当时推出的5款扑满正式〞名称:
1) 「明宣德炉」扑满
2) 「商凤耳鼎」扑满
3) 「商朝宝鼎」扑满
4) 「商朝方鼎」扑满
5) 「西周古鼎」扑满

目前,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收藏了其中一款,那就是 【明宣德炉】扑满。这扑满用金属制作,鼎的上方铸有森林金融四个字的印章。高21厘米, 宽11厘米。钱币入口处同在鼎的上方,掩盖在底部,没有锁匙开关,靠一颗蝶状的螺丝转紧、或打开扑满。

明宣德炉简称“宣炉”据传是明宣宗在1428年(宣德三年)特制的一批铜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传世的宣德炉很少很少,而且价格为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

为了深入研究本馆收藏的【明宣德炉】扑满,最终理解当时(六七十年代)森林金融以表示对顾客的贵重与培养理财能力、财富观 ,而仿中国古 鼎制造扑满赠送与顾客。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是“将文人的情结、皇宫的贵重与宗教的庄严结合在一起的器物 ”。是青铜文化的代表。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崇拜的意识。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 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 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在此,再给大家简说森林金融的历史。森林金融也是当代的华商银行。1966年,在新加坡正式启业以后,由於业务进良好,决定把业务推广到马来西亚,於是在1967年,马来西亚的森林金融〔马〕有限公司就宣告成立了,当时,作为一个新兴国家,马来西亚政府大力推行工业化的计划,而作为首都的吉隆坡已经成为整个政治及经济枢纽,森林金融〔马〕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符合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使土著有参与投资的机会,1978年进行改组而成立的马来西亚森林控股有限公司,新加坡森林企业拥有49.99%的股权,马来西亚人拥有50.01%。1988年至2001年前后被收购,并与贷款以及金融公司合并多次。2001年被华侨银行收购。目前是新加坡的第二大银行。

进入e时代的今天, 还有多少人家中有扑满呢?你是否还记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物扑满,公鸡、母鸡、大象,甚至是椰子壳制作的扑满等,是否勾起你尘封已久的记忆?

双溪威历史文物馆就收藏了一个造型难得一见六七十年代的宝鼎 - [明宣德炉] 扑满。欢迎大家来到本馆参观,追忆过去的日子。

文物介绍单位 |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陈淑琼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oridorSejarahSgWay/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Such Memories - Soft Piano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pVwN-9_Fs

Show more...
3 years ago
6 minutes 10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6.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公鸡碗

那个画上栩栩如生的黑尾巴公鸡画像,然后再很随性地以红色和墨绿色画上芭蕉和花的陶瓷餐具。公鸡碗的历史悠久,虽然现在已经渐渐被许多设计新颖的餐具取代,但是在马来西亚的某些肉骨茶店或者小食档还是可以找到!用鸡公碗吃饭,还多了一种怀旧风味呢!?

华人祖先从下南洋, 除了把服装、语言、宗教等文化带来马来西亚, 也将一些传统餐具的习俗在这里发扬光大。

这里是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公鸡碗的故事。

这种碗有人称它鸡公碗,也有人叫它公鸡碗。据说,这是因为广东地区把公鸡和母鸡叫“鸡公”,“鸡母”,所以广东人和香港人叫它“鸡公碗”,北方的人就叫它“公鸡碗”。这个碗在闽南地区也被叫做“鸡角碗”。

公鸡碗为中国传统的一种家用陶瓷餐具。制作始于明代,清朝以后,以及60年代才在民间普及。四五十年代在广东和闽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公鸡碗。华人祖先们到南洋谋生时,带来了使用公鸡碗的习惯,于是,公鸡碗便由中国输入东南亚。不过随着年代的久远和造艺的精湛,公鸡碗在当代开始有了收藏价值。因为它记载着每户家庭的回忆。

广东和闽南一带公鸡碗开始被赋予特殊寓意,鸡“在闽南语(福建话)里和“家“同音,而在农耕社会,公鸡是人们的天然闹钟,天一破晓,公鸡就啼叫把大家唤醒开始一天的工作,所以公鸡碗又有起家的意思。以前想要发达致富的家庭几乎都会用公鸡碗呢!况且早期的社会困苦,平民百姓大部分都以农业为生,用不起像富贵人家有精美的龙凤花纹的高级餐具,所以大家都用公鸡碗来吃饭。除了起家的意思,公鸡也代表了“旺”,寓意家庭兴旺,碗上的“花”则代表花开富贵。

昔日广东人嫁女,必有公鸡碗作嫁妆,是希望夫君成家之后,能够考取功名,平步青云,一生荣华富贵。

据说,以前的公鸡碗都是由人工绘画再加以印模烧制,每个碗上的公鸡及花草都不一样,因此其收藏价值也比通过机械所制造的餐具来得高,也更有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鸡碗这种朴素的民俗餐具也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市场上的公鸡碗都以机器制造了,也缺少了收藏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很多人买公鸡碗,不是为了升值,或者为了“吉利”,更多是为了找回儿时的记忆。

文物介绍单位 |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陈淑琼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双溪威新村历史文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oridorSejarahSgWay/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AGST - Life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7QvNG0NZs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36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5.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采矿法之明湖采矿

采矿法之明湖采矿

当霹雳的拿律发现蕴藏丰富的锡矿后,当地的马来土酋联合海峡华人引进了很多南方的中国华工来进行开矿。中国矿工在马来人露天挖坑采矿法的基础上,引用了中国农村用以抽水灌溉稻田的水车和扛斗来抽吸矿场里的积水,而这个方法比之前的方法更加快速和有效率,使矿场可以开挖得更深更广,获利更多,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人明湖采矿模式。水车每小时就可抽吸一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加仑数量的水,数辆水车及数阶段连接的抽水方式甚至可以抽吸至三十尺的深度。明湖采矿是先将坭皮(没有含锡的上层泥土)移除,然后将隔沙(含锡的下层泥土)利用锄头、箕仔与鸡公车进行开发及搬移。接着,将隔沙以人力锄碎、捣烂及搓成散沙并放入泥沟或木沟内进行清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冲洗,就能开始收集凝聚于沟内含有锡苗的矿物,然后再用铁筛筛选以获取纯净的锡苗。明湖采矿法的整个操作过程都是以人力为主和精准的治水管理,因此一些较大型的矿场会雇用数千名中国矿工进行采矿工作,而形成一种中国劳工密集式採矿法。

文物介绍单位 |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赖靖怡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amparmuseum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Breathe - Emotional Soft Piano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1iwP_HEes

Show more...
3 years ago
3 minutes 57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4.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割泥沟和洗琉琅

割泥沟

割泥沟是一种古老的采矿法。割泥沟采矿法被马来人广泛使用,也被南来的华人采用。典型的割泥沟工作原理如下:在地面上挖掘一条泥沟或水道,然后将水源导入沟内,再把堆放在泥沟两旁的矿土铲入泥沟里,水力会冲走较轻的泥土,较重的锡矿则留在泥沟底部。冲走的泥土会从泥沟用木浆导入到另一个尾部的水道排出。矿工们时不时地用木盘将泥沟里的矿土挖出。割泥沟需要很少的劳动力和资金,因此适合少数马来农民在务农之余从事采矿业以增加收入。但是,割泥沟有其局限性。首先,通过这种方法成功进行采矿取决于获得足够的水力以使矿土从脉石中脱离出来并带走多余的泥土。因此,只有发现溪流和丘陵地带,结合两者才能提供必要的水力,割泥沟采矿法方可进行。此外,割泥沟采矿法只适合淘洗源自原始地的较大颗粒矿土,因为沟内的流水会将较轻的矿土也一并冲掉。还有,割泥沟没法做得深,挖掘不到深处的基岩上方较丰富的矿土。

洗琉琅

洗琉琅是马来半岛最古老的采矿法,有证据显示在印度文明的影响下,此采矿法可能在一千多年前即存在于东南亚。19世纪初,南来的华人也采用此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华语“琉琅”一词音译自源于马来语,它是指用于采锡或金的圆形木盘。用琉琅盘采锡的方法是将含锡的矿土放入琉琅盘里,然后将琉琅盘放在水面上转动,并控制水的流入和流出,以水的涡旋力分离并洗掉较轻的杂质,而留下较重的锡矿,此法俗称洗琉琅。允许洗琉瑯的地方是河流,小溪,前矿地和矿场里金山沟的沟尾。自1907年英殖民政府始,洗琉琅者需申请 “琉琅纸” (准证)才能进行工作,琉琅纸仅发给女性。琉琅纸持有人每月只能向锡米收购店出售最多15公斤的锡米。至今,如果还持有或继承琉瑯纸的人,仍然可以每年更新。在1948年,共有20,281名琉琅纸持有者,比较日本占领前的1940年为6,751名,显示人们在那段时期正遭受经济崩溃的困境。在马来西亚,洗琉琅贡献了约8%的锡矿总产量。在1920年代,洗琉琅每月可赚取约叻币30元,而在1970年代每月可赚取超过100令吉。如今,琉琅不只是一种谋生工具,更多于代表了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和勇于冒险以摆脱困境的各族女性的标志。

文物介绍单位 |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赖靖怡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amparmuseum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LiQWYD - Vacatio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06bBBNsIc&list=PLyDNc-mLpTPYJ_bN_iMsFhlCSw4u5OhOB&index=13



Show more...
3 years ago
5 minutes 30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3.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锡砂和锡锭

锡砂和冲积层锡矿

锡砂或锡苗是一种氧化锡,化学成分为SnO2 的矿物。它看起来是不透明的,但在薄晶体中却是半透明的。锡砂是马来西亚锡生产的主要矿石。马来西亚半岛拥有两条地质学上的“锡带”(一条称为东锡带,另一条称为西锡带),它们在境内交接并穿越整个半岛。使马来西亚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锡国。马来西亚半岛的大部分锡砂蕴藏于冲积层矿床中,其形成乃源自于上亿年的自然过程,经历气候、雨水、地下水、河流等的侵蚀和冲流,将锡砂从在花岗岩中形成的锡脉(原生成矿),带到平原并沉积于地层(二次成矿),再通过各种采矿法,比如露天采矿、砂泵采矿和铁船采矿等,开采出来。冲积层锡砂可以在地下数英尺到几百英尺处找到,在马来西亚开采最深的冲积层锡砂之记录是625 英尺,地点是雪兰莪的鸿发矿场。冲积层锡砂被华人矿工称为“锡米”。

锡锭

锡锭是由锡苗经过冶炼后所形成的一种银白色金属砖状物。锡苗(SnO2) 在矿场淘洗干净后(纯度可达75%),被运送至熔锡厂进行提炼,熔炉里的高温使锡苗熔化成锡浆,然后倒入模具里形成砖状型的锡锭(纯度达99.85-99. 99% ),一块锡锭重约25公斤,以市价售予国际金属市场。在马来亚时代,槟城和新加坡是主要的港口,因此多数的溶锡厂都建在此二地。当时,我国最大的熔锡厂是海峡贸易公司和益东熔锡公司。目前,成立于1978年的Malaysia Smelting Corporation 是我国最大的熔锡公司,也是世界第三大的产锡锭者。

文物介绍单位 |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赖靖怡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近打锡矿工业(砂泵)博物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kamparmuseum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LIQWYD - Echoes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5omQtrhok&t=304s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1 second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22.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福州语圣经

本馆珍藏的一本福州语圣经,因没有刊印出版者的信息和年份,因此确切的年代已不可考。根据本地早期福州基督徒所描述,福州语圣经与一般白话文圣经并无分别,只是朗读的时候使用方言而已。因其使用的文字较倾向于文言文,与如今一般基督徒所通用的“和合本圣经”使用的白话文不同,比较生涩难懂。因此一般相信,此书的出版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或者更早。

一般以籍贯分类,福州人信奉基督教的比例要比其他籍贯高出许多,这其中有许多历史的因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于1843年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清朝政府将五个沿海城市-福州、厦门、广州、宁波和上海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各国的学术、科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伴随着大量的商贸往来,蜂拥进入当时相对落后的中国。而西方传教士也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各处,宣扬基督教义。1847年1月2日,美国公理会差会派遣的传教士杨顺抵达福州,是第一位到福州宣教的新教传教士。1856年,卫理公会在东亚地区的第一座教堂“真神堂”建立于福州茶亭街。从晚清至民国时期,基督教会在福州创办了许多新式学校和医院,还发展了罗马化的福州话文字,即“平话字”,并在教会学校中加以推广。基督教在宣教过程中,培养出黄乃棠、倪柝声等颇有影响的教徒,使福州各地信奉基督教的教徒日渐增多。

1901年,黄乃棠带领一批福州人到东马诗巫开拓土地,两年后福州籍林称美牧师带领363人成功抵达实兆远。这当中大部分人都是基督徒。他们离家千里,为的是离开专政和贫困的中国,去寻找一个信仰自由和富饶的乐土。今天的诗巫和实兆远,分别被称为东西马的小福州,而这两地的教会,更是毗邻皆是。

感谢您的收听,这是来自实兆远垦场博物馆的文物与历史介绍。

文物介绍单位 |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
活动预告 | 林悠悦
文物介绍 | 黄美婷

/

本节目可于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

联络我们:llgmemorial@gmail.com

林连玉纪念馆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llgmemorial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脸书专页: https://bit.ly/37XB09A 

Music:

1. 开场&结尾音乐:Trust Me (instrumental) – RYYZN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oaU3rjIZo&t=43s

2. 背景音乐: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Instrumental from YouTube Audio Libr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XzSYUjchU

Show more...
3 years ago
4 minutes 58 seconds

林连玉纪念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新旧交错的茨厂街社区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简称ICOM),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主旨为号召世界各国关注博物馆事业,促进世界博物馆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林连玉纪念馆作为人物博物馆,在本土肩负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使命,也从2019年起开始响应“国际博物馆日”。 202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林连玉纪念馆携手12个单位,一起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2023年度的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则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我们将介绍茨厂街社区附近的景点,拉近历史和当下的距离。 5月18日起至5月21日,连续9天中午,准时播放景点介绍,希望能让公众更加关注我们身边的社区,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