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Health & Fitness
Technology
Sport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Loading...
0:00 / 0:00
Podjoint Logo
US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7/89/59/c789599e-f845-3f25-19ff-2bf231234c4a/mza_5244534223204613864.jpg/600x600bb.jpg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依弘法師
28 episodes
6 days ago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is the property of 依弘法師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Buddhism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20/28)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十一心意品

〈龜鎧喻道〉

「有身不久, 皆當歸土, 形壞神去, 寄住何貪?
心豫造處, 往來無端, 念多邪僻, 自為招患。
是意自造, 非父母為, 可勉向正, 為福勿廻。
藏六如龜, 防意如城, 慧與魔戰, 勝則無患。」

專題分享:「《楞嚴經》中的『六根圓通』」

1. 眼根圓通(阿那律陀)
2. 耳根圓通(觀世音菩薩)
3. 鼻根圓通(周利槃特伽)
4. 舌根圓通(憍梵波提)
5. 身根圓通(畢陵伽婆蹉)
6. 意根圓通(須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6 days ago
1 hour 5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喻經》第十放逸品

〈比丘拾寶遇佛示戒緣〉

「比丘謹慎戒, 放逸多憂𠎝, 變諍小致大, 積惡入火焚。
 守戒福致喜, 犯戒有懼心, 能斷三界漏, 此乃近涅槃。」

「若前放逸, 後能自禁, 是照世間, 念定其宜。
過失為惡, 追覆以善, 是照世間, 念善其宜。
少壯捨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間, 如月雲消。
人前為惡, 後止不犯, 是照世間, 如月雲消。」

專題分享:「六妙門:數隨止觀還淨」

數:禪修入門的安心之道
隨:進階的覺知訓練
止:從心一境性到究竟寂止
觀:以智慧照見實相的禪修
還:返觀心源的自覺之道
淨:超越修證的究竟圓滿之境

禪修不在遠求,而在當下一念。若能老實修行,必能步步踏實,走向覺醒。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5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3

〈七十位婆羅門出家後得道的故事〉

「以真為偽, 以偽為真, 是為邪計, 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 見偽為偽, 是為正計, 必得真利。 
世皆有死, 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
觀諸世間, 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蓋屋不密, 天雨則漏, 意不惟行, 婬泆為穿。
 蓋屋善密, 雨則不漏, 攝意惟行, 婬匿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漸迷習非, 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附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芳潔。」

專題分享:「佛法中「見」的深刻意涵」

「見」(觀念、見解)在佛法中具有特殊的力量——它既是束縛輪迴的鎖鏈,也是開啟解脫的鑰匙。當我們能時刻覺察心念中的「見」,就掌握了轉變業力的關鍵,這正是佛法「心性解脫」的核心奧義。
佛陀教導我們「不盲信、重實證」,這正是對「見」最好的實踐——**真正的正見,不是固守某種理論,而是透過覺照,從「持有見解」昇華到「直接體證實相」**,最終達到「無所執見」的自在境界。 
**覺悟不在遠方,而在當下的一念** 
覺醒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當下對心念的清明覺察**——每一個正見的選擇,都在為解脫鋪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45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2

〈祇陀太子與琉璃王的果報〉

「造喜後喜, 行善兩喜, 彼喜惟歡,  見福心安。
今歡後歡, 為善兩歡,  厥為自祐, 受福悅豫。」

「造憂後憂, 行惡兩憂, 彼憂唯懼,  見罪心懅。
今悔後悔, 為惡兩悔,  厥為自殃, 受罪熱惱。」

專題分享:「護法:佛門中的大福田」

在佛法中,「護法」一詞具有深廣的雙重意義,既指向內在修行的自我守護,也涵蓋對外在佛法的弘傳護持。它不僅指向那些守護佛法的天神與聖眾,更是一種每個佛弟子都應具備的精神品質;此外,護法,護的是佛陀傳承下來的正法,護的是眾生本具的佛性,護的更是自己那一念向道的初發心。

真正的護法行者,是將守護正法的責任內化為修行的動力,在護持外在教法的同時,更精進地守護自心、淨化煩惱、長養菩提。如此,護法不再是外在的負擔,而成為一條通往覺悟的莊嚴大道,是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具體展現。護法的究竟目的,是令自他眾生皆能證入佛陀所發現的真理,獲得究竟的解脫與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32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九雙要品-1

〈兩位不同作意的商人因果〉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於轍。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光明的法界,感召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加被,諸事如意;心起惡念感得的是黑暗的法界,易招感諸事不順遂。所謂「萬法唯心造」,一切境界,無非是這念心所造作出來的結果。為人之道,就是要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起善念,不起惡念、妄想,做任何事都能盡心盡力,凡事才能成就。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輕忽了任何生活上的細行,點點滴滴都是未來成就的資糧。

專題分享:「一念之力:從微細心念到浩瀚果報的佛法奧義」

「一念」(短短一個念頭)雖是極短暫的心念活動,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產生極大的作用力與果報,引發無量無邊的業力,其影響甚至可跨越時空、形成無止盡的輪迴生死流轉。

我們的生命,正是由無數念頭堆砌而成。若能把握當下一念,便能改變命運,甚至超越輪迴。

此即「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的深意——解脫不在他方,正在此刻覺照的功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29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喻經》第八言語品

〈佛說牸牛(母牛)殺三人因緣經〉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茲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專題分享:「誓願之鏡:善惡種子在心田的覺照以及菩提之願」

當我們被貪瞋痴三毒所覆,所發之願便如同毒樹,必然結出苦果。惡願一旦形成,便如磁鐵吸引相應業緣,使發願者沉淪於自造的黑暗迷途之中,難以自拔。更可怕的是,惡願會形成堅固的執著,這種對惡願的執取,正是輪迴痛苦的根源。

善的誓願則是覺醒的開始。善願之所以可貴,在於它能夠破除習慣性的我執,將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利他事業相連接。當我們發願幫助他人、發願精進修行、發願利益眾生時,心量自然開闊,智慧自然顯發。善願如同明燈,不僅照亮自己,也為他人指引方向。佛陀在因地上發五百大願,正是這些清淨願力,最終成就無上菩提。對修行者而言,善願是跳出輪迴的指南針,也是轉煩惱為菩提的利器。

「發願」是修行者對生命的莊嚴、可貴的承諾。無論是世間善願,還是出世間的菩提大願,都能讓我們的生命走向光明。  

讓我們發願共勉: 
發願生生世世值遇正法、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識、生生世世值遇善道友,願一切眾生,皆能發起清淨願,成就無上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35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七慈仁品-2

〈佛度化國王和默的故事〉

*「欲得穀食當行耕種,欲得大富當行布施,欲得長命當行大慈,欲得智慧當行學問;行此四事,隨其所種還得其果。」
1. 想有糧食吃,就該去耕種; 2. 想得大財富,就該去佈施; 
3. 想得長壽命,就該懷慈悲; 4. 想得大智慧,就該勤學問。 
→**這四件事,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  

「若人壽百歲, 勤事天下神, 象馬用祭祀, 不如行一慈。」

專題分享:「因緣果報:解讀生命的因果法則」

當明白因緣和因果法則,有助我們在變動無常的世事當中,不執著於現象,也了解現在的一切境況,都受到自己過去的業力牽引。現在的樂事和苦事,都是因緣的假合而暫有,並不是實相;而未來的進路,還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向上提昇,把握因緣,圓滿善的果實。

「因緣果報」不是恐嚇或迷信,也不是誰創造、規定的,而是宇宙的一種常存不變的法則。 
消極面:警示我們「諸惡莫作」。 
積極面:鼓勵我們「眾善奉行」。 
究竟義:透過智慧,超越因果束縛,證得解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七慈仁品-1

〈佛陀度化打獵山民的故事〉

「為仁不殺, 常能攝身,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 慎言守心,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垂拱無為,   不害眾生, 無所嬈惱, 是應梵天。
常以慈哀, 淨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強調不殺生、謹慎言語、守住善念,慈悲待物、知足少欲的修行態度,這樣能遠離災禍、契合天道,最終解脫生死輪回。

「履仁行慈, 博愛濟眾, 有十一譽,   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 不見惡夢, 天護人愛, 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 所在得利, 死昇梵天, 是為十一。」

專題分享:【慈悲心-人間最樸素的一念善法到無緣大慈】

當一個人能夠明白佛法,知道「心」是一切的根本,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無論在什麼地方、任職何種工作,都可以修行。《普門品》講得很清楚,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平等心、以大慈悲心、以恭敬心來從事任何事情,就會有很多人沾到你的慈悲光明,這不是菩薩是什麼?以這樣的心念來提升自己,生命就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此刻,當你我願意體諒一個人、同理一個人時,便是慈悲的開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26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六惟念品

夫人得善利, 乃來自歸佛, 是故當晝夜, 常念佛法眾。
己知自覺意, 是為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 佛與法及眾。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願無想, 晝夜當念是。

十二因緣: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

十二因緣貫通三世因果:

- **過去因**(無明、行)→ **現在果**(識、名色、六入、觸、受) 
- **現在因**(愛、取、有)→ **未來果**(生、老死)

當看透這十二個環節的虛幻性,我們就能在緣起的世界中活得更加自在,既不執著於"我"的幻覺,又能以慈悲心參與世間因緣的種種。讓我們清醒地體驗、覺照每一個緣起緣滅的瞬間,在其中安住並得以自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五戒慎品

比丘立戒, 守攝諸根, 食知自節,  寤意令應。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內學止觀, 無忘正智。
明哲守戒, 內思正智, 行道如應, 自淨除苦。

真正的修行在於內心是否安定、是否持守戒律、是否控制住了散亂的念頭和感官的欲望。當內心真正安定、專注時,就能淨化內心的煩惱污垢,徹底消除痛苦,獲得解脫。

願我們在持戒路上,既能體會當下的安定喜樂,亦不忘究竟解脫的願景。每一步清淨足跡,都是通向覺悟的蓮華印記。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2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四篤信品-2

〈誠信守諾的福報——比羅陀的故事〉

信財戒財, 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 慧為七財。
從信守戒, 常淨觀法, 慧而履行, 奉教不忘。
生有此財, 不問男女, 終已不貧, 賢者識真。

*七聖財:信、戒、慚、愧、聞、施、慧


專題分享:【守護信心】

當我們能牢牢的守護住心中那盞「相信」的明燈,它最後將會穿透無明黑暗,照亮我們抵達究竟的安樂。要知道,守護信心,即是守護我們解脫成佛的根本希望。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2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四篤信品-1

〈佛度江邊五百戶人家的故事〉

信能渡淵, 攝為船師, 精進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為聖所譽, 樂無為者, 一切縛解。
信乃得道, 法致滅度, 從聞得智, 所到有明。
信之與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慧, 從是脫淵。

專題分享:【信心】

「七事水喻」:沒入水中、出頭又沒入、出頭觀望、出頭不沒、水中行走、將到彼岸、已到彼岸。

佛法的信心,最終要導向篤實的行動。深信佛說,必當依教奉行——持戒以規範身心,修定以凝聚力量,生慧以照破無明。希望我們都能透過佛法的信心,推動著我們踏上覺醒之路,縱然漫長,卻步步踏實,步步安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27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三多聞品-5

〈多聞品總結〉

一、多聞之真義
二、多聞之次第

《雜阿含經》: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問我,多聞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比丘當知,若聞色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 
如是聞受、想、行、識、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 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說多聞。」

《瑜伽師地論》云:
「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遠惡,多聞捨無義,多聞得涅槃。」

《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之誡。

多聞如藥,對治愚癡之病;多聞如舟,渡生死之流。
願諸我們,能以聞思修入三摩地,從文字般若達實相般若,終至"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之究竟地。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16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三多聞品-4

〈佛度五百強盜的故事〉

斫瘡無過憂, 射箭無過愚, 是壯莫能拔, 唯從多聞除。
盲者從得眼, 闇者從得燭, 示導世間人, 如目將無目。
是故可捨癡, 離慢豪富樂, 務學事聞者, 是名積聚德。


專題分享:【貪婪】

❀ 貪婪如枷鎖,自縛手足;放下似明燈,照見歸途。願我們都能識破貪慾虛妄,放下貪婪,真正品嚐生命的自在與安樂,心得自在與解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22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三多聞品-3

〈好施的故事〉

事日為明故, 事父為恩故, 事君以力故, 聞故事道人。
人為命事毉, 欲勝依豪強, 法在智慧處, 福行世世明。
察友在為務, 別伴在急時, 觀妻在房樂, 欲知智在說。
為能師見道, 解疑令學明, 亦興清淨本, 能奉持法藏。
聞能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後世福, 積聞成聖智。
能攝為解義, 解則戒不穿, 受法猗法者, 從是疾得安。
是能散憂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隱吉, 當事多聞者。

專題分享:【佛法如何看待生病】

佛法看待疾病,既承認它的現實痛苦,也提供「消業、修心、解脫」的智慧。無論是求醫、懺悔,還是念佛、觀空,最終目的是「借病悟道,離苦得樂」。 讓我們能以正念面對未呈現或者已呈現在我們身上的疾病,而能成為修行道上的增上緣。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17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三多聞品-2

〈佛陀度化憍慢的梵志〉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專題分享:【憍慢障礙學法】

佛陀的偈語「盲執燭」至今仍深具意義——我們是否也常在無意間,成了那個「拿著火把卻看不見自己」的人呢?

願我們都能放下傲慢,以開放、柔軟的心求法,最後都能得到自在解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16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三多聞品-1

〈佛陀度化吝嗇夫婦的故事〉

多聞能持故, 奉法為垣牆, 精進難踰毀, 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為歡, 善說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聞為知法律, 解疑亦見正, 從聞捨非法, 行到不死處。


專題分享:【要如何能如飢似渴般的聽聞佛法】

能聽聞正法是無量劫積累的福報,真正認識到佛法的價值,自然會珍惜每一分聞法的機會。就讓我們以法熏心,以法潤心,將生命活出法。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二護戒品

〈兩位持戒比丘的不同選擇〉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耶。


專題分享:【戒德的長養】

佛法中的「戒德長養」是指透過持守戒律、培養道德品行,使內心的善法逐漸增長,達到清淨與解脫的過程。這來自佛陀的教導,強調戒律是修行的基礎,能帶來內在的安定與智慧。

願我們都能透過戒德的長養,得現世安樂,並能如光明般指引我們的每一期生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6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二教學品-3

〈比丘深山修行的恐懼〉

學無朋類, 不得善友, 寧獨守善, 不與愚偕。
樂戒學行, 奚用伴為? 獨善無憂, 如空野象。


專題分享:【修行獨處的好處】

*修行不在環境,而在心境。*若能降伏內心,獨處即是淨土;若心隨境轉,即使身處人群,依然不得安寧。
獨處不僅是身體上的遠離人群,更是心靈上的清淨與覺察。
希望我們都能夠透過短暫獨處,找回覺知與安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jrlxjf08k801x1656a1uzv/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3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第二教學品-2

〈愚痴比丘的極端修行〉

佛陀的偈頌:

學先斷母, 率君二臣, 廢諸營從, 是上道人。

解釋:
修行先斷愚癡(‘母’),降伏貪嗔(‘君’與‘臣’), 
捨棄雜念(‘營從’), 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專題分享:【修學佛法過程中愚痴的過失】

真正的修行是降伏內心,而非傷害身體。用智慧代替愚癡,才能走向解脫。
讓我們共同努力,破除愚痴,走向覺悟的成佛之路。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bnqnfkh2i1c01y31vj7g5in?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1 minutes

法的饗宴-《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將佛法的精髓,化作一個個生動譬喻,
就像**佛陀親自為我們講故事**般,把智慧融入生活!
這些精彩故事,不僅有趣,更蘊含了**因果真理、佛法智慧**,
無論你是—— 初學佛者、學佛很久的、或是未學佛者,都歡迎共同來聆聽佛陀的故事。讓我們輕鬆入門,理解佛法核心;借由故事引導我們或我們身邊的人共同向善;並能在碎片時間汲取心靈的養分,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