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邀請馬文舜弟兄(Edmund)作客,與我們進行深度對談,從個人成長、信仰歷程、聖經詮釋到社會公義,是一場充滿啟發的討論與分享。
Edmund因中學同學的邀請而加入教會,從此在信仰群體中成長、受浸並結婚,切實體會和領受當中的祝福。雖然他在教會負責在課室門口掃描兒童主日學學生證,但卻深信這項事奉為兒童和家長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他的謙遜與堅持,令人動容。職業是一名律師的Edmund,欣然分享如何以多角度閱讀聖經,強調每十個人讀同一段經文,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理解。他謙卑求真的態度,正是現今信仰群體所需。
訪談更觸及聖經原文、抄本和翻譯等議題,Edmund認為理解方法論有助避免誤解經文,而信仰的根基並非建立在「超自然方式保管文字」之上,因上帝會透過破碎和不完美來成就祂的旨意。信仰的對象是上帝,而非文字或形式本身。在談及聖經的公義與社會公義時,更會分享「同舟共濟」(Solidarity)這一核心價值。若今日的社會能建基於聖經中的契約基礎 (contract-based),或許會截然不同。
這一集不僅是信仰與生活的對話,更是一場學習謙卑、思辨與同行的旅程。誠邀你細聽Edmund的誠懇分享,一同在信仰中成長。
本集邀請到Karen(陳何幗恩姊妹)作為嘉賓。Karen 現職於金融界,雖然工作繁忙,但一直積極參與聖經學習。她自小在教會成長,對信仰有一定的認識。熱愛旅行的Karen曾親身體會聖經所描述的「曠野」真實感受,讓她更理解經文背後的處境和意義。
Karen 分享參與主日學和信徒成長班的經歷。她認為讀經和研經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生命的反思與成長。從小背誦金句,到長大後學習釋經,她認識到讀經需要理解文本內容、上下文及歷史背景,才能真正領受神的心意。
Karen 也分享作為基督徒在金融界工作的挑戰和見證,並引用業界俗語「食相不要太難看」來強調誠實的重要性。無論身處任何崗位,她會憑著信仰和誠信活出基督的樣式,又會分享如何在忙碌中安排靈修和禱告,強調安靜與反思對靈命成長的重要性。
正如Karen所說,返主日學不僅能讓我們「食相更好」,更能「食得有營養」,幫助我們在信仰和生命中不斷成長。誠意邀請大家積極返主日學,一起經歷神話語的豐富和群體的溫暖。
今集邀請了一位充滿熱情與思考力的嘉賓 Larry,他分享自己在學術研究與信仰生活中的精彩旅程。Larry 以研究鼻咽癌獲得博士,透過他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科學與信仰如何在他的生命中互相激發與影響。
Larry 從小學到中學,在教會中學習聖經,並參與團契活動。他坦言自己對於教會的教導和聖經內容,曾經有許多疑問疑。過去他的的教會經常強調道德教育和罪的悔改,但在實踐層面上,對彼此的關心和群體的支持相對不足,形容有種「離地」的感覺。現在的Larry,無論在教會的主日學、新知舊雨的團契,以及小組中都找到了屬靈的支持與同行者,感受到信仰真正「落地」。
Larry 也分享現代教會面臨的挑戰。他認為教會應該讓信仰與現實對話,並幫助信徒找到信仰的相關性(relevancy)。此外,他強調信仰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而是需要通過實踐來改變生命,真正體現聖經教導的「彼此相愛」。
本集Podcast讓我們看到Larry如何在科學與信仰之間找到平衡,並用理性與實踐的方式深化自己的信仰旅程。這是一次充滿啟發的對話,值得每一位聽眾細細品味。
今集邀請了Donald來到Podcast。他是一位藥劑師,平日專注於醫療和健康領域,但在教會中,他同時擔任主日學老師和佐道部部長的角色。Donald分享謙卑服事的意義,指出服事沒有高低之分,並強調互相分擔、彼此成全、彼此補足的精神。
Donald經歷了兩段重要的服事旅程。從以技能為基礎(skill-based)的教導開始,漸漸深入到教導經卷的科目,在此過程中體驗到教導服事的樂趣與重要性。他重視與其他老師的協作,認為良好的預備對教導至關重要,但同時也理解每位老師擁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如何領受信息。老師之間需要保持一致性(alignment),彼此尊重,並致力於幫助學生在學習上帝話語的同時,將信仰實踐於生活中。Donald也分享「上帝家」與「堅浸家」在神學上的差異,以及如何引導堅浸家朝向「上帝家」的方向。
在經歷社會運動和COVID疫情後,教會群體之間的了解與聯繫成為關注,需要更多真誠的擁抱與關懷。主日學可以成為一個推動的力量(enabler),幫助弟兄姊妹更加關心社會、服侍群體,並以行動實踐福音。他鼓勵教會要有更大的包容性,並期望每位會友對上帝話語有渴求,因為這正是推動學習的動力。
返主日學,翻𨍭世界。只要願意參與主日學,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成為被神話語吸引、被渴求,共同建立愛神愛人的教會。
今集 podcast 將聚焦教會一年一度的暑期主日學講座。過去12年,講座涵蓋了教會所面對的各種挑戰,例如社會變遷、信仰群體的建造,以及福音使命等。
教會的暑期主日學講座一直幫助信徒透過神學反思和視野的拓展,重新思考上帝的話語、福音的本質,並實踐愛與關懷的召命。面對社會氛圍和各樣挑戰,教會也能踐行神的話語,以前瞻性和先知式的視角前行。
今集邀請三位弟兄姊妹,奮生、寶施和 Ricky,分享他們對暑期主日學講座的感受和領受。他們會回顧過去一些講座的亮點,談談這些內容如何幫助他們或教會在信仰上得著啟發與亮光。講座每年都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講員,憑藉他們的神學專長和屬靈洞見,與大家一同探索和反思神話語在教會與社會中實踐的真義。
究竟是你讀經,還是經讀你?大家絕對不能錯過今年的暑期主日學講座——《聖經多面體》。讓我們一起思考上帝的話語如何在教會和社會中動工,期待與大家一同在神的真理中得著恩典與更新。7月6日至8 月31日(逢主日中堂),UG禮堂及網上直播見。
今集podcast邀請到教會的會佐、主日學老師,同時也是大學老師的黃黃幸怡姊妹(Sandy),與我們分享她的信仰與教學旅程。Sandy的家庭背景充滿多元與包容,她的丈夫是一位屬門諾派(Mennonite)的外國信徒,但一直堅持陪伴Sandy,參與以廣東話為主的「堅浸」。這樣的跨文化背景,讓她在信仰實踐和教會生活中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體會。
作為一名律師和大學老師,Sandy對教導有許多心得。在訪談中,她分享了甚麼是教導的恩賜,並探討在大學授課與教主日學之間的異同。Sandy深信,教主日學不只是PowerPoint或參考書的堆砌,更不是單靠金句來支配,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讓聖靈親自觸摸每個生命,並為每位一同學習的弟兄姊妹禱告。
曾與李適清博士同屬一個研經小組的Sandy,強調主日學老師與學生同行、彼此學習的重要性。她很欣賞厚基傳道所締造的教學氛圍—— 一個開放、自由分享,彼此討論的空間。Sandy認為,這種環境對華人教會尤為寶貴,因為它鼓勵大家帶著寬闊的胸襟學習,並在神的權柄下彼此造就、共同成長。
此外,Sandy還分享作為一名主日學老師,如何主動追求學習,讓教學成為彼此激勵的歷程。她更談到,教會作為一個counter-culture的群體,如何在不同程度認識神的會友中,靠著聖靈的帶領彼此造就,使教會成為一個真正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屬靈家。
清平弟兄(Yariel)曾經歷過教會風雨、信仰流浪,他的故事充滿掙扎、淚水與恩典。在隱姓埋名的日子裡,他甚至出現「失友症」,流浪的生活讓他一度懷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然而,離開母會(平安福音堂)卻見證了上帝的慈愛,讓他經歷神如何在困難中帶領人走出幽谷。
因著暑期主日學的講座吸引和感動,清平形容自己「走返出嚟」,來到香港浸信教會。透過主日學、「新知舊雨」團契,以及詩歌敬拜,他從流浪、流淚中再次感受到與耶穌的關係。他明白返教會、參與服侍,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愛神,而是在理性分析與屬靈經歷中,重新認識信仰的真諦。
清平學習如何將聖經故事、神學思想轉化為傳福音的工具,應用於街頭佈道,讓福音更貼近人心。在服侍青少年的過程中,他深刻體會到與年輕人同行、彼此關心的重要。他也分享,閱讀漫畫讓他能代入聖經故事人物的處境,從而更深體會神的心意。
鼓勵大家,不要逃避閱讀聖經,要從多角度思考上帝的話語,認識自己所信的是甚麼,即使信仰生命處於深淵,仍要緊緊抓住耶穌。
蔡禮遜牧師(禮遜)在中學時期返教會時,雖然帶著自己的agenda(議程),但今天作為牧者,他明白最重要的是尋求神給我們的agenda,秘訣就是回到聖經,讓神的話語成為生命的激勵和指引。
蔡牧師曾擔任聖樂部副部長、指揮等崗位,但他深知這些服侍不能成為遠離上帝話語的理由。相反,神的話語才是他與教會肢體建立良好關係的根基。禮遜分享如何「不計成本」,真誠地與群體建立信任,為愛的緣故作出冒險,並從自身開始實踐真誠。
禮遜認為,推動讀經運動能夠培養弟兄姊妹對神話語的渴慕與胃口,幫助信徒更明白上帝的心腸。訪談中更提到牧者要承傳先知的傳統,彼此坦誠、互相支持。在講道方面,禮遜分享同工之間協作的情況。對談中亦分享有關如何提升教會講道的質素,例如推動講道工作坊,讓更多不同的傳道人參與講道,最終讓弟兄姊妹在信息中得益。
即使聖樂事奉是禮遜的「摯愛」,他也願意順服神的帶領,轉換服侍崗位。他勉勵大家,透過學習和追求上帝的話語,讓教會彼此建立,每位信徒的生命都能得到塑造和更新。
退休前,黃逸思弟兄(YS)曾在貿易及金融機構擔任高層,職場經歷豐富。YS對佛學、道教有深厚興趣,也涉獵西方哲學、文學作品、《金剛經》和《心經》等經典。然而,信主之後,他在上帝的話語中,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
YS坦誠分享,在尋道的過程中,對上帝的話語仍有不少「問號」,例如苦難、自由意志和三一論等。他明白,在研讀聖經的過程中,需要避免陷入封閉的邏輯,並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探索的精神。他更分享懷有bargaining power的信徒,在職場上如何見證耶穌,展現神國的價值。
YS形容,與同學查經就像一群人一起練習太極,彼此之間有屬靈的「氣場」,師生相互激勵、互動成長。他體會到信仰不僅是知識和哲理,更是愛的實踐與分享。因此,YS樂意捐助本地有需要的小學生,讓他們獲得補習機會,增加升讀大學的希望。
訪談中,YS深感耶穌一直與他同在,他分享改自辛棄疾的詩句:「眾裡尋祂千百度,驀然回首,『人子』卻在萬家燈火處。」這正是YS尋找上帝之道的體驗——在人生的旅途和萬家燈火中,真切感受到基督的同在和恩典。
剛退休的萍萍傳道(Grace)分享如何從「飲符水」、拜偶像到認識主,得著從基督而來的活水,不但心𥚃有平安,不再怕黑,更將福音廣傳到對象包括父親、「差佬」和「豬肉佬」等。Grace 強調經常閱讀神的話語能夠幫助把握神對自己的心意。
萍萍分享滕近輝牧師如何影響自己的禱告生活,如何透過禱告領受蒙召的經歷,以及跨過事奉上和生活上的掙扎。訪談中又會分享作為一個牧者應有的謙卑或俯就的生命。離職後仍可被稱作「傳道人」嗎?Grace分享退休後對「傳道人」這銜頭的看法。身邊很多同學畢業後陸續成為牧師,萍萍退休後仍有被按牧的想法或可能?
形容退休後的生活是「不亦樂乎」,萍萍十分享受神給她現時的生活。本身喜愛動物的Grace,不能不分享她視為「仔女」的兩隻貓貓所帶給她的歡樂,以及淺談對動物神學的看法。作為主日學老師,萍萍明白神的話語能讓信徒生命得以成長,明白生命方向,因為聖經是一本能夠與讀者說話和溝通的書。
大家不能錯過今集萍萍傳道的分享:如何踏上事奉的路,如何受到身邊敬重的牧者影響,以及閱讀上帝話語的重要。返主日學,翻轉世界,讓我們透過上帝的話語演繹生命。
從小認識基督,曾經在日間上香拜神,夜晚向主禱告的Barbara姊妹,如今已是一位信而受浸,渴慕神話語的信徒成長班學生。
Barbara分享她在主日學中如何得到啟發,與同學分享生命故事、生活困難,彼此禱告和牧養,也分享她在「新知舊雨」的聚會中,如何體驗團契生活就是生命。Barbara形容返主日學猶如打「補針」,她喜歡上堂時與同學和老師保持眼神接觸,彼此互動,明白學習聖經並非單向,而是需要細細咀嚼,以立體的視角來研讀經文。
透過參與主日學,Barbara的生命經歷「翻轉」。由以往缺乏耐性、讀經如同水過鴨背,變成愛上查考經文,主動與家人一起禱告,並積極教導非華裔的小學生。
鼓勵大家不要停止返主日學,帶着一分心情和思想回到課室,學習真理之餘,也學習彼此關心和相愛。
剛在堅浸服事一年的Ray傳道在本集podcast分享他擔任主日學導師的挑戰和感恩事項,還會談談在「教牧陪你讀聖經」的Zoom課程中,如何與學生互動,了解他們對讀經運動的心得、態度和取向。
Ray希望在基本釋經中的「OIA」訓練中,會友可以提升在「觀察」這一步驟的能力。在教會的使命和異象之下,Ray分享如何在帶領小組和教導主日學中取得拿捏和平衡。
同樣熱愛崇拜學和打鼓的Ray,他還會分享《利未記》中關於「潔淨」和「分別為聖」的議題。「聖潔」如何與《腓立比書》中關於成為「完全人」的教導相關聯?受到神學院老師影響的Ray,深知讀經和研經對教會的重要性。
大家絕對不能錯過今集podcast的精彩內容。返教會,返主日學,翻轉世界。
在第一堂主日學感動流淚的美鳳(Ivy)已經完成信徒成長班。
今集Ivy分享她如何在主日學中感受靈𥚃的團契,以及在準備課程前所帶來的樂趣。作為一位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母親,她願意追求上帝話語的真諦,並從經文中汲取滋養,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生命和靈性上的支持和指引。
「對我來說,返主日學在生命中非常重要。」通過這次訪談,讓我們一起感受Ivy的啟發經歷,探索在現代社會中信仰和聖經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訪談也將分享在課堂中每個學生祈禱的獨特性。
無論你是信徒成長班的學生、門訓學生、神學生,或是剛剛開始初信栽培課程的弟兄姊妹,讓我們恆常參與主日學,培養對聖經的胃口和熱情,並學習如何在真理中建立群體。
「今天的podcast節目即將開始,趙之琨會佐(Warren)與我們分享他的見解!Warren在香港理工大學任教多年、去年六月退休,所以有較多時間積極參與主日學的教學工作。身為一位導師、Warren在今次訪談中探討教導與牧養之間的關係,並分享如何能滿足信徒在聖經研究方法和敍事的需求。
他認為教學應設計為一個探索歴程、透過提問、令弟兄姊妹找到正確答案、適切應用原則。
此外,他還會談到主日學教師應如何教學雙長、自己得益之餘亦更有効讓學員理解和應用聖經的教導。他期盼多些年青人上主日學、聽受神的話、得智慧得聰明。
這次訪談充滿啟發與驚喜,無論你是教會的牧者、同工、信徒,還是對信仰感到好奇的朋友,這一集絕對不容錯過。快來吧,讓我們一起聆聽Warren的寶貴心得與深刻見解!」
Lorna姊妹是一位熱愛聖經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全心投入的主日學學生,期望在見主之前能夠完整閱讀66卷聖經。那麼,究竟是甚麼點燃了她對教學和學習的熱情呢?無論你是主日學老師還是學生,都絕對不能錯過Lorna分享令她學習和教導聖經的driving force(推動力)!
Lorna還會分享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效利用時間來閱讀聖經,讓這部 “Living Book” (「活生生」的書」)能夠塑造信徒的生命。作為一位主日學老師,她將揭示如何將學生“包拗頸” 的氛圍轉變成一個充滿互動和討論的學習場景。
為何信徒重返教會的主日學是不可忽視的呢?透過Lorna的分享,你將發現再也沒有理由不回到主日學了!
你曾想過如何激發對閱讀聖經的熱情嗎?又或者,若要投入教導上帝的話語給弟兄姊妹,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身為一名牧者兼學者(Pastor-Scholar),厚基傳道分享如何避免在牧養或教學中產生二分對立。別急!厚基傳道還會分享從教學、著述以及統籌主日學課程到與學生建立持久關係中的喜悅和挑戰。
現今有各種不同的讀經和研經講座以及課程,這是否意味著主日學變成了「可有可無」?當教會在選擇和開辦各式主日學課程時,是否需要一定的考量和策略呢?
當主日學的老師在課堂上對於釋經有不同看法,例如「教會被提」是literal還是symbolic(帖前四17),老師們應該如何啟發學生對於釋經的探索與樂趣?
無論你信主多久或擁有怎樣的背景,讓我們一同探索學習聖經、參與主日學,這是信眾生命中一種彼此互動和造就的寶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