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81/ea/dc/81eadc0f-79f5-6df5-daee-e804d7dd1bfe/mza_4799233933336611996.jpeg/600x600bb.jpg
每天五分鐘
陳揚
398 episodes
3 days ago
Podcast by 揚 IG johnsonchen1002 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私訊討論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每天五分鐘 is the property of 陳揚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Podcast by 揚 IG johnsonchen1002 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私訊討論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Episodes (20/398)
每天五分鐘
EP392不知道的閃電十一人[吹雪]
《吹雪兄弟》的故事講述主人公吹雪士郎在童年因一場雪崩失去父母與弟弟敦也,為實現父親遺願「完美二人組」,其內心誕生了敦也人格。士郎溫和、專注防守;敦也好戰、擅長進攻。兩人格在衝突後最終融合,象徵自我整合與成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days ago
7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91「傷痕」被擦掉後,他們卻更害怕別人注視from[傷痕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曾設計一場經典的「傷痕實驗」:研究人們如何因為自以為有外在缺陷而改變行為與感受。受試者臉上被化妝成有明顯傷痕,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擦掉。結果,他們仍深信旁人以異樣眼光看待自己——揭示了偏見的根源不在他人,而在我們的自我認知。 這是一場關於「被看見」與「被誤解」的心理學實驗,也是一面映照現代人焦慮與自我懷疑的鏡子。 🎓《傷痕實驗》Podcast 研究資料與出處整理 一、經典心理學實驗 Kleck, R. E., & Strenta, A. (1980).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negative physical abnormalities on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9(5), 861–873. 📚 這是原始的「傷痕實驗(Scar Experiment)」論文。研究指出:即使臉上沒有真實疤痕,若人們相信自己有外貌缺陷,就會感受到他人的態度變冷淡。 🔗 美國心理學會資料庫 APA PsycNet 摘要頁面 二、大型精神健康統計研究 Swansea University (2023). World’s largest study on facial scarring and mental health. 📊 英國威爾斯地區 179,079 名臉部疤痕紀錄者與一般族群比較,顯示有疤痕者焦慮與憂鬱治療紀錄顯著較高。 🔗 研究新聞稿 | Swansea University 三、心理學綜述論文 Ngaage, M., & Agius, A. M. (2018). The Psychology of Scars: A Mini-Review. Psychiatria Danubina, 30 (Suppl 7), 633–637. 📘 此綜述整理疤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包括焦慮、自我形象、社交功能降低與認同危機。指出若個體能將疤痕整合進自我概念中,心理壓力會顯著下降。 🔗 全文 PDF 連結(官方期刊網站) 四、社會心理學應用研究 Rice University (2019). How your scar or birthmark can affect your job interview. 📈 實驗指出:求職面試中若主動提及外觀疤痕,能減少面試官注意偏差與無意識歧視。 🔗 Rice University News Release 五、延伸閱讀(大眾心理觀點) Psychology Today (2024).Invisible Scars: What They Reveal About Self-Perception. 📖 用淺白語言闡述「傷痕實驗」對現代心理學與自我認知理論的啟發,強調「人以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世界」。 🔗 Psychology Today 文章頁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7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90「這棵樹為了活下去,選擇點燃整片森林!」
《尤加利樹當縱火犯》是一集結合自然科學與生態哲學的節目,揭開澳洲森林大火背後的自然機制。尤加利樹(Eucalyptus)為什麼被稱為「自然界最聰明的縱火犯」?它如何利用火災清除競爭者、促進自身繁殖?節目將用輕鬆、具畫面感的方式,帶領聽眾理解「火」在生態循環中的角色,以及人類對自然干預的兩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8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9你絕對不知道的新台幣冷知識
"為何我們每天可能用到的台幣 1000 元鈔票上,會印有台灣特有種鳥 帝雉?從設計邏輯、生態象徵、與面額背後的隱藏數字意義,一探看鈔票背後那些你沒注意過的冷知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8男人尊嚴「站著尿 vs坐著尿 !」
「男生到底該站著尿,還是坐著尿?」 這不只是廁所哲學,也是醫學與公共衛生的議題。 有人說坐著尿比較乾淨,有人覺得那樣不夠「男人」。 但實際上,泌尿科醫師指出姿勢不同會影響膀胱排空效率、前列腺健康、尿液飛濺率與衛生安全。 這集Podcast,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聊聊—— 到底哪種方式更健康、更衛生,也更貼近「真實男性生理結構」? 📚 參考資料 PLOS One (2014). Influence of voiding position on urodynamic parameters in men with LUTS. 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 (2017). Voiding position and urinary symptoms in males. TVBS健康報導(2024)〈錯誤尿尿姿勢恐膀胱纖維化!醫曝正確姿勢〉 NHANES Database Study (2024). Sedentary time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ris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7教你喝波霸奶茶不怕胖的科學"
揭開波霸奶茶的『熱量真相』,解析糖分、奶精與珍珠的陷阱,教你如何用選料、時機與代謝技巧,達到喝得開心又不怕胖的平衡點。從科學角度出發,用生活語言講清楚,讓你能『不戒奶茶,也能健康』!", 主要資料來源列表 主題 文獻 / 出處 重點摘要/為何引用 TRPM5 通道與溫度敏感性 K. Talavera 等 “Heat activation of TRPM5 underlies thermal sensitivity of sweet taste” (Nature, 2005) science.org Nature 實驗證明 TRPM5 是一個對熱敏感的離子通道,當溫度在約 15-35 °C 之間時,其內向電流會隨溫度上升而顯著增加,從而增強味覺神經對甜味的響應。 溫度對甜度感知的一般影響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perceived sweetness of sucrose” (PubMed) PubMed 此文指出,在相對低糖濃度時,隨溫度上升被感知為甜的程度提升;但在較高濃度(約 0.5 M)時,溫度效應消失或趨於不明顯。 溫度對基本味覺的影響總覽 “Heat as a Factor in the Perception of Taste, Smell, and Oral Sensation” (NCBI Books) 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指出隨著溫度上升,「甜味與苦味」趨向強化,而酸味/鹹味則不太受溫度的顯著影響。 神經與感官反應的溫度修飾 “Temperature systematically modifies neural activity for sweet taste” (PMC) PMC 論證在周邊神經纖維中,給予相同濃度的蔗糖刺激時,若溫度較高,神經響應會更強;也就是說,溫度是在味覺傳導過程中的一個修飾變數。 溫度–味覺的交互與心理對應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Tast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Frontiers 探討人們在心理層面如何將“溫暖 vs 冷”與“甜、鮮、清爽”等味覺屬性做跨感官配對,指出溫暖在語詞或感受上更容易與可口、甜味、喜好等概念連結。 基本味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感知強度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Intensity of Basic Tastes: Sweet, Salty and Sour” (Journal of Food Research) ResearchGate 在這項研究中,受試者對單一味覺(特別是甜味)在不同溫度(3 °C, 23 °C, 60 °C)下的感知差異做比對:發現在單一條件下,甜味在高溫時被感知為較強。 TRPM4、TRPM5 在味覺傳導中的角色 “TRPM4 and TRPM5 are both required for normal signaling” (PNAS) pnas.org 提供了更完整的通路觀點:在某些情況下,TRPM4 和 TRPM5 兩者共同作用於甜/苦/鮮味覺的傳導,刪除(knockout)任一者會削弱感知能力。 TRPM4 / TRPM5 最新溫度敏感性回顧 “TRPM3, TRPM4, and TRPM5 as thermo-sensitive channels” (PMC Review) BioMed Central 在較新的綜述中,重點回顧這些 TRP 通道在溫度敏感性上的特性,強化我們對 TRPM5 溫度依賴性的理解。 人類主觀甜味在溫度下的變化(有爭議) “Temperature Affects Human Sweet Taste via At Least Two Mechanisms” (PMC) PMC 提出在人類主觀甜味實驗中,溫度效應並非在所有情境中一致,有時冷卻會增加甜味適應 (adaptation) 的現象,也代表在真實複合飲料情況中,效果可能被其他因素遮蔽。 人類感官與溫度異質性 “Variation in thermally induced taste response across thermal tasters” (ScienceDirect) ScienceDirect 這篇研究指出,不同人對「熱誘發味覺 (thermal taste)」的敏感性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對溫度刺激更敏感,有些人較不敏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8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6「從植物身上學音樂:你想像不到的互動方式」
「植物也可以演奏嗎」是一個看似奇特但卻逐漸獲得科學探討的主題。從「植物是否能聆聽與回應聲音振動」到「將植物的生理訊號轉譯成音樂演奏」,這背後蘊含著植物感知、生物聲學、科技設計等多重交叉領域。儘管目前並無定論表示植物「真的在演奏」如人類那般創作音樂,但研究確實顯示:植物會對振動或聲波做出反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5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5「維德角」晉級世足會內賽 成史上第2小國!
維德角——非洲西岸外海的一顆島國之星,從資源貧乏的群島走向世界盃舞台,用信念、文化與足球證明小國也能踢出大夢想。", "chinese_keywords": [ 世界盃足球賽(World Cup)會內賽迎新成員!西非的島國維德角(Cape Verde)日前成功在主場以3比0成績擊敗史瓦帝尼(Eswatini),成非洲區D組第1拿到晉級門票,同時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2個晉級會內賽的「迷你國家」。 維德角全國人民放假 就是為了等待歷史性一刻 西非的島國維德角(Cape Verde)日前以3比0擊敗史瓦帝尼(Eswatini),成非洲區D組第1,擊敗強進對手「喀麥隆」,成功晉級世界盃會內賽;其中與史瓦帝尼比賽過程,上半場雙方相持不下,下半場維德角「藍鯊軍團」抓住機會反攻,戴隆.利夫拉門托、威利.塞梅多和斯托皮拉進球,最終奪得勝利。 為了支持維德角「藍鯊軍團」這場關鍵戰役,國家更放所有人民一天假,來支持國家隊;勝利消息傳開,不僅場上歡呼聲不斷,用路人也以喇叭聲歡慶、放起煙火、揮舞國旗,共同慶祝這歷史性一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7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4[你不知道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這個從中國中部小城崛起的平價手搖飲品牌,如今全球門店數量超越麥當勞,成為飲品界的黑馬。它是如何以低價策略、極致供應鏈與「甜蜜蜜」的品牌形象,席捲亞洲與世界?本集將用輕鬆有趣的角度,帶你了解蜜雪冰城的全球擴張祕密,以及背後的商業邏輯與文化現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轉個念,石頭也能變成禮物」
這一集,我想和你聊聊「轉化的視角」—— 如何從生活中最普通的東西,看見價值與美感。 當你學會換一個角度,世界就會變得不同。 不管是人生的石頭、還是創作的石頭,都能被撿起來、變成藝術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2花蓮光復現場的真實救災體驗,比電影更殘酷!
「花蓮光復救災體驗」是一場結合真實救援行動與教育學習的深度體驗。參與者透過模擬災害現場,實際操作救災工具、學習自救與互助技巧,同時感受到花蓮在地社區的凝聚力。這不僅是一場體驗,更是一種讓人重新思考「安全、團隊、生命價值」的契機。對於都市生活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跳脫舒適圈、體驗真實挑戰的絕佳機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5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1[「想像黃色小鴨堵住排水孔,你就懂堰塞湖了!」
堰塞湖(又稱土石壩湖、天然壩湖)是因為山崩、地震、火山爆發、冰川等自然事件,堵塞了河流而形成的臨時湖泊。它既是一種壯麗的自然景觀,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一旦潰決,可能帶來嚴重洪災。這一集將帶你深入了解堰塞湖的形成原因、歷史案例,以及人類如何監測和預防潰決災害,從科學與故事的角度,一起看懂「大自然的驚喜與威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80[特殊生首次站上全校頒獎台!一個冠軍如何讓特殊需求的孩子贏回尊重]
1. 參與對象與地點: 陳揚帶領了一群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特殊的學生) 前往香港參加這項「健球 KIN ALL」比賽。 陳揚提到帶領這些特殊需求的學生出國(五天六夜或五天四夜)「相當不容易」 難度很大,需要全程提心吊膽。 2. 比賽結果: 這些學生在比賽中取得了極佳的成績,拿到了「第一名鑽杯」(鑽石的鑽)。 3. 後續影響: ◦ 獲獎後,陳揚聯絡了記者,並成功讓這項成就登上了自由時報。 ◦ 陳揚將獎杯帶到各個學校,讓學生們得以在學校的舞臺上接受讚揚。 ◦ 這對於其中一位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說,是第一次在全校面前(招會、集會、升旗會)站上頒獎台。 ◦ 陳揚強調,這次努力後「吃到果實」的經驗對學生後續的功課上、神態上的變化,以及與家人之間的互動都產生了深遠且超乎預期的影響。 ◦ 站上舞臺的經歷給了學生們一鼓底氣,讓他們可以跟同儕說自己去過香港,減少了「被比下去」的感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79【洋芋片真相】你愛吃的零食,其實是廚師「生氣」的傑作!
洋芋片(potato chips)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零食之一,但它的誕生其實來自於一場「顧客抱怨」。據傳 1853 年美國紐約薩拉托加(Saratoga Springs)的一間餐廳裡,一位顧客嫌薯條太厚、太軟,於是廚師 George Crum 一氣之下將馬鈴薯切得超薄,再炸得酥脆,沒想到意外誕生了「洋芋片」。如今,洋芋片已從餐廳小點心,成為全球年產值超過 300 億美元的零食產業代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78[你想過嗎?踢足球也能設計「城市導航」!
在 2022 年 Clio Sports 獲獎的 K League 公益行銷活動中,韓國足球員用 足球盤帶(dribble) 的方式,實地走出一條「地圖上的路徑」。這些軌跡被設計成「輪椅友善路線」,提供前往球場的無障礙導航。這個活動不只是足球行銷,更是一種體育與社會責任的結合,讓更多身障球迷能親身走進球場,體驗足球的熱情。它展現了:運動,不只是比賽,更能創造改變。 活動名稱:《THE DRIBBLE-MADE ROUTE》 📍 發起單位:K League(韓國職業足球聯賽) 🏆 榮獲:2022 Clio Sports 金獎 🔗 官方報導與案例介紹: Clio Sports 2022 Winners - The Dribble-Made Route K League campaign creates wheelchair-friendly route to stadiums 📊【數據來源】 全球身心障礙人口比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Report on Disability》(2011) 📎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64182 📝 指出全球約有 15% 人口(約 10 億人)具身心障礙情況。 台灣身心障礙者統計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者統計年報》 📎 https://dep.mohw.gov.tw/dos/lp-1728-113.html 📝 截至2023年,全台約有 120萬名身心障礙者,占總人口5.2%左右。 🧠【心理學與社會觀點資料】 共感訓練(Empathy Training)與社會參與 Decety, J., & Cowell, J. M. (2014). The complex relation between morality and empath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8(7), 337-339. 📎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14.04.008 📝 提到身體參與式經驗能有效促進道德發展與共感能力。 💼【品牌行銷與CSR效益】 企業參與社會議題的顧客影響 Mohr, L. A., Webb, D. J., & Harris, K. E. (2001). Do consumers expect 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5(1), 45–72. 📎 https://doi.org/10.1111/j.1745-6606.2001.tb00102.x 📝 發現企業參與有意義的社會議題,有助於提升品牌忠誠度與好感。 🏆【國際獎項說明】 Clio Sports Awards Clio 是全球知名的創意產業獎項,Clio Sports 則專注於體育產業中的創新、行銷與設計專案。 📎 官方網站:https://clios.com/sport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77「旋轉木馬理論」揭密:為什麼有人活動越辦越冷場?
「旋轉木馬理論」用旋轉木馬的速度來比喻體驗設計的節奏。太慢,觀眾覺得無聊想離場;太快,反而會頭暈、過載。真正好的活動、展覽、餐飲或品牌體驗,就要抓到「剛剛好」的速度黃金中庸。這背後其實有心理學支持,例如 心流理論(Flow) 與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這一集 Podcast,我們會用展覽、餐飲、品牌活動等例子,告訴你怎麼調節節奏,讓參與者想一再回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台南到香港!一次關於有翻譯的研討會
香港運動共融研討會:運動,能包容每一種身體與靈魂》 你有想過「運動場」也能成為一個「共融教室」嗎? 在這場來自香港的運動共融研討會中,來自教育、特教、運動治療與城市設計領域的專家們齊聚一堂,分享如何讓身障者、弱勢孩子、性別少數者,甚至長者,也能在運動中找到歸屬感。 我們不只談理念,更探討真實案例與做法: 如何打造包容的運動空間? 什麼是融合運動教練? 家長、學校、政策怎麼支持「每一種身體都能動起來」? 我分享我去香港研討分想的事情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75「一桌熱炒,讓學生打開心房」──這方法比自我介紹有效100倍!
在人與人之間初次相處時,氣氛往往尷尬又不自然。 透過一頓熱炒,讓每個人點一道自己喜歡的菜,再輪流去嘗試「吃別人喜歡的菜」 不只讓彼此更了解對方,也是一場無形中的自我揭露與情感交流。 從筷子夾起的不只是菜,更是一份信任與勇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74「都是他害的」是真的嗎?空船理論給你另一個答案
你是否曾經在開車時,被插隊氣得半死? 你是否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悶悶不樂一整天? 「空船理論」來自中國古代哲學,指的是—— 當一艘船撞上你,如果裡面沒人,你就不會生氣。 真正惹怒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人的投射」。 這集,我們用輕鬆的方式聊聊: 如何用「空船」的心態,卸下情緒負擔,活得更自由。 空船理論來自於《莊子·山木》中的一段寓言: 「彼其所與處皆舫也,舫來觸舟,非敢怒也;若有人焉而觸舟,則怒之矣。」 意思是說——如果有一艘船漂過來撞到你的船,你發現那艘船是空的,你會覺得:「啊,風太大了,不怪誰。」 但如果那艘船上有人,你就會很生氣:「他幹嘛不看路!」 👉 重點是:同樣是被撞,我們會因為「覺得對方是故意的」而生氣。 這就是「空船理論」(The Empty Boat Theory): 我們的情緒,往往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詮釋與投射。 📚 資料來源: 莊子,《莊子內篇》 Ellis, A. (1962).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 Troy, A. S., et al. (2020).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EP373[電梯小空間,是最現實的人性舞台]
你每天搭電梯,但你知道電梯的「心理學」與「社會學」故事嗎? 本集帶你走進電梯的密閉小宇宙: 為什麼我們進電梯都會自動面向門口? 為什麼大家默默排隊、不太說話? 那個「關門鈕」真的有用嗎?還是只是心理安慰? 更驚人的是:電梯空間裡,其實藏著城市壓力、階級感,甚至人性本能。 一趟電梯,其實就是一場濃縮的社會實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6 minutes

每天五分鐘
Podcast by 揚 IG johnsonchen1002 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私訊討論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