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應該知道「凸」有「中指」的形象,但可能不知道「凸」也能讀作「蠱」吧!沒錯,「練凸場」就是在「煉蠱」,讓來賓與主持人互咬,說點相互冒犯的話。如果聽著聽著豎起中指,那就代表你超懂。文化圈毒素遍布,早就膿到化不開,以毒攻毒是唯一解方。期許聽完節目後,我們都成為百毒不侵、最強健的那隻蟲蟲,重新找回對可恨之人與現象比出中指的勇氣。
節目出品|野点nodate、恆成紙業
製作企劃|張玉音、羅智信
行政監製|張又升
視覺設計|席克李 Sic Lee
台呼配樂|黃大旺
台呼配音|張徐展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嗨!你應該知道「凸」有「中指」的形象,但可能不知道「凸」也能讀作「蠱」吧!沒錯,「練凸場」就是在「煉蠱」,讓來賓與主持人互咬,說點相互冒犯的話。如果聽著聽著豎起中指,那就代表你超懂。文化圈毒素遍布,早就膿到化不開,以毒攻毒是唯一解方。期許聽完節目後,我們都成為百毒不侵、最強健的那隻蟲蟲,重新找回對可恨之人與現象比出中指的勇氣。
節目出品|野点nodate、恆成紙業
製作企劃|張玉音、羅智信
行政監製|張又升
視覺設計|席克李 Sic Lee
台呼配樂|黃大旺
台呼配音|張徐展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包子、羅智信
遙遠的東方島國有三小家族:楊家、倪家和劉家。性喜暗箭傷人的蒙面集團曾不懷好意地指出,在這些家族中,登曼波(本姓楊)、倪祥和劉星佑正是打著藝術旗號卻只會「消費父母」的箇中能手。近年來,他們懷著各自的絕技──《父親的錄影帶》系列、《大家都來看你了》和《我的父親母親》──惑亂眾生,奪名取利。
「消費父母大法」有何要訣?本台這回邀集三人一起華山論劍。原來在修練過程中,他們也想以父母之心思與生活樣態為進,卻總愧於其恩威與現實而不得不退,大法便在這進退來回中練就。爹娘只是如螻蟻般的被操作對象嗎?還是一個轉身之間,竟有意無意以自身堅韌和煦的內功,助孩子們完成作品並提點人生課題,彷若同門師兄姐甚或嚴師掌門人?一切殊難辨別。盼走過路過的客倌您,以清明的耳力與思辨仲裁這混沌世事。
登曼波
本名楊登棋,出⽣於台中,現居台北。創作媒材涵蓋攝影、錄像、裝置與數位設計,長期關注記憶、身分認同、性別經驗與跨境流動等議題。作品多從個⼈經驗出發,延伸至家庭結構、語⾔變遷、身體感與亞洲現代性,並透過影像與⽂字的編輯與重構,探索介於私密與公共之間的敘事空間。
作品《⽗親的錄影帶》於台北市⽴美術館展出,藉由公眾語境重新開啟與⽗親之間的私密對話,獲頒台北美術獎⾸獎。《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是他延續超過十年的創作計畫,起始於他在90年代發現父親自拍的錄影帶,意外揭示父親的性傾向,並重新思索父子關係與父親角色的社會意涵。本作延伸父親的錄影帶》,透過攝影、影像與裝置,結合自身經歷與台北酷兒社群的觀察,編織出一系列影像詩章,呈現被主流忽視的群體。作品名以「避而不談」為諧音,批判當代多元政治表面上的包容實則仍存在的集體失語,指出歷史與表演如何在國家認同中被壓抑。
倪祥
從高師大概理解創作是什麼,到去做以理解他人為目標的勝明文具美工,再轉戰南藝精神病院與台藝大認識戰友,在大林蒲體會到媒體性與社會現實,再去鄰國駐村,最後進入林口長照戰壕又爬出來…我的意思是…你沒有真的想幹大事的心態,我們就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了,我叫倪祥,就醬。
《大家都來看你了》以陪病經驗為題,將父親囤積的舊物與醫療廢材堆砌成如爆裂客廳的巨型裝置,挾錄像《有空》等作品營造黑色幽默的長照戰場。舊物在他手中成了第二生命,既指向高齡化社會的照護困境,也嘲諷觀眾對死亡的逃避。此作奪得第23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評審肯定其「混沌美學」與對現實的尖辣自嘲。展場開放互動,遙控車衝撞瓷塔等細節,讓觀者在失控邊緣體會悲喜並存的生存荒誕,證明垃圾亦能逼視人心。無疑為本土裝置藝術注入強烈生命力。
劉星佑
台灣藝術工作者,關注家庭記憶、農村風景與身體敘事。作品融合攝影、書法、錄像與裝置,從個人經驗出發,透過父母的角色扮演與場景切換,探問身份、勞動、歷史與親密關係。曾以《地址不再有效》獲得 KYOTOGRAPHIE KG+SELECT Award。
該作源自《我的父親母親》這個2009年起進行的長期攝影計畫。他拍下父親穿婚紗、母親穿西裝的樣貌,以每年至少一卷底片記錄家庭旅行中的儀式性演出。拍攝過程從情感拉扯到主動參與,遊走於紀實與扮演之間,反映藝術家對自我與家族認同的探索。作品逐步延伸至國族身份與歷史結構的反思,2022年發展為「住所不明」系列,結合拼貼、書寫與現成物,讓家庭影像如婚紗照成為個人與時代之間的交界殘影,呈現私密記憶與公共歷史的交織。
姚立強(包子)
多年聲音媒體工作者,中年兩度從組織裸辭,身心淨化歸零,戶頭也是;主持身影散見藝文典禮活動或親友婚禮,也主持或企劃Podcast,基於興趣有一個自己的羽球節目「打包羽球」。
羅智信
羅智信 a.k.a. 雪倫、小雅、喝醉會斷片的Jeffery。藝術家,在藝場、夜場、火鍋場,都可以見到他的創作身影,是不少人認為很活躍的80後藝術家(儘管自己可能不這麼覺得)。提問的絕招是「一不小心迴力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
IG: nodate.club
FB: 野点 nodate
主持|羅智信、張又升
無論是二次元的動漫角色,還是實體世界的小貓、小鳥和小海豹,可愛的事物總叫人好安心,似乎犯了什麼錯、經歷多麼不順遂,都能被接納和化解。不只小朋友喜歡,這股溫柔的力量更超越年齡限制,讓中年叔叔們一一破防。本集來賓邀請到藝術家劉星佑,主持人除了老班底羅智信,還加入藝評人張又升。蛤───?三位年過四十的生理男聚在一起掏心掏肺討論吉伊卡哇、庫洛魔法使畫冊和受傷小鳥的照護經歷,真的能聽嗎?我們也很困惑啊,但總之,烏啦呀哈!
劉星佑
台灣藝術工作者,關注家庭記憶、農村風景與身體敘事。作品融合攝影、書法、錄像與裝置,從個人經驗出發,透過父母的角色扮演與場景切換,探問身份、勞動、歷史與親密關係。曾獲KYOTOGRAPHIE KG+SELECT Award。
羅智信
羅智信 a.k.a. 雪倫、小雅、喝醉會斷片的Jeffery。藝術家,在藝場、夜場、火鍋場,都可以見到他的創作身影,是不少人認為很活躍的80後藝術家(儘管自己可能不這麼覺得)。提問的絕招是「一不小心迴力鏢」。
張又升
張又升,aka. 張寶成。2010年代經營實驗音樂廠牌,2020年代開始書寫表演藝術和區塊鏈藝術評論,Volume DAO 成員之一,喜歡跑酒吧,也有相關專欄,完全能理解樓上那位喝醉會斷片的狀態。以聲音低沉著稱(蛤)。
IG: nodate.club
FB: 野点 nodat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
主持|小樹
就跟許多文化領域一樣,Techno 是一個大坑,一旦踏入,就只能在無盡的聆聽、思考與唱片搜索中衝浪,最終登上舞台當起 DJ。咚滋噠滋,咚滋噠滋,重拍刺激耳膜,一連串的曲子挑起好奇心,並且使全球幾個大城市在夜晚閃亮起來:倫敦、柏林、首爾──那台北呢?這回在客座主持人小樹的策劃與專訪下,安排「潮電 Bar&RecordStore」的 Andy 與 Jesse 暢談他們踏入這個大坑的經過,同時思考一個城市在 Techno 音樂的衝擊下如何不同於以往。至於頻繁參加夜間派對,如何還能保持身體健康?收聽本集,你就知道囉!
小樹
現為 StreetVoice 街聲音樂總監,「見證大團誕生系列」總策劃、The Big Issue樂評,以及廣播節目《StreetVoice 未來進行式》。多屆金曲獎及金音獎評審,並曾以《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獲得第 55 屆金鐘獎「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及「流行音樂節目獎」。
Andy Chiu
現居台北的DJ與聲音創作者,自2015年起活躍於地下電子音樂場景,曾於Korner駐場,並多次在Pawnshop與Organik演出,進行歐亞巡演。專注現場演出與聲音設計,並與藝術家合作參與跨界計畫。近期加入潮電Bar & Record Store,擔任駐場DJ,參與唱片選樂,希望能持續推廣電子音樂的在地發展與跨文化聲音交流。
Jesse Chen
來自臺北的DJ,也是潮電Bar&RecordStore的主理人與活動策劃者,致力於推廣臺灣電子音樂場景。擅長跨越時代與風格的DJ演出,以Techno、Deep House以及多元聲音元素為臺北的電子音樂注入新意與活力,其足跡遍及南韓、泰國與德國等國際舞台與臺北Pawnshop、Organik Festival。
他熱衷於探索前衛電子音樂,透過音樂策展與多元活動,不僅倡導平權與自由,也持續拓展臺灣電子音樂文化的邊界。2024年以潮電Bar&RecordStore 為基石,打造連結國內外音樂人的平台,成為近年臺北音樂場景中活躍且極具影響力的DJ之一。
IG: nodate.club
FB: 野点 nodat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
主持|張玉音、羅智信
「這張照片是我嗎?!」「我今天這樣還行嗎?」「拜託,你哪位?憑什麼批評我!」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我們每天看著那些精緻的面容與身材攬鏡自照,多想跟他們一樣美美的,又好擔心沒有達標。於是內心深處的低語佔據了大腦,輾壓過無數個本來可以很從容的小日子。這回的節目,找來在我們眼裡已符合大眾審美的視覺設計師李君慈暢談容貌焦慮感。她是否也有自己的憂愁?又要怎麼舒緩自己?我們相信戀愛可以拯救地球,獻給每個不得不服美役的你。
李君慈 Jyunc-cih li.
視覺設計師。 設計範疇涵蓋:品牌視覺規劃、裝幀、影像視覺、藝文展覽活動主視覺平面設計。近期與合作夥伴共同組織「平面室」!相信身處的世界是虛擬的,喜歡漫畫裡的反派。是個善變的人,如果我是小病毒,坂本龍一就是吐司超人。
IG: nodate.club
FB: 野点 nodat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
主持|張玉音、包子
「如果想害一個人,就叫他去作出版。」這年頭傻傻作紙書的人到底在想什麼?今年台北國際書展顯見的趨勢即是電子書攤商大舉進駐,並租用大攤位來販售電子閱讀器。在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的關鍵時刻,「啟明出版社」以無標語的質感展位,逆勢成為今年書展一抹最讓人無法忽視的風景,發行人林聖修與編輯李那談談紙書生存策略的春光乍洩(羞)
依照本節目慣例,內含被詛咒的庫存倉庫、書展最慘銷售書王、聖修隱藏版的dropbox資料夾。
林聖修
編輯、圖書發行人,軟體工程師。2011年創立啓明出版。
李那
Qokle,2000 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現任啓明出版編輯。
IG: nodate.club
FB: 野点 nodat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
主持|張玉音、羅智信
本集邀請藝術家張碩尹跟我們分享「金孫教戰守則」。過去幾年,張碩尹主創和參與的作品引發了不少關注,除了獲頒重要獎項,大量資源也挹注在他的團隊。雖然擄獲一票粉絲,張碩尹卻開始榮登靠北版,甚至有人諷刺地稱之為「金孫」。他怎麼迎戰這些說法?他過往的經歷如何讓他產生不同於圈內人的視野和思維?他又怎麼反過來看待科班出身的創作者和台灣藝術圈這個「小池塘」?現在就用你的中指按下 Play 鍵吧!
張碩尹
張碩尹(1982年生於台北)是一位現居台北和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藝術家。2011年取得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碩士學位,並活躍於國際。他曾在日本、台灣、美國等地舉辦個展,並參與SXSW、廣州三年展、台北雙年展等群展與委託案。他榮獲台新藝術獎、台北美術獎、Art Central新晉菁英大獎等獎項,作品被多家機構與私人收藏。
他的作品探索遊戲與沈浸式體驗的藝術批判性,透過創造多重感官經驗的互動界面,為玩家與藝術觀眾打造詩意的敘事環境。他的計劃批判商業遊戲的美學,挑戰以消費者慣性為中心的意識形態。
IG: nodate.club
FB: 野点 nodat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
「歡迎來到最保守的內容品牌──野点──所錄製的 Podcast 節目《練凸場》。節目內容保證都是 A 面,絕不緩頰!」
本集由主持人張玉音和羅智信對談,說明節目的初衷:撕開文化領域的「月之暗面」。為了生存,創作者不只要持續產出作品,更要在起伏不定的職涯中保持人設,以亮麗的一面示人,掩蓋不該說、不敢說的事。漂漂亮亮的內容誰不喜歡?但背後的坑坑疤疤難道不是更真實嗎?走過、路過,小心不要錯過這些「真實」!練凸就是「煉蠱」,透過釋放毒素,主持人和來賓相互感染,在耳朵被冒犯之餘,和聽眾一起成為百毒不侵、最強健的蟲蟲。
張玉音
張玉音 a.k.a. 小各。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總監,以前曾擔任藝文媒體總編輯,在虛華的藝術名利場中,練就藝術明星人設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火眼金睛。提問的絕招是「冷眼の凝視」。
羅智信
羅智信 a.k.a. 雪倫、小雅、喝醉會斷片的 Jeffery。藝術家,在藝場、夜場、火鍋場,都可以見到他的創作身影,是不少人認為很活躍的 80 後藝術家(儘管自己可能不這麼覺得)。提問的絕招是「一不小心迴力鏢」。
IG:nodate.club
FB:野点 nodate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igkfhn008d01z37sou7mvp/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